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2577U -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2577U
CN215922577U CN202122224168.9U CN202122224168U CN215922577U CN 215922577 U CN215922577 U CN 215922577U CN 202122224168 U CN202122224168 U CN 202122224168U CN 215922577 U CN215922577 U CN 215922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sar device
rotor unmanned
rotor dr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41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Ruixiang Percep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Ruixiang Percep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Ruixiang Percep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Ruixiang Percep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41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2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2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2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雷达主机、二轴稳向云台和供电部件;以及用于将基板固定在多旋翼无人机A上的固定板;其中,二轴稳向云台,用于根据多旋翼无人机或/和SAR装置的当前姿态,控制二轴稳向云台的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不仅优化了SAR装置的整体结构,还确保了天线波束在航向维、俯仰维、横滚维的三维稳定性。

Description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载雷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能力,尤其是微型SAR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成本较为低廉、且成像分辨率高等特点;多旋翼无人机操作使用便利、成本低廉等特点;将微型SAR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可广泛应用于警戒侦察、地形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
SAR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多旋翼无人机匀速直线飞行时,雷达侧视向地面发射/接收大带宽电磁波信号,采用合成孔径技术,实现对地高分辨二维成像,以用于警戒侦察、地形测绘、应急救援等。但是,多旋翼无人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受气象因素影响很大,机身在航向、俯仰和横滚三维姿态会出现较大扰动,导致所搭载的SAR天线波束指向不稳,严重影响SAR成像性能甚至无法成像。
为了提高SAR成像质量,一般须采用具有航向、俯仰和横滚三维稳向能力的三轴云台实现SAR天线波束指向稳定。但是,由于SAR天线尺寸相对较大,造成三维云台尺寸大、重量重、功耗高、结构复杂;更重要的是,三维云台需实时获知飞机航向与设计航线的夹角,从而使得多旋翼无人机与雷达接口关系复杂。
因此,如何优化SAR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整体结构,降低其尺寸、重量、功耗、成本和控制复杂度,达到其天线波束指向稳定的要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包括:基板10;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的雷达主机20、二轴稳向云台30和供电部件40;以及用于将所述基板10固定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上的固定板50;
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用于根据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所述SAR装置 B的当前姿态,控制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的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
进一步地,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包括:
传感单元31,用于检测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所述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
处理单元32,与所述传感单元31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或/ 和所述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以计算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的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
执行单元33,与所述处理单元3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以控制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
进一步地,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设置在所述基板10的中部;所述雷达主机20和所述供电部件40,设置在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主机20和所述供电部件40,相对于所述二轴稳向云台 30,设置为处于力学平衡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0,采用碳纤维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主机20、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和所述供电部件40,采用螺栓、螺杆、铰接、焊接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50为快装板,以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的快装件连接,将所述基板10固定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上。
进一步地,所述俯仰调节量的调节范围为-20°~20°,或/和所述横滚调节量的调节范围为10°~90°。
进一步地,所述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双GNSS天线测量飞机机身与航线的夹角。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上述任意的SAR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打破传统规则,将通过三维稳向云台控制雷达波束置换为通过二轴稳向云台控制雷达波束。在飞行平台(多旋翼无人机A)内部飞行控制系统对机身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改变航向时,通过实时监测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雷达装置本身的当前姿态,使雷达装置追随多旋翼无人机A的航向改变,实现天线波束在航向维的调整,保持航向维的稳定性,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双GNSS天线等导航系统时,实时获取飞机航向与设计航线之间的夹角,并通过内部飞控系统实时控制和调整机身,确保飞机航向与设计航线保持一致,保持航向维的稳定性;并通过二轴稳向云台30实现天线波束在俯仰维和横滚维的调节,保持俯仰维和横滚维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天线波束在航向维、俯仰维、横滚维的三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SAR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的二轴稳向云台的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A搭载的SAR装置B,包括:基板10;设置在基板10上的雷达主机20、二轴稳向云台30和供电部件 40;以及用于将基板10固定在多旋翼无人机A上的固定板50;
二轴稳向云台30,用于根据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控制二轴稳向云台30的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
具体的,基板10的形状、尺寸、材质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自身载重要求、雷达装置大小等实际需要而任意设定,可选但不仅限于为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的长方形薄板。同样的,雷达主机20、二轴稳向云台30和供电部件40的厂家、型号、类别等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应用领域、精确度等实际需求而任意选定。示例的,雷达主机20,可选但不仅限于为微型SAR。二轴稳向云台 30,可选但不仅限于为采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的云台,在俯仰维采用水平自稳技术维稳,在横滚维采用高速/低速双环路闭环控制技术维稳。供电部件40,可选但不仅限于为电池。
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规则,将通过三维稳向云台控制雷达波束置换为通过二轴稳向云台控制雷达波束。在飞行平台(多旋翼无人机A) 内部飞行控制系统对机身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改变航向时,通过实时监测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雷达装置本身的当前姿态,使雷达装置追随多旋翼无人机A 的航向改变,实现天线波束在航向维的调整,保持航向维的稳定性,并通过二轴稳向云台30实现天线波束在俯仰维和横滚维的调节,保持俯仰维和横滚维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天线波束在航向维、俯仰维、横滚维的三维稳定。
相对于传统方式,(1、将雷达装置直接安装于飞行平台,将导致SAR天线波束指向不稳,严重影响成像性能甚至无法成像,无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2、将SAR通过三维稳向云台安装于飞行平台,会因三维稳向云台尺寸大、重量重、功耗高、结构复杂等特点,而导致SAR整体存在尺寸大、重量重、功耗高、结构复杂等缺点,特别是三维稳向云台需实时获知飞行平台的航向与设计航线的夹角,而导致飞行平台与雷达装置间不论是接口和控制都更加复杂),该采用二轴稳向云台30的方式,大大降低了SAR装置本身的重量、尺寸、造价和复杂程度,更重要的是只需要对俯仰维和横滚维进行二维控制,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控制难度和成本、提高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天线波束的稳定性和实际成像效果,为完成既定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优选的,如图3所示,二轴稳向云台30,包括:传感单元31,用于检测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处理单元32,与传感单元31连接,用于接收多旋翼无人机A或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以计算二轴稳向云台30 的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执行单元33,与处理单元32连接,用于接收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以控制二轴稳向云台30。
具体的,传感单元31,可选但不仅限于为水平仪和陀螺仪,以检测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SAR装置的当前姿态,可选但不仅限于当前俯仰角度和横滚角度;处理单元32,可选但不仅限于为单片机等具备计算能力的控制芯片,以根据检测到的当前姿态,计算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执行单元33,可选但不仅限于以力矩电机直接驱动的机械臂,可由机械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调节角度的范围要求相应设置机械臂的尺寸结构以及电机功率,在此不再赘述。
更为优选的,二轴稳向云台30,可选但不仅限于设置在基板10的中部;雷达主机20和供电部件40,可选但不仅限于设置在二轴稳向云台30的两侧。更为优选的,雷达主机20和供电部件40,可选但不仅限于相对于二轴稳向云台 30,设置为处于力学平衡状态。以类杠杆原理为例,雷达主机20的重心与二轴稳向云台30的重心的距离D1、供电部件40的重心与二轴稳向云台30的重心的距离D2与雷达主机20的质量K1、供电部件40的质量K2成反比,以达到力学上的平衡,使得雷达装置整体的质心位于中部,方便其通过固定板50安装于多旋翼无人机A时,保持稳定和平衡,进一步提高其天线波束的稳定性和成像效果。
更为优选的,雷达主机20、二轴稳向云台30和供电部件40,可选但不仅限于采用螺栓、螺杆、铰接、焊接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设置在基板10上。
更为优选的,固定板50可选但不仅限于为快装板,以与多旋翼无人机A的快装件连接,将基板10固定在多旋翼无人机A上。这样,雷达装置,可通过快装板和多旋翼无人机A底部的快装件实现快速拆装,操作便利快捷。
更为优选的,二轴稳向云台30,在俯仰维的调节范围可选但不仅限于为 -20°~20°;在横滚维的调节范围可选但不仅限于为10°~90°。
更为优选的,多旋翼无人机,可选但不仅限于采用双GNSS天线,通过沿航向机安装的两个GNSS天线获取飞机航向与设计航线之间的夹角,并通过内部飞控系统实时控制和调整机身,确保飞机航向与设计航线保持一致,保持航向维的稳定性;进而通过二轴稳向云台30实现天线波束在俯仰维和横滚维的调节,保持俯仰维和横滚维的稳定性,实现SAR装置的三维稳向。优选的,双GNSS 天线设置在其航向的机臂上,以进一步提高航向的精准测量和控制能力。更为优选的,两个GNSS天线间隔大于1.0m设置,使得飞机航向测量精度小于0.5°,飞机航向与飞机航迹保持在2°以内,满足雷达装置对航向维波束指向稳定精度要求。在该实施例中,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双GNSS天线辅助高精度定向模块测量无人机航向角,并通过飞控系统进行实时航向控制和调整,实现飞机航向与设计航线保持一致,进而保证所搭载的雷达天线波束指向在SAR方位向保持稳定。以正侧视条带SAR为例,当飞机航向与设计航线保持一致时,雷达波束照射方向始终与航线垂直,如图4所示,亦即雷达波束正侧视照射地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上述任意的SAR装置。
上述多旋翼无人机与上述SAR装置对应,其技术作用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的雷达主机(20)、二轴稳向云台(30)和供电部件(40);以及用于将所述基板(10)固定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上的固定板(50);
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用于根据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所述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控制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的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包括:
传感单元(31),用于检测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所述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
处理单元(32),与所述传感单元(31)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或/和所述SAR装置(B)的当前姿态,以计算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的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
执行单元(33),与所述处理单元(3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俯仰调节量和横滚调节量,以控制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设置在所述基板(10)的中部;所述雷达主机(20)和所述供电部件(40),设置在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主机(20)和所述供电部件(40),相对于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设置为处于力学平衡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采用碳纤维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主机(20)、所述二轴稳向云台(30)和所述供电部件(40),采用螺栓、螺杆、铰接、焊接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0)为快装板,以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的快装件连接,将所述基板(10)固定在所述多旋翼无人机(A)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调节量的调节范围为-20°~20°,或/和所述横滚调节量的调节范围为10°~9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双GNSS天线测量飞机机身与航线的夹角。
10.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SAR装置。
CN202122224168.9U 2021-09-15 2021-09-15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Active CN215922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4168.9U CN215922577U (zh) 2021-09-15 2021-09-15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4168.9U CN215922577U (zh) 2021-09-15 2021-09-15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2577U true CN215922577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1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4168.9U Active CN215922577U (zh) 2021-09-15 2021-09-15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2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93577A1 (zh) 一种直升机载激光雷达激光扫描姿态角稳定方法与装置
CN107219864B (zh) 一种伺服/手控混合式三自由度轻小型无人机遥感云台系统
CN202142644U (zh) 一种卫星天线、一种天线机架控制器
CN203705964U (zh) 一种机载三自由度云台稳定闭环控制装置
CN112224447B (zh) 一种无人机重心测量及匹配推力线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9606732B (zh) 一种高效的飞机质量特性测量方法
CN108475069B (zh) 农业无人飞行器的控制方法、飞行控制器及农业无人机
WO2019000345A1 (zh) 控制方法、无人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26468A (zh) 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
CN102589527A (zh) 具有旋偏修正的无人机航摄系统、无人机和航摄方法
JP2017193208A (ja) 小型無人航空機
US10386857B2 (en) Sensor-centric path planning and control for robotic vehicles
CN110997489A (zh) 自旋着陆无人机
CN112821029B (zh) 一种船载卫星天线座和船载卫星天线跟踪系统
CN112414402A (zh) 一种高精度稳定平台系统、控制方法、设备、介质及终端
CN106602263A (zh) 基于组合导航构建的捷联式高精度稳定平台系统
US20210271267A1 (en)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aerial vehicle attitude disturbances
CN206050095U (zh) 一种高精度正射影像云台
CN215922577U (zh) 多旋翼无人机搭载的sar装置及多旋翼无人机
CN110626500A (zh) 一种无人机
CN101734367B (zh) 基于框架控制与一体化隔振的平流层飞艇二次稳定系统
CN113120234A (zh) 一种具有自主巡航功能的多旋翼无人机
CN211364916U (zh) 一种防倾斜无人机结构
CN112882498B (zh) 具有抑制图像旋转功能的三轴光电搜索跟踪装置及方法
CN106364687B (zh) 一种高精度正射影像云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