CN216008969U - 冷却风扇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冷却风扇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8969U
CN216008969U CN202122216430.5U CN202122216430U CN216008969U CN 216008969 U CN216008969 U CN 216008969U CN 202122216430 U CN202122216430 U CN 202122216430U CN 216008969 U CN216008969 U CN 216008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rotating shaft
fan blade
wall surface
cool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64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飞
靳春梅
韩亮
饶建渊
邱优峰
刘飞
路怀华
钟立元
李书晓
张天鹏
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64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8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8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8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及汽车,冷却风扇包括扇叶总成、转轴及风扇罩,扇叶总成设置于转轴周侧且沿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风扇罩为扁长状的非圆形结构。扇叶总成远离转轴的一端抵接于风扇罩的内壁面,转轴带动扇叶总成绕转轴的轴线旋转,扇叶总成靠近风扇罩的一端沿风扇罩的内壁面移动。扇叶总成在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且随着转轴旋转,并在其自身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及风扇罩的作用下,形成与风扇罩相适配的非圆形的运动轨迹,增大了扫风面积,解决了采用双风扇而引起的成本过高、控制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风扇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风扇及汽车。
背景技术
整车开发中,冷却系统位于发动机旁,用于辅助发动机散热,在冷却系统概念设计初期,受限于车头高度、车宽等因素,往往会导致冷却系统的形状扁平,即宽高比大于2时,如图1中的(a)所示,其中W为宽度,H为高度。为保证有较大的扫风面积,需要采用双风扇结构,如且宽高比在1-2之间时,如图1中的(b)所示,往往需要采用对角式布置双风扇,扫风面积仍无法覆盖整个待冷却区域,且成本高。若采用单风扇方案,如图1中的(c)以及(d)所示,虽能控制成本,但扫风扇面积无法充分利用,势必需要提高风扇转速作为补偿方案。在风扇扫风面积仍无法覆盖整个待冷却区域时,通常会在风扇罩对应的非扫风区域增加风门结构,用以增加车辆高速行驶时的通风面积,但相应的风扇结构会更加复杂。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结构存在扫风面积小以及双风扇设计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结构存在扫风面积小以及双风扇设计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风扇,包括扇叶总成、转轴及风扇罩,扇叶总成设置于转轴周侧且沿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风扇罩为扁长状的非圆形结构。
扇叶总成远离转轴的一端抵接于风扇罩的内壁面。
转轴带动扇叶总成绕转轴的轴线旋转,扇叶总成靠近风扇罩的一端沿风扇罩的内壁面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叶总成在转轴的径向可移动,随着转轴旋转,并在风扇罩及自身转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与风扇罩相适配的运动轨迹,增大了冷却风扇的扫风面积,解决了采用双风扇而引起的成本过高、控制复杂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冷却风扇还包括限位构件,限位构件固定连接于转轴周侧,并限制扇叶总成沿转轴的轴向窜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构件固定连接于转轴周测,扇叶总成在沿转轴的径向方向移动时,限位构件进一步限制扇叶总成沿转轴的轴向窜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扇叶总成包括多个扇叶,多个扇叶均匀分布于转轴周侧,且沿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
限位构件包括与多个扇叶对应设置的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壁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扇叶靠近转轴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叶总成包括均匀分布于转轴周侧的多个扇叶,能够使得该冷却风扇在运行过程中更稳定;且转轴与扇叶之间连接有弹性构件,通过弹性构件的伸缩实现扇叶沿着转轴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弹性构件具有使得扇叶沿转轴的径向向风扇罩靠近的推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构件具有使得扇叶沿转轴的径向向风扇罩靠近的推力,保证了该冷却风扇在非运转过程中,弹性构件使得扇叶压紧于风扇罩的内壁面上,防止扇叶从风扇罩内壁面上脱离,便于下次该冷却风扇的启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限位构件还包括转毂,转毂固定连接于转轴周侧,并限制多个扇叶沿转轴的轴向窜动。转毂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与扇叶相适配的孔,各扇叶贯穿对应的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毂不仅能够限制扇叶沿转轴的轴向窜动,还通过设置在转毂的侧壁上的孔,使得扇叶在离心力及弹性构件的作用下相对于转毂的孔移动,进一步防止扇叶从风扇罩内壁面上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扇叶远离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珠,风扇罩的内壁面设置有与顶珠适配的导轨,顶珠沿导轨滚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扇叶于风扇罩接触的部位设置顶珠,能够减少扇叶于风扇罩之间的摩擦,减小该冷却风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还包括动力部件,动力部件的输出轴与转轴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部件为该冷却风扇的运转提供动力,输出轴与转轴传动连接保证了运转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扇叶总成包括多个扇叶,多个扇叶均匀分布于转轴周侧,且沿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
限位构件包括多个与扇叶对应设置的导向杆,以及套设于导向杆的弹性构件,多个导向杆均匀分布于转轴周侧,且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壁面。
扇叶靠近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沿扇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导向杆滑动连接于导向孔中。
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壁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扇叶靠近转轴的一端,且弹性构件处于压缩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叶总成包括均匀分布于转轴周侧的多个扇叶,能够使得该冷却风扇在运行过程中更稳定;扇叶沿着导向杆在转轴的径向移动,弹性构件在扇叶旋转到任意位置时都保持压缩状态,为扇叶提供沿转轴的径向向风扇罩靠近的推力,保证了该冷却风扇在非运转过程中,扇叶压紧于风扇罩的内壁面上,防止扇叶从风扇罩内壁面上脱离,便于下次该冷却风扇的启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风扇,导向杆的外壁面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台;导向孔的内壁面设置有与凸台适配的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及凹槽相互配合,能够限制扇叶绕转轴旋转的自由度,使得扇叶的扫风作用更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及散热器,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冷却风扇,发动机与散热器管路连接,冷却风扇设置于散热器及发动机之间且靠近散热器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冷却风扇的外轮廓适配扁长型的发动机及散热器,且冷却风扇位于散热器及发动机之间且靠近散热器的一端,使得扫风面积尽可能覆盖了该汽车的散热器,替换了原有的双风扇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风扇及汽车,冷却风扇包括扇叶总成、转轴、限位构件及风扇罩,扇叶总成包括设置于转轴周侧且沿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的多个扇叶,风扇罩为扁长状的非圆形结构;扇叶远离转轴的一端通过顶珠抵接于风扇罩的内壁面;转轴带动多个扇叶绕转轴的轴线旋转,使得扇叶沿风扇罩的内壁面移动,限位构件固定连接于转轴周测,限制扇叶总成沿转轴的轴向窜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叶总成在转轴的径向可移动,随着转轴旋转,并在风扇罩及自身转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与风扇罩相适配的运动轨迹,增大了冷却风扇的扫风面积,解决了采用双风扇而引起的成本过高、控制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却风扇的方案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风扇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风扇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风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风扇的导向杆及导向孔的结构示意图。
背景技术附图标记说明:
W、宽度;H、高度。
本实用新型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扇罩;200、转轴;
300、限位构件;
310、弹性构件;320、转毂;330、导向杆;
400、扇叶总成;
410、扇叶;4101、导向孔;420、顶珠;
A、第一位置;B、第二位置;C、第三位置;D、第四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风扇,如图3所示,包括扇叶总成400、转轴200及风扇罩100,扇叶总成400设置于转轴200周侧且沿转轴200的径向可移动设置,风扇罩100为扁长状的非圆形结构;扇叶总成400远离转轴200的一端抵接于风扇罩100的内壁面;转轴200带动扇叶总成400绕转轴200的轴线旋转,扇叶总成400靠近风扇罩100的一端沿风扇罩100的内壁面移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扇叶总成400在转轴200的径向可移动设置,且在风扇罩100的限制下,形成与风扇罩100的内轮廓相同的非圆形的扫风轨迹,进而增大扫风面积。如图2所示,单个扇叶410由第一位置A转至第二位置B过程中,扇叶410径向向外移动且扇叶410顶点沿着风扇罩100滑动;扇叶410由第二位置B转至第三位置C过程中,扇叶410径向向内移动且扇叶410顶点沿着风扇罩100滑动;同理可知由第三位置C转至第四位置D与由第四位置D转至第一位置A过程中的扇叶410运动情况。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扁长状的风扇罩100的内轮廓可以设置为椭圆形,也可以设置为条形孔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扇叶总成400在转轴200的径向可移动,随着转轴200旋转,并在风扇罩100及自身转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与风扇罩100相适配的运动轨迹,增大了冷却风扇的扫风面积,解决了采用双风扇而引起的成本过高、控制复杂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风扇,如图3所示,冷却风扇还包括限位构件300,限位构件300固定连接于转轴200周侧,并限制扇叶总成400沿转轴200的轴向窜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构件300固定连接于转轴200周测,扇叶总成400在沿转轴200的径向方向移动时,限位构件300进一步限制扇叶总成400沿转轴200的轴向窜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构件300还可以设置为沿转轴200周向分布的滑动连杆(图中未示出),滑动连杆与扇叶总成400在转轴200的轴向叠设,且滑动连杆靠近扇叶总成400的一侧设置有滑槽(图中未示出),扇叶总成400靠近滑动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台(图中未示出),滑台卡接于滑槽中,且滑槽能够限制滑台沿转轴200的轴向脱离,进而限制扇叶总成400在转轴200的轴向的位移。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滑台能够相对于滑槽在转轴200的径向移动,进而使得扇叶总成400能够沿转轴200的径向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风扇,如图3所示,扇叶总成400包括多个扇叶410,多个扇叶410均匀分布于转轴200周侧,且沿转轴200的径向可移动设置;
限位构件300包括与多个扇叶410对应设置的弹性构件310,弹性构件3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200的外壁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扇叶410靠近转轴200的一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扇叶410的数量设置为8个,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6个、10个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唯一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弹性构件310设置为弹簧,且弹簧的刚度较强,具有一定的抗弯折能力,使得扇叶410能够在非工作状态下仍能与转轴200的径向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扇叶总成400包括均匀分布于转轴200周侧的多个扇叶410,能够使得该冷却风扇在运行过程中更稳定;且转轴200与扇叶410之间连接有弹性构件310,通过弹性构件310的伸缩实现扇叶410沿着转轴200的径向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风扇,弹性构件310具有使得扇叶410沿转轴200的径向向风扇罩100靠近的推力。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构件310具有使得扇叶410沿转轴200的径向向风扇罩100靠近的推力,保证了该冷却风扇在非运转过程中,弹性构件310使得扇叶410压紧于风扇罩100的内壁面上,防止扇叶410从风扇罩100的内壁面上脱离,便于下次该冷却风扇的启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风扇,如图3所示,限位构件300还包括转毂320,转毂320固定连接于转轴200周侧,并限制多个扇叶410沿转轴200的轴向窜动;
转毂320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与扇叶410相适配的孔(图中未示出),各扇叶410贯穿对应的孔。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毂320为分布在转轴200周侧的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一侧具有与转轴200连接的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使得转毂320能够随着转轴200同步转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毂320不仅能够限制扇叶410沿转轴200的轴向窜动,还通过设置在转毂320的侧壁上的孔,使得扇叶410在离心力及弹性构件310的作用下相对于转毂320的孔移动,进一步防止扇叶410从风扇罩100的内壁面上脱离。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风扇,如图3所示,扇叶410远离转轴20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珠420,风扇罩100的内壁面设置有与顶珠420适配的导轨(图中未示出),顶珠420沿导轨滚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顶珠420设置于扇叶410远离转轴200的一端,且相对于扇叶410可转动,如可在扇叶410上设置能够收容大部分顶珠420的容纳空间(图中未示出),顶珠420能在该容纳空间内自由滚动,且顶珠420露出该容纳空间的部分能够相对于风扇罩100上的导轨滚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扇叶410与风扇罩100接触的部位设置顶珠420,能够减少扇叶410于风扇罩100之间的摩擦,减小该冷却风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风扇,还包括动力部件(图中未示出),动力部件的输出轴与转轴200传动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部件可以设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200通过联轴器、键槽、减速器等装置进行传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部件为该冷却风扇的运转提供动力,输出轴与转轴200传动连接保证了运转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及散热器,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冷却风扇,发动机与散热器管路连接,冷却风扇设置于散热器及发动机之间且靠近散热器的一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及散热器等零部件组成的冷却模块为扁长状,该冷却风扇的外轮廓设置为与汽车冷却模块的外形相适配的形状,如椭圆形、条孔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唯一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却风扇的外轮廓适配扁长型的发动机及散热器,且冷却风扇位于散热器及发动机之间且靠近散热器的一端,使得扫风面积尽可能覆盖了该汽车的散热器,替换了原有的双风扇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见图4-图5,图4-图5示出了冷却风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冷却风扇与以上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冷却风扇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限位构件300的结构不同。
具体的,如图4及图5所示,扇叶总成400包括多个扇叶410,多个扇叶410均匀分布于转轴200周侧,且沿转轴200的径向可移动设置;限位构件300包括多个与扇叶410对应设置的导向杆330,以及套设于导向杆330的弹性构件310,多个导向杆330均匀分布于转轴200周侧,且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200的外壁面;扇叶410靠近转轴200的一端设置有沿扇叶4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4101,导向杆330滑动连接于导向孔4101中;弹性构件3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200的外壁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扇叶410靠近转轴200的一端,且弹性构件310处于压缩状态。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当扇叶410转动到第一位置A时,导向孔4101的长度要以能够容纳导向杆330为宜,例如导向杆330的顶端距导向孔4101的底部具有5cm、6cm、8cm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杆330的外壁面可覆盖一层石墨起到润滑作用,使得扇叶410在转轴200的径向移动更加顺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扇叶总成400包括均匀分布于转轴200周侧的多个扇叶410,能够使得该冷却风扇在运行过程中更稳定;扇叶410沿着导向杆330在转轴200的径向移动,弹性构件310在扇叶410旋转到任意位置时都保持压缩状态,为扇叶410提供沿转轴200的径向向风扇罩100靠近的推力,保证了该冷却风扇在非运转过程中,扇叶410压紧于风扇罩100的内壁面上,防止扇叶410从风扇罩100的内壁面上脱离,便于下次该冷却风扇的启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冷却风扇,导向杆330的外壁面沿导向杆33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台(图中未示出);导向孔4101的内壁面设置有与凸台适配的凹槽(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凸台及凹槽相互配合,能够限制扇叶410绕转轴200旋转的自由度,使得扇叶410的扫风作用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风扇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风扇及汽车,冷却风扇包括扇叶总成400、转轴200、限位构件300及风扇罩100,扇叶总成400包括设置于转轴200周侧且沿转轴200的径向可移动设置的多个扇叶410,风扇罩100为扁长状的非圆形结构;扇叶410远离转轴200的一端通过顶珠420抵接于风扇罩100的内壁面;转轴200带动多个扇叶410绕转轴200的轴线旋转,使得扇叶410沿风扇罩100的内壁面移动,限位构件300固定连接于转轴200周测,限制扇叶总成400沿转轴200的轴向窜动。
扇叶总成400在转轴200的径向可移动,随着转轴200旋转,并在风扇罩100及自身转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与风扇罩100相适配的运动轨迹,增大了冷却风扇的扫风面积,解决了采用双风扇而引起的成本过高、控制复杂的问题。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叶总成、转轴及风扇罩,所述扇叶总成设置于所述转轴周侧且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所述风扇罩为扁长状的非圆形结构;
所述扇叶总成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风扇罩的内壁面;
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扇叶总成绕所述转轴的轴线旋转,所述扇叶总成靠近所述风扇罩的一端沿所述风扇罩的内壁面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周侧,并限制所述扇叶总成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窜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总成包括多个扇叶,多个所述扇叶均匀分布于所述转轴周侧,且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
所述限位构件包括与多个所述扇叶对应设置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扇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使得所述扇叶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向所述风扇罩靠近的推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还包括转毂,所述转毂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周侧,并限制多个所述扇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窜动;
所述转毂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与所述扇叶相适配的孔,各所述扇叶贯穿对应的所述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珠,所述风扇罩的内壁面设置有与所述顶珠适配的导轨,所述顶珠沿所述导轨滚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还包括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总成包括多个扇叶,多个所述扇叶均匀分布于所述转轴周侧,且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可移动设置;
所述限位构件包括多个与所述扇叶对应设置的导向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弹性构件,多个所述导向杆均匀分布于所述转轴周侧,且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面;
所述扇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沿所述扇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孔中;
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扇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且所述弹性构件处于压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外壁面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台;所述导向孔的内壁面设置有与所述凸台适配的凹槽。
10.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及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风扇,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管路连接,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发动机之间且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
CN202122216430.5U 2021-09-14 2021-09-14 冷却风扇及汽车 Active CN216008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6430.5U CN216008969U (zh) 2021-09-14 2021-09-14 冷却风扇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6430.5U CN216008969U (zh) 2021-09-14 2021-09-14 冷却风扇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8969U true CN216008969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9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6430.5U Active CN216008969U (zh) 2021-09-14 2021-09-14 冷却风扇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8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93C (zh) 护罩、磁盘驱动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6008969U (zh) 冷却风扇及汽车
CN111749929B (zh) 风扇模块
CN202813689U (zh) 空调器
CN108068611A (zh) 能够在故障期间打开或关闭的车辆的活动风门组件
CN111904345B (zh) 滚刷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CA2323409A1 (en) High temperature rotating union
CN204687724U (zh) 车轮结构及使用该车轮结构的遥控移动装置
CN2338522Y (zh) 结构改良的轴流风扇
CN215830774U (zh) 落地扇
CN103743077A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门机构
CN105595392A (zh) 香烟烟丝的抖动翻炒烘干工艺
CN215170993U (zh) 底座及包括其的落地扇
CN213849500U (zh) 一种分类式档案柜
JP6568543B2 (ja) 軸方向伝動システム
CN211510912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子信息机房操作台
CN105614938A (zh) 香烟烟丝的无死角翻动烘干装置
CN202399106U (zh) 可360度旋转的砂光机
CN217676153U (zh) 一种落地式编带收放料系统
CN210297421U (zh) 一种可增大散热面积的电机壳体
CN2165275Y (zh) 可调摆角范围的自动摇头装置
CN207161363U (zh) 一种风机的散热机构
CN215170876U (zh) 一种船用高效轴流风机
CN215300409U (zh) 一种高精度位置感应结构及直驱电机和智能装置
CN219781493U (zh) 一种马铃薯食品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