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5342U -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5342U
CN216005342U CN202121086197.7U CN202121086197U CN216005342U CN 216005342 U CN216005342 U CN 216005342U CN 202121086197 U CN202121086197 U CN 202121086197U CN 216005342 U CN216005342 U CN 216005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pipe
reaction tank
sludge discharge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61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Jianyua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861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5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5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5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主要内容为:所述污泥池进管安装在排泥泵的出口处,反应池体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且若干个隔板将反应池体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相邻反应室通过过水孔连通,每个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和排泥管,进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生物帘,回流泵通过管路与回流出水管连接,回流泵出口处安装有回流管,回流管左端安装在反应池体内最左侧反应室内。本实用新型将反应池体分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保持微生物与污染物间充分接触,可保证废水中总氮得到充分去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还改变了排泥方式,使得排泥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增加,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质量不断提高,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总氮(TN)。脱除总氮常采用的工程措施一般包括常规缺氧反硝化池和深度处理的反硝化池。
反硝化池脱氮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应器内滤料上所附着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生物膜的吸附截流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缺氧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的目的。传统反硝化滤池使用石英砂、陶粒等作为滤料在承托层上形成滤料层,一方面滤料容易团聚,另一方面,石英砂、陶粒等滤料孔隙率小,从而使得滤料层容易堵塞,不仅给操作、维修、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还造成土建造价成本提高,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此外,常规反硝化反应池的布水结构和排泥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总氮的去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其将反应池体分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保持微生物与污染物间充分接触,可保证废水中总氮得到充分去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还改变了排泥方式,使得排泥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包括污泥池进管、排泥管、反应池体、生物帘、进水管、风机、进气管、隔板、过水孔、回流管、反应室、出水管、回流出水管、回流泵、盘式微孔曝气器、电控阀门、主连接管和排泥泵,所述污泥池进管安装在排泥泵的出口处,所述反应池体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且若干个隔板将反应池体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相邻所述反应室通过过水孔连通,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通过管路与主连接管连接且排泥管与主连接管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电控阀门,所述主连接管安装在排泥泵的进口处,每个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的进气口处都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都与风机连接,所述进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生物帘且生物帘位于盘式微孔曝气器的上方,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右侧面靠近顶面处的安装孔里,所述回流出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右侧面上的安装孔里且回流出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下侧,所述回流泵通过管路与回流出水管连接,所述回流泵出口处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左端安装在反应池体内最左侧反应室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物帘上有生物载体和EMO复合菌微生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泥管呈“丰”字形且排泥管上斜向下45°交错开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池体内的反应室之间采用上下对角开设过水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反应池体分割成多个反应室串联;置于池体中的生物帘,生物载体附着于生物帘上;置于相邻池体上下对角的过水孔,改变了之前复杂的布水方式,又可以保证废水的停留时间;置于池体底部的穿孔排泥管,排泥管斜向下开孔,成丰字型排列;采用多格串联的方式,奇数格采用水池右上部进水;偶数格采用水池左下部进水;设置曝气搅拌系统备用;设有出水回流系统,出水通过回流泵返回进水端,稀释进水端总氮浓度,进一步保证总氮的处理效果;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故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5)处理能力与成果已打破甚多生物法的传统观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反应池体通过多个隔板分割成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每个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生物帘,生物载体挂载在生物帘上,EMO复合菌微生物则附着于生物载体上;反应池体采用水池左上部进水,第二个反应室从第一个反应室的左下部进水,第三个反应室从第二反应室的右上部进水,第四个反应室从第三个反应室的左下部进水;第四个反应室则从其右上部出水;设置有回流系统,第四个反应室出水1:1回流至第一个反应室进水端;当反应室里的污泥量大时,可以通过排泥管对各个反应室逐个进行排泥操作,多个反应室共用一个排泥泵;反应池体内还设有曝气系统备用,以应对突发情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反应池体分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保持微生物与污染物间充分接触,可保证废水中总氮得到充分去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还改变了排泥方式,使得排泥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污泥池进管,2:排泥管,3:反应池体,4:生物帘,5:进水管,6:风机,7:进气管,8:隔板,9:过水孔,10:回流管,11:反应室,12:出水管,13:回流出水管,14:回流泵,15:盘式微孔曝气器,16:电控阀门,17:主连接管,18:排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包括污泥池进管1、排泥管2、反应池体3、生物帘4、进水管5、风机6、进气管7、隔板8、过水孔9、回流管10、反应室11、出水管12、回流出水管13、回流泵14、盘式微孔曝气器15、电控阀门16、主连接管17和排泥泵18,所述污泥池进管1安装在排泥泵18的出口处,所述反应池体3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8且若干个隔板8将反应池体3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11,相邻所述反应室11通过过水孔9连通,每个所述反应室11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15和排泥管2,所述排泥管2通过管路与主连接管17连接且排泥管2与主连接管17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电控阀门16,所述主连接管17安装在排泥泵18的进口处,每个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15的进气口处都安装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都与风机6连接,所述进水管5安装在反应池体3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所述反应室11内都安装有生物帘4且生物帘4位于盘式微孔曝气器15的上方,所述出水管12安装在反应池体3右侧面靠近顶面处的安装孔里,所述回流出水管13安装在反应池体3右侧面上的安装孔里且回流出水管13位于出水管12的下侧,所述回流泵14通过管路与回流出水管13连接,所述回流泵14出口处安装有回流管10,所述回流管10左端安装在反应池体3内最左侧反应室11内。
优选的,所述生物帘4上有生物载体和EMO复合菌微生物。
优选的,所述排泥管2呈“丰”字形且排泥管2上斜向下45°交错开孔。
优选的,所述反应池体3内的反应室11之间采用上下对角开设过水孔9。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8将反应池体3分割成多个反应室11串联;置于池体中的生物帘4,生物载体附着于生物帘4上;置于相邻池体上下对角的过水孔9,改变了之前复杂的布水方式,又可以保证废水的停留时间;置于池体底部的穿孔排泥管2,排泥管2斜向下开孔,成丰字型排列;采用多格串联的方式,奇数格采用水池右上部进水;偶数格采用水池左下部进水;设置曝气搅拌系统备用;设有出水回流系统,出水通过回流泵14返回进水端,稀释进水端总氮浓度,进一步保证总氮的处理效果;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有如下诸多优点:(1)微生物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使得极为复杂难处理的各类有机物的分解得以顺利完成;(2)微生物种类多,能适应有毒环境,又可分工合作,发挥全力,完成艰巨任务;(3)微生物分解力特强,故能消除臭味,减少固体量,而使污泥大幅降低,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与操作难度;(4)脱色能力较物理化学法配套的传统生物法胜逾10倍;(5)处理能力与成果已打破甚多生物法的传统观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反应池体3通过多个隔板8分割成多个反应室11,串联运行;每个反应室11内都安装有生物帘4,生物载体挂载在生物帘4上,EMO复合菌微生物则附着于生物载体上;反应池体3采用水池左上部进水,第二个反应室11从第一个反应室11的左下部进水,第三个反应室11从第二反应室11的右上部进水,第四个反应室11从第三个反应室11的左下部进水;第四个反应室11则从其右上部出水;设置有回流系统,第四个反应室11出水1:1回流至第一个反应室11进水端;当反应室11里的污泥量大时,可以通过排泥管2对各个反应室11逐个进行排泥操作,多个反应室11共用一个排泥泵18;反应池体3内还设有曝气系统备用,以应对突发情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4)

1.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池进管、排泥管、反应池体、生物帘、进水管、风机、进气管、隔板、过水孔、回流管、反应室、出水管、回流出水管、回流泵、盘式微孔曝气器、电控阀门、主连接管和排泥泵,所述污泥池进管安装在排泥泵的出口处,所述反应池体内安装有若干个隔板且若干个隔板将反应池体内分割成多个反应室,相邻所述反应室通过过水孔连通,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盘式微孔曝气器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通过管路与主连接管连接且排泥管与主连接管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电控阀门,所述主连接管安装在排泥泵的进口处,每个所述盘式微孔曝气器的进气口处都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都与风机连接,所述进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左侧面上的安装孔里,每个所述反应室内都安装有生物帘且生物帘位于盘式微孔曝气器的上方,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右侧面靠近顶面处的安装孔里,所述回流出水管安装在反应池体右侧面上的安装孔里且回流出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下侧,所述回流泵通过管路与回流出水管连接,所述回流泵出口处安装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左端安装在反应池体内最左侧反应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帘上有生物载体和EMO复合菌微生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呈“丰”字形且排泥管上斜向下45°交错开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体内的反应室之间采用上下对角开设过水孔。
CN202121086197.7U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Active CN216005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6197.7U CN216005342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6197.7U CN216005342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5342U true CN216005342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6197.7U Active CN216005342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5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269B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及工艺
CN201458905U (zh) 一种好氧流化床—生物滤池耦合反应器
CN201268652Y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4939086U (zh) 单级多功能曝气生物滤池
WO2018228080A1 (zh) 一种上布流内扩散竖式推流光催化处理废水撬装设备
CN108314186B (zh) 好氧-厌氧-好氧三相高效补氧湿地系统
CN214829740U (zh) 基于ao+mbr工艺的污水强化除磷系统
CN112919732A (zh) 一种基于硫自养的uad生物滤塔系统及脱氮方法
CN111039521A (zh) 一种污水处理再生回用系统及用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00336743C (zh) 射流曝气生物滤池
CN107986435A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和应用
CN216005342U (zh) 一种新型反硝化反应池
CN110589964A (zh) 一种内循环高效反硝化生物脱氮滤池
CN215480383U (zh) 一种微生物污泥颗粒处理化工废水的设备
CN216005332U (zh) 一种新型预曝气生化反应池
CN213834973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0885506U (zh) 一种内循环高效反硝化生物脱氮滤池
CN1332897C (zh) 组合式交替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及利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10620520U (zh) 一种城市河道污水生态修复系统
CN103319054A (zh) 有机废水的生物膜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207903981U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CN201882977U (zh) 下流式半焦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煤气化废水装置
CN202063802U (zh) 乙二醇污水处理装置
CN207537208U (zh) 一种曝气生化滤池
CN211847599U (zh) 一种可移动式陆用工业污水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