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6320U -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6320U
CN215926320U CN202121651507.5U CN202121651507U CN215926320U CN 215926320 U CN215926320 U CN 215926320U CN 202121651507 U CN202121651507 U CN 202121651507U CN 215926320 U CN215926320 U CN 215926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lumn
bracket
stee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15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中营
冯有忠
张弛
张应杰
张�杰
杨红凯
刘少哲
冯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ingye Engineering Corp Ltd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ingye Engineering Corp Ltd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ingye Engineering Corp Ltd,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Jingye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515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6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6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6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抱箍内端面与既有柱的外端面相抵靠,箱型钢梁一端承插在钢梁承插预留槽中,另一端设置在支撑短柱上;地下结构顶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由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连接而成;支撑短柱设置在地下结构顶板上方,支撑短柱底部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的交点上,并与支撑框架的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共轴;既有柱垂直穿过地下结构顶板,并延伸出地下结构顶板至少20cm。本发明使得箱型钢梁与既有柱的安装更加便利,解决了现有梁柱连接节点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稳定的梁柱连接结构,为塔吊转换基础的设立提供有力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梁柱连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现有的梁柱连接结构大多将梁体安装在柱体侧部,即在柱体上设置节点,将柱体中部断开,将梁体端部固定在节点上,此种方式节点受力较大,只有节点周围与柱体连接;若节点连接强度偏低,极易导致节点与柱体和梁体连接部位断开,继而影响结构的稳固性,该种连接结构不利于承载重力较大的机电设备,也不利于建筑安全性的延续发展。
在具有地下结构的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常因一些问题导致落地塔吊基础无法设立在地下结构顶板上,如地下结构顶板承载能力不足;下一层不具备回顶支撑条件;或因为楼座运营,地下结构多为机电专业系统、隔墙、门扇等障碍导致无法实现加固或回顶支撑等。因此,在地下结构顶板上设立塔吊转换基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塔吊转换基础的设立,至关重要的是解决传统梁柱结构连接稳固性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利用抱箍和支撑短柱使梁柱连接结构更加稳固,将现有技术中梁柱连接结构的基础受力进行转换,有效改变梁柱连接结构的力学传输途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抱箍,包括带牛腿外包钢板、带加劲肋外包钢板、一对外包侧钢板、钢梁挡板、钢梁卡接单元、第一高强对拉螺栓和封闭钢板;
所述带牛腿外包钢板与封闭钢板垂直连接组成卡接基础,对称设置的一对外包侧钢板一端与卡接基础连接,另一端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连接,卡接基础、一对外包侧钢板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首尾相连组成中空柱体;带牛腿外包钢板顶部设置有一对钢梁挡板和一对钢梁卡接单元,每个钢梁挡板外侧均垂直连接有一对挡板加劲肋;一对钢梁挡板之间为钢梁承插预留槽;所述带牛腿外包钢板包括牛腿上顶板、牛腿竖板、牛腿下顶板、牛腿支撑肋和调节垫板;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牛腿竖板顶部设置有牛腿上顶板,底部设置有牛腿下顶板;牛腿下顶板底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牛腿支撑肋;牛腿上顶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调节垫板;
牛腿竖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牛腿封板、柱边牛腿板和中间牛腿板;牛腿封板对称设置在牛腿上顶板和牛腿下顶板两端,柱边牛腿板的外端面与既有柱的外端面共面,相邻中间牛腿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牛腿上顶板与牛腿下顶板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带加劲肋外包钢板上设置有横向加劲肋和第二侧板抗滑移肋,横向加劲肋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外端面固定连接,两对竖向设置的第二侧板抗滑移肋分别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的上翻边和下翻边固定连接;外包侧钢板上设置有侧板加劲肋和第一侧板抗滑移肋,多个横向设置的侧板加劲肋均匀分布在外包侧钢板的外端面,两对第一侧板抗滑移肋分别与外包侧钢板的顶部和底部的翻遍垂直连接;侧板加劲肋均与横向加劲肋共面,侧板加劲肋的厚度与横向加劲肋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钢梁卡接单元呈倒U形,其包括限位板和第一高强对拉螺栓,限位板两侧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高强对拉螺栓,第一高强对拉螺栓一端穿过限位板,另一端穿过牛腿上顶板,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限位螺母为蝶形螺母或吊环螺母。
进一步,相邻侧板加劲肋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带牛腿外包钢板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为槽钢。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抱箍内端面与既有柱的外端面相抵靠,箱型钢梁一端承插在钢梁承插预留槽和钢梁卡接单元中,另一端设置在支撑短柱上;地下结构顶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由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连接而成;支撑短柱设置在地下结构顶板上方,支撑短柱底部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的交点上,并与支撑框架的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共轴;既有柱垂直穿过地下结构顶板,并延伸出地下结构顶板至少20cm。
进一步,所述既有柱为钢柱或混凝土柱。
进一步,支撑短柱包括短柱顶板、竖向支撑柱、短柱底座和短柱肋板,所述竖向支撑柱顶部设置有短柱顶板,底部设置有短柱底座,竖向支撑短柱顶部和底部的侧面均分布有多个短柱肋板,该肋板沿着短柱顶板的下端面和短柱底座的上端面分布。
进一步,所述短柱底座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插杆,插杆一端与底座支撑板下端面垂直连接,另一端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的交点上。
进一步,所述箱型钢梁的每个侧端面至少设置有4个吊装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带牛腿外包钢板上设置的牛腿支撑肋、外包侧钢板上设置的第一侧板抗滑移肋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上设置的第二侧板抗滑移肋配合使用,解决了抱箍的滑移问题,同时使得抱箍与既有柱的连接更加稳固。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每个钢梁卡接单元中的一对第一高强对拉螺栓与限位板配合使用,可有效防止安装后的箱型钢梁上下移动的技术问题,同时在箱型钢梁与带牛腿外包钢板之间利用第一高强对拉螺杆拉结固定,进而使箱型钢梁的固定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支撑短柱底部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的交点上,可使短柱更好的固定在地下结构顶板上,进一步提高箱型钢梁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抱箍使箱型钢梁能快速与柱体适配插接安装,不破坏既有柱整体的结构性能,适合现场组装,形成箱式结构,增大了梁柱节点的刚性,使得节点整体性增强,提高了节点的承载力,有效提高了节点的抗剪能力,且侧板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对齐设置,能在横向形成高强度支撑结构,能够将梁体所受的弯矩、剪力及轴力快速、有效的传动,使节点的受力更加明确。又因本实用新型中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便于安装且环保,减少了现场的切割作业等操作,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利用抱箍实现梁柱的连接,能提高既有柱的载荷,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维护成本低廉;节约工期和成本,有利于绿色施工的推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中步骤四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中步骤四中s41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中步骤五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中步骤六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中步骤七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中步骤八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包含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节点中步骤九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既有柱、2-带牛腿外包钢板、3-带加劲肋外包钢板、4-第一高强对拉螺栓、5-牛腿支撑肋、6-外包侧钢板、7-侧板加劲肋、8-钢梁挡板、9-挡板加劲肋、10-限位板、11-箱型钢梁、12-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3-牛腿上顶板、14-牛腿竖板、15-牛腿下顶板、16-牛腿封板、17-柱边牛腿板、18-中间牛腿板、19-横向加劲肋、20-第二侧板抗滑移肋、21-封闭钢板、22-第二高强对拉螺栓、23-调节垫板、24-地下结构顶板、25-支撑短柱、26-短柱顶板、27-竖向支撑柱、28-短柱底座、29-短柱肋板、30-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1-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2-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抱箍,包括带牛腿外包钢板2、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一对外包侧钢板6、钢梁挡板8、钢梁卡接单元、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和封闭钢板21。
带牛腿外包钢板2与封闭钢板21垂直连接组成卡接基础,对称设置的一对外包侧钢板6一端与卡接基础连接,另一端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连接,卡接基础、一对外包侧钢板6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首尾相连组成中空柱体;带牛腿外包钢板2顶部设置有一对钢梁挡板8和一对钢梁卡接单元,每个钢梁挡板8外侧均垂直连接有一对挡板加劲肋9;一对钢梁挡板8之间为钢梁承插预留槽;所述带牛腿外包钢板2包括牛腿上顶板13、牛腿竖板14、牛腿下顶板15、牛腿支撑肋5和调节垫板23;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牛腿竖板14顶部设置有牛腿上顶板13,底部设置有牛腿下顶板15;牛腿下顶板15底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牛腿支撑肋5;牛腿上顶板13的上端面设置有调节垫板23。
牛腿竖板14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牛腿封板16、柱边牛腿板17和中间牛腿板18;牛腿封板16对称设置在牛腿上顶板13和牛腿下顶板15两端,柱边牛腿板17的外端面与既有柱1的外端面共面,相邻中间牛腿板18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牛腿上顶板13与牛腿下顶板15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所述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上设置有横向加劲肋19和第二侧板抗滑移肋20,横向加劲肋19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外端面固定连接,两对竖向设置的第二侧板抗滑移肋20分别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的上翻边和下翻边固定连接;外包侧钢板6上设置有侧板加劲肋7和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多个横向设置的侧板加劲肋7均匀分布在外包侧钢板6的外端面,两对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分别与外包侧钢板6的顶部和底部的翻遍垂直连接;侧板加劲肋7均与横向加劲肋19共面。侧板加劲肋7的厚度与横向加劲肋19的厚度相同,侧板加劲肋7的端部与横向加劲肋19的端部对齐。能在横向形成高强度支撑结构,能够将梁体所受的弯矩、剪力及轴力快速、有效的传动,使节点的受力更加明确。相邻侧板加劲肋7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带牛腿外包钢板2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
钢梁卡接单元呈倒U形,其包括限位板10和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限位板10两侧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一端穿过限位板10,另一端穿过牛腿上顶板13,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限位螺母为蝶形螺母或吊环螺母,方便施工人员旋拧;也可在限位螺母上设置锁扣装置或限制其转动的装置(在施工人员旋拧达到拉结固定后,在进行锁扣或启用限制其转动的装置),进而防止限位螺母转动。又因限位板10为槽钢,可以限制限位螺母在有限的空间转动,槽钢的内宽可设置为比蝶形螺母或吊环螺母最宽处宽2mm-3mm。钢梁卡接单元可有效防止安装后的箱型钢梁11上下移动的技术问题,同时在箱型钢梁11与带牛腿外包钢板2之间利用第一高强对拉螺杆拉结固定,进而使箱型钢梁11的固定更加稳定。
带牛腿外包钢板2上设置的牛腿支撑肋5、外包侧钢板6上设置的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上设置的第二侧板抗滑移肋20配合使用,解决了抱箍的滑移问题,同时使得抱箍与既有柱1的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1~2和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含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抱箍内端面与既有柱1的外端面相抵靠,箱型钢梁11一端承插在钢梁承插预留槽和钢梁卡接单元中,另一端设置在支撑短柱25上;既有柱1为钢柱或混凝土柱;所述箱型钢梁11的四个侧端面均设置有4个吊装耳板,方便吊装箱型钢梁11至预设位置,并且4个吊装耳板使得吊装过程更加稳定;地下结构顶板24底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由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1连接而成;支撑短柱25设置在地下结构顶板24上方,支撑短柱25底部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1的交点上,并与支撑框架的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共轴;既有柱1垂直穿过地下结构顶板24,并延伸出地下结构顶板24至少20cm。
支撑短柱25包括短柱顶板26、竖向支撑柱27、短柱底座28和短柱肋板29,所述竖向支撑柱27顶部设置有短柱顶板26,底部设置有短柱底座28,竖向支撑短柱25顶部和底部的侧面均分布有多个短柱肋板29,该肋板沿着短柱顶板26的下端面和短柱底座28的上端面分布。短柱底座28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插杆32,插杆32一端与底座支撑板下端面垂直连接,另一端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1的交点上。可使短柱更好的固定在地下结构顶板24上,进一步提高箱型钢梁11的稳定性。
抱箍使箱型钢梁11能快速与柱体适配插接安装,不破坏既有柱1整体的结构性能,适合现场组装,形成箱式结构,增大了梁柱节点的刚性,使得节点整体性增强,提高了节点的承载力,有效提高了节点的抗剪能力。又因本实用新型中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便于安装且环保,减少了现场的切割作业等操作,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另外,如图7~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在待施工位置进行挖掘,将地下结构顶板24上方的回填土挖除;以既有柱1为中心进行挖掘,挖掘面积为1.5平方米的基坑;在平行于既有柱1并与待安装箱型钢梁11长度相对应的的位置挖掘面积为1.5平方米的基坑;基坑共为4个,基坑深度为为10cm~30cm;清理地下结构顶板24,并凿毛;对既有柱1表面进行清理,打磨掉防火涂料。
步骤一:在施工现场测量地下结构顶板24与待安装箱型钢梁11之间的垂直高度,进而确定预制的带牛腿外包钢板2中中间牛腿版之间的间距;测量既有柱1的宽度和长度,进而确定预制的带牛腿外包钢板2中柱边牛腿板17的位置。
步骤二:在工厂预制带牛腿外包钢板2、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第二高强对拉螺栓22、封闭钢板21、外包侧钢板6、钢梁挡板8、钢梁卡接单元和调节垫板23;并进行防腐处理。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预制件运输至施工现场。
步骤四:在地下结构顶板24上方至少20cm处的既有柱1上安装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封闭钢板21和带牛腿外包钢板2;将封闭钢板21与带牛腿外包钢板2垂直焊接组成卡接基础;再利用第二高强对拉螺栓22将对称设置在既有柱1两侧的封闭钢板21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拉结固定,第二高强对拉螺栓22共为8根,既有柱1每侧设置4根,并且均匀分布在封闭钢板21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之间。
s41:当既有柱1为钢柱,将牛腿支撑肋5间断焊接在牛腿外包钢板下,牛腿支撑肋5的数量计算应根据最不利荷载下计算所需焊缝长度,确定牛腿支撑肋5的个数。
s42:当既有柱1为混凝土柱,则在带牛腿外包钢板2下采用打孔植筋的方式安装牛腿支撑肋5;进而解决带牛腿外包钢板2抗滑移问题。
步骤五:安装外包侧钢板6;将步骤四中既有柱1每侧设置的4根第二高强对拉螺栓22中上方两根拆除,再将外包侧钢板6承插在步骤四中下方两根第二高强对拉螺杆与既有柱1之间,并且外包侧钢板6与既有柱1相抵靠,然后将外包侧钢板6两端分别间断焊接在封闭钢板21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上,进而卡接基础、一对外包侧钢板6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首尾相连组成中空柱体。
步骤六:将步骤5中拆除的两根第二高强对拉螺杆重新安装。
步骤七:焊接侧板加劲肋7;在一对外包侧钢板6的外端面焊接侧板加劲肋7;并保证相邻侧板加劲肋7之间的间距不大于带牛腿外包钢板2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
步骤八:焊接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
s81:当既有柱1为钢柱,将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间断焊接在外包侧钢板6底部,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的数量计算应根据侧向最不利荷载计算焊缝长度,确定侧板抗滑移肋的个数。
s82:当既有柱1为混凝土柱,则采用打孔植筋的方式在外包侧钢板6底部和顶部安装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进而解决解决外包侧钢板6的抗滑移问题。
步骤九:在带牛腿外包钢板2的牛腿上顶板13上端面两侧对称间断焊接钢梁挡板8,并将钢梁挡板8焊接在封闭钢板21的外端面,挡板加劲肋9间断焊接于钢梁挡板8外端面和牛腿上顶板13上端面。一对钢梁挡板8之间的距离根据箱型钢梁11的宽度确定。
步骤十:将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八和步骤九中的间断焊接进行满焊,并对焊缝填充灌缝胶,将第二高强对拉螺杆全部拆除。
步骤十一:安装支撑短柱25;将支撑短柱25放置在地下结构顶板24的上方,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1的交点处预设承插槽,支撑短柱25底座承插在承插槽中;其中支撑短柱25的高度根据抱箍的安装高度确定,确保支撑短柱25的上端面与牛腿上顶板13之间的误差在2cm以内。
步骤十二:将箱型钢梁11一端吊装在钢梁承插预留槽中,另一端安装在短柱顶板26上方;并在牛腿上顶板13的上端面与箱型钢梁11的下端面之间安装调节垫板23,并将调节垫板23焊接在牛腿上顶板13的上端面上。
步骤十三:安装钢梁卡接单元;将限位板10放置在箱型钢梁11的顶部,并将第一高强对拉螺杆竖向穿过限位板10和牛腿上顶板13,最后利用限位螺母将限位板10和牛腿上顶板13拉结固定。进而防止箱型钢梁11上下移动。
浇筑基坑,在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标后,进行防水处理,安装表面装饰层等。
本实用新型利用抱箍实现梁柱的连接,能提高既有柱1的载荷,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维护成本低廉;节约工期和成本,有利于绿色施工的推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牛腿外包钢板(2)、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一对外包侧钢板(6)、钢梁挡板(8)、钢梁卡接单元、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和封闭钢板(21);
所述带牛腿外包钢板(2)与封闭钢板(21)垂直连接组成卡接基础,对称设置的一对外包侧钢板(6)一端与卡接基础连接,另一端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连接,卡接基础、一对外包侧钢板(6)和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首尾相连组成中空柱体;带牛腿外包钢板(2)顶部设置有一对钢梁挡板(8)和一对钢梁卡接单元,每个钢梁挡板(8)外侧均垂直连接有一对挡板加劲肋(9);一对钢梁挡板(8)之间为钢梁承插预留槽;
所述带牛腿外包钢板(2)包括牛腿上顶板(13)、牛腿竖板(14)、牛腿下顶板(15)、牛腿支撑肋(5)和调节垫板(23);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牛腿竖板(14)顶部设置有牛腿上顶板(13),底部设置有牛腿下顶板(15);牛腿下顶板(15)底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牛腿支撑肋(5);牛腿上顶板(13)的上端面设置有调节垫板(23);
牛腿竖板(14)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牛腿封板(16)、柱边牛腿板(17)和中间牛腿板(18);牛腿封板(16)对称设置在牛腿上顶板(13)和牛腿下顶板(15)两端,柱边牛腿板(17)的外端面与既有柱(1)的外端面共面,相邻中间牛腿板(18)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牛腿上顶板(13)与牛腿下顶板(15)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
所述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上设置有横向加劲肋(19)和第二侧板抗滑移肋(20),横向加劲肋(19)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外端面固定连接,两对竖向设置的第二侧板抗滑移肋(20)分别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的上翻边和下翻边固定连接;
外包侧钢板(6)上设置有侧板加劲肋(7)和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多个横向设置的侧板加劲肋(7)均匀分布在外包侧钢板(6)的外端面,两对第一侧板抗滑移肋(12)分别与外包侧钢板(6)的顶部和底部的翻遍垂直连接;侧板加劲肋(7)均与横向加劲肋(19)共面,侧板加劲肋(7)的厚度与横向加劲肋(19)的厚度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卡接单元呈倒U形,其包括限位板(10)和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限位板(10)两侧设置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第一高强对拉螺栓(4)一端穿过限位板(10),另一端穿过牛腿上顶板(13),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抱箍,其特征在于:相邻侧板加劲肋(7)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带牛腿外包钢板(2)与带加劲肋外包钢板(3)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
4.包含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抱箍内端面与既有柱(1)的外端面相抵靠,箱型钢梁(11)一端承插在钢梁承插预留槽和钢梁卡接单元中,另一端设置在支撑短柱(25)上;地下结构顶板(24)底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由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1)连接而成;支撑短柱(25)设置在地下结构顶板(24)上方,支撑短柱(25)底部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1)的交点上,并与支撑框架的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共轴;既有柱(1)垂直穿过地下结构顶板(24),并延伸出地下结构顶板(24)至少20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支撑短柱(25)包括短柱顶板(26)、竖向支撑柱(27)、短柱底座(28)和短柱肋板(29),所述竖向支撑柱(27)顶部设置有短柱顶板(26),底部设置有短柱底座(28),竖向支撑短柱(25)顶部和底部的侧面均分布有多个短柱肋板(29),该肋板沿着短柱顶板(26)的下端面和短柱底座(28)的上端面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柱底座(28)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插杆(32),插杆(32)一端与底座支撑板下端面垂直连接,另一端承插在竖向混凝土支撑柱(30)和横向混凝土支撑柱(31)的交点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梁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钢梁(11)的每个侧端面至少设置有4个吊装耳板。
CN202121651507.5U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Active CN215926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1507.5U CN215926320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1507.5U CN215926320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6320U true CN215926320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1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1507.5U Active CN215926320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6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63773B (zh)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89178B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预拼结构装配式建筑
CN107419824A (zh)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8277996A (zh) 一种保护建筑群下扩建多层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CN113136891B (zh) 一种明挖整体装配无柱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CN107355008B (zh) 一种新增钢管混凝土柱与既有结构的预制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09853522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与腰梁及支撑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97640B (zh) 既有多层建筑整体装配式加装电梯的成品井道及施工方法
CN108316337A (zh) 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
CN113431078B (zh)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塔吊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26320U (zh) 一种抱箍、包含该抱箍的梁柱支撑体系
CN117418718A (zh) 一种砖混结构房屋大空间改造的施工方法
CN215926319U (zh) 一种连接抱箍、包含该抱箍的竖向柱与横梁的连接节点
CN204703190U (zh) 一种地下浅层全自动停车库库体结构
CN216740195U (zh) 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
CN116607558A (zh) 一种变电站主变压器设备预制装配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5483097U (zh) 一种整体装配无柱地下结构
CN216130169U (zh) 一种设置在结构顶板上的塔吊基础结构
CN208088873U (zh) 一种保护建筑群下扩建多层地下室的施工受力结构
CN209703482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与腰梁及支撑连接节点
CN221461605U (zh) 一种框架组合梁
CN206090943U (zh) 一种复合墙板
CN211114400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弧形预制板构件
CN220080040U (zh) 一种可主动控制变形的混凝土轴力伺服支撑系统
CN220705230U (zh) 一种钢板墙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