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9728U -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9728U
CN215909728U CN202121189953.9U CN202121189953U CN215909728U CN 215909728 U CN215909728 U CN 215909728U CN 202121189953 U CN202121189953 U CN 202121189953U CN 215909728 U CN215909728 U CN 215909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e joint
heat exchange
module
exchange module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99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杨
刘志文
李典志
柳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99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9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9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9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换向模块,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四三通、所述换热模块顶部表面开设有冷媒出口,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上部开设有冷媒进口、出水口,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下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一三通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通过第二三通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向模块通过第三三通、第四三通与热泵机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的换热模块与换向模块分开设计,结构简洁,在水路接口固定不变时,无论热泵机组在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均能保持逆流换热,保证最佳的换热效果,提升热泵机组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源热泵多用套管换热器实现冷媒与水换热,所用套管的进出水口和冷媒的进出口固定。氟路系统在制冷与制热模式下,冷媒流向相反,因此在进出水口固定情况下,套管换热器中必然有一个模式的换热形式是顺流换热。由换热原理知,顺流换热的效果要差于逆流换热,从而影响机组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16508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连接管,连接管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且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及第三接口沿连接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换热本体与第一接口相接、以使换热本体与连接管连通;过冷管,过冷管具有第四接口及第五接口,第四接口与第二接口连接,第五接口与第三接口连接;及控制阀,控制阀用于阻止从连接管流向换热本体的冷媒进入过冷管,且控制阀还用于使从换热本体流向连接管的冷媒进入过冷管,该方案没有解决换热器顺流换热影响机组性能的问题,其解决的是冷媒经过过冷管造成的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的换热器顺流换热降低机组性能缺陷,提供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换向模块,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四三通、所述换热模块顶部表面开设有冷媒出口,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上部开设有冷媒进口、出水口,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下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一三通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通过第二三通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向模块通过第三三通、第四三通与热泵机组连接。
上述的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可以用于空气源热泵中,空气源热泵具有制冷模式以及制热模式。在换热模块中,水路为下进上出方式,换热冷媒路为上进下出方式,二者为逆流方式换热。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模块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所述换热模块与换向模块具体的连接关系为: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连接至第一三通的汇总端,所述第一三通的两个分接端分别于第二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第四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通的分接端、第四三通的分接端,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连接至第二三通的汇总端,所述第二三通的两个分接端分别于第一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第三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通的分接端、第四三通的分接端。
工作时,当热泵机组从换向模块的第四三通的汇总端通过第三单向阀和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进入换热模块内部进行换热。换热后,冷媒从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出来,再流经第二单向阀,经第三三通汇总端流回热泵机组,冷媒便从第三三通汇总端经第一单向阀,依然进入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然后换热后从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出来,再流经第四单向阀,由第四三通汇总端流回热泵机组。从而实现,热泵机组无论制冷还是制热模式,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内均能保持逆流换热,使热泵机组保持良好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的阀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阀门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三通的汇总端作为热泵机组的第二氟路接口,所述第四三通的汇总端作为热泵机组的第一氟路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模块的底部设有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采用如上所述的全逆流套管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的换热模块与换向模块分开设计,结构简洁,在水路接口固定不变时,无论热泵机组在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均能保持逆流换热,保证最佳的换热效果,提升热泵机组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换向模块,第一三通5、第二三通6、第三三通7、第四三通8、所述换热模块顶部表面开设有冷媒出口1,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上部开设有冷媒进口3、出水口2,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下部开设有进水口4,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1通过第一三通5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3通过第二三通6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向模块通过第三三通7、第四三通8与热泵机组连接。
上述的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可以用于空气源热泵中,空气源热泵具有制冷模式以及制热模式。在换热模块中,水路为下进上出方式,换热冷媒路为上进下出方式,二者为逆流方式换热。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模块包括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第三单向阀11、第四单向阀12,所述换热模块与换向模块具体的连接关系为: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1连接至第一三通5的汇总端,所述第一三通5的两个分接端分别于第二单向阀10、第四单向阀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10的另一端、第四单向阀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通7的分接端、第四三通8的分接端,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3连接至第二三通6的汇总端,所述第二三通6的两个分接端分别于第一单向阀9、第三单向阀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另一端、第三单向阀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通7的分接端、第四三通8的分接端。
工作时,当热泵机组从换向模块的第四三通8的汇总端(即第一氟路接口) 通过第三单向阀11和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3进入换热模块内部进行换热。换热后,冷媒从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1出来,再流经第二单向阀10,经第三三通7 汇总端(第二氟路接口)流回外部热泵机组,冷媒便从第三三通7汇总端(第二氟路接口)经第一单向阀9,依然进入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3,然后换热后从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1出来,再流经第四单向阀12,由第四三通8汇总端(第一氟路接口)流回热泵机组。从而实现,热泵机组无论制冷还是制热模式,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内均能保持逆流换热,外部使热泵机组保持良好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9和第三单向阀11的阀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单向阀10和第四单向阀12的阀门方向相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9和第三单向阀11的阀门方向相同使得冷媒只能流向第二三通6的分接端,进而从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3流入换热模块。所述第二单向阀10和第四单向阀11的阀门方向相同使得换热后的冷媒分别通过第三三通7、第四三通8流回外部热泵机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三通7的汇总端作为外部热泵机组的第二氟路接口,所述第四三通8的汇总端作为热泵机组的第一氟路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模块的底部设有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采用如上所述的全逆流套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的换热模块与换向模块分开设计,结构简洁,在水路接口固定不变时,无论热泵机组在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均能保持逆流换热,保证最佳的换热效果,提升热泵机组的性能。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模块、换向模块,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第三三通、第四三通、所述换热模块顶部表面开设有冷媒出口,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上部开设有冷媒进口、出水口,所述换热模块侧面下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一三通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通过第二三通与换向模块连接,所述换向模块通过第三三通、第四三通与热泵机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模块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所述换热模块与换向模块具体的连接关系为: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出口连接至第一三通的汇总端,所述第一三通的两个分接端分别于第二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第四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通的分接端、第四三通的分接端,所述换热模块的冷媒进口连接至第二三通的汇总端,所述第二三通的两个分接端分别于第一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第三单向阀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通的分接端、第四三通的分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的阀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的阀门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通的汇总端作为热泵机组的第二氟路接口,所述第四三通的汇总端作为热泵机组的第一氟路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的底部设有支撑脚。
6.一种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逆流套管换热器。
CN202121189953.9U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Active CN215909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9953.9U CN215909728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9953.9U CN215909728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9728U true CN215909728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9953.9U Active CN215909728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9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7319C (zh) 单/双级混合复叠热泵空调机组
CN101839585B (zh) 适合低温气候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
CN10264506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2419025A (zh) 一种双级增焓空调系统
CN106246955A (zh) 滑动式换向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CN201666694U (zh) 具有回热循环功能的热泵装置
CN102759193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1897350U (zh) 一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
CN101487642B (zh) 一种热泵装置
CN215909728U (zh) 一种全逆流套管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CN109163367A (zh) 一种带中间补气的空气源-水源复合热泵供热方法
CN210663435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6016738A (zh) 一种类似复叠式系统超低温型的热泵热水器
CN102997503A (zh) 换热器及使用该换热器的热泵式室外机与热泵式空调
CN203478690U (zh) 一种具备空调、地暖功能的低温空气能热泵热水机
CN201387177Y (zh) 空气源强热增焓热泵系统及复叠逆向对流翅片式空气换热器
CN103438626B (zh) 一种高温热泵储液器及采用该储液器的高温热泵热水机
CN209147489U (zh) 新型低温热泵系统
CN210663452U (zh) 一种废热利用的热泵系统
CN204084934U (zh) 一种风冷冷热水模块机组的制冷系统
CN202835915U (zh) 新型节能四季供冷供暖系统
CN208704198U (zh) 一种带中间补气的空气源-水源复合热泵系统
CN201335578Y (zh) 冷热水机组的储液罐
CN206973926U (zh) 气液罐冷热吸收式空调热水一体机
CN207894064U (zh) 一种可防止二次结霜的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