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5967U -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5967U
CN215935967U CN202122338541.3U CN202122338541U CN215935967U CN 215935967 U CN215935967 U CN 215935967U CN 202122338541 U CN202122338541 U CN 202122338541U CN 215935967 U CN215935967 U CN 215935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losure
netting
trap
trapping
ba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85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霞铭
熊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23385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5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5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5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海洋牧场养殖系统,本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包括:围圈,所述围圈用于固定在海床上并限定出用于养殖水养生物的养殖空间;饵料诱捕装置,所述饵料诱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诱捕灯组,所述诱捕灯组包括多个诱捕灯,所述诱捕灯用于发射光线以吸引海洋中的生物饵料,所述诱捕灯组中的多个所述诱捕灯间隔设置。本海洋牧场养殖系统能够与海洋生态环境连通,能够引导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围圈内供水养生物进食,实现以自然状态养殖,提高养殖的水养生物的品质,同时降低了人工劳作强度,适合大规模养殖。

Description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养生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主要应用在海洋中,进行水养生物养殖。目前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一般应用在浅滩或近岸水域位置,需要人工进行喂食饵料,人工劳作强度非常高,养殖对象长期处于胁迫状态,病害越发严重,养殖产品品质不高,养殖自身污染严重,成本居高不下,是一种难以持续的养殖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洋牧场养殖系统,能够与海洋生态环境连通,能够引导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围圈内供水养生物进食,实现以自然状态养殖,提高养殖的水养生物的品质,同时降低了人工劳作强度,适合大规模养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一方面提供一种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包括:
围圈,所述围圈用于固定在海床上并限定出用于养殖水养生物的养殖空间,所述围圈构造为能够阻止所述围圈内养殖的水养生物游出所述围圈,并允许所述围圈外的生物饵料游入所述围圈内;
饵料诱捕装置,所述饵料诱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诱捕灯组,所述诱捕灯组包括多个诱捕灯,所述诱捕灯用于发射光线以吸引海洋中的生物饵料,所述诱捕灯组中的多个所述诱捕灯间隔设置,且该多个所述诱捕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围圈在所述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以引导所述生物饵料从所述围圈外朝向所述围圈内移动。
可选地,所述围圈包括多个固定桩,多个所述固定桩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桩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网衣,所述网衣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海床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桩与所述网衣共同围成所述养殖空间。
可选地,所述网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桩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槽,所述卡块能够卡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网衣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网衣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网衣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生物饵料进入所述围圈内的若干网目,所述网目为菱形或方形,所述网目的尺寸大于35mm。
可选地,所述诱捕灯位于海平面上方,且所述诱捕灯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海平面;或者,
所述诱捕灯位于海平面下方。
可选地,所述诱捕灯组还包括供电线缆和至少两个定位桩,所述定位桩用于固定在所述海床上,所述诱捕灯组中的所述供电线缆固定在该诱捕灯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桩上,所述诱捕灯组中的多个所述诱捕灯设置在该诱捕灯组中的所述供电线缆上。
可选地,所述诱捕灯组中的每相邻两个所述诱捕灯之间的距离沿从所述围圈外到所述围圈内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诱捕灯组为多个,多个所述诱捕灯组沿所述围圈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所述诱捕灯组呈放射状分布。
可选地,所述海洋牧场养殖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每个所述诱捕灯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诱捕灯开启或关闭。
可选地,所述海洋牧场养殖系统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控制所述诱捕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围圈能够限制饲养的水养生物跑出养殖空间,同时又能够允许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围圈内供水养生物进食,能够实现对水养生物的养殖,不需要人工进行抛洒饵料,实现自然散养水养生物,不需要人工过多干预,养殖的水养生物贴近自然。通过设置的饵料诱捕装置能够引导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围圈内,操作非常方便,只需控制诱捕灯的打开或关闭即可,减轻了人工养殖的劳作强度,能够进行大规模养殖水养生物。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的正视图;
图2是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的正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围圈的正视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围圈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桩的俯视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网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饵料诱捕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定位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使用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使用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使用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使用时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定位桩;2、供电线缆;3、诱捕灯;4、围圈;5、固定桩;6、网衣;7、卡块;8、卡槽;9、连接件;10、结缚绳索;11、网片;12、浮球;13、锚链;14、通道;15、桩体;16、连接座;17、固定孔;18、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附图的图面的方向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12所示,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包括:
围圈4,围圈4用于固定在海床上并限定出用于养殖水养生物的养殖空间,围圈4构造为能够阻止围圈4内养殖的水养生物游出围圈4,并允许围圈4外的生物饵料游入围圈4内;
饵料诱捕装置,饵料诱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诱捕灯组,诱捕灯组包括多个诱捕灯3,诱捕灯3用于发射光线以吸引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诱捕灯组中的多个诱捕灯3间隔设置,且该多个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位于围圈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以引导生物饵料从围圈4外朝向围圈4内移动。
其中,水养生物能够被围圈4限制在养殖空间内,水养生物能够在养殖空间内随意游动。而围圈4的构造,能够允许围圈4外的生物饵料游入围圈4内,使得围圈4外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养殖空间内被水养生物吃掉,以实现自然养殖的目的。具体地,围圈4的底端固定在海床上,而围圈4的上端可平行于海面或高于海面,能够避免水养生物从围圈4的底端和顶端跑掉。
其中,多个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位于围圈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指的是,诱捕灯组中的多个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一部分位于围圈4内,另一部分位于围圈4外,即,多个诱捕灯3沿从围圈4外到围圈4内的方向间隔设置,这样,饵料诱捕装置可以引导围圈4外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养殖空间内。由于生物饵料的趋光性,当诱捕灯3发射光线时,海洋中的生物饵料向诱捕灯3照射的位置移动,随着多个诱捕灯3的照射,生物饵料能够从围圈4外朝向围圈4内移动。其中,水养生物可为鱼类、蟹类、虾类等游泳型生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围圈4能够限制饲养的水养生物跑出养殖空间,同时又能够允许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围圈4内供水养生物进食,能够实现对水养生物的养殖,不需要人工进行抛洒饵料,实现自然散养水养生物,不需要人工过多干预,养殖的水养生物贴近自然。通过设置的饵料诱捕装置能够引导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围圈4内,操作非常方便,只需控制诱捕灯3的打开或关闭即可,减轻了人工养殖的劳作强度,能够进行大规模养殖水养生物。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围圈4包括多个固定桩5,多个固定桩5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固定桩5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网衣6,网衣6的底部用于与海床连接,多个固定桩5与网衣6共同围成养殖空间。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桩5用于对网衣6进行拉伸固定,每相邻两个固定桩5之间的网衣6在对应的两个固定桩5的作用下固定,并处于拉伸状态,从而能够共同围成养殖空间,养殖空间内用于圈养水养生物,实现水养生物自由游动,而网衣6与外界自然水源连通,实现自然养殖水养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桩5的底端用于埋设于海床中,能够实现固定桩5的安装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海洋牧场养殖系统也可用于湖或河中。
具体地,网衣6能够使水进入到养殖空间内,而水养生物无法从养殖空间内经网衣6移动到外界,实现水养生物在水中的养殖。通过网衣6与固定桩5的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将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当需要更换清洗网衣6时,能够单独对网衣6进行更换取下,进行清洗,清洗之后可用于下一次更换清洗,从而能够保证养殖空间内干净,利于水养生物的生长。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桩5竖直设置,固定桩5的具体数量根据需要合围成养殖空间的大小进行设置,能够根据需要合围成养殖空间的形状选择设置固定桩5的分布位置。当需要合围成的养殖空间为圆柱形时,将固定桩5绕圆形分布,当需要合围成的养殖空间为方形时,将固定桩5分布在方形四角。需要说明的,固定桩5的底端用于埋在海床中,可通过浇筑实现固定。关于固定桩5的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网衣6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固定桩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部,每个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
其中,第一连接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使得网衣6能够从固定桩5上拆卸下来,便于网衣6的更换。并且,由于每个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在安装网衣6时;网衣6可以将每一第一连接部与其对应的多个第二连接部中的任一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更换网衣6时,可以先将新的网衣6的第一连接部与未被旧的网衣6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然后再将旧的网衣6拆卸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在更换网衣6的过程中,养殖空间内的水养生物跑出养殖空间。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为卡块7,第二连接部为卡槽8。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桩5上形成有卡槽8,网衣6上设置有卡块7,卡块7能够卡入卡槽8内。从而实现网衣6与固定桩5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将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时,将卡块7放入到卡槽8中,通过卡槽8对卡块7固定,从而将网衣6固定。具体地,网衣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卡块7,网衣6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卡块7与两个相邻固定桩5连接,将网衣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桩5连接后,即可将网衣6展开绷直,实现阻隔水养生物的作用。可选地,固定桩5上的卡槽8可位于固定桩5的中部,也可以位于固定桩5的上端和/或下端。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网衣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桩5螺钉连接。其中固定桩5上设置螺孔,网衣6上设置螺钉,通过将螺钉旋入螺孔中,即可实现网衣6与固定桩5的连接。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为接插头,第二连接部为接插座。固定桩5的侧边上设有接插座,网衣6的左右两端设有与接插座适配的接插头,通过将接插头插入到接插座中可实现网衣6与固定桩5的连接。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网衣6上设置有连接件9,卡块7设置在连接件9远离网衣6的一端。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卡块7通过连接件9与网衣6连接,使得卡块7能够方便卡入到卡槽8中,能够避免网衣6跟随卡块7进入到卡槽8中,影响网衣6的平整绷直性。连接件9为软性材质,使得卡块7能够相对网衣6随意移动,能够方便操作卡块7卡入到卡槽8中。具体地,网衣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9,连接件9的数量与卡块7的数量一致。具体地,连接件9可为绳索,绳索远离网衣6的一端与卡块7可通过螺钉连接,绳索可为网衣6的一部分,通过网衣6的端部延伸出来一段即可。当然,绳索远离网衣6的一端与卡块7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9还可以为钢丝绳或由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
通过设置的连接件,使得卡块7与网衣6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使网衣6免受固定桩5的摩擦。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桩5上形成有与卡槽8连通的通道14,通道14用于容纳连接件9。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道14用于连接件9穿过,当卡块7卡入到卡槽8后,连接件9位于通道14内,能够保持网衣6处于绷直状态,不会出现褶皱的情况。具体地,通道14位于固定桩5的两侧边,能够分别用于固定桩5两侧的网衣6上的连接件9伸入。其中,通道14的尺寸大于连接件9的尺寸,能够方便连接件9在通道14内移动。其中,连接件9可在通道14内上下自由移动。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的一端的卡块7为多个,且多个卡块7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固定桩5上的卡槽8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每个卡槽8的上端为开放端,每个网衣6一端的多个卡块7能够从对应的卡槽8的开放端依次进入卡槽8内。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卡块7分别与网衣6的侧边端部连接,通过多个卡块7卡入到卡槽8中,能够对网衣6侧边实现多点固定,能够提高网衣6的连接强度,同时利于网衣6处于绷直状态。具体地,多个卡块7等间距间隔设置,能够使得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时受力平衡,保证网衣6的绷直状态。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通道14沿固定桩5竖直方向设置,并与卡槽8连通。当需要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时,将多个卡块7从卡槽8的上端的开放端依次放入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的一端的卡块7为多个,且多个卡块7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固定桩5上的卡槽8的数量同样为多个,且卡槽8的数量多个卡块7的数量,将每个卡块7依次卡入到一个卡槽8中,通过能够保证多个卡块7对网衣6的均匀拉伸固定作用。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网衣6的一端的卡块7为两个,分别位于对应地网衣6的一端的上下两个位置,而固定桩5上对应的卡槽8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桩5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将卡块7卡入到卡槽8中,能够对网衣6实现四点固定,安装效率高。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卡槽8为方形,卡块7为球形,卡槽8的尺寸大于卡块7的尺寸,通道14的尺寸小于卡块7和卡槽8的尺寸。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卡块7能够完全置于卡槽8中,而通道14的尺寸小于卡块7和卡槽8的尺寸,能够避免卡块7从通道14移出卡槽8,而通道14的尺寸又大于连接件9的尺寸,能够方便连接件9穿过。需要说明的是,卡槽8也可为其他的形状。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块7与卡槽8的形状一致,卡块7和卡槽8可均为球形,也可以均为方形,但宜优选避开锐角的任何可选形状,只需保证卡槽8的尺寸大于卡块7的尺寸,使得卡块7能够放入到卡槽8中即可。优选地,卡块7为T型块,卡槽8为倒T型槽,通过卡块7放入到卡槽8中,能够提高卡接效果,对卡块7的固定效果更好。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卡块7对应的卡槽8为多个,每个卡块7能够卡入与其对应的多个卡槽8中的任一卡槽8内。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时,将卡块7卡入到其中一个卡槽8中即可实现固定,而当需要进行更换网衣6时,可将新的网衣6的一端的卡块7连接在其他卡槽8中,就可直接将旧网衣6取下,依然保持圈围效果,不会出现水养生物跑掉的情况,能够方便对网衣6进行更换,以便对网衣6清洗。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桩5上设置有四个卡槽8,四个卡槽8以两个为一组分别位于固定桩5的两侧,一组卡槽8分别用于与网衣6的一端的卡块7配合。具体地,四个卡槽8沿竖直方向开设,同时卡槽8的上端为开放端,当需要网衣6与固定桩5连接时,直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卡块7从卡槽8的开放端依次放入卡槽8中,即可实现对网衣6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网衣6的两端最上方的卡块7可以通过螺钉与固定桩5固定,也可以不固定。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网衣6包括网片11和结缚绳索10,网片11上形成有若干网目,结缚绳索10与网片11的边缘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网片11为用于形成包围的主体结构,通过结缚绳索10能够对网片11结缚固定,能够保证网片11上网目的张开,同时使得构成的网衣6的网目成正方形结构或近似正方形的菱形结构,便于围圈4的内、外的生态要素处于基本一致的状态。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件9可由结缚绳索10打结延伸而成,当然也可由连接件9直接与结缚绳索10绑定连接。其中网目的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根据养殖水养生物的大小进行更换,养殖效果更好。具体地,若干网目为菱形或方形,若干网目的尺寸大于35mm,能够保证海洋中的生物饵料进入到围圈4内。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网衣6的顶端连接有多个浮球12,多个浮球12沿网衣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浮球12为能够漂浮在海面的球体,能够带动网衣6的顶端漂浮,实现网衣6能够进行完全包围。具体的,网衣6能够根据海水深度设计对应的尺寸,能够形成自然养殖空间。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网衣6的底端连接有锚链13,锚链13沿网衣6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锚链13用于下沉至海床,使得网衣6的底端与海床接触,形成全包围空间,避免网衣6的底端与海床之间存在间隙,能够防止水养生物跑掉。通过锚链13和浮球12的共同作用,使得网衣6保持竖直紧绷状态,能够形成全包围的作用。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诱捕灯组还包括供电线缆2和至少两个定位桩1,定位桩1用于固定在海床上,诱捕灯组中的供电线缆2固定在该诱捕灯组中的至少两个定位桩1上,诱捕灯组中的多个诱捕灯3设置在该诱捕灯组中的供电线缆2上。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桩1用于对供电线缆2进行安装固定,并保持供电线缆2处于绷直状态,以便多个诱捕灯3能够稳定的连接在供电线缆2上。供电线缆2对多个诱捕灯3实现支撑作用,同时为多个诱捕灯3供电,以便多个诱捕灯3通电发射光线。通过设置的定位桩1和供电线缆2能够支撑固定多个诱捕灯3,使得仅需简单操作诱捕灯3的打开或关闭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定位桩1竖直设置,多个定位桩1间隔分布,每相邻两个定位桩1之间均设置有供电线缆2。多个定位桩1的底端采用浇筑方式连接在海床上。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根供电线缆2的两端与对应的两个定位桩1的顶端连接,多个定位桩1的顶端向上延伸露出海面,使得供电线缆2和诱捕灯3位于海平面的上方。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每根供电线缆2的两端与对应的两个定位桩1的中部或底端侧边连接,使得供电线缆2和诱捕灯3位于海平面下方,即位于海洋内。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诱捕灯组中的每相邻两个诱捕灯3之间的距离沿从围圈4外到围圈4内的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每相邻两个诱捕灯3之间的距离在围圈4外的间距大时,能够吸引更广区域的生物饵料,通过每相邻两个诱捕灯3之间的距离从围圈4外到围圈4内的方向逐渐减小,能够更好的引导生物饵料沿着诱捕灯组中的诱捕灯3设置位置进行移动,随着相邻两个诱捕灯3之间的距离在围圈4内减小时,围圈4内的光照强度增加,生物饵料更加集中在围圈4内。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诱捕灯组为多个,多个诱捕灯组沿围圈4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诱捕灯组呈放射状分布。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诱捕灯组中的一部分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位于围圈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另一部分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位于围圈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外。通过多个呈放射状分布的诱捕灯组能够将生物饵料从四周引导进入到围圈4内,增大了诱捕范围,提高了抓捕量。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诱捕灯组中的多个定位桩1包括第一定位桩和第二定位桩,第一定位桩位于围圈4内,第二定位桩位于围圈4外,每个诱捕灯组中的供电线缆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诱捕灯组中的第一定位桩和第二定位桩。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定位桩和第二定位桩可固定供电线缆2,第一定位桩位于围圈4内,第二定位桩位于围圈4外,即可实现供电线缆2呈放射状设置。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桩和第二定位桩的数量分别为一个,即可支撑固定供电线缆2,当然第一定位桩和第二定位桩的数量可为多个,具体可根据需要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诱捕灯组中的第一定位桩可按照环形分布设置在围圈4内。也可以每个诱捕灯组中的第一定位桩共用,也即是围圈4内只设置一个第一定位桩,且位于围圈4的中心位置,而每个诱捕灯组的第二定位桩按照环形分布在围圈4外,多根供电线缆2的一端与共用的一个第一定位桩连接,另一端分布与每个诱捕灯组连接,同样可以形成放射状分布。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桩1可均位于围圈4外,只需将定位桩1上连接的供电线缆2横置在围圈4上或围圈4内,使得供电线缆2上的部分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围圈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即可。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可不落入到围圈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将诱捕灯3的照射方向直接朝向围圈4,能够引导生物饵料从围圈4外朝向围圈4内移动。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诱捕灯3与供电线缆2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诱捕灯3与供电线缆2可拆卸地连接,能够方便对诱捕灯3进行更换维修。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诱捕灯3上设置有电插头,供电线缆2上设置有电插座,电插头与电插座插接,诱捕灯3上还设置有防水罩,电插头和电插座位于防水罩内。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插头与电插座的插接,供电线缆2能够为诱捕灯3供电,同时也能够将诱捕灯3固定连接在供电线缆2上。其中,电插头和电插座为市面上常见的防水式电插头和电插座。另外通过设置的防水罩,将电插头和电插座罩在防水罩内,能够提高防水效果,避免出现进水漏电短路的情况。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诱捕灯3包括灯座、灯罩和灯泡,灯罩连接在灯座上,灯泡与灯座连接,灯罩用于罩住灯泡,电插头设置灯座上,防水罩设置在灯座上。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诱捕灯3与供电线缆2通过线路电连通,诱捕灯3上设置卡箍,通过卡箍卡接在供电线缆2上并锁紧后。使得诱捕灯3与供电线缆2之间的连接强度高。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海洋牧场养殖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每个诱捕灯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多个诱捕灯3开启或关闭。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能够分别控制每个诱捕灯3的开启或关闭,通过逐个控制每个诱捕灯组中的诱捕灯3,能够逐渐引导生物饵料沿着每个诱捕灯组的设置方向前进,使得生物饵料逐渐靠近围圈4,并进入到围圈4。具体地,控制器为单片机,只需简单控制诱捕灯3的开启或关闭即可。优选地,控制器上集成延时器,通过设置计时器能够设定诱捕灯3的开启或关闭时间,实现自动打开或关闭对应的诱捕灯3。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海洋牧场养殖系统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控制诱捕灯3。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环境光传感器能够检测环境光强度,当环境光强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能够控制诱捕灯3打开,当环境光强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器能够控制诱捕灯3关闭。环境光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其结构和原理。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桩1包括桩体15和连接座16,连接座16连接在桩体15的顶端,连接座16上开设有固定孔17,供电线缆2能够穿过固定孔17,连接座16远离桩体15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8,锁紧螺栓18转动伸入固定孔17中并抵顶供电线缆2,以使供电线缆2与固定孔17的内壁抵顶实现固定。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桩体15竖直设置,桩体15的底端用于固定在海床上。桩体15顶端的连接座16用于与供电线缆2的连接。当需要固定供电线缆2时,将供电线缆2穿过固定孔17,通过锁紧螺栓18转动将供电线缆2抵顶,实现锁定,操作非常方便,能够保证供电线缆2处于绷直状态,同时能够对供电线缆2进行更换。需要说明的是,锁紧螺栓18用于与供电线缆2抵顶的端部设置橡胶垫,能够避免在抵顶过程中对供电线缆2的外表造成损坏。
本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利用自然生态发展水产养殖。将天然海域所固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保障功能引入进人工养殖;具备优良的天然海洋生态系统能够保障围圈4内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发育。
采用围圈4使养殖区与自然海洋之间实现无障碍连通。围圈4内的生态状况与外围天然海域基本一致,没有残饵、排泄物污染环境之忧。
围圈4内的水养生物的养殖密度,高于自然海域,低于传统网箱。具有承受水养生物密度增加的潜力,水养生物不至于产生胁迫效应,可以达到顺利生长发育的效果。
本海洋牧场养殖系统意味着采用同样的成本投入可达到更大的养殖水体空间,使放养密度较低,在巨大的养殖空间里仍然可以取得较高的总量产出,养殖水养生物以生态系统中的鲜活生物饵料为摄食对象,为养殖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核心基础条件,使其更接近于野生资源的品质。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包括:
将待养殖的生物投放到围圈4限定的养殖空间内;
采用人工洒饵料的方式过渡养殖预设天数,其中,预设天数是根据养殖的生物的应激反应时间确定的;
在过渡养殖预设天数后,开始控制诱捕灯组中的多个诱捕灯3沿从围圈4外到围圈4内的方向依次亮起。
可选地,预设天数为10-15天,通过过渡养殖能够使得水养生物度过适应时期,能够提高成活率。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待养殖的生物投放到围圈4限定的养殖空间内包括:
将待养殖的生物放入暂养网箱内,其中,暂养网箱内设置有增氧装置;
将暂养网箱投放到养殖空间内;
在开始控制诱捕灯组中的多个诱捕灯3沿从围圈4外到围圈4内的方向依次亮起之前,包括:
在过渡养殖预设天数后打开暂养网箱,使暂养网箱内的待养殖生物进入到养殖空间内。
其中,暂养网箱用于暂时圈围水养生物,通过增氧装置向暂养网箱内充氧,能够提高水养生物的成活率。其中,暂养网箱为圆锥形,为筛绢材料制成。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圈(4),所述围圈(4)用于固定在海床上并限定出用于养殖水养生物的养殖空间,所述围圈(4)构造为能够阻止所述围圈(4)内养殖的水养生物游出所述围圈(4),并允许所述围圈(4)外的生物饵料游入所述围圈(4)内;
饵料诱捕装置,所述饵料诱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诱捕灯组,所述诱捕灯组包括多个诱捕灯(3),所述诱捕灯(3)用于发射光线以吸引海洋中的生物饵料,所述诱捕灯组中的多个所述诱捕灯(3)间隔设置,且该多个所述诱捕灯(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围圈(4)在所述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以引导所述生物饵料从所述围圈(4)外朝向所述围圈(4)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圈(4)包括多个固定桩(5),多个所述固定桩(5)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桩(5)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网衣(6),所述网衣(6)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海床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桩(5)与所述网衣(6)共同围成所述养殖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6)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桩(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块(7),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槽(8),所述卡块(7)能够卡入所述卡槽(8)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6)上设置有连接件(9),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件(9)远离所述网衣(6)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6)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生物饵料进入所述围圈(4)内的若干网目,所述网目为菱形或方形,所述网目的尺寸大于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灯(3)位于海平面上方,且所述诱捕灯(3)的照射方向朝向所述海平面;或者,
所述诱捕灯(3)位于海平面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灯组还包括供电线缆(2)和至少两个定位桩(1),所述定位桩(1)用于固定在所述海床上,所述诱捕灯组中的所述供电线缆(2)固定在该诱捕灯组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桩(1)上,所述诱捕灯组中的多个所述诱捕灯(3)设置在该诱捕灯组中的所述供电线缆(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灯组中的每相邻两个所述诱捕灯(3)之间的距离沿从所述围圈(4)外到所述围圈(4)内的方向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灯组为多个,多个所述诱捕灯组沿所述围圈(4)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所述诱捕灯组呈放射状分布。
CN202122338541.3U 2021-09-26 2021-09-26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Active CN215935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8541.3U CN215935967U (zh) 2021-09-26 2021-09-26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8541.3U CN215935967U (zh) 2021-09-26 2021-09-26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5967U true CN215935967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8541.3U Active CN215935967U (zh) 2021-09-26 2021-09-26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5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5171B1 (ko) 바이오플락 양식수조용 부상슬러지 제거장치
EP0146518A2 (en) Fish breeding plan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tank submergible to the desired depth and having an air chamber
WO2011019288A2 (en) Device for aquaculture
CN111003885A (zh) 一种池塘原位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05409178U (zh)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KR102297174B1 (ko) 큰징거미새우의 종묘 생육 장치
JP2015165796A (ja) 浮魚礁
CN215935967U (zh)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CN113749028B (zh) 海洋牧场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215935968U (zh) 水养生物养殖围圈及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JP2019154319A (ja) ウナギの仔魚の給餌方法
CN112358054A (zh) 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
CN217308804U (zh) 一种灯具可自由调节的水产池
CN215936007U (zh) 水养生物诱捕装置与海洋牧场养殖系统
CN103548661B (zh) 一种笼式水草培养装载系统
KR102150581B1 (ko) 갑각류 양식장치
JPH06327375A (ja) 水産生物の養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5611553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喂鱼装置
CN213939342U (zh) 一种鱼巢装置
KR101725614B1 (ko) 축제식 양식장에서 복합양식을 위한 조개류 양식 장치
JPH08107733A (ja) プランクトン等の捕集装置
CN106577436A (zh) 一种电解水式人工鱼礁
CN203563476U (zh) 一种笼式水草培养装载系统
CN214299505U (zh) 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
CN215422326U (zh) 一种活体生物饵料光诱提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