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3224U -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 Google Patents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3224U
CN204703224U CN201520216090.8U CN201520216090U CN204703224U CN 204703224 U CN204703224 U CN 204703224U CN 201520216090 U CN201520216090 U CN 201520216090U CN 204703224 U CN204703224 U CN 204703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mmunicated
intelligent control
reservoir
clea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160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AIN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朱加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朱加林 filed Critical 朱加林
Priority to CN2015202160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03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3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3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由屋面雨水收集单元、雨水利用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构成;屋面雨水收集单元包括雨水斗、弃流井、雨水井和储水池,弃流井通过水阀M1和初雨排水管连通雨水井、通过水阀M2连通储水池;雨水利用单元包括过滤器、清水池和给水栓,储水池通过水阀M3、加压泵和过滤器连通清水池,清水池通过水阀M4和供水泵连通给水栓;智能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器、清水液位计、储水液位计和降雨监测器,清水液位计、储水液位计和降雨监测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水阀M1-M4、加压泵和供水泵的控制输入端。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小城市自来水用量,节约水资源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属于雨水综合利用、给水排水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雨水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受污染程度较轻,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作为绿化、洗车等杂用水源。在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雨水收集利用日益变得重要,雨水收集利用不仅可以开辟新水源,节约城市水资源,还能减小雨水地面径流量,降低发生雨洪灾害的危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很多大型建筑物如展览馆、车站、候机楼、宾馆等都拥有较大面积的硬屋面,其屋面雨水易于收集,而且不易受到污染,经过初期雨水弃流后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作为绿化、洗车等杂用水源。大型场馆等屋面适合开发屋面雨水利用工程,而使屋面雨水利用工程实现智能控制势在必行。智能控制雨水利用,不仅能最大限度收集利用雨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系统安全可靠,同时也能减少后期管理人员的投入,降低系统维护的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该模块具有雨水收集、处理、利用、雨水减量的功能。具有突出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其结构特点在于:
1)由屋面雨水收集单元、雨水利用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构成;
2)屋面雨水收集及单元包括雨水斗、弃流井、雨水井和储水池,雨水斗设置在屋面、通过雨落管连通弃流井,弃流井的下部通过水阀M1和初雨排水管连通雨水井、上部通过水阀M2连通储水池,雨水井的底部连通市政雨水管;雨水利用单元包括过滤器、清水池和给水栓,储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水阀M3和加压泵连通过滤器的进水端,过滤器的出水端连通清水池,清水池的出水端通过水阀M4、供水泵和供水管连通给水栓;智能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器、清水液位计、储水液位计和降雨监测器,清水液位计设置在清水池的下部,储水液位计设置在储水池的下部,降雨监测器设置在屋面;清水液位计、储水液位计和降雨监测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水阀M1-M4的控制输入端、加压泵和供水泵的控制输入端,形成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地,弃流井的上部通过溢流管可以连通雨水进的上部,以便在弃流井的水满后溢流入雨水井。
进一步地,清水池的上部可以通过水阀M5连接自来水补水管,以便在清水池存水量不足时补充自来水。
进一步地,储水池的进水口可以设置在上部、出水口可以设置在下部,清水池的进水端可以设置在上部、出水端可以设置在下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屋面雨水收集单元、雨水利用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构成抗冲击式雨水管理智能控制结构,是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利用自控系统,开辟非传统水源,具有减小城市自来水用量,节约水资源等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除去初雨部分,可以做到在降雨开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或者在一定降雨强度内,建筑物不会对外排放雨水,避免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冲击,具有减小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小城市下游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降低建设成本的有益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雨情监测装置和PLC控制器,实现初雨弃流和雨水处理回用的智能化自动控制,运行高效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PLC智能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1由屋面雨水收集单元、雨水利用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构成;屋面雨水收集及单元包括雨水斗11、弃流井13、雨水井17和储水池19,雨水斗11设置在屋面、通过雨落管12连通弃流井13,弃流井13的下部通过水阀M1和初雨排水管16连通雨水井17、上部通过水阀M2连通储水池19,雨水井17的底部连通市政雨水管18;雨水利用单元包括过滤器21、清水池22和给水栓25,储水池19的出水口通过水阀M3和加压泵20连通过滤器21的进水端,过滤器21的出水端连通清水池22,清水池22的出水端通过水阀M4、供水泵23和供水管24连通给水栓25;智能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器4、清水液位计3、储水液位计2和降雨监测器1,清水液位计3设置在清水池22的下部,储水液位计2设置在储水池19的下部,降雨监测器1设置在屋面;清水液位计3、储水液位计2和降雨监测器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水阀M1-M4的控制输入端、加压泵20和供水泵23的控制输入端,形成抗冲击式雨水管理智能控制结构。
本实施例中:
弃流井13的上部通过溢流管14连通雨水进17的上部,以便在弃流井13的水满后溢流入雨水井17。清水池22的上部通过水阀M5连接自来水补水管9,以便在清水池22存水量不足时补充自来水。储水池19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出水口设置在下部,清水池22的进水端设置在上部、出水端设置在下部。在加压泵20的出水端与过滤器21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水开关6,在过滤器21的出水端与清水池22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水开关7。
PLC控制器4采用常规技术的PLC控制器,降雨监测器1采用常规技术的雨水监测器,清水液位计3、储水液位计2采用常规技术的液位计,PLC控制器4的控制方式可以采用常规技术的程序控制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参照图1至图4,屋面雨水收集单元和雨水利用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斗11、雨落管12、弃流井13、进水管15、储水池19、加压泵20、过滤器21、清水池22、供水泵23、供水管24、给水栓25组成;雨水斗11位于屋面、通过雨落管12连通弃流井13,弃流井13内有3条出水管,分别为储水池进水管15、溢流管14、初雨排水管16;储水池进水管15接入储水池19,,溢流管14和初雨排水管16接入雨水井17排至市政排水管18,其中储水池进水管15和初雨排水管16上分别安装有水阀M2、水阀M1,通常情况下,M2是关闭的,M1是处在打开状态,当降雨时,初期雨水进入弃流井13后先通过初雨排水管16排入雨水井17。当降雨达到设定的历时或者达到设定的降雨量之后,PLC控制器4关闭M1,同时打开M2,后期雨水经储水池进水管15流入储水池19。当储水池19满水后关闭M2,进入弃流井13的雨水便从溢流管14排至雨水井17。弃流井13内储水池进水管15入口处设有过滤网,用于初步拦截水中的固体物质。弃流井13内的沉泥需定期进行清掏,并清洗过滤网;弃流井13通过进水管15连通储水池19,储水池19通过加压泵20、过滤器21连通清水池22,清水池22的出水口连通供水泵23的进水口,供水泵23的出水口通过供水管24连通给水栓25,用户通过给水栓接水用于绿化、洗车、冲洗道路等用途。
智能控制单元的工作过程包括控制雨水收集处理部分A、雨水补水部分B、对外供水部分C;屋面上设置降雨监测装置1,在储水池19中设有储水液位计2,在清水池22中设有清水液位计3;在控制箱内设置PLC控制器4;降雨监测装置1、储水液位计2和清水液位计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4的一个输入端,PLC控制器4的输出端连接水阀M1-M5、加压泵20、过滤器21、供水泵23的控制输入端,构成智能型自动控制结构。
雨水收集处理部分A:降雨监测装置1监测降雨信号、储水池液位计信号、清水池液位计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析处理数据,控制水阀M1-M3、加压泵20、过滤器21的启闭,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工作开始,监测到降雨且降雨达到设定时间后,PLC控制器4判定储水池19是否满水,当储水池19满水后判定清水池22是否满水,清水池22未满,PLC控制器4输出信息开启水阀M3和M2,关闭水阀M1,开启加压泵20,开启过滤器21,至清水池22达最高水位,关闭水阀M3、加压泵20和过滤器21,雨水收集处理结束。当储水池22未满时直接开启水阀M2,关闭水阀M1,然后判定降雨是否结束,当降雨已结束储水池22未满,关闭水阀M2,开启水阀M1,雨水收集处理结束。当降雨结束前,储水池19已满,判定清水池22是否满水,清水池22未满,PLC控制器4输出信息开启水阀M3,开启水阀M2,关闭水阀M1,开启加压泵20,开启过滤器21,至清水池22达最高水位,关闭水阀M3,加压泵20,过滤器21,雨水收集处理结束.当判定清水池已满,关闭水阀M2,开启水阀M1,雨水收集处理结束。
雨水补水系统B:储水液位计2信号、清水液位计3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4,PLC控制器4分析处理数据,控制水阀M3、加压泵20、过滤器21的启闭,实现自动控制功能,雨水补水开始;当清水池22处于低水位判定储水池19水位是否满足,当储水池19水位满足,开启水阀M3,开启加压泵20,开启过滤器21,重新判定储水池19是否满足,在储水池19水位满足的条件下,清水池22满水,关闭水阀M3、加压泵20和过滤器21,雨水补水结束;当在二次判定储水池19水位未满足,清水池22未满,关闭水阀M3、加压泵20和过滤器21,雨水补水结束。
对外供水系统C:用水指令、储水液位计2信号、清水液位计3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4,PLC控制器4分析处理数据,控制水阀M4、水阀M5、供水泵23的启闭,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对外供水开始,判定清水池22水位是否满足,当清水池22水位满足,打开水阀M4,开启供水泵23,至用水停止,关闭供水泵23,关闭水阀M4,关闭水阀M5,对外供水结束;当清水池22水位不满足,清水液位计3发出缺水提示,PLC控制器4打开水阀M5,通过自来水补水管9补充自来水至清水池22水位达到设定值,打开水阀M4,开启供水泵23,至用水停止,关闭供水泵23,关闭水阀M4,关闭水阀M5,对外供水结束。

Claims (4)

1.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1)由屋面雨水收集单元、雨水利用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构成;
2)屋面雨水收集及单元包括雨水斗(11)、弃流井(13)、雨水井(17)和储水池(19),雨水斗(11)设置在屋面、通过雨落管(12)连通弃流井(13),弃流井(13)的下部通过水阀M1和初雨排水管(16)连通雨水井(17)、上部通过水阀M2连通储水池(19),雨水井(17)的底部连通市政雨水管(18);雨水利用单元包括过滤器(21)、清水池(22)和给水栓(25),储水池(19)的出水口通过水阀M3和加压泵(20)连通过滤器(21)的进水端,过滤器(21)的出水端连通清水池(22),清水池(22)的出水端通过水阀M4、供水泵(23)和供水管(24)连通给水栓(25);智能控制单元包括PLC控制器(4)、清水液位计(3)、储水液位计(2)和降雨监测器(1),清水液位计(3)设置在清水池(22)的下部,储水液位计(2)设置在储水池(19)的下部,降雨监测器(1)设置在屋面;清水液位计(3)、储水液位计(2)和降雨监测器(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水阀M1-M4的控制输入端、加压泵(20)和供水泵(23)的控制输入端,形成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弃流井(13)的上部通过溢流管(14)连通雨水进(17)的上部,以便在弃流井(13)的水满后溢流入雨水井(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清水池(22)的上部通过水阀M5连接自来水补水管(9),以便在清水池(22)存水量不足时补充自来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储水池(19)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出水口设置在下部,清水池(22)的进水端设置在上部、出水端设置在下部。
CN201520216090.8U 2015-04-12 2015-04-12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Active CN204703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6090.8U CN204703224U (zh) 2015-04-12 2015-04-12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6090.8U CN204703224U (zh) 2015-04-12 2015-04-12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3224U true CN204703224U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82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16090.8U Active CN204703224U (zh) 2015-04-12 2015-04-12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0322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6434A (zh) * 2017-01-16 2017-06-13 安溪钟泰专利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防汛系统
CN107780471A (zh) * 2017-10-31 2018-03-09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收集屋顶雨水经处理后用于自助车辆清洗的系统
CN108532720A (zh) * 2018-04-20 2018-09-1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功能雨水调蓄池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083229A (zh) * 2018-08-03 2018-12-25 衡阳师范学院 自动补水清洗装置及补水清洗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6434A (zh) * 2017-01-16 2017-06-13 安溪钟泰专利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防汛系统
CN106836434B (zh) * 2017-01-16 2019-02-22 珠海潮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防汛系统
CN107780471A (zh) * 2017-10-31 2018-03-09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收集屋顶雨水经处理后用于自助车辆清洗的系统
CN108532720A (zh) * 2018-04-20 2018-09-1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功能雨水调蓄池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532720B (zh) * 2018-04-20 2020-06-1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功能雨水调蓄池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083229A (zh) * 2018-08-03 2018-12-25 衡阳师范学院 自动补水清洗装置及补水清洗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4703224U (zh) 低影响雨洪管理智能控制模块
CN203188279U (zh) 初期雨水收排自动控制装置
CN105178387A (zh) 雨水综合利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97830B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204875932U (zh) 一种综合利用雨水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5804202B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可计量可调度的方法与系统
CN203361234U (zh) 大型场馆抗冲击智能控制型雨水利用系统
CN205024981U (zh) 一种环保屋顶轻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101956420A (zh) 一种用于场地雨水收集回用的雨水弃流井装置
CN202227456U (zh) 绿色环保变电站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05776662U (zh) 一种雨水弃流系统
CN208748746U (zh) 电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15926232U (zh) 智能化雨污截流井
CN205259259U (zh) 一种节能建筑雨水收集系统
CN205024802U (zh) 一种节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Liu et al. Water saving retrofitting and i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CN202850091U (zh) 中水回用与雨水利用相结合的用于楼层冲厕的供水系统
CN20239088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5821046U (zh) 高层建筑的雨水及优质生活污水自动力再利用系统
CN107618484A (zh) 基于自控净化和自动补水的集雨洗车装置
CN208981464U (zh) 一种商业街海绵城市结构
CN203947519U (zh) 多功能雨水存储池
CN207228278U (zh) 一种智能城市建筑雨水再利用系统
CN203200814U (zh)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8

Address after: 510610 room 15, No. 188, Tianhe District forest and Middle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AINWAT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43000 Hubei Province, Yichang city Xiling District West Road No. 5-105

Patentee before: Zhu Jia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