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8977U -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8977U
CN215948977U CN202122302626.6U CN202122302626U CN215948977U CN 215948977 U CN215948977 U CN 215948977U CN 202122302626 U CN202122302626 U CN 202122302626U CN 215948977 U CN215948977 U CN 215948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wall
rod
locking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26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丁安磊
王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26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8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8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8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包括上连杆,所述上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装置;下连杆,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的内壁沿所述下连杆的轴向方向设有限位凹槽;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锥形顶杆和套壁,所述锥形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套壁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在所述限位凹槽中,所述套壁的内壁为锥形,且所述锥形顶杆与所述套壁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套壁的侧壁上设有开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斜撑杆的两个伸缩端无法紧密衔接贴合,造成在施工过程中的会晃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撑杆,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背景技术
对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所用的的斜撑件目前多采用两节抽拉式或中间固定长度两端调节的斜撑杆形式。针对两节抽拉式斜撑而言,在过程中两个伸缩端无法紧密衔接,施工中会出现晃动,影响安装精度及施工安全。针对中间固定长度两端调节的斜撑杆而言,一般伸缩调节范围幅度较小,通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结合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锁式斜撑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斜撑杆的两个伸缩端无法紧密衔接贴合,造成在施工过程中会晃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包括上连杆,所述上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装置;
下连杆,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的内壁沿所述下连杆的轴向方向设有限位凹槽;
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锥形顶杆和套壁,所述锥形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套壁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在所述限位凹槽中,所述套壁的内壁为锥形,且所述锥形顶杆与所述套壁的内壁螺纹连接;
所述套壁的侧壁上设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开口有多个,全部所述开口沿所述套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的内壁还设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包括摩擦凸起。
优选的,所述锥形顶杆的第二端设有防脱帽。
优选的,所述防脱帽与所述锥形顶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套设在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的外部,且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均设有限位插销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钩柄头和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钩柄头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上连杆第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止锁套箍和第二止锁套箍,所述第一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钩柄头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钩柄头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连杆第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止锁套箍和第四止锁套箍,所述第三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四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施工时,根据两个固定端(支撑拉结点)的距离,拉动上连杆可以带动自锁装置在下连杆的第二端的内壁滑动,即由于上连杆与锥形顶杆固定连接,锥形顶杆与套壁内壁之间螺纹连接,且套壁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嵌设在下连杆第二端内壁的限位凹槽中,所以在拉动(向外抽拉)上连杆时,会带动锥形顶顶杆和套壁(即自锁装置)在下连杆的第二端内壁向外滑动,当抽出(伸长)到所需长度后,固定下连杆不动,旋拧上连杆,上连杆会带动锥形顶杆旋拧,由于套壁外壁的限位凸起与下连杆的第二端内壁的限位凹槽相配合,所以防止了套壁相对于下连杆转动,随着锥形顶杆不断的旋拧,锥形顶杆会对套壁向外挤压,即锥形顶杆会将套壁上的开口扩大,使套壁胀大,从而使套壁的外壁与下连杆的第二端的内壁紧密贴合,增大套壁与下连杆的摩擦力,防止了上连杆和下连杆的相对滑动,从而达到自锁。
所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锁式斜撑杆能够使两个伸缩杆之间紧密地衔接贴合,防止了其晃动,进而保证了安装精度和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锥形顶杆与套壁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壁与下连杆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锁式斜撑杆使用时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上连杆,2-下连杆,3-自锁装置,10-第一连接装置,20-第二连接装置,101-第一钩柄头,102-第一螺纹杆,103-第一止锁套箍,104-第二止锁套箍,201-第二钩柄头,202-第二螺纹杆,203-第三止锁套箍,204-第四止锁套箍,31-锥形顶杆,32-套壁,310-防脱帽,201-摩擦凸起,200-限位凹槽,320-限位凸起,32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所附示图所绘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到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涵盖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第一”、“第二”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者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锁式斜撑杆,该斜撑杆包括上连杆1,下连杆2,自锁装置3,且在该上连杆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装置10,该下连杆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装置2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杆1为直径较小的钢管,下连杆2是为比上连杆1直径较大的钢管,该下连杆2第二端(即下连杆2的上端)的内壁套设在上连杆1第二端(即上连杆的下端)的外部。具体的如图2至图4所示,自锁装置3包括锥形顶杆31和套壁32,该锥形顶杆31的周面上设有螺纹,套壁32的内壁为锥形且设有内螺纹,所述锥形顶杆31和所述套壁32的内壁螺纹连接配合在一起。具体的,该锥形顶杆31的第一端还与上连杆1的第二端(即上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套壁32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320,另外在该下连杆2第二端(即下连杆的上端)的内壁设有沿其轴向方向的限位凹槽200,所述限位凸起320嵌设在该限位凹槽200中。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壁32的侧壁上还设有三个开口321,该三个开口321沿套壁32的周向均匀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壁32侧壁上的开口32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开口数量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在该下连杆2的第二端的内壁还设有摩擦凸起201,该摩擦凸起201可以增大套壁32与下连杆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起到更好的自锁效果。在该锥形顶杆31的第二端设有防脱帽310,该防脱帽310与锥形顶杆31的第二端螺纹连接。在锥形顶杆31的第二端设置防脱帽310可以防止上连杆1在抽拉的过程中锥形顶杆31从套壁32中脱出,该防脱帽310与锥形顶杆31采用螺纹连接,能够在使用该自锁式斜撑杆时装配和拆卸更加简捷,而且能够方便对防脱帽310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在该下连杆2的第二端(即下连杆上端)与上连杆1的第二端(即上连杆下端)相互套合的部分处均设有限位插销孔。使用时,在该自锁式斜撑杆伸长到所需长度后,可以在下连杆与上连杆相对应的限位插销孔中插入限位销钉,可以能够更好地保证上连杆与下连杆不相互脱离。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0包括第一钩柄头101、第一螺纹杆102、第一止锁套箍103和第二止锁套箍104,该第一钩柄头101与所述第一螺纹杆1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杆102为外壁设有粗牙螺纹的钢管,且该第一螺纹杆102的第二端与所述上连杆1的第一端(即上连杆上端)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一止锁套箍103与第一螺纹杆102的第一端螺纹连接,第二止锁套箍104与所述第一螺纹杆102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具体的,第二连接装置20包括第二钩柄头201、第二螺纹杆202、第三止锁套箍203和第四止锁套箍20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杆202为外壁设有粗牙螺纹的钢管,且该第二钩柄头201与所述第二螺纹杆2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该第二螺纹杆202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连杆2的第一端(即下连杆下端)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三止锁套箍203与第二螺纹杆202的第一端螺纹连接,第四止锁套箍204与所述第二螺纹杆202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施工时,如图5所示,首先将该自锁式斜撑杆的下端即与下连杆2的第一端(下端)连接的第二钩柄头201与下端墙面中预埋的支撑拉结点相固定,从而将下连杆2固定,然后抽拉上连杆1,由于上连杆1的第二端(下端)套设在下连杆2第二端(上端)的内壁中,且该上连杆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顶杆31,该锥形顶杆31与套壁32的内壁螺纹连接,且在该套壁32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起320,该限位凸起320嵌设在下连杆2第二端内壁的限位凹槽200中,所以在拉动上连杆1时,可以带动锥形顶杆31和套壁32(即自锁装置3)在下连杆2第二端的内壁向外滑动,当拉出(伸长)到所需长度后,固定下连杆2不动,旋拧上连杆1,从而上连杆1会带动锥形顶杆31一起旋拧,由于套壁32的限位凸起320与下连杆2第二端内壁的限位凹槽200相配合,所以在锥形顶杆31旋拧的过程中套壁32相对于下连杆2并不会发生转动,随着锥形顶杆31不断地旋拧,锥形顶杆31会对套壁32向外挤压,即会将套壁32上的开口321扩大,从而使套壁32胀大,使套壁32的外壁与下连杆2的第二端的内壁紧密贴合,增大套壁32与下连杆2的摩擦力,从而防止上连杆1和下连杆2发生相对滑动,依靠套壁32和下连杆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达到自锁。
然后,再微调节第一螺纹杆102以达到更好的支撑长度,然后将第一钩柄头101与上端墙面中预埋的支撑拉结点相固定,然后旋拧第一止锁套箍103,旋拧到将其套设在第一钩柄头101上将第一钩柄头101封闭为止。然后旋拧第二止锁套箍104将其旋拧到上连杆1的第一端(上端)的端面,让第二止锁套箍104的一端与上连杆1的上端面紧贴着,这样第一止锁套箍103和第二止锁套箍104之间的第一螺纹杆102就会被卡住不动,从而防止第一螺纹杆102发生移位。同样的,然后旋拧第三止锁套箍203,将其旋拧到套设在第二钩柄头201上,将第二钩柄头201封闭为止,然后旋拧第四止锁套箍204将其旋拧到下连杆2的第一端的端面,即让第四止锁套箍204的一端与下连杆2的下端面(第一端的端面)紧贴着,从而防止第二螺纹杆202发生移位。
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斜撑杆在伸缩的同时可以保证上连杆与下连杆内壁贴合紧密,不会产生间隙,所以不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的晃动,
另外从施工效率和支撑效果对比,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斜撑杆伸缩调节结构分为初步调节和微调节,可以初步调节可以快速地抽拉上连杆完成伸缩,通过第一螺纹杆或第二螺纹杆可以更好地精确调节所需要的斜撑杆的长度以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所以与现有技术中的斜撑杆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斜撑杆施工效率更高且达到的支撑效果更好。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斜撑杆不仅可以通过上下连杆的抽拉来进行伸缩,还可以通过上下连杆两端的螺纹杆来进行调节伸缩,伸缩幅度较大,可以更好的适用不同长度的斜撑条件,通用性好,能够减少不同规格的来回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斜撑杆,采用内壁自锁机构来实现斜撑杆的伸缩同时又可以保证上下连杆之间紧密贴合,形成一个整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斜撑杆两个伸缩端无法紧密衔接贴合,造成施工过程中的会晃动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包括:
上连杆,所述上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装置;
下连杆,所述下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的内壁沿所述下连杆的轴向方向设有限位凹槽;
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锥形顶杆和套壁,所述锥形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套壁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在所述限位凹槽中,所述套壁的内壁为锥形,且所述锥形顶杆与所述套壁的内壁螺纹连接;
所述套壁的侧壁上设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有多个,全部所述开口沿所述套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的内壁还设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包括摩擦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顶杆的第二端设有防脱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帽与所述锥形顶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套设在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的外部,且所述下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上连杆的第二端均设有限位插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钩柄头和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钩柄头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上连杆第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止锁套箍和第二止锁套箍,所述第一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钩柄头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钩柄头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连杆第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锁式斜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止锁套箍和第四止锁套箍,所述第三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四止锁套箍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CN202122302626.6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Active CN215948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2626.6U CN215948977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2626.6U CN215948977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8977U true CN215948977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2626.6U Active CN215948977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8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5912B2 (en) Canopies and canopy support structures
US20110214706A1 (en) Canopy tent
CN206932262U (zh) 自拍杆的电动伸缩杆组结构
CN215948977U (zh) 一种自锁式斜撑杆
CN112145520B (zh) 一种用于三脚架的一键锁结构
CN21063682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快速连接的稳固装置
US2572928A (en) Extensible trestle
CN105953048A (zh) 一种空心螺旋杆双螺旋装置
CN110529714B (zh) 快速收放三脚架
CN209782130U (zh) 一种自紧结构伸缩管
CN115751108B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碳纤维三脚架
CN216974288U (zh) 后浇带独立支撑底部调节立杆
CN205690033U (zh) 一种空心螺旋杆双螺旋装置
CN109611669B (zh) 一种自紧结构伸缩管
CN215254364U (zh) 一种脚手架稳固装置
CN105888233A (zh) 一种钢管脚手架独立杆支撑及体系
CN206289874U (zh) 新型可调节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结构
CN206522311U (zh) 高强度快装式圆管套接装置
CN106049850A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脚手架或模板支架拉杆结构
CN203979035U (zh) 套筒式支撑杆和装配这种支撑杆的相机支架
CN104548533A (zh) 折叠式羽毛球网架
CN205918091U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脚手架或模板支架拉杆结构
CN205637574U (zh) 任意角度连接的自由伸缩装配式斜支撑装置
CN211624087U (zh) 简易绳端固定装置
CN209408394U (zh) 轴承内圈拉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