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8863U -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8863U
CN215988863U CN202122324407.8U CN202122324407U CN215988863U CN 215988863 U CN215988863 U CN 215988863U CN 202122324407 U CN202122324407 U CN 202122324407U CN 215988863 U CN215988863 U CN 215988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oling
intercooler
type membra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44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244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8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8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8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空气滤清器、空压机、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其中,空压机置于空气滤清器下游,中冷器置于空压机下游;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集成为一个整体,板式膜富氧器位于中冷器与膜加湿器之间。采用板式膜富氧器与中冷器和膜加湿器集成为一体,极大节省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降低热管理系统负担和零部件要求;利用双腔冷却空气,对压缩空气预降温后辅以液冷,降低冷却负担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提高尾气温度;压缩气体在进入增湿器之前通过板式膜富氧器分离出去部分氮气,有效降低增湿器负担;高温尾气进入膨胀机进行能量回收,节能减排,进一步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尤其在我国获得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环保、高效、启动速度快、功率密度大等优点,是未来交通动力系统的主要竞争者之一,当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质子交换膜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电化学反应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通常对空气进行压缩,主要目的是提高氧气的浓度从而实现有限反应体积下氢气与氧气更多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反应效率。目前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通常设有空气滤清器,空压机,中冷器,膜加湿器,空气依次经过上述部件经过过滤、压缩、降温、增湿后进入电堆。现有燃料电池系统体积大,消耗功率多,极大增加系统负担,增加成本,且浪费严重。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通过集成板式膜富氧器与中冷器、膜加湿器集成,节省系统体积,降低系统负担,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空气滤清器、空压机、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其中,所述空压机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下游,所述空气滤清器将空气过滤后进入所述空压机压缩,形成压缩空气;所述中冷器置于所述空压机下游,所述空压机将压缩空气导入所述中冷器进行降温;所述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集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板式膜富氧器位于所述中冷器与所述膜加湿器之间,进入所述中冷器的压缩空气降温后,经所述板式膜富氧器分离氮气后,富氧气体进入所述膜加湿器中增湿。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所述膜加湿器一体式集成的结构中,所述中冷器和所述膜加湿器上未连接所述板式膜富氧器的一侧设置有一组导流端盖,位于所述中冷器一侧的导流端盖与所述空压机连通,位于所述膜加湿器一侧的导流端盖与电堆连通,将增湿后的气体导入电堆中。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采用气液双冷式中冷器,该中冷器至少包括冷却腔和散热管,所述冷却腔内具有相邻设置的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空间;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冷却腔内部,并贯穿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中所述气冷腔和所述液冷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出口,所述冷却腔内的介质来自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内部,其中,所述气冷腔冷却介质为气体,采用的是所述膜加湿器排出的废气;所述液冷腔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来自于系统冷却循环水路。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中两个冷却腔体的设置位置为:所述气冷腔位于所述液冷腔上游,所述导流端盖的导入的高温气体首先经过所述气冷腔进行预降温,再经过液冷腔补充降温,最后降至合适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的降温可采用单一的所述气冷腔进行降温,当所述气冷腔降温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系统要求时,通过液冷腔补充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膜加湿器至少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加湿介质进出口,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导流腔体,加湿介质进出口连通所述导流腔体;在所述壳体内部两侧所述导流腔体之间设有加湿模组,所述加湿模组至少设置有加湿膜管;所述壳体一侧与所述导流端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板式膜富氧器,至少包括空气端板、富氧端板、流场板以及分离膜组件;其中所述空气端板和所述富氧端板位于板式膜富氧器的两端面,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空气端板上设置空气接口与所述冷却腔的冷却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富氧端板上设置富氧出口接口和氮气出口接口;所述流场板与所述分离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富氧端板和所述空气端板之间,且所述流场板和所述分离膜组件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流场板与所述分离膜组件上对应设置有可供气体流通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一体式集成,所述中冷器与所述板式膜富氧器连通,所述中冷器内部所述散热管管口与所述板式膜富氧器的空气接口直接连通;所述板式膜富氧器与所述膜加湿器连通,所述富氧出口接口与所述膜加湿器的所述加湿膜管直接连通,干空气由所述导流端盖进入所述中冷器后,首先经过所述散热管经过所述气冷腔,再经过所述液冷腔,冷却后进入所述板式膜富氧器进行氮氧分离,富氧气体进入所述加湿膜管,经过所述加湿模组加湿后由所述加湿器导入电堆。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上具有高温气体出口,所述高温气体出口连通膨胀机,由所述膨胀机进行能量回收。
通过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板式膜富氧器与中冷器和膜加湿器集成为一体,极大节省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降低热管理系统负担和零部件要求,减少整机的重量和零部件,减小了成本,便于质量监控,也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2)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双腔冷却空气,对压缩空气预降温后辅以液冷,降低冷却负担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提高尾气温度;
(3)本技术方案中压缩气体在进入增湿器之前通过板式膜富氧器分离出去部分氮气,有效降低增湿器负担;
(4)本技术方案高温尾气进入膨胀机进行能量回收,节能减排,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中冷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板式膜富氧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空气滤清器;2、空压机;3、中冷器;30、导流端盖;31、气冷腔;32、液冷腔;33、散热管;34、冷却介质进口;35、冷却介质出口;36、高温气体出口; 4、板式膜富氧器;40、空气端板;41、富氧端板;42、空气接口;43、富氧出口接口;44、空气流场板;45、富氧流场板;46、分离膜组件;47、螺栓;48、氮气出口接口;5、膜加湿器;50、电堆;51、壳体;6、膨胀机;
附图中箭头表示其他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采用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是一种板式膜富氧器4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空气滤清器1、空压机2、中冷器3、板式膜富氧器4以及膜加湿器5,其中空压机2 置于空气滤清器1下游空气滤清器1将空气过滤后进入空压机2压缩形成压缩空气中冷器3置于空压机2下游空压机2将压缩空气导入中冷器3进行降温中冷器3、板式膜富氧器4以及膜加湿器5集成为一个整体板式膜富氧器4位于中冷器3与膜加湿器5之间进入中冷器3的压缩空气降温后,经板式膜富氧器4分离氮气后,富氧气体进入膜加湿器5中增湿。
如图2所示,中冷器3、板式膜富氧器4以及膜加湿器5一体式集成的结构中,中冷器3和膜加湿器5上未连接板式膜富氧器4的一侧设置有一组导流端盖30,位于中冷器3一侧的导流端盖30与空压机2连通,位于膜加湿器5一侧的导流端盖30与电堆连通,将增湿后的气体导入电堆中。
中冷器3采用气液双冷式中冷器3,该中冷器3至少包括冷却腔和散热管33,冷却腔内具有相邻设置的气冷腔31和液冷腔32两个冷却空间;散热管33位于冷却腔内部,并贯穿气冷腔31和液冷腔32。
冷却腔中气冷腔31和液冷腔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出口,冷却腔中气冷腔31和液冷腔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出口(34、35),冷却腔内的介质来自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内部,其中,气冷腔31冷却介质为气体,采用的是膜加湿器排出的废气;液冷腔32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来自于系统冷却循环水路。
冷却腔中两个冷却腔体的设置位置为:气冷腔31位于液冷腔32上游,导流端盖30的导入的高温气体首先经过气冷腔31进行预降温,再经过液冷腔32补充降温,最后降至合适温度。
气冷腔31和液冷腔32的降温可采用单一的气冷腔31进行降温,当气冷腔31 降温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系统要求时,通过液冷腔32补充降温。
膜加湿器5至少包括壳体51,壳体51的两侧设有加湿介质进出口,在壳体51 内部设置导流腔体,加湿介质进出口连通导流腔体;在壳体51内部两侧导流腔体之间设有加湿模组,加湿模组至少设置有加湿膜管;壳体一侧与导流端盖30连接。
如图3所示,板式膜富氧器4至少包括空气端板40、富氧端板41、流场板以及分离膜组件46;其中空气端板40和富氧端板41位于板式膜富氧器4的两端面,两者之间通过螺栓47连接;空气端板40上设置空气接口42与冷却腔的冷却气体出口连通,富氧端板41上设置富氧出口接口43和氮气出口接口48;流场板与分离膜组件46设置于富氧端板41和空气端板40之间,且流场板和分离膜组件46 之间间隔设置,流场板与分离膜组件46上对应设置有可供气体流通的通道,流场板具有A、B两个相反的板面,其中,A板面设置为空气流场板44;B板面设置为富氧流场板45。
中冷器3、板式膜富氧器4以及膜加湿器5一体式集成,中冷器3与板式膜富氧器4连通,中冷器3内部散热管33管口与板式膜富氧器4的空气接口42直接连通;板式膜富氧器4与膜加湿器5连通,富氧出口接口43与膜加湿器5的加湿膜管直接连通,干空气由导流端盖30进入中冷器3后,首先经过散热管33经过气冷腔31,再经过液冷腔32,冷却后进入板式膜富氧器4进行氮氧分离,富氧气体进入加湿膜管,经过加湿模组加湿后由膜加湿器5导入电堆50。
中冷器3上具有高温气体出口36,高温气体出口36连通膨胀机6,由膨胀机 6进行能量回收。
基于上述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结构,该板式膜富氧器4与中冷器 3和膜加湿器5集成为一体,极大节省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降低热管理系统负担和零部件要求,减少整机的重量和零部件,减小了成本,便于质量监控,也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压缩气体在进入增湿器之前通过板式膜富氧器分离出去部分氮气,有效降低增湿器负担;利用中冷器3的双腔冷却空气,对压缩空气预降温后辅以液冷,降低冷却负担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提高尾气温度;高温尾气进入膨胀机进行能量回收,节能减排,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端”、“侧”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空气滤清器、空压机、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其中,所述空压机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下游,所述中冷器置于所述空压机下游;所述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集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板式膜富氧器位于所述中冷器与所述膜加湿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所述膜加湿器一体式集成的结构中,所述中冷器和所述膜加湿器上未连接所述板式膜富氧器的一侧设置有一组导流端盖,位于所述中冷器一侧的导流端盖与所述空压机连通,位于所述膜加湿器一侧的导流端盖与电堆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采用气液双冷式中冷器,该中冷器至少包括冷却腔和散热管,所述冷却腔内具有相邻设置的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空间;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冷却腔内部,并贯穿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气冷腔和所述液冷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出口,所述冷却腔内的介质来自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内部,其中,所述气冷腔冷却介质为气体,采用的是所述膜加湿器排出的废气;所述液冷腔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来自于系统冷却循环水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中两个冷却腔体的设置位置为:所述气冷腔位于所述液冷腔上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的降温可采用单一的所述气冷腔进行降温,当所述气冷腔降温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系统要求时,通过液冷腔补充降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加湿器至少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加湿介质进出口,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导流腔体,加湿介质进出口连通所述导流腔体;在所述壳体内部两侧所述导流腔体之间设有加湿模组,所述加湿模组至少设置有加湿膜管;所述壳体一侧与所述导流端盖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膜富氧器至少包括空气端板、富氧端板、流场板以及分离膜组件;其中所述空气端板和所述富氧端板位于板式膜富氧器的两端面,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空气端板上设置空气接口与所述冷却腔的冷却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富氧端板上设置富氧出口接口和氮气出口接口;所述流场板与所述分离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富氧端板和所述空气端板之间,且所述流场板和所述分离膜组件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流场板与所述分离膜组件上对应设置有可供气体流通的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板式膜富氧器以及膜加湿器一体式集成,所述中冷器与所述板式膜富氧器连通,所述中冷器内部所述散热管管口与所述板式膜富氧器的空气接口直接连通;所述板式膜富氧器与所述膜加湿器连通,所述富氧出口接口与所述膜加湿器的所述加湿膜管直接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上具有高温气体出口,所述高温气体出口连通膨胀机进行能量回收。
CN202122324407.8U 2021-09-21 2021-09-21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Active CN215988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4407.8U CN215988863U (zh) 2021-09-21 2021-09-21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4407.8U CN215988863U (zh) 2021-09-21 2021-09-21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8863U true CN215988863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0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4407.8U Active CN215988863U (zh) 2021-09-21 2021-09-21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88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4733A (zh) * 2023-05-05 2023-10-10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的富氧装置及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CN116936872A (zh) * 2023-09-15 2023-10-24 上海徐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空气预过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燃料电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4733A (zh) * 2023-05-05 2023-10-10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的富氧装置及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CN116864733B (zh) * 2023-05-05 2024-02-27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的富氧装置及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CN116936872A (zh) * 2023-09-15 2023-10-24 上海徐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空气预过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燃料电池
CN116936872B (zh) * 2023-09-15 2024-02-02 上海徐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空气预过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燃料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8863U (zh)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CA2755239C (en) Manifold for a fuel cell system
CN110380077A (zh) 一种组合式流道燃料电池双极板
JP2005032707A (ja) エア冷却式燃料電池の冷却装置
WO2020180169A1 (ko) 연료전지 막가습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시스템
CN100536217C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堆的串联方法
CN202817107U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发电系统
CN210516876U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用多功能端板
CN212625676U (zh) 车用燃料电池的集成式空气系统和车用燃料电池
CN212161979U (zh) 一种中心进气的燃料电池组
CN211829043U (zh) 车用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和车用燃料电池
CN216054827U (zh)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中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CN21598885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CN209344232U (zh) 封闭式风冷燃料电池
CN112290052A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冷却加湿集成系统
CN1328816C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
CN217035693U (zh) 一种燃料电池后置高效膜富氧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6084965U (zh) 一种燃料电池
CN2768218Y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燃料电池
CN113871670A (zh) 一种燃料电池板式膜富氧器
CN109755610A (zh) 封闭式风冷燃料电池
CN215988862U (zh) 一种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及燃料电池
CN1320679C (zh) 一种内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CN101325267A (zh) 一种内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集成方法
CN112820905A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板式自加湿及冷却的方法、结构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