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7759U - 分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7759U
CN215947759U CN202122199238.XU CN202122199238U CN215947759U CN 215947759 U CN215947759 U CN 215947759U CN 202122199238 U CN202122199238 U CN 202122199238U CN 215947759 U CN215947759 U CN 215947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er
rod
joint
connecting ro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92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冬梅
王浩
罗丹丹
纪博林
姚坤锋
孙世豪
王军生
汪鸿江
杨建福
胡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992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7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7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7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砟轨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枕系统。上述分枕系统包括:车轨结构,车轨结构包括支撑架和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多个分枕车,分枕车包括横梁和两个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安装在横梁的底部,移动结构可沿轨道移动;每相邻的两个分枕车的横梁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接头、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与一个横梁连接,第二接头与另一个横梁连接;末位的分枕车与车轨结构固定连接;牵引系统,牵引系统安装于支撑架上;牵引系统包括双联卷扬机,双联卷扬机用于牵引分枕车沿轨道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制造成本的分枕系统。

Description

分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砟轨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双块式轨枕分枕施工通常采用智能化自动分枕装置。自动分枕装置包括分枕车和用于调节相邻分枕车间距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普遍采用液压缸或者电机搭配丝杠的结构实现伸缩。由于伸缩装置的数量较大,并且电机和液压缸的单价较高,所以自动分枕装置的制造成本很高,难以在施工现场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制造成本的分枕系统。
上述分枕系统包括:车轨结构,车轨结构包括支撑架和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多个分枕车,分枕车包括横梁和两个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安装在横梁的底部,移动结构可沿轨道移动;每相邻的两个分枕车的横梁之间设有依次铰接的第一接头、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与一个横梁连接,第二接头与另一个横梁连接;末位的分枕车与车轨结构固定连接;牵引系统,牵引系统安装于支撑架上;牵引系统包括双联卷扬机,双联卷扬机用于牵引分枕车沿轨道往复移动。
可选的,还包括张紧装置,张紧装置位于首位的分枕车的下方;张紧装置包括连接框、第三连接杆和第一螺旋弹簧;连接框安装于对应的横梁的底侧;第三连接杆沿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杆活动贯穿连接框的框边;第一螺旋弹簧套装在第三连接杆上,且第一螺旋弹簧位于第三连接杆的伸入连接框的一端和连接框的框边之间,第三连接杆的位于连接框外的一端与双联卷扬机的第一联连接绳连接。
可选的,张紧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接杆和第二螺旋弹簧,第四连接杆沿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连接杆活动贯穿连接框的框边;第二螺旋弹簧套装在第四连接杆上,且第二螺旋弹簧位于第四连接杆的伸入连接框的一端和连接框的框边之间,第四连接杆的位于连接框外的一端与双联卷扬机的第二联连接绳连接。
可选的,第一接头上设有挡板,第二接头上设有指向挡板的延伸杆;当相邻的两个分枕车回拢,延伸杆可抵靠在挡板上。
可选的,末位的分枕车通过第五连接杆与支撑架连接。
可选的,牵引系统还包括两个定滑轮装置,定滑轮装置安装于支撑架;一个定滑轮装置与分枕车在轨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另一个定滑轮装置位于分枕车的下方;双联卷扬机的第一联连接绳经一个定滑轮装置与首位的分枕小车连接,双联卷扬机的第二联连接绳经另一个定滑轮装置与首位的分枕小车连接,以牵引分枕车沿轨道往复移动。
可选的,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梁和多个第一连接梁;轨道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支撑梁的顶侧,第一连接梁位于两个支撑梁之间且连接两个支撑梁,双联卷扬机安装于一个第一连接梁上。
可选的,支撑梁的底侧设有多个支腿,所有支腿沿支撑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当分枕车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为收缩状态,即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呈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介于度与度之间,例如呈钝角或者锐角),此时相邻的两个分枕车之间的间距较小。当需要进行分枕时,双联卷扬机转动,第一联连接绳卷绕在卷筒上(同时第二联连接绳从卷筒上脱离),进而牵引首位的分枕车移动,首位的分枕车拉动中间的分枕车移动。并且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逐渐伸展,即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呈水平状态,相邻的两个分枕车之间达到预设间距,双联卷扬机停止转动并且第一联连接绳维持张紧。当分枕车需要回拢时,双联卷扬机反向转动,第二联连接绳卷绕在卷筒上(同时第一联连接绳从卷筒上脱离),进而牵引首位的分枕车反向移动,首位的分枕车推动中间的分枕车移动。并且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相对移动,即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相邻的两个分枕车缩小到预设间距,分枕车处于初始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分枕系统未大量使用液压缸或者电机,仅通过双联卷扬机、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的配合即可实现分枕车的分枕和回拢,所以整个分枕系统结构简单并且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枕系统的分枕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枕系统的回拢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枕系统的分枕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枕车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联卷扬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联卷扬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轨枕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分枕车;2、横梁;3、第一连接杆;4、卡板;5、第一接头;6、第一杆段;7、第二杆段;8、第二接头;9、定位槽;10、连接板;11、控制杆;12、限位板;13、限位槽;14、限位杆;15、挡板;16、延伸杆;17、导向轮装置;18、定位座;19、定位板;20、支撑架;21、轨道;22、支撑梁;23、双联卷扬机;24、连接框;25、第三连接杆;26、第一螺旋弹簧;27、第四连接杆;28、第二螺旋弹簧;29、定滑轮装置;30、第一连接梁;31、第二连接梁;32、第三连接梁;33、支腿;34、竖梁;35、定位梁;36、垫块;37、垫板;38、轨枕;39、第五连接杆;40、卡接柱;41、移动装置;42、电控装置;43、滑块;44、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枕装置,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枕车1。分枕车1包括横梁2和两个移动装置41,移动装置41安装在横梁2的底部。每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的横梁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并且连接件在横梁2上的连接位置可调节,以调节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在分枕时的间距。
具体的,分枕车1包括横梁2和两个移动装置41,这两个移动装置41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安装在横梁2的底侧。每个移动装置41与一个轨道21相对应。移动装置41可以沿着轨道21往复移动,以使分枕车1可以沿着轨道21往复移动,即进行分枕或回拢。分枕车1为本领域常见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通过调节连接件在横梁2上的连接位置来调节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之间的间距。例如,横梁2上设有多个挂钩,每个挂钩与下一个横梁2之间的间距不同,连接件连接在不同的挂钩上,则连接件伸出横梁2的长度不同,进而改变相邻两个分枕车1在分枕时的间距。连接件可以为锁链或者连接杆等,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分枕装置不需要设置大量的电机或者液压缸,仅需调节连接件在横梁2上的连接位置,即可调节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在分枕时的间距,简单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6所示,连接件的一端活动插入到一个横梁2中,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横梁2连接,且连接件上设有位于横梁2中的卡接柱40。横梁2的内部设有卡板4,卡板4的背向连接件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多个具有不同深度的定位槽9,定位槽9朝向连接件的另一端凹陷,所有定位槽9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卡板4设置为可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连接柱可卡接于任一个定位槽9中。
具体的,卡板4为板状件。横梁2中具有容纳卡板4和连接件的端部的空腔,所以卡板4可以在横梁2中沿着横梁2的长度方向移动。横梁2的侧壁上设有通孔,连接件通过该通孔活动插入到横梁2中,连接件可以沿着该通孔往复移动。卡接柱40可以插入到定位槽9中,以使连接件与卡板4连接。例如,连接件位于卡板4的上方,卡接柱40自上向下延伸。又例如,连接件位于卡板4的下方,卡接柱40自下向上延伸。卡板4的一侧设有多个深度不同的定位槽9,即每个定位槽9与卡板4的另一侧的间距不同,也即每个定位槽9与横梁2侧壁的间距不同。所以当卡接柱40安装于不同的定位槽9中时,连接件伸入横梁2中的长度也会变化。例如,当卡接柱40安装在深度最大的定位槽9中时,连接件伸入横梁2中的长度最小,而连接件伸出横梁2中的长度最大,此时两根横梁2之间的间距最大。又例如,当卡接柱40安装在深度最小的定位槽9中时,连接件伸入横梁2中的长度最大,而连接件伸出横梁2中的长度最小,此时两根横梁2之间的间距最小。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改变两个横梁2之间的间距时,先将卡接柱40与卡板4之间脱离连接。具体的,向横梁2中推动连接件,以使连接件从定位槽9中。然后移动卡板4,以使另一个深度不同的定位槽9与卡接柱40相对。然后将卡接柱40与新的定位槽9卡接,以使连接件伸入横梁2中的长度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两个横梁2之间的间距。所以横梁2、卡板4和连接件之间构成了间距调节结构,通过卡板4和连接件的配合可以对两个横梁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调节方式简单高效,无需使用液压缸或电机等装置,降低了制造和运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卡板4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磁铁来控制卡板4移动,本实用新型再不进行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6所示,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3、第一接头5和第二接头8,第一连接杆3位于第一接头5和第二接头8之间。第一接头5活动插入对应的横梁2。第一接头5设置为U形,且第一接头5的两端沿着背向第一连接杆3的方向延伸,第一接头5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3连接;第一接头5的两端均与卡接柱40连接。卡板4位于第一接头5的两端之间。第一连接杆3和另一个横梁2均与第二接头8连接。
具体的,第一接头5活动插入对应的横梁2,并且可以往复移动。第一接头5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插入到横梁2中,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U形的第一接头5具有开口,该开口背向第一连接杆3。卡接柱40与第一接头5的两端连接,所以卡接柱40位于该开口中。卡板4同样位于该开口中,即卡板4位于第一接头5的两端之间;或者说,;第一接头5的一端位于卡板4的上方,第一接头5的另一端位于卡板4的下方;或者说,卡板4位于卡接柱40和横梁2的侧壁之间;。当然,卡接柱40优选为竖向延伸,或者沿着卡板4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杆3通过第二接头8与另一个横梁2连接,第二接头8可以是螺杆或卡箍等连接部件,也可以是设置为U形的连接部件,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柱40的两端均与第一接头5连接,所以卡接柱40与第一接头5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卡接柱40的端部不易变形,并且卡接柱40可以承受更大的拉力。
优选的,卡板4的底侧可以设置多个支腿33,以将卡板4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而第一接头5的位于卡板4的下方的一端位于支腿33之间。卡板4在移动时,可以避免与第一接头5之间摩擦。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6所示,第一接头5贯穿对应的横梁2。
具体的,横梁2内部具有空腔,以使卡板4可以移动。横梁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穿孔,并且穿孔与空腔连通。位于上方的两个穿孔相对应,供第一接头5的位于卡板4上方的端部插入;位于下方的两个穿孔相对应,供第一接头5的位于卡板4下方的端部插入。优选的,每个侧壁上的两个穿孔竖向间隔分布。穿孔的形状与第一接头5的端部的形状相适配,以使第一接头5的端部可以穿过对应的两个穿孔。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接头5需要安装到新的定位槽9中时,需要往复推动第一接头5移动,由于第一接头5始终贯穿横梁2,所以横梁2可以对第一接头5实现一定程度的限位,避免第一接头5在横梁2长度方向上发生晃动和位移,有助于保证在调整两个横梁2的间距时的精确度。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卡板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板4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个卡板4通过第二连接杆44连接。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连接件与卡板4一一对应的连接。
具体的,相邻的两个横梁2之间可以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以使前一个分枕车1带动后一个分枕车1移动时可以更加稳定。两个卡板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44连接,可以实现两个卡板4的同步移动,有助于提升调节效率。即,推拉其中一个卡板4,另一个卡板4也随之移动,以使两个卡接柱40可以同步安装在新的定位槽9中。另外,第二连接杆44可以位于横梁2的内部,可以位于横梁2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优选的,第二连接杆44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7所示,分枕装置还包括控制杆11。控制杆11与卡板4固定连接,以用于推拉卡板4移动。通过推拉控制杆11来控制卡板4移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杆11有多种布置形式,只要控制杆11能够推拉卡板4,控制杆11的任意布置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考虑范围内。例如,控制杆11的一端从横梁2的端部插入到横梁2内部且与卡板4连接,控制杆11的另一端伸出横梁2;通过推拉控制杆11的另一端来推拉卡板4。又例如,横梁2的侧壁上设有一字形的通孔,控制杆11的一端穿过该通孔并与卡板4连接,控制杆11的另一端伸出横梁2;通过推拉控制杆11的另一端来推拉卡板4。另外,控制杆11可以是竖向延伸或者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7所示,分枕装置还包括连接板10,连接板10和控制杆11位于对应的横梁2的外部。横梁2上设有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长孔位于卡板4和连接板10之间连接板10与卡板4连接,连接板10与卡板4之间的连接部位位于长孔中并且可沿长孔移动。控制杆11与连接板10连接。控制杆11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超出对应的横梁2的端部。
具体的,连接板10可以通过螺栓、钢筋杆等连接器件与卡板4连接。连接板10与卡板4之间的连接部位穿过长孔,所以连接板10可以带动卡板4沿着长孔移动。控制杆11通过设置在横梁2外的连接板10与卡板4连接,所以控制杆11可以设置在横梁2的外部,方便对控制杆11的操控,并且简化了控制杆11和卡板4等部件的结构,并且有助于实现快速组装,有助于降低整体分枕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操控控制杆11,控制杆11可以带动连接板10移动,而连接板10可以进一步带动卡板4移动。
另外,连接板1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任意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优选的,连接板10包括平板和立板。平板可以为Z形板或者一字形板等,平板与横梁2平行,平板的一面与卡板4连接,平板的另一面设置立板,立板与控制杆11连接。该结构有助于简化控制杆11的结构,和顺利控制连接板10的移动。通过推拉控制杆11可以实现对立板的推拉,进而控制平板和卡板4的往复移动。更加优选的,立板与平板相垂直。而且立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这两个立板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一个立板用于与控制杆11连接,另一个立板用于与第二连接杆44连接。立板和控制杆11之间以及立板与第二连接杆44之间均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例如,控制杆11贯穿立板,并且控制杆11上设有两个螺栓,这两个螺栓夹紧在立板的两侧。例如,第二连接杆44贯穿立板,并且第二连接杆44上设有两个螺栓,这两个螺栓夹紧在立板的两侧。
优选的,第二连接杆44的两端可以通过两个连接板10分别与两个卡板4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6至图7所示,连接板10的朝向卡板4的一面设有滑块43,连接板10通过滑块43与卡板4连接,滑块43位于长孔中且可沿长孔滑动。
具体的,滑块43位于连接板10和卡板4之间,并且穿过长孔。滑块43与连接板10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是为一体成型式的连接;滑块43与卡板4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式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均不作限制。优选的,滑块43的宽度略大于长孔的深度,尽可能避免卡板4在移动时完全贴靠在衡量的侧壁上。优选的,滑块4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43可以衬垫在连接板10和卡板4之间,使卡板4和连接板10保持固定的间距,尽可能避免卡板4或者连接板10贴靠在横梁2的侧壁上而造成摩擦力增大。而且连接板10和卡板4通过位于长孔中的滑块43联动,有助于提升卡板4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当第一接头5为U形时,横梁2的朝向连接板10的一侧还设有两个供第一接头5的端部贯穿的穿孔,并且长孔位于两个穿孔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7所示,分枕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横梁2的外部。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12和限位杆14,限位板12与横梁2连接,限位板12的顶侧设有多个限位槽13,所有限位槽13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限位槽13向下凹陷。限位槽13与定位槽9一一对应。限位杆14与控制杆11连接,限位杆14可安装于任一个限位槽13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移动卡板4时,在横梁2的长度方向推拉限位杆14,使限位杆14安装到另一个限位槽13中;而限位杆14会带动控制杆11和连接板10移动,进而带动卡板4移动,使得卡接柱40与另一个定位槽9相对。限位结构的整个结构简单,对卡板4的控制简单高效,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当将限位杆14移动到另一个限位槽13中时,需要先将限位杆14从限位槽13中向上抬起,所以为使限位杆14从限位槽13中移出,连接板10和卡板4之间的连接部与长孔的顶壁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限位杆14和控制杆11能够在竖向抬起移动程度。此时,限位杆14与控制杆11之间优选为固定连接。
另外,限位杆14与控制杆11之间可以设置为转动连接,即限位杆14可以围绕控制杆11进行周向转动。当需要将限位杆14移动到另一个限位槽13中时,将限位杆14转动向上转动一定的角度,然后通过限位杆14推拉卡板4移动,然后将限位杆14向下转动一定的角度,使限位杆14安装到另一个限位槽13中。限位杆14与控制杆11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例如,限位杆14的端部设有连接块,控制杆11贯穿该连接块,并且该连接块可以围绕控制杆11周向转动;并且控制杆11上设有两对螺母,两对螺母分别位于连接块的两侧,以防止连接块沿控制杆11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横梁2的顶侧还设有轨枕定位结构。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轨枕38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板19和定位座18。定位板19和定位座18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定位板19设置在横梁2的端部处。定位板19设置为U形,以对轨枕38在轨道21的长度方向进行限位,防止轨枕38从衡量的额侧部处掉落。定位座18设置在靠近横梁2的中央的位置处,以防止轨枕38向沿着横梁2移动。轨枕38定位结构为本领域常见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横梁2的底侧还设有一对导向轮装置17,导向轮装置17用于在轨道21的内侧行走,并且每个导向轮装置17与一条轨道21对应。导向轮装置17包括滚轮和滚轮安装架,滚轮安装架安装在横梁2的底侧,滚轮与滚轮安装架轴连接。具体的,设置在横梁2底侧的两个导向轮装置17之间的间距不变,并且导向轮装置17的滚轮与轨道21的侧壁滚动配合,可以保证移动装置41行走在轨道21上。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移动装置41为行走轮装置,行走轮装置用于在轨道21的顶侧行走,并且每个行走轮装置与一条轨道21对应。行走轮装置包括行走轮和行走轮安装架,行走轮安装架安装在横梁2的底侧,行走轮和行走轮安装架轴连接。优选的,行走路安装架上可以设置多个行走轮,以使行走轮的移动更加稳定。行走轮装置为本领域常见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当然,移动装置41也可以是其他常见的具备移动功能的装置,本本领域技术人员有能力选择和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再列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枕系统,其包括车轨结构、牵引系统和多个分枕车1;即该分枕系统包括车轨结构、牵引系统和上述分枕装置。车轨结构包括支撑架20和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21。分枕车1包括横梁2和两个移动装置41,移动装置41安装在横梁2的底部,移动装置41可沿轨道21移动。每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的横梁2之间设有依次铰接的第一接头5、第一杆段6、第二杆段7和第二接头8,第一接头5与一个横梁2连接,第二接头8与另一个横梁2连接。首位的分枕车1与车轨结构固定连接。牵引系统安装于支撑架20上。牵引系统包括双联卷扬机23,双联卷扬机23用于牵引分枕车1沿轨道21往复移动。
具体的,车轨结构包括支撑架20和两条轨道21,两条轨道21平行的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0的顶侧。所有分枕车1均安装在轨道21上,并且可以沿着轨道21往复移动,即进行分枕或回拢。分枕车1包括横梁2和两个移动装置41,这两个移动装置41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安装在横梁2的底侧。每个移动装置41与一个轨道21相对应。移动装置41可以沿着轨道21往复移动,以使分枕车1可以沿着轨道21往复移动。所有的分枕车1沿着轨道21排列成一排,沿着所有分枕车1在分枕时移动的方向,排在第一个分枕车1为首位的分枕车1,也可以称为首位分枕车1;排在最后一个的分枕车1为末位的分枕车1,也可以称为末位分枕车1。首位的分枕车1与支撑架20固定。末位的分枕与双联卷扬机23连接。双联卷扬机2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0上,并且位于分枕车1的下方。双联卷扬机23的第一联连接绳和第二联连接绳均与末位的分枕车1连接,以牵引分枕车1往复移动。车轨结构、分枕车1和双联卷扬机23均为本领域常见的装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车轨结构、分枕车1和双联卷扬机23的操作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当分枕车1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为收缩状态,即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之间呈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介于0度与180度之间,例如呈钝角或者锐角,此时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之间的间距较小。当需要进行分枕时,双联卷扬机23转动,第一联连接绳卷绕在卷筒上,同时第二联连接绳从卷筒上脱离,进而牵引末位的分枕车1移动,末位的分枕车1拉动中间的分枕车1移动。并且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逐渐伸展,即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呈水平状态,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之间达到预设间距,双联卷扬机23停止转动并且第一联连接绳维持张紧。当分枕车1需要回拢时,双联卷扬机23反向转动,第二联连接绳卷绕在卷筒上,同时第一联连接绳从卷筒上脱离,进而牵引末位的分枕车1反向移动,末位的分枕车1推动中间的分枕车1移动。并且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相对移动,即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缩小到预设间距,分枕车1处于初始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分枕系统未大量使用液压缸或者电机,仅通过双联卷扬机23、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的配合即可实现分枕车1的分枕和回拢,所以整个分枕系统结构简单并且制造成本低。
另外,在分枕车1处于初始状态时,如果需要改变两个相邻分枕车1在分枕时的间距,可以操作第一接头5和控制杆11改变卡板4的位置,使第一接头5的卡接柱40与另一个定位槽9连接,进而改变第一接头5伸出横梁2的长度,从而改变两个相邻分枕车1在分枕时的间距。该方式可以调整分枕车1在分枕时的间距,满足多种轨枕38间距的需求。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5和横梁2可以设置为固定连接,第二接头8和横梁2可以设置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分枕系统还包括张紧装置,张紧装置位于末位的分枕车1的下方。张紧装置包括连接框24、第三连接杆25和第一螺旋弹簧26;连接框24安装于对应的横梁2的底侧;第三连接杆25沿轨道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杆25活动贯穿连接框24的框边。第一螺旋弹簧26套装在第三连接杆25上,且第一螺旋弹簧26位于第三连接杆25的伸入连接框24的一端和连接框24的框边之间,第三连接杆25的位于连接框24外的一端与双联卷扬机23的第一联连接绳连接。
具体的,当分枕车1需要进行分枕时,双联卷扬机23转动,第一联连接绳牵引第三连接杆25,第三连接杆25通过第一螺旋弹簧26张拉连接框24,该连接框24拉动末位的分枕车1,末位的分枕车1拉动后面的分枕车1移动。通过张紧装置的调整,可以使第一联连接绳在牵引时更加张紧,保证分枕车1平稳运行,防止出现顿挫感。
优选的,第三连接杆25的伸入连接框24的端部设有螺母,第一螺旋弹簧26位于该螺母和连接框24的内侧边之间。当然,第三连接杆25的伸入连接框24的端部也可以设置凸块,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张紧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接杆27和第二螺旋弹簧28,第四连接杆27沿轨道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连接杆27活动贯穿连接框24的框边。第二螺旋弹簧28套装在第四连接杆27上,且第二螺旋弹簧28位于第四连接杆27的伸入连接框24的一端和连接框24的框边之间,第四连接杆27的位于连接框24外的一端与双联卷扬机23的第二联连接绳连接。
具体的,当分枕车1需要进行回拢时,双联卷扬机23反向转动,第二联连接绳牵引第四连接杆27,第四连接杆27通过第二弹簧张拉连接框24,该连接框24拉动末位的分枕车1,末位的分枕车1推动后面的分枕车1移动。通过张紧装置的调整,可以使第二联连接绳在牵引时更加张紧,保证分枕车1平稳运行,防止出现顿挫感。
优选的,第四连接杆27的伸入连接框24的端部设有螺母,第二螺旋弹簧28位于该螺母和连接框24的内侧边之间。当然,第四连接杆27的伸入连接框24的端部也可以设置凸块,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优选的,连接框24为矩形环状,以方便第三连接杆25和第四连接杆27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一接头5上设有挡板15,第二接头8上设有指向挡板15的延伸杆16。当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回拢,延伸杆16可抵靠在挡板15上。
具体的,当分枕车1回拢时,第一杆段6和第二杆段7转动,并且第一接头5和第二接头8逐渐靠近,直至延伸杆16靠压在挡板15上,第一接头5和第二接头8之间不再靠近,而且相邻的两个分枕车1不再靠近。通过延伸杆16和挡板15的配合,有助于方式为防止因双联卷扬机23牵引过度牵引而导致相邻的分枕车1发生撞击。
优选的,延伸板可以设置为L形板,延伸杆16的一端与第二接头8连接,延伸杆16的另一端指向挡板15。当然,挡板15的一面朝向延伸杆16的端部。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首位的分枕车1通过第五连接杆39与支撑架20连接,以使首位的分枕车1与车轨结构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五连接杆39为丝杆,丝杆的一端与车轨结构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首位分枕车1的横梁2连接。首位分枕车1的位置可以通过丝杠,进行调节。更加优选的,丝杆穿过首位分枕车1的横梁2,丝杠上设有两个螺母,并且这两个螺母分别位于衡量的两侧,以使丝杆与该横梁2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牵引系统还包括两个定滑轮装置29,定滑轮装置29安装于支撑架20;一个定滑轮装置29与分枕车1在轨道2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另一个定滑轮装置29位于分枕车1的下方。双联卷扬机23的第一联连接绳经一个定滑轮装置29与末位的分枕小车连接,双联卷扬机23的第二联连接绳经另一个定滑轮装置29与末位的分枕小车连接,以牵引分枕车1沿轨道21往复移动。当然,张紧装置位于两个定滑轮装置29之间。
具体的,一个定滑轮装置29位于末位的分枕车1的前方,即末位分枕车1在分枕时移动方向的前方,并且该定滑轮装置29与末位的分枕车1始终保持间距,以保证第一联连接绳能够顺利牵引分枕车1。另一个定滑轮装置29位于分枕车1的下方,即该定滑轮装置29位于所有分枕车1在回拢状态时和分枕状态的下方,以保证第二联连接绳能够顺利牵引分枕车1。例如,一个定滑轮装置29安装在支撑架20的前端,另一个定滑轮安装在安装架的中后部,以保证所有分枕车1可以被顺利牵引。定滑轮装置29可以改变第一联连接绳和第二联连接绳的延伸方向,并且可以减小第一联连接绳和第二联连接绳的摩擦。定滑轮装置29为本领域常见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对其结构和原理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双联卷扬机23设置在支撑架20的端部,并且位于末位的分枕车1的前侧,第一联连接绳可以不经过转向装置直接与末位的分枕车1连接。而首位分枕车1的横梁2的底侧设置转向装置,以使第二联连接绳经过该转向装置与末位的分枕车1连接。转向装置可以为定滑轮装置2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双联卷扬机23设置在支撑架20上,并且第一联连接绳和第二联连接绳利用支撑架20的第一连接梁30来转向,即第一联连接绳绕过一个第一连接梁30与末位的分枕车1连接,第二联连接绳绕过另一个第一连接梁30与末位的分枕车1连接。双联卷扬机23的牵引方式有多种,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支撑架20包括两个支撑梁22和多个第一连接梁30。轨道21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支撑梁22的顶侧,第一连接梁30位于两个支撑梁22之间且连接两个支撑梁22,双联卷扬机23安装于一个第一连接梁30上。
具体的,每个支撑梁22的顶侧安装有一个轨道21,并且轨道21的沿支撑梁22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梁22可以加将轨道21支撑起一定的高度,避免轨道21与地面接触。第一连接梁30设置在两个支撑梁22之间,并且第一连接梁30用于连接两个支撑梁22。第一连接梁30可以加固整个支撑架20,并且可以使两个支撑梁22保持稳定的间距。支撑架20为本领域常见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不再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支撑梁22的底侧设有多个支腿33,所有支腿33沿支撑梁2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具体的,支腿33的顶端与支撑梁22固定,支腿33的底端可以固定在地面上。支腿33可以将支撑梁22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优选的,两个支撑梁22上的支腿33横向一一对应,并且相对应两个支腿33通过第二连接梁31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支撑架20还包括轨道定位机构。该轨道定位机构包括竖梁34、定位梁35、第三连接梁3、垫块36和垫板37。两个竖梁34分别竖直的安装在两个支撑梁的端部处,并且两个竖梁34的顶部通过第三连接梁连接。定位梁35水平的活动穿设在竖梁34中,并且定位梁35的一端位于支撑梁的正上方。垫板37的一面与定位梁35连接,另一面供钢轨靠压。垫板37的顶部高于定位梁35的顶部。在定位梁35的顶侧设置有若干垫块36,并且垫块36位于垫板37和竖梁34之间。垫块36可以具有一定尺寸的标准件。在使用时,根据火车钢轨伸出轨枕的长度,在垫板37和竖梁34之间设置对应数量或长度的垫块36,以使定位梁35伸出竖梁34的长度固定;然后将火车钢轨的端部靠压在垫板37上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支撑架20上还设有电控装置42,电控系统为双联卷扬机23提供电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轨结构,所述车轨结构包括支撑架(20)和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21);
多个分枕车(1),所述分枕车(1)包括横梁(2)和两个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横梁(2)的底部,所述移动结构可沿轨道(21)移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枕车(1)的横梁(2)之间设有依次铰接的第一接头(5)、第一杆段(6)、第二杆段(7)和第二接头(8),所述第一接头(5)与一个所述横梁(2)连接,所述第二接头(8)与另一个所述横梁(2)连接;末位的所述分枕车(1)与所述车轨结构固定连接;
牵引系统,所述牵引系统安装于所述支撑架(20)上;所述牵引系统包括双联卷扬机(23),所述双联卷扬机(23)用于牵引所述分枕车(1)沿所述轨道(21)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位于首位的所述分枕车(1)的下方;
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连接框(24)、第三连接杆(25)和第一螺旋弹簧(26);所述连接框(24)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横梁(2)的底侧;所述第三连接杆(25)沿所述轨道(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杆(25)活动贯穿所述连接框(24)的框边;
所述第一螺旋弹簧(26)套装在所述第三连接杆(25)上,且所述第一螺旋弹簧(26)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杆(25)的伸入所述连接框(24)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框(24)的框边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25)的位于所述连接框(24)外的一端与所述双联卷扬机(23)的第一联连接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接杆(27)和第二螺旋弹簧(28),所述第四连接杆(27)沿所述轨道(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连接杆(27)活动贯穿所述连接框(24)的框边;
所述第二螺旋弹簧(28)套装在所述第四连接杆(27)上,且所述第二螺旋弹簧(28)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杆(27)的伸入所述连接框(24)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框(24)的框边之间,所述第四连接杆(27)的位于所述连接框(24)外的一端与所述双联卷扬机(23)的第二联连接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5)上设有挡板,所述第二接头(8)上设有指向所述挡板的延伸杆;当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枕车(1)回拢,所述延伸杆可抵靠在所述挡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末位的所述分枕车(1)通过第五连接杆(39)与所述支撑架(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系统还包括两个定滑轮装置(29),所述定滑轮装置(29)安装于所述支撑架(20);一个所述定滑轮装置(29)与所述分枕车(1)在所述轨道(2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另一个所述定滑轮装置(29)位于所述分枕车(1)的下方;
所述双联卷扬机(23)的第一联连接绳经一个所述定滑轮装置(29)与首位的所述分枕小车连接,所述双联卷扬机(23)的第二联连接绳经另一个所述定滑轮装置(29)与首位的所述分枕小车连接,以牵引所述分枕车(1)沿所述轨道(21)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包括两个支撑梁(22)和多个第一连接梁(30);所述轨道(21)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所述支撑梁(22)的顶侧,所述第一连接梁(30)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梁(22)之间且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梁(22),所述双联卷扬机(23)安装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梁(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2)的底侧设有多个支腿(33),所有所述支腿(33)沿所述支撑梁(2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CN202122199238.XU 2021-09-10 2021-09-10 分枕系统 Active CN215947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9238.XU CN215947759U (zh) 2021-09-10 2021-09-10 分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9238.XU CN215947759U (zh) 2021-09-10 2021-09-10 分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7759U true CN215947759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9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9238.XU Active CN215947759U (zh) 2021-09-10 2021-09-10 分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7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26624U (zh) 汽车野外维修及转运一体化平台
CN202264048U (zh) H型钢卧组焊接预托起和夹紧机构
CN215947759U (zh) 分枕系统
CN112281557A (zh) 铺轨机以及轨道施工方法
CN113832790A (zh) 分枕装置
CN211171456U (zh) 一种用于铺设u型梁轨道的铺设台车
CN112144332A (zh) 一种自行走轨道铺设装置
CN108867388B (zh) 多功能作业平台车
CN213740374U (zh) 一种自行走轨道铺设装置
CN203126626U (zh) 汽车野外救援及维护平台
KR101458452B1 (ko) 철도 콘크리트도상의 침목 철거장치
CN214648235U (zh) 矿井巷道滑轨动车
CN114275684A (zh) 一种可自助变跨的折线支腿轮胎式提梁机
CN202324756U (zh) 一种分体式移动立体泊车装置
CN113764157A (zh) 一种变压器分段顶推式安装就位平台及安装就位施工方法
CN207794719U (zh) 旋移立体车库
CN216892027U (zh) 造桥机走行装置
CN113682326A (zh) 矿井巷道滑轨动车
CN107178230B (zh) 一种四车位立体停放装置
CN215715520U (zh) 一种可跨钢支撑拼装地铁车站的台车行走机构
CN220522015U (zh) 一种新型升降排式振捣机
CN110203216B (zh) 自移式平板车和自移设备列车
CN216764106U (zh) 一种可自助变跨的折线支腿轮胎式提梁机
CN220049496U (zh) 一种钢卷上卷卸卷装置
CN220977656U (zh) 一种栈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