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4586U -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4586U
CN215914586U CN202121595500.6U CN202121595500U CN215914586U CN 215914586 U CN215914586 U CN 215914586U CN 202121595500 U CN202121595500 U CN 202121595500U CN 215914586 U CN215914586 U CN 215914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head
magnetic resonance
main body
examin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55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宇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xi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k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ke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k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55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4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4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4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用于与头线圈配合进而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包括:第一气囊,用于包覆被检查者的头部;泡沫颗粒,填充于第一气囊内;单向阀,设置于第一气囊上,通过单向阀可单独地对第一气囊抽气;第二气囊,连接第一气囊,用于填充头线圈与第一气囊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第一气囊不连通;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囊,通过进气口可单独地对第二气囊充气。因通过单向阀对所述第一气囊抽气,使第一气囊变成一个结实的真空固定垫来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从而使被检查者的头部被限定。又因第二气囊填充了头线圈与第一气囊之间的空间,从而保证的被检查者的头部在头线圈中完全无法移动。

Description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放射科的各类检查中,例如头颅磁共振检查,很多磁共振扫描序列扫描的图像分辨率在1mm左右,所以如果头动超过0.5mm会对扫描的图像产生影响,超过1mm会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医生的诊断结果,造成无效检查。
并且,磁共振技术日新月异,国内的的磁共振厂家的技术和国际先进技术越来越近。为了采集更高清晰度的头颅图像,磁共振头线圈的体积也是越来越小,和头颅靠的越来越近了,而各个厂家的头线圈内部又有区别,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机械结构的头颅固定装置基本上不具备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用于与头线圈配合进而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包括:第一气囊,用于包覆被检查者的头部;泡沫颗粒,填充于第一气囊内;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上,通过所述单向阀可单独地对所述第一气囊抽气;第二气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囊上,用于填充头线圈与第一气囊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第一气囊内部不连通;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所述进气口可单独地对所述第二气囊充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泡沫颗粒均匀的分装在多个透气的网格袋内,这些网格袋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囊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包括主体部、位于主体部一端的第一包覆部及自第一包覆部延伸的第二包覆部,所述主体部、第一包覆部及第二包覆部连通设置,第一包覆部用于包覆被检查者头部靠近颅顶的部分,所述第二包覆部用于包覆被检查者头部靠近脸颊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包覆部延伸的第三包覆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及第三包覆部位于所述第一包覆部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主体部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及所述第一包覆部自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端背向延伸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囊远离所述被检查者的一侧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包括气囊主体和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气囊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主体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独立密封腔或为呈环状的、单个的密封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远离所述被检查者头部的一侧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用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贯穿的定位环供所述输气管通过。
本申请中,因第一气囊包覆被检查者,然后通过单向阀对所述第一气囊抽真空,当空气排出后,整个第一气囊变成一个结实的真空固定垫来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从而使被检查者的头部被限定。又因第二气囊填充了头线圈与第一气囊之间的空间,从而保证的被检查者的头部在头线圈中完全无法移动。如此,便达到有效检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正面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背面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的正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以使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为清晰明了。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
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用于与头线圈配合进而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其包括:第一气囊10,用于包覆被检查者的头部;泡沫颗粒30,填充于第一气囊10内;单向阀40,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10上,用于对第一气囊10抽真空;第二气囊20,连接所述第一气囊10,用于填充头线圈与第一气囊10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气囊20与所述第一气囊10不连通。所述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使用时,被检查者的头部放置在平铺的第一气囊10上,然后使第一气囊10包覆被检查者,然后通过单向阀40对所述第一气囊10抽真空,当空气排出后,整个第一气囊10变成一个结实的真空固定垫来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从而使被检查者的头部被限定。又因第二气囊20填充了头线圈与第一气囊 10之间的空间,从而保证的被检查者的头部在头线圈中完全无法移动。如此,便达到有效检查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10及第二气囊20均为内部具有密封腔体且可单独充、放气的密封装置。所述第一气囊10及第二气囊20内部并不连通,所述第一气囊10与第二气囊 20的外部固定连接,二者不可分割。所述第一气囊10及第二气囊20可以是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且间隔设置的二独立气囊,也可以是相互贴设的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 10及第二气囊20一侧表面相互贴设、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结构。
所述泡沫颗粒30有保暖效果且不会在MRI扫描时成像。所述泡沫颗粒30均匀的分装在多个透气的网格袋31内,这些网格袋31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囊10内,如此避免了泡沫颗粒 30在密封腔内四处飘荡,导致有些地方有颗粒,一些地方没有颗粒的现象。优选地,这些网格袋31均匀分布于第一气囊10内表面各处。当第一气囊10内充有空气时,这些网格袋31在泡沫颗粒30支撑下会很柔软。这些泡沫颗粒30可以是EPP、EPS等材质。
所述第一气囊10包括主体部11、位于主体部11一端的第一包覆部13及自第一包覆部13延伸的第二包覆部15。所述主体部11、第一包覆部13及第二包覆部15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包覆部13用于包覆被检查者头部靠近颅顶的部分,所述第二包覆部15用于包覆被检查者头部靠近脸颊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大致呈方形。所述第一包覆部13大致呈方形,其长度大于所述主体部11的长度。所述第一包覆部13的下侧边的中部连着所述主体部11的顶端,下侧边的其它部分超出所述主体部11的顶端。所述第二包覆部15自所述第一包覆部13超出所述主体部11的下侧边向下、向外延伸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包覆部15的数量为二,二第二包覆部15位于所述主体部11的相对两侧且二者呈八字型设置。如此,第二包覆部15能够较大范围的保护被检查者头部靠近脸颊的部分。
可以理解的,如图4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护被检查者,所述第一气囊10 上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包覆部17。所述第三包覆部17自所述第一包覆部13上侧板向上、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包覆部15及第三包覆部17位于所述第一包覆部13的相对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二包覆部15及第三包覆部17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覆部13的相对两侧。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所述第一气囊10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11延伸的操作部16,所述操作部16与所述主体部11连通,所述单向阀40设置在所述操作部16上。所述操作部16及所述第一包覆部13自所述主体部11的相对两端背向延伸形成且所述操作部16与所述第二包覆部15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16数量为二。所述二操作部16分别自所述主体部11远离所述第一包覆部13的底端向外、向下延伸。所述二操作部16位于所述二第二延伸部的内侧这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二操作部16呈八字型设置。所述单向阀 40设置于其中一操作部16上。如此设置的第一气囊10,较为适配被检查者的头部的大致轮廓。通过所述单向阀40,可单独对第一气囊10充气或抽中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囊20固定贴设于所述第一气囊10远离所述被检查者的一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气囊20包括气囊主体21及连通所述气囊主体21与充气装置(图未示)的输气管23,所述气囊主体21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密封腔。所述输气管23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密封腔,另一部分向外延伸至一进气口,用于与充气装置连接。进气口优选地为一单向阀。为更好的定位所述输气管23,所述第一气囊10未设置单向阀40的操作部16上设置有贯穿的定位环161供所述输气管23通过。所述定位环161的边缘密封所述操作部16,从而保障第一气囊10内部完全密闭。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腔的数量为二。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主体21可为呈环状的、单个的密封腔,只要其能够通过进气口和输气管23单独充气,填充头线圈与第一气囊10之间的空间即可。因第二气囊20可单独的充放气,如此,通过调整其内部的充气量即可使其适配不同的头线圈,进而提升了所述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的适配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囊20的气囊主体21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覆部13远离被检查者头部的外表面。
所述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用的连接结构50,所述连接结构50可设置于第一气囊10的不同位置,亦可设置在在第一气囊10及第二气囊20远离所述被检查者头部的一侧外表面。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0成对地设置。其中一对连接结构50对称地设置在第一气囊10的第二包覆部15的外表面,另一对连接结构50对称地设置在第二气囊20的外表面。所述连接结构50可以是卡扣式连接结构、魔术贴式连接结构。这些连接结构50可通过绑带相互连接,从而将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固定在被检查者的头部。更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50亦可设置于第三包覆部17的外表面。
所述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被检查者时,先将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平铺,使被检查者的头部放置在平铺的第一气囊10的内表面上方,再固定第二包覆部15处的连接结构50,然后固定第二气囊20处的连接结构50,固定完毕后,将检查者头部置于所述头线圈内,等被检查者摆正扫描体位后,通过单向阀40来对第一气囊10抽真空,当空气排出后,整个第一气囊10已经变成非常结实的真空固定垫,但是由于第一气囊10的形状是按着被检查者的头部大致轮廓设计的,所以病人并无不适感,这时第一气囊10和被检查者的头部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对头部进行了限定;接着通过进气口和输气管23开始给第二气囊20充气,充气的第二气囊20作用在头部靠近颅顶区域,部分填充头线圈及第一气囊10之间的空间,从而保证头部在磁共振头线圈中完全无法移动,如此便完成了被检查者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
本实施例中,充气后第二气囊20产生的压力完全释放在真空的第一气囊10上,没有直接释放到被检查者的头部,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也确保了被检查者的舒适度。当被检查者检查完毕后,先将第二气囊20内的气体排出,然后按下单向阀40的放气按钮,空气进入第一气囊10,解开连接结构50,取下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便可解除被检查者头部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用于与头线圈配合进而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气囊,用于包覆被检查者的头部;
泡沫颗粒,填充于第一气囊内;
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上,通过所述单向阀可单独地对所述第一气囊抽气;
第二气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囊上,用于填充头线圈与第一气囊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第一气囊内部不连通;
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所述进气口可单独地对所述第二气囊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颗粒均匀的分装在多个透气的网格袋内,这些网格袋固定在所述第一气囊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包括主体部、位于主体部一端的第一包覆部及自第一包覆部延伸的第二包覆部,所述主体部、第一包覆部及第二包覆部连通设置,第一包覆部用于包覆被检查者头部靠近颅顶的部分,所述第二包覆部用于包覆被检查者头部靠近脸颊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包覆部延伸的第三包覆部,所述第二包覆部及第三包覆部位于所述第一包覆部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主体部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固定于所述第一气囊远离所述被检查者的一侧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包括气囊主体和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气囊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主体为间隔设置的多个独立密封腔或为呈环状的、单个的密封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用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远离所述被检查者头部的一侧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上设置有贯穿的定位环供所述输气管通过。
CN202121595500.6U 2021-07-13 2021-07-13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Active CN215914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5500.6U CN215914586U (zh) 2021-07-13 2021-07-13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5500.6U CN215914586U (zh) 2021-07-13 2021-07-13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4586U true CN21591458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5500.6U Active CN215914586U (zh) 2021-07-13 2021-07-13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4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0590B2 (en) Mammography cassette holder for patient comfort and methods of use
EP2170172B1 (en) Positioning system
CN108697326B (zh) 可充气支撑件
CN215914586U (zh)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
CN110916709B (zh) 提高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被检部位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58605A (zh) 头颅磁共振检查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CN111821035A (zh) 一种儿科抽血用辅助固定装置
GB2140294A (en) Inflatable lumbar support cushion
CN214907146U (zh) 一种定位头枕
CN212118165U (zh) 一种乳腺锥光束ct检查专用垫
CN214387450U (zh) 一种磁共振头部检查辅助固定装置
CN211834399U (zh) 一种增大颈部mr检查信噪比的枕头
CN216535281U (zh) 俯卧位下颚支撑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磁共振扫描系统
CN216365802U (zh) 一种预防手术压疮护垫
CN213721962U (zh) 一种头颈部磁共振扫描磁场均匀化补偿装置
CN214965538U (zh) 颌颞口腔及头部磁共振扫描用线圈填充装置
CN218075546U (zh) 一种髋关节骨折病人可调式垫腿枕
CN219048487U (zh) 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部约束装置
CN219126930U (zh) 一种可调式充气颈椎牵引器
CN213430102U (zh) 一种新生儿核磁检查用垫
CN214909390U (zh) 一种充气式自动循环轮椅坐垫
US11160706B1 (en) Patient support arrangement
CN211674235U (zh) 一种核磁检查用颈部加压固定装置
CN218636260U (zh) 一种用于颈椎术后的自动感应式充气护颈枕
CN214156814U (zh) 调节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9

Address after: A106, Floor 1, Building 9, Phase II, Nanshan Yungu Entrepreneurship Park, No. 2, Pingshan 1st Road, Pingsh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Jiexin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606, block a, Shenghui building,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ekey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