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9159U -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9159U
CN215959159U CN202121112974.0U CN202121112974U CN215959159U CN 215959159 U CN215959159 U CN 215959159U CN 202121112974 U CN202121112974 U CN 202121112974U CN 215959159 U CN215959159 U CN 215959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rectangular support
fixedly connected
hollow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29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艳凤
余秀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uhu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1129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9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9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91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产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架,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支架,所述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空心柱的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矩形支架与第三矩形支架分离,使该婴儿床可作为座椅凳进行使用,同时,当第二矩形支架与第三矩形支架固定在一起时,通过第一护栏柱和第二护栏柱,对床垫上睡觉的婴儿进行防护,进而该婴儿床既能为婴儿提供一个睡觉的空间,又能当做座椅凳进行使用,从而使该婴儿床能适用于不同的生活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背景技术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可以给婴儿一个单独、舒适的睡眠空间,但是当婴儿因长大而不再需要婴儿床时,那么婴儿床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并且,还占据家里有限的空间,进而人们通常会因为如何处理婴儿床而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可以给婴儿一个单独、舒适的睡眠空间,但是当婴儿因长大而不再需要婴儿床时,那么婴儿床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并且,还占据家里有限的空间,进而人们通常会因为如何处理婴儿床而烦恼,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架,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支架,所述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空心柱的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第一空心柱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支架,所述第三矩形支架的上表面与第二矩形支架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矩形支架,所述第四矩形支架位于第三矩形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支架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护栏柱,所述第一矩形支架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护栏柱,所述第三矩形支架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护栏柱,所述第三矩形支架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左右两侧均与支撑板的表面接触,所述床板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三护栏柱的表面接触,所述床板的表面与第三矩形支架的内壁接触,所述床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床垫,所述第一矩形支架的左右两侧和第二矩形支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贴合设置有U形柱,所述U形柱的表面贴合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卡块,所述第一矩形支架的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开设有L形槽,所述弹性金属片的表面和梯形卡块的表面均与L形槽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心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空心柱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护栏柱位于左右两个第一空心柱之间,所述第二护栏柱位于前后两个第一空心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心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空心柱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三护栏柱位于左右两个第二空心柱之间,所述支撑板位于前后两个第二空心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支架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U形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环形柱,所述环形柱的表面和床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环形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螺纹筒靠近支撑柱的一侧贴合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内壁与环形柱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二U形板的内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空心柱、第二空心柱、连接柱、通孔、U形柱、滑筒、弹性金属片、梯形卡块和L形槽的配合,使第二矩形支架与第三矩形支架拆装较为方便,并且,当第二矩形支架与第三矩形支架分离时,该婴儿床可作为座椅凳进行使用,当第二矩形支架与第三矩形支架固定在一起时,通过第一护栏柱和第二护栏柱,对床垫上睡觉的婴儿进行防护,进而该婴儿床既能为婴儿提供一个睡觉的空间,又能当做座椅凳进行使用,从而使该婴儿床能适用于不同的生活场景。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板、固定机构、滑孔和卡槽,其中,当螺纹筒与卡槽分离时,环形柱能在滑孔内自由上下移动,当螺纹筒插入至指定的卡槽内时,通过螺纹筒和卡槽的配合,能将环形柱固定在指定的位置,进而通过固定机构、滑孔和卡槽的配合,使床板的高度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C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D-D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正视图。
图中:1、第一空心柱;2、第一矩形支架;3、第二矩形支架;4、第二空心柱;5、连接柱;6、第三矩形支架;7、第四矩形支架;8、第一护栏柱;9、第二护栏柱;10、第三护栏柱;11、支撑板;12、滑孔;13、卡槽;14、固定机构;141、环形柱;142、支撑柱;143、螺纹筒;144、挡环;15、床板;16、床垫;17、通孔;18、U形柱;19、滑筒;20、弹性金属片;21、梯形卡块;22、L形槽;23、第一U形板;24、第二U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6,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第一空心柱1,第一空心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架2,第一空心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支架3,第二矩形支架3位于第一矩形支架2的下方,第一空心柱1的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二空心柱4,第二空心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表面与第一空心柱1的表面接触,第二空心柱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支架6,第三矩形支架6的上表面与第二矩形支架3的底部接触,第二空心柱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矩形支架7,第四矩形支架7位于第三矩形支架6的下方,第一矩形支架2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护栏柱8,第一矩形支架2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护栏柱9,通过第一护栏柱8和第二护栏柱9,对床垫16上睡觉的婴儿进行防护,第三矩形支架6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护栏柱10,第三矩形支架6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内部开设有滑孔12,滑孔1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3,卡槽13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固定机构14,固定机构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板15,床板15的左右两侧均与支撑板11的表面接触,床板15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三护栏柱10的表面接触,床板15的表面与第三矩形支架6的内壁接触,床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床垫16,第一矩形支架2的左右两侧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的内壁贴合设置有U形柱18,U形柱18的表面贴合设置有滑筒19,通过U形柱18使滑筒19仅能上下移动,滑筒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金属片20,弹性金属片20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卡块21,第一矩形支架2的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L形槽22,弹性金属片20的表面和梯形卡块21的表面均与L形槽22的内壁接触。
第一空心柱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空心柱1呈对称分布,第一护栏柱8位于左右两个第一空心柱1之间,第二护栏柱9位于前后两个第一空心柱1之间。
第二空心柱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空心柱4呈对称分布,第三护栏柱10位于左右两个第二空心柱4之间,支撑板11位于前后两个第二空心柱4之间。
实施例二
参照图1-5,第一矩形支架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U形板23,当第一U形板23放置在第一矩形支架2上时,通过第一U形板23可对婴儿玩具进行支撑,当第一矩形支架2竖直放置时,将第一U形板23放置在第一防护柱上,通过第一U形板23可对书本进行支撑。
固定机构14包括环形柱141,环形柱141的表面和床板1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42,环形柱14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143,螺纹筒143的表面与卡槽13的内壁接触,螺纹筒143靠近支撑柱142的一侧贴合设置有挡环144,挡环144的内壁与环形柱141的表面固定连接,挡环144对螺纹筒143起到限位作用,挡环14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24,支撑板11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二U形板24的内壁接触,第二U形板24对支撑板11起到限位作用,进而通过第二U形板24,使支撑板11不会因螺纹筒143向下的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者需要为婴儿提供一个睡觉环境时,先将第一空心柱1放置在第二空心柱4,并将连接柱5插入至第一空心柱1内,此时,通过连接柱5和第一空心柱1的配合,使第二矩形支架3无法在第三矩形支架6上水平移动,然后,将U形柱18插入至通孔17内,并通过梯形卡块21上的斜面,使梯形卡块21能直接插入至L形槽22内,当梯形卡块21插入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弹性金属片20使梯形卡块21卡在L形槽22内,通过梯形卡块21和L形槽22的配合,使U形柱18固定在通孔17内,此时,通过U形柱18和通孔17的配合,使第二矩形支架3固定在第三矩形支架6上,并通过第一护栏柱8和第二护栏柱9,对床垫16上睡觉的婴儿进行防护,进而使该婴儿床能为婴儿提供一个睡觉的空间。
当使用者需要调节床板15的高度时,先转动螺纹筒143,使螺纹筒143与卡槽13分离,然后,将环形柱14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将螺纹筒143转动至对应的卡槽13内,此时,通过螺纹筒143和卡槽13的配合,使床板15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当使用者需要将第二矩形支架3与第三矩形支架6分离时,可通过捏住弹性金属片20,使梯形卡块21与L形槽22分离,并将U形柱18从通孔17内取出,此时,即可将第二矩形支架3与第三矩形支架6分离,并使该婴儿床作为座椅凳进行使用。
当第二矩形支架3与第三矩形支架6分离后,将第二矩形支架3竖直放置,并将第一U形板23放置在第一护栏柱8上,此时,第一U形板23可对书本进行支撑,进而使该该婴儿床可作为书架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第一空心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架(2),所述第一空心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支架(3),所述第二矩形支架(3)位于第一矩形支架(2)的下方,所述第一空心柱(1)的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二空心柱(4),所述第二空心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表面与第一空心柱(1)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空心柱(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支架(6),所述第三矩形支架(6)的上表面与第二矩形支架(3)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空心柱(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矩形支架(7),所述第四矩形支架(7)位于第三矩形支架(6)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支架(2)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护栏柱(8),所述第一矩形支架(2)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护栏柱(9),所述第三矩形支架(6)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护栏柱(10),所述第三矩形支架(6)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内部开设有滑孔(12),所述滑孔(1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固定机构(14),所述固定机构(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板(15),所述床板(15)的左右两侧均与支撑板(11)的表面接触,所述床板(15)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三护栏柱(10)的表面接触,所述床板(15)的表面与第三矩形支架(6)的内壁接触,所述床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床垫(16),所述第一矩形支架(2)的左右两侧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的内壁贴合设置有U形柱(18),所述U形柱(18)的表面贴合设置有滑筒(19),所述滑筒(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金属片(20),所述弹性金属片(20)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卡块(21),所述第一矩形支架(2)的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L形槽(22),所述弹性金属片(20)的表面和梯形卡块(21)的表面均与L形槽(22)的内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柱(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空心柱(1)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护栏柱(8)位于左右两个第一空心柱(1)之间,所述第二护栏柱(9)位于前后两个第一空心柱(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心柱(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空心柱(4)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三护栏柱(10)位于左右两个第二空心柱(4)之间,所述支撑板(11)位于前后两个第二空心柱(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支架(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U形板(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4)包括环形柱(141),所述环形柱(141)的表面和床板(1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42),所述环形柱(14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143),所述螺纹筒(143)的表面与卡槽(13)的内壁接触,所述螺纹筒(143)靠近支撑柱(142)的一侧贴合设置有挡环(144),所述挡环(144)的内壁与环形柱(141)的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14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24),所述支撑板(11)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二U形板(24)的内壁接触。
CN202121112974.0U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59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2974.0U CN215959159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2974.0U CN215959159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9159U true CN215959159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3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297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59159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9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316564A (en) Multiple-deck bed
CN112932081B (zh) 一种方便矫正坐姿预防近视的课桌
CN215959159U (zh)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CN215304200U (zh) 一种方便午睡的可折叠课桌椅
CN202009889U (zh) 多功能办公椅
CN212089046U (zh) 一种可插双臂式注水午睡枕
CN217697892U (zh) 一种秋千用多功能架
CN211186558U (zh) 一种床架弹性支撑装置
CN211186542U (zh) 一种可调升降的床架结构
CN213785971U (zh) 一种桌子撑杆连接装置
CN216753869U (zh) 一种可扩展面积的学生课桌
CN211186556U (zh) 一种床架连接套筒结构
CN220512544U (zh) 一种多功能床头
CN211186540U (zh) 一种床架固定板结构
CN214855624U (zh) 一种慢回弹透气海绵床垫
CN211186539U (zh) 一种床架端套结构
CN218045661U (zh) 一种可调式翻身枕
CN210810127U (zh) 一种伸缩式单人床
CN217365183U (zh) 一种儿童餐椅、摇椅两用椅
CN220713446U (zh) 一种带内嵌式置物盒的公寓床
CN211186541U (zh) 一种床架固定连接结构
CN211483721U (zh) 一种床架弹性支撑叶片组件
CN211483719U (zh) 一种床架端套弧形结构
CN211483720U (zh) 一种床架多段端套结构
CN220193687U (zh) 一种沙发式儿童输液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3

Address after: 200082 floor 2, building 10, No. 990, Dalian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uhu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Longpan road Xuanwu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 159 210037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