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8855U -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8855U
CN215988855U CN202121727360.3U CN202121727360U CN215988855U CN 215988855 U CN215988855 U CN 215988855U CN 202121727360 U CN202121727360 U CN 202121727360U CN 215988855 U CN215988855 U CN 215988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intercooler
liquid
fuel cel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273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ling Jiangsu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273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8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8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8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至少包括导流端盖、冷却腔以及散热管,导流端盖设置在该中冷器的两侧,两侧导流端盖中间连通设置有冷却腔,冷却腔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空间;散热管位于中冷器内部,散热管贯穿气冷腔和液冷腔,使得散热管与导流端盖在中冷器内部形成流场空间。通过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腔体,并利用增湿器废气对高温气体的预降温可以大大减少液冷所需消耗的能量,降低了来自空压机的空气冷却产生的寄生功率,提高燃料电池系统整体效率;降低热管理系统负担和零部件要求,减小成本,也提高系统稳定性;由中冷器排出废气的温度大大提高,大大高于系统运行温度,有利于废气能量的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尤其在我国获得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环保、高效、启动速度快、功率密度大等优点,是未来交通动力系统的主要竞争者之一,其质子交换膜在适当湿润条件下燃料电池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性能。燃料电池空气和氢气进气都需要被增湿以防止质子交换膜脱水降低电池性能及工作寿命,使燃料电池得以高效工作。在诸多加湿技术路线中,膜加湿器利用PEMFC摆放的湿废气被循环利用于加湿和加热反应物,因其具有增湿稳定、可控性强、增湿量大,无额外功耗等优点成为当前主流的外增湿技术方案。另一方面,为了创造有利的电堆工作条件通常需要对空气进行加压,经由空压机加压的空气通常会伴随温度升高,因而在进入增湿器前通常要利用中冷器降温。
目前的中冷器的使用方法为:空压机出来的高温压缩干空气先经过中冷器降温,后再进入加湿器增湿后进入电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
(1)现有中冷器通常为单独的液冷或风冷,但无论液冷或者风冷其冷却介质需要设有外加来自系统冷却水路的动力,外加的动力或者是电动水泵,或者是电动风扇,都需要大量消耗系统功率;
(2)该传统使用方法的冷却技术路线是干气使用冷却液降温,冷却液再被整车散热器冷却,这会造成整车因为需要预留中冷器散热需求而选用大散热器和大功率水泵,增加整车散热空间及安装难度;
(3)传统燃料电池系统的废气由增湿器湿出口排出,通常接近于系统运行温度,通常温度较低,不利于能量回收。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通过设置双重冷却腔体,进行对高温干空气的预降温,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至少包括导流端盖、冷却腔以及散热管,其中,所述导流端盖设置在该中冷器的两侧,分别进行高温气体进入和降温后气体排出;两侧所述导流端盖中间连通设置有所述冷却腔,所述冷却腔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空间;所述散热管位于中冷器内部,所述散热管贯穿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使得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导流端盖在中冷器内部形成流场空间,完成对高温气体的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端盖上设置有气液进出口,一侧所述导流端盖的一端设置高温气体入口,用于连接外部空压机,使得来自空压机的高温气体进入中冷器内部进行冷却,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腔,将高温气体导入到所述冷却腔;另一侧导流端盖的一端连通冷却腔,另一端设有降温后气体出口,将所述冷却腔冷却后的气体导出到其他设备中。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中两个冷却腔体的设置位置为:所述气冷腔位于所述液冷腔上游,所述导流端盖的导入的高温气体首先经过所述气冷腔进行预降温,再经过液冷腔补充降温,最后降至合适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的降温可采用单一的所述气冷腔进行降温,当所述气冷腔降温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系统要求时,通过液冷腔补充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中冷器内部的流场空间分别为所述导流端盖与所述散热管内形成被降温气体的流场空间;所述气冷腔与所述散热管外侧形成冷却气流场空间;所述液冷腔与所述散热管外侧形成冷却液流场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内的介质来自燃料电池系统内部,其中,所述气冷腔冷却介质为气体,采用的是燃料电池中增湿器排出的废气;所述液冷腔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来自于系统冷却循环水路。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中所述气冷腔和所述液冷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结构可采用列管式或扁管翅片式或毛细流道式,所述散热管基于所述冷却腔的结构设置于中冷器内部。
通过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冷却腔设置为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腔体,通过增湿器废气对高温气体的预降温来实现减轻甚至取代液冷,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液冷所需消耗的能量,降低了来自空压机的空气冷却产生的寄生功率,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系统效率;
(2)本技术方案中由中冷器排出废气的温度大大提高,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温度,有利于废气能量的回收;
(3)本技术方案降低热管理系统负担和零部件要求,减小了成本,也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冷却中冷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列管式冷却腔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扁管翅片式冷却腔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中冷器;10、导流端盖;100、高温气体入口;101、降温后气体出口;11、冷却腔;12、气冷腔;120、冷却气体进口;121、废气出口;13、液冷腔;130、冷却液进口;131、冷却液出口;14、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采用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结合图2-3所示是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1,至少包括导流端盖10、冷却腔11以及散热管14,其中,导流端盖10设置在该中冷器1的两侧,分别进行高温气体进入和降温后气体排出;两侧导流端盖10中间连通设置有冷却腔11,冷却腔11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气冷腔12和液冷腔13两个冷却空间;散热管14位于中冷器1内部,散热管14贯穿气冷腔12和液冷腔13,使得散热管14与导流端盖10在中冷器1内部形成流场空间,完成对高温气体的冷却。
更具体而言,在导流端盖10上设置有气液进出口,一侧导流端盖10的一端设置高温气体入口100,用于连接外部空压机,使得来自空压机的高温气体进入中冷器1内部进行冷却,另一端连接冷却腔11,将高温气体导入到冷却腔11;另一侧导流端盖10的一端连通冷却腔11,另一端设有降温后气体出口101,将冷却腔11冷却后的气体导出到其他设备中。
冷却腔11中两个冷却腔11体的设置位置为气冷腔12位于液冷腔13上游,即上述导流端盖10的导入的高温气体首先经过冷却腔11的气冷腔12进行预降温,再经过冷却腔11的液冷腔13补充降温,最后降至合适温度。
气冷腔1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气体进口120和废气出口121,由于气冷腔12的冷却介质为气体,采用的是燃料电池中增湿器排出的废气,则冷却气体进口120连通的即为增湿器;液冷腔1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30和冷却液出口131,由于液冷腔13的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来自于燃料电池冷却循环水路,冷却液进口130即与系统内部循环水路连通。
气冷腔12和液冷腔13的降温可采用单一的气冷腔12进行降温,当气冷腔12降温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系统要求时,通过液冷腔13补充降温。
如图2-3所述,冷却腔11结构可采用列管式或扁管翅片式或毛细流道式,散热管14基于冷却腔11的结构设置于中冷器1内部。散热管14的设置,使得中冷器1内部形成几个流场空间,分别为导流端盖10与散热管14内形成被降温气体的流场空间;气冷腔12与散热管14外侧形成冷却气流场空间;液冷腔13与散热管14外侧形成冷却液流场空间,进一步增强冷却效果。经过试验,对于100kw燃料电池系统,可降低整车热负荷5-10kw,占整车热负荷高达10%。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端”、“侧”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导流端盖、冷却腔以及散热管,其中,所述导流端盖设置在该中冷器的两侧,分别进行高温气体进入和降温后气体排出;两侧所述导流端盖中间连通设置有所述冷却腔,所述冷却腔至少包括相邻设置的气冷腔和液冷腔两个冷却空间;所述散热管位于中冷器内部,所述散热管贯穿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使得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导流端盖在中冷器内部形成流场空间,完成对高温气体的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盖上设置有气液进出口,一侧所述导流端盖的一端设置高温气体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腔;另一侧导流端盖的一端连通冷却腔,另一端设有降温后气体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中两个冷却腔体的设置位置为:所述气冷腔位于所述液冷腔上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腔和液冷腔的降温可采用单一的所述气冷腔进行降温,当所述气冷腔降温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系统要求时,通过液冷腔补充降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内部的流场空间分别为所述导流端盖与所述散热管内形成被降温气体的流场空间;所述气冷腔与所述散热管外侧形成冷却气流场空间;所述液冷腔与所述散热管外侧形成冷却液流场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的介质来自燃料电池系统内部,其中,所述气冷腔冷却介质为气体,采用的是燃料电池中增湿器排出的废气;所述液冷腔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来自于系统冷却循环水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气冷腔和所述液冷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结构可采用列管式或扁管翅片式或毛细流道式,所述散热管基于所述冷却腔的结构设置于中冷器内部。
CN202121727360.3U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Active CN215988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7360.3U CN215988855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7360.3U CN215988855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8855U true CN215988855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27360.3U Active CN215988855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88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6892A (zh) * 2021-07-26 2021-10-15 天朤(江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6892A (zh) * 2021-07-26 2021-10-15 天朤(江苏)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64303A1 (en) Fuel cell
CN21598885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CN215988863U (zh)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后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CN111952632B (zh) 一种高燃料利用率内级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CN112713286A (zh) 一种换热装置、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温控方法
CN114730898A (zh) 燃料电池膜加湿器和具有该燃料电池膜加湿器的燃料电池系统
CN111987332A (zh) 一种散热预热结合式燃料电池电堆
CN211150684U (zh) 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散热装置
CN21046799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降温增湿设备及应用的燃料电池
CN215988862U (zh) 一种集成双冷却中冷器的增湿器及燃料电池
CN113506892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冷却中冷器
CN116706117A (zh) 一种防水散热的氢燃料电池电堆
CN217768439U (zh) 一种阴极开放式水冷燃料电池
CN211829036U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CN216084965U (zh) 一种燃料电池
CN210607476U (zh) 一种集成式增湿器
CN114069009B (zh) 电堆发电模块
CN114300704A (zh) 一种热管强化传热的燃料电池
CN118016926B (zh) 一种空气冷却燃料电池的阴极封闭式结构
CN111048817A (zh) 一种采用部分逆流气流分配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
CN216054827U (zh) 一种板式膜富氧器中置式燃料电池系统
CN21987360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21352816U (zh) 一种提高燃料电池阳极分水效率的装置
CN116960405B (zh) 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型中冷器
CN111446470A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