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0876U -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 Google Patents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0876U
CN215920876U CN202122405901.7U CN202122405901U CN215920876U CN 215920876 U CN215920876 U CN 215920876U CN 202122405901 U CN202122405901 U CN 202122405901U CN 215920876 U CN215920876 U CN 215920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assembly
end part
construction member
form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59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王涛
夏继鹏
冯玉睿
班利峰
林梓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59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0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0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0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包括端部台座、升降调节组件和模板组件;升降调节组件为多个,多个升降调节组件沿端部台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于端部台座上;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能够升降的输出端,模板组件安装于多个升降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上,用于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通过升降调节组件可以降低待张拉施工构件端部下方的模板组件,从而可以在张拉过程中使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悬空,有效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因其中部起拱而向下挤压端部台座上的模板组件,进而可以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形成破裂面或产生棱角损坏的情况。

Description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背景技术
预制箱梁等施工构件的施工过程需在台座上进行,为使得施工构件具有预应力,在施工构件成型后,还需在台座上对施工构件中的钢筋等抗拉构件进行张拉作业。
但在张拉过程中,如图1所示,台座1上的施工构件2的两端易因施工构件2中部起拱而应力集中,此时受施工构件2的自重影响,施工构件2的端部易向下挤压台座1而形成破裂面或产生棱角损坏的情况,进而对施工构件2的质量及外观造成极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台座上对施工构件进行张拉作业时,施工构件的两端易因施工构件中部起拱而应力集中,从而向下挤压台座而形成破裂面或产生棱角损坏的情况,使得施工构件的质量及外观均受到较大影响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包括端部台座、升降调节组件和模板组件;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沿所述端部台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端部台座上;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能够升降的输出端,所述模板组件安装于多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上,用于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台座包括远离待张拉施工构件中部的外露侧和靠近待张拉施工构件中部的连接侧;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至少为三个,从所述端部台座的外露侧至连接侧,多组相邻两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之间的间距递增。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组件包括沿所述端部台座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模板结构、第二模板结构和第三模板结构;
所述第一模板结构和所述第三模板结构下方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模板结构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模板结构用于在其下方的所述升降调节组件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模板结构和所述第三模板结构持平,或相对所述第一模板结构和所述第三模板结构倾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螺栓和固定螺母;
所述固定螺母固定于所述端部台座的顶部,且所述端部台座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母连通的通孔;
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端部台座的通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螺母内,且所述螺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模板组件的底部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部台座包括台座基础和支撑架体;
所述支撑架体固定于所述台座基础上,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多个立柱和多个支撑梁,多个所述支撑梁固定于多个所述立柱上以形成所述支撑架体;
所述固定螺母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支撑梁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母连通的通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包括螺杆和固定于所述螺杆其中一端的螺栓头,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支撑梁下方,所述螺杆的远离所述螺栓头的端部与所述模板组件的底部抵接;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还包括加固螺母,所述加固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上,且所述加固螺母位于所述固定螺母的靠近所述模板组件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还包括中间台座,所述中间台座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端部台座,且所述端部台座上方的所述模板组件的顶部能够与所述中间台座的顶部持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台座和所述模板组件之间设有过渡模板结构,且所述过渡模板结构的其中一侧与所述中间台座的顶部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模板组件的顶部铰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还包括柔性垫层,所述柔性垫层用于在所述模板组件随所述升降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下降后铺设于所述模板组件的顶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组件包括模板、多个第一连接梁和多个第二连接梁;
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均沿所述端部台座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沿所述端部台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于所述模板的底部;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梁沿所述端部台座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下方,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均沿所述端部台座的长度方向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包括端部台座、升降调节组件和模板组件;升降调节组件为多个,多个升降调节组件沿端部台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于端部台座上;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能够升降的输出端,模板组件安装于多个升降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上,用于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在对待张拉施工构件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前,可以先同时调节多个升降调节组件的输出端的高度,使得多个升降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以及模板组件均降低,此时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悬空。继而可以对待张拉施工构件进行张拉作业,在此过程中,即使待张拉施工构件的中部起拱,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也不会向下挤压端部台座上的模板组件,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形成破裂面或产生棱角损坏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通过升降调节组件可以降低待张拉施工构件端部下方的模板组件,从而可以在张拉过程中使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悬空,有效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因其中部起拱而向下挤压端部台座上的模板组件,进而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形成破裂面或棱角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台座及施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部台座、升降调节组件和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部台座、升降调节组件和模板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标:1-台座;2-施工构件;3-端部台座;30-台座基础;31-支撑架体;310-立柱;311-支撑梁;4-升降调节组件;40-输出端;41-螺栓;42-固定螺母;43-加固螺母;5-模板组件;50-第一模板结构;51-第二模板结构;52-第三模板结构;53-模板;54-第一连接梁;55-第二连接梁;6-中间台座;7-过渡模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包括端部台座3、升降调节组件4和模板组件5;升降调节组件4为多个,多个升降调节组件4沿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于端部台座3上;升降调节组件4包括能够升降的输出端40,模板组件5安装于多个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上,用于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
在对待张拉施工构件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前,如图3所示,可以先同时调节多个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的高度,使得多个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以及模板组件5均降低,此时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悬空。继而可以对待张拉施工构件进行张拉作业,在此过程中,即使待张拉施工构件的中部起拱,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也不会向下挤压端部台座3上的模板组件5,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形成破裂面或产生棱角损坏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通过升降调节组件4可以降低待张拉施工构件端部下方的模板组件5,从而可以在张拉过程中使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悬空,有效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因其中部起拱而向下挤压端部台座3上的模板组件5,进而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形成破裂面或棱角损坏。
此外,为稳定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模板组件5的材质选用钢材。而钢材制成的模板组件5重量较重,此时本实施例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中的多个升降调节组件4可以稳定支撑模板组件5,从而可以防止模板组件5因应力集中而变形或失稳。并且,多个升降调节组件4沿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于端部台座3上,可以提升模板组件5的受力均匀性,从而进一步的防止模板组件5变形或失稳。
如图4所示,端部台座3包括远离待张拉施工构件中部的外露侧和靠近待张拉施工构件中部的连接侧;升降调节组件4至少为三个,从端部台座3的外露侧至连接侧,多组相邻两个升降调节组件4之间的间距递增。
在实际应用中,端部台座3的连接侧通常抵接有中间台座6,中间台座6用于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之外的部分。多组相邻两个升降调节组件4之间的间距从端部台座3的外露侧至连接侧递增,可以使得模板组件5下降前,模板组件5从端部台座3的连接侧至外露侧,对待张拉施工构件的支撑力度逐渐增强,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得不到有效支撑。
如图4和图5所示,模板组件5包括沿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模板结构50、第二模板结构51和第三模板结构52;第一模板结构50和第三模板结构52下方均安装有至少一个升降调节组件4,第二模板结构51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升降调节组件4,第二模板结构51用于在其下方的升降调节组件4的驱动下与第一模板结构50和第三模板结构52持平,或相对第一模板结构50和第三模板结构52倾斜。
在进行张拉作业之前,预制待张拉施工构件的过程中,还需利用端部台座3上的模板组件5围护混凝土以用于施工出待张拉施工构件,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模板结构50、第二模板结构51和第三模板结构52依次抵接。当第二模板结构51、第一模板结构50和第三模板结构52持平时,待张拉施工构件的底面较为平整,可以作为施工构件应用于桥梁、房屋等建筑中。
但根据待张拉施工构件的应用场景的不同,待张拉施工构件的底面的平整度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待张拉施工构件的为桥梁中的位于桥墩上方的盖梁时,待张拉施工构件的底面需预埋有倾斜钢板以更好的与桥墩上的支座相匹配。
为满足待张拉施工构件的底面需预埋倾斜钢板的需求,模板组件5的顶面的形状也需做出对应调整,如图5所示,此时第二模板结构51需相对第一模板结构50和第三模板结构52倾斜,倾斜的第二模板结构51则用于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的底面的预埋倾斜钢板。
需要说明的是,预埋倾斜钢板相较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常较小,因而通过第二模板结构51下方的多个升降调节组件4调节第二模板结构51的倾斜角度时,只需对第二模板结构51进行微调以使第二模板结构51倾斜。而第一模板结构50和第三模板结构52之间的经过角度微调的第二模板结构51即使发生倾斜,其两侧仍旧能够分别与第一模板结构50和第三模板结构52相抵接。
但若第二模板结构51倾斜较大而使其侧边与第一模板结构50之间产生缝隙,或使其另一侧边与第三模板结构52之间产生缝隙,则可以通过向上述缝隙中填充泡沫胶等胶结材料以密封缝隙,从而防止预制待张拉施工构件的过程中,上述缝隙中产生漏浆现象。
如图4所示,升降调节组件4包括螺栓41和固定螺母42;固定螺母42固定于端部台座3的顶部,且端部台座3设有与固定螺母42连通的通孔;螺栓41穿设于端部台座3的通孔内并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母42内,且螺栓41的其中一端与模板组件5的底部抵接。
其中,固定螺母4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端部台座3的顶部。通过在端部台座3的顶部旋转螺栓41,即可使得螺栓41沿其轴向移动,进而可以调节螺栓41的与模板组件5的底部抵接的端部高度。螺栓41的与模板组件5的底部抵接的端部即为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当输出端40的高度经过调整后,输出端40上的模板组件5即可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端部台座3包括台座基础30和支撑架体31;支撑架体31固定于台座基础30上,支撑架体31包括多个立柱310和多个支撑梁311,多个支撑梁311固定于多个立柱310上以形成支撑架体31;固定螺母42固定于支撑梁311上,且支撑梁311上设有与固定螺母42连通的通孔。
台座基础30可以为实心的混凝土结构,支撑架体31则为框架结构。支撑架体31可以支撑升降调节组件4和模板组件5,且相较于将支撑架体31替换为实心支座,为框架结构的支撑架体31可以降低对台座基础30的压力,从而有效保证该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立柱310和支撑梁311均可以采用工字钢、槽钢等钢构件。
如图4所示,螺栓41包括螺杆和固定于螺杆其中一端的螺栓41头,螺栓41头位于支撑梁311下方,螺杆的远离螺栓41头的端部与模板组件5的底部抵接;升降调节组件4还包括加固螺母43,加固螺母43螺纹连接于螺杆上,且加固螺母43位于固定螺母42的靠近模板组件5的一侧。
加固螺母43可以抵接于模板组件5的底部,从而可以增加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与模板组件5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升降调节组件4对模板组件5的之臣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还包括中间台座6,中间台座6两侧分别设有端部台座3,且端部台座3上方的模板组件5的顶部能够与中间台座6的顶部持平。
如前所述,中间台座6用于支撑预应力施工构件的端部之外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台座6可以采用型钢或混凝土结构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中间台座6和模板组件5之间设有过渡模板结构7,且过渡模板结构7的其中一侧与中间台座6的顶部铰接,另一侧与模板组件5的顶部铰接。
由于过渡模板结构7的其中一侧与中间台座6的顶部铰接,另一侧与模板组件5的顶部铰接,因而当端部台座3上的模板组件5下降后,过渡模板结构7会从靠近中间台座6的一侧至靠近端部台座3的一侧向下倾斜,此时过渡模板结构7的顶面仍旧可以与预应力施工构件的底面的接触,并用于制成预应力施工构件。
过渡模板结构7可以在端部台座3上的模板组件5下降后,防止中间台座6的边缘与预应力施工构件的底面抵接,进而可以防止预应力施工构件的底面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而破损。
其中,过渡模板结构7与中间台座6之间的铰接,以及过渡模板结构7与模板组件5之间的铰接均可以通过销轴或螺栓41等柱形件实现,且柱形件的轴向与过渡模板结构7的宽度方向同向。
本实施例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还包括柔性垫层,柔性垫层用于在模板组件5随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下降后铺设于模板组件5的顶部。
在利用该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预制预应力施工构件时,柔性垫层不需使用,此时模板组件5上未铺设有柔性垫层。
而当模板组件5随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下降后,将柔性垫层铺设于模板组件5的顶部,可以防止预应力施工构件的端部仍旧与模板组件5的顶部接触而产生磨损。
可以看出,柔性垫层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进一步的防止预应力施工构件的端部破裂或破损。
进一步的,柔性垫层可以为橡胶层。
如图4所示,模板组件5包括模板53、多个第一连接梁54和多个第二连接梁55;多个第一连接梁54均沿端部台座3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一连接梁54沿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于模板53的底部;多个第二连接梁55沿端部台座3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于多个第一连接梁54的下方,且每个第二连接梁55均沿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与多个第一连接梁54依次连接。
第一连接梁54和第二连接梁55用于使得模板组件5内部具有空心部分,从而防止模板组件5重量过重而对端部台座3造成过大压力。
第一连接梁54和第二连接梁55之间可以垂直连接,且第一连接梁54和第二连接梁55均可以采用型钢制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台座(3)、升降调节组件(4)和模板组件(5);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为多个,多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沿所述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端部台座(3)上;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包括能够升降的输出端(40),所述模板组件(5)安装于多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上,用于支撑待张拉施工构件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台座(3)包括远离待张拉施工构件中部的外露侧和靠近待张拉施工构件中部的连接侧;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至少为三个,从所述端部台座(3)的外露侧至连接侧,多组相邻两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之间的间距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5)包括沿所述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模板结构(50)、第二模板结构(51)和第三模板结构(52);
所述第一模板结构(50)和所述第三模板结构(52)下方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所述第二模板结构(51)下方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所述第二模板结构(51)用于在其下方的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模板结构(50)和所述第三模板结构(52)持平,或相对所述第一模板结构(50)和所述第三模板结构(52)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包括螺栓(41)和固定螺母(42);
所述固定螺母(42)固定于所述端部台座(3)的顶部,且所述端部台座(3)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母(42)连通的通孔;
所述螺栓(41)穿设于所述端部台座(3)的通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螺母(42)内,且所述螺栓(41)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模板组件(5)的底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台座(3)包括台座基础(30)和支撑架体(31);
所述支撑架体(31)固定于所述台座基础(30)上,所述支撑架体(31)包括多个立柱(310)和多个支撑梁(311),多个所述支撑梁(311)固定于多个所述立柱(310)上以形成所述支撑架体(31);
所述固定螺母(42)固定于所述支撑梁(311)上,且所述支撑梁(31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母(42)连通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41)包括螺杆和固定于所述螺杆其中一端的螺栓头,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支撑梁(311)下方,所述螺杆的远离所述螺栓头的端部与所述模板组件(5)的底部抵接;
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还包括加固螺母(43),所述加固螺母(43)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上,且所述加固螺母(43)位于所述固定螺母(42)的靠近所述模板组件(5)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还包括中间台座(6),所述中间台座(6)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端部台座(3),且所述端部台座(3)上方的所述模板组件(5)的顶部能够与所述中间台座(6)的顶部持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台座(6)和所述模板组件(5)之间设有过渡模板结构(7),且所述过渡模板结构(7)的其中一侧与所述中间台座(6)的顶部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模板组件(5)的顶部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还包括柔性垫层,所述柔性垫层用于在所述模板组件(5)随所述升降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40)下降后铺设于所述模板组件(5)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5)包括模板(53)、多个第一连接梁(54)和多个第二连接梁(55);
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54)均沿所述端部台座(3)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54)沿所述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于所述模板(53)的底部;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梁(55)沿所述端部台座(3)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54)的下方,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55)均沿所述端部台座(3)的长度方向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54)依次连接。
CN202122405901.7U 2021-09-30 2021-09-30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Active CN215920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901.7U CN215920876U (zh) 2021-09-30 2021-09-30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901.7U CN215920876U (zh) 2021-09-30 2021-09-30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0876U true CN21592087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5901.7U Active CN215920876U (zh) 2021-09-30 2021-09-30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0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28513A (en) Method of erecting a multi-story building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1501530B (zh) 一种减振锁紧式防箱梁落梁装置
CN112095495A (zh) 桥梁托换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920876U (zh) 预应力施工构件预制用台座
CN111877129B (zh) 连续拱桥的拱圈施工方法
US5553439A (en) Composite, prestressed structural membe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CN213571600U (zh) 桥梁托换支撑结构
JP2003328320A (ja) プレキャスト柱頭部及び橋脚柱頭部の施工方法
CN114214919A (zh) 水域斜拉桥超大零号块支架的反力预压施工方法及系统
CN210622366U (zh) 一种受损钢筋混凝土柱体的托换处理装置
JPH0475322B2 (zh)
CN113186840A (zh) 一种基于组合式托架的高墩零号块反力预压方法
CN113653319A (zh) 多跑楼梯段及休息平台一体化支模方法
KR100465439B1 (ko) 강재 정착장치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보강공법
KR100538410B1 (ko) 거더 연속화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설치공법
KR100563126B1 (ko) 시공단계별로 프리스트레스를 도입하는 피에스씨 강재와부분적인 다운공정을 통해서 상부 구조물에 압축응력을도입하여 설치되는 프리스트레스 합성거더 연속교 및 이의시공방법
CN116289651A (zh) 一种桥梁桩基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16752589B (zh) 预应力鱼腹式反力架、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应用
CN216341164U (zh) 托柱基础改造用的装置
CN217810546U (zh) 一种桥梁基础升降式施工平台
CN215366862U (zh) 预制t梁端头的胎膜装置
CN220014271U (zh) 与钢结构连接的装配式楼梯结构
CN220927867U (zh) 一种用于控制基坑位移的支撑体系
CN117988247A (zh) 一种0#块现浇支架及其预压方法
CN114016764A (zh) 托柱基础改造用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