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3750U -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3750U
CN216003750U CN202022256603.1U CN202022256603U CN216003750U CN 216003750 U CN216003750 U CN 216003750U CN 202022256603 U CN202022256603 U CN 202022256603U CN 216003750 U CN216003750 U CN 216003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lumn
film
layer
plastic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66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nawei Packag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66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3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3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3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三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充气阀,其中该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具有双柱三层膜结构,其中该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双柱储气室,该充气阀用于向各该双柱储气室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漏,并且各该双柱储气室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的塑封并经弯折后经一系列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立体的包装袋,从而增强了非气柱部分的缓冲作用。

Description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包装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很多物品都通过物流的形式进行交易,例如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产品、陶瓷、玻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这些物品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挤压、碰撞、跌落等情况,导致产品损坏或变形,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气体包装材料是通过在薄膜中充入气体来达到缓冲效果的,其可以在包装现场充入气体再投入使用,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具有运输成本低,易于储存的优点,而且缓冲效能更优,又有利于环保。现有的气体包装袋一般是将气体柱进行弯折形成多个气体侧壁,各个气体侧壁再围绕形成一个内部容纳空间,用于存储包装物品,例如常见的U型袋、C型袋或O型袋等。
但是,现有的气体包装装置的缓冲结构和包装结构相对单一,采用的是单层膜,防冲撞的缓冲效果还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为双柱三层膜型,能够提高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缓冲能力。
为了实现至少一个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三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充气阀,其中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具有双柱三层膜结构,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双柱储气室,所述充气阀用于向各所述双柱储气室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漏,并且各所述双柱储气室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的塑封并经弯折后经一系列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立体的包装袋,从而增强了非气柱部分的缓冲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上层气室膜、下层气室膜和夹心层气室膜,所述夹心层气室膜被设置于所述上层气室膜和所述下层气室膜之间,正反交替印刷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上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连接,形成所述平面塑封缝的多个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连接,形成所述平面塑封缝的多个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双柱三层膜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双柱储气室,每个所述双柱储气室通过所述上层气室膜、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的正反交替印刷复合连接而形成至少两层储气单元,两层各所述储气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平面塑封缝的多个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包括多列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以及多列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将所述上层气室膜、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分隔成多个储气单元,两层各所述储气单元形成所述双柱储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各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热封连接所述上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形成一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为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互相独立,其中各列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热封连接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形成一列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上层气室膜的膜宽为100mm,尾部对齐,其中所述下层气室膜与所述上层气室膜为相同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各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之间为40mm,各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之间为4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平型弯折缝,充气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适合于沿着所述平型弯折缝弯折,从而使所述充气缓冲体形成多个侧壁,其中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的立体塑封后,各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包装物品的容纳腔。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单向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单向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单向充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未立体塑封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A至图3所示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具有可充气体结构,用于提供缓冲效果的介质为流体,例如气体、液体等。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空气缓冲材料,即充入的气体以空气为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能是其他气体。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其在充气后可以形成立体包装袋,从而为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单层充气柱中非气柱部分缓冲比较薄弱,在挤压的过程中起不到缓冲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具有双柱缓冲柱结构,增强了非气柱部分的缓冲效果。
具体地,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充气缓冲体10,即由一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袋或多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在本实用新型的图 1至图3所示的示例中,其由一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更具体地,所述充气缓冲体10包括三层气体室膜,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和立体塑封缝40形成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的所述立体包装袋,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 内形成可储气的双柱储气室14。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体的三层气室膜被实施为上层气室膜11、下层气室膜12和夹心层气室膜19,所述上层气室膜11、所述下层气室膜12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19经过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塑封后,形成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所述储气单元 13,两层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所述双柱储气室14,经过充气阀20的充气后,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充气缓冲体的三层气室膜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在经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塑封立体塑封之前,充气之后的侧面剖视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双柱三层膜结构。更具体地,所述夹心层气室膜19被设置于所述上层气室膜11和所述下层气室膜12之间,正反交替印刷。所述上层气室膜11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19复合连接,形成所述平面塑封缝30 的多个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所述下层气室膜12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19复合连接,形成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多个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上层的各所述储气单元13以及下层的各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所述双柱储气室14,经过充气阀20的充气以及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立体塑封折叠后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由于双柱三层膜结构的设置,增强了非气柱部分的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双柱三层膜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双柱储气室14,每个所述双柱储气室14通过所述上层气室膜11、所述下层气室膜12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19的正反交替印刷复合连接而形成至少两层所述储气单元13。两层各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设置有所述平面塑封缝30的多个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在经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塑封立体塑封以及充气之前的平面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双柱三层膜结构。在优选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之间为40mm,各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之间为40mm,所述上层气室膜11的膜宽为100mm,尾部对齐。所述下层气室膜12与所述上层气室膜11齐宽。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数值仅仅作为举例,本实用新型在这一方面并不受此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3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所述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上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所述包装物品的所述立体包装装置,所能形成的立体包装装置可以是方形、圆柱形等,根据需要调整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在各所述储气单元上设置的位置即可。优选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包括多列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 119以及多列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其将三层气体室膜11、12和19分隔成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即优选地,各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9,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3 之间形成一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这样,在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被损坏而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储气单元13可以不受影响。优选地,各列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 12和19,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 129。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储气单元13也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充气阀20,就可以对所有所述储气单元13充入气体。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室层11和所述第二气体室层12的热封形成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中所示,左侧和右侧的一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 119或者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可以分别成为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左侧边界缝和右侧边界缝。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左侧和右侧是相对概念,是根据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与水平线的相对位置定义的。也就是说,当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分隔缝31与水平线相对垂直时,定义为左侧和右侧,但是,当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或者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与水平线相对平行时,定义为顶侧和底侧。一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119和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129也可以是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连通。所述储气单元13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大小相同的充气柱,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也可以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大小不同的充气气柱。此外,大小气柱的排列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交替排列,可以在某些区域形成小气柱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如图3所示,所述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单元15与所述储气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主通道151,并且所述主通道151具有充气口152,当所述充气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充气嘴并且执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从所述充气口152沿着横向方向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纵向方向进入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且当所述双柱三层膜结构的各个所述双柱储气室14 中达到预定气压后,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体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气体再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如图3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充气缓冲体 10的顶底两侧的连续密封的边封缝32和顶侧的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其中顶侧所述边封缝32和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三层气室膜,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三层气室膜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如图1A至1C中所示,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两侧的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分别在对应所述进气通道23的位置将热封连接。
如图1A至图1C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阀2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 1A,所述充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地包括由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的所述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气体室膜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充气的进气通道23。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23向所述双柱储气室14中充气并且所述双柱储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在所述阀膜21和22上,以使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气体室膜,从而封闭所述进气通道23,以使所述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当每个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道23,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时,当其中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发生损坏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不会被影响,还能起到空气缓冲效果。如图1B所示,所述充气阀20进一步地可以包括增加一层阀膜25,其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 22之间,以用于增强密封性能。如图1C所示,所述充气阀2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阀膜26,其位于一层所述气体室膜12和所述阀膜22之间,即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所述阀膜22和气体室膜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气阀膜采用通条印刷,留有封口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充气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三层各所述气体室膜11、12和19以及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在邻近所述主通道151的位置,在所述双柱储气室14 中达到预定的气压时,气压作用于所述阀膜21和22,从而关闭所述进气通道23。即所述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以及气体室膜。另外,如图1A 至1C中所示,各个所述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气体回气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所述双柱储气室14中的气体想要回气时,会被所述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另外,在热封形成这些平面塑封缝30时,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进气通道23 可以通过设置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所述耐热阻隔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1A至1C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所述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热层24和所述阀膜21和 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所述主通道151,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纵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所述耐热层24的设置,所述接合缝36将气体室膜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所述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所述充气缓冲体10在充气时,气体例如气体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后,相邻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气体室膜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所述进气通道 23。
如图3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平型弯折缝37,充气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适合于沿着所述平型弯折缝37弯折,从而使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多个侧壁。更具体地,所述平型弯折缝37将各个所述储气单元 13分为多个子储气单元。所述平型弯折缝37可以位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并且两侧分别形成连通通道3700,这样相邻的所述子储气单元得以互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型弯折缝37也可以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两侧,而所述连通通道3700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需要,各列所述平型弯折缝37热封连接两层或者三层所述气体室膜11、12和19。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平型弯折缝37包括呈间断热封的第一平型弯折缝371和第二平型弯折缝372,将所述双柱三层膜结构的各个所述双柱储气室14的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分成多个子储气单元131、132、 133、134、135以及136,由于各所述连通通道3700能够连通相邻的所述储气单元13,从而各相邻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能够相互连通。因此,所述充气缓冲体 10适合于沿着所述平型弯折缝37弯折形成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的多个侧壁。相应地,如图3所示,所述立体塑封缝40包括位于所述充气缓冲体10 左侧的左立体塑封缝41以及位于右侧的右立体塑封缝42。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1将各侧壁的各左侧塑封在一起,所述右立体塑封缝42将各侧壁的各右侧塑封在一起,各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包装物品的容纳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充气阀,其中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具有双柱三层膜结构,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双柱储气室,所述充气阀用于向各所述双柱储气室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漏,并且各所述双柱储气室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的塑封并经弯折后经一系列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立体的包装袋,从而增强了非气柱部分的缓冲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上层气室膜、下层气室膜和夹心层气室膜,所述夹心层气室膜被设置于所述上层气室膜和所述下层气室膜之间,正反交替印刷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上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连接,形成所述平面塑封缝的多个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连接,形成所述平面塑封缝的多个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双柱三层膜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双柱储气室,每个所述双柱储气室通过所述上层气室膜、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的正反交替印刷复合连接而形成至少两层储气单元,两层各所述储气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平面塑封缝的多个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包括多列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以及多列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将所述上层气室膜、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分隔成多个储气单元,两层各所述储气单元形成所述双柱储气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热封连接所述上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形成一列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为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互相独立,其中各列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热封连接所述下层气室膜和所述夹心层气室膜,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形成一列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上层气室膜的膜宽为100mm,尾部对齐,其中所述下层气室膜与所述上层气室膜为相同宽度。
9.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所述第一复合平面塑封缝之间为40mm,各所述第二复合平面塑封缝之间为40mm。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平型弯折缝,充气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适合于沿着所述平型弯折缝弯折,从而使所述充气缓冲体形成多个侧壁,其中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的立体塑封后,各所述侧壁之间形成包装物品的容纳腔。
CN202022256603.1U 2020-10-12 2020-10-12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Active CN216003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6603.1U CN216003750U (zh) 2020-10-12 2020-10-12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6603.1U CN216003750U (zh) 2020-10-12 2020-10-12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3750U true CN216003750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1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6603.1U Active CN216003750U (zh) 2020-10-12 2020-10-12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3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8029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609824B (zh)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和製造方法
WO2016078578A2 (zh) 交叉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50002B (zh)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CN109890725B (zh) 隔热性以及保管性得到提升的包装膜的制造方法
CN105109824B (zh) 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WO2015192708A1 (zh) 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07988B1 (ko) 연속 공기 충진을 위한 다단식 공기밀봉체 및 그의 공기밸브 장치
WO2017042905A1 (ja) シート材容器
CA2228480A1 (en) Self-sealing inflatable bag
WO2016202313A2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108860901B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WO2016050163A1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09969610B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87494A (zh) 一种具有分装层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50430U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16003750U (zh)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CN106144227B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16003751U (zh) 半止回型充气包装装置
CN214609181U (zh) 用于蛋形物品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16003752U (zh) 口罩型充气包装装置
CN106081357B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110963167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6128716U (zh) 用于细长筒状物品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15206372U (zh) 充气包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