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7586U -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7586U
CN210177586U CN201920902626.XU CN201920902626U CN210177586U CN 210177586 U CN210177586 U CN 210177586U CN 201920902626 U CN201920902626 U CN 201920902626U CN 210177586 U CN210177586 U CN 210177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pipe
building
b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26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o Jiang
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is Shangha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is Shangha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is Shangha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is Shangha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26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7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7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75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涉及楼房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其包括楼顶面、连通于楼顶面的雨水收集单元、储水箱、沉淀池以及过滤装置,雨水收集单元与沉淀池之间连通设置有引流管,沉淀池与储水箱之间连通设置在进水管路,储水箱上连通设置有雨水回用组件。实际建模时,工作人员基于Revit平台、BIM模型资源以及建筑初期资料,建立具有该基于BIM的楼房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BIM建筑模型。在建筑建设中,工作人员协调施工单位各方,及时更新BIM建筑模型,合理统筹和规划后期建筑施工作业。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收集雨水的洁净程度,扩大收集雨水的使用范围,提升收集雨水对自来水的程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房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筑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时,企业往往借助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从而构件良好和完整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
现有公告号为CN20320081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楼宇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主要由墙体和储水箱构成,所述储水箱安设在楼房除顶层外的每一楼层内,该装置还包括雨水收集管、引水管、分水管、用水管和雨水汇集管。雨水从房顶汇集到雨水收集管,经过引水管引入顶楼的储水箱,水满后再经过分水管流入下一层储水箱,依次循环,雨水最后经过雨水汇集管流到小区内雨水汇集池,这样一个完整的高效的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与系统就形成了。
采用上述方案,雨水将收集在楼宇各层的储水箱中。然而,由于雨水的成分比较复杂,直接收集在储水箱中的雨水使用范围有限(仅能冲刷马桶、拖地使用),对自来水的替代程度较弱,存在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借助沉淀池对雨水进行沉淀处理,并借助过滤装置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提升收集雨水的洁净程度,扩大收集雨水的使用范围,提升收集雨水对自来水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楼顶面、连通于楼顶面的雨水收集单元以及储水箱,还包括沉淀池和过滤装置,所述雨水收集单元与沉淀池之间连通设置有引流管,所述沉淀池与储水箱之间连通设置在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沉淀池连通处位于沉淀池一侧侧壁的上侧位置,所述过滤装置连通设置在进水管路中部,所述储水箱上连通设置有雨水回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运用中,雨水经雨水收集单元收集,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并由过滤装置对收集雨水进行过滤,再经雨水回用组件供给回用,从而提升收集雨水的洁净程度,扩大收集雨水的使用范围,提升收集雨水对自来水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为水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装置设置为水过滤器,有助于保证对收集雨水过滤的纯净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的中连通设置有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初期降落的雨水携带大量的空气中污染物,很难处理彻底,由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将初期雨水排出,有助于保证收集雨水的洁净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的下侧连通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当沉淀池中的污泥过多时,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第一控制阀将沉淀池中的杂物排出沉淀池,减少沉淀池中杂物过多而影响收集雨水沉淀处理效果的情况发生;当雨过天晴后,可以通过排污管将沉淀池中的杂物全部排出,减少杂物在沉淀池中细菌滋生发臭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的上侧架设置有紫外线灯,且所述紫外线灯朝下设置并照射储水箱中的雨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紫外线灯照射收集雨水,并杀死收集雨水中的细菌等,有助于提升收集雨水的洁净程度,减少细菌在收集雨水中滋生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顶面的周侧边缘围绕设置有女墙,所述雨水收集单元包括连通水管,所述连通水管与楼顶面连通,所述引流管远离沉淀池的一端连通设置在连通水管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连通水管分别连通楼顶面和引流管,进一步实现雨水的收集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收集单元还包括收集管,所述连通水管固定架在楼房的上侧,所述连通水管水平环绕在楼顶面在女墙的外侧,所述收集管的一端与连通水管连通,收集管远离连通水管的一侧水平贯穿女墙的下侧,且收集管在连通水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若干根收集管将楼顶面的雨水引入连通水管,有助于保证较大雨量的情况下雨水在楼顶面正常的排出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管远离连通水管的一端均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集管远离连通水管的一端均设置过滤网,减少较大杂物进入连通水管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保证收集雨水的洁净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包括若干一一对应设置于楼房各层的分水箱,位于最上层的分水箱与进水管路远离沉淀池的一端连通,且任一所述分水箱均与其下侧相邻的分水箱之间连通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两端分别对应连通在分水箱的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楼宇的各层均设置分水箱,从而提升储水箱的储水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回用组件与分水箱一一对应,所述雨水回用组件包括回用管以及设置在回用管上的第二控制阀,所述回用管的一端与对应分水箱的下侧连通,所述回用管的另一端与对应楼层的供水管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回用管将收集雨水供给至对应楼层的供水管路中,实现对雨水的回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借助沉淀池对雨水进行沉淀处理,并借助过滤装置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提升收集雨水的洁净程度,扩大收集雨水的使用范围,提升收集雨水对自来水的程度;
(2)通过将过滤装置设置为水过滤器,在引流管的中连通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在储水箱的上侧架设置紫外线灯,以及在收集管远离连通水管的一端均设置过滤网,从而极大提升对收集雨水的净化程度,有助于保证对收集雨水正常的使用;
(3)综合利用由若干根收集管将楼顶面的雨水引入连通水管,以及在楼房各层均设置分水箱,从而降低该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的收集压力,有助于保证该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正常的收集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整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屋顶面和雨水收集单元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顶面;11、女墙;2、雨水收集单元;21、连通水管;22、收集管;3、沉淀池;31、排污管;32、第一控制阀;4、引流管;41、初期雨水弃流装置;5、储水箱;51、分水箱;511、紫外线灯;52、分水管;6、进水管路;61、水过滤器;7、雨水回用组件;71、回用管;72、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楼顶面1、连通于楼顶面1的雨水收集单元2、沉淀池3以及储水箱5,雨水收集单元2与沉淀池3之间连通设置有引流管4,引流管4的中部连通设置有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该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可以是公告号为CN204126043U公开的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沉淀池3与储水箱5之间连通设置在进水管路6,进水管路6与沉淀池3连通处位于沉淀池3一侧侧壁的上侧位置,进水管路6之间连通设置有水过滤器61,储水箱5上连通设置有雨水回用组件7。实际运用中,雨水经雨水收集单元2收集,将引流管4引流进入沉淀池3,并同时经连通设置在引流管4上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将初期雨水排出;然后,雨水将在沉淀池3中进行沉淀处理,并进水管道引流,同时经水过滤器61过滤;最后,雨水将存储在储水箱5中,并由雨水回用组件7供给回用。
楼顶面1的周侧边缘围绕设置有女墙11,雨水收集单元2包括连通水管21和收集管22,连通水管21固定架在楼房的上侧,且连通水管21水平环绕在楼顶面1在女墙11的外侧;收集管22的一端与连通水管21连通,收集管22远离连通水管21的一侧水平贯穿女墙11的下侧,且收集管22在连通水管21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根。并且,收集管22远离连通水管2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过滤网,引流管4远离沉淀池3的一端连通设置在连通水管21的下侧。实际运用中,楼顶面1的雨水将经过滤网过滤,并将收集管22进入连通水管21中,减少较大杂物进入该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的情况发生。
沉淀池3的下侧连通设置有排污管31,排污管3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2,且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和水过滤器61的排污口均通过管道与排污管31连通。
储水箱5包括若干一一对应设置于楼房各层的分水箱51,位于最上层的分水箱51与进水管路6远离沉淀池3的一端连通,且任一分水箱51均与其下侧相邻的分水箱51之间连通有分水管52,分水管5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通在两相邻的分水箱51的上侧。雨水回用组件7与分水箱51一一对应,且雨水回用组件7包括回用管71以及设置在回用管71上的第二控制阀72,回用管71的一端与对应分水箱51的下侧连通,回用管71的另一端与对应楼层的供水管路连通。并且,分水箱51的上侧均架设固定有紫外线灯511,且紫外线灯511朝下设置并照射分水箱51中的水液。
其中,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沉淀池3、水过滤器61等均设置在楼顶层,且引流管4、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沉淀池3、进水管路6、水过滤器61等高度均不低于楼房最上侧的分水箱51。
实际建模时,工作人员可以基于Revit平台、BIM模型资源以及建筑初期资料,建立具有该基于BIM的楼房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BIM建筑模型。在建筑建设中,工作人员协调施工单位各方,采集数据,及时更新BIM建筑模型,合理统筹和规划后期建筑施工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楼顶面(1)、连通于楼顶面(1)的雨水收集单元(2)以及储水箱(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池(3)和过滤装置,所述雨水收集单元(2)与沉淀池(3)之间连通设置有引流管(4),所述沉淀池(3)与储水箱(5)之间连通设置在进水管路(6),所述进水管路(6)与沉淀池(3)连通处位于沉淀池(3)一侧侧壁的上侧位置,所述过滤装置连通设置在进水管路(6)中部,所述储水箱(5)上连通设置有雨水回用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水过滤器(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4)的中连通设置有初期雨水弃流装置(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下侧连通设置有排污管(31),所述排污管(3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5)的上侧架设置有紫外线灯(511),且所述紫外线灯(511)朝下设置并照射储水箱(5)中的水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面(1)的周侧边缘围绕设置有女墙(11),所述雨水收集单元(2)包括连通水管(21),所述连通水管(21)与楼顶面(1)连通,所述引流管(4)远离沉淀池(3)的一端连通设置在连通水管(21)的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单元(2)还包括收集管(22),所述连通水管(21)固定架在楼房的上侧,所述连通水管(21)水平环绕在楼顶面(1)在女墙(11)的外侧,所述收集管(22)的一端与连通水管(21)连通,所述收集管(22)远离连通水管(21)的一侧水平贯穿女墙(11)的下侧,且收集管(22)在连通水管(2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22)远离连通水管(21)的一端均设置有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5)包括若干一一对应设置于楼房各层的分水箱(51),位于最上层的分水箱(51)与进水管路(6)远离沉淀池(3)的一端连通,且任一所述分水箱(51)均与其下侧相邻的分水箱(51)之间连通有分水管(52),所述分水管(5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通在分水箱(51)的上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用组件(7)与分水箱(51)一一对应,所述雨水回用组件(7)包括回用管(71)以及设置在回用管(71)上的第二控制阀(72),所述回用管(71)的一端与对应分水箱(51)的下侧连通,所述回用管(71)的另一端与对应楼层的供水管路连通。
CN201920902626.X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7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2626.XU CN21017758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2626.XU CN21017758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7586U true CN210177586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262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7586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75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171A (zh) * 2021-12-27 2022-04-22 江苏缘恒建设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房屋建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171A (zh) * 2021-12-27 2022-04-22 江苏缘恒建设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房屋建筑
CN114382171B (zh) * 2021-12-27 2023-11-10 江苏双之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房屋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1088U (zh) 一种楼宇雨水及生活废水中水回用系统
CN10573544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6143897U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系统
CN213508764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装置
CN210177586U (zh) 一种基于bim的楼房雨水收集系统
CN111001222A (zh) 工地雨、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6193186A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04826148U (zh) 防堵型城市下水道雨水回收系统
CN210216569U (zh) 一种城市规划用住宅雨水收集装置
CN210507025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雨水系统
CN204475419U (zh) 一种牲畜舍用雨水收集系统
CN202989724U (zh) 智能控制型抗冲击城市下凹式运动场
CN206503180U (zh) 一种平原新建海绵城市
CN215053730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06256508U (zh) 一种综合雨水收集装置
CN211646545U (zh) 一种雨水收集二次利用系统
CN111771696B (zh) 一种防溢流雨水回用垂直滴灌系统及滴灌方法
CN101525891A (zh) 一种雨水、中水分级式回用系统
CN201056715Y (zh) 建筑物雨水回收过滤再利用装置
CN102979136B (zh) 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
CN112031169A (zh) 有雨水收集功能的拼装式箱式房
CN209989895U (zh) 一种实现区域性水文良性循环的雨水资源化生态利用装置
CN209024299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处理系统
CN208733769U (zh) 一种市政道路分流式排水管道
CN207646787U (zh) 一种市政用雨水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