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4818U -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4818U
CN215944818U CN202121229874.6U CN202121229874U CN215944818U CN 215944818 U CN215944818 U CN 215944818U CN 202121229874 U CN202121229874 U CN 202121229874U CN 215944818 U CN215944818 U CN 215944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ntainer
corner
hol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298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振林
姚学文
汤凯枫
丁施文
梁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298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4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4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4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运输平台的顶端设置有两个第一顶角件,以及两个第二顶角件,第一顶角件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孔,第一孔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第二顶角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孔,第一孔用于连接至箱体底角孔,以使第一顶角件承载箱体底角件,或者第一孔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以用于通过标准集装箱承载箱体底角件。由此,由于第一孔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第一孔可以连接至集装箱的箱体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可以避免集装箱无法安装至运输平台,减少集装箱和运输平台之间的剪切力损坏集装箱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集装箱通过角件进行堆叠,以及在转运过程中通过角件实现在船体或专用运输车辆上的固定。
现有技术通过运输平台承载集装箱,以实现集装箱的堆叠。具体的,集装箱包括位于集装箱一侧的第一侧底角件,以及位于集装箱另一侧的第二侧底角件。运输平台包括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运输平台承载集装箱时,运输平台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第一侧底角件。第二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第二侧底角件。这样,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共同支撑该集装箱。
船舶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甲板。甲板可拆卸地设置。在船舶上通过运输平台堆叠集装箱时,一个甲板上设置第一运输平台,另一个甲板上设置第二运输平台。此时,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共同支撑的集装箱延伸经过两个甲板。
在船舶上装卸集装箱的过程中,如果拆装两个甲板中的至少一个,则两个甲板之间的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可能发生变化。这样,在将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安装至两个甲板时,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样,上述集装箱可能无法安装至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即使集装箱能够安装至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该集装箱和运输平台之间的连接也可能过紧,该集装箱和运输平台之间的剪切力可能损坏该集装箱。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平台,运输平台用于承载超宽的集装箱,集装箱具有箱体底角件,箱体底角件具有箱体底角孔,
运输平台的顶端设置有两个第一顶角件,以及两个第二顶角件,两个第一顶角件分别位于运输平台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在与平台长度方向垂直的平台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同,第一顶角件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孔,两个第一孔之间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第一长度中心距与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相同,第一孔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
两个第二顶角件与两个第一顶角件一一对应,第二顶角件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顶角件位于运输平台的同一端,第二顶角件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顶角件沿平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顶角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孔,两个第二孔之间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第二长度中心距与第一长度中心距相同,其中,
第一孔用于连接至箱体底角孔,以使第一顶角件承载箱体底角件,或者
第一孔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以用于通过标准集装箱承载箱体底角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由于第一孔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这样,第一孔可以连接至集装箱的箱体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由此,可以避免集装箱无法安装至运输平台,可以避免集装箱的箱体底角孔和运输平台的第一顶角件之间的连接过紧,进而减少集装箱和运输平台之间的剪切力损坏集装箱的可能性。此外,方便集装箱的安装。
可选地,第一孔构造为长孔,其长度尺寸的范围为124mm至250mm。
可选地,运输平台的顶端还设置有四个第三顶角件,四个第三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
2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
4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运输平台的底端还设置有四个底角件,底角件的下表面具有底角孔,四个底角孔之间的中心连线构造为宽度方向沿平台宽度方向延伸的底矩形结构,沿平台宽度方向,相邻的两个底角孔之间的底宽度中心距相等于标准集装箱的沿宽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
可选地,沿平台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底角孔之间的底长度中心距为
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或者
42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或者
45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
可选地,第一顶角件构造为盒状或者板状。
可选地,第三顶角件、第二顶角件,以及底角件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标准角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输单元,运输单元用于在船舶的甲板上承载超宽的集装箱,甲板包括第一甲板和与第一甲板相邻的第二甲板,集装箱的底角件包括第一侧底角件和第二侧底角件,第一侧底角件位于集装箱的一个侧部,第二侧底角件位于集装箱的另一个侧部,
运输单元包括前述的运输平台,运输平台包括第一运输平台,第一运输平台位于第一甲板的靠近第二甲板的一端,其中,
第一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第一侧底角件,或者
第一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以通过标准集装箱承载第一侧底角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单元,运输单元包括前述的运输平台,由于第一孔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这样,第一孔可以连接至集装箱的箱体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由此,可以避免集装箱无法安装至运输平台,可以避免集装箱的箱体底角孔和运输平台的第一顶角件之间的连接过紧,进而减少集装箱和运输平台之间的剪切力损坏集装箱的可能性。此外,方便集装箱的安装。
可选地,运输单元还包括配合平台,配合平台和运输平台沿平台宽度方向并排设置,配合平台包括第一配合平台,第一配合平台位于第二甲板的靠近第一甲板的一端,
配合平台的顶端设置有四个第三顶角件,以及两个第二顶角件,两个第二顶角件分别位于配合平台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在平台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同,第二顶角件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孔,两个第二孔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第二长度中心距与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相同,
两个第三顶角件和一个第二顶角件位于配合平台的同一端,另外两个第三顶角件和另一个第二顶角件位于配合平台的同一端,沿平台宽度方向,第二顶角件位于与之在同一端的两个第三顶角件之间,其中,
第一配合平台用于连接至第二侧底角件,或者
第一配合平台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以通过标准集装箱承载第二侧底角件。
可选地,四个第三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
2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
4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运输平台还包括第二运输平台,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沿平台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运输平台位于第二甲板的靠近第一甲板的一端,其中,
第二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第二侧底角件,或者
第二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以通过标准集装箱承载第二侧底角件。
可选地,配合平台包括第二配合平台,部分第二配合平台位于第一甲板上,部分第二配合平台位于第二甲板上,
第二顶角件为四个,沿平台长度方向,两个第二顶角件位于配合平台的一端,另外两个第二顶角件位于配合平台的另一端,位于配合平台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同一端的两个第二顶角件沿平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
运输单元连接至甲板,或者
运输单元连接至叠置于甲板的集装箱的顶端。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A配合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单元连接至放置在甲板上的标准集装箱的顶端的主视图,其中未示出非标准集装箱;
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用虚线示出了非标准集装箱;以及
图6为图4为俯视图,其中未示出标准集装箱,用虚线示出了非标准集装箱。
附图标记说明
10: A配合平台 11: 横梁
12: 第三顶角件 13: 第三孔
14: 第二顶角件 15: 第二孔
16: 底角件 17: 纵梁
20: B配合平台 100: 运输平台
110: 横梁 111: 第一顶角件
112: 第一孔 113: 第三顶角件
114: 第三孔 115: 第二顶角件
116: 第二孔 117: 底角件
120: 纵梁 130: 叉槽
140: 甲板 150: 标准集装箱
151: 第一标准集装箱 152: 第二标准集装箱
153: 第三标准集装箱 154: 第四标准集装箱
155: 第五标准集装箱 156: 第六标准集装箱
157: 第七标准集装箱 158: 第八标准集装箱
160: 非标准集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平台100。运输平台100可以用于承载集装箱(标准集装箱150或者非标准集装箱160),以实现堆叠集装箱。例如运输平台100可以用于承载超宽的集装箱(超宽的集装箱是非标准集装箱的一个示例。超宽的集装箱的宽度尺寸大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尺寸。超宽的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可以等于标准集装箱的长度尺寸(例如40英尺或者20英尺)。超宽的集装箱的长度尺寸也可以大于标准集装箱的长度尺寸(例如45英尺或者53英尺等)。本文的标准集装箱150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规定的标准集装箱。标准集装箱150包括宽度尺寸为8英尺,长度尺寸为40英尺或者20英尺的集装箱。
集装箱具有箱体底角件和箱体顶角件。箱体底角件具有箱体底角孔(后文的集装箱的角件孔的一个示例)。箱体顶角件具有箱体顶角孔(后文的集装箱的角件孔的另一个示例)。集装箱的箱体底角件包括第一侧底角件和第二侧底角件。第一侧底角件位于集装箱的一个侧部,第二侧底角件位于集装箱的另一个侧部。
如图2所示,运输平台100包括两个横梁110,以及两个纵梁120。两个横梁110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纵梁120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纵梁120均位于两个横梁110之间的间隔内。两个纵梁120的一端均连接至一个横梁110,两个纵梁120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另一个横梁110。这样,两个横梁110,以及两个纵梁120构成运输平台100的框架。
在承载集装箱时,横梁110的延伸方向(平台宽度方向的示例)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设置,纵梁120的延伸方向(平台长度方向的示例)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横梁110相对于对称面(对称面大致垂直于纵梁120的延伸方向,并经过纵梁120的延其延伸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相互对称。
每个横梁110均具有第一顶角件111、第三顶角件113、第二顶角件115,以及底角件117。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运输平台还可以包括除了横梁和纵梁外的其他结构。第一顶角件、第三顶角件、第二顶角件,以及底角件也可以不设置在横梁上。
请参考图2和图3,运输平台100具有两个第一顶角件111。每个横梁110均具有一个第一顶角件111。这样,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一个第一顶角件111位于运输平台100的一端,另一个第一顶角件111位于运输平台100的另一端。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两个第一顶角件111的位置相同。
第一顶角件111位于横梁110的顶端。第一顶角件111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孔112。第一孔112为长孔。由此,第一顶角件111的结构简单。
第一孔11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纵梁120的延伸方向。第一孔112的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
优选地,第一孔112的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的范围为124mm至250mm。
优选地,第一孔112的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的范围为50mm至70mm。由此,方便集装箱的安装。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孔112的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为63.5mm。
优选地,第一顶角件111的设置有第一孔112的顶端的厚度尺寸的范围为25mm至30mm。由此,增加第一顶角件111在第一孔112处的强度。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顶角件111的设置有第一孔112的顶端的厚度尺寸为28.5mm。
优选地,第一顶角件111可以构造为盒状或者板状。由此,第一顶角件111的结构简单。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顶角件的除了第一孔外的其他部分也可以大致相同于标准角件。
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两个第一孔112之间的第一长度中心距与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相同。由此,运输平台100可以通过第一孔112连接至集装箱(包括标准集装箱和非标准集装箱)的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孔位的底角件。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尺寸规格的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以及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置)为该种尺寸规格集装箱孔位。例如,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孔位。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20英尺集装箱孔位。42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2英尺集装箱孔位。45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5英尺集装箱孔位。超宽的集装箱底部也具有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孔位的底角件。
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三顶角件113、第二顶角件115,以及底角件117均构造为标准角件。由此,方便第三顶角件113、第二顶角件115,以及底角件117的选型。
如图2所示,运输平台100具有四个第三顶角件113。每个横梁110具有两个第三顶角件113。每个横梁110中,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一个第三顶角件113位于该横梁110的一端,另一个第三顶角件113位于该横梁110的另一端。第三顶角件113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孔114。这样,四个第三顶角件113的第三孔114之间的连线构造成顶矩形结构(详见图2的虚线所示矩形结构)。该顶矩形结构的宽度方向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三顶角件113位于该横梁110的顶端。
优选地,四个第三顶角件113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40英尺集装箱孔位)。也就是说,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顶矩形结构的宽度尺寸(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三顶角件113之间的顶宽度中心距的示例)大致为40英尺集装箱的沿宽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顶矩形结构的长度尺寸(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三顶角件113之间的第三长度中心距的示例)大致为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由此,运输平台100可以通过第三顶角件113被通用集装箱吊具(吊装设备的示例)起吊,或者运输平台100能够自身多个堆叠(运输平台100通过后文的四个底角件117和四个第三顶角件113实现堆叠)。由此,可以降低运输平台100的运输和吊装的成本。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三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2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20英尺集装箱孔位)。也就是说,沿横梁的延伸方向,顶矩形结构的宽度尺寸大致为20英尺集装箱的沿宽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沿纵梁的延伸方向,顶矩形结构的长度尺寸大致为2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由此,运输平台可以通过第三顶角件被通用集装箱吊具起吊,或者运输平台100能够自身多个堆叠(运输平台100通过后文的四个底角件117和四个第三顶角件113实现堆叠)。由此,可以降低运输平台100的运输和吊装的成本。
运输平台100具有四个底角件117。每个横梁110具有两个底角件117。每个横梁110中,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一个底角件117位于该横梁110的一端,另一个底角件117位于该横梁110的另一端。底角件117的下表面具有底角孔(未示出)。这样,四个底角件117的底角孔之间的连线构造成底矩形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该底矩形结构大致相同于前述的顶矩形结构)。该底矩形结构的宽度方向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延伸。底角件117位于该横梁110的底端。
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该底矩形结构的宽度尺寸(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底角孔之间的底宽度中心距的示例)大致为标准集装箱的沿宽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
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该底矩形结构的长度尺寸(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底角孔之间的底长度中心距的示例)大致为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这样,四个底角件117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的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40英尺集装箱孔位)。由此,运输平台可以通过底角件117连接至40英尺集装箱的顶角件,以在40英尺集装箱上叠置运输平台100。
此时,四个底角件117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四个第三顶角件113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可以为40英尺集装箱孔位。这样,运输平台100的四个底角件117可以连接至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四个顶角件,以设置于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顶部。运输平台100的四个底角件117连接至甲板140的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孔位的四个角件座,以设置于甲板140上。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沿纵梁的延伸方向,该底矩形结构的长度尺寸大致为42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由此,四个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2英尺集装箱的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由此,运输平台可以通过底角件连接至甲板的相对位置为42英尺集装箱孔位的四个角件座,用于实现超宽的集装箱运输转换。后文将对实现超宽的集装箱运输转换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沿纵梁的延伸方向,该底矩形结构的长度尺寸大致为45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由此,四个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5英尺集装箱的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由此,运输平台可以通过底角件连接至甲板的相对位置为45英尺集装箱孔位的四个角件座,用于实现超宽的集装箱的运输转换。
每个横梁110中,两个底角件117和两个第三顶角件113一一对应设置。底角件117位于与之对应的第三顶角件113的正下方。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底角件也可以不位于与之对应的第三顶角件的正下方。
优选地,每个横梁110中,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第一顶角件111位于两个第三顶角件113之间。
运输平台100具有两个第二顶角件115。每个横梁110具有一个第二顶角件115。这样,一个第二顶角件115位于运输平台100的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一端。另一个第二顶角件115位于运输平台100的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另一端。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两个第二顶角件115的位置相同。
第二顶角件115位于该横梁110的顶端。两个第二顶角件115和两个第一顶角件111一一对应。每个横梁110的第二顶角件115和第一顶角件111对应设置。每个横梁110中,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第二顶角件115和第一顶角件111间隔设置,第二顶角件115和第三顶角件113间隔设置,第二顶角件115位于一个第三顶角件113和第一顶角件111之间。第二顶角件115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孔116。
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第二顶角件115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顶角件111的位置相同。沿纵梁120的延伸方向,两个第二孔116之间的第二长度中心距与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相同。由此,运输平台100可以通过第二孔116连接至集装箱(包括标准集装箱和超宽的集装箱)的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孔位的底角件。
第二孔116也可以用于连接至集装箱的箱体底角孔,以支撑箱体底角件。例如,如后文的运输单元中,运输平台100和与之相邻的A配合平台10(图6中,该A配合平台10位于运输平台100的左侧)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以共同支撑一个集装箱(非标准集装箱或者标准集装箱,未示出)时,第二孔116可以用于连接至该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A配合平台10可以用于连接至该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由此,运输平台100可以用于承载多种不同规格的集装箱。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运输平台沿横梁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以用于共同支撑一个集装箱时,一个运输平台的第二孔可以用于连接至该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另一个运输平台的第二孔可以用于连接至该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
请参考图2,前述的第三孔114、第二孔116,以及底角孔均为长孔。第三孔114的长度方向、第二孔116的长度方向,以及底角孔的长度方向均大致平行于纵梁120的延伸方向。
两个横梁110上的第一顶角件111、第三顶角件113、第二顶角件115,以及底角件117相对于对称面相互对称。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三顶角件也可以不相对于对称面对称,此时四个第三顶角件均位于对称面沿纵梁的延伸方向的同一侧。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沿纵梁的延伸方向,两个横梁的第一孔之间的中心距、两个横梁的第三孔之间的中心距、两个横梁的第二孔之间的中心距,以及两个横梁的底角孔之间的中心距中的至少一个大致相等于某种标准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
运输平台100可以用于堆叠标准集装箱150。例如在甲板140的上表面堆叠运输平台100,然后在该运输平台100的上端堆叠标准集装箱150。此时,标准集装箱150的底角件与运输平台100的第一顶角件111和/或第二顶角件115连接。标准集装箱150顶部堆叠超宽的集装箱,以实现超宽的集装箱的运输转换。
超宽的集装箱的运输转换方式还可以在甲板140的上端堆叠1层或者2层的标准集装箱150,然后在标准集装箱150的顶部堆叠运输平台100,然后在运输平台100的上端堆叠超宽的集装箱。
多个运输平台100可以堆叠在一起。此时,相邻的运输平台100中,位于上层的运输平台100的底角件117可以连接至位于下层的运输平台100的底角件117。或者位于上层的运输平台100的第三顶角件113可以连接至位于下层的运输平台100的第三顶角件113。
在吊装运输平台100时,吊装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顶角件111、第三顶角件113、第二顶角件115,以及底角件117吊装运输平台100。此外不同的运输平台100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三顶角件113和底角件117实现联挂。
运输平台100也可以和后文的配合平台堆叠在一起。此时运输平台100的第三顶角件113可以连接至与之相邻的配合平台的底角件16。或者运输平台100的底角件117可以连接至与之相邻的配合平台的第三顶角件12。
运输平台100还包括叉槽梁。叉槽梁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横梁110,并连接至纵梁120。叉槽梁和纵梁120形成叉槽130。由此,方便移动运输平台100。
请参考图4至图6,运输平台100可以用于构成运输单元。运输单元还包括配合平台。配合平台包括A配合平台10和B配合平台20。
请参考图1和图2,除了第一顶角件111处的设置,运输平台100的其他部分大致相同于A配合平台10。将运输平台100的第一顶角件111替换成后文的第二顶角件14,即可构成A配合平台10。
具体地,A配合平台10包括两个横梁11,以及两个纵梁17。两个横梁11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纵梁17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纵梁17均位于两个横梁11之间的间隔内。两个纵梁17的一端均连接至一个横梁11,两个纵梁17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另一个横梁11。
配合平台用于承载集装箱时,横梁11的延伸方向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设置,纵梁17的延伸方向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
每个横梁11具有两个第三顶角件12、两个第二顶角件14,以及两个底角件16。这样,A配合平台具有四个第三顶角件12、四个第二顶角件14,以及四个底角件16。其中第三顶角件12、第二顶角件14,以及底角件16均构造为标准角件。
沿纵梁17的延伸方向,两个第三顶角件12与两个第二顶角件14均位于A配合平台10的一端,另两个第三顶角件12与另两个第二顶角件14均位于A配合平台10的另一端。位于A配合平台10的沿纵梁17的延伸方向的同一端的两个第二顶角件14沿横梁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每个横梁11上,沿横梁11的延伸方向,两个第二顶角件14均位于两个第三顶角件12之间。
第三顶角件12,以及第二顶角件14均位于横梁11的顶端。底角件16位于横梁11的底端。
第三顶角件12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孔13。第二顶角件14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孔15。底角件16的下表面具有底角孔(未示出)。第三孔13、第二孔15,以及底角孔均为长孔。第三孔13的长度方向、第二孔15的长度方向,以及底角孔的长度方向均大致平行于纵梁17的延伸方向。
第三孔13、第二孔15,以及底角孔用于连接至集装箱的角件,以实现堆叠集装箱。
四个第三顶角件12之间的相对位置为4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三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2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A配合平台的四个第三顶角件的位置大致为运输平台的第三顶角件的位置。此外,A配合平台的四个底角件的位置大致为运输平台的底角件的位置,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A配合平台10的每个横梁11具有两个第二顶角件14。如图5所示,B配合平台20的每个横梁11仅只有一个第二顶角件14。也就是说,B配合平台20具有两个第二顶角件14。B配合平台20的其他设置大致相等于A配合平台10,这里不再赘述。
运输单元可以用于船舶。如图4和图5所示,船舶具有甲板140。甲板14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甲板和第二甲板。甲板140可拆卸地设置。甲板140具有用于连接至集装箱的箱体底角件的角件座,以并排放置多个集装箱(例如标准集装箱150)。
本实施方式以八个标准集装箱150为例进行说明。八个标准集装箱150沿图4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八个标准集装箱150的宽度方向均沿图4的左右方向设置。
八个标准集装箱150包括第一标准集装箱151、第二标准集装箱152、第三标准集装箱153、第四标准集装箱154、第五标准集装箱155、第六标准集装箱156、第七标准集装箱157,以及第八标准集装箱158。第一标准集装箱151、第二标准集装箱152、第三标准集装箱153,以及第四标准集装箱154这四个标准集装箱150设置于第一甲板。第五标准集装箱155、第六标准集装箱156、第七标准集装箱157,以及第八标准集装箱158这四个标准集装箱150设置于第二甲板。
第四标准集装箱154的箱体顶角件连接至运输平台100(第一运输平台的示例)的底角件117,以使运输平台100叠置于第四标准集装箱154的顶端。第一标准集装箱151的顶端和第八标准集装箱158的顶端均叠置有前述的B配合平台20。第二标准集装箱152的顶端、第三标准集装箱153的顶端、第五标准集装箱155的顶端、第六标准集装箱156的顶端,以及第七标准集装箱157的顶端均叠置有前述的A配合平台10。这样,运输平台100、A配合平台10,以及B配合平台20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运输平台100位于第一甲板的靠近第二甲板的一端。第五标准集装箱155的顶端的A配合平台10(第一配合平台的示例)位于第二甲板的靠近第一甲板的一端。
请参考图4,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位于运输平台100左侧的配合平台(第二配合平台的部分示例)位于第一甲板上。和第六标准集装箱156连接的配合平台、和第七标准集装箱157连接的配合平台,以及和第八标准集装箱158连接的配合平台(第二配合平台的另一部分示例)位于第二甲板上。
请参考图5和图6,运输平台100和与之相邻的A配合平台10共同支撑非标准集装箱160。非标准集装箱160可以是前述的超宽的集装箱。该A配合平台10叠置于第五标准集装箱155的顶端。具体的,运输平台100的第一孔112用于连接至非标准集装箱160的第一侧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以使第一顶角件111承载第一侧底角件。A配合平台10的第二孔15用于连接至非标准集装箱160的第二侧底角件,以承载第二侧底角件。此时,请参考图6,沿横梁110的延伸方向,第二孔15和第一孔112之间的中心距可以大致相等于该非标准集装箱160的沿宽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
沿图5的左右方向,非标准集装箱160延伸经过两个甲板140。在装卸前述的八个标准集装箱150的过程中,如果拆装两个甲板140中的至少一个,而使两个甲板140的沿图6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样,在将八个标准集装箱150固定安装至两个甲板140,并将前述运输平台100和配合平台安装至八个标准集装箱150的顶端时,沿图6的上下方向,运输平台100,以及第五标准集装箱155上的A配合平台10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
此时,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孔112的长度尺寸(第一孔112的沿图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因此非标准集装箱160的第一侧底角件可以连接至运输平台100,以及非标准集装箱160的第二侧底角件可以连接至第五标准集装箱155上的A配合平台10。
这样,方便非标准集装箱160的安装。此外可以避免非标准集装箱160无法安装至运输平台100,可以避免非标准集装箱160的箱体底角孔和第一孔112之间的连接过紧,进而减少非标准集装箱160和运输平台100之间的剪切力损坏非标准集装箱160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五标准集装箱的箱体顶角件也连接至运输平台。也就是说,运输单元包括两个运输平台。两个运输平台包括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第一运输平台和第二运输平台沿横梁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其中,第一运输平台的用法大致为前述的运输平台。第二运输平台的用法大致为前述的A配合平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4至图6所示,相邻的A配合平台10之间,相邻的A配合平台10和B配合平台20之间也可以共同支撑集装箱。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孔112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这样,第一孔112可以连接至集装箱的箱体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由此,可以避免集装箱无法安装至运输平台100,可以避免集装箱的箱体底角孔和运输平台100的第一顶角件111之间的连接过紧,进而减少集装箱和运输平台100之间的剪切力损坏集装箱的可能性。此外,方便集装箱的安装。
可以理解,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运输单元也可以直接连接至甲板。在运输单元的第一顶角件或者第二顶角件(运输平台的第二顶角件或者配合平台的第二顶角件)上直接叠置标准集装箱,然后在标准集装箱上叠置前述的超宽的集装箱。由此,可以增大相邻的标准集装箱之间的最小距离。此时可以避免相邻的超宽的集装箱之间相互干涉。
具体的,可以通过相邻的运输平台和配合平台共同支撑一个标准集装箱。此时,运输平台可以通过第一孔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箱体底角件的示例)的底角孔(箱体底角孔的示例)。和运输平台相邻的配合平台的第二顶角件可以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
也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配合平台共同支撑一个标准集装箱。此时,相邻的两个配合平台中的一个的第二顶角件可以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相邻的两个配合平台中的另一个的第二顶角件可以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
还可以通过相邻的运输平台共同支撑一个标准集装箱。此时,一个运输平台可以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另一个运输平台可以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
每个标准集装箱可以堆叠一个前述的超宽的集装箱。当然,也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标准集装箱共同支撑一个前述的超宽的集装箱。此时,相邻的两个标准集装箱中的一个可以连接至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相邻的两个标准集装箱中的另一个可以连接至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
如果船舶的甲板两端的具有绑扎桥,为了防止超宽的集装箱的两端与位于甲板两端的绑扎桥干涉。可以使标准集装箱直接堆叠在甲板上。也可以在甲板上堆叠运输平台和配合平台后再堆叠标准集装箱,然后在标准集装箱上堆叠超宽的集装箱。这样,标准集装箱可以抬高超宽的集装箱堆叠位置,以使超宽的集装箱位于绑扎桥上方,从而防止超宽的集装箱的两端与位于甲板两端的绑扎桥干涉。
可以理解,对于船舶的甲板的两端无绑扎桥的情况,或者对于相邻的绑扎桥之间的间距足够长,而不影响超宽的集装箱的堆叠的情况。运输单元可以直接连接至甲板,在运输单元的顶端直接叠置前述的超宽的集装箱,而不需要设置标准集装箱,以抬高超宽的集装箱堆叠位置。此时,可以通过相邻的运输平台和配合平台共同支撑一个超宽的集装箱。也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配合平台共同支撑一个超宽的集装箱。也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运输平台共同支撑一个超宽的集装箱。
具体的,可以通过相邻的运输平台和配合平台共同支撑一个超宽的集装箱。此时,第一孔连接至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箱体底角件的示例)的底角孔(箱体底角孔的示例)。和运输平台相邻的配合平台通过第二顶角件连接至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
也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配合平台共同支撑一个超宽的集装箱。此时,相邻的两个配合平台中的一个通过第二顶角件连接至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相邻的两个配合平台中的另一个通过第二顶角件连接至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
可以理解,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至甲板的运输单元也可以设置两个相邻的运输平台,进而通过该两个相邻的运输平台共同支撑同一个标准集装箱或者超宽的集装箱。此时,一个运输平台通过第一孔连接至标准集装箱或者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一侧底角件。另一个运输平台通过第一孔连接至标准集装箱或者超宽的集装箱的第二侧底角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运输单元。运输单元用于承载超宽的集装箱,进而实现堆叠和运输集装箱。运输单元包括前述的运输平台100和配合平台。
本实施方式中,运输单元包括前述的运输平台,由于第一孔112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这样,第一孔112可以连接至集装箱的箱体底角件的箱体底角孔。由此,可以避免集装箱无法安装至运输平台100,可以避免集装箱的箱体底角孔和运输平台100的第一顶角件111之间的连接过紧,进而减少集装箱和运输平台100之间的剪切力损坏集装箱的可能性。此外,方便集装箱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运输平台,所述运输平台用于承载超宽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箱体底角件,所述箱体底角件具有箱体底角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平台的顶端设置有两个第一顶角件,以及两个第二顶角件,所述两个第一顶角件分别位于所述运输平台的沿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在与所述平台长度方向垂直的平台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一顶角件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孔,两个所述第一孔之间的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的第一长度中心距与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孔的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标准角件的角件孔的长度尺寸,
所述两个第二顶角件与所述两个第一顶角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顶角件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顶角件位于所述运输平台的同一端,所述第二顶角件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顶角件沿所述平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顶角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孔,两个所述第二孔之间的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的第二长度中心距与所述第一长度中心距相同,其中,
所述第一孔用于连接至所述箱体底角孔,以使所述第一顶角件承载所述箱体底角件,或者
所述第一孔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以用于通过所述标准集装箱承载所述箱体底角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构造为长孔,其长度尺寸的范围为124mm至2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台的顶端还设置有四个第三顶角件,所述四个第三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
2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
4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台的底端还设置有四个底角件,所述底角件的下表面具有底角孔,四个所述底角孔之间的中心连线构造为宽度方向沿所述平台宽度方向延伸的底矩形结构,沿所述平台宽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底角孔之间的底宽度中心距相等于标准集装箱的沿宽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底角孔之间的底长度中心距为
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或者
42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或者
45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件构造为盒状或者板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顶角件、所述第二顶角件,以及所述底角件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所述标准角件。
8.一种运输单元,所述运输单元用于在船舶的甲板上承载超宽的集装箱,所述甲板包括第一甲板和与所述第一甲板相邻的第二甲板,所述集装箱的底角件包括第一侧底角件和第二侧底角件,所述第一侧底角件位于所述集装箱的一个侧部,所述第二侧底角件位于所述集装箱的另一个侧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平台,所述运输平台包括第一运输平台,所述第一运输平台位于所述第一甲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甲板的一端,其中,
所述第一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底角件,或者
所述第一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以通过所述标准集装箱承载所述第一侧底角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单元还包括配合平台,所述配合平台和所述运输平台沿所述平台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配合平台包括第一配合平台,所述第一配合平台位于所述第二甲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甲板的一端,
所述配合平台的顶端设置有四个第三顶角件,以及两个第二顶角件,所述两个第二顶角件分别位于所述配合平台的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在所述平台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同,所述第二顶角件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孔,两个所述第二孔的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的第二长度中心距与40英尺集装箱的沿长度方向的角件孔中心距离相同,
两个所述第三顶角件和一个所述第二顶角件位于所述配合平台的同一端,另外两个所述第三顶角件和另一个所述第二顶角件位于所述配合平台的同一端,沿所述平台宽度方向,所述第二顶角件位于与之在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三顶角件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配合平台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底角件,或者
所述第一配合平台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以通过所述标准集装箱承载所述第二侧底角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单元,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三顶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为
2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
40英尺集装箱的底角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平台还包括第二运输平台,所述第一运输平台和所述第二运输平台沿所述平台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运输平台位于所述第二甲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甲板的一端,其中,
所述第二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底角件,或者
所述第二运输平台用于连接至标准集装箱,以通过所述标准集装箱承载所述第二侧底角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运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平台包括第二配合平台,部分所述第二配合平台位于所述第一甲板上,部分所述第二配合平台位于所述第二甲板上,
所述第二顶角件为四个,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两个所述第二顶角件位于所述配合平台的一端,另外两个所述第二顶角件位于所述配合平台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配合平台的沿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的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二顶角件沿所述平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运输单元连接至所述甲板,或者
所述运输单元连接至叠置于所述甲板的集装箱的顶端。
CN202121229874.6U 2021-06-02 2021-06-02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Active CN215944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9874.6U CN215944818U (zh) 2021-06-02 2021-06-02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9874.6U CN215944818U (zh) 2021-06-02 2021-06-02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4818U true CN215944818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65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29874.6U Active CN215944818U (zh) 2021-06-02 2021-06-02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48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6250B2 (en) 2019-03-04 2024-01-09 Goodpack Ibc (Singapore) Pte Ltd Cargo uni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6250B2 (en) 2019-03-04 2024-01-09 Goodpack Ibc (Singapore) Pte Ltd Cargo un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2325B2 (en) Freight container and lift casting therefore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nd transporting same
US6877939B2 (en) Transport linking frames
US6523320B2 (en) Hoisting device for big loads
US7905528B2 (en) Spreader frame for cargo container
EP1204573B1 (en) Freight container
US7011479B2 (en) Shipping platform
US5332274A (en) Container handle and container
CN215944818U (zh)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CA2349879C (en) Top and bottom corner lift fittings for a cargo container
US4049149A (en) Freight container universal corner
US4016974A (en) Package for transporting units of a modular crane
US3646609A (en) Container for handling freight
WO2016192591A1 (zh) 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运输框架以及具有其的运输单元
CN201224483Y (zh) 集装箱运输架
US11208298B2 (en) Side lift spreader for lifting intermodal container
GB259317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large cargo items on a container vessel
CN107499461B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带转向架运输多功能固定结构
AU2008219350B2 (en) Combined Transportation Method for Non-Iso-Standard Containers
US7111562B2 (en) Cargo support device
CN216510439U (zh) 一种用于桁架式臂杆运输的工装
CN210311775U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单元架及集装箱运输架
CN217994725U (zh) 新型的舱口角隅板保护结构
CN211033789U (zh) 集装箱运输台架
ITTO20030143U1 (it) Contenitore modificato per spedizione marittima
CN108639596B (zh) 一种可用双20英尺吊具的40英尺多纵底梁重载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