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9726U -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9726U
CN215929726U CN202122492748.6U CN202122492748U CN215929726U CN 215929726 U CN215929726 U CN 215929726U CN 202122492748 U CN202122492748 U CN 202122492748U CN 215929726 U CN215929726 U CN 215929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plate
cor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927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刃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r Zhi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i M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i M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i M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927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9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9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9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包括发热芯和布置于发热芯四周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壁固定连接有一卡条,所述卡条远离散热管的一端向内弯曲,并与所述散热管外壁形成一卡槽,所述发热芯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条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本设计在发热芯的周围布置有带有卡条的散热管,发热芯发出的热量通过卡条上的散热孔,冷热空气利用“烟囱效应”效应,在后背板上形成对流风道,把热量从顶部散热孔带出。在发热板的后背板上设置轴流风机,使发热芯后背的温度直接经过轴流风扇吹动气流通过上下散热孔散发掉,有效利用发热芯后背的结温,增加了取暖器的取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背景技术
现有墙暖发热板因为安规对表面温度的限制,导致功率密度无法做高,即使部分产品有散热对流孔,也基本为直对着上方墙壁散热,既浪费热量,也容易熏黑墙壁,而且没有借助风扇外力,本身功率密度也不能做太大,导致墙暖发热板体积偏大笨重,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在发热芯上设置散热板,散热板和发热芯的周围布置有带有卡条的散热管,通过卡条上的散热孔,冷热空气在后背板上形成风道,把热量从顶部散热孔带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包括发热芯和布置于发热芯四周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壁固定连接有一卡条,所述卡条远离散热管的一端向内弯曲,并与所述散热管外壁形成一卡槽,所述发热芯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条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芯上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紧贴发热芯布置的散热底板和若干个布置在散热底板上的第二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通过所述卡槽设置于发热板的背面,其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板上还设置有电源盒,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电源盒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板上固定设置有一组挂墙方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热芯和所述散热管的框体,所述框体与所述散热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的材质为铝合金。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设计采用带有散热鳍片的散热板,使发热芯紧贴散热板布置,从而增大了发热芯的散热面积,提高了发热板的散热性能。
2、本设计在发热芯的周围布置有带有卡条的散热管,发热芯发出的热量通过卡条上的散热孔,冷热空气利用“烟囱效应”效应,在后背板上形成对流风道,把热量从顶部散热孔带出。
3、本设计在发热板的后背板上设置轴流风机,使发热芯后背的温度直接经过轴流风扇吹动气流通过上下散热孔散发掉,有效利用发热芯后背的结温,增加了取暖器的取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立体截面图;
图5为图4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横截面图;
图7为图6中B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后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板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热芯,2-散热管,21-第一散热鳍片,22-框体,3-卡条,31-散热孔,311-顶部散热孔,312-底部散热孔,4-卡槽,5-散热板,51-散热底板,52-第二散热鳍片,6-后背板,7-轴流风扇,8-电源盒,9-挂墙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包括发热芯1和布置于发热芯1四周的散热管2,散热管2外壁固定连接有一卡条3,卡条3远离散热管2的一端向内弯曲,并与散热管2外壁形成一卡槽4,发热芯1安装于卡槽4内,卡条3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31。
其中,散热孔31包括顶部散热孔311和底部散热孔312,当发热板正常工作时,其正视图、后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发热板正面产生的热量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发热板正前方的物体上,其背后和侧面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散热管2的热传导散发出去,另一部分通过散热管2上的散热孔31以热对流的形式散发出去。其中,如图2和图9所示,散热孔31包括顶部散热孔311和底部散热孔312,根据热空气上升和“烟囱效应”原理,当发热芯1通电并产生热量后,靠近顶部散热孔311处的空气受热后通过顶部散热孔311上升,随后,顶部散热孔311处和底部散热孔312处形成热压差,室内的冷空气很快从底部散热孔312处被吸入,由此,散热管2上的顶部散热孔311和底部散热孔312之间形成热交换的风道,本设计将发热板背后和侧面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利用,增加了取暖器的取暖效率。
进一步的,散热管2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散热鳍片21,第一散热鳍片21的增设增加了散热管2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当发热板背后和侧面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管2以热传导的方式散发出去时,其导热面积更大,散热性能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发热芯1上设置有散热板5,散热板5包括紧贴发热芯1布置的散热底板51和若干个布置在散热底板51上的第二散热鳍片52。如图7所示,第二散热鳍片52与散热底板5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底板51远离第二散热鳍片52的一面与发热芯1背面直接接触,发热芯1背面的结温通过散热板5以热传导的形式散发出去,散热底板51上第二散热鳍片52的设置增加了散热板5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发热芯1背面的结温以更快的速度向周围散发,有效提高了热传导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板还包括后背板6,后背板6通过卡槽4设置于发热板的背面,为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后背板6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轴流风扇7,轴流风扇7与电源连接。当轴流风扇7工作时,发热芯1后背的温度直接经过轴流风扇7吹动气流通过上下散热孔31散发掉,进一步利用了发热芯1后背的结温,增加了取暖器的取暖效率。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组合利用,如图5和图1所示,所述发热芯1、所述散热板5和后背板6均通过所述卡槽4固定成为一体,散热板5将发热芯1后背的温度传递至后背板6和发热芯1之间的空间内,再通过卡条3上的散热孔31将热量从顶部散热孔311散发出去,底部散热孔312因为热压差进入室内的冷空气,从而使得顶部散热孔311和底部散热孔312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同时,轴流风扇7可以吹动气流进行辅助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后背板6上还设置有电源盒8和挂墙方管9,电源设置于电源盒8内。电源盒8和挂墙方管9的设置也增加了后背板6的表面积,即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使得后背板6上剩余的温度散发的更快。
考虑到整个发热板的稳固性,发热板还包括用于固定发热芯1和散热管2的框体22,框体22与散热管2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2设置于发热芯1的上下两侧,所述框体22上也设置有与散热管2结构相同的卡条3,但是框体22上的卡条3只用于固定发热芯1和散热板5,其上不开设散热孔31,以保证发热板后背的结温通过左右的散热孔31散发出并形成散热风道。
为进一步增加散热板5的散热性能,其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传热快,发热板内部使用铝型材贴附在发热芯1后背,能将热量迅速传向四周,所以散热效果比较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芯和布置于发热芯两侧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壁固定连接有一卡条,所述卡条远离散热管的一端向内弯曲,并与所述散热管外壁形成一卡槽,所述发热芯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条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散热鳍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上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紧贴发热芯布置的散热底板和若干个布置在散热底板上的第二散热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通过所述卡槽设置于发热板的背面,其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与电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上还设置有电源盒,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电源盒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上固定设置有一组挂墙方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热芯和所述散热管的框体,所述框体与所述散热管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材质为铝合金。
CN202122492748.6U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Active CN215929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2748.6U CN215929726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2748.6U CN215929726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9726U true CN21592972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92748.6U Active CN215929726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9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29726U (zh) 一种带对流散热的发热板
CN201336012Y (zh) 一种组合式散热外壳及嵌入式计算机
CN211428928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防水充电器
WO2022127746A1 (zh) 机柜组件及换热器
CN215600194U (zh) 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用格栅式散热器
CN215646842U (zh) 一种散热交换器壳体
CN203133734U (zh) 一种带有散热系统的全密封机箱
CN208353796U (zh) 一种led显示屏用散热装置
CN202385450U (zh) 风光逆变蓄电控制器
CN206257064U (zh) 一种前侧出风的安全型壁炉风扇
CN220368964U (zh) 一种网络交换机的高效散热片
CN22098457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6700735U (zh) 一种新型光伏逆变器散热器
CN215121748U (zh) 一种石墨烯散热铝板结构
CN21479927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稳压电源
CN214846537U (zh) 一种可降低进风温度的散热机箱
CN111372021A (zh) 一种改进型电视机背板散热结构
CN216852404U (zh) 一种电热管高效排风散热机构
CN213937755U (zh) 一种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CN110379785B (zh) 一种电子散热器
CN220290018U (zh) 一种投影仪散热装置
CN213472824U (zh) 一种散热稳定的大功率充电堆
CN212378471U (zh) 一种对烘箱内部元件保护的快速散热系统通道
CN217181508U (zh) 一种肋片式散热片
CN214746424U (zh) 一种暖通空调用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1300 Pearl Industrial Park No. 666, Zhaodun Town, P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r. Zhi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300 Pearl Industrial Park No. 666, Zhaodun Town, P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i M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