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8714U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48714U CN215948714U CN202122468900.7U CN202122468900U CN215948714U CN 215948714 U CN215948714 U CN 215948714U CN 202122468900 U CN202122468900 U CN 202122468900U CN 215948714 U CN215948714 U CN 2159487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drainage tube
- filter box
- building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涉及排水系统的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在地面上侧的建筑本体,建筑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檐沟,建筑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心槽,檐沟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设置在空心槽的内部,第一引流管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箱,改善了现有建筑排水系统在进行排出雨水时,会造成大量水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中加热板可对第二过滤箱的进行加热,从而达到蒸发第二过滤箱内部的雨水的作用,并通过蒸发的方式对雨水进行过滤,同时冷却板可对加热后的水蒸气进行降温,使得水蒸气能够顺利的凝聚成水珠并流入至第三过滤箱的内部,第三过滤箱可对第二过滤箱过滤后的干净雨水进行存储和收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者建筑信息化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或者建筑信息制造(BuildingInformationManufacture)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
排水系统是指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用以除涝、防渍、防盐的各级排水沟(管)道及建筑物的总称,它主要由田间排水调节网、各级排水沟、蓄涝湖泊、排水闸、抽排泵站和排水容泄区等组成,同时排水系统包括对雨水的排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大多数建筑排水系统都存在浪费的情况,大多数排水系统都是将雨水直接排向下水道,这使得很多雨水水源都会被浪费,尤其是水源紧张的城市很容易出现缺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建筑排水系统在进行排出雨水时,会造成大量水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固定在地面上侧的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檐沟,所述建筑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心槽,所述檐沟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设置在空心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的上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远离建筑本体的一侧贯穿第一过滤箱,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第一过滤箱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二引流管与第二过滤箱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远离第一过滤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箱,所述第三过滤箱与第二过滤箱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板,所述第三过滤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引流管,所述第三引流管远离建筑本体的一侧贯穿第三过滤箱,所述第三引流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设置在建筑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三引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板,所述活性炭过滤板设置在固定杆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层,所述橡胶防滑层设置在电机的下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块,所述限位板块设置在电机的外侧,所述第三引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逆止阀。
可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箱的下侧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铰轴门,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可选的,所述第三过滤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引导块,所述第二引导块呈45度角设置。
可选的,所述建筑本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斜板,所述引导斜板呈斜角设置。
可选的,所述冷却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引导块,所述第一引导块呈45度角设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装置中加热板可对第二过滤箱的雨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蒸发第二过滤箱内部的雨水的作用,并通过蒸发的方式对雨水进行过滤,同时冷却板可对加热后的水蒸气进行降温,使得水蒸气能够顺利的凝聚成水珠并流入至第三过滤箱的内部,第三过滤箱可对第二过滤箱过滤后的干净雨水进行存储和收纳。
2.本装置中转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内部,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第一过滤箱可对第一引流管所传输的雨水进行存储,转杆可带动固定杆进行转动,而固定杆在转动时,会对第一过滤箱的内部的雨水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并达到过滤较大杂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建筑本体;2、檐沟;3、引导斜板;4、第一引流管;5、限位板块;6、第一过滤箱;7、第二引流管;8、加热板;9、第二过滤箱;10、第三过滤箱;11、第三引流管;12、水泵;13、储存箱;14、电机;15、橡胶防滑层;16、转杆;17、冷却板;18、第一引导块;19、过滤网;20、铰轴门;21、第二引导块;22、空心槽;23、逆止阀;24、固定杆;25、活性炭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参阅图1和图2,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固定在地面上侧的建筑本体1,建筑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檐沟2,檐沟2可对外界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引导,建筑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心槽22,檐沟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4,第一引流管4设置在空心槽22的内部,空心槽22可对第一引流管4起到限位和加固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引流管4在日常的使用时更加牢固,不易发生晃动或断裂,第一引流管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箱6,第一引流管4可对檐沟2所收集的雨水进行以引流和传输,从而使得雨水可顺利的进入第一过滤箱6的内部。第一过滤箱6的上侧设置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轴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贯穿第一过滤箱6,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杆16,转杆16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6的内部,转杆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4,第一过滤箱6可对第一引流管4所传输的雨水进行存储,转杆16可带动固定杆24进行转动,而固定杆24在转动时,会对第一过滤箱6的内部的雨水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并达到过滤较大杂质的效果。
参阅图2和图3,第一过滤箱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板25,活性炭过滤板25远离固定杆24设置,当转杆16带动固定杆24进行转动对雨水进行离心过滤时,活性炭过滤板25可对第一过滤箱6内部较大的杂质进行吸收,从而达到进一步过滤雨水的效果。第一过滤箱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层15,橡胶防滑层15设置在电机14的下侧,橡胶防滑层15可对电机14与第一过滤箱6之间起到防护作用,使得电机14在进行运作时不易因自身的振动而对第一过滤箱6造成损坏,第一过滤箱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块5,限位板块5设置在电机14的外侧,限位板块5可对电机14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电机14在进行运作时,不易因自身的振动而发生较大的偏移。
参阅图2和图4,第一过滤箱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管7,第二引流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箱9,第二引流管7与第二过滤箱9相连通,第二引流管7可将第一过滤箱6内部的雨水进行传输和引导,并使得雨水可顺利的进入第二过滤箱9的内部,第二过滤箱9可对第一过滤箱6过滤后的雨水起到存储的作用,第二过滤箱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热板8,加热板8远离第一过滤箱6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过滤箱10,第三过滤箱10与第二过滤箱9相连通。第二过滤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板17,加热板8可对第二过滤箱9进行加热,从而达到蒸发第二过滤箱9内部的雨水的作用,并通过蒸发的方式对雨水进行过滤,同时冷却板17可对加热后的水蒸气进行降温,使得水蒸气能够顺利的凝聚成水珠并流入至第三过滤箱10的内部,第三过滤箱10可对第二过滤箱9过滤后的干净雨水进行存储和收纳。
其中,冷却板1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引导块18,第一引导块18呈45度角设置,第一引导块18可对凝聚后的水珠进行引导,使得水珠可顺利的滴入至第三过滤箱10的内部,不易发生水珠滴落至第二过滤箱9内部的情况,同时第一引导块18为45度,可更有效的对水珠进行更顺利的引导。
同时,第二过滤箱9的下侧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铰轴门20,这使得本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铰轴门20内部所积累的杂质能够被工作人员打扫、处理。第二引流管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9,过滤网19可对第一过滤箱6流入第二过滤箱9内部的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加热板8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型号,例如:MY-DJR,第二过滤箱9采用耐腐蚀金属材质。
参阅图2,第三过滤箱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引流管11,第三引流管11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贯穿第三过滤箱10,第三引流管11远离第三过滤箱的一端连接有储存箱13。
参阅图2,储存箱13设置在建筑本体1的外侧,第三引流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2,第三引流管11可用于连接第三过滤箱10和储存箱13,水泵12可通过第三引流管11对第三过滤箱10内部的雨水进行抽取,使得干净的雨水可顺利的被收集在储存箱13的内部,储存箱13的上侧设置有开关门。
同时,第三引流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逆止阀23,逆止阀23可对第三引流管11内部所流动的干净雨水进行限制,使得当储存箱13内部的雨水较多时,不易发生逆流。
参阅图2,第三过滤箱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引导块21,第二引导块21可对凝聚后的干净水珠进行引导,使得干净雨水可顺利的流动至第三引流管11的外侧,第二引导块21呈45度角设置,这使得第二引导块21可更好的对水珠起到引导效果。建筑本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斜板3,引导斜板3呈斜角设置,引导斜板3可对外界的雨水进行一定的引流,使得外界的雨水可顺利的进入至檐沟2的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在雨天使用本装置时,可先将电机14和加热板8启动,之后引导斜板3可对外界的雨水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外界的雨水可顺利的流入至檐沟2的内部,雨水将会通过檐沟2进入第一引流管4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引流管4流入第一过滤箱6的内部,这时因电机14带动转杆16和固定杆24进行转动,雨水和较大的杂质将会因为固定杆24转动时所产生的打击和离心力被活性炭过滤板25进行吸附,之后留下的雨水将会进入第二过滤箱9的内部,加热板8将会对第二过滤箱9进行加热,而第二过滤箱9内部的雨水也将会被加热,这时当雨水达到沸点时,雨水会变为水蒸气向上漂浮,这时水蒸气将会遇到冷却板17,会被冷却板17冷却,从而形成水珠,并通过第一引导块18的引导滴落至第三过滤箱10的内部,当第三过滤箱10内部的水源足够时,水泵12将会通过第三引流管11将第三过滤箱10内部干净的雨水进行抽取,并将过滤后的雨水收集储存在储存箱13的内部方便人们使用,至此即可解决现有建筑排水系统在进行排出雨水时,会造成大量水源浪费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固定在地面上侧的建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檐沟(2),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心槽(22),所述檐沟(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4),所述第一引流管(4)设置在空心槽(22)的内部,所述第一引流管(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箱(6),所述第一过滤箱(6)的上侧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贯穿第一过滤箱(6),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6)的内部,所述转杆(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4),所述第一过滤箱(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管(7),所述第二引流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箱(9),所述第二引流管(7)与第二过滤箱(9)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热板(8),所述加热板(8)远离第一过滤箱(6)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过滤箱(10),所述第三过滤箱(10)与第二过滤箱(9)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板(17),所述第三过滤箱(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引流管(11),所述第三引流管(11)远离建筑本体(1)的一侧贯穿第三过滤箱(10),所述第三引流管(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储存箱(13),所述储存箱(13)设置在建筑本体(1)的外侧,所述第三引流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板(25),所述活性炭过滤板(25)远离固定杆(24)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层(15),所述橡胶防滑层(15)设置在电机(14)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6)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块(5),所述限位板块(5)设置在电机(14)的外侧,所述第三引流管(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逆止阀(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箱(9)的下侧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铰轴门(20),所述第二引流管(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箱(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引导块(21),所述第二引导块(21)呈45度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斜板(3),所述引导斜板(3)呈斜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引导块(18),所述第一引导块(18)呈45度角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8900.7U CN215948714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8900.7U CN215948714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48714U true CN215948714U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412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68900.7U Active CN215948714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48714U (zh) |
-
2021
- 2021-10-13 CN CN202122468900.7U patent/CN2159487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26390U (zh) | 车库顶板排水系统 | |
CN105350607B (zh) |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 |
CN106760257A (zh) | 一种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的雨水回收系统 | |
CN204703224U (zh) |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 |
CN215948714U (zh)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 |
CN202850095U (zh) |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
CN109653333A (zh) | 海绵城市居民雨水生态系统 | |
CN206693304U (zh) | 钛制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
CN206281028U (zh) | 一种利用深井地热供热的供热系统 | |
CN20563641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植草沟 | |
CN204826148U (zh) | 防堵型城市下水道雨水回收系统 | |
CN106703305A (zh) | 机械式浮球弃流装置、雨水收集系统及屋面降温结构 | |
CN208981464U (zh) | 一种商业街海绵城市结构 | |
CN216438189U (zh) |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 |
CN206428911U (zh) | 机械式浮球弃流装置、雨水收集系统及屋面降温结构 | |
CN109442801A (zh) | 一种矿井乏风废热无霜深度利用装置及工艺 | |
CN206052852U (zh) |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 |
CN208830456U (zh) | 下水道蓄水灌溉装置 | |
CN208075215U (zh) | 热回收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 |
CN210177586U (zh) |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 |
CN210178398U (zh) | 一种低风阻矿井乏风取热加热井口入风流防冻系统 | |
CN106917473A (zh) | 一种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的雨水回收方法 | |
CN203068765U (zh) | 空调冷凝水集合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8222383B (zh) | 一种利用屋面降雨进行室内降温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6521808U (zh) | 城市积水收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