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5193U - 分拣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拣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05193U CN215905193U CN202121769647.2U CN202121769647U CN215905193U CN 215905193 U CN215905193 U CN 215905193U CN 202121769647 U CN202121769647 U CN 202121769647U CN 215905193 U CN215905193 U CN 2159051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rting
- articles
- rods
- drawer
- packing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拣设备。该分拣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的分拣装置、暂存装置及打包平台,其中,分拣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多个分拣小车,多个分拣小车能够在机架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每个分拣小车均能够沿第一方向输送物品;暂存装置用于接收分拣小车输送的物品并用于将物品移至打包平台;打包平台用于放置待打包物品,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设备在分拣装置将物品分拣至暂存装置后,暂存装置接收到的物品能够被移至打包平台上放置,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在打包平台上打包物品,无需通过皮带机等装置再次转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提供的近年来,仓储、物流行业为了提高物品的分拣效率,通常会采用分拣设备来实现物品的分拣操作,其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将物品输送至不同的暂存箱暂存,符合预设条件(例如暂存箱内的物品装满,或者一个订单上的全部物品完成分拣)后将暂存箱内的物品送入皮带机,由皮带机送至打包台,工作人员在打包台处完成打包操作,相关技术中的分拣设备存在故障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率低的分拣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的分拣装置、暂存装置及打包平台,其中,分拣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多个分拣小车,多个分拣小车能够在机架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每个分拣小车均能够沿第一方向输送物品;暂存装置用于接收分拣小车输送的物品并用于将物品移至打包平台;打包平台用于放置待打包物品,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优选地,暂存装置包括分拣格和抽拉件,分拣格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间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底壁,其中,底壁与打包平台相邻设置且底壁的上表面的高度不低于打包平台的上表面的高度;抽拉件与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滑动连接,抽拉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抽拉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抽拉件与分拣格共同组成上部具有敞口的收纳仓,收纳仓的敞口能够接收分拣小车输送的物品,当抽拉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收纳仓内的物品被移至打包平台上。
优选地,抽拉件包括框架、推板和第一挡件,其中,框架与分拣格滑动连接,可相对于分拣格沿第一方向滑动,沿第一方向,框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推板与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挡件与第二端连接,且第一挡件具有阻挡状态和避让状态,当抽拉件位于第一位置且第一挡件处于阻挡状态时,推板、第一挡件、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底壁共同围成收纳仓;当抽拉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推板能够将收纳仓内的物品推至打包平台上,当抽拉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且第一挡件处于避让状态时,物品被留在打包平台上以供打包。
优选地,第一挡件包括挡帘,挡帘的上端与框架固定连接,当抽拉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帘的下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使挡帘处于阻挡状态;当抽拉件由第二位置移至第一位置时,受物品的阻挡挡帘被物品抬起,使挡帘处于避让状态,挡帘由物品上方拂过。
优选地,第一挡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上端与框架枢接,当抽拉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挡板的下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使第一挡板处于阻挡状态,当抽拉件由第二位置移至第一位置时,受物品的阻挡第一挡板绕枢接轴线转动,使第一挡板处于避让状态,第一挡板由物品上方拂过。
优选地,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杆、第二杆,以及连接在第一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杆,第一杆与第一侧壁滑动连接,第二杆与第二侧壁滑动连接,第一挡件与第三杆连接,推板与第一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杆的第二端连接;或者,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杆、第二杆、连接在第一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杆,以及连接在第一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杆的第二端之间的第四杆,第一杆与第一侧壁滑动连接,第二杆与第二侧壁滑动连接,第一挡件与第三杆连接,推板与第四杆连接。
优选地,抽拉件还包括第二挡件,第二挡件与推板的上端连接,当抽拉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挡件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用于阻止物品落入分拣格。
优选地,分拣设备包括两个暂存装置和两个打包平台,两个暂存装置对称地设置于分拣装置的两侧,两个打包平台与两个暂存装置一一对应,每个打包平台分别位于对应的暂存装置的远离分拣装置的一侧。
优选地,分拣设备还包括皮带机,皮带机位于打包平台的下方,用于输送被打包物品形成的包裹。
优选地,分拣设备还包括提示装置,提示装置与暂存装置的位置相对应,用于提示暂存装置的状态。
优选地,分拣设备包括多个提示装置和多个暂存装置,多个暂存装置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提示装置与多个暂存装置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的分拣装置、暂存装置及打包平台,其中,分拣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多个分拣小车,多个分拣小车能够在机架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每个分拣小车均能够沿第一方向输送物品;暂存装置用于接收分拣小车输送的物品并用于将物品移至打包平台;打包平台用于放置待打包物品,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设备在分拣装置将物品分拣至暂存装置后,暂存装置接收到的物品能够被移至打包平台上放置,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在打包平台上打包物品,无需通过暂存装置将物品推至皮带机再由皮带机转送至打包台,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该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分拣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
010-分拣设备;100-分拣装置;101-机架;103-分拣小车;105-车体;107-电滚筒;109-从动辊;111-输送带;113-链传动组件;115-传动链;200-暂存装置;201-分拣格;203-抽拉件;205-第一侧壁;207-第二侧壁;209-底壁;211-收纳仓;213-第一引导板;215-第二引导板;217-框架;219-推板;221-第一挡件;223-挡帘;225-第一杆;227-第二杆;229-第三杆;231-第一滑槽;233-第二滑槽;235-第二挡件;300-打包平台;301-立柱;400-皮带机;401-输送带;500-提示装置;501-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分拣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拣设备010,该分拣设备010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的分拣装置100、暂存装置200及打包平台300,其中,分拣装置100包括机架101和设置于机架101上的多个分拣小车103,多个分拣小车103能够在机架101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每个分拣小车103均能够支撑物品,并能够沿第一方向输送物品;暂存装置200用于接收分拣小车103输送的物品并用于将物品移至打包平台300;打包平台300用于放置待打包物品,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设备010在分拣装置100的分拣小车103将物品输送至暂存装置200后,暂存装置200接收到的物品能够被移至打包平台300上放置,因此,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在打包平台300上打包物品,无需通过暂存装置200将物品推至皮带机400再由皮带机400转送至打包台,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010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分拣设备010包括两个暂存装置200和两个打包平台300,两个暂存装置200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于分拣装置100的两侧,两个打包平台300与两个暂存装置200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打包平台300分别位于对应的暂存装置200的远离分拣装置100的一侧。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装置100的分拣小车103能够向位于其两侧的暂存装置200输送物品,多名工作人员可以分别站在分拣装置100两侧的打包平台300进行打包操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分拣设备010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分拣设备010包括多个暂存装置200和多个打包平台300,多个暂存装置20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在分拣装置100的一侧,多个打包平台300与多个暂存装置200的位置一一对应,分拣小车103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可以向多个暂存装置200中的任意一个输送物品,每个暂存装置200接收分拣小车103输送的物品并能够将物品移至对于对应的打包平台300上,以待工作人员进行打包。本实施例中的分拣设备010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暂存装置200,在多个分拣小车103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可以同时向多个暂存装置200输送物品,多个工作人员可以分别站在多个打包平台300处进行打包操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分拣设备010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多个打包平台300连接为一体或者由一张钣材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具体地,如图2所示,分拣小车103包括车体105、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车体105的电滚筒107和从动辊109,以及套在电滚筒107和从动辊109上的输送带111,当电滚筒107转动时,能够带动输送带111沿第一方向或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输送物品;电滚筒107不转动时,输送带111能够支撑物品,并随分拣小车103一起沿第二方向移动。
分拣装置100还包括用于驱动分拣小车103相对于机架101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图未示出)、两个链传动组件113,以及两个传动轴(图未示出),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101,两个链传动组件11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机架101,每个链传动组件113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机架101的两个链轮(图未示出)、套在两个链轮上的传动链115,两个链传动组件113中的沿第一方向相对的链轮分别通过一个传动轴固定连接,电机与其中一个链轮或者传动轴传动连接;每个分拣小车103的两端均与两个链传动组件113的传动链115固定连接,电机工作时,通过两个链传动组件113带动分拣小车103移动。
如图1、图3所示,暂存装置200包括分拣格201和抽拉件203,其中,分拣格201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的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以及位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两者之间的底壁209,其中,底壁209与打包平台300相邻设置且底壁209的上表面的高度不低于打包平台300的上表面的高度;抽拉件203与分拣格201滑动连接,抽拉件203能够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时,抽拉件203与分拣格201共同组成上部具有敞口的收纳仓211,收纳仓211的敞口能够接收分拣小车103输送的物品,且物品由敞口进入收纳仓211后落在底壁209上;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二位置时,收纳仓211内的物品被移至打包平台300上。
在一实施例中,暂存装置200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抽拉件20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抽拉件20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或者气缸。本实施例中,抽拉件20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由操作人员手工完成,进一步降低了分拣设备010的故障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010,初始状态时,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分拣小车103移动至与暂存装置200的分拣格201相对的分拣位置,分拣小车103将物品输送至收纳仓211内,当符合预设条件(例如收纳仓211内的物品装满,或者一个订单上的全部物品均被送至收纳仓211内)时,工作人员拉动抽拉件203,使抽拉件203移动至第二位置,收纳仓211内的物品沿底壁209被移至打包平台300上,工作人员再将抽拉件203推回第一位置,以备下一次分拣,然后工作人员即可对放置在打包平台300上的物品进行打包操作。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010在分拣装置100将物品送至暂存装置200后,依靠工作人员对抽拉件203的操作将物品移至打包平台300,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故障率低。
可选地,分拣设备010包括多个暂存装置200,多个暂存装置20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暂存装置200的分拣格201还包括前壁237,前壁237的一端与第一侧壁205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暂存装置200的第二侧壁207连接,使分拣设备010的结构更加牢固。
可选地,暂存装置200的底壁209的上表面与打包平台300的上表面平齐,这样,收纳仓211内的物品在移至打包平台300的过程中没有落差,使物品的移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暂存装置200的底壁209与打包平台300连接为一体或者由一张钣材一体成型加工而成,这样容易使底壁209的上表面与打包平台300的上表面平齐、增加分拣格201的结构强度,且使分拣设备0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分拣格201还包括第一引导板213,第一引导板213位于收纳仓211上方并倾斜设置,用于引导分拣小车103输送的物品落入收纳仓211内。具体地,第一引导板213的上端邻近于分拣小车103的分拣位置,下端邻近于收纳仓211的敞口,第一引导板213倾斜地连接在位于分拣位置的分拣小车103与收纳仓211的敞口之间,分拣小车103输送的物品落在第一引导板213上,并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第一引导板213移动,直至通过收纳仓211的敞口落入收纳仓211内。
可选地,沿分拣小车103的移动方向,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间隔排布,且第一引导板213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之间的间距,分拣格201还包括第二引导板215,第二引导板215倾斜设置,第二引导板215的底端与第一侧壁205的顶端连接,第二引导板215还与第一引导板213的未与收纳仓211的敞口相对的部分呈夹角连接,用于引导由该部分落下的物品进入收纳仓211。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倾斜设置且呈夹角连接的第一引导板213和第二引导板215,可以使分拣小车103启动分拣动作的位置提前,也即分拣小车103移动至与第二引导板215相对的位置时即可开始输送物品,物品在第一引导板213、第二引导板215的引导下进入收纳仓211。本实施例中通过提前分拣位置,能够在提高分拣小车103的移动速度的情况下保证可靠地将物品送至暂存装置200,因此有利于提高分拣设备010的分拣效率。
可选地,抽拉件203包括框架217、推板219和第一挡件221,其中,框架217与分拣格201滑动连接,可相对于分拣格201沿第一方向滑动,沿第一方向,框架217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推板219与框架21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挡件221与框架217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一挡件221具有阻挡状态和避让状态,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且第一挡件221处于阻挡状态时,推板219、第一侧壁205、第一挡件221、第二侧壁207首尾顺次排布,推板219、第一侧壁205、第一挡件221、第二侧壁207、以及底壁209五者共同围成上部具有敞口的收纳仓211,分拣小车103输送的物品由敞口进入收纳仓211并落在底壁209上;当抽拉件203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推板219能够将收纳仓211内的物品沿底壁209推至打包平台300上,当抽拉件203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且第一挡件221处于避让状态时,物品被留在打包平台300上以供打包。
可选地,推板219垂直于底壁209设置,且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时,推板219的底端与底壁209间隔设置。当抽拉件203由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时,推板219能够更加有力地将底壁209上的物品推至打包平台300上。本实施例中推板219的底端与底壁209间隔设置可以保证推板219与底壁209不接触,如此可以降低在抽拉件203移动时的阻力。优选地,推板219的底端与底壁209之间的间距尽量小,以使底壁209上的物品均能够被推板219推至打包平台300上。
可选地,推板219垂直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设置,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时,推板219位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之间,且推板219的两端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均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推板219的两端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均间隔设置可以保证推板219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不接触,降低在抽拉件203移动时的阻力。优选地,推板219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之间的间距尽量小,以使收纳仓211内的物品均能够被推板219推至打包平台300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件221具有阻挡状态和避让状态,在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第一挡件221处于阻挡状态时,第一挡件221能够避免进入收纳仓211的物品散落至分拣格201外,有利于进入收纳仓211的所有物品进行集中处理,而在当抽拉件203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且第一挡件221处于避让状态时,第一挡件221避开物品,物品能被留在打包平台300上以供打包。本实施例中利用具有阻挡状态和避让状态的第一挡件221,即可实现集中收纳物品以及将物品留在打包平台300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减低了分拣设备010的故障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件221包括挡帘223,挡帘223的上端与框架217固定连接,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帘223的下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使挡帘223处于阻挡状态;当抽拉件203由第二位置移至第一位置时,受物品的阻挡挡帘223被物品抬起,使挡帘223处于避让状态,挡帘223由物品上方拂过。挡帘223的材料可以选用塑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挡帘223受阻时能够变形。挡帘223的材料也可以选用金属,挡帘223包括多节金属板,相邻的金属板之间可转动连接,当挡帘223受阻时,受阻部分的金属板相对物品转动至避让状态,从而能够避开物品,将物品留在打包平台300上。挡帘223的材料、结构本实用新型不限,只要其实现在受物品阻碍时能够避让物品、从而将物品留在打包平台300上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件221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上端与框架217枢接,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挡板的下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使第一挡板处于阻挡状态,当抽拉件203由第二位置移至第一位置时,受物品的阻挡第一挡板绕枢接轴线转动,使第一挡板处于避让状态,第一挡板由物品上方拂过。第一挡板可以为塑料板、金属板等。
可选地,抽拉件203还包括弹性件,框架217或分拣格201还设置有阻挡部,弹性件连接在框架217与第一挡板之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一挡板始终具有与阻挡部抵接的转动趋势,且第一挡板与阻挡部抵接时,第一挡板处于阻挡状态,也即第一挡板的下端下垂。本实施例中设置弹性件可以保证收纳仓211收纳物品时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3、图4所示,框架217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杆225、第二杆227,以及连接在第一杆225的第一端和第二杆227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杆229,第一杆225与第一侧壁205滑动连接,第二杆227与第二侧壁207滑动连接,第一挡件221与第三杆229连接,推板219与第一杆225的第二端和第二杆227的第二端连接;或,框架217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杆225、第二杆227、连接在第一杆225的第一端和第二杆227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杆229,以及连接在第一杆225的第二端和第二杆227的第二端之间的第四杆,第一杆225与第一侧壁205滑动连接,第二杆227与第二侧壁207滑动连接,第一挡件221与第三杆229连接,推板219与第四杆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05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31,第一杆225与第一滑槽231插接,可相对于第一滑槽23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侧壁207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233,第二杆227与第二滑槽233插接,可相对于第二滑槽233沿第一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杆225设有第一滚轮,第二杆227设有第二滚轮,第一滚轮位于第一滑槽231内,第二滚轮位于第二滑槽233内,当抽拉件20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滚轮在第一滑槽231内滚动,第二滚轮在第二滑槽233内滚动,以减少抽拉件203移动时的负载。
可选地,抽拉件203还包括第二挡件235,第二挡件235与推板219的上端连接,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挡件235位于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之间,用于阻止物品落入分拣格201。
具体地,第二挡件235呈板状,沿第二方向第二挡件235的长度尺寸与推板219的长度尺寸相适配,第二挡件235的一端与推板219的上端连接,第二挡件235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远离第一挡件221的方向延伸,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挡件235封堵在第一侧壁205和第二侧壁207两者的上端之间,能够阻止物品落入分拣格201,当抽拉件20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挡件235伸至第一引导板213的下方。
可选地,推板219与第二挡件235连接为一体或者由一张钣材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可选地,推板219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挡件235沿水平方向延伸,两者垂直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分拣设备010还包括皮带机400,皮带机400位于打包平台300的下方,用于输送被打包物品形成的包裹。本实施例利用皮带机400将打包后的包裹统一输出,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地,打包平台300由多个立柱301支撑,皮带机400设置在打包平台300下方的空间内,皮带机400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带轮,以及套在两个带轮上的输送带401,工作人员在打包平台300上完成打包后,将包裹放置在位于下方的皮带机400的输送带401上,由输送带401将包裹统一输出。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分拣设备010还包括提示装置500,提示装置500与暂存装置200的位置对应,用于提示暂存装置200的状态。提示装置500包括至少一个指示灯501,指示灯501安装在对应的暂存装置200的分拣格201上,当一个订单的物品分拣完成或者收纳仓211内装满物品后,指示灯501闪烁,提示工作人员处理。
本实施例中,提示装置500包括多个指示灯501,多个指示灯501的颜色不同,不同的颜色的指示灯501提示的内容不同,例如,绿色的指示灯501闪烁提示工作人员对应的暂存装置200处于接货状态,不需要进行处理,红色的指示灯501闪烁提示工作人员该暂存装置200处于待处理状态,工作人员看见红色的指示灯501即可将该暂存装置200的抽拉件203抽出,进行打包操作。本实施例中,指示灯501安装于前壁237上,使指示灯501更加醒目,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以便及时进行打包操作。
可选地,当分拣设备010包括多个暂存装置200时,多个提示装置500的数量与暂存装置200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暂存装置200还包括装满传感器,装满传感器与分拣格201的第一侧壁205或者第二侧壁207连接,装满传感器用于检测收纳仓211是否装满物品,当装满传感器检测到收纳仓211装满物品后,指示灯501闪烁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打包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的分拣装置、暂存装置及打包平台,其中,所述分拣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多个分拣小车,多个所述分拣小车能够在所述机架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分拣小车均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物品;所述暂存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分拣小车输送的物品并用于将物品移至所述打包平台;所述打包平台用于放置待打包物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装置包括分拣格和抽拉件,所述分拣格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间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两者之间的底壁,其中,所述底壁与所述打包平台相邻且所述底壁的上表面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打包平台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抽拉件与所述分拣格滑动连接,所述抽拉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抽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抽拉件与所述分拣格共同组成上部具有敞口的收纳仓,所述收纳仓的敞口能够接收所述分拣小车输送的物品;当所述抽拉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收纳仓内的物品被移至所述打包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件包括框架、推板和第一挡件,其中,所述框架与所述分拣格滑动连接,所述框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分拣格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框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挡件具有阻挡状态和避让状态,当所述抽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挡件处于所述阻挡状态时,所述推板、所述第一挡件、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底壁共同围成所述收纳仓;当所述抽拉件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板能够将所述收纳仓内的物品推至所述打包平台上,当所述抽拉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挡件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物品被留在所述打包平台上以供打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包括挡帘,所述挡帘的上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当所述抽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帘的下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使所述挡帘处于所述阻挡状态;当所述抽拉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受物品的阻挡所述挡帘被物品抬起,使所述挡帘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所述挡帘由物品上方拂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件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与所述框架枢接,当所述抽拉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使所述第一挡板处于所述阻挡状态,当所述抽拉件由所述第二位置移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受物品的阻挡所述第一挡板绕枢接轴线转动,使所述第一挡板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所述第一挡板由物品上方拂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杆、第二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杆,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二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件与所述第三杆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连接;
或者,
所述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杆、第二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之间的第四杆,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一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二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件与所述第三杆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第四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件还包括第二挡件,所述第二挡件与所述推板的上端连接,当所述抽拉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用于阻止物品落入所述分拣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皮带机,所述皮带机位于所述打包平台的下方,用于输送被打包物品形成的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与所述暂存装置的位置相对应,用于提示所述暂存装置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包括多个所述提示装置和多个所述暂存装置,多个所述暂存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所述提示装置与多个所述暂存装置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69647.2U CN215905193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分拣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69647.2U CN215905193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分拣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05193U true CN215905193U (zh) | 2022-02-25 |
Family
ID=80290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69647.2U Active CN215905193U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分拣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05193U (zh) |
-
2021
- 2021-08-02 CN CN202121769647.2U patent/CN2159051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92337B2 (en) | Apparatus for bagging a bale and method of bagging such bale | |
US9617021B2 (en) | Apparatus for bagging a bale and method of bagging such bale | |
CN110143446A (zh) | 一种码垛托盘库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US10926903B2 (en) | Apparatus for bagging a bale and method of bagging such bale | |
JP2008540202A (ja) | 荷物積み降ろしシステム | |
CN111924241B (zh) | 包装袋自动投料系统及自动投料方法 | |
CN210418324U (zh) | 一种基于重力引导的流利条自动上下料架 | |
JPS61263525A (ja) | 箱及び同様の容器を運搬する機械 | |
CN206970152U (zh) | 一种新型叉车 | |
CN110182524B (zh) | 一种配网应急物资智能化储备库 | |
CN108453048B (zh) | 基于垂直叠加式分拣器的包裹分拣方法 | |
CN215905193U (zh) | 分拣设备 | |
CN210438034U (zh) | 物品分离装置 | |
CN210116939U (zh) | 一种运送货架及包括其的新能源车辆生产线 | |
CN110775505B (zh) | 一种物流仓储用自转运货架 | |
CN108499882B (zh) | 基于时间差原理的地址纠错包裹分拣方法 | |
CN216996765U (zh) | 一种货物运输装车分类堆放装置 | |
CN112478550B (zh) | 一种用于物料输送包装的巷道堆垛机 | |
CN118139798A (zh) | 利用移动目标位置组合件的机器人拣选墙系统和方法 | |
CN210971751U (zh) | 包装设备 | |
CN213855749U (zh) | 一种具有复位机构的分拣系统 | |
CN110615224B (zh) | 分拣货架 | |
CN113148694A (zh) | 全自动打包装车流水线 | |
CN220077442U (zh) | 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运输台车 | |
CN217125339U (zh) | 一种自动装配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