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2892U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2892U
CN215982892U CN202121667253.6U CN202121667253U CN215982892U CN 215982892 U CN215982892 U CN 215982892U CN 202121667253 U CN202121667253 U CN 202121667253U CN 215982892 U CN215982892 U CN 215982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turntable
air inlet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72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梦华
王鹏
陈观炎
张勇
邓妃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72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2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2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2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贯穿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所述箱体内各组件配合组成吸湿通道以及放湿通道;所述进风挡板组件以及出风挡板组件对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进行选择性盖合,改变所述吸湿通道以及所述放湿通道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结合转动的转盘本体对水分的吸附和释放,进而对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的效果,获得不同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功能多样性,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湿膜加湿需要用户手动供水,操作不够便利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水箱储水容易滋生蚊虫、微生物并容易产生异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部分空调器会安装与室外连通的新风装置,新风(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装置进入到室内,在不开门窗的情况下也能引进新风,避免即使在空调运行期间关闭门窗等,也不会出现O2浓度降低、CO2浓度升高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由于O2浓度降低、CO2浓度升高,而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损害人体健康的现象。另外,为避免空调器在湿度过小的区域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使用时,干燥空气的大量引入也必然会引起用户不适,部分空调器中在空调器室内机新风装置的回路中设计水箱结构,通过用户手动供水,并设置湿膜,利用水箱的储水浸湿湿膜,当干燥的空气通过时把湿润空气送到房间,形成加湿的理想效果。但是在此设计中,独立式的水箱结构需要用户进行手动供水,操作不够便捷,而通过外接水路的话则需要进行管路改造,对场地要求增加,且水箱内长时间积水会导致蚊虫或微生物的滋生,同时会造成异味,影响用户体验;另外该设计中仅能实现加湿,无法满足湿度过大的区域或在湿气很重的雨季使用时用户对除湿功能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其应用于空调器室内机中能够引入新风且具有加湿及除湿的功能。
一种新风装置,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呈中空设置,其贯穿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吸附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吸湿通道、用于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放湿通道、转盘组件、加热器、进风挡板组件以及出风挡板组件;
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为吸湿且受热放湿的亲水材料制件,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吸湿通道以及所述放湿通道内;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放湿通道内,并位于所述转盘本体朝向进风方向的一侧;
所述进风挡板组件固定于所述箱体,其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进风口或所述室外进风口,并使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端、所述放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对应两两连通;所述出风挡板组件固定于所述箱体,其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出风口或所述室外出风口,并使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外出风口对应两两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风装置其在所述箱体内设置吸湿通道以及放湿通道,利用特殊亲水性材料制成的转盘本体于所述吸湿通道以及所述放湿通道内循环转动,进一步结合所述进风挡板组件以及所述出风挡板组件的设置,通过室内进风、室外进风以及室内出风、室外出风的切换,与吸湿通道以及放湿通道的配合获得不同的工作模式,所述转盘本体运动至所述吸湿通道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够吸附于所述转盘本体中,达到对空气进行除湿的效果,而但所述转盘本体吸附有水分的部分其运动至所述吸湿通道时,利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升温作用,所述转盘本体中吸附的水汽被释放重新进入至流经的空气中,达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效果;通过空气外循环以及空气内循环,与吸湿及放湿操作的搭配能够获得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工作模式,如新风加湿、新风除湿、室内空气循环加湿或室内空气循环除湿的功能,提高了功能多样性,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另外所述转盘本体的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湿膜加湿需要用户手动供水,操作不够便利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水箱储水容易滋生蚊虫、微生物并容易产生异味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转盘通道组件、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一风道蜗壳以及第二风道蜗壳;
所述转盘通道组件包括转盘支撑件以及通道分隔件;所述转盘支撑件形成有转盘通道,所述通道分隔件与所述转盘支撑件固定,并沿径向将所述转盘通道分隔形成第一转盘通道以及第二转盘通道;
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转盘本体转动设置于所述转盘支撑件,且其转动轴与所述转盘通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盘本体循环转动,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转盘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转盘通道;
所述第一滤网、所述第一转盘通道以及所述第一风道蜗壳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吸湿通道;所述第二滤网、所述第二转盘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风道蜗壳依次连通形成所述放湿通道,其中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外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新风装置背面一侧,所述室内出风口位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新风装置侧面一侧,使所述新风装置的进出风设计更加合理,且能够使得与其配套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整机的背面,提高整机外形美观度;所述室内进风口包括第一室内进风口以及第二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包括第一室外进风口以及第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包括第一室内出风口以及第二室内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相邻设置,且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挡板组件包括第一进风挡板以及第二进风挡板,所述第一进风挡板选择性盖合于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并使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与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挡板选择性盖合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或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并使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与所述放湿通道的进风端相连通;
所述出风挡板组件活动盖合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使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室外出风口相连通;或者,所述出风挡板组件活动盖合于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使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室外出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通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转盘本体呈与所述转盘通道截面相匹配的圆形结构;所述转盘本体沿周向设置有本体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转盘支撑件,其包括驱动马达以及与所述驱动马达转动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本体齿轮相啮合。利用驱动齿轮以及所述本体齿轮的配合,能够自所述转盘本体外周对其进行驱动,在对其转动提供动力的同时不会对所述转盘本体进行阻挡,避免影响其对空气中水分的接触以及对加热器热能的接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盘通道的截面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的截面均呈扇形,且所述第一转盘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的截面面积,此设置有助于所述第一转盘通道充分与空气进行接触,以便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呈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截面相同的形状,便于所述加热器充分对位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内的转盘本体进行加热,并使其吸附的水分重新被释放至空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蜗壳包括第一导风圈、第一离心风扇以及第一风机马达;所述第一导风圈固定于所述转盘支撑件,其呈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第一导风进口以及第一导风出口;所述第一风机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圈内,所述第一离心风扇与所述第一风机马达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风机马达的驱动下绕轴转动;
所述第二风道蜗壳包括第二导风圈、第二离心风扇以及第二风机马达;所述第二导风圈与所述转盘支撑件以及所述箱体内侧固定连接,其呈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第二导风进口以及第二导风出口;所述第二风机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圈内,所述第二离心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机马达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风机马达的驱动下绕轴转动。
所述第一风道蜗壳以及所述第二风道蜗壳用以对所述箱体内的空气流动提供动力,并对其流动方向进行限定,以实现各项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可拆卸式固定的第一箱板以及第二箱板,其中所述第一箱板朝向所述新风装置的正面设置,其贯穿开设有维修窗口;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为一体式固定的HEPA滤网,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箱体内,并可活动穿设于所述维修窗口。所述第一箱板以及所述第二箱板的可拆卸式固定的设置,能够便于所述新风装置内各构件的组装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更换操作,且能够自所述维修窗口中直接对所述HEPA滤网进行更换,进一步简便了后续维护的难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室内机本体以及以上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容置腔,所述新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开设有侧面风口以及背面风口,所述侧面风口与所述新风装置的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背面风口与所述新风装置的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外排风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其通过设置所述新风装置,能够综合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的湿度调节功能,结合空气室内外循环以及室内循环两种模式,可获得多种功能模式,有效提高功能多样性,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局部结构角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局部结构角度二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转盘组件与所述转盘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转盘本体与所述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结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结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局部结构角度一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局部结构角度二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其应用于空调器室内机中,其包括箱体1。箱体1呈中空设置,其贯穿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17;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吸附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吸湿通道、用于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放湿通道、转盘组件、加热器24、进风挡板组件7以及出风挡板组件8。
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转盘本体31,转盘本体31为吸湿且受热放湿的亲水材料制件,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吸湿通道以及所述放湿通道内;加热器24设置于所述放湿通道内,并位于转盘本体朝向进风方向的一侧。
进风挡板组件7固定于箱体1内侧,其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进风口或所述室外进风口,并使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端、所述放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对应两两连通;出风挡板组件8固定于箱体1内侧,其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出风口或室外出风口17,并使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室内出风口、室外出风口17对应两两连通。
具体地,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转盘通道组件、第一滤网41、第一风道蜗壳5、第二滤网42以及第二风道蜗壳6;
所述转盘通道组件包括转盘支撑件21以及通道分隔件22,转盘支撑件21形成有转盘通道,通道分隔件22与转盘支撑件21固定,并沿径向将所述转盘通道分隔形成第一转盘通道231以及第二转盘通道232;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转盘组件与所述转盘支撑件结构示意图,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32;转盘本体31转动设置于转盘支撑件21,且其转动轴与所述转盘通道的中心轴重合;驱动装置32驱动转盘本体31循环转动,并依次经过第一转盘通道231以及第二转盘通道2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网41、第一转盘通道231以及第一风道蜗壳5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吸湿通道;第二滤网42、第二转盘通道232以及第二风道蜗壳6依次连通形成所述放湿通道;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17均位于箱体1朝向所述新风装置背面一侧,所述室内出风口位于箱体1朝向所述新风装置侧面一侧;使所述新风装置的进出风设计更加合理,且能够使得与其配套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整机的背面,提高整机外形美观度。
请参照图2,所述室内进风口包括第一室内进风口11以及第二室内进风口12,所述室外进风口包括第一室外进风口13以及第二室外进风口14,所述室内出风口包括第一室内出风口15以及第二室内出风口16;其中,第一室内进风口11与第二室内进风口12相邻设置;第一室外进风口13与第二室外进风口14相邻设置,且对应位于第一室内进风口11与第二室内进风口12的下方;第一室内出风口15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相邻设置。
第一室内进风口11、第二室内进风口12、第一室外进风口13以及第二室外进风口14的位置设置,便于第一进风挡板71以及第二进风挡板72的上翻或下翻即可对各个进风口进行选择性盖合,以实现室内进风或室外进风的切换。
进风挡板组件7包括第一进风挡板71以及第二进风挡板72,第一进风挡板71选择性盖合于第一室内进风口11或第一室外进风口13,并使第一室外进风口13或第一室内进风口11与所述吸湿通道相连通;第二进风挡板72选择性盖合于第二室内进风口12或第二室外进风口14,并使第二室外进风口14或第二室内进风口12与所述放湿通道的进风端相连通。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二室内出风口16,使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与第一室内出风口15相连通,所述放湿通道与室外出风口17相连通;或者,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一室内出风口15,使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与室外出风口17相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转盘本体与所述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转盘通道的截面呈圆形,转盘本体31呈与所述转盘通道截面相匹配的圆形结构;转盘本体31沿周向设置有本体齿轮311;驱动装置32固定于转盘支撑件21,其包括驱动马达321以及与驱动马达321转动连接的驱动齿轮322,驱动齿轮322与本体齿轮311相啮合。利用驱动齿轮322以及本体齿轮311的配合,能够自转盘本体31外周对其进行驱动,在对其转动提供动力的同时不会对转盘本体31进行阻挡,避免影响其对空气中水分的接触以及对加热器24热能的接收。
第一转盘通道231的截面与第二转盘通道232的截面均呈扇形,两个扇形的角度互补且第一转盘通道2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转盘通道232的截面面积,此设置有助于第一转盘通道231充分与空气进行接触,以便其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24呈与第二转盘通道232截面相同的形状,便于加热器24充分对位于第二转盘通道232内的转盘本体31进行加热,并使其吸附的水分重新被释放至空气中。
具体地,第一风道蜗壳5包括第一导风圈、第一离心风扇以及第一风机马达;所述第一导风圈固定于转盘支撑件21,其呈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第一导风进口以及第一导风出口;所述第一风机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圈内,所述第一离心风扇与所述第一风机马达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风机马达的驱动下绕轴转动;第二风道蜗壳6包括第二导风圈、第二离心风扇以及第二风机马达;所述第二导风圈与转盘支撑件21以及箱体1内侧固定连接,其呈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第二导风进口以及第二导风出口;所述第二风机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圈内,所述第二离心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机马达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风机马达的驱动下绕轴转动。第一风道蜗壳5以及第二风道蜗壳6用以对箱体1内的空气流动提供动力,并对其流动方向进行限定,以实现各项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可拆卸式固定的第一箱板18以及第二箱板19,其中第一箱板18朝向所述新风装置的正面设置,其贯穿开设有维修窗口10;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为一体式固定的HEPA滤网,其可拆卸式固定于箱体1内,并可活动穿设于维修窗口10。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即高效空气过滤器,其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能够有效对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进行过滤,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第一箱板18以及第二箱板19的可拆卸式固定的设置,能够便于所述新风装置内各构件的组装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更换操作,且能够自维修窗口10中直接对所述HEPA滤网进行更换,进一步简便了后续维护的难度。进一步优选地,箱体1外侧贴附有保温材料,能够减少内外的温差导致的结露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其在所述箱体内设置吸湿通道以及放湿通道,利用特殊亲水性材料制成的转盘本体于所述第一转盘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转盘通道内循环转动,即在吸湿通道及放湿通道中不停切换,进一步结合所述进风挡板组件以及所述出风挡板组件的设置,通过室内进风、室外进风以及室内出风、室外出风的切换,与吸湿通道以及放湿通道的配合获得不同的工作模式,所述转盘本体运动至所述吸湿通道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够吸附于所述转盘本体中,达到对空气进行除湿的效果,而但所述转盘本体吸附有水分的部分其运动至所述吸湿通道时,利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升温作用,所述转盘本体中吸附的水汽被释放重新进入至流经的空气中,达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效果;通过空气外循环以及空气内循环,与吸湿及放湿操作的搭配能够获得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工作模式,如新风加湿、新风除湿、室内空气循环加湿或室内空气循环除湿的功能。
如在室内空气湿度较低,且需要实现空气室内外循环时,应用所述新风加湿功能模式,此时: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吸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一进风挡板71下翻并盖合于第一室外进风口13,所述吸湿通道自第一室内进风口11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一室内出风口15,使所述吸湿通道与室外出风口17相连通;自第一室内进风口11处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滤网41、第一转盘通道231,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被吸附于第一转盘通道231内的转盘本体31上,实现水分的收集;经过干燥后的空气经第一风道蜗壳5后自室外出风口17排出至室外;
请参照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放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二进风挡板72上翻并盖合于第二室内进风口12,所述放湿通道自第二室外进风口14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一室内出风口15,使所述放湿通道与第二室内出风口16相连通;随着转盘本体31的绕轴转动,其吸附了水汽的部分转动至第二转盘通道232内,自第二室外进风口14处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滤网42、第二转盘通道232,位于第二转盘通道232内的加热器24加热升温,转盘本体31受热并使被吸附于转盘本体31的水汽重新被释放至空气中,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目的,并使该部分的转盘本体31恢复干燥,随后携带水汽的室外空气经第二风道蜗壳6后自第二室内出风口16排放至室内空间,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如在室内空气湿度过高,且需要实现空气室内外循环时,应用所述新风除湿功能模式,此时:
请参照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吸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一进风挡板71上翻并盖合于第一室内进风口11,所述吸湿通道自第一室外进风口13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二室内出风口16,使所述吸湿通道与第一室内出风口15相连通;自第一室外进风口13处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滤网41、第一转盘通道231,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被吸附于第一转盘通道231内的转盘本体31上,对水分进行收集,实现对空气进行除湿的目的;经过干燥后的空气经第一风道蜗壳5后自第一室内出风口15排出至室内空间,向室内注入干燥的新风;
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放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二进风挡板72下翻并盖合于第二室外进风口14,所述放湿通道自第二室内进风口12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二室内出风口16,使所述放湿通道与室外出风口17相连通;随着转盘本体31的绕轴转动,其吸附了水汽的部分转动至第二转盘通道232内,自第二室内进风口12处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滤网42、第二转盘通道232,加热器24加热升温,使被吸附于转盘本体31的水汽重新被释放至空气中,使该部分的转盘本体31恢复干燥,以便重新转动至第一转盘通道231内后继续对空气进行除湿;随后携带水汽的空气自室外出风口17排出至室外。
如在室内空气湿度较低,且需要实现空气室内循环时,应用所述循环加湿功能模式,此时:
请参照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吸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一进风挡板71上翻并盖合于第一室内进风口11,所述吸湿通道自第一室外进风口13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一室内出风口15,使所述吸湿通道与室外出风口17相连通;自第一室外进风口13处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滤网41、第一转盘通道231,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被吸附于第一转盘通道231内的转盘本体31上,实现水分的收集;经过干燥后的空气经第一风道蜗壳5后自室外出风口17排出至室外;
请参照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加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放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二进风挡板72下翻并盖合于第二室外进风口14,所述放湿通道自第二室内进风口12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一室内出风口15,使所述放湿通道与第二室内出风口16相连通;随着转盘本体31的绕轴转动,其吸附了水汽的部分转动至第二转盘通道232内,自第二室外进风口14处吸入的室内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滤网42、第二转盘通道232,位于第二转盘通道232内的加热器24加热升温,转盘本体31受热并使被吸附于转盘本体31的水汽重新被释放至空气中,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目的,并使该部分的转盘本体31重新干燥,随后携带水汽的空气经第二风道蜗壳6后自第二室内出风口16重新排放至室内空间,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如在室内空气湿度较高,且需要实现空气室内循环时,应用所述循环除湿功能模式,此时:
请参照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吸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吸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一进风挡板71下翻并盖合于第一室外进风口13,所述吸湿通道自第一室内进风口11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二室内出风口16,使所述吸湿通道与第一室内出风口15相连通;自第一室外进风口13处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滤网41、第一转盘通道231,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被吸附于第一转盘通道231内的转盘本体31上,对水分进行收集,实现对空气进行除湿的目的;经过干燥后的空气经第一风道蜗壳5后自第一室内出风口15重新排出至室内,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湿度;
请参照图14,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循环除湿功能模式时所述放湿通道内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所述放湿通道,进风挡板组件7切换,使第二进风挡板72上翻并盖合于第二室内进风口12,所述放湿通道自第二室外进风口14处进风;出风挡板组件8活动盖合于第二室内出风口16,使所述放湿通道与室外出风口17相连通;随着转盘本体31的绕轴转动,其吸附了水汽的部分转动至第二转盘通道232内,自第二室外进风口14处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滤网42、第二转盘通道232,位于第二转盘通道232内的加热器24加热升温,转盘本体31受热并使被吸附于转盘本体31的水汽重新被释放至空气中,使该部分的转盘本体31重新干燥,以便重新转动至第一转盘通道231内后继续对空气进行除湿;随后携带水汽的空气经第二风道蜗壳6后自室外出风口17排放至室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新风装置通过结构设置获得上述不同的功能模式,有效提高了功能多样性,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另外转盘本体31的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湿膜加湿需要用户手动供水,操作不够便利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了水箱储水容易滋生蚊虫、微生物并容易产生异味的问题。另外,通过对所述箱体上的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的位置设置进行限定,使所述新风装置的进出风设计更加合理,另外还能够使得与其配套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整机的背面,提高整机外形美观度。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5-17,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结构正面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结构侧面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结构背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室内机本体以及以上所述的新风装置100;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91,壳体91内设置有一容置腔92,新风装置100设置于容置腔92内;壳体91开设有侧面风口93以及背面风口94,侧面风口93与所述新风装置的室内出风口相连通,背面风口94与所述新风装置的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外排风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其通过设置所述新风装置,能够综合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的湿度调节功能,结合空气室内外循环以及室内循环两种模式,可获得多种功能模式,有效提高功能多样性,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装置,其应用于空调器室内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呈中空设置,其贯穿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吸附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吸湿通道、用于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放湿通道、转盘组件、加热器、进风挡板组件以及出风挡板组件;
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为吸湿且受热放湿的亲水材料制件,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吸湿通道以及所述放湿通道内;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放湿通道内,并位于所述转盘本体朝向进风方向的一侧;
所述进风挡板组件固定于所述箱体,其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进风口或所述室外进风口,并使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端、所述放湿通道的进风端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对应两两连通;所述出风挡板组件固定于所述箱体,其活动盖合于所述室内出风口或所述室外出风口,并使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外出风口对应两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转盘通道组件、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一风道蜗壳以及第二风道蜗壳;
所述转盘通道组件包括转盘支撑件以及通道分隔件;所述转盘支撑件形成有转盘通道,所述通道分隔件与所述转盘支撑件固定,并沿径向将所述转盘通道分隔形成第一转盘通道以及第二转盘通道;
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转盘本体转动设置于所述转盘支撑件,且其转动轴与所述转盘通道的中心轴重合;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盘本体循环转动,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转盘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转盘通道;
所述第一滤网、所述第一转盘通道以及所述第一风道蜗壳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吸湿通道;所述第二滤网、所述第二转盘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风道蜗壳依次连通形成所述放湿通道,其中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外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新风装置背面一侧,所述室内出风口位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新风装置侧面一侧;所述室内进风口包括第一室内进风口以及第二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包括第一室外进风口以及第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包括第一室内出风口以及第二室内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相邻设置,且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相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挡板组件包括第一进风挡板以及第二进风挡板,所述第一进风挡板选择性盖合于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并使所述第一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与所述吸湿通道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挡板选择性盖合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或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并使所述第二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与所述放湿通道的进风端相连通;
所述出风挡板组件活动盖合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使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室外出风口相连通;或者,所述出风挡板组件活动盖合于所述第一室内出风口,使所述放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吸湿通道的出风端与所述室外出风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通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转盘本体呈与所述转盘通道截面相匹配的圆形结构;所述转盘本体沿周向设置有本体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转盘支撑件,其包括驱动马达以及与所述驱动马达转动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本体齿轮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通道的截面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的截面均呈扇形,且所述第一转盘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的截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呈与所述第二转盘通道截面相同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蜗壳包括第一导风圈、第一离心风扇以及第一风机马达;所述第一导风圈固定于所述转盘支撑件,其呈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第一导风进口以及第一导风出口;所述第一风机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圈内,所述第一离心风扇与所述第一风机马达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风机马达的驱动下绕轴转动;
所述第二风道蜗壳包括第二导风圈、第二离心风扇以及第二风机马达;所述第二导风圈与所述转盘支撑件以及所述箱体内侧固定连接,其呈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第二导风进口以及第二导风出口;所述第二风机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圈内,所述第二离心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机马达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风机马达的驱动下绕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可拆卸式固定的第一箱板以及第二箱板,其中所述第一箱板朝向所述新风装置的正面设置,其贯穿开设有维修窗口;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为一体式固定的HEPA滤网,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箱体内,并可活动穿设于所述维修窗口。
10.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本体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容置腔,所述新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开设有侧面风口以及背面风口,所述侧面风口与所述新风装置的室内出风口相连通,所述背面风口与所述新风装置的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外排风口相连通。
CN202121667253.6U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5982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253.6U CN215982892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253.6U CN215982892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2892U true CN21598289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7253.6U Active CN215982892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2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36790U (zh) 用于调湿的装置
CN1075046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CN109996593A (zh) 能够调节风向的空气净化器
CN208186653U (zh) 空调器
CN207146591U (zh)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
WO2022252668A1 (zh) 无水加湿装置、空调器
KR20100025346A (ko) 제습기
CN215982892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007847A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113551312A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WO2024001232A1 (zh)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CN209459060U (zh) 穿墙机
CN208170616U (zh) 用于空气处理装置的送风模块
CN207299182U (zh) 用于空调器的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
CN208238110U (zh) 加湿模块
CN214198932U (zh) 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器
CN115899864A (zh)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CN216644379U (zh)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CN215892599U (zh) 调湿机
CN109442571A (zh) 穿墙机
CN115560409A (zh)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KR100503674B1 (ko) 드럼형 열교환기
CN115899866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