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0470U -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0470U
CN215940470U CN202122547319.4U CN202122547319U CN215940470U CN 215940470 U CN215940470 U CN 215940470U CN 202122547319 U CN202122547319 U CN 202122547319U CN 215940470 U CN215940470 U CN 215940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opening
main body
pole piece
cham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73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磊
马旭强
赵金坤
杜鸿浩
李团伟
方智
汤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anhui Lithium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anhui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anhui Lithium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anhui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73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0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0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0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涉及涂布的技术领域,该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包括第一垫片主体和第二垫片主体;所述第二开口紧邻第二倒角处设置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的第一垫片主体和第二垫片主体分别用于对极片的一面进行涂布;第一垫片主体对极片上的涂布形成第一削薄区域,第二垫片主体对极片上的涂布形成第二削薄区域;第二削薄区域大于第一削薄区域,当极片的第一削薄区域出现鼓边的时候,当极片收卷后,第二削薄区域能够容纳第一削薄区域处的鼓边,进而有效避免极片收卷后鼓边,保证极片收放卷的对齐度。

Description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工业生产上,模头挤压涂布由于高精度、宽涂布窗口、高可靠性等优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涂布方式。浆料由精确的进料系统(如螺杆泵)提供,进入模头内部型腔,在涂层宽度方向均匀分布,最后浆料受挤压通过模头狭缝,在移动的基材上形成涂层。由于浆料流体特性,基材上的涂层在高温干燥过程中收缩产生鼓边。
由于鼓边边缘厚度较中间部位大几微米或十几微米,辊压轧辊压力作用在极片上时,鼓边厚度大的区域承受更大的轧制力,从而导致极片辊压压实横向密度不一致,一方面这会造成辊压之后的极片翘曲度更大形成蛇形极片,在后续的分条或模切、卷绕等工艺过程中,极片张力分布不均衡,极片收放卷对齐度无法保证,这也会影响极片加工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以缓解极片产生鼓边以后,极片收放卷对齐度无法保证,影响极片加工尺寸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包括第一垫片主体和第二垫片主体;
所述第一垫片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垫片主体紧邻第一开口的两个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垫片主体的另一端的部分均设置有第一倒角;
所述第二垫片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垫片主体紧邻第二开口的两个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垫片主体的另一端的部分均设置有第二倒角;
所述第一倒角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倒角沿第二开口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所述第二开口紧邻第二倒角处设置有挡流板,且所述挡流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的下表面平齐,所述挡流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的上表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的上表面0.5mm,所述挡流板的宽度为3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倒角的一端设置有上导流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倒角的一端设置有下导流板,且所述下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弧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倒角为3*3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倒角为1.5*2.5mm,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2.5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片主体上设置的第一开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上设置的第二开口的数量相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开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之间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也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的第一垫片主体和第二垫片主体分别用于对极片的一面进行涂布;第一垫片主体对极片上的涂布形成第一削薄区域,第二垫片主体对极片上的涂布形成第二削薄区域;第二削薄区域大于第一削薄区域,当极片的第一削薄区域出现鼓边的时候,当极片收卷后,第二削薄区域能够容纳第一削薄区域处的鼓边,进而有效避免极片收卷后鼓边,保证极片收放卷的对齐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涂布装置,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挤压涂布垫片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挤压涂布装置,该挤压涂布装置采用上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从而具有挤压涂布垫片组件的一切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的第一垫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垫片主体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的第二垫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第一垫片主体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一垫片主体的B的局部放大图的C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第一垫片主体;101-第一倒角;200-第一开口;300-辅助开口;400-第二垫片主体;401-第二倒角;500-第二开口;600-挡流板;601-下导流板;602-上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包括第一垫片主体100和第二垫片主体400;
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200,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紧邻第一开口200的两个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的另一端的部分均设置有第一倒角101;
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00,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紧邻第二开口500的两个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另一端的部分均设置有第二倒角401;
所述第一倒角101沿所述第一开口2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倒角401沿第二开口5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所述第二开口500紧邻第二倒角401处设置有挡流板600,且所述挡流板60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下表面平齐,所述挡流板600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上表面。
第一垫片主体100和第二垫片主体400用于同一极片的正反面进行涂布,仅仅第一垫片主体100和第二垫片主体400对极片的涂布的面不同;即第一垫片主体100的第一开口200的宽度和第二垫片主体400的第二开口500的宽度相同。
在第一开口200上设置的第一倒角101,浆料从第一开口200流经第一倒角101的时候,浆料厚度变薄,进而与第一倒角101处对应的极片的涂布的厚度相比于正常涂布的厚度薄,即形成第一削薄区域;由于第一倒角101位于第一开口200的两侧,且第一倒角101对应的位置为极片的边沿,有效的避免了涂布后的极片高温干燥过程中收缩产生的鼓边。
参照图3-图5,第二开口500紧邻第二倒角401处设置有挡流板600,当浆料流到挡流板600的时候,挡流板600使浆料的厚度变薄,且挡流板600设置在第二开口500内,且第二倒角401在第二开口500的宽度方向上小于第一倒角101在第一开口200的宽度;即挡流板600与第二倒角401对应的极片的位置与第一倒角101对应的极片的位置不同;即第一倒角101在极片上形成的第一削薄区域,与第二倒角401和挡流板600在极片形成的第二削薄区域不对应;由于第一削薄区域宽度比较小,一般在0-5mm范围;第一削薄区域有可能出现鼓边;第二削薄区域的宽度较大,一般在0-10mm范围。
在极片的第一削薄区域出现鼓边以后,在极片收卷的时候,鼓边对应的第二削薄区域能够容纳第一削薄区域的鼓边,进而保证极片收卷的对齐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600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上表面0.5mm,所述挡流板600的宽度为3mm。
第二垫片主体400处于使用状态时,朝向挤压涂布装置的上模头的面为上表面,朝向挤压涂布装置的下模头的面为下表面。
参照图4和图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600的靠近所述第二倒角401的一端设置有上导流板60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流板600的远离所述第二倒角401的一端设置有下导流板601,且所述下导流板601与所述第二开口500的内壁之间形成弧面。
为了减少挡流板600对第二开口500的浆料的阻挡作用,挡流板600下端设置有下导流板601,浆料能够沿着下导流板601与第二开口500的内壁之间形成弧面移动;由于挡流板600具有一定的宽度,为了减少挡流板600对浆料向第二倒角401的流动,在挡流板600的上端设置有上导流板602,上导流板602有效地引导浆料流向第二倒角401,消除浆料流动死区。
参照图1,第一开口200的宽度方向为ab的方向,第二开口500和挡流板60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开口200的宽度方向相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倒角101为3*3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倒角401为1.5*2.5mm,且所述第二开口5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2.5mm。
第一倒角101由第一垫片主体100的端部的第一开口200的宽度方向的3mm,第一开口200的内壁长度方向的3mm形成;第二倒角401由第二垫片主体400的端部的第二开口500的宽度方向的2.5mm,第二开口500的内壁的长度方向的1.5mm形成,且挡流板600向第二开口500内侧凸起3mm。
第一开口200流出的浆料经过第一倒角101的时候,浆料的厚度变薄,进而极片对应位置形成第一削薄区域,一般第一削薄区域的宽度范围为0-5mm;
第二垫片主体400的第二倒角401和挡流板600共同减小浆料的厚度,进而使极片对应位置的第二削薄区域宽度比第一下削薄区域的宽度宽,一般第二削薄区域宽度为0-10mm。
由于第二削薄区域宽度较大,第二削薄区域不易出现鼓边,当第一削薄区域内出现鼓边的时候,第二削薄区域能够容纳鼓边,进而保证极片收卷的对齐度,避免影响极片加工尺寸。一般具有削薄区域的极片相比于正常极片的厚度薄8~12μm。
参照图1和图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上设置的第一开口200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上设置的第二开口500的数量相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200和所述第二开口500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开口30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200之间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300,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500之间也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300。
在第一垫片主体100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开口200,在第二垫片主体400上设置有与第一垫片主体100上的第一开口200相同个数的第二开口500。
在第一开口200的两侧设置有辅助开口300,辅助开口300用于向极片上涂布并形成绝缘层;在第一开口200的两侧设置辅助开口300,即使第一开口200涂布在极片上的浆料的两侧形成绝缘层。
在第一垫片主体1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200的时候,每一个第一开口200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300;即相邻两个第一开口200之间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3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的第一垫片主体100和第二垫片主体400分别用于对极片的一面进行涂布;第一垫片主体100对极片上的涂布形成第一削薄区域,第二垫片主体400对极片上的涂布形成第二削薄区域;第二削薄区域大于第一削薄区域,当极片的第一削薄区域出现鼓边的时候,当极片收卷后,第二削薄区域能够容纳第一削薄区域处的鼓边,进而有效避免极片收卷后鼓边,保证极片收放卷的对齐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涂布装置,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挤压涂布垫片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挤压涂布装置,该挤压涂布装置采用上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从而具有挤压涂布垫片组件的一切有益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片主体(100)和第二垫片主体(400);
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200),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紧邻第一开口(200)的两个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的另一端的部分均设置有第一倒角(101);
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00),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紧邻第二开口(500)的两个端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另一端的部分均设置有第二倒角(401);
所述第一倒角(101)沿所述第一开口(2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倒角(401)沿第二开口(5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所述第二开口(500)紧邻第二倒角(401)处设置有挡流板(600),且所述挡流板(60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下表面平齐,所述挡流板(600)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600)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的上表面0.5mm,所述挡流板(600)的宽度为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600)的靠近所述第二倒角(401)的一端设置有上导流板(6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600)的远离所述第二倒角(401)的一端设置有下导流板(601),且所述下导流板(601)与所述第二开口(500)的内壁之间形成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101)为3*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角(401)为1.5*2.5mm,且所述第二开口(5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主体(100)上设置的第一开口(200)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垫片主体(400)上设置的第二开口(500)的数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00)和所述第二开口(500)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开口(3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200)之间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300),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500)之间也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300)。
10.一种挤压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挤压涂布垫片组件。
CN202122547319.4U 2021-10-21 2021-10-21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Active CN215940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7319.4U CN215940470U (zh) 2021-10-21 2021-10-21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7319.4U CN215940470U (zh) 2021-10-21 2021-10-21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0470U true CN215940470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13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7319.4U Active CN215940470U (zh) 2021-10-21 2021-10-21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0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4098B (zh) 一种利用卷绕体电芯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方法
JP2007066744A (ja) 塗工装置および電極の製造方法
US20130309579A1 (en) Electrode core plate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8173590A (ja) 塗工装置、及び電極箔の製造方法
CN215940470U (zh) 挤压涂布垫片组件及挤压涂布装置
JP2001029861A (ja) ダイヘッド
CN110112361B (zh) 一种可消除锂电池极片边缘厚边的生产系统
CN108461811A (zh) 一种用于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电芯
JP2015229151A (ja) 塗工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CN109192925A (zh) 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JP3162026B2 (ja)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WO2017169970A1 (ja) 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極製造装置
CN114192346A (zh) 涂布垫片及涂布模头
KR20200100435A (ko)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4706007U (zh) 卷绕电芯及电池
CN204289100U (zh) 留边波浪切高方阻铝金属化膜
CN108923021A (zh) 一种全极耳正极片、卷绕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CN211538417U (zh) 一种挤压涂布垫片及挤压涂布机
JP2014029806A (ja) 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装置
CN105140318A (zh) 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及其制作方法
CN214021747U (zh) 涂布垫片及涂布装置
WO2017018347A1 (ja) 電極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2126629B1 (ko) 무선 충천 코일들의 제조를 위한 펀칭 공정 및 무선 충천 코일들을 위한 제조 방법
US7901807B2 (en) Energ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18554580U (zh) 涂布垫片及涂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