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7537U -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7537U
CN215977537U CN202122117790.XU CN202122117790U CN215977537U CN 215977537 U CN215977537 U CN 215977537U CN 202122117790 U CN202122117790 U CN 202122117790U CN 215977537 U CN215977537 U CN 215977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bouncing
inflection point
groov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177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建宏
洪浩琛
许利民
王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Zhenk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177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7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7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7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弹跳芯,筒体的侧壁形成有供弹跳簧杆插入定位的定位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弹跳内芯在弹跳外筒中伸缩滑动,弹跳簧杆的定位头插入定位孔中被限位,弹跳簧杆的滑动头沿着弹跳内芯的滑槽滑动并在相应卡点对弹跳内芯和弹跳外筒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使弹跳芯定位在相应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跳芯,其具有加工流程简洁、成本低、持久耐用、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具有安装简单顺畅、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内芯、外筒及簧杆。

Description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背景技术
弹跳芯在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在下水器、磁吸门、阀门等产品中都有用到,其中下水器是日常生活用品,如面盆下水器、厨房水池下水器、拖把池下水器、地漏下水器等,起到开关下水的功能,其结构大致包括座体和密封开关组件,座体包括承载密封开关组件的承载座,承载座具有过滤装置。座体安装在下水孔处,密封开关组件可在需要时打开下水器或关闭下水器,过滤装置可将水中杂质滤出。现有的弹跳芯结构复杂,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711233214.3公开一种弹跳机芯,包括弹跳外壳、弹跳内芯、回复弹簧、弹跳钩及固定圈,所述弹跳外壳为两端贯通结构,所述弹跳内芯插套在弹跳外壳内;所述弹跳内芯的下端开设有心形弹跳导槽,所述弹跳外壳的下部延伸有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弹跳钩的一端卡接在定位孔内,其另一端卡接在心形弹跳导槽内;所述回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弹跳内芯上,其另一端抵接在弹跳外壳内;所述固定圈插套在定位凸柱的外部且其与弹跳钩锁定配合。所述弹跳内芯的外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弹跳外壳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定位在滑槽内。所述弹跳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螺纹。
该专利申请的弹跳导槽需要机械铣切加工出倾斜面和台阶,精度和流程要求高,弹跳钩需要固定圈限位,固定圈需后期缠绕且拆卸后易失去弹性而失去限位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专利申请结构复杂、加工工序繁琐、拆装可重复使用性差、工作稳定性弱,实用性有待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流程简洁、成本低、持久耐用、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弹跳芯。
本实用新型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顺畅、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内芯。
本实用新型的其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外筒。
本实用新型的其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簧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弹跳芯,包括弹跳外筒、沿弹跳外筒的内腔滑动的弹跳内芯和对二者进行定位的弹跳簧杆;所述弹跳外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形成有供弹跳簧杆插入定位的定位孔。
所述筒体具有供弹跳内芯进出的进出口,和处于另一端的非进出口;所述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进出口;弹跳内芯的内端和非进出口之间张设有弹簧。
所述定位孔为圆孔。
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长条形。
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长度方向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
所述定位孔为透孔。
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限转滑道。
所述第一限转滑道为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
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
所述第二内螺纹孔为由筒体上端面贯穿至内腔并与筒体同轴的透孔。
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上端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台阶。
所述延伸台阶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所述通孔形成有内螺纹。
所述筒体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所述进出口处于非进出口的下方。
所述弹跳内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的下端连接第一磁铁。
所述芯体的下端和第一磁铁通过胶合、卡扣、过盈配合或螺钉锁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芯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铁的第一容置槽。
所述第一容置槽匹配容置第一磁铁。
所述芯体的内端形成有供滑动头滑入芯槽的斜面。
所述芯体形成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头滑动的滑槽。
所述滑槽为封闭形式。
所述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
所述芯体具有处于弹跳外筒内的芯内端和处于弹跳外筒外的芯外端;所述第一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
所述滑槽以弹跳簧杆零摆动力所处的线为回力中线,处于回力中线的一侧为第一侧,处于回力中线的另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一侧,尾端处于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处于第二侧;所述第四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二侧,尾端处于第一侧;所述第一槽段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由第一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第二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述第四槽段由第二侧延伸至第一侧。
所述第一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一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一内段侧壁,所述第二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二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二内段侧壁,所述第三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三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三内段侧壁,所述第四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四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四内段侧壁;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二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二内拐点;所述第二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外拐点,所述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内拐点;所述第三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外拐点,所述第三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二内拐点比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
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二内拐点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
所述第一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二内拐点内城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三外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四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
所述第一外拐点、第二外拐点、第三内拐点和第四外拐点为平滑弧面。
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和第四槽段的尾端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第一槽段的尾端和第二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二拐点,第二槽段的尾端和第三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三拐点,第三槽段的尾端和第四槽段的首端形成第四拐点;所述第三拐点比第二拐点和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所述第二拐点比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
所述第一槽段和第四槽段均为向外拱起的弧形。
所述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的首位连接处均形成有下降台阶。
所述芯体形成有芯槽,所述滑槽形成于芯槽的槽底。
所述芯槽具有容置弹跳簧杆的容置空间。
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限转部沿芯体轴向滑动的滑动限位侧壁。
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弹性摆杆弹性摆动的摆动空间。
所述芯体的外周面与弹跳外筒的内腔相配合滑动。
所述芯体的周面形成有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限转滑道相配合的第二限转滑道。
所述第二限转滑道为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
所述弹跳簧杆包括与滑槽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插入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头,以及连接于滑动头和定位头之间的滑动限转部。
所述滑动限转部包括弯折成长方形截面的弹性环。
所述弹性环包括两个以上沿定位头延伸方向排列的弹性单环。
所述滑动限转部和滑动头之间连接有弹性摆杆。
所述弹性摆杆连接于弹性环的一端,定位头连接于弹性环的另一端。
所述滑动头和定位头均为钢丝且相平行,所述弹性摆杆与滑动头和定位头相垂直。
所述弹性摆杆连接于弹性环的上边缘,所述定位头连接于弹性环的下边缘。
所述弹性环的两端头均处于弹性环相应边的中部。
所述滑动头、定位头、滑动限转部和弹性摆杆为一体结构的钢丝。
所述弹跳簧杆包括与滑槽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插入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头,以及连接于滑动头和定位头之间的弹性摆杆。
所述定位头包括相平行的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
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沿长条形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匹配装入长条形的定位孔。
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所述滑动头、定位头和弹性摆杆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一种内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的内端形成有供滑动头滑入芯槽的斜面。
所述斜面由芯体内端至外端方向逐渐朝芯槽倾斜。
所述斜面具有与芯槽相对应的对应边,所述对应边的宽度与芯槽的宽度相等。
所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20-60°。
所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30-50°。
所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45°。
所述芯体形成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头滑动的滑槽。
所述滑槽为封闭形式。
所述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
所述芯体具有处于弹跳外筒内的芯内端和处于弹跳外筒外的芯外端;所述第一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
所述滑槽以弹跳簧杆零摆动力所处的线为回力中线,处于回力中线的一侧为第一侧,处于回力中线的另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一侧,尾端处于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处于第二侧;所述第四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二侧,尾端处于第一侧;所述第一槽段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由第一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第二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述第四槽段由第二侧延伸至第一侧。
所述第一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一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一内段侧壁,所述第二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二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二内段侧壁,所述第三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三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三内段侧壁,所述第四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四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四内段侧壁;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二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二内拐点;所述第二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外拐点,所述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内拐点;所述第三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外拐点,所述第三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二内拐点比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
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二内拐点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
所述第一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二内拐点内城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三外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四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
所述第一外拐点、第二外拐点、第三内拐点和第四外拐点为平滑弧面。
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和第四槽段的尾端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第一槽段的尾端和第二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二拐点,第二槽段的尾端和第三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三拐点,第三槽段的尾端和第四槽段的首端形成第四拐点;所述第三拐点比第二拐点和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所述第二拐点比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
所述第一槽段和第四槽段均为向外拱起的弧形。
所述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的首位连接处均形成有下降台阶。
所述芯体形成有芯槽,所述滑槽形成于芯槽的槽底。
所述芯槽具有容置弹跳簧杆的容置空间。
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限转部沿芯体轴向滑动的滑动限位侧壁。
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弹性摆杆弹性摆动的摆动空间。
所述芯体的外周面与弹跳外筒的内腔相配合滑动。
所述芯体的周面形成有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限转滑道相配合的第二限转滑道。
所述第二限转滑道为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
所述芯体的下端连接第一磁铁。
所述芯体的下端和第一磁铁通过胶合、卡扣、过盈配合或螺钉锁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芯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铁的第一容置槽。
所述第一容置槽匹配容置第一磁铁。
一种外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形成有供弹跳簧杆插入定位的定位孔。
所述筒体具有供弹跳内芯进出的进出口,和处于另一端的非进出口;所述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进出口;弹跳内芯的内端和非进出口之间张设有弹簧。
所述定位孔为圆孔。
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长条形。
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长度方向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
所述定位孔为透孔。
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限转滑道。
所述第一限转滑道为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
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
所述第二内螺纹孔为由筒体上端面贯穿至内腔并与筒体同轴的透孔。
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上端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台阶。
所述延伸台阶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所述通孔形成有内螺纹。
所述筒体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所述进出口处于非进出口的下方。
一种簧杆,包括与滑槽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插入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头,以及连接于滑动头和定位头之间的弹性摆杆。
所述定位头和滑动头的朝向相反。
所述定位头包括相平行的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
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沿长条形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滑动头和弹性摆杆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或成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垂直。
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匹配装入长条形的定位孔。
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所述滑动头、定位头和弹性摆杆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弹跳芯,其突破传统弹跳芯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只需在弹跳外筒侧壁加工出定位孔用于对弹跳簧杆的定位头进行定位,无需固定圈对弹跳簧杆进行限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弹跳内芯在弹跳外筒中伸缩滑动,弹跳簧杆的定位头插入定位孔中被限位,弹跳簧杆的滑动头沿着弹跳内芯的滑槽滑动并在相应卡点对弹跳内芯和弹跳外筒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使弹跳芯定位在相应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跳芯,其具有加工流程简洁、成本低、持久耐用、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内芯,其突破传统弹跳芯内芯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弹跳簧杆的定位头插入到定位孔中,再将芯体的斜面朝向滑动头,使内芯向外筒内滑动,滑动头被斜面挤压,依靠弹性摆杆等处的变形,滑动头沿斜面顺势滑入至芯槽并在弹性摆杆的弹力作用下落入滑槽,实现配合安装,安装过程便捷,无需将滑动头与滑槽对准,也无需缠绕固定圈固定,且在定位头被定位和弹性摆杆弹性性能性工作状态稳定,后续拆装无损坏,可重复拆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芯,其具有安装简单顺畅、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外筒,其突破传统弹跳芯外筒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只需在弹跳外筒侧壁加工出定位孔用于对弹跳簧杆的定位头进行定位,无需固定圈对弹跳簧杆进行限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弹跳内芯在弹跳外筒中伸缩滑动,弹跳簧杆的定位头插入定位孔中被限位,弹跳簧杆的滑动头沿着弹跳内芯的滑槽滑动并在相应卡点对弹跳内芯和弹跳外筒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使弹跳芯定位在相应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外筒,其具有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簧杆,其突破传统弹跳芯弹跳簧杆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弹跳簧杆的定位头插入到定位孔中,再将芯体的斜面朝向滑动头,使内芯向外筒内滑动,滑动头被斜面挤压,依靠弹性摆杆等处的变形,滑动头沿斜面顺势滑入至芯槽并在弹性摆杆的弹力作用下落入滑槽,实现配合安装,安装过程便捷,无需将滑动头与滑槽对准,也无需缠绕固定圈固定,且在定位头被定位和弹性摆杆弹性性能性工作状态稳定,后续拆装无损坏,可重复拆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簧杆,其具有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合理实用的簧杆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弹跳外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弹跳外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弹跳外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跳内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弹跳内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弹跳内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弹跳簧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弹跳簧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弹跳簧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下水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下水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下水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下水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下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下水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下水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7为弹跳簧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及应用在下水器中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跳芯,如图1-17所示,包括弹跳外筒241、沿弹跳外筒241的内腔滑动的弹跳内芯242和对二者进行定位的弹跳簧杆243;弹跳外筒241包括筒体,筒体的侧壁形成有供弹跳簧杆243插入定位的定位孔241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只需在弹跳外筒241侧壁加工出定位孔2411用于对弹跳簧杆243的定位头2432进行定位,无需固定圈对弹跳簧杆243进行限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弹跳内芯242在弹跳外筒241中伸缩滑动,弹跳簧杆243的定位头2432插入定位孔2411中被限位,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沿着弹跳内芯242的滑槽2422滑动并在相应卡点对弹跳内芯242和弹跳外筒24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使弹跳芯24定位在相应长度。
优选地,筒体具有供弹跳内芯242进出的进出口,和处于另一端的非进出口;定位孔2411更靠近进出口;弹跳内芯242的内端和非进出口之间张设有弹簧244。定位孔2411更靠近进出口可在进出口处对弹跳内芯242的滑入动作和滑出动作进行定位,使弹跳簧杆243和弹跳内芯242共用长度尺寸,可缩短弹跳芯24整体的长度,减小占用空间。弹簧244具体可为压簧,可提供弹跳外筒241和弹跳内芯242滑动伸长的动力。
优选地,定位孔2411为圆孔。圆孔形式的定位孔2411可对圆柱形钢丝形式的弹跳簧杆243进行匹配定位,弹跳簧杆243不易移位和脱出。
优选地,定位孔2411的横截面为长条形。当弹跳簧杆243的定位端为片状或弯折形式时,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可对弹跳簧杆243定位端进行转动限位,可使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具有弹性摆动的功能,尤其是当定位孔2411匹配容置片状或弯折形式的定位端时会起到更好的转动限位效果,使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实现完全的弹性摆动,自动带有回摆回复力,不会出现空摆情况(由于定位端转动而使弹跳簧杆243的某段摆动行程失去弹性)。
优选地,定位孔2411的横截面长度方向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此结构可使弹跳簧杆243的定位端定位在定位孔2411所在平面内而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确保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具有回力中线24225,弹性摆杆2434在偏离回力中线24225的位置均具有弹性摆动力而具有弹性摆动功能。一定角度具体可为30°、60°或90°。
优选地,定位孔2411为透孔。透孔形式的定位孔2411便于弹跳簧杆243的定位端安装和拆卸,操作便捷。
优选地,筒体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限转滑道2412。第一限转滑道2412与弹跳内芯242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相配合,可对弹跳内芯242沿筒体轴向滑动进行导向及转动进行限位,滑动更加顺畅且不会产生转动,保持筒体与弹跳内芯242的相对运动稳定。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一限转滑道2412的功能,优选地,第一限转滑道2412为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形式的第一限转滑道2412可与弹跳内芯242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相互匹配嵌设进行相互导向限位。
优选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与密封盖23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密封盖23和弹跳芯24通过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地,第二内螺纹孔为由筒体上端面贯穿至内腔并与筒体同轴的透孔。此结构可使弹跳芯24结构更加紧凑且连接便捷,而且筒体的上端面可对密封盖23的下表面进行均匀支撑抵顶定位,确保密封盖23和弹跳芯24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筒体的内表面上端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台阶2413。此延伸台阶2413可对筒体内部的弹簧244进行抵顶,防止弹簧244脱出且可对弹簧244提供基础顶力。而且延伸台阶2413可对密封盖23的下表面进行均匀支撑抵顶定位。
优选地,延伸台阶2413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此通孔便于维护弹跳芯24内部结构。
优选地,通孔形成有内螺纹。具有内螺纹的通孔可作为第二内螺纹孔。
优选地,筒体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密封盖23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密封盖23和弹跳芯24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地,进出口处于非进出口的下方。如此弹跳内芯242从筒体的下端进出,可有效避免水流向上进入到筒体内对各部件运行造成影响。
优选地,弹跳内芯242包括芯体,芯体的下端连接第一磁铁21。第一磁铁21在芯体的下端便于与承载座的第二磁铁11或铁磁性材料块对应吸合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密封盖23、座体1配合作为下水器,可直接放入面盆、厨房水池、拖把水池、地漏等下水孔内,在需要时打开下水器或关闭下水器,当座体1中的杂物积需要清理时,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扳或拔等操作密封开关组件2,使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的磁性吸合部件脱离,将密封开关组件2从承载座中取出,使用者可直接对杂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密封开关组件2直接放入承载座中,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自动吸合连接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的拆装效率和便捷性,而且可直接通过安装磁性部件,即可完成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连接部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成本大大降低,缩短了加工时间。
为了实现芯体和第一磁铁21的具体连接,优选地,芯体的下端和第一磁铁21通过胶合、卡扣、过盈配合或螺钉2421锁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过盈配合具体可通过施力挤压的方式将第一磁铁21压入到其安装槽内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当通过螺钉2421锁时,磁铁具有供螺钉2421穿过的通孔,芯体的下端形成有与螺钉2421相配合的螺纹孔。更进一步地,通孔形成有容纳螺钉2421帽的沉孔,使螺钉2421帽不会过度凸出。螺钉2421也可锁在磁铁的边缘。
优选地,芯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铁21的第一容置槽22。第一容置槽22可对第一磁铁21进行限位和定位,安装精准且第一磁铁21不易凸出安装表面过多,确保使用效果。进一步地,为了增强前述效果,第一容置槽22匹配容置第一磁铁21。
优选地,芯体的内端形成有供滑动头2431滑入芯槽2423的斜面。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弹跳簧杆243的定位头2432插入到定位孔2411中,再将芯体的斜面朝向滑动头2431,使内芯向外筒内滑动,滑动头2431被斜面挤压,依靠弹性摆杆2434等处的变形,滑动头2431沿斜面顺势滑入至芯槽2423并在弹性摆杆2434的弹力作用下落入滑槽2422,实现配合安装,安装过程便捷,无需将滑动头2431与滑槽2422对准,也无需缠绕固定圈固定,且在定位头2432被定位和弹性摆杆2434弹性性能性工作状态稳定,后续拆装无损坏,可重复拆装。
优选地,芯体形成有供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滑动的滑槽2422。滑槽2422可对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进行导向和限位在相应拐点,当滑动头2431卡在相应拐点处后,弹跳外筒241和弹跳内芯242被定位在相应长度位置。
优选地,滑槽2422为封闭形式。即在使用者按压弹跳芯24过程中,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在封闭式的滑槽2422内沿着同一方向周而复始滑动。
优选地,滑槽2422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槽段24221、第二槽段24222、第三槽段24223和第四槽段24224。第一槽段24221和第二槽段24222作为滑动头2431的去程路径并使滑动头2431卡在第二槽段24222的尾端和第三槽段24223的首端拐角处,第三槽段24223和第四槽段24224作为滑动头2431的回程路径并使滑动头2431卡在第一槽段24221的尾端和第一槽段24221的首端拐角处。
优选地,芯体具有处于弹跳外筒241内的芯内端和处于弹跳外筒241外的芯外端;第一槽段24221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第二槽段24222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第三槽段24223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第四槽段24224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此结构可使滑动头2431卡在相应拐角处对弹跳外筒241和弹跳内芯242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且不会脱扣。
优选地,滑槽2422以弹跳簧杆243零摆动力所处的线为回力中线24225,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一侧为第一侧,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另一侧为第二侧;第一槽段24221的首端处于第一侧,尾端处于第二侧;第二槽段24222和第三槽段24223处于第二侧;第四槽段24224的首端处于第二侧,尾端处于第一侧;第一槽段24221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第二槽段24222由第一槽段24221的尾端朝回力中线24225方向延伸,第三槽段24223由第二槽段24222的尾端朝回力中线24225方向延伸,述第四槽段24224由第二侧延伸至第一侧。即当弹跳簧杆243的摆杆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左侧时具有向右的弹性力而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当摆杆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右侧时具有向左的弹性力而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一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一内段侧壁,第二槽段24222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二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二内段侧壁,第三槽段24223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三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三内段侧壁,第四槽段24224具有处于外圈的第四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四内段侧壁;第一外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外拐点a1,第一内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内拐点a2;第一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二外拐点a3,第一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二内拐点a4;第二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外拐点a5,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内拐点a6;第三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外拐点a7,第三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内拐点a8;第一外拐点a1比第一内拐点a2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第二内拐点a4比第二外拐点a3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第三外拐点a5比第三内拐点a6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第四内拐点a8比第四外拐点a7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去程中,在弹簧244的张力作用下,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起始点贴近第一侧的第一外拐点a1,由于第一内拐点a2比第一外拐点a1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弹跳簧杆243的摆杆具有朝向回力中线24225(朝向第二侧)的回复力,当按压弹跳芯24时,滑动头2431会沿第一槽段24221贴近第一内段侧壁滑动并滑过回力中线24225进入第二侧区域,此时摆杆具有朝向回力中线24225(朝向第一侧)的回复力,当滑动头2431滑动至第二外拐点a3时停止按压弹跳芯24,由于第二内拐点a4比第二外拐点a3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此时在弹簧244的张力及摆杆回复力作用下,滑动头2431会沿第二槽段24222贴近第二内段侧壁滑动至贴近第三内拐点a6停止;回程中,由于滑动头2431仍处于第二侧区域内,且第三外拐点a5比第三内拐点a6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当按压弹跳芯24时,在回复力作用下,滑动头2431会沿第三槽段24223贴近第三内段侧壁滑动至贴近第四外拐点a7时停止按压弹跳芯24,由于第四内拐点a8比第四外拐点a7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此时在弹簧244的张力及摆杆回复力作用下,滑动头2431会沿第四外段侧壁滑动并划过回力中线24225进入第一侧区域,而后滑动头2431沿第四内段侧壁滑动至第一外拐点a1停止,完整一个周期动作。
为了使滑动头2431更易进入到下一段槽段内,优选地,第一外拐点a1比第一内拐点a2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第二内拐点a4第二外拐点a3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第三外拐点a5比第三内拐点a6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第四内拐点a8比第四外拐点a7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如此各内拐点可对滑动头2431产生更强的顺势导向作用,将滑动头2431顺势导向至下一段槽段内。
为了进一步使滑动头2431更易进入到下一段槽段内,优选地,第一内拐点a2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第二内拐点a4内城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第三外拐点a5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第四内拐点a8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
为了进一步使滑动头2431更易进入到下一段槽段内,优选地,第一外拐点a1、第二外拐点a3、第三内拐点a6和第四外拐点a7为平滑弧面。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的首端和第四槽段24224的尾端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第一槽段24221的尾端和第二槽段24222的首端形成第二拐点,第二槽段24222的尾端和第三槽段24223的首端形成第三拐点,第三槽段24223的尾端和第四槽段24224的首端形成第四拐点;第三拐点比第二拐点和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第二拐点比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此结构可使第三拐点更易对滑动头2431进行限位。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和第四槽段24224均为向外拱起的弧形。向外拱起的弧形可使滑动头2431在第一槽段24221和第四槽段24224所关联的各个拐角处有足够的拐弯空间,拐角角度不会因过小而无法滑动,而且各槽段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更易成型。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第二槽段24222、第三槽段24223和第四槽段24224的首位连接处均形成有下降台阶24226。下降台阶24226可限制滑动头2431原路返回,使滑动头2431顺利进入下一槽段。
优选地,芯体形成有芯槽2423,滑槽2422形成于芯槽2423的槽底。当弹跳内芯242为圆柱状时,通过芯槽2423的槽底来形成平面,平面更易成型滑槽2422,且芯槽2423可形成容纳弹跳簧杆243的空间及活动空间。
优选地,芯槽2423具有容置弹跳簧杆243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芯槽2423具有供弹跳簧杆243的滑动限转部2433沿芯体轴向滑动的滑动限位侧壁。限位侧壁可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限转部2433相配合相互进行转动限位,使弹跳簧杆243和弹跳内芯242仅进行沿轴线的相对滑动,且弹跳簧杆243依靠不会转动的滑动限转部2433而使摆杆具有弹性摆动性能。
优选地,芯槽2423具有供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弹性摆动的摆动空间。此结构可使摆杆带动滑动头2431匹配滑槽2422进行滑动。
优选地,芯体的外周面与弹跳外筒241的内腔相配合滑动。此结构可使芯体与弹跳外筒241相匹配滑动,滑动动作更加精确稳定。
优选地,芯体的周面形成有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限转滑道2412相配合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第二限转滑道2424与第一限转滑道2412相配合,可对弹跳内芯242沿筒体轴向滑动进行导向及转动进行限位,滑动更加顺畅且不会产生转动,保持筒体与弹跳内芯242的相对运动稳定。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二限转滑道2424的功能,优选地,第二限转滑道2424为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形式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可与第一限转滑道2412相互匹配嵌设进行相互导向限位。
优选地,弹跳簧杆243包括与滑槽2422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2431,插入定位孔2411进行定位的定位头2432,以及连接于滑动头2431和定位头2432之间的滑动限转部2433。滑动头2431沿滑槽2422滑动,并卡在滑槽2422的相应位置实现弹跳内芯242和弹跳外筒241之间的定位,弹跳簧杆243依靠定位头2432定位在定位孔2411中,滑动限转部2433与弹跳芯24杆相配合使弹跳簧杆243和弹跳芯24杆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同时使摆杆具有弹性摆动功能,具有朝向某处如回力中线24225的回复力。
优选地,滑动限转部2433包括弯折成长方形截面的弹性环。此弹性环匹配卡入芯槽2423内被芯槽2423的侧壁匹配限制转动,但可沿芯槽2423长度方向相对滑动。
优选地,弹性环包括两个以上沿定位头2432延伸方向排列的弹性单环24331。两个以上的弹性单环24331可形成完整的弹性环,确保弹性环的完整性及作为方形滑块的功能稳定性。
优选地,滑动限转部2433和滑动头2431之间连接有弹性摆杆2434。依靠滑动限转部2433的弹性定位,弹性摆杆2434带动滑动头2431实现弹性摆动沿滑槽2422配合滑动。
优选地,弹性摆杆2434连接于弹性环的一端,定位头2432连接于弹性环的另一端。此结构可最大限度利用弹性环的整体弹性,确保弹性性能。
优选地,滑动头2431和定位头2432均为钢丝且相平行,弹性摆杆2434与滑动头2431和定位头2432相垂直。滑动头2431通过摆杆依靠定位头2432作为支点沿滑槽2422进行摆动。摆杆与滑动头2431和定位头2432相垂直并非绝对垂直,可为接近垂直,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角度适应性调整。
优选地,弹性摆杆2434连接于弹性环的上边缘,定位头2432连接于弹性环的下边缘。此结构可充分利用弹性环的尺寸,确保弹性性能。
优选地,弹性环的两端头均处于弹性环相应边的中部。此结构可使弹性环所受驱动力平衡且变形均匀。
优选地,滑动头2431、定位头2432、滑动限转部2433和弹性摆杆2434为一体结构的钢丝。此结构可确保整体结构完整性、强度及弹性性能。
优选地,弹跳簧杆243包括与滑槽2422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2431,插入定位孔2411进行定位的定位头2432,以及连接于滑动头2431和定位头2432之间的弹性摆杆2434。滑动头2431沿滑槽2422滑动,并卡在滑槽2422的相应位置实现弹跳内芯242和弹跳外筒241之间的定位,弹跳簧杆243依靠定位头2432定位在定位孔2411中,弹性摆杆2434起到连接和弹性摆动的功能。
优选地,定位头2432包括相平行的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配合插入长条形孔内,二者具有摆动限位功能。
为了具体实现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对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的限位,优选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沿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的长度方向排列。
为了进一步增强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对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的限位,优选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匹配装入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
优选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此结构可确保定位头2432结构完整性、强度。
优选地,滑动头2431、定位头2432和弹性摆杆2434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此结构可确保整体结构完整性、强度及弹性性能。
一种内芯,如图1-17所示,包括芯体,芯体的内端形成有供滑动头2431滑入芯槽2423的斜面。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弹跳簧杆243的定位头2432插入到定位孔2411中,再将芯体的斜面朝向滑动头2431,使内芯向外筒内滑动,滑动头2431被斜面挤压,依靠弹性摆杆2434等处的变形,滑动头2431沿斜面顺势滑入至芯槽2423并在弹性摆杆2434的弹力作用下落入滑槽2422,实现配合安装,安装过程便捷,无需将滑动头2431与滑槽2422对准,也无需缠绕固定圈固定,且在定位头2432被定位和弹性摆杆2434弹性性能性工作状态稳定,后续拆装无损坏,可重复拆装。
优选地,斜面由芯体内端至外端方向逐渐朝芯槽2423倾斜。此结构利于滑动头2431由芯体内端沿斜面逐渐滑入芯槽2423并落入滑槽2422内实现装配。
优选地,斜面具有与芯槽2423相对应的对应边,对应边的宽度与芯槽2423的宽度相等。此结构利于滑动头2431沿斜面精准滑入到芯槽2423内。
为了便于滑动头2431沿斜面顺势顺畅滑动,优选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20-60°(具体可为20、25、30、35、40、45、50、55或60°)。
为了进一步便于滑动头2431沿斜面顺势顺畅滑动,优选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30-50°。
为了更进一步便于滑动头2431沿斜面顺势顺畅滑动,优选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45°。
优选地,芯体形成有供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滑动的滑槽2422。滑槽2422可对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进行导向和限位在相应拐点,当滑动头2431卡在相应拐点处后,弹跳外筒241和弹跳内芯242被定位在相应长度位置。
优选地,滑槽2422为封闭形式。即在使用者按压弹跳芯24过程中,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在封闭式的滑槽2422内沿着同一方向周而复始滑动。
优选地,滑槽2422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槽段24221、第二槽段24222、第三槽段24223和第四槽段24224。第一槽段24221和第二槽段24222作为滑动头2431的去程路径并使滑动头2431卡在第二槽段24222的尾端和第三槽段24223的首端拐角处,第三槽段24223和第四槽段24224作为滑动头2431的回程路径并使滑动头2431卡在第一槽段24221的尾端和第一槽段24221的首端拐角处。
优选地,芯体具有处于弹跳外筒241内的芯内端和处于弹跳外筒241外的芯外端;第一槽段24221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第二槽段24222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第三槽段24223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第四槽段24224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此结构可使滑动头2431卡在相应拐角处对弹跳外筒241和弹跳内芯242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且不会脱扣。
优选地,滑槽2422以弹跳簧杆243零摆动力所处的线为回力中线24225,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一侧为第一侧,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另一侧为第二侧;第一槽段24221的首端处于第一侧,尾端处于第二侧;第二槽段24222和第三槽段24223处于第二侧;第四槽段24224的首端处于第二侧,尾端处于第一侧;第一槽段24221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第二槽段24222由第一槽段24221的尾端朝回力中线24225方向延伸,第三槽段24223由第二槽段24222的尾端朝回力中线24225方向延伸,述第四槽段24224由第二侧延伸至第一侧。即当弹跳簧杆243的摆杆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左侧时具有向右的弹性力而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当摆杆处于回力中线24225的右侧时具有向左的弹性力而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一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一内段侧壁,第二槽段24222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二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二内段侧壁,第三槽段24223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三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三内段侧壁,第四槽段24224具有处于外圈的第四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四内段侧壁;第一外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外拐点a1,第一内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内拐点a2;第一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二外拐点a3,第一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二内拐点a4;第二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外拐点a5,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内拐点a6;第三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外拐点a7,第三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内拐点a8;第一外拐点a1比第一内拐点a2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第二内拐点a4比第二外拐点a3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第三外拐点a5比第三内拐点a6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第四内拐点a8比第四外拐点a7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去程中,在弹簧244的张力作用下,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起始点贴近第一侧的第一外拐点a1,由于第一内拐点a2比第一外拐点a1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弹跳簧杆243的摆杆具有朝向回力中线24225(朝向第二侧)的回复力,当按压弹跳芯24时,滑动头2431会沿第一槽段24221贴近第一内段侧壁滑动并滑过回力中线24225进入第二侧区域,此时摆杆具有朝向回力中线24225(朝向第一侧)的回复力,当滑动头2431滑动至第二外拐点a3时停止按压弹跳芯24,由于第二内拐点a4比第二外拐点a3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此时在弹簧244的张力及摆杆回复力作用下,滑动头2431会沿第二槽段24222贴近第二内段侧壁滑动至贴近第三内拐点a6停止;回程中,由于滑动头2431仍处于第二侧区域内,且第三外拐点a5比第三内拐点a6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当按压弹跳芯24时,在回复力作用下,滑动头2431会沿第三槽段24223贴近第三内段侧壁滑动至贴近第四外拐点a7时停止按压弹跳芯24,由于第四内拐点a8比第四外拐点a7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此时在弹簧244的张力及摆杆回复力作用下,滑动头2431会沿第四外段侧壁滑动并划过回力中线24225进入第一侧区域,而后滑动头2431沿第四内段侧壁滑动至第一外拐点a1停止,完整一个周期动作。
为了使滑动头2431更易进入到下一段槽段内,优选地,第一外拐点a1比第一内拐点a2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第二内拐点a4第二外拐点a3更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第三外拐点a5比第三内拐点a6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第四内拐点a8比第四外拐点a7远离回力中线24225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的半径。如此各内拐点可对滑动头2431产生更强的顺势导向作用,将滑动头2431顺势导向至下一段槽段内。
为了进一步使滑动头2431更易进入到下一段槽段内,优选地,第一内拐点a2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第二内拐点a4内城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第三外拐点a5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第四内拐点a8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24225方向的尖角。
为了进一步使滑动头2431更易进入到下一段槽段内,优选地,第一外拐点a1、第二外拐点a3、第三内拐点a6和第四外拐点a7为平滑弧面。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的首端和第四槽段24224的尾端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第一槽段24221的尾端和第二槽段24222的首端形成第二拐点,第二槽段24222的尾端和第三槽段24223的首端形成第三拐点,第三槽段24223的尾端和第四槽段24224的首端形成第四拐点;第三拐点比第二拐点和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第二拐点比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此结构可使第三拐点更易对滑动头2431进行限位。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和第四槽段24224均为向外拱起的弧形。向外拱起的弧形可使滑动头2431在第一槽段24221和第四槽段24224所关联的各个拐角处有足够的拐弯空间,拐角角度不会因过小而无法滑动,而且各槽段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更易成型。
优选地,第一槽段24221、第二槽段24222、第三槽段24223和第四槽段24224的首位连接处均形成有下降台阶24226。下降台阶24226可限制滑动头2431原路返回,使滑动头2431顺利进入下一槽段。
优选地,芯体形成有芯槽2423,滑槽2422形成于芯槽2423的槽底。当弹跳内芯242为圆柱状时,通过芯槽2423的槽底来形成平面,平面更易成型滑槽2422,且芯槽2423可形成容纳弹跳簧杆243的空间及活动空间。
优选地,芯槽2423具有容置弹跳簧杆243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芯槽2423具有供弹跳簧杆243的滑动限转部2433沿芯体轴向滑动的滑动限位侧壁。限位侧壁可与弹跳簧杆243的滑动限转部2433相配合相互进行转动限位,使弹跳簧杆243和弹跳内芯242仅进行沿轴线的相对滑动,且弹跳簧杆243依靠不会转动的滑动限转部2433而使摆杆具有弹性摆动性能。
优选地,芯槽2423具有供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弹性摆动的摆动空间。此结构可使摆杆带动滑动头2431匹配滑槽2422进行滑动。
优选地,芯体的外周面与弹跳外筒241的内腔相配合滑动。此结构可使芯体与弹跳外筒241相匹配滑动,滑动动作更加精确稳定。
优选地,芯体的周面形成有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限转滑道2412相配合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第二限转滑道2424与第一限转滑道2412相配合,可对弹跳内芯242沿筒体轴向滑动进行导向及转动进行限位,滑动更加顺畅且不会产生转动,保持筒体与弹跳内芯242的相对运动稳定。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二限转滑道2424的功能,优选地,第二限转滑道2424为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形式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可与第一限转滑道2412相互匹配嵌设进行相互导向限位。
优选地,芯体的下端连接第一磁铁21。第一磁铁21在芯体的下端便于与承载座的第二磁铁11或铁磁性材料块对应吸合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密封盖23、座体1配合作为下水器,可直接放入面盆、厨房水池、拖把水池、地漏等下水孔内,在需要时打开下水器或关闭下水器,当座体1中的杂物积需要清理时,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扳或拔等操作密封开关组件2,使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的磁性吸合部件脱离,将密封开关组件2从承载座中取出,使用者可直接对杂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密封开关组件2直接放入承载座中,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自动吸合连接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的拆装效率和便捷性,而且可直接通过安装磁性部件,即可完成密封开关组件2和承载座连接部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成本大大降低,缩短了加工时间。
为了实现芯体和第一磁铁21的具体连接,优选地,芯体的下端和第一磁铁21通过胶合、卡扣、过盈配合或螺钉2421锁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过盈配合具体可通过施力挤压的方式将第一磁铁21压入到其安装槽内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当通过螺钉2421锁时,磁铁具有供螺钉2421穿过的通孔,芯体的下端形成有与螺钉2421相配合的螺纹孔。更进一步地,通孔形成有容纳螺钉2421帽的沉孔,使螺钉2421帽不会过度凸出。螺钉2421也可锁在磁铁的边缘。
优选地,芯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铁21的第一容置槽22。第一容置槽22可对第一磁铁21进行限位和定位,安装精准且第一磁铁21不易凸出安装表面过多,确保使用效果。进一步地,为了增强前述效果,第一容置槽22匹配容置第一磁铁21。
一种外筒,如图1-16所示,包括筒体,筒体的侧壁形成有供弹跳簧杆243插入定位的定位孔241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只需在弹跳外筒241侧壁加工出定位孔2411用于对弹跳簧杆243的定位头2432进行定位,无需固定圈对弹跳簧杆243进行限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弹跳内芯242在弹跳外筒241中伸缩滑动,弹跳簧杆243的定位头2432插入定位孔2411中被限位,弹跳簧杆243的滑动头2431沿着弹跳内芯242的滑槽2422滑动并在相应卡点对弹跳内芯242和弹跳外筒24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使弹跳芯24定位在相应长度。
优选地,筒体具有供弹跳内芯242进出的进出口,和处于另一端的非进出口;定位孔2411更靠近进出口;弹跳内芯242的内端和非进出口之间张设有弹簧244。定位孔2411更靠近进出口可在进出口处对弹跳内芯242的滑入动作和滑出动作进行定位,使弹跳簧杆243和弹跳内芯242共用长度尺寸,可缩短弹跳芯24整体的长度,减小占用空间。弹簧244具体可为压簧,可提供弹跳外筒241和弹跳内芯242滑动伸长的动力。
优选地,定位孔2411为圆孔。圆孔形式的定位孔2411可对圆柱形钢丝形式的弹跳簧杆243进行匹配定位,弹跳簧杆243不易移位和脱出。
优选地,定位孔2411的横截面为长条形。当弹跳簧杆243的定位端为片状或弯折形式时,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可对弹跳簧杆243定位端进行转动限位,可使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具有弹性摆动的功能,尤其是当定位孔2411匹配容置片状或弯折形式的定位端时会起到更好的转动限位效果,使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实现完全的弹性摆动,自动带有回摆回复力,不会出现空摆情况(由于定位端转动而使弹跳簧杆243的某段摆动行程失去弹性)。
优选地,定位孔2411的横截面长度方向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此结构可使弹跳簧杆243的定位端定位在定位孔2411所在平面内而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确保弹跳簧杆243的弹性摆杆2434具有回力中线24225,弹性摆杆2434在偏离回力中线24225的位置均具有弹性摆动力而具有弹性摆动功能。一定角度具体可为30°、60°或90°。
优选地,定位孔2411为透孔。透孔形式的定位孔2411便于弹跳簧杆243的定位端安装和拆卸,操作便捷。
优选地,筒体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限转滑道2412。第一限转滑道2412与弹跳内芯242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相配合,可对弹跳内芯242沿筒体轴向滑动进行导向及转动进行限位,滑动更加顺畅且不会产生转动,保持筒体与弹跳内芯242的相对运动稳定。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一限转滑道2412的功能,优选地,第一限转滑道2412为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形式的第一限转滑道2412可与弹跳内芯242的第二限转滑道2424相互匹配嵌设进行相互导向限位。
优选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与密封盖23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密封盖23和弹跳芯24通过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地,第二内螺纹孔为由筒体上端面贯穿至内腔并与筒体同轴的透孔。此结构可使弹跳芯24结构更加紧凑且连接便捷,而且筒体的上端面可对密封盖23的下表面进行均匀支撑抵顶定位,确保密封盖23和弹跳芯24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筒体的内表面上端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台阶2413。此延伸台阶2413可对筒体内部的弹簧244进行抵顶,防止弹簧244脱出且可对弹簧244提供基础顶力。而且延伸台阶2413可对密封盖23的下表面进行均匀支撑抵顶定位。
优选地,延伸台阶2413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此通孔便于维护弹跳芯24内部结构。
优选地,通孔形成有内螺纹。具有内螺纹的通孔可作为第二内螺纹孔。
优选地,筒体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密封盖23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密封盖23和弹跳芯24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地,进出口处于非进出口的下方。如此弹跳内芯242从筒体的下端进出,可有效避免水流向上进入到筒体内对各部件运行造成影响。
一种簧杆,如图1-16所示,包括与滑槽2422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2431,插入定位孔2411进行定位的定位头2432,以及连接于滑动头2431和定位头2432之间的弹性摆杆2434。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弹跳簧杆243的定位头2432插入到定位孔2411中,再将芯体的斜面朝向滑动头2431,使内芯向外筒内滑动,滑动头2431被斜面挤压,依靠弹性摆杆2434等处的变形,滑动头2431沿斜面顺势滑入至芯槽2423并在弹性摆杆2434的弹力作用下落入滑槽2422,实现配合安装,安装过程便捷,无需将滑动头2431与滑槽2422对准,也无需缠绕固定圈固定,且在定位头2432被定位和弹性摆杆2434弹性性能性工作状态稳定,后续拆装无损坏,可重复拆装。
优选地,定位头2432和滑动头2431的朝向相反。即整体呈接近z字形,此结构可使滑动头2431朝筒体内与滑槽2422相配合的同时,定位头2432朝外与筒体上的定位孔2411相配合,实现稳定工作状态。
优选地,定位头2432包括相平行的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配合插入长条形孔内,二者具有摆动限位功能。
为了具体实现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对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的限位,优选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沿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的长度方向排列。
为了具体实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的配合定位功能,优选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滑动头2431和弹性摆杆2434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或成一定角度。
优选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垂直。
为了进一步增强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对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的限位,优选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匹配装入长条形的定位孔2411。
优选地,第一定位钢丝24321和第二定位钢丝24322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此结构可确保定位头2432结构完整性、强度。
优选地,滑动头2431、定位头2432和弹性摆杆2434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此结构可确保整体结构完整性、强度及弹性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7)

1.一种弹跳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弹跳外筒、沿弹跳外筒的内腔滑动的弹跳内芯和对二者进行定位的弹跳簧杆;所述弹跳外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形成有供弹跳簧杆插入定位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具有供弹跳内芯进出的进出口,和处于另一端的非进出口;所述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进出口;弹跳内芯的内端和非进出口之间张设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长度方向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限转滑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转滑道为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为由筒体上端面贯穿至内腔并与筒体同轴的透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上端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台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台阶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形成有内螺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处于非进出口的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跳内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的下端连接第一磁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下端和第一磁铁通过胶合、卡扣、过盈配合或螺钉锁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铁的第一容置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匹配容置第一磁铁。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内端形成有供滑动头滑入芯槽的斜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形成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头滑动的滑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封闭形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具有处于弹跳外筒内的芯内端和处于弹跳外筒外的芯外端;所述第一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以弹跳簧杆零摆动力所处的线为回力中线,处于回力中线的一侧为第一侧,处于回力中线的另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一侧,尾端处于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处于第二侧;所述第四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二侧,尾端处于第一侧;所述第一槽段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由第一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第二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述第四槽段由第二侧延伸至第一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一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一内段侧壁,所述第二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二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二内段侧壁,所述第三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三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三内段侧壁,所述第四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四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四内段侧壁;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二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二内拐点;所述第二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外拐点,所述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内拐点;所述第三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外拐点,所述第三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二内拐点比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二内拐点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二内拐点内城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三外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四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拐点、第二外拐点、第三内拐点和第四外拐点为平滑弧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和第四槽段的尾端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第一槽段的尾端和第二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二拐点,第二槽段的尾端和第三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三拐点,第三槽段的尾端和第四槽段的首端形成第四拐点;所述第三拐点比第二拐点和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所述第二拐点比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和第四槽段均为向外拱起的弧形。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的首位连接处均形成有下降台阶。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形成有芯槽,所述滑槽形成于芯槽的槽底。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槽具有容置弹跳簧杆的容置空间。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限转部沿芯体轴向滑动的滑动限位侧壁。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弹性摆杆弹性摆动的摆动空间。
3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外周面与弹跳外筒的内腔相配合滑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周面形成有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限转滑道相配合的第二限转滑道。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转滑道为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跳簧杆包括与滑槽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插入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头,以及连接于滑动头和定位头之间的滑动限转部。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转部包括弯折成长方形截面的弹性环。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包括两个以上沿定位头延伸方向排列的弹性单环。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转部和滑动头之间连接有弹性摆杆。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摆杆连接于弹性环的一端,定位头连接于弹性环的另一端。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头和定位头均为钢丝且相平行,所述弹性摆杆与滑动头和定位头相垂直。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摆杆连接于弹性环的上边缘,所述定位头连接于弹性环的下边缘。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的两端头均处于弹性环相应边的中部。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头、定位头、滑动限转部和弹性摆杆为一体结构的钢丝。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跳簧杆包括与滑槽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插入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头,以及连接于滑动头和定位头之间的弹性摆杆。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头包括相平行的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沿长条形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排列。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匹配装入长条形的定位孔。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弹跳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头、定位头和弹性摆杆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5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54中任一项弹跳芯的内芯,包括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内端形成有供滑动头滑入芯槽的斜面。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由芯体内端至外端方向逐渐朝芯槽倾斜。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具有与芯槽相对应的对应边,所述对应边的宽度与芯槽的宽度相等。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20-60°。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30-50°。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芯体轴线的夹角为45°。
61.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形成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头滑动的滑槽。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封闭形式。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具有处于弹跳外筒内的芯内端和处于弹跳外筒外的芯外端;所述第一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芯内端方向至芯外端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槽段由芯外端方向至芯内端方向延伸。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以弹跳簧杆零摆动力所处的线为回力中线,处于回力中线的一侧为第一侧,处于回力中线的另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一侧,尾端处于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处于第二侧;所述第四槽段的首端处于第二侧,尾端处于第一侧;所述第一槽段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所述第二槽段由第一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槽段由第二槽段的尾端朝回力中线方向延伸,述第四槽段由第二侧延伸至第一侧。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一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一内段侧壁,所述第二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二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二内段侧壁,所述第三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三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三内段侧壁,所述第四槽段具有处于外圈的第四外段侧壁和处于内圈的第四内段侧壁;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首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一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二外拐点,所述第一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形成第二内拐点;所述第二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外拐点,所述第二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三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三内拐点;所述第三外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外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外拐点,所述第三内段侧壁的尾端和第四内段侧壁的首端形成第四内拐点;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二内拐点比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拐点比第一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二内拐点第二外拐点更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三外拐点比第三内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所述第四内拐点比第四外拐点远离回力中线的尺寸大于弹跳簧杆的滑动头的半径。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二内拐点内城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三外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所述第四内拐点形成朝向远离回力中线方向的尖角。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拐点、第二外拐点、第三内拐点和第四外拐点为平滑弧面。
70.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首端和第四槽段的尾端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第一槽段的尾端和第二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二拐点,第二槽段的尾端和第三槽段的首端形成第三拐点,第三槽段的尾端和第四槽段的首端形成第四拐点;所述第三拐点比第二拐点和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所述第二拐点比第四拐点更靠近第一拐点。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和第四槽段均为向外拱起的弧形。
72.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和第四槽段的首位连接处均形成有下降台阶。
7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形成有芯槽,所述滑槽形成于芯槽的槽底。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槽具有容置弹跳簧杆的容置空间。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滑动限转部沿芯体轴向滑动的滑动限位侧壁。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槽具有供弹跳簧杆的弹性摆杆弹性摆动的摆动空间。
7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外周面与弹跳外筒的内腔相配合滑动。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周面形成有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限转滑道相配合的第二限转滑道。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转滑道为沿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轨或轨道槽。
80.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下端连接第一磁铁。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下端和第一磁铁通过胶合、卡扣、过盈配合或螺钉锁紧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置第一磁铁的第一容置槽。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匹配容置第一磁铁。
84.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54中任一项弹跳芯的外筒,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侧壁形成有供弹跳簧杆插入定位的定位孔。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具有供弹跳内芯进出的进出口,和处于另一端的非进出口;所述定位孔更靠近所述进出口;弹跳内芯的内端和非进出口之间张设有弹簧。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圆孔。
87.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长条形。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长度方向与筒体轴线方向平行或成一定角度。
89.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透孔。
90.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限转滑道。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转滑道为沿筒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槽或长条形凸轨。
92.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
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为由筒体上端面贯穿至内腔并与筒体同轴的透孔。
94.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上端形成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延伸台阶。
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台阶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形成有内螺纹。
97.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周面形成有与密封盖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98.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处于非进出口的下方。
9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54中任一项弹跳芯的簧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滑槽相配合滑动的滑动头,插入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头,以及连接于滑动头和定位头之间的弹性摆杆。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头和滑动头的朝向相反。
101.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头包括相平行的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
102.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沿长条形的定位孔的长度方向排列。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滑动头和弹性摆杆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或成一定角度。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垂直。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匹配装入长条形的定位孔。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丝和第二定位钢丝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头、定位头和弹性摆杆由同一钢丝弯折形成。
CN202122117790.XU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Active CN215977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7790.XU CN215977537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7790.XU CN215977537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7537U true CN215977537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21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17790.XU Active CN215977537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7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8523A (zh) * 2023-06-06 2023-07-07 新乡市华航航空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锁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8523A (zh) * 2023-06-06 2023-07-07 新乡市华航航空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77537U (zh) 一种弹跳芯、内芯、外筒及簧杆
KR20160005337A (ko) 스냅 오프 중앙 플리퍼 뮬리온
US20120291191A1 (en) Press touch pop-up stopper
CN216739887U (zh) 一种弹簧、弹跳筒及弹跳芯
CN108240020B (zh) 一种高密封性能台盆下水器
CN112682524A (zh) 一种导轨轴及具有该导轨轴的电子膨胀阀转子总成
CN216892681U (zh) 一种下水器、密封开关组件及座体
IL158052A (en) Reverse flow spin-cleaning liquid filters
CN217500425U (zh) 一种弹跳芯、下水壳及下水器
CN211381133U (zh) 一种地拖水箱弹出结构
CN219035704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电磁阀
CN212616653U (zh) 自锁式机械阀
CN220318725U (zh) 地漏
CN220225576U (zh) 一种便捷拆洗的弹跳下水器
CN215519020U (zh) 一种弹跳塞
EP4094654A1 (en) Hinged structure for toilet cover plate
CN217550210U (zh) 一种便捷操作的组合花洒
CN217710985U (zh) 一种用于水龙头的延伸器
CN214578883U (zh) 一种按压式截止阀
CN217699673U (zh) 一种全塑料喷枪
CN215166209U (zh) 一种加强按压稳定结构的下水器弹跳芯
CN214404894U (zh) 童锁式水龙头
CN221044403U (zh) 一种磁吸卡扣
CN217175130U (zh) 一种弹跳防反溢地漏芯
CN213727205U (zh) 一种出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