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0408U -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0408U
CN215950408U CN202121704579.1U CN202121704579U CN215950408U CN 215950408 U CN215950408 U CN 215950408U CN 202121704579 U CN202121704579 U CN 202121704579U CN 215950408 U CN215950408 U CN 215950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drainage
fixedly connected
pipe body
wat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045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7045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0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0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0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包括连接管本体和密封挡板,连接管本体的顶部表面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上部固定安装有角度电机,角度电机的传动轴贯穿于电机座,且角度电机的传动轴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连接管本体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盲孔,盲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轴承,第二密封轴承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连接管本体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密封挡板的顶端与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密封挡板底端与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连接管本体的内部设置了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以及配合设置了密封挡板,且能够通过电动的方式调整密封挡板的旋转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背景技术
给排水,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简称给排水,给水工程为居民和厂、矿、运输企业供应生活、生产用水的工程以及消防用水、道路绿化用水等。由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原水管道、给水处理厂和给水管网组成,具有取集和输送原水、改善水质的作用。
给排水工程技术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项技术,有助于市政开发政策和节能减排等对环境的保护,给排水工程广泛应用了连接管,现有的连接管在调节方面大多数采用人为调节的方式,这样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这种调节方式存在滞后性。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包括连接管本体和密封挡板;
其中,所述连接管本体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本体的顶部表面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部固定安装有角度电机,所述角度电机的传动轴贯穿于所述电机座,且所述角度电机的传动轴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连接管本体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轴承,所述第二密封轴承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连接管本体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
其中,所述密封挡板的顶端与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挡板底端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座的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轴承,所述第一密封轴承内固定安装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顶部固定套接在所述角度电机的传动轴一端上,所述联轴器的底部固定套接在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本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套接在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本体中心内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固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底部与所述连接管本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管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侧端部与所述连接管本体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的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连接管本体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本体靠近所述立柱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密封挡板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机座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角度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角度电机上套接有外护壳,所述外护壳的底部螺纹安装在所述电机座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连接管本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这样设置成两个排水口,通过两个排水口,来调节排水量;
2、本实用新型中,在连接管本体内转动安装密封挡板,密封挡板分别能够与第一排水管的一侧端口和第二排水管的一侧端口相配合,在连接管本体的外顶部开设矩形孔,矩形孔内固定安装与密封挡板固定连接的角度电机,通过角度电机带动密封挡板进行角度旋转,密封挡板可以挡在第一排水管的一侧端口部,密封挡板旋转180°也可以挡在第二排水管的一侧端口部,这样可以电动调节排水量,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
3、本实用新型中,在角度电机的一侧电性连接控制器,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电控控制器对角度电机进行供电,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远程操作,避免了存在调节滞后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连接管本体的内部设置了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以及配合设置了密封挡板,且能够通过电动的方式调整密封挡板的旋转角度,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图4中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图4中B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管本体;2、外螺纹;3、矩形孔;4、电机座;5、外护壳;6、第一排水管;7、第二排水管;8、密封板;9、限位块;10、密封挡板;11、立柱;12、角度电机;13、固定管;14、第一密封轴承;15、联轴器;16、固定柱;17、盲孔;18、第二密封轴承;19、支撑柱;2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7,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包括连接管本体1和密封挡板10;
其中,连接管本体1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2,连接管本体1通过外螺纹2螺纹安装在指定的管道内,连接管本体1的顶部表面开设有矩形孔3,矩形孔3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4,电机座4上部固定安装有角度电机12,电机座4上固定连接有与角度电机12电性连接的控制器20,控制器20内设置有单片机,这样可以通过远程对角度电机12进行电控操作,操作简单方便,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贯穿于电机座4,且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6,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盲孔17,盲孔17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轴承18,第二密封轴承18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9,连接管本体1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
其中,密封挡板10的顶端与固定柱16的底端固定连接,密封挡板10底端与支撑柱19的顶端固定连接,角度电机12带动密封挡板10在连接管本体1内进行角度旋转,在需要调节时,能够电动调节密封挡板10的旋转角度,密封挡板10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此时密封挡板10的贴近第一排水管6的一端口部,通过第二排水管7向外排水,此时排水量为中量排水。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6和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包括连接管本体1和密封挡板10,连接管本体1中心内设置有立柱11,连接管本体1靠近立柱11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限位块9与密封挡板10配合设置,提供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了直接拍打在第一排水管6的一端口部或者第二排水管7的一端口部,减少磨损,立柱11的顶端与固定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立柱11的底部与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在连接管本体1的中心内设置立柱11,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为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提供连接的支撑点,以及为密封挡板10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连接管本体1的顶部表面开设有矩形孔3,矩形孔3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4,电机座4上固定连接有与角度电机12电性连接的控制器20,控制器20内设置有单片机,这样可以通过远程对角度电机12进行电控操作,操作简单方便,电机座4的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固定管13,固定管13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轴承14,第一密封轴承14内固定安装有联轴器15,联轴器15的顶部固定套接在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一端上,联轴器15的底部固定套接在固定柱16的顶端上,这样减少了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与固定管13内侧壁的摩擦,以及通过联轴器15,减少了对角度电机12的损耗,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8,密封板8固定套接在固定管13的一端表面上,提高了连接管本体1顶部的密封性,避免了水通过固定管13向上流动而影响角度电机12的寿命,电机座4上部固定安装有角度电机12,角度电机12上套接有外护壳5,外护壳5的底部螺纹安装在电机座4上部,通过外护壳5有效的保护了角度电机12,避免角度电机12出现损伤,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贯穿于电机座4,且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6,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盲孔17,盲孔17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轴承18,第二密封轴承18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9,连接管本体1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第一排水管6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立柱11的一侧面上,第一排水管6的另一侧端部与连接管本体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排水管7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立柱11的另一侧面上,第二排水管7的另一端部与连接管本体1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对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的连接位置进行明确,方便后期制作,密封挡板10的顶端与固定柱16的底端固定连接,密封挡板10底端与支撑柱19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角度电机12带动密封挡板10在连接管本体1内进行角度旋转,在需要调节时,能够电动调节密封挡板10的旋转角度,密封挡板10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此时密封挡板10与立柱11垂直设置,这样通过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同时向外排水,此时排水量最大。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6和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包括连接管本体1和密封挡板10,连接管本体1中心内设置有立柱11,连接管本体1靠近立柱11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限位块9与密封挡板10配合设置,提供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了直接拍打在第一排水管6的一端口部或者第二排水管7的一端口部,减少磨损,立柱11的顶端与固定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立柱11的底部与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在连接管本体1的中心内设置立柱11,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为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提供连接的支撑点,以及为密封挡板10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连接管本体1的顶部表面开设有矩形孔3,矩形孔3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4,电机座4上固定连接有与角度电机12电性连接的控制器20,控制器20内设置有单片机,这样可以通过远程对角度电机12进行电控操作,操作简单方便,电机座4的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固定管13,固定管13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轴承14,第一密封轴承14内固定安装有联轴器15,联轴器15的顶部固定套接在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一端上,联轴器15的底部固定套接在固定柱16的顶端上,这样减少了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与固定管13内侧壁的摩擦,以及通过联轴器15,减少了对角度电机12的损耗,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8,密封板8固定套接在固定管13的一端表面上,提高了连接管本体1顶部的密封性,避免了水通过固定管13向上流动而影响角度电机12的寿命,电机座4上部固定安装有角度电机12,角度电机12上套接有外护壳5,外护壳5的底部螺纹安装在电机座4上部,通过外护壳5有效的保护了角度电机12,避免角度电机12出现损伤,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贯穿于电机座4,且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6,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盲孔17,盲孔17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轴承18,第二密封轴承18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9,连接管本体1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第一排水管6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立柱11的一侧面上,第一排水管6的另一侧端部与连接管本体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排水管7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立柱11的另一侧面上,第二排水管7的另一端部与连接管本体1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对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的连接位置进行明确,方便后期制作,密封挡板10的顶端与固定柱16的底端固定连接,密封挡板10底端与支撑柱19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角度电机12带动密封挡板10在连接管本体1内进行角度旋转,在需要调节时,能够电动调节密封挡板10的旋转角度,密封挡板10的最大旋转角度为180°,此时密封挡板10的贴近第二排水管7的一端口部,通过第一排水管6向外排水,此时排水量为最小量排水。
工作原理:在连接管本体1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通过两个排水口,来调节排水量,在连接管本体1内转动安装密封挡板10,密封挡板10分别能够与第一排水管6的一侧端口和第二排水管7的一侧端口相配合,在连接管本体1的外顶部开设矩形孔3,矩形孔3内固定安装与密封挡板10固定连接的角度电机12,通过角度电机12带动密封挡板10进行角度旋转,密封挡板10可以挡在第一排水管6的一侧端口部,密封挡板10旋转180°也可以挡在第二排水管7的一侧端口部,可以电动调节排水量,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在角度电机12的一侧电性连接控制器20,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电控控制器20对角度电机12进行供电,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远程操作,避免了存在调节滞后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本体(1)和密封挡板(10);
其中,所述连接管本体(1)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2),所述连接管本体(1)的顶部表面开设有矩形孔(3),所述矩形孔(3)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4),所述电机座(4)上部固定安装有角度电机(12),所述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贯穿于所述电机座(4),且所述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6),所述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盲孔(17),所述盲孔(17)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轴承(18),所述第二密封轴承(18)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9),所述连接管本体(1)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排水管(6)和第二排水管(7);
其中,所述密封挡板(10)的顶端与所述固定柱(1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挡板(10)底端与所述支撑柱(19)的顶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4)的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固定管(13),所述固定管(13)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轴承(14),所述第一密封轴承(14)内固定安装有联轴器(15),所述联轴器(15)的顶部固定套接在所述角度电机(12)的传动轴一端上,所述联轴器(15)的底部固定套接在所述固定柱(16)的顶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8),所述密封板(8)固定套接在所述固定管(13)的一端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本体(1)中心内设置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的顶端与所述固定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立柱(11)的底部与所述连接管本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6)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11)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排水管(6)的另一侧端部与所述连接管本体(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7)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11)的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排水管(7)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连接管本体(1)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本体(1)靠近所述立柱(11)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与所述密封挡板(10)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4)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角度电机(12)电性连接的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内设置有单片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电机(12)上套接有外护壳(5),所述外护壳(5)的底部螺纹安装在所述电机座(4)上部。
CN202121704579.1U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Active CN215950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4579.1U CN215950408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4579.1U CN215950408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0408U true CN215950408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04579.1U Active CN215950408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0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02939A1 (zh) 一种自来水加压预制泵站
CN211850455U (zh)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装置
CN207776007U (zh) 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01241323Y (zh) 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
CN215950408U (zh) 一种用于建筑给排水的可调节连接管
CN113550422A (zh) 绿色建筑屋面结构
CN202298873U (zh) 新型玻璃钢排水检查井
CN213477028U (zh) 一种具有应急变频供水功能的供水设备
CN213810838U (zh) 一种地下水用热泵供热系统
CN201583003U (zh) 能自动供水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17012134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建筑给排水装置
CN201373593Y (zh) 模块式组合太阳能热水器
CN220450990U (zh) 一种供排水装置
CN210508109U (zh) 一种用于房建工程的绿色建筑结构
CN212582808U (zh) 一种具有变频变量变压功能的供水设备
CN205604353U (zh) 一种智能型变频控制系统装置
CN214090285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堵蓄水池
CN213897417U (zh) 一种雨水井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筒体
CN213926599U (zh)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给排水管道用连接结构
CN201024438Y (zh) 叠加式管道增压供水装置
CN220013888U (zh) 一种用于移动房屋的排水装置
CN214709327U (zh) 一种便于节能节水的灌溉装置
CN213928613U (zh) 一种雨水管道重力势能发电装置
CN21141969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氧化剂添加装置
CN212772765U (zh) 一种节能液体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