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2096U - 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02096U CN216002096U CN202121501721.2U CN202121501721U CN216002096U CN 216002096 U CN216002096 U CN 216002096U CN 202121501721 U CN202121501721 U CN 202121501721U CN 216002096 U CN216002096 U CN 2160020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body
- camera
- railway
- guide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包括:车体;多个行走轮及驱动电机;导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下方前后两端,配置为可升降式结构;液压装置,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监控装置,配置为监控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摄像单元,设置于所述车体外部,配置为采集所述车体周围的视频影像;控制单元,与所述摄像单元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摄像单元工作;显示单元,设置于作业人员的可视区域内,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配置为显示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控车体周围盲区,提高作业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铁两用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背景技术
公铁两用车是一种既可以在轨道上进行牵引调车,又能够在公路上行驶的专用设备。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公铁两用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目前,市场现有的公铁两用车的车体都比较高大,在牵引、行驶过程中,作业人员均特别需要避开周围障碍物,然而现有车辆未配置盲区监控,车体周围存在较大的视野盲区,易发生碰撞,操作难度大,作业安全性差。因此,使得行驶过程存在安全风险,又给作业人员操作上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能够解决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包括:
车体;行走机构,该行走机构配置为带动所述车体行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多个行走轮及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与至少一个所述行走轮连接,配置为向所述行走轮提供驱动力;
至少两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下方前后两端,配置为可升降式结构,与所述多个行走轮配合实现公路及铁路的模式转换;
液压装置,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配置为向所述导向机构的升降提供动力;
监控装置,配置为监控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摄像单元,设置于所述车体外部,配置为采集所述车体周围的视频影像;控制单元,与所述摄像单元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摄像单元工作;显示单元,设置于作业人员的可视区域内,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配置为显示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以使所述作业人员控制所述车体避开障碍物。
可选的,所述摄像单元包括多个摄像头,该多个摄像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前方与后方。
可选的,所述摄像单元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左侧后视镜前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左前方的障碍物;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右侧后视镜前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右前方的障碍物。
可选的,所述摄像单元还包括第三摄像头及第四摄像头;所述第三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左侧后视镜后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左后方的障碍物;所述第四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右侧后视镜后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右后方的障碍物。
可选的,所述摄像单元还包括多个可旋转安装底座,每个所述摄像头分别固定于一个所述可旋转安装底座上,所述多个可旋转安装底座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配置为带动所述摄像头自由旋转。
可选的,所述公铁两用车还包括一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电池装置为蓄电池组或锂电池组。
可选的,所述显示单元包括一显示屏,该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作业人员的右前方。
可选的,所述障碍物为行人、动物或物体中一个或多个。
可选的,每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及配套设置的导向油缸,所述导向油缸一端与所述车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连接,配置为通过所述导向油缸的伸缩使所述导向轮贴近铁路轨道或离开铁路轨道。
可选的,当所述导向轮下降至铁路轨道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多个行走轮沿所述轨道行驶,所述导向轮同步沿所述轨道行驶,用于控制所述公铁两用车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通过在车体周围设置监控装置,扩大作业人员的可视区域,方便作业人员监控车体周围情况,并及时避开障碍物,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公铁两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转向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公铁两用车中监控装置各个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车体、2-行走机构、21-行走轮、3-导向机构、31-导向轮、32-导向油缸、4-液压装置、5-电池装置、6-转向架、61-导向转臂、62-回转支承、7-监控装置、71-摄像单元、710-第一摄像头、711-第二摄像头、 712-第三摄像头、713-第四摄像头、72-控制单元、73-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但不应限于这些术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铁两用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所述公铁两用车包括:
车体1;
行走机构2,该行走机构配置为支撑所述车体及运动,所述行走机构2包括:多个行走轮21,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下方;驱动电机(图中未示),与至少一个所述行走轮21连接,配置为向所述至少一个行走轮21提供驱动力;
至少两组导向机构3,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1下方前后两端,配置为可升降式结构,与所述多个行走轮21配合实现公路及铁路的模式转换;
液压装置4,与所述导向机构3连接,配置为向所述导向机构3的升降提供动力;
监控装置7,配置为监控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所述监控装置7 包括:摄像单元71,设置于所述车体1外部,配置为采集所述车体周围的视频影像;控制单元72,与所述摄像单元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摄像单元工作;显示单元73,设置于作业人员的可视区域内,与所述控制单元72连接,配置为显示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以使作业人员控制所述车体避开障碍物。
其中,所述公铁两用车还包括电气操纵系统、控制系统、牵引系统、驾驶室等,上述各系统并未图示,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公铁两用车所包括的各系统部件集成于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车,以完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公铁两用车的整体运行功能,上述各系统的集成或位置关系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获得,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公铁两用车采用四个驱动电机分别驱动四个行走轮的直接运转的4×4全驱车。所述四个行走轮相互独立,既是驱动轮,又是转向轮,各自能独立旋转270度,通过全轮驱动及270度独立旋转功能,能够实现所述公铁两用车前进、倒退、转向、停车、原地圆周行驶及对角线行驶等多种行驶模式。可选的,所述四个行走轮为实心橡胶轮。
当然,在其它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前驱或后驱对车体进行驱动,其中,两个行走轮为驱动轮,两个为转向轮。
所述导向机构3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一组轮对与桥梁型轮轴装配而成。图2示出了所述导向机构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轮31及配套设置的导向油缸32,其中,所述导向油缸 32一端通过上架体33与所述车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轮31连接,配置为通过所述导向油缸32的伸缩使所述导向轮贴近轨道面或离开轨道面。
具体地,所述液压装置4控制所述导向油缸收缩,从而控制前后两组导向轮升起,此时进入公路模式时,所述四个行走轮在公路路面滚动行走;当从公路模式进入轨道模式时,所述液压装置控制所述导向油缸控制前后两组导向轮的踏面下降落到轨道顶面上,轮缘与轨道内侧搭接,前后两组导向轮将整个公铁两用车车身限制在铁路轨道上方,引导车辆沿着轨道线路行驶,保证所述公铁两用车不脱轨。
在公铁两用车处于轨道行驶模式时,车辆驱动可以是导向轮驱动,也可以是行走轮驱动。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导向轮降落至铁路轨道时,所述四个行走轮仍然为驱动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四个行走轮沿所述轨道行驶,所述导向轮同步沿所述轨道行驶,此时所述导向轮仅用于对车辆的导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3还可以包括一液压行进马达(图中未示),该液压行进马达与电池装置5连接,配置为驱动所述导向轮31。具体地,当所述导向轮31降落至轨道时,所述液压行进马达驱动所述导向轮沿所述轨道行驶,同时所述四个行走轮处于悬空状态;此时所述液压行进马达为所述导向轮提供驱动力,保证所述公铁两用车在轨道上行驶。
所述导向机构3可以根据车辆实际作业情况选择合适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3的数量为两组,在前端行走轮和后端行走轮周围分别设置一组所述导向机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3的数量可以为三组,由一组导向机构3及一套转向架6组成。如图3所示,所述转向架6由2组所述导向机构3分别与2组导向转臂61、2根导向油缸32铰接,与连接车桥或车身的1套回转支承62一起构成。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导向油缸32的活塞杆收缩,2组轮对之间的距离变小,导向转臂向下转动,所述导向机构的4个导向轮则同时下移至钢轮踏面与轨道顶面接触。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3的数量为四组,包括前后两套所述转向架6。
所述液压装置4,用于向所述导向油缸输送压力,实现所述导向油缸的保压;同时可以实时监测所述导向油缸的压力,当压力低于设定的安全值时,发出警报。所述液压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作限制,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的液压装置。
如图4所示,所述摄像单元71包括多个摄像头,该多个摄像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前方与后方。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单元71包括第一摄像头710,及第二摄像头711;所述第一摄像头710设置于所述车体1左侧后视镜前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左前方的障碍物;所述第二摄像头711设置于所述车体1右侧后视镜前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右前方的障碍物。其中,所述障碍物可以为行人、动物或物体中一个或多个。所述作业人员可以为驾驶人员或辅助驾驶人员。
可选的,所述摄像单元71还包括第三摄像头712及第四摄像头713;所述第三摄像头712设置于所述车体左侧后视镜后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左后方的障碍物;所述第四摄像头713设置于所述车体右侧后视镜后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右后方的障碍物。具体的,所述第三摄像头712、第四摄像头713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尾部两侧,配置为监控车体尾部周围的障碍物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摄像单元71还包括多个可旋转安装底座(图中未示),每个所述摄像头分别固定于所述可旋转安装底座上,所述多个可旋转安装底座与所述控制单元72连接,配置为带动所述摄像头自由旋转。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安装底座可通过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车体外表面,所述可旋转安装底座接收控制指令并进行转动。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单元72发送采集指令给所述摄像单元71,所述可旋转安装底座根据所述采集指令进行360度旋转,带动所述多个摄像头采集最大范围内的实时视频图像,并返回给所述控制单元72。
所述显示单元73包括一显示屏730,该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作业人员的右前方。当然,所述显示屏的数量及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作业人员的操作习惯进行不同位置的设置,方便作业人员监控周围障碍物情况。
进一步,所述公铁两用车还包括一电池装置5,该电池装置5与所述显示单元73连接,其中,所述电池装置5可以为至少一组蓄电池组或锂电池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5为至少一组锂电池组,设置于所述车体1两侧的电池箱内,防止损坏;所述至少一组锂电池组,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为所述行走轮提供驱动力。可选的,所述锂电池组还可以设置于驾驶员所处位置下方。
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锂电池组还与所述液压行进马达连接,为所述导向轮提供驱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装置5还包括一充电电源(图中未示),配置为向所述锂电池组充电。所述充电电源为三相交流380V电压或单相交流220V电压。
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装置5可以包括一太阳能电池板(图中未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车体1外,通过一充电电路向所述锂电池组充电。具体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车顶。
进一步,所述公铁两用车还包括一控制系统(图中未示),该控制系统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配置为当锂电池组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锂电池组自主充电。当然,也不限于该充电方式。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监控装置中的控制单元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一体,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是一种可以在轨道上进行牵车调车,又可以在公路行驶的电池驱动的专用工程车,可用于配合铁路机务车务部门对机车车辆的转向架进行不落轮镟修作业,实现了设备运行零排放、安全、环保,极大地满足了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在车体周围设置监控装置,扩大作业人员的可视区域,方便作业人员监控车体周围情况,并及时避开障碍物,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作业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行走机构,该行走机构配置为带动所述车体行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多个行走轮及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与至少一个所述行走轮连接,配置为向所述行走轮提供驱动力;
至少两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下方前后两端,配置为可升降式结构,与所述多个行走轮配合实现公路及铁路的模式转换;
液压装置,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配置为向所述导向机构的升降提供动力;
监控装置,配置为监控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所述监控装置包括:
摄像单元,设置于所述车体外部,配置为采集所述车体周围的视频影像;
控制单元,与所述摄像单元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摄像单元工作;
显示单元,设置于作业人员的可视区域内,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配置为显示所述车体周围的障碍物,以使所述作业人员控制所述车体避开障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包括多个摄像头,该多个摄像头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前方与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
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左侧后视镜前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左前方的障碍物;
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右侧后视镜前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右前方的障碍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还包括第三摄像头及第四摄像头;
所述第三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左侧后视镜后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左后方的障碍物;
所述第四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车体右侧后视镜后方,配置为拍摄所述车体右后方的障碍物。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还包括多个可旋转安装底座,每个所述摄像头分别固定于一个所述可旋转安装底座上,所述多个可旋转安装底座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配置为带动所述摄像头自由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铁两用车还包括一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与所述显示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电池装置为蓄电池组或锂电池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一显示屏,该显示屏设置于所述作业人员的右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为行人、动物或物体中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及配套设置的导向油缸,
所述导向油缸一端与所述车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轮连接,配置为通过所述导向油缸的伸缩使所述导向轮贴近铁路轨道或离开铁路轨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向轮下降至铁路轨道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多个行走轮沿所述轨道行驶,所述导向轮同步沿所述轨道行驶,用于控制所述公铁两用车的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01721.2U CN216002096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01721.2U CN216002096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02096U true CN216002096U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529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01721.2U Active CN216002096U (zh) | 2021-07-02 | 2021-07-02 | 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02096U (zh) |
-
2021
- 2021-07-02 CN CN202121501721.2U patent/CN2160020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39527B (zh) | 独立驱动公铁路两用牵引车 | |
CN112208278B (zh) | 公铁两用高空检修作业车 | |
CN111119922A (zh) | 自行式盾构隧道施工用多功能作业车 | |
CN210502138U (zh) | 一种走行转向系统及其公铁两用牵引车 | |
CN109094309A (zh) | 公铁两用电瓶牵引车 | |
CN109025439A (zh) | 一种搬运汽车的智能机器人 | |
CN101774355A (zh) | 太阳能供电的轨道交通系统 | |
CN205601529U (zh) |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公铁两用车 | |
CN212827905U (zh) | 一种双供电制式旅游轨道交通系统 | |
CN216002096U (zh) | 一种带有盲区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 |
CN104760512A (zh) | 一种电池可自行移动的电动汽车 | |
WO2019104762A1 (zh) | 一种无轨电车 | |
CN216002095U (zh) | 一种带有轨道监控功能的公铁两用车 | |
US6314890B1 (en) | Dual use transportation system | |
CN106828517B (zh) | 分体式电动轨道车 | |
CN214240462U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 |
CN206870999U (zh) | 一种全智能太阳能汽车无人操作控制装置 | |
WO2022000439A1 (zh) | 一种多轨道变轨系统及其变轨方法、可变轨车辆 | |
CN109334364B (zh) | 带三只行走轮的公铁两用牵引车 | |
CN203419138U (zh) | 新型高架桥事故清障轨道车 | |
CN109278771B (zh) | 多平台接触网作业车 | |
AT408089B (de) | Fahrzeuganordnung und externe antriebseinheit dafür | |
CN215321836U (zh) | 一种锂电池驱动的公铁两用车 | |
CN211843993U (zh) | 一种多用途车辆 | |
CN214874838U (zh) | 一种铁路公铁两用车调车作业安全防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