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648U -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1648U
CN215951648U CN202121862831.1U CN202121862831U CN215951648U CN 215951648 U CN215951648 U CN 215951648U CN 202121862831 U CN202121862831 U CN 202121862831U CN 215951648 U CN215951648 U CN 215951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atomizing
air
humidification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28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秀静
苏振东
李建华
马瑞杰
黄群炤
余可松
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28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1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1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1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涉及加湿领域。加湿装置包括温度调节装置、加压泵、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和雾化装置,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加湿介质的流动路径上并能够对加湿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设置在加压泵与雾化装置的喷雾口之间,能够缓冲来自加压泵的加湿介质的流动压力,雾化装置对来自加湿介质缓冲组件的加湿介质进行雾化。根据本申请的加湿装置及空调系统,解决了加湿装置在加湿时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加湿介质对空气造成冲击导致空气流向发生变化的问题,从而实现空气在加湿过程中温度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保证空气的流向不会被影响,进而实现恒温且均匀的加湿效果。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加湿装置是一种能够增加空气中加湿介质含量的装置,现有的加湿装置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喷出的喷雾的温度可能与空气的温度不同,因此可能会在加湿的同时使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同时在加湿过程中加湿装置通过加压喷出喷雾,喷雾的喷出力过大可能会对空气造成冲击导致空气流向发生变化,无法使空气在加湿过程中温度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保证空气的流向不会被影响,因而无法实现恒温且均匀的加湿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和雾化装置,解决了加湿装置在加湿时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加湿介质对空气造成冲击导致空气流向发生变化的问题,从而实现空气在加湿过程中温度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保证空气的流向不会被影响,进而实现恒温且均匀的加湿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温度调节装置、加压泵、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和雾化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介质的流动路径上并且能够对所述加湿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加压泵与所述雾化装置的喷雾口之间,以缓冲来自所述加压泵的所述加湿介质的流动压力,所述雾化装置对来自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的加湿介质进行雾化。
优选地,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的上侧形成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储液罐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的下侧形成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有排液阀。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水管和设置于所述雾化水管的雾化喷头,多个所述雾化喷头沿所述雾化水管间隔设置,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雾化水管连通,所述加湿介质经所述雾化喷头形成加湿喷雾,所述雾化喷头内所述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与所述雾化水管内所述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为0度至20度,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雾化阀门,所述雾化阀门设置在所述雾化喷头中,所述雾化阀门的开度为70%至85%。
优选地,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罐的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进液管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罐的所述出液口,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装置连接,所述出液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电动阀,所述电动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储液罐之间的所述进液管上,所述电动阀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动阀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内流通的加湿介质流量。
优选地,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电动阀之间的所述进水管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加湿装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送风装置和出风口,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以向所述出风口送风,所述雾化装置位于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的喷雾口朝向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出风路径。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表冷器和挡水板,所述表冷器和所述挡水板间隔设置,所述挡水板和所述表冷器之间的距离为450毫米,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挡水板和所述表冷器之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设置有雾化阀门的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标:1-温度调节装置;2-加压泵;3-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1-储液罐;311-进液口;3111-排气阀;312-出液口;3121-排水阀;32-进液管;33-出液管;34-第一控制阀;35-第二控制阀;36-电动阀;37-控制装置;38-止回阀;39-雾化阀门;4-雾化装置;41-雾化水管;42-雾化喷头;43-喷雾口;5-风机箱;6-表冷器;7-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在现有的加湿装置中,可能期望加湿装置在加湿过程中能够实现恒温且均匀的加湿效果,以卷烟车间为例,卷烟生产工艺对温湿度的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烟支的水分率、端部落丝量、含末率、整丝率、填充值均受到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从制丝、储丝到卷接包等生产过程均要求近似于恒温恒湿的生产环境,通常,温度要求控制在20℃-28℃之间,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在55%-62%之间。然而,使用现有的加湿装置进行加湿时,一方面,由于其采用热蒸汽进行加湿,而导致其加湿过程温度升高明显,加湿与温升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无法在满足卷烟车间在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同时保证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对空气进行加湿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加湿装置的喷雾的喷出力可能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气流冲击,改变空气原有的气流方向,使得加湿效果不均匀。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如图1所示,加湿装置包括温度调节装置1、加压泵2、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和雾化装置4,温度调节装置1可以接收来自外界的加湿介质,并对加湿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达到预期使用温度,经由温度调节装置1进行温度调节后的加湿介质进入加压泵2。达到预定温度的加湿介质被雾化后与空气结合后形成的加湿空气的温度与原环境空气的温度之间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保证了对空气加湿的过程中被加湿的空气处于相对恒温的状态。以卷烟车间为例,卷烟车间内的温度要求控制在20℃-28℃之间,一般预设加湿介质经温度调节装置1调节后的温度为9℃-13℃,其与环境空气结合后形成的加湿空气的温度的变化范围小于1%,使得在加湿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恒温的环境,满足卷烟车间的温度需求。这里,温度调节装置可以为制冷机,制冷机可以接收来自外界的水,并对水进行降温使水的温度达到9℃-13℃。
加压泵2与温度调节装置1流体连接,以接收来自温度调节装置1的加湿介质,加压泵2可对达到预定温度的加湿介质进行加压,使得加湿介质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以将加湿介质泵送到下游流路,并到达雾化装置4以进行雾化。以卷烟车间为例,经加压泵2进行加压后加湿介质的压力为0.2MPa-0.4MPa。
如图1和图2所示,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可设置在加压泵2与雾化装置4的喷雾口43之间,以缓冲来自加压泵2的加湿介质的流动压力。
作为示例,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可包括储液罐31、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
储液罐31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的上侧形成有进液口311,储液罐31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的下侧形成有出液口312。储液罐31的进液口311可与温度调节装置1连通,例如可通过进液管32连接到温度调节装置1。具体来说,进液管32的第一端与加压泵2连接,进液管32的第二端与储液罐31的进液口311连接,出液口312与雾化装置4连通,例如可通过出液管33连接到雾化装置4。具体来说,出液管33的第一端与储液罐31的出液口312连接,出液管33的第二端与雾化装置4连接。
经温度调节装置1达到预期温度的加湿介质经进液管32进入储液罐31,储液罐31能够在储存加湿介质的同时缓冲经进液管32进入储液罐31的加湿介质的流动压力,使得经出液管33进入雾化装置4的加湿介质的流动压力不会过大。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为无缝钢管,能够保持输送水质的稳定同时无缝钢管施工安装方便,周期短,便于根据加湿装置的使用环境调整进液管32和出液管33的长度。此外,储液罐31采用不锈钢板制作,不锈钢板耐腐性能好,方便安装和使用同时能够利用狭小空间进行布置,丰富了加湿装置的使用环境。
储液罐31的进液口311形成有排气阀3111,储液罐31的出液口312形成有排水阀3121,在加湿装置运行前,可以打开排气阀3111后对加湿装置通入加湿介质,由于空气不溶于加湿介质,此时储液罐31内部的空气经排气阀3111排出,保证了加湿介质内不会出现空气,保证加湿效果的均匀性。在加湿装置运行时,可以根据需求打开排水阀3121,排出储液罐31内沉积的杂质,保证加湿介质的清洁性,进而保证加湿装置形成的加湿喷雾的清洁性。
雾化装置4包括雾化水管41和设置于雾化水管41的雾化喷头42,多个雾化喷头42沿雾化水管41间隔设置,相邻的雾化喷头42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使得雾化喷头42喷出的加湿喷雾均匀分布,减少不同雾化喷头喷出的喷雾在空间上的重叠,保证雾化喷头42喷出的加湿喷雾能够对空气进行均匀加湿,保证加湿的效果。
如图2所示,雾化喷头42内部的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的方向A)与雾化水管41内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形成有夹角,雾化喷头42内部设置有雾化阀门39,通过控制雾化阀门39的开度以调节进入雾化喷头42的加湿介质的流速,从而进一步缓冲从雾化喷头42喷出的加湿喷雾的压力,避免加湿喷雾对空气的流动方向产生影响。雾化喷头42内部的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雾化水管41内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的夹角为0度至20度,雾化阀门39的开度为70%至85%,雾化喷头42的设置高度、雾化喷头42内部的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雾化水管41内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形成有夹角以及雾化阀门39的开度可以根据加湿环境的湿度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加湿装置安装于空调机中的情况为例,雾化喷头42内部的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雾化水管41内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的夹角为10度,雾化阀门39的开度为75%,以此可实现将湿度控制在55~62%之间。
进液管3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4,出液管3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5,第一控制阀34可设置在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的上游,以能够控制加湿介质是否进入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的位于第一控制阀34的下游的其他构件,第二控制阀35控制加湿介质是否进入雾化装置4。储液罐31的出液口312的沿重力作用方向的高度高于雾化装置4的雾化喷头42沿重力作用方向的高度如此,在第一控制阀34关闭后,在第二控制阀35开启的情况下,储液罐31内储存的加湿介质可以继续向雾化装置4提供加湿介质,使得雾化装置4继续进行形成加湿喷雾。第二控制阀35关闭,此时雾化装置4停止形成加湿喷雾。同时设置第一控制阀34和第二控制阀35,使得可以根据需求对第一控制阀34和第二控制阀35进行分别控制,实现对加湿装置的精准控制。优选地,第一控制阀34和第二控制阀35采用球阀,球阀密封性、气密性好,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开闭,能够使实现对加湿装置的精准控制。
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包括电动阀36,电动阀36设置于第一控制阀34与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之间的进液管32上,电动阀36连接有控制装置37,控制装置37用于控制电动阀36的开度以控制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内流通的加湿介质流量,以缓冲来自加压泵2的加湿介质的流动压力。控制装置37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设置加湿装置的环境的环境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控制装置37可以控制电动阀36的开度可以对经加压泵2加压后的加湿介质流动压力进行调整以使加湿介质流动压力根据空气温度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使加湿装置能够根据空气温度调节加湿介质流动压力以实现加湿介质雾化加湿不会使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此外,采用电动阀具有开闭时间短和阀门开闭严密的特点,有利于精准控制温湿度。
此外,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还包括止回阀38,优选地,止回阀38采用蝶式止回阀,能够使加湿装置内的加湿介质不会出现逆流,保证加湿装置运行的流畅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加湿装置。空调系统包括送风装置和风机箱5,送风装置设置在风机箱5内,风机箱5形成有出风口,雾化装置4位于送风装置和出风口之间,温度调节装置1设置于风机箱5的外部,雾化装置4的加湿喷雾方向与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平行能够使加湿喷雾均匀的进入经空调的送风装置的排出的空气中,加湿介质经雾化装置4形成的加湿喷雾与空气进行蒸发加湿,能够使空气的温度不发生变化的同时对空气加湿,加湿后的空气经出风口排除空调的风机箱5,进入外部空气,实现对外部空气的加湿。
雾化装置4的加湿喷雾的喷出方向朝向送风装置与出风口之间的出风路径,同时经由加湿介质缓冲组件3缓冲流动压力的加湿介质不会对出风口的出风形成冲击使其出风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从而在保证空调的冷风或热风的出风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同时保证加湿效果。
空调系统还包括表冷器6和挡水板7,表冷器6和挡水板7间隔设置,挡水板7和表冷器6之间的距离为450毫米(mm),雾化装置4设置在挡水板7和表冷器6之间,来自送风装置的冷风或热风经表冷器6进行冷却后与雾化装置4形成的加湿喷雾结合,加湿喷雾进行蒸发加湿,挡水板7和表冷器6之间的距离为450mm,能够使加湿介质有足够的汽化空间,从而保证空调系统的加湿效果,加湿喷雾进行蒸发加湿后的风流经挡水板7后其中未蒸发的加湿介质留在挡水板7上,使得流出出风口的风中不会出现加湿介质的液滴,保证了加湿效果的均匀性。
以加湿介质是水为例,上述的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经温度调节装置1的水形成为冷冻水,冷冻水经加压泵2、电动阀36和进液管32输送至储液罐31,进液管32上的第一控制阀34控制进液管32的开闭,以实现向储液罐31供水;进液管32上的止回阀38控制冷冻水流向,电动阀36控制冷冻水的流量;储液罐31储存冷冻水,控制出液管33上的第二控制阀35控制出液管33的开闭,以实现向雾化装置4供水;雾化装置4将冷冻水变成较小的水雾粒子向气流中喷雾,水粒子与气流进行热交换进行蒸发加湿。使用冷冻水作为加湿介质,可大大降低送风温度,很好解决加湿与温升之间的矛盾。
根据本申请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和雾化装置,能够保证空气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保证空气的流向不会被影响,从而实现恒温且均匀的加湿效果。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加湿装置,通过在储液罐的进水端设置排气阀,出水端设置排水阀,使得加湿介质中不会出现气体和杂质,保证加湿装置形成的喷雾的清洁性。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加湿装置,通过雾化喷头沿雾化水管间隔设置,雾化喷头内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雾化水管内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形成有0度至20度夹角,雾化喷头上的雾化阀门的开度为70%至85%,保证雾化喷头喷出的喷雾能够对空气进行均匀加湿,形成均匀的加湿效果。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能够根据需求对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进行分别控制,实现对加湿装置的精准控制。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在进水管上的连接有控制装置的电动阀,能够调节加湿介质流动压力,保证实现加湿介质雾化加湿不会使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止回阀,能够能够使加湿装置内的加湿介质不会出现逆流,保证加湿装置运行的流畅性。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加湿装置,能够在实现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的送风温度不发生改变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加湿。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与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实现空调系统的冷风或热风的出风方向不发生改变。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系统,通过空调系统的挡水板和表冷器间隔450mm设置,能够使加湿介质有足够的汽化空间,从而保证空调系统的加湿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温度调节装置、加压泵、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和雾化装置,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介质的流动路径上并且能够对所述加湿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加压泵与所述雾化装置的喷雾口之间,以缓冲来自所述加压泵的所述加湿介质的流动压力,
所述雾化装置对来自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的加湿介质进行雾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的上侧形成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储液罐在重力作用方向上的下侧形成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有排液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水管和设置于所述雾化水管的雾化喷头,多个所述雾化喷头沿所述雾化水管间隔设置,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雾化水管连通,所述加湿介质经所述雾化喷头形成加湿喷雾,
所述雾化喷头内所述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与所述雾化水管内所述加湿介质的流动方向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为0度至20度,
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雾化阀门,所述雾化阀门设置在所述雾化喷头中,所述雾化阀门的开度为70%至8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罐的所述进液口,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连接,所述进液管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罐的所述出液口,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装置连接,所述出液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电动阀,所述电动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储液罐之间的所述进液管上,所述电动阀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动阀的开度以控制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内流通的加湿介质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介质缓冲组件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电动阀之间的所述进液管上。
7.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送风装置和出风口,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以向所述出风口送风,所述雾化装置位于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的喷雾口朝向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出风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表冷器和挡水板,所述表冷器和所述挡水板间隔设置,所述挡水板和所述表冷器之间的距离为450毫米,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挡水板和所述表冷器之间。
CN202121862831.1U 2021-08-10 2021-08-10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Active CN215951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2831.1U CN215951648U (zh) 2021-08-10 2021-08-10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2831.1U CN215951648U (zh) 2021-08-10 2021-08-10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1648U true CN215951648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6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2831.1U Active CN215951648U (zh) 2021-08-10 2021-08-10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1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4047B (zh) 空调器
CN104329739B (zh) 立管间接、低温表冷与高压微雾相结合的自适应空调机组
JPH04288418A (ja) エア・コンデイショニングの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215951648U (zh) 加湿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07202391A (zh) 一种纺纱室空气加湿器
US6027030A (en) Humidfying system and procedures for its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conditioning the air in paint or lacquering rooms
CN111912042A (zh) 一种循环风利用系统与方法
CN112984627A (zh) 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4542851A (en) Air conditioner for a coating booth
CN207035400U (zh) 一种纺纱室空气加湿器
KR101623798B1 (ko) 직접분무식 수가습 장치
KR20160059145A (ko) 직접분무식 수가습 시스템
CN201024208Y (zh) 一种冷轧钢板热镀锌生产用雾化冷却装置
RU2319905C1 (ru) Кондиционер с оптимальным орошением
KR20160053680A (ko) 직접분무식 수가습 시스템
CN220338620U (zh) 一种碳化硅洁净室用空调箱
KR102619498B1 (ko) 도장 부스용의 공조 장치
CN214703252U (zh) 试验装置
KR101548636B1 (ko) 직접분무식 수가습 장치
CN217109854U (zh) 一种空调气水加湿系统
CN220507003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676792B (zh) 一种喷雾—填料复合式直接蒸发冷却器
CN219473860U (zh) 一种空调外置的干蒸汽加湿器
KR200482305Y1 (ko) 직접분무식 수가습 장치
CN108019990A (zh) 一种喷水加湿冷库用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