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3742U - 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3742U
CN215933742U CN202122091164.8U CN202122091164U CN215933742U CN 215933742 U CN215933742 U CN 215933742U CN 202122091164 U CN202122091164 U CN 202122091164U CN 215933742 U CN215933742 U CN 215933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battery
circuit board
interface circui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11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月祥
刘晓盼
滕志海
赵小哲
山冈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11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3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3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3742U/zh
Priority to US17/880,42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6527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接口电路板,安装至电池包壳体;电池包还包括:第一电芯组,设置在电池包壳体内,第一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一电芯单元和用于将第一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第二电芯组,设置在电池包壳体内,第二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二电芯单元和用于将第二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连接装置,与第一正极端子以及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其中,连接装置与接口电路板电连接。该电池包能够无限扩容。

Description

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电动工具一般都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供电,一种是外接电源,一种是采用电池包,如果采用外接电源,往往只能在有电源接口的地方进行工作,大大的限制了电动工具应用的空间范围,而采用电池包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但是电动工具在工作时会遇到多种工况,不同工况下对电池包续航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在一些场合,需要电动工具长时间工作,因此用户需要准备多个电池包进行替换,才能满足工况的需求,但是这样往往会对用户造成不便,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大容量电池包一直是用户所需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能够无限扩容的电池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接口电路板,安装至电池包壳体;电池包还包括:第一电芯组,设置在电池包壳体内,第一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一电芯单元和用于将第一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第二电芯组,设置在电池包壳体内,第二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二电芯单元和用于将第二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连接装置,与第一正极端子以及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其中,连接装置与接口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电池包还包括电连接连接装置和接口电路板的导线。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和接口电路板分别设置在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空间的两端。
进一步地,接口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芯组的一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连接板部分设置在第一电芯组的远离接口电路板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第一正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第二正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
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接口电路板,安装至电池包壳体;电池包还包括:第一电芯组,设置在电池包壳体内,第一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一电芯单元和用于将第一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第二电芯组,设置在电池包壳体内,第二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二电芯单元和用于将第二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连接装置,与第一负极端子以及第二负极端子电连接;其中,连接装置与接口电路板电连接。进一步地,电池包还包括电连接连接装置和接口电路板的导线。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和接口电路板分别设置在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空间的两端。
进一步地,接口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芯组的一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连接板部分设置在第一电芯组的远离接口电路板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第一负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第二负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能够无限扩容的电池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示吹风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吹风机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吹风机中工具主体与电池包分离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吹风机中工具主体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5是图4所示吹风机中工具主体的部分结构爆炸图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吹风机中工具主体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7是图1所示吹风机中电池包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电池包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图7所示电池包的平面图;
图10是图7所示电池包的平面图;
图11是图7所示电池包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电池包中部分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1所示电池包中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1所示电池包中电芯组件一种布置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电池包中电芯组件布置方式的爆炸图;
图16是图14所示电池包中电芯组件另一种布置方式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电池包中电芯组件布置方式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供电池包40沿第一直线101方向安装至工具主体100a的电动工具,在本申请中,该电动工具具体以吹风机100为例,吹风机100可以供用户操作,对一些如树叶、碎草、雪、灰尘等物体进行清理。当然可以理解的,该电动工具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工具,如打草机、扫雪机、杆锯、链锯等。事实上,只要这些工具包括本申请中以下描述的实质性内容均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吹风机100包括工具主体100a和电池包40,工具主体100a包括:输出件10、电机20、机壳30、把手部70和开关组件80。
输出件10为风扇10a,输出件10用于输出动力,即风扇10a转动产气流。
电机20用于驱动风扇10a转动。
机壳30内形成有容纳空间37,电机20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37内。机壳30形成或者固定连接有风筒38,风筒38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风道。即电机20驱动风扇10a转动,从而产生气流,最终从风筒38吹出。机壳30上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有把手部70,把手部70可供用户握持。用于启动电机20的开关组件80设置在把手部70上,这样设置,在用户握持把手部70时,能够方便的操作开关组件80。
电池包40用于给电机20供电。电池包40能够沿第一直线101方向安装至机壳30。
如图7至图10,电池包40包括基础部分41、扩展部分43和连接部分42,基础部分41与扩展部分43间隔设置,连接部分42设置在基础部分41和扩展部分43之间,用于连接基础部分41和扩展部分43。通过扩展部分43与基础部分41并联来实现扩展电池包40容量,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扩展部分43的容量从而实现增加电池包40的整体容量。
电池包壳体47形成电池包40的外形部分,电池包壳体47包括基础壳体部44、连接壳体部421和扩展壳体部431,基础壳体部44与扩展壳体部431间隔设置,连接壳体部421设置在基础壳体部44和扩展壳体部431之间,用于连接基础壳体部44和扩展壳体部431,也可以说是,连接壳体部421设置在基础壳体部44和扩展壳体部431之间以使基础壳体部44和扩展壳体部431之间形成一个位于电池包壳体47外部的间隙60。当电池包40安装至机壳30时,基础壳体部44与扩展壳体部431设置在机壳30的两侧,机壳30至少部分穿过上述间隙60。电池包40长时间给吹风机100供电,电池包40内部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长此以往会影响电池包40内部零部件的寿命,将基础壳体部44和扩展壳体部431间隔设置,能够增大电池包40的扇热面积,进而便于电池包40扇热。
请一并参考图11和图13,另外,电池包40还包括支架472、电芯组件471、极片端子组件481、接口电路板48和连接装置49。支架472与电池包壳体47固定连接或者由电池包壳体47直接形成,支架472用于支撑电芯组件471,也可以理解为电芯组件471固定在支架472上,进而使电芯组件471固定在电池包壳体47内。电芯组件471包括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均用于存储电量。接口电路板48固定安装至电池包壳体47内,接口电路板48设置在电芯组件471沿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上的一端,接口电路板48用于将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电连接至极片端子组件481。极片端子组件481安装至接口电路板48上,极片端子组件481用于使电池包40与外部工具的工具端子361构成电连接,即可以理解为极片端子组件481用于与工具主体100a上的工具端子361连接从而将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存储的电量提供给工具主体100a,当然,极片端子组件481也可用于连接充电器,给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充电。连接装置49与接口电路板48电连接,进一步地,连接装置49和接口电路板48之间可以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连接片、导线等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49和接口电路板48之间可以采用导线491连接,这样设置使电池包40内部结构排布更加合理。
第一电芯组45设置在基础壳体部44形成的第一容纳腔411内,第二电芯组46设置在扩展壳体部431形成的第二容纳腔432内。其中,第一电芯组45在一个垂直于第一直线101的平面C内的投影与第二电芯组46在该平面C内的投影不重叠,即可以理解为,第一电芯组45与第二电芯组46之间不重合,且第一电芯组45与第二电芯组46基本沿垂直平面C延展的方向设置。
第一电芯组45包括多个第一电芯单元451,第二电芯组46包括多个第二电芯单元461,当电池包40安装至机壳30上时,第一电芯单元451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第二电芯单元461设置在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内。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芯单元451以第一中心线103为中心的圆柱体,第二电芯单元461是以第二中心线104为中心的圆柱体,第一中心线103的方向与第二中心线104的方向平行。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电芯单元451与第二电芯单元461为平行设置在电池包壳体47内。第一中心线103方向与第一直线101方向平行,即第一电芯单元451与第二电芯单元461设置的方向与电池包40插入工具主体100a的方向一致。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中心线方向与第二中心线方向相互垂直,第一中心线方向与第一直线方向平行,即第一电芯单元设置方向与电池包的插入方向平行,第二电芯单元设置方向与电池包的插入方向垂直。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方向相互垂直,第一中心线方向与第一直线方向相互垂直,即第一电芯单元设置方向与电池包的插入方向相互垂直,第二电芯单元设置方向与电池包插入方向平行。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一中心线的方向与第二中心线的方向相互平行,第一中心线方向与电池包插入方向垂直,第二中心线方向与电池包插入方向垂直,即第一电芯单元设置方向与电池包插入方向相互垂直,第二电芯单元设置方向与电池包插入方向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中心线103方向与第二中心线104方向平行,且第一中心线103方向与第一直线101方向平行,即第一电芯单元451与第二电芯单元461设置的方向与电池包40插入方向平行,第一电芯组45与第二电芯组46并排沿垂直于第一直线101方向设置。
第一电芯组45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一平面P1内的第一电芯单元451,第二电芯组46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二平面P2内第二电芯单元461,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相互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芯组45与第二电芯组46在沿垂直于第一直线101方向上至少包括多个第一电芯单元451和第二电芯单元461,为了便于清楚的描述,现定义在沿垂直于第一直线101的方向上,第一中心线103至第二中心线104距离最短的第一电芯单元451和第二电芯单元461位于对应的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内,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第一直线101的方向上,距离最近的第一电芯单元451与第二电芯单元461的圆心位于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内。其中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通过将第一平面P1与第二平面P2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上述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使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之间的电连接更加可靠,并且降低了装配制造难度。
进一步的,第一电芯组45至少包括3个以上的设置在第一平面P1内的第一电芯单元451,同样第二电芯组46至少包括3个以上的设置在第二平面P2内的第二电芯单元461,第一平面P1与第一中心线103平行或者重合。进一步地,第一电芯单元451的数量与第二电芯单元461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3且小于等于2。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电芯单元,从而可以选择不同容量的扩展部分43,进而提升了用户的选择空间。为避免电池包40在厚度方向上过长,第一电芯组45的多个第一电芯单元451可沿第一中心线103方向布置,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03的方向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电芯单元451,优选的可以选择两个第一电芯单元451沿第一中心线103方向布置,这样既能避免基础部分41在长度方向过长,同时又能避免基础部分41在厚度方向上过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电芯组45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一电芯组45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48的第一正极端子452和第一负极端子453,同样,第二电芯组46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二电芯组46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48的第二正极端子462和第二负极端子463,连接装置49将第一正极端子452和第二正极端子462电连接,从而将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49设置在电池包壳体47中,连接装置49至少部分与接口电路板48相对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的两侧,也可以理解为,连接装置49至少部分与接口电路板48分别设置在电池包壳体47的内部空间的两端。具体的,连接装置49包括连接板492和长极片493,连接板492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的一端,接口电路板48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的另一端。进一步的,连接板492通过金属连接片494与第一正极端子452连通,同时,连接板492通过金属连接片494与第二正极端子462连通,长极片493将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电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并联,连接板492与接口电路板48之间采用可采用导线491连接,这样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的正极端子只需要通过一条电路就可连接到接口电路板48,简化了电池包40内部的连接结构。在沿第一中心线103的方向上,长极片493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的中间,即长极片493并不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的两端,可以是基本设置在第一电芯单元451与第一电芯单元451之间,同时靠近第二电芯单元461处,即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03方向上,长极片493设置在第一电芯单元451和第二电芯单元461之间。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电芯组45a安装有用于将第一电芯组45a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48a的第一正极端子452a和第一负极端子453a,同样,第二电芯组46a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二电芯组46a电连接至接口电路板48a的第二正极端子462a和第二负极端子463a,连接装置49a将第一负极端子453a和第二负极端子463a电连接,从而将第一电芯组45a和第二电芯组46a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49a设置在电池包壳体中,与接口电路板48a相对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a的两侧,也可以理解为,连接装置49a与接口电路板48a分别设置在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空间的两端。连接装置49a包括连接板492a和长极片493a,连接板492a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a的一端,接口电路板48a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a的另一端。进一步的,连接板492a通过金属连接片494a与第一负极端子453a连通,同时,连接板492a通过金属连接片494a 与第二负极端子463a连通,长极片493a将第一电芯组45a和第二电芯组46a电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电芯组45a和第二电芯组46a并联,连接板492a与接口电路板48a之间采用可采用导线491a连接,这样第一电芯组45a和第二电芯组46a的负极端子只需要通过一条电路就可连接到接口电路板48a,简化了电池包内部的连接结构。在沿第一中心线103a的方向上,长极片493a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a的中间,即长极片493a并不设置在第一电芯组45a的两端,可以是基本设置在第一电芯单元451a与第一电芯单元451a之间,同时靠近第二电芯单元461a处,即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03a方向上,长极片493a设置在第一电芯单元451a和第二电芯单元461a之间。
如图11至图13所示,极片端子组件481至少部分安装在电池包壳体47内,进一步地,极片端子组件481至少部分设置在基础壳体部44内。极片端子组件481用于将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的电量提供给工具主体100a内电机20,在本实施例中,极片端子组件481的导电率大于等于30%IACS且小于等于100%IACS,即将极片端子组件481的导电率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从而保证极片端子组件481与工具端子361的导电性能。进一步地,极片端子组件481的导电率大于等于50%IACS且小于等于90%IACS,既能保证极片端子组件481与工具端子36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还能保证两者之间的导电性能。
极片端子组件481包括安装在接口电路板48的正极端子组件482、负极端子组件483和信号端子组件484。正极端子组件482、负极端子组件483和信号端子组件484与接口电路板48固定连接,正极端子组件482连接至电芯组件471的正极,负极端子组件483连接至电芯组件471的负极,正极端子组件482和负极端子组件483与工具主体100a上的工具端子361接触连接,以实现电池包40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信号端子组件484用于与吹风机100的工具通信端子连接,以建立电池包40与吹风机100之间的通信连接,以此电池包40与吹风机100能够实现数据通信。进一步地,正极端子组件482用于与吹风机100的正极连接端子连接,负极端子组件483用于与吹风机100负极连接端子连接,正极端子组件482与负极端子组件483用于使电池包40能够向吹风机100传输电能。极片端子组件481的正极端子组件482、负极端子组件483以及信号端子组件484在接口电路板48上均沿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延伸,同时,极片端子组件481的正极端子组件482、负极端子组件483以及信号端子组件484在接口电路板48上沿垂直于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大致彼此平行设置。其中,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与第一直线101方向基本平行。在沿工具端子361插入的方向上正极端子组件482的尺寸F1大于等于7mm小于等于15mm。将正极端子组件482的尺寸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既能保证正极端子组件482与工具端子36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又不会造成电池包4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过长的情况。负极端子组件483在沿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上的尺寸F2大于等于7mm且小于等于15mm。同样,将负极端子组件483的尺寸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既能保证负极端子组件483与工具端子36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又不会造成电池包4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过长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端子组件482与负极端子组件483在沿工具插入方向上的尺寸基本相等。进一步地,通信端子组件与正极端子组件482在沿工具插入方向上的尺寸基本相等。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正极端子组件482在沿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上的尺寸F1指的是,在沿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上正极端子组件482远离电芯组件471的端部至接口电路板48之间的距离,同样负极端子组件483在沿工具端子361插入方向上的尺寸F2与正极端子组件482的解释相同。
在沿垂直于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连接壳体部421在第一平面P1上的投影与基础壳体部44在第一平面P1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其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占基础壳体部44在第一平面P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90%,也就是说,连接壳体部421与基础壳体部44之间仅部分相交。在沿第一中心线103的方向上,连接壳体部421的尺寸与基础壳体部44的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0.3且小于1,即在沿第一中心线103的方向上,连接壳体部421的尺寸小于基础壳体部44的尺寸。同样连接壳体部421的尺寸小于扩展壳体部431的尺寸。在一个垂直于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基础壳体部44、连接壳体部421与扩展壳体部431之间近似呈凹陷型。
作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基础壳体部44与扩展壳体部431之间的间隙60在第一平面P1上的正投影可以是L型、U型、C型、V型等,在此并不限制基础壳体部44与扩展壳体部431之间的间隙60在第一平面P1上的正投影具体是什么形状的,只要能围绕住基础部分41与连接部分42之间连接的长极片493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基础壳体部44与扩展壳体部431之间的间隙60在第一平面P1上的正投影为U型,这样设置不但方便制造,还便于用户安装电池包40。进一步地,基础壳体部44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基础面441和第二基础面442,扩展壳体部431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面4311和第二扩展面4312,在垂直于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第一基础面441与第一扩展面4311邻近设置,且第一基础面441与第一扩展面4311均与连接壳体部421至少部分连接。第一基础面441与第一扩展面4311在垂直于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的距离H1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也可以理解为是,间隙60的厚度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将间隙60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之内,一方面既能保证用于连接第一电芯组45和第二电芯组46连接板492和长极片493不会过长,从而使基础壳体部44和扩展壳体部431之间的电连接更加可靠,又减小了电池包40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增加了基础部分41和扩展部分43的散热面积,便于电池包40扇热。
间隙60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03且平行于第一平面P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H2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200毫米。将间隙60的宽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既能稳定基础壳体部44和扩展壳体部431之间连接,又便于用户将电池包40安装至机壳30上。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前侧和后侧,指的是电池包40安装至电池包容纳部31上时,电池包40在垂直于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六个方位。
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4,机壳3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有电池包容纳部31,在本申请中,电池包容纳部31与机壳30一体成型。电池包容纳部31包括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和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当电池包40安装至电池包容纳部31时,基础部分4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扩展部分43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内,也就是说,第一电芯组45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第二电芯组46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芯组46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内。这样设置,不但可以使电池包容纳部31根据用户的需求安装不容容量的电池包40,丰富了用户的选择,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而且电池包40扩展部分43的容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无限扩展,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加吹风机100的续航能力,延长吹风机100的工作时间,用户无需频繁的更换电池包40,便于用户操作。在本申请中,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可以理解为外部空间。
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包括:第一侧壁321、第二侧壁322、第三侧壁323、第四侧壁324和底壁325,即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由上述四个侧壁和底壁325围绕形成,具体的,当电池包40安装至电池包容纳部31时,第一侧壁321设置在电池包40的左侧,第二侧壁322与第一侧壁321相对设置,即第二侧壁322设置在电池包40的右侧,第三侧壁323设置在电池包40的上侧,第四侧壁324与第三侧壁323相对设置,即第四侧壁324设置在电池包40的下侧,其中第四侧壁324的外壁定义有一个平行于第一直线101的极限平面A,电池包40的基础部分41与扩展部分43分别设置在极限平面A的两侧。进一步地,基础部分41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扩展部分43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外,可以理解为,基础部分41位于第四侧壁324靠近第三侧壁323的一侧,扩展部分43位于第四侧壁324远离第三侧壁323的一侧,这样设置,在不用对电池包容纳部31进行全部重新设置,就可以连接不同容量的电池包40,而且这样设置可以使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外部的扩展部分43的电池容量可以不受结构限制,进而可以使扩展部分43无线扩容,从而提高吹风机100的性能与吹风机100的续航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侧壁并不限定为平面。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第四侧壁324可以并不只限定为一个部件,它可以是一部分与第一侧壁321固定连接或者是直接由第一侧壁321向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延伸形成,第四侧壁324的另一部分可以是由第二侧壁322固定连接或者是直接由第二侧壁322向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延伸形成,即第四侧壁324可以是由两个零部件构成,在此并不限定第四侧壁324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与极限平面A平行或重合的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说,第四侧壁324的长度可以等于0mm,即没有第三壳体部313,这样,第一侧壁321、第二侧壁322、第三侧壁323和底壁325形成的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大致呈U型的半包围式。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第四侧壁324也可以是由多个部件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侧壁324为一个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30包括第一壳体部311、第二壳体部312和第三壳体部313,第一壳体部311形成有第一侧壁321,第二壳体部312形成有第二侧壁322,第三侧壁323与底壁325均由第一壳体部311的部分壳体和第二壳体部312的部分壳体共同形成,第四侧壁324由第三壳体部313形成。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侧壁321和第三侧壁323的一部分一体成型为第一整体326,第二侧壁322与第三侧壁323的另一部分一体成型为第二整体327,第一整体326和第二整体327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第四侧壁324连接第一整体326和第二整体327,第四侧壁324与第一整体326和第二整体327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指的是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使零部件脱离原有结构,这里指的是,第一整体326与第二整体327在不破坏彼此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使彼此脱离,即第一壳体部311与第二壳体部312之间可以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和螺钉315连接等,只要满足第一壳体部311和第二壳体部312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会彼此分离即可,在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311与第二壳体部312采用螺钉315连接的方式。同样,第四侧壁324与第一整体326和/或第二整体327之间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和螺钉315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侧壁324可拆卸式连接至第二侧壁322,具体的,第四侧壁324与第二侧壁322之间采用螺钉315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第四侧壁324的一侧与第二侧壁322可拆卸连接,第四侧壁324的另一侧与第一侧壁321可拆卸连接,即第四侧壁324与第二侧壁322之间采用螺钉315固定,第四侧壁324与第一侧壁321之间采用螺钉315固定,从而保证电池包40安装至电池包容纳部31后,电机20运行时,电池包40不会因震动而脱离电池包容纳部31,而且当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部的零部件产生故障时,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拆卸第四侧壁324,从而便于用户维修。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的结构强度,可以在侧壁上设置加强筋。
请一并参考图5所示,吹风机100还包括一个中分面B,中分面B与极限平面A垂直,第四侧壁324关于中分面B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21设置在中分面B的左侧,第二侧壁322设置在中分面B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指第四侧壁324关于中分面B对称设置并非严格限制于在中分面B的左右两侧完全一致,而是只要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均可以理解为第四侧壁324关于中分面B对称设置。第四侧壁324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和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之间,其中第四侧壁324形成有连通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和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的开口35,中分面B经过上述开口35,也可以理解为,开口35贯穿了电池包容纳部31,即第四侧壁324上形成有沿第二直线102方向贯穿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和第二电池包容纳腔33的开口35,开口35沿第一直线101方向朝向远离底壁325的方向敞开。当电池包40安装至电池包容纳部31时,用于连接扩展部分43和基础部分41的连接壳体部421穿过上述开口35,也可以说是,开口35引导电池包40结合至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用户将电池包40安装至电池包容纳部31内。在本申请中,第一直线101垂直于第二直线102。
进一步地,开口35沿第一直线101方向的尺寸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在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小于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沿第一直线101方向的尺寸指的是侧壁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距离底壁325的最远端至底壁325的尺寸。开口35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距离指的是,侧壁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距离底壁325的最远端至开口35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距离底壁325最近端的尺寸。具体的,开口35沿第一直线101方向的尺寸L1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在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L2的比值大于等于0.3且小于1,在本实施例中,开口35能够引导电池包40的连接壳体部421沿第一直线101方向滑动插入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第一直线101且平行于极限平面A的方向上,开口35的尺寸应当大于连接壳体部421的尺寸,同时当电池包40安装至电池包40容纳腔上时,连接壳体部421应当邻近开口35设置。将开口35的尺寸与第一容纳腔411的尺寸设置在上述范围内,给电池包40的连接壳体部421提供足够的空间移动。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开口35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L1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0.4且小于等于0.9。在另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开口35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0.8。连接壳体部421邻近开口35设置,将开口35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也可以理解为连接壳体部421至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的底壁325的距离基本在上述范围内,这样设置,可以使基础部分41与扩展部分4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因连接基础部分41与扩展部分43的连接壳体部421设置在开口35之间,也能保证电池包40在剧烈震荡的情况下,都不会在电池包40容纳腔内随意晃动。
如图2至图7所示,吹风机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三侧壁323上的锁定组件50,锁定组件50用于将电池包40锁定至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可以理解为,锁定组件50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如图2所示)和第二状态(如图3所示),当锁定组件50处于第一状态时,电池包40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保持相对固定,当锁定组件50处于第二状态时,电池包40能够与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分离。
锁定组件50包括:操作件51、偏压件52和连接轴53,操作件51能够被驱动从而绕第一轴线105转动,操作件51在转动的过程中,至少包括锁定位置(如图2所示)、释放位置(如图3所示)和初始位置(如图4所示)。初始位置指的是在无外力驱动的情况下,电池包40未安装至机壳30上时,操作件51所在的位置。当操作件51绕第一轴线105沿第一方向1051转动,将操作件51从释放位置转动至锁定位置时,电池包40与机壳30处于相对固定,即锁定组件50处于第一状态。当操作件51绕第一轴线105沿第二方向1052转动,将操作件51从锁定位置转动至释放位置时,电池包40与机壳30能够相对运动,即锁定组件50处于第二状态。偏压件52用于偏压操作件51上,即偏压件52在安装时就存在一个偏压力,使操作件51在无外力的影响的情况下绕第一轴线105沿第一方向1051转动,也就是说在无外力的情况下,操作件51将会因偏压力的作用处于初始位置,用户将电池包40安装至工具主体100a上时,需要用户施加作用力克服上述偏压力将操作件51转动至释放位置。连接轴53安装至机壳30上,操作件51与偏压件52均套设在连接轴53上。操作件51上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有操作部511、锁定部512和连接操作部511和锁定部512的中间部513,操作部511和锁定部512设置在操作件51的两端,与操作件51构成同步运动。操作部511用于供用户操作,即用户通过驱动操作部511,使操作件51转动,锁定部512用于与电池包40配合从而实现锁定与释放。进一步的,电池包40的上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部412,凹槽部412能够与锁定部512卡接,从而实现锁定,凹槽部412与锁定部512分离,则电池包40被释放。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511、锁定部512与操作件51一体成型。在垂直于极限平面A的方向上,操作件51的横截面基本呈Z字型,即在垂直于极限平面A的方向上,操作件51的操作部511高于锁定部512,即中间部513以倾斜的方式连接操作部511和锁定部512。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极限平面A的方向上,操作部511与第一壳体部311和第二壳体部312之间形成一个避让空间314,用于设置固定连接第一壳体部311和第二壳体部312的螺钉315。
工具主体100a还包括设置在底壁325上端子座36以及与端子座36邻近设置的弹性组件90。端子座36固定连接至机壳30上,端子座36上固定连接有工具端子361和定位柱362,工具端子361用于与电池包40连接,以此实现电池包40给工具主体100a供电的功能,具体的,工具端子361与电池包40的极片端子组件481构成电连接。定位柱362与端子座36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定位柱362用于导向电池包40沿第一直线101方向安装到锁定位置。端子座36上至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第一直线101方向延伸的工具端子361,也就是说,定位柱362的延伸方向与工具端子361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在沿第一直线101的方向上,工具端子361凸出于端子座36的部分的长度大于定位柱362突出于端子座36的部分的长度,即工具端子361高于定位柱362。通过上述设置,当电池包40沿直线101方向滑动安装至锁定位置的过程中,工具端子361先插入电池包40的极片端子组件481,即先让工具端子361与电池包40极片组件对齐,然后再通过定位柱362的引导,最终安装到锁定位置。因工具端子361与电池包40端子极片的硬度均小于定位柱362的硬度,这样设置便于用户更好将工具端子361插接入极片端子组件481中,避免先对齐定位柱362后造成工具端子361与极片端子组件481无法对齐而出现打火的情况。同时定位柱362的硬度大于工具端子361,也可以确保电池包40与端子座3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工具运行时因振动而造成端子之间脱离、或出现端子变形的情况。
弹性组件90弹性抵接至电池包40,一方面用于支撑电池包40,另一方面当电池包40从电池包容纳部31释放时,弹性组件90将电池包40对电池包40施加一个使电池包40向后侧移动的作用力,从而将电池包40弹出。弹性组件90包括支撑元件91、弹性元件92。支撑元件91用于当电池包40安装至锁定位置时与电池包壳体47抵接。弹性元件92用于抵持支撑元件91。具体的,支撑元件91形成有基本沿第一直线101方向向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凸起的支撑部,弹性元件92至少部分设置在支撑元件91内,弹性元件92的一端固定在机壳30上,另一端抵接在支撑元件91上。当电池包40处于锁定位置时,在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支撑元件91凸出于端子座36的部分的长度小于定位柱362凸出于端子座36的部分的长度,同时支撑元件91至底壁325的距离大于0mm,也就是说,电池包40安装到位时,电池包壳体47与支撑元件91接触,与端子座36之间存在间距。当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大容量的电池包40时,因其重量也比较大,因此将电池包40安装至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时,很容易会发生电池包壳体47将端子座36损坏的情况,通过上述设置,利用弹性元件92本身的特性,来缓冲电池包40带来的冲击力,避免端子座36损坏的情况,延长端子座36的寿命。同时当电池包40释放时,弹性元件92因电池包40产生的形变力,使电池包40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方便用户取出电池包40。
电池包容纳部31被配置为可供电池包40沿第一直线101方向至少部分插入,即可以理解为,电池包40可沿第一直线101方向插入电池包容纳部31。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容纳部31上提供有用于导向电池包40沿第一直线101方向被插入电池包容纳部31的导向结构34,导向结构34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且邻近侧壁端部设置。具体的,导向结构34设置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的侧壁上,导向结构34至少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导向筋341,在此定义为第一导向筋位3411和第二导向筋位3412,第一导向筋位3411与第一侧壁3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二导向筋位3412与第二侧壁322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筋341与侧壁一体成型,即第一侧壁321上形成有向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凸起的第一导向筋位3411,同样第二侧壁322上形成有向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凸起的第二导向筋位3412。通过在第一侧壁321和第二侧壁322上设置导向筋341,不但能便于电池包40安装,还能实现对电池包40的左右的定位,避免电池包40在第一电池包容纳腔32内晃动。第一导向筋位3411和第二导向筋位3412上包括有多个不连续的定位凸起,电池包40的基础壳体部44上形成有与导向筋341相对应的引导槽413,引导槽413沿电池包40长度方向,由电池包壳体47向内凹陷形成,电池包40上的引导槽413与定位凸起相互配合实现电池包40定位。通过在导向筋341上设置多个凸起,能有效避免导向筋341因变形而带来的定位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并不限制导向筋341在基本沿第一直线101方向上的延伸长度。
进一步的,第四侧壁324和第三侧壁323上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有相对设置的导向筋341,进而实现对电池包40上下的定位。具体的,第三侧壁323上设有第三导向筋位3413,第四侧壁324上设有第四导向筋位3414,第四侧壁324上形成有第四导向筋位3414,第三侧壁323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筋位3413,即第三导向筋位3413与第三侧壁323之间是分离设置的,第三导向筋位3413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这样方便第一壳体部311和第二壳体部312出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包括:
电池包壳体;
接口电路板,安装至所述电池包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第一电芯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一电芯单元和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所述接口电路板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
第二电芯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内,所述第二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二电芯单元和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所述接口电路板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
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以及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接口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接口电路板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接口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空间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芯组的一端,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的远离所述接口电路板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一正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第二正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
6.一种电池包,包括:
电池包壳体;
接口电路板,安装至所述电池包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第一电芯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一电芯单元和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所述接口电路板的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
第二电芯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内,所述第二电芯组包括多个第二电芯单元和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芯单元组电连接至所述接口电路板的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
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以及第二负极端子电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接口电路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接口电路板的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接口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内部空间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芯组的一端,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组的远离所述接口电路板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一负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第二负极端子通过金属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板。
CN202122091164.8U 2021-08-31 2021-08-31 电池包 Active CN215933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1164.8U CN215933742U (zh) 2021-08-31 2021-08-31 电池包
US17/880,423 US20230065277A1 (en) 2021-08-31 2022-08-03 Power tool and battery p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1164.8U CN215933742U (zh) 2021-08-31 2021-08-31 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3742U true CN215933742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2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1164.8U Active CN215933742U (zh) 2021-08-31 2021-08-31 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3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0315B2 (en) Handheld machine tool
CN101140984B (zh) 电池组以及电池组与电动工具或充电器的组件
JP2008066141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を用いた電動工具
US11721868B2 (en) Blower
JP5083630B2 (ja) 電池パック、電動工具、充電器
CN211929598U (zh)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的装置
JP4999284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電動工具及び充電器
CN215933742U (zh) 电池包
CN215933772U (zh) 电池包和电动工具
CN216698603U (zh) 电动工具
CN115732848A (zh) 电池包
CN115732843A (zh) 电动工具
JP2015141890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動工具
CN115732844A (zh) 电动工具
CN114824620A (zh) 电池模组
WO2019106932A1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7285446B2 (ja) 電動工具用の電池パック、電動工具
US20230065277A1 (en) Power tool and battery pack
JP2005285452A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を構成する電源モジュール
WO2020066901A1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JP2019145461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218867318U (zh) 电动工具及其电池包
JP2009135110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と電動工具との組合せ
CN220692207U (zh)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218241955U (zh) 充电式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