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2870U - 壁挂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壁挂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2870U
CN215982870U CN202122341233.6U CN202122341233U CN215982870U CN 215982870 U CN215982870 U CN 215982870U CN 202122341233 U CN202122341233 U CN 202122341233U CN 215982870 U CN215982870 U CN 215982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module
air
wal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12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12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2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2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2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器及新风模块;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风道;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其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及安装于所述新风壳内的新风风轮;所述新风风轮的轴向与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所述新风壳在所述新风风轮的出风侧形成有新风出风风道,所述新风出风风道沿所述新风风轮的切线方向延伸而朝向所述进风风道。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能够将新风模块的吹出的新风顺沿其原出风方向直接引向换热器的进风侧。

Description

壁挂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壁挂式空调器内通常配置有新风模块,以利用新风模块将室外的新风空气引入到室内房间。常规的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风道受其内部的新风风轮的出风特性的限制,使得新风出风风道通常沿新风风轮的切线方向延伸。然而,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器一般将新风模块安装在换热器的一端,且新风风轮的轴向通常与壁挂式空调器的长度方向同向设置,这也使得该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风道沿上下方向延伸。如此,从新风出风风道吹出的新风就难以朝左右向(即壁挂式空调器的长度方向)吹到换热器上加热。
因此,市场上的壁挂式空调器为了能够将新风模块吹出的新风引到换热器上进行加热,基本都是在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风道末端再增加一个换向风道,并将该换向风道朝换热器的进风侧弯折,如此才能将新风出风风道吹出的新风转换成朝向换热器的进风侧吹出。这种新风模块的安装方式不仅需要在新风出风风道末端增加换向风道,且新风在该换向风道内转换风向时极容易出现较大的风量损失(风量损失在15%左右),导致新风风量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旨在将新风模块的吹出的新风顺沿其原出风方向直接引向换热器的进风侧,以减少新风方向的变化,进而减少新风风量损失,增大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换热器及新风模块;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风道;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其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及安装于所述新风壳内的新风风轮;所述新风风轮的轴向与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所述新风壳在新风风轮的出风侧形成有新风出风风道,所述新风出风风道沿该新风风轮的切线方向延伸而朝向所述进风风道。
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与所述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端;所述电控盒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或后侧,以与所述新风模块沿前后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面设有供新风净化组件插入其内部的安装口;所述电控盒避开所述安装口。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面在其下端部设置有所述安装口;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安装口的上方,并与所述安装口的上边缘呈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的外周设置有多个供所述电控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电控盒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有所述新风净化组件,所述新风净化组件自所述安装口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呈扁平状设置的新风壳,以及设于所述新风壳内的新风风轮;其中,所述新风风轮的轴向与所述新风壳的厚度方向同向设置;所述新风出风风道形成在所述新风壳内,并垂直于新风风轮的轴向。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新风壳内的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固定在所述新风壳的靠近所述电控盒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新风风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新风壳的面向所述换热器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所述新风出风风道末端的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自所述新风壳的侧面朝向所述进风风道凸出。
可选地,所述新风壳的底部还设有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的新风管;所述壳体的底盘的底壁还设有供所述新风管通过的避空槽。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盘及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面框;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底盘或所述面框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的底部设有定位部,所述新风模块的顶部或侧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底盘的底壁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对应连接的定位配合部,并在所述底盘的后侧壁设有与所述固定部对应连接的固定配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风道沿新风风轮的切线方向延伸,从而通过将新风模块的新风风轮的轴向设置为与壳体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可使得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风道可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而直接朝向进风风道开设,进而使得新风出风风道可直接向进风风道输送新风。当新风模块工作时,从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风道吹出的新风可不改变风向,即可直接吹向进风风道;进入到进风风道内的新风进一步被贯流风轮驱动而从换热器的进风侧通过该换热器,最后被换热器进行加热处理。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调整新风模块的安装方位,即可将新风直接引到换热器的进风侧,从而无需在新风模块的新风出风风道的出口处再增加换向风道。并且,由于新风经新风出风风道直接吹向换热器的进风侧,新风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从而避免出现因新风方向发生变化而出现较大的风量损失,使得新风模块能够获得较大的新风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沿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器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1中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5中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新风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新风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新风模块与电控盒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中新风模块与电控盒装配后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16为图5中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电控盒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320 新风风轮
110 底盘 330 新风电机
111 定位配合部 340 新风净化组件
112 固定配合部 350 新风管
113 避空槽 301 进风腔
101 进风口 302 出风腔
102 出风口 303 新风出口
103 进风风道 304 新风出风风道
120 面框 305 安装口
200 换热器 306 连接部
300 新风模块 307 定位部
310 新风壳 308 固定部
311 蜗壳 400 电控盒
312 壳盖 410 对接部
313 中隔板 500 贯流风轮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的实施例。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及新风模块300;其中,壳体100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换热器200安装于壳体100内,换热器200和进风口101之间形成进风风道103;新风模块300安装于壳体 100内,并位于换热器200的一端。新风模块300包括新风壳310及安装于新风壳310内的新风风轮320;其中,新风风轮320的轴向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新风壳310在新风风轮320的出风侧形成有新风出风风道304,新风出风风道304沿新风风轮320的切线方向延伸而朝向进风风道103。
具体说来,所述壁挂式空调器通常在其壳体100的顶部设置进风口101,并在其底部设置出风口102。所述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贯流风轮500,该贯流风轮500的旋转轴线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换热器200设置在贯流风轮500和进风口101之间,并呈半包围状包围贯流风轮500。当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工作时,贯流风轮500驱动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01进入到进风风道103 内,而后从换热器200的进风侧进入换热器200,经换热器200换热后从换热器200的出风侧流向贯流风轮500,最后继续由该贯流风轮500驱动而从出风口102吹出。
所述壁挂式空调器通常应用于安装在室内的墙面上。以所述壁挂式空调器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面向墙面的一侧为后,从而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厚度、沿左右方向的长度,以及沿上下方向的高度。新风模块300安装于壁挂式空调器的壳体100内的一端,新风模块300内的新风风轮320的轴向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即使得新风风轮320的厚度方向与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垂直或接近于垂直。所述“接近于垂直”的含义是两个方向相交的角度为类直角(如90°±A,0°<A≤10°等)。
对于新风模块300而言,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壳310内设置有与室外环境连通的进风腔301,以及与进风腔301连通以供新风风轮320安装的出风腔 302;新风风轮320安装在出风腔302内。其中,新风壳310在出风腔302的一侧还设有位于新风风轮320出风侧的新风出风风道304。由于新风风轮320 的轴向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也即是说,新风风轮320的轴向垂直于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而新风出风风道304沿新风风轮320的切线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新风出风风道304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可将新风出风风道304的出口直接朝向进风风道103。其中,所述切线方向垂直于新风风轮320轴向。如此,从新风出风风道304吹出的新风可按照其原出风方向直接吹向进风风道103,从而为换热器200的进风侧输送新风。
请参阅图3至图4,当新风模块300工作时,新风风轮320驱动新风管 350将室外新风吸入到进风腔301,然后被出风腔302内的新风风轮320沿其轴向吸入,而后沿其径向甩出,甩出的新风在新风出风风道304内进行扩压,然后顺沿新风出风风道304吹出,吹出的新风直接朝向壁挂式空调器的进风风道103,如此,吹出的新风不用改变新风风向即可直接流向该进风风道103。进入到进风风道103内的新风,则会进一步被贯流风轮500驱动而从换热器 200的进风侧通过该换热器200,进而被换热器200进行加热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新风模块300可以安装在所述壁挂式空调器的壳体100 的左端部内,也可以安装在该壳体100的右端部内。若新风模块300安装在壳体100的左端部内,则新风模块300的新风风道304可向右延伸而朝向进风风道103开设。若新风模块300安装在壳体100的右端部内,则新风模块 300的新风风道304可向左延伸而朝向进风风道103开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出风风道304沿新风风轮 320的切线方向延伸,从而通过将新风模块300的新风风轮320的轴向设置为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可使得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出风风道304 可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直接朝向进风风道103开设,进而使得新风出风风道304可直接向进风风道103输送新风。当新风模块300工作时,从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出风风道304吹出的新风可不改变风向,即可直接吹向进风风道103;进入到进风风道103内的新风进一步被贯流风轮500驱动而从换热器200的进风侧通过该换热器200,最后被换热器200进行加热处理。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调整新风模块300的安装方位,即可将新风直接引到换热器200的进风侧,从而无需在新风模块300 的新风出风风道304的出口处再增加换向风道。并且,由于新风经新风出风风道304直接吹向换热器200的进风侧,新风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从而避免出现因新风方向发生变化而出现较大的风量损失,使得新风模块300能够获得较大的新风风量。
请参阅图9至图11,对于新风模块300的基本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300呈扁平状设置;新风模块300的厚度方向与新风风轮320的轴向同向设置。具体地,新风模块300包括呈扁平状设置的新风壳310,以及设于新风壳310内的新风风轮320。其中,新风风轮320可选为离心风轮;新风风轮320的轴向与新风壳310的厚度方向同向设置;新风出风风道304形成在新风壳310内,并垂直于新风风轮320的轴向,从而使得新风出风风道304 可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直接朝向进风风道103延伸,进而可将新风风轮320 的气流直接吹向进风风道103,以供应给换热器200的进风侧。
具体说来,新风风轮320的出风特性是将风沿其轴向吸入,而后旋转挤压再沿其径向甩出,被新风风轮320甩出的风将沿新风风轮320的切线方向进入新风出风风道304进行扩压,并在新风出风风道304增压后顺沿新风出风风道304的延伸方向吹出。因此,当本实用新型中的新风模块300的新风风轮320的轴向设置为与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垂直时,可使得沿新风风轮320 的切线方向延伸的新风出风风道304朝左右方向(即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可以朝向位于新风模块300的左侧或右侧的进风风道103,使得从新风出风风道304吹出的新风可以直接进入到进风风道103,无需在新风出风风道304的末端设置换向风道。
请参阅图11至图13,可选地,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壳310包括蜗壳311、盖合蜗壳311的壳盖312,以及安装在蜗壳311内的中隔板313。其中,中隔板313和壳盖312之间围合形成有进风腔301,该进风腔301通过新风管350 与室外环境连通;而中隔板313和蜗壳311之间则围合形成有出风腔302,中隔板313设有将进风腔301和出风腔302连通的通风口。如图14和图15所示,新风风轮320安装在出风腔302内;新风出风风道104形成在出风腔302 的一侧,新风出风风道104位于新风风轮320的上方,并沿新风风轮320的垂直于其轴向的切线方向朝向壁挂式空调器的进风风道103。
请参阅图3、图9及图15,进一步地,新风壳310的面向换热器200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新风出风风道304末端的新风出口303,新风出口303自新风壳310的侧面朝向进风风道103凸出。这样可使得新风出口303靠近甚至伸入进风风道103,以延长新风送风距离,从而可将新风准确送入壁挂式空调器的进风风道10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延长新风出口303的送风距离,也可以将新风出口303延长或者在新风出口303处连接新风出风管,该新风出风管的延伸方向与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出风风道304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在新风模块300输出新风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新风方向发生改变的情况,减少风轮损失。
请参阅图6和图9,进一步地,在新风壳310的底部还设有新风入口,所述新风入口处连接有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的新风管350。为方便新风管350伸出到室外,可选地,底盘110在其底壁还设有供新风管350通过的避空槽113。新风模块300安装到壳体100内之后,新风管350的一端与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入口连接,新风管350的另一端经避空槽113向外伸出,以穿过墙体伸出到室外,从而与室外环境连通,进而新风模块300可以将室外新风通过新风管350吸入其中。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底盘110及安装于底盘 110上的面框120;新风模块300呈扁平状设置,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与面框120的前侧面相对设置。具体地,新风模块300整体外观呈扁平状设置;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或后侧面垂直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即新风模块300 的厚度方向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从而使得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与面框120的前侧面相对设置。
请参阅图6至图9,新风模块300与底盘110连接固定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新风模块300的底部设有定位部307,新风模块300的顶部或侧部设有固定部308;底盘110的底壁设有与定位部307对应连接的定位配合部111,底盘110的后侧壁设有与固定部308对应连接的固定配合部112。其中,定位部 307和与之配合的定位配合部111,其中一者可以设置为定位柱或定位卡扣,另一者则设置为可供所述定位柱或定位卡扣插置的定位孔,亦或者定位槽。固定部308和与之配合的固定配合部112,其中一者可以设置为固定卡扣或具有螺孔的固定凸耳,另一者则设置为可供所述固定卡扣固定的扣槽,或者供所述固定凸耳通过螺钉穿设连接的螺接柱。
将新风模块300安装到底盘110时,可以先将新风模块300的底部通过定位部307与底盘110的定位配合部111连接,以将新风模块300定位到底盘 110上;然后,再将新风模块300顶部的固定部308与底盘110的固定配合部 112连接固定,从而将新风模块300整体固定到底盘110上。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模块300的定位部307和固定部308的数量没有限定,可以两个或三个及其以上,具体根据新风模块300的大小及安装稳定性进行合理布置即可。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新风模块300呈扁平状设置,且新风模块300的厚度方向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一致;而由于新风模块300 的厚度通常小于壳体100的沿前后方向的厚度,所以,在新风模块300的前侧或者在新风模块300的后侧会空余出一部分容置空间。
鉴于此,可选将所述壁挂式空调器的其他内部构件(如电控盒400、WiFi 模块等)安装到该容置空间内,以减少其他内部构件占用的壁挂式空调器的长度方向的空间。如此,可以抵消至少其中一部分由于上述新风模块300这种安装方式所延长的壁挂式空调器的长度,从而确保所述壁挂式空调器部保持在原来的机身长度,或者增加的机身长度较小,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器的机身长度与原来机身长度相差较小。这样可以避免所述壁挂式空调器的机身长度过长,降低所述壁挂式空调器的成本。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传统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控盒通常与新风模块300分别设置在壁挂式空调器的两端,这样电控盒也会占用壁挂式空调器的一部分长度方向的空间。鉴于此,为避免壁挂式空调器的机身长度过长,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电控盒400,电控盒400与新风模块300 设置在壳体100的同一端;电控盒400位于新风模块300的前侧或后侧,以与新风模块300沿前后向排布。
如果将电控盒400设于新风模块300的前侧,也就是将电控盒400设置在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和面框120之间,如此则可以将电控盒400与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或者面框120连接固定,这样可以避免新风模块300遮挡电控盒400,仅需将面框120或前面板打开,即可在从壁挂式空调器前侧检修电控盒400,无需拆卸新风模块300。
如果将电控盒400设于新风模块300的后侧,也就是将电控盒400设置在新风模块300的后侧面和底盘110的后侧壁之间,如此则可以将电控盒400 与新风模块300的后侧面或底盘110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5、图12及图13,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检修电控盒400,将电控盒400设置在新风模块300的前侧,并将电控盒400安装在新风模块300 的前侧面上。电控盒400可以与新风模块300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新风模块300上。
具体在此,为方便检修电控盒400,可选地,将电控盒400与新风模块 300可拆卸连接,以在需要检修电控盒400时,可以单独将电控盒400单独拆卸下来进行检修,而无需拆卸新风模块300。电控盒400与新风模块30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结合图16及图17参阅,举例说来,在新风模块30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供电控盒400连接的连接部306;电控盒400 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对接部410,对接部410与连接部306对应连接固定。
具体地,在新风壳310的前侧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连接部306,且两侧的连接部306呈错位设置;电控盒400的相对两侧部也均设有对接部410,且电控盒400两侧的对接部410分别与新风壳310前侧面的两侧的连接部306对应连接。其中,连接部306和对接部410其中一者可以设置为卡扣或具有螺孔的凸耳,另一者则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孔,或可与所述凸耳通过螺钉穿设连接的螺接柱。
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盒400与新风模块300沿前后向布置,相当于将电控盒400与新风模块300沿前后向叠放在一起。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电控盒 400和新风模块300可以贴靠在一起,以缩短电控盒400和新风模块300之间的距离,使得电控盒400和新风模块300占用壳体100的厚度方向的空间,进而还可以在电控盒400或新风模块300前后侧余下可安装其他部件的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电控盒400和新风模块300之间间隔出一间隙,从而当电控盒40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从电控盒400和新风模块300之间的间隙向外散出,避免电控盒过热。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电控盒400的盒体与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壳310一体成型设置,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装配时,当将新风模块300安装到底盘110上之后,电控盒400也随新风模块300一起安装到位,从而实现一体装配,减少零部件装配工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300内还配置有新风净化组件340,新风净化组件340安装在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壳310内。新风净化组件340设置在新风风轮320的进风侧,用以过滤新风模块300吸入的室外新风。新风净化组件 340可以是过滤网、HEPA网、活性炭过滤组件、杀菌组件等任意一种。应说明的是,新风净化组件340可以是在新风模块300出厂前即配置在新风模块 300内的,也可以是由用户自行提供。
可选地,为方便清洁或更换新风净化组件340,在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开设有供新风净化组件340插入其内部的安装口305,如此在用户拆下前面板之后,可以从空调器的前侧拆装所述新风净化组件340。由于电控盒400安装在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为避免电控盒400干涉到安装口305,需要将电控盒400避开安装口305,以使安装口305显露出。这样可以避免电控盒400遮挡安装口305。装配好之后,该安装口305可以位于电控盒400的左侧有右侧亦或者下侧,具体可根据新风模块300的进风位置进行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300在其底部设置有新风入口,该新风入口连接有新风管350,该新风管350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到新风模块300内。故可选地,在新风模块300的前侧面在其下端部设置有安装口305;电控盒400设置在安装口305的上方,并与安装口305的上边缘呈间隔设置。
具体说来,新风模块300在其新风壳310的前侧面设置安装口305,且该安装口305位于新风壳310的前侧面的下端部;如此,当将新风净化组件340 插入新风壳310的内部之后,可使得新风净化组件340靠近新风模块300的新风入口,从而可将室外新风净化处理后再引入到新风壳310内。电控盒400 安装在新风壳310的前侧面,并位于安装口305的上方,电控盒400的下侧边与该安装口305的上边缘间隔有间距(所述间距如图中d所示,d>0)。如此可确保电控盒400避开安装口305,不会遮挡到安装口305,从而可以顺利从该安装口305拆装新风净化组件340。
请参阅图11至图13,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新风模块300还包括设在新风壳310内的新风电机330,新风电机330并与新风风轮320连接,以驱动新风风轮320旋转工作。在此考虑到,新风电机330需要通过导线与电控盒 400连接,以由电控盒400控制开关,并通过该电控盒400与电源连通。为了减缩短新风电机330的导线的走线路径,可选将新风电机330安装于新风壳 310的靠近电控盒400的侧壁上。这样就可以将新风电机330直接穿过新风壳310即可与电控盒400连接,从而缩短新风电机330的导线的走线路径,进而缩短导线长度,减少导线耗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风道;以及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端;
其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及安装于所述新风壳内的新风风轮;所述新风风轮的轴向与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同向设置;所述新风壳在所述新风风轮的出风侧形成有新风出风风道,所述新风出风风道沿所述新风风轮的切线方向延伸而朝向所述进风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与所述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端;所述电控盒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或后侧,以与所述新风模块沿前后向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面设有供新风净化组件插入其内部的安装口;所述电控盒避开所述安装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前侧面在其下端部设置有所述安装口;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安装口的上方,并与所述安装口的上边缘呈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外周设置有多个供所述电控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电控盒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有所述新风净化组件,所述新风净化组件自所述安装口可拆卸地插置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新风壳内的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固定在所述新风壳的靠近所述电控盒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新风风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的面向所述换热器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所述新风出风风道末端的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自所述新风壳的侧面朝向所述进风风道凸出。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的底部还设有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的新风管;所述壳体的底盘的底壁设有供所述新风管通过的避空槽。
11.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盘及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面框;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底盘或所述面框连接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底部设有定位部,所述新风模块的顶部或侧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底盘的底壁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对应连接的定位配合部,并在所述底盘的后侧壁设有与所述固定部对应连接的固定配合部。
CN202122341233.6U 2021-09-26 2021-09-26 壁挂式空调器 Active CN215982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233.6U CN215982870U (zh) 2021-09-26 2021-09-26 壁挂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1233.6U CN215982870U (zh) 2021-09-26 2021-09-26 壁挂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2870U true CN215982870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1233.6U Active CN215982870U (zh) 2021-09-26 2021-09-26 壁挂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2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59686A1 (en) Ventilator
CN20571752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982870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09761802U (zh)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EP2551607B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JP363270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7235799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64435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5875746A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3019952U (zh) 空调器
CN2125114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979017A (zh)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电机盖结构
CN109425029A (zh) 空调一体机
CN219220759U (zh) 一种离心风机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家用电器
JP200106592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44845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89754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915124U (zh) 风机组件与空调器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CN218379633U (zh) 风道部件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2618745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021953A1 (zh) 移动空调
CN213480400U (zh) 空调器
CN218915141U (zh) 空调器
CN217929115U (zh) 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