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4192U -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4192U
CN215984192U CN202122717894.4U CN202122717894U CN215984192U CN 215984192 U CN215984192 U CN 215984192U CN 202122717894 U CN202122717894 U CN 202122717894U CN 215984192 U CN215984192 U CN 215984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leaning
inlet
cleaning system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78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ngning Plumb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ngning Plumb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ngning Plumb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ngning Plumb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78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4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4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4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涉及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包括换热器设备、清洗循环泵和清洗储药罐,清洗储药罐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进料口,清洗循环泵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与换热器设备连接,第一出液口和第二进液口之间连接有管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换热器设备的清理效率,替代传统人力劳动清洗实现清洗流程化,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换热设备。具有低压力降、价格便宜、结构紧凑、寿命长等优势,因此其被广泛应用食品、化工、生物医药、植物提取、发酵等纵多行业中。
但是换热器的清洗方法十分麻烦,需要将列管式换热的压紧盖打开,然后用高压水枪喷洗每一根加热管。因此,其清洗耗时较长、消耗人工较大,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高压水枪喷洗过程不能实现对水的循环利用,亦是对水资源的较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能够提高换热器设备的清理效率,替代传统人力劳动清洗实现清洗流程化,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包括换热器设备、清洗循环泵和清洗储药罐,上述清洗储药罐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进料口,上述清洗循环泵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上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与上述换热器设备连接,上述第一出液口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连接有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出液口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上述换热器设备与上述第一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清洗循环泵上电连接有控制柜,上述控制柜分别与上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出液口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还设有Y型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管路为PVC材质或耐腐蚀管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清洗储药罐具有排污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进料斗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污口上的管路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清洗储药罐上设有观察窗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包括换热器设备、清洗循环泵和清洗储药罐,上述清洗储药罐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进料口,上述清洗循环泵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上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与上述换热器设备连接,上述第一出液口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连接有管路。在对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时,操作人员首先会在清洗储药罐内加入清洗剂,接着打开清洗循环泵,清洗循环泵的第二进液口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出液口相连接,将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液输送至连接在清洗循环泵的第二出液口上的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经清洗后的换热器设备内的清洗液则从换热器设备的出口流出,换热器设备的出口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接,经换热器设备内清洗的清洗液包含有脏东西以及杂志等,一同流至清洗储药罐内,杂志进行沉淀,清洗液继续在清洗循环泵的作用下,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出液口经过清洗循环泵的第二进液口进入到换热器设备内进行清洗,如此循环清洗,能够将换热器设备进行反复彻底的清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时,需要人工进行反复清洗,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产品损坏的情况,将清洗过程流程化处理,省时省力,且能够清洗多类型的换热器设备。
在实际使用时,换热器设备包括有板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以及换热机组,可以清洗以上不同种类的换热器,清洗方式相同,均是通过清洗循环泵将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剂输送至换热器设备内进行反复循环的清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中清洗储药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中Y型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标:1-主齿轮;2-副齿轮;3-旋转杆;4-旋转腔;5-进料斗;6-空腔;7-旋转片;8-单向阀门;9-进料口;10-排污口;11-第一出液口;12-观察窗;13-第一进液口;14-管路;15-挂钩;16-连接架;17-过滤板;18-管道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中清洗储药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中Y型过滤器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包括换热器设备、清洗循环泵和清洗储药罐,上述清洗储药罐具有第一进液口13、第一出液口11和进料口9,上述清洗循环泵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上述第一进液口13和第二出液口均与上述换热器设备连接,上述第一出液口11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连接有管路14。在对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时,操作人员首先会在清洗储药罐内加入清洗剂,接着打开清洗循环泵,清洗循环泵的第二进液口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出液口11相连接,将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液输送至连接在清洗循环泵的第二出液口上的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经清洗后的换热器设备内的清洗液则从换热器设备的出口流出,换热器设备的出口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进液口13相连接,经换热器设备内清洗的清洗液包含有脏东西以及杂志等,一同流至清洗储药罐内,杂志进行沉淀,清洗液继续在清洗循环泵的作用下,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出液口11经过清洗循环泵的第二进液口进入到换热器设备内进行清洗,如此循环清洗,能够将换热器设备进行反复彻底的清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时,需要人工进行反复清洗,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产品损坏的情况,将清洗过程流程化处理,省时省力,且能够清洗多类型的换热器设备。
在实际使用时,换热器设备包括有板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以及换热机组,可以清洗以上不同种类的换热器,清洗方式相同,均是通过清洗循环泵将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剂输送至换热器设备内进行反复循环的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出液口11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上述换热器设备与上述第一进液口13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设置用于控制整体清洗系统的清洗液的流通过程,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可替换为手动球阀进行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清洗循环泵上电连接有控制柜,上述控制柜分别与上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控制柜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清洗循环泵电连接,用于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清洗循环泵的开关闭合状态,以达到控制整体清洗系统内的清洗液的循环流通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上述第一出液口11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还设有Y型过滤器。
在实际使用时,Y型过滤器用于在进行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即固体杂质等,防止循环进入到清洗循环泵而造成清洗效果降低以及对清洗循环泵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管路14为PVC材质或耐腐蚀管材。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清洗储药罐内添加的清洗液含碱性,在使用过程中则会对管路14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腐蚀,长久使用则会导致管路14老化,使用寿命减短,容易导致清洗液的泄露,从而使得整个清洗流程收到中断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清洗储药罐具有排污口10。
在实际使用时,排污口10设置在清洗储药罐的外侧壁的底部位置处,用于在控制柜将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清洗循环泵关闭后,把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液以及固体杂质等排放出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进料口9上设有进料斗5。
在实际使用时,进料斗5的位置设置在进料口9上,由于进料口9的设置一般与罐体持平,容易在进行清洗剂添加时,发生遗漏的现象,进料斗5设置为喇叭状,小口径端与进料口9连接,大口径端设置在清洗储药罐的外侧,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弱碱性除垢剂和清水的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进料斗5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在实际使用时,搅拌装置用于在对清洗储药罐内进行清洗剂和清水的放入时,提前搅拌混匀,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换热器设备的清理,搅拌装置的结构具体为在清洗储药罐上靠近进料口9的地方设置有旋转腔4,旋转腔4与进料口9连通,旋转腔4的顶部位于清洗储药罐的内部设置空腔6,空腔6内转动连接旋转杆3,旋转杆3的另一端延伸至旋转腔4的内部,位于旋转腔4内部的旋转杆3上周向设置旋转片7,位于空腔6内的旋转杆3上设置副齿轮2,清洗储药罐的外侧壁上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延伸至空腔6内,输出轴上设置主齿轮1,主齿轮1与副齿轮2相互啮合,旋转腔4与进料口9的连接处可设置单向阀门8,在搅拌均匀后再将清洗液通入清洗储药罐的内部,具体使用时,单向阀门8关闭,将弱碱性除垢剂从进料斗5放入空腔6内,接着按比例放入清水进行混合,然后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则带动主齿轮1转动,由于主齿轮1与副齿轮2的啮合,能够带动副齿轮2的转动,副齿轮2则带动旋转杆3转动,旋转杆3的转动则带动旋转片7旋转,旋转片7旋转就能对旋转腔4内的弱碱性除垢剂和清水进行搅匀混合,搅匀混合后,打开单向阀门8,将混合均匀后的清洗液通入清洗储药罐内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排污口10上的管路14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在实际使用时,过滤装置用于在控制柜将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清洗循环泵关闭后,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液需要排除清理,而后重新向清洗储药罐内添加清洗剂和清水,过滤装置则是在此时将清洗储药罐内含固体杂质的清洗液进行过滤,防止在排污口10上的管路14发生堵塞,过滤装置的结构包括为设置在管路14内的过滤柱,管路14斜向设置进行排放,在管路14的侧壁上设置管道支路18,管道支路18为中空结构,管道支路18垂直于地面设置,此时将过滤柱放入管道支路18中,过滤柱包括有过滤板17,过滤板17上设有过滤孔,过滤板17上周向设有连接架16,连接架16位于管道支路18的外部设有挂钩15,用于将过滤板17悬挂在管道支路18上,过滤板17的直径与管路14的内孔直径相等,能够将清洗液中的固体杂质过滤在过滤板17上,清洗液则从过滤孔流出,当过滤板17上的固体杂质积攒过多时,则可从管道之路中取出倾倒,也可在每次释放清洗液后,进行下一次清洗之前取出倾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时,上述清洗储药罐上设有观察窗12口。
在实际使用时,观察窗12口设置在清洗储药罐的外侧壁上靠近其中部的位置处,一方面便于相关操作人员对罐内实际情况的观察,另一方面,由于罐内储存的清洗剂,一定程度上会对观察窗12造成挤压,容易导致观察窗12破裂引发事故,造成不好的后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包括换热器设备、清洗循环泵和清洗储药罐,上述清洗储药罐具有第一进液口13、第一出液口11和进料口9,上述清洗循环泵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上述第一进液口13和第二出液口均与上述换热器设备连接,上述第一出液口11和上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连接有管路14。在对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时,操作人员首先会在清洗储药罐内加入清洗剂,接着打开清洗循环泵,清洗循环泵的第二进液口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出液口11相连接,将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液输送至连接在清洗循环泵的第二出液口上的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经清洗后的换热器设备内的清洗液则从换热器设备的出口流出,换热器设备的出口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进液口13相连接,经换热器设备内清洗的清洗液包含有脏东西以及杂志等,一同流至清洗储药罐内,杂志进行沉淀,清洗液继续在清洗循环泵的作用下,从清洗储药罐的第一出液口11经过清洗循环泵的第二进液口进入到换热器设备内进行清洗,如此循环清洗,能够将换热器设备进行反复彻底的清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换热器设备进行清洗时,需要人工进行反复清洗,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产品损坏的情况,将清洗过程流程化处理,省时省力,且能够清洗多类型的换热器设备。
在实际使用时,换热器设备包括有板式换热器、容积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以及换热机组,可以清洗以上不同种类的换热器,清洗方式相同,均是通过清洗循环泵将清洗储药罐内的清洗剂输送至换热器设备内进行反复循环的清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设备、清洗循环泵和清洗储药罐,所述清洗储药罐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进料口,所述清洗循环泵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换热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连接有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换热器设备与所述第一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循环泵上电连接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还设有Y型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为PVC材质或耐腐蚀管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储药罐具有排污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上的管路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储药罐上设有观察窗口。
CN202122717894.4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Active CN215984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7894.4U CN215984192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7894.4U CN215984192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4192U true CN21598419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1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7894.4U Active CN215984192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4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4192U (zh)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CN113865414A (zh)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备的清洗系统
CN210450046U (zh) 一种农产品清洗机
CN115849475A (zh) 一种化工废液循环利用系统及其利用方法
CN208814770U (zh) 一种纺织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8771290U (zh) 一种带有清洗刮料装置的化工加热搅拌桶
CN207667531U (zh) 清洗液循环分装系统
CN210030320U (zh) 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CN207086418U (zh) 一种药物清洗装置
CN213668858U (zh) 一种化妆品生产用的原料配比用搅拌装置
CN213823534U (zh) 一种杀虫剂生产用提取罐
CN210080219U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全自动环保清洗机
CN203648241U (zh) 反冲洗过滤机
CN208545222U (zh) 一种化工用废水绿色高效处理装置
CN208603902U (zh) 一种生猪养殖场废液处理装置
CN220576346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原料搅拌机
CN204767787U (zh) 一种药液过滤系统
CN215611237U (zh) 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打料搅拌设备
CN216778795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反应釜
CN214287636U (zh) 一种新型絮凝剂溶解装置
CN218774800U (zh)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残料回收装置
CN215027802U (zh) 一种棉花毛籽脱绒实验装置
CN213699836U (zh) 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化工反应釜
CN220091370U (zh) 一种化工安全反应釜
CN219640803U (zh) 一种提高板式换热器置换效率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