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8084U -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8084U
CN216008084U CN202122010916.3U CN202122010916U CN216008084U CN 216008084 U CN216008084 U CN 216008084U CN 202122010916 U CN202122010916 U CN 202122010916U CN 216008084 U CN216008084 U CN 216008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ole
front handle
cavity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09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保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alis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alis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alis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alis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09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8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8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8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包括前执手组件、前执手弹簧组件13、后执手组件、后执手弹簧组件14;前执手组件包括:前执手1、与前执手1联动转动的转动件3、卡设于转动件3与前执手1之间的第二弹簧19、底座4、嵌设于转动件3底部的U形腔303内的弧形滑动块5、卡设于弧形滑动块5与U形腔303之间的第一弹簧16、销钉17、方杆8、置于方杆8内的反锁杆9、卡簧20、前执手头10、第一顶丝15;后执手组件包括:与底座4联动转动的后执手2、滑块7、锁钉12、内芯6、后执手头11、第三顶丝21。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锁具,特别涉及执手锁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执手锁功能结构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反锁后用钥匙开启,另一种是反锁后用类似硬币状物品来拨动开启,一般适用于卫浴门锁居多。随着现代家居装修风格不断改变,上述两种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上述两种结构传统老旧,设计繁琐复杂,零部件多,结构不稳定,组装不够简便,而且现有的执手锁结构功能单一,并不具备防爆力开启功能、快速逃生功能、应急开启功能,性能单一呆板,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组装操作简便,同时兼备防暴力开启功能、快速逃生功能、应急开启功能,功能多样,满足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新型的执手锁结构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旨在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组装操作简便,同时兼备防暴力开启功能、快速逃生功能、应急开启功能,功能多样,满足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执手组件、前执手弹簧组件13、后执手组件、后执手弹簧组件14;
前执手组件包括:前执手1、与前执手1联动转动的转动件3、卡设于转动件3与前执手1之间的第二弹簧19、底座4、嵌设于转动件3底部的U形腔303内的弧形滑动块5、卡设于弧形滑动块5与U形腔303之间的第一弹簧16、销钉17、方杆8、置于方杆8内的反锁杆9、卡簧20、前执手头10、第一顶丝15;
其中,转动件3上设有第二方孔301、圆孔302、U形腔303、凸块304、第一限位305、第二限位306;
其中,底座4上设有第三方孔、平面402、侧面403、斜面404、直面405、内圆面406;
其中,弧形滑动块5上设有圆柱501、立面502、圆弧面503;
后执手组件包括:与底座4联动转动的后执手2、滑块7、锁钉12、内芯6、后执手头11、第三顶丝21;
前执手组件的结构如下:
第二弹簧19置于前执手1的前执手腔101内底部,弧形滑动块5置于U形腔303内并可上下移动,弧形滑动块5的圆柱501插入第一弹簧16一端;
反锁杆9置于转动件3的第二方孔301内,反锁杆9与转动件3通过销钉17进行固定;转动件3置于前执手1的前执手腔101中,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前执手1的第一滑槽102匹配,转动件3可在前执手腔101内前后移动;底座4置于前执手腔101内,卡簧20卡入方杆8的卡簧槽801上,方杆8的一端置于底座4的第三方孔401内,前执手头10的一端置于前执手腔101内,并通过第一顶丝15进行固定;上述结构组成为前执手组件,再匹配前执手弹簧组件13,成为前执手组合体;
后执手组件的结构如下:
滑块7置于后执手2的后执手腔201内并可进行前后移动,滑块7的U形筋702与后执手2的第二滑槽202对齐,锁钉12通过后执手2的滑动孔203后固定于滑块7上,内芯6置于滑块7的圆腔701内,后执手头11的一端置于后执手腔201内,并通过第三顶丝21进行固定;上述结构组成后执手组件,再匹配后执手弹簧组件,成为后执手组合体;
方杆8、反锁杆9两端分别置于前执手组合体与后执手组合体内,用第二顶丝18固定住反锁杆9;
执手锁结构设计为右开锁时,下压前执手1为顺时针转动,下压后执手2为逆时针转动,具体结构如下:
开启状态:未反锁时,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平面402结合,下压前执手1,带动转动件3、底座4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方杆8转动,进而带动后执手2转动,可开启;未反锁时,下压后执手2,带动方杆8逆时针转动,可开启;
反锁状态:推动锁钉12向前移动,同时带动滑块7、内芯6、反锁杆9、转动件3向前移动,使弧形滑动块5移出底座4的内圆面406,弧形滑动块5受第一弹簧16的弹力带动而移出U形腔303,弧形滑动块5的立面502与底座4的直面405贴合,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底座4的平面402分离,此时下压前执手1,带动转动件3旋转,立面502贴合直面405顺时针转动,凸块304与平面402分离,转动件3与底座4处于非结合状态,前执手1的转动为空转状态,此时执手锁结构为反锁状态,当前执手1转动到50度时,转动件3的第二限位306与底座4的斜面404贴合,以限位转动角度;
正常解锁状态:下压后执手2,带动方杆8、底座4逆时针转动,后执手2转动20度时,弧形滑动块5的立面502与底座4的直面405脱离,转动件3受第二弹簧19的弹力而滑入底座4内,同时反锁杆9、内芯6、滑块7向后移动,带动锁钉12后移,后执手2转动到40度时,转动件3的第一限位305与底座4的侧面403贴合,以限位转动角度;后执手2复位时,带动底座4顺时针转动,底座4的斜面404压住弧形滑动块5的圆弧面503使弧形滑动块5缩回至U形腔303内,同时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底座4的平面402贴合,解锁过程完成;
应急解锁状态:反锁状态时,用尖类物通过前执手1的应急孔105推动弧形滑动块5,使弧形滑动块5缩回U形腔303内,转动件3受第二弹簧19的弹力而滑入底座4内,使凸块304与平面402贴合,此时下压前执手1,带动转动件3、底座4转动,同时带动方杆8转动,即可应急解锁。
优选地,前执手1上设有前执手腔101、第一滑槽102、槽底面103、第一顶丝孔104、应急孔105。
优选地,后执手2上设有后执手腔201、第二滑槽202、滑动孔203、第二顶丝孔204、透孔205。
优选地,内芯6设有第一方孔601、第一螺丝孔602,内芯6与反锁杆9之间通过第二顶丝18来进行固定。
优选地,滑块7上有圆腔701、U形筋702、第二螺丝孔703,锁钉17穿过滑动孔203后与第二螺丝孔703连接。
优选地,前执手头10内部为圆形孔,方杆8置于圆形孔内可以旋转。
优选地,后执手头11内部为方形孔,方杆8置于其中无法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组装操作简便,同时兼备防暴力开启功能、快速逃生功能、应急开启功能,功能多样,满足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底座、转动件、弧形滑动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分解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前执手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前执手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后执手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后执手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后执手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转动件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弧形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内芯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滑块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方杆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15,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前执手组件、前执手弹簧组件13、后执手组件、后执手弹簧组件14。
前执手组件包括:前执手1、与前执手1联动转动的转动件3、卡设于转动件3与前执手1之间的第二弹簧19、底座4、嵌设于转动件3底部的U形腔303内的弧形滑动块5、卡设于弧形滑动块5与U形腔303之间的第一弹簧16、销钉17、方杆8、置于方杆8内的反锁杆9、卡簧20、前执手头10、第一顶丝15。
其中,转动件3上设有第二方孔301、圆孔302、U形腔303、凸块304、第一限位305、第二限位306。
其中,底座4上设有第三方孔、平面402、侧面403、斜面404、直面405、内圆面406。
其中,弧形滑动块5上设有圆柱501、立面502、圆弧面503。
后执手组件包括:与底座4联动转动的后执手2、滑块7、锁钉12、内芯6、后执手头11、第三顶丝21。
前执手组件的结构如下:
第二弹簧19置于前执手1的前执手腔101内底部,弧形滑动块5置于U形腔303内并可上下移动,弧形滑动块5的圆柱501插入第一弹簧16一端。
反锁杆9置于转动件3的第二方孔301内,并使反锁杆9的固定孔与转动件3的圆孔302对齐,用销钉17来进行固定;转动件3置于前执手1的前执手腔101中,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前执手1的第一滑槽102匹配,转动件3可在前执手腔101内前后移动;底座4置于前执手腔101内,卡簧20卡入方杆8的卡簧槽801上,方杆8的一端置于底座4的第三方孔401内,前执手头10的一端置于前执手腔101内,并通过第一顶丝15进行固定;上述结构组成为前执手组件,再匹配前执手弹簧组件13,成为前执手组合体。
后执手组件的结构如下:
滑块7置于后执手2的后执手腔201内并可进行前后移动,滑块7的U形筋702与后执手2的第二滑槽202对齐,锁钉12通过后执手2的滑动孔203后固定于滑块7上,内芯6置于滑块7的圆腔701内,后执手头11的一端置于后执手腔201内,并通过第三顶丝21进行固定;上述结构组成后执手组件,再匹配后执手弹簧组件,成为后执手组合体。
方杆8、反锁杆9两端分别置于前执手组合体与后执手组合体内,用第二顶丝18固定住反锁杆9。
执手锁结构设计为右开锁时,下压前执手1为顺时针转动,下压后执手2为逆时针转动,具体结构如下:
开启状态:未反锁时,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平面402结合,下压前执手1,带动转动件3、底座4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方杆8转动,进而带动后执手2转动,可开启;未反锁时,下压后执手2,带动方杆8逆时针转动,可开启。
反锁状态:推动锁钉12向前移动,同时带动滑块7、内芯6、反锁杆9、转动件3向前移动,使弧形滑动块5移出底座4的内圆面406,弧形滑动块5受第一弹簧16的弹力带动而移出U形腔303,弧形滑动块5的立面502与底座4的直面405贴合,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底座4的平面402分离,此时下压前执手1,带动转动件3旋转,立面502贴合直面405顺时针转动,凸块304与平面402分离,转动件3与底座4处于非结合状态,前执手1的转动为空转状态,此时执手锁结构为反锁状态,当前执手1转动到50度时,转动件3的第二限位306与底座4的斜面404贴合,以限位转动角度。上述结构满足了防爆力开启功能,反锁后,室外的前执手1可下压,但不能开启,这样就有效地防止暴力开锁。
正常解锁状态:下压后执手2,带动方杆8、底座4逆时针转动,后执手2转动20度时,弧形滑动块5的立面502与底座4的直面405脱离,转动件3受第二弹簧19的弹力而滑入底座4内,同时反锁杆9、内芯6、滑块7向后移动,带动锁钉12后移,后执手2转动到40度时,转动件3的第一限位305与底座4的侧面403贴合,以限位转动角度;后执手2复位时,带动底座4顺时针转动,底座4的斜面404压住弧形滑动块5的圆弧面503使弧形滑动块5缩回至U形腔303内,同时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底座4的平面402贴合,解锁过程完成。这样就具备了快速逃生功能,反锁时,即使门锁内遇到紧急情况需要逃生,无需先解锁,然后下压后执手才能开门,只需一次性操作,即下压后执手2,即可直接解锁并开启,实现了快速逃生功能。
应急解锁状态:反锁状态时,用尖类物通过前执手1的应急孔105推动弧形滑动块5,使弧形滑动块5缩回U形腔303内,转动件3受第二弹簧19的弹力而滑入底座4内,使凸块304与平面402贴合,此时下压前执手1,带动转动件3、底座4转动,同时带动方杆8转动,即可应急解锁。这样在紧急状况下,门外的人想应急打开门锁,只需找个随处可得的尖类物工具即可快速解锁,实现了应急开启功能。
其中,方杆8的一端置于底座4的第三方孔401内,使方杆8与底座4可相互带动旋转。
方杆8设有卡簧槽801,卡簧20卡入其中,防止从前执手头10中脱出。
转动件3设有凸块304、第一限位305、第二限位306,与底座4设有的平面402、斜面404、侧面403相配合,起到结合、分离、角度限位等功能。
弧形滑动块5设有立面502、圆弧面503,与底座4设有的直面405、内圆面406配合,起到反锁、解锁功能。
前执手1上设有前执手腔101、第一滑槽102、槽底面103、第一顶丝孔104、应急孔105。前执手腔101,第一滑槽102方便转动件3、底座4、前执手头10置于其中。应急孔105便于紧急情况下可开启,使执手锁结构具有应急解锁功能。
后执手2上设有后执手腔201、第二滑槽202、滑动孔203、第二顶丝孔204、透孔205。后执手腔201、第二滑槽202方便滑块7、内芯6、后执手头11置于其中。
内芯6设有第一方孔601、第一螺丝孔602,内芯6与反锁杆9之间通过第二顶丝18来进行固定。
滑块7上有圆腔701、U形筋702、第二螺丝孔703,锁钉17穿过滑动孔203后与第二螺丝孔703连接。
前执手头10内部为圆形孔,方杆8置于圆形孔内可以旋转。
后执手头11内部为方形孔,方杆8置于其中无法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组装操作简便,同时兼备防暴力开启功能、快速逃生功能、应急开启功能,功能多样,满足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执手组件、前执手弹簧组件(13)、后执手组件、后执手弹簧组件(14);
前执手组件包括:前执手(1)、与前执手(1)联动转动的转动件(3)、卡设于转动件(3)与前执手(1)之间的第二弹簧(19)、底座(4)、嵌设于转动件(3)底部的U形腔(303)内的弧形滑动块(5)、卡设于弧形滑动块(5)与U形腔(303)之间的第一弹簧(16)、销钉(17)、方杆(8)、置于方杆(8)内的反锁杆(9)、卡簧(20)、前执手头(10)、第一顶丝(15);
其中,转动件(3)上设有第二方孔(301)、圆孔(302)、U形腔(303)、凸块(304)、第一限位(305)、第二限位(306);
其中,底座(4)上设有第三方孔、平面(402)、侧面(403)、斜面(404)、直面(405)、内圆面(406);
其中,弧形滑动块(5)上设有圆柱(501)、立面(502)、圆弧面(503);
后执手组件包括:与底座(4)联动转动的后执手(2)、滑块(7)、锁钉(12)、内芯(6)、后执手头(11)、第三顶丝(21);
前执手组件的结构如下:
第二弹簧(19)置于前执手(1)的前执手腔(101)内底部,弧形滑动块(5)置于U形腔(303)内并可上下移动,弧形滑动块(5)的圆柱(501)插入第一弹簧(16)一端;
反锁杆(9)置于转动件(3)的第二方孔(301)内,反锁杆(9)与转动件(3)通过销钉(17)进行固定;转动件(3)置于前执手(1)的前执手腔(101)中,转动件(3)的凸块(304)与前执手(1)的第一滑槽(102)匹配,转动件(3)可在前执手腔(101)内前后移动;底座(4)置于前执手腔(101)内,卡簧(20)卡入方杆(8)的卡簧槽(801)上,方杆(8)的一端置于底座(4)的第三方孔(401)内,前执手头(10)的一端置于前执手腔(101)内,并通过第一顶丝(15)进行固定;上述结构组成为前执手组件,再匹配前执手弹簧组件(13),成为前执手组合体;
后执手组件的结构如下:
滑块(7)置于后执手(2)的后执手腔(201)内并可进行前后移动,滑块(7)的U形筋(702)与后执手(2)的第二滑槽(202)对齐,锁钉(12)通过后执手(2)的滑动孔(203)后固定于滑块(7)上,内芯(6)置于滑块(7)的圆腔(701)内,后执手头(11)的一端置于后执手腔(201)内,并通过第三顶丝(21)进行固定;上述结构组成后执手组件,再匹配后执手弹簧组件,成为后执手组合体;
方杆(8)、反锁杆(9)两端分别置于前执手组合体与后执手组合体内,用第二顶丝(18)固定住反锁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执手(1)上设有前执手腔(101)、第一滑槽(102)、槽底面(103)、第一顶丝孔(104)、应急孔(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执手(2)上设有后执手腔(201)、第二滑槽(202)、滑动孔(203)、第二顶丝孔(204)、透孔(2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芯(6)设有第一方孔(601)、第一螺丝孔(602),内芯(6)与反锁杆(9)之间通过第二顶丝(18)来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滑块(7)上有圆腔(701)、U形筋(702)、第二螺丝孔(703),锁钉(12)穿过滑动孔(203)后与第二螺丝孔(70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执手头(10)内部为圆形孔,方杆(8)置于圆形孔内可以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执手头(11)内部为方形孔,方杆(8)置于其中无法旋转。
CN202122010916.3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Active CN216008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916.3U CN216008084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916.3U CN216008084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8084U true CN216008084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94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0916.3U Active CN216008084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8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00407B2 (en) Handled lock set for a door
GB2413154A (en) Latch assemblies
WO2013091340A1 (zh) 折叠刀
US6164099A (en) Door lock
CN216008084U (zh)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WO2007065200A1 (en) A lock with an improved snib mechanism
CN115726629A (zh) 一种新型的执手锁结构
CN101368461B (zh) 通用锁头及与其匹配的钥匙
CN205688982U (zh) 行李箱
CN201317003Y (zh) 一种刀片储藏式美工刀
US20220074231A1 (en) Lockset and case
CN101105090B (zh) 一种间接开启式锁具及配套钥匙
CN108798267B (zh) 一种防盗锁和与之相匹配的钥匙
CN201050227Y (zh) 具有变号功能的锁具
CN212614142U (zh) 一种折叠钥匙
CN220955071U (zh) 一种单锁舌门锁的解锁结构
CN111734219B (zh) 一种用于锁利机构的传动组件
CN219220032U (zh) 一种按键式门锁
CN215520391U (zh) 一种防窜动的锁利结构
CN201152085Y (zh) 带把手的门锁
CN215255229U (zh) 一种锁的钥匙防脱落结构
CN212078944U (zh)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CN110439368B (zh) 一种锁体机构及触碰式门锁
CN220415058U (zh) 锁合装置及其复合锁及橱柜
CN213838076U (zh) 一种一体式快装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