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164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1649U
CN215911649U CN202121348764.1U CN202121348764U CN215911649U CN 215911649 U CN215911649 U CN 215911649U CN 202121348764 U CN202121348764 U CN 202121348764U CN 215911649 U CN215911649 U CN 215911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ase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ing shell
elastic ar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87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科耀
霍柱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87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1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1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1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屏蔽外壳及接地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绝缘外壳及与绝缘外壳相连接的固定座;屏蔽外壳套设于绝缘外壳上,且至少部分罩设于固定座上;接地端子设置有第一弹力臂,第一弹力臂包括嵌设于固定座内部的嵌入部与伸出至固定座外部的伸出部,伸出部可抵接于屏蔽外壳的内壁上,且其端部与固定座相对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该电连接器无需另外设置其他转接件即可实现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之间的短接,提高了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的短接可靠性,便于电连接器的微型化设计,并可有效保护电连接器的外观。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器作为各式电子产品中用以电讯号传输的主要转接件,包括GND端子(接地端子)、VBUS端子(电源端子)、信号端子,TYPE C电连接器作为一种可以实现正反插的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ipad等。而电连接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卡勾件的弹力臂与接地端子不存在压紧力,易导致弹力臂与接地端子和/或屏蔽外壳的接触不良,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之间有开路的风险,无法屏蔽电磁信号对电连接器的影响,信号之间的串扰效应增强,大大降低电连接器的数据传输性能。且需另外设置卡勾件来实现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之间的短接,不利于产品的微型化设计,同时也会带来经济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之间存在开路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包括绝缘外壳及与所述绝缘外壳相连接的固定座;
屏蔽外壳,套设于所述绝缘外壳上,且至少部分罩设于所述固定座上;
接地端子,设置有第一弹力臂,所述第一弹力臂包括嵌设于所述固定座内部的嵌入部与伸出至所述固定座外部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可抵接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壁上,且其端部与所述固定座相对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上述电连接器,用于信号的传输,屏蔽外壳的至少部分罩设于固定座上,通过在接地端子上设置有第一弹力臂,第一弹力臂的伸出部可抵接在屏蔽外壳上,无需另外设置其他转接件即可实现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之间的短接,并提高了接地端子与屏蔽外壳的短接可靠性,便于电连接器的微型化设计;同时第一弹力臂的端部与固定座之间存在间隙,避免第一弹力臂在抵接于屏蔽外壳上时,由于自身产生的形变抵接于固定座上,对固定座产生磨损、挤压等不良效果,有效保护电连接器的外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具有缺口,所述固定座在所述缺口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嵌入部嵌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伸出部伸出至所述通孔外部,且朝向远离所述绝缘外壳的方向弯折,所述伸出部包括衔接部及与所述衔接部相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固定座,且朝向远离所述绝缘外壳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衔接部的连接区域在所述绝缘外壳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轮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衔接部所成夹角为135°-1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力臂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固定座上对应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嵌入部均嵌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中,且多个所述伸出部可抵接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还具有抵接面,在所述伸出部抵接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壁上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轮廓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勾件,所述卡勾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嵌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内,且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卡勾件向上弯折有第二弹力臂,当所述第二弹力臂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卡勾件可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且所述第二弹力臂可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所述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均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焊盘、第二焊盘与第三焊盘,所述接地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一焊盘上,所述信号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二焊盘上,所述电源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三焊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还开设有通槽,所述接地端子延伸出第一接触部,所述信号端子延伸出第二接触部,所述电源端子延伸出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均伸入至所述通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座与接地端子、信号端子、电源端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位置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连接器;
110、绝缘本体;111、绝缘外壳;112、固定座;113、缺口;114、通孔;115、定位槽;116、通槽;117、凸出部;
1121、第一焊盘;1122、第二焊盘;1123、第三焊盘;
120、屏蔽外壳;
130、接地端子;131、第一弹力臂;132、嵌入部;133、伸出部;134、衔接部;135、弯折部;136、抵接面;137、第一接触部;
140、卡勾件;141、连接部;142、接触部;143、第二弹力臂;
150、信号端子;151、第二接触部;
160、电源端子;161、第三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电连接器100的数据传输,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屏蔽外壳120及接地端子130,其中:
绝缘本体110包括绝缘外壳111与固定座112,绝缘外壳111与固定座112相连接。其中,绝缘外壳111可以通过注塑、吹塑、挤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同样地,固定座112也可以是通过注塑、吹塑、挤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对于绝缘外壳111、固定座112的具体成型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屏蔽外壳120套设于绝缘外壳111上,并且屏蔽外壳120的至少部分罩设于固定座112上,用于保护电连接器100。需要说明的是,屏蔽外壳120不局限于套设于绝缘外壳111上,还可以是插接于绝缘外壳111上,并且屏蔽外壳12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屏蔽外壳120罩设于固定座112上的长度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接地端子130设置有第一弹力臂131,第一弹力臂131包括嵌入部132与伸出部133,嵌入部132嵌设于固定座112的内部,伸出部133伸出至固定座112的外部,伸出部133可抵接于屏蔽外壳120的内壁上,实现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之间的短接,伸出部133的端部与固定座112相对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提供伸出部133在抵接变形之后的让位空间,如图3及图4所示。其中,接地端子130与第一弹力臂131均通过冲压裁切成型,相较于传统的折弯成型,可降低工艺成本,尤其是当第一弹力臂131只设置在接地端子130侧面时,可减少折弯工序,大大降低工艺制造成本。当然,对于经济成本要求不高的场合,第一弹力臂131也可以通过弯折、焊接等形式与接地端子130一体成型。
上述电连接器100,用于信号的传输,屏蔽外壳120的至少部分罩设于固定座112上,通过在接地端子130上设置有第一弹力臂131,第一弹力臂131的伸出部133可抵接在屏蔽外壳120上,无需另外设置其他转接件即可实现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之间的短接,并提高了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靠性,便于电连接器100的微型化设计;同时第一弹力臂131的端部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避免第一弹力臂131在抵接于屏蔽外壳120上时,由于自身产生的形变抵接于固定座112上,对固定座112产生磨损、挤压等不良效果,有效保护电连接器100的外观。
为使得第一弹力臂131能够更好地抵接于屏蔽外壳120的内壁上,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及图6所示,固定座112上具有缺口113,固定座112在缺口113位置开设有通孔114,缺口113便于第一弹力臂131的布置,避免第一弹力臂131突出固定座112的外轮廓,屏蔽外壳120在套设安装过程中阻力过大,对屏蔽外壳120的磨损较大甚至于无法安装;嵌入部132嵌设于通孔114内,伸出部133伸出至通孔114外部,并且伸出部133朝向远离绝缘外壳111的方向弯折,伸出部133包括衔接部134与弯折部135,衔接部134与弯折部135相连接,并且衔接部134与弯折部135通过冲压裁切一体成型,其中,弯折部135远离固定座112,并且弯折部135朝向远离绝缘外壳111的方向向外延伸,弯折部135与衔接部134的连接区域在绝缘外壳111上的投影位于绝缘外壳111的外轮廓内,当伸出部133抵接于屏蔽外壳120时,提供伸出部133抵接变形的让位空间,并且伸出部133不会阻碍屏蔽外壳120的套设或插接安装,有利于第一弹力臂131更好地抵接于屏蔽外壳120上。
为便于电连接器100的装配,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在电连接器100装配完成后,弯折部135与衔接部134所成夹角为135°-150°,减小在屏蔽外壳120套设或插接于固定座112的过程中的阻力,避免第一弹力臂131对屏蔽外壳120的内壁造成划损,且当阻力过大时,第一弹力臂131会发生断裂,导致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失效,可有效保护第一弹力臂131与屏蔽外壳120。在具体设置时,弯折部135与衔接部134的夹角可以为135°、138°、140°、143°、145°、148°、150°中的一种,当然,弯折部135与衔接部134的夹角并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值,还可以为135°-150°这一范围内的其他数值。另外,对于第一弹力臂131的结构强度及韧性较高的场合,弯折部135与衔接部134不局限于上述夹角设置范围,可根据具体成型设备及第一弹力臂131的物理属性对应设置弯折部135与衔接部134的夹角大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为提高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靠性,具体地,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第一弹力臂131的数目为多个,固定座112上对应开设有多个通孔114。应该理解的是,当第一弹力臂131为一个时,固定座112上对应开设有一个通孔114;当第一弹力臂131为两个时,固定座112上对应开设有两个通孔114;当第一弹力臂131为三个时,固定座112上对应开设有三个通孔114;依次类推,第一弹力臂131的数目与通孔114数目相同,且均可以为多个。当多个第一弹力臂131均伸入至对应的通孔114中时,多个第一弹力臂131均可抵接于屏蔽外壳120上,避免电连接器100在长时间使用后,单个第一弹力臂131因装配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产生断裂失效后,其他第一弹力臂131仍可抵接于屏蔽外壳120上,实现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之间的短接,提高了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靠性。
为进一步提高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靠性,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伸出部133还具有抵接面136,当伸出部133抵接于屏蔽外壳120的内壁上时,抵接面136与屏蔽外壳120的内轮廓贴合,使得伸出部133与屏蔽外壳120之间为面接触,提高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之间的短接可靠性。
为实现绝缘外壳111与固定座112之间的固定连接,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卡勾件140,卡勾件140包括连接部141与接触部142,连接部141与接触部142相连接,接触部142嵌设于绝缘外壳111内,并且接触部142与绝缘外壳111的内壁抵接。连接部141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与固定座112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并且接触部142与绝缘外壳111内壁抵接,通过卡勾件140实现绝缘外壳111与固定座112的固定连接,当然,固定座112与绝缘外壳111还可以不通过卡勾件140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绝缘外壳111与固定座112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即可。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靠性,具体地,如图1所示,固定座112上开设有定位槽115,卡勾件140向上弯折有第二弹力臂143,当第二弹力臂143卡接于定位槽115内时,卡勾件140可与接地端子130接触,且第二弹力臂143可与屏蔽外壳120接触,通过卡勾件140实现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避免仅采用第一弹力臂131,在第一弹力臂131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失效或与屏蔽外壳120之间存在间隙,无法实现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仍可通过卡勾件140来实现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通过第一弹力臂131与第二弹力臂143的相互协同,共同实现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进一步提高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实现电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与电源供给,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信号端子150与电源端子160,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电源端子160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固定座112上,实现对外部电器元件的电性导通,用于数据的传输。并且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电源端子160均与固定座112一体成型,避免接地端子13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并且信号端子15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电源端子16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或者接地端子13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信号端子15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或者接地端子13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电源端子16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或者信号端子15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电源端子160与固定座112之间存在间隙。在电连接器100制造与使用过程中,防止体液、雨水、油污等液体不慎通过上述间隙流入到导电体上,导致电连接器100的失效,可有效保护电连接器100。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座112上设置有第一焊盘1121、第二焊盘1122与第三焊盘1123,接地端子130焊接于第一焊盘1121上,信号端子150焊接于第二焊盘1122上,电源端子160焊接于第三焊盘1123上,实现对外部电器元件的电性导通,用于数据的传输;并且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电源端子160与固定座112一体成型,防止体液、雨水、油污等液体不慎通过上述间隙,流入到第一焊盘1121、第二焊盘1122及第三焊盘1123上,或者流入到第一焊盘1121与第二焊盘1122上,或者流入到第一焊盘1121与第三焊盘1123上,或者流入到第二焊盘1122与第三焊盘1123上,导致第一焊盘1121、第二焊盘1122及第三焊盘1123的腐蚀和失效,可有效保护电连接器100。
为进一步保护电连接器100,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地,如图1所示,绝缘外壳111还开设有通槽116。并且接地端子130延伸出第一接触部137,信号端子150延伸出第二接触部151,电源端子160延伸出第三接触部161,第一接触部137、第二接触部151及第三接触部161均伸入至通槽116内,可屏蔽电磁信号对电连接器100的影响,降低信号之间的串扰效应,还可避免第一接触部137、第二接触部151及第三接触部161直接裸露于外部,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并且长时间使用后,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电源端子160均直接裸露于外部遭到损坏,导致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电源端子160的失效,对电连接器100起到保护作用。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固定座112上还设置有凸出部117,凸出部117位于固定座112靠近第一焊盘1121、第二焊盘1122及第三焊盘1123的一侧,并且凸出部117与第一弹力臂131之间存在间隙。防止在电连接器100在制造成形过程中,内模胶料流至第一弹力臂131的位置,由于胶料的流入可能会造成第一弹力臂131弹性结构的变形,并且第一弹力臂131抵接于屏蔽外壳120上时,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之间存在开路的风险。凸出部117的设置可提高接地端子130与屏蔽外壳120的短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绝缘外壳111为塑胶、硅胶、乳胶中的一种,此时,第一接触部137、第二接触部151及第三接触部161伸入至通槽116内时,与绝缘外壳111为柔性接触,可有效保护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及电源端子160,避免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电源端子160与绝缘外壳111为硬接触,对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及电源端子160的磨损率较大,有效延长接地端子130、信号端子150及电源端子160的使用寿命。当然,绝缘外壳111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的三种材料,还可以为陶瓷、混合绝缘材料等,对于绝缘外壳111的具体材料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绝缘外壳111具有绝缘性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包括绝缘外壳及与所述绝缘外壳相连接的固定座;
屏蔽外壳,套设于所述绝缘外壳上,且至少部分罩设于所述固定座上;
接地端子,设置有第一弹力臂,所述第一弹力臂包括嵌设于所述固定座内部的嵌入部与伸出至所述固定座外部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可抵接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壁上,且其端部与所述固定座相对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具有缺口,所述固定座在所述缺口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嵌入部嵌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伸出部伸出至所述通孔外部,且朝向远离所述绝缘外壳的方向弯折,所述伸出部包括衔接部及与所述衔接部相连接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固定座,且朝向远离所述绝缘外壳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衔接部的连接区域在所述绝缘外壳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轮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衔接部所成夹角为135°-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臂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固定座上对应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嵌入部均嵌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中,且多个所述伸出部可抵接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还具有抵接面,在所述伸出部抵接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壁上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屏蔽外壳的内轮廓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勾件,所述卡勾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嵌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内,且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卡勾件向上弯折有第二弹力臂,当所述第二弹力臂卡接于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卡勾件可与所述接地端子接触,且所述第二弹力臂可与所述屏蔽外壳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所述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均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焊盘、第二焊盘与第三焊盘,所述接地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一焊盘上,所述信号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二焊盘上,所述电源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三焊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还开设有通槽,所述接地端子延伸出第一接触部,所述信号端子延伸出第二接触部,所述电源端子延伸出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均伸入至所述通槽内。
CN202121348764.1U 2021-06-17 2021-06-17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5911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8764.1U CN215911649U (zh) 2021-06-17 2021-06-1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8764.1U CN215911649U (zh) 2021-06-17 2021-06-1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1649U true CN215911649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8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8764.1U Active CN215911649U (zh) 2021-06-17 2021-06-1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1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2767B (zh) 连接器组件
KR101899267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515222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9766776U (zh) 接头转换器
US82772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JP4976738B2 (ja) アース構造及び該アース構造と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US89263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US737782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281813B (zh) 电连接器
CN201112976Y (zh) 电连接器
CN103427243A (zh) 电连接器
CN215911649U (zh) 电连接器
CN2056463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8731863U (zh) 连接器
CN109494506B (zh) 一种弯插头
CN107275837B (zh) 连接器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4883832A (zh)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15911650U (zh) 电连接器
CN216488708U (zh) 电连接器
CN213093428U (zh) 一种抗干扰的Type-C连接器
CN212277558U (zh) 一种微型汽车连接器公头
CN211579118U (zh) 一种矩形连接器
JP518232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9123609U (zh) 一种具有分断保护的储能连接器
CN220066253U (zh) 一种快速推入式密封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