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1958U -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1958U
CN215901958U CN202121292723.5U CN202121292723U CN215901958U CN 215901958 U CN215901958 U CN 215901958U CN 202121292723 U CN202121292723 U CN 202121292723U CN 215901958 U CN215901958 U CN 215901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rting
separation
tailing
sorting mechanism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27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承臣
刘鸣
李恒盛
李朝朋
郑德亮
孙士新
王超
朱东方
徐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Magne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Magn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Magn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Magn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27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1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1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1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第一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尾矿容纳槽,第一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一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第二分选机构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分选机构上,第二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上方封闭的第二尾矿容纳槽,第二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二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第二分选机构的底端设置有精矿收纳槽;给料机构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内,给水机构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和第二分选机构内,给水机构的顶端与给料机构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给水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分选效率和精矿品位;同时,也提高了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力选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背景技术
目前,磁铁矿选矿厂所用的设备有磁选机、脱泥槽、磁选柱、淘洗机等。其中,磁选机为永磁类产品,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力的作用将磁性物料吸附出来,分选出来的精矿多伴有磁夹杂,影响精矿品位。脱泥槽为永磁类产品,现使用较少,工作原理是利用物料重力、上升水浮力、磁场力复合作用分选,但因其磁场为单一永磁固定磁场,无法针对不同工况调节磁场强度,分选效率低,入选物料波动对分选效果影响较大。
磁选柱、淘洗机为电磁类产品,其工作过程是通过给料器沿分选筒中心将矿浆给入分选筒中上部,尾矿从分选筒顶部向上溢流出。线圈依次交替通电,形成间歇脉动磁场,磁性颗粒随着磁场的有无产生团聚、分散、团聚交替状态,同时配合重力和上升水浮力作用下将非磁性脉石、泥浆与磁性颗粒分开。
然而,采用磁选柱和淘洗机进行选矿时,由于只有分选筒顶部一处尾矿溢流点,仅存在一次分选,矿浆中的杂质无法彻底分离出,导致分选效率低,精矿品位低;同时,对于不同工况适应能力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优点是能够提高分选效率和精矿品位;同时,能够解决对于不同工况适应能力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包括给料机构、第一分选机构、第二分选机构以及给水机构;所述第一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尾矿容纳槽,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所述第一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分选机构上,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上方封闭的第二尾矿容纳槽,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所述第二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底端设置有精矿收纳槽,所述精矿收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分选出的精矿;所述给料机构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内,所述给料机构用于为所述第一分选机构提供矿浆,所述给水机构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和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所述给水机构的顶端与所述给料机构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给水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给水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和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供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包括第一分选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分选筒上的第一磁系,所述第一分选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和所述第一分选筒的外周壁共同围设成封闭的空腔,所述第一磁系容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分选出的尾矿由所述第一分选筒的顶端溢流出、且流入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排尾管,所述排尾管用于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内尾矿的流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沿着所述容置通道的中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倾斜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分选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且插设在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容置在所述容置通道内,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包括第二分选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分选筒上的第二磁系,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分选筒的外周壁以及所述第二倾斜板共同围设成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第二磁系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分选出的尾矿由所述第二分选筒的顶端溢流出、且流入上方封闭的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尾矿管,所述尾矿管用于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内尾矿的流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给水机构包括第一给水组件以及第二给水组件,所述第一给水组件包括第一筒体以及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给水组件的顶端,所述第一筒体围设成第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筒体的底端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给水组件和所述进水孔,插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伸出端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调节控制所述第一分选机构的供水量;所述第一给水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内供水;所述第二给水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分选机构或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和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供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第二给水组件包括第二筒体以及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底端,所述第二筒体围设成第二容置空腔,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容置空腔内,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伸出端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控制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供水量。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给料机构包括本体以及插设在所述本体上的给料管,所述本体围设成旋转通道,所述旋转通道与所述第一分选筒连通,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给料孔,所述给料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给料孔内,所述给料管与所述旋转通道连通,矿浆通过所述给料管和所述旋转通道流入所述第一分选筒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部,所述出料部呈圆台状,所述出料部上开设有圆台状的过孔,所述过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通道和所述第一分选筒体连通;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呈圆台状,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出料部配合设置,所述出料部的内周壁与所述导流部的外周壁围成给料通道,所述矿浆由所述给料通道流入所述第一分选筒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第一分选机构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分选后得到的精矿给入到所述第二分选机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所述第一分选机构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分选机构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用于探测矿浆的物理参数;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探测精矿的物理参数;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底端设置有精矿阀,所述精矿阀用于控制所述精矿的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包括给料机构、第一分选机构、第二分选机构以及给水机构;第一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尾矿容纳槽,第一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一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第二分选机构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分选机构上,第二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上方封闭的第二尾矿容纳槽,第二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二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第二分选机构的底端设置有精矿收纳槽,精矿收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二分选机构分选出的精矿;给料机构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内,给料机构用于为第一分选机构提供矿浆,给水机构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和第二分选机构内,给水机构的顶端与给料机构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给水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给水机构用于向第一分选机构和第二分选机构内供水;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分选效率和精矿品位;同时,也提高了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0、给料机构;101、本体;1011、旋转通道;1012、给料部;1013、连接部;102、给料管;103、出料部;20、第一分选机构;201、第一尾矿容纳槽;2011、排尾管;202、第一分选筒;203、第一磁系;204、罩体;205、空腔;206、第一传感器;30、第二分选机构;301、第二尾矿容纳槽;3011、尾矿管;302、精矿收纳槽;3021、精矿阀;303、第二分选筒;304、第二磁系;305、容纳腔;306、第二传感器;307、第三传感器;40、第一给水组件;401、第一筒体;4011、第一容置空腔;4012、出水口;4013、导流部;402、第一进水管;4021、第一控制阀;50、第二给水组件;501、第二筒体;5011、第二容置空腔;5012、排水口;502、第二进水管;5021、第二控制阀;503、连接管;60、壳体;601、第一倾斜板;602、第二倾斜板;70、给料通道;80、出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包括给料机构10、第一分选机构20、第二分选机构30以及给水机构;第一分选机构2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一分选机构20溢流出的尾矿;通过第一分选机构20对矿浆进行首次分选,得出精矿和尾矿,精矿给入第二分选机构30进行第二次分选,尾矿流入第一尾矿容纳槽201,通过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将尾矿排出;由此,通过对矿浆进行多重分选,使得矿浆中的杂质颗粒彻底排出,提高了精矿的品位。
需要说明的是,矿浆中的杂质颗粒就是尾矿。
其中,第二分选机构30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分选机构20上,第二分选机构30的顶端设置有上方封闭的第二尾矿容纳槽301,第二尾矿容纳槽301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二分选机构30溢流出的尾矿,第二分选机构30的底端设置有精矿收纳槽302,精矿收纳槽302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的精矿;第二分选机构30用于对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的精矿进行再次分选,由此,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的精矿品位提高。
本实施例中,给料机构10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20内,给料机构10用于为第一分选机构20提供矿浆;通过给料机构10将矿浆给入第一分选机构20,而后第一分选机构20对矿浆进行首次分选。
其中,给水机构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内,给水机构的顶端与给料机构10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给水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精矿收纳槽30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给水机构用于向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内供水;一方面,通过给水机构的顶端与给料机构10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便于给料机构10内的矿浆流入第一分选机构20;另一方面,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的尾矿,通过给水机构提供的上升水流将尾矿冲入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和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尾矿通过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和第二尾矿容纳槽301排出。
进一步地,第一分选机构20包括第一分选筒202以及套设在第一分选筒202上的第一磁系203,第一分选筒20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罩体204,罩体204和第一分选筒202的外周壁共同围设成封闭的空腔205,第一磁系203容置在空腔205内;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的尾矿由第一分选筒202的顶端溢流出、且流入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内;通过第一磁系203容置在空腔205内,罩体204对第一磁系203起保护作用,由此,延长了第一磁系203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第一磁系203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坏。
具体的,罩体204与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且在罩体204的顶端与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一传感器206,第一传感器206用于探测第一分选筒202内向上溢流矿浆的物理参数。
其中,第一尾矿容纳槽201设置在第一分选筒202的顶端,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罩体204位于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的下部,第一分选筒202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开口,第一分选筒202的顶端的开口与第一尾矿容纳槽201连通,第一分选筒202底端的开口与第二分选机构30连通,由于给水机构供给第一分选筒202的水流为上升水流,上升水流将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的尾矿通过第一分选筒202的顶端的开口冲入到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内,在第一磁系203的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也就是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的精矿不易被上升水流冲走,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的精矿给入第二分选机构30再次进行分选,从而实现了多重分选,使精矿品位提升幅度更大。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系203的底端与空腔205的底端间隔一定距离,也就是说,第一磁系203没有充满空腔205。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还包括壳体60,壳体60围设成容置通道,容置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倾斜板601和第二倾斜板602,第一倾斜板601和第二倾斜板602沿着容置通道的中轴线间隔设置,第一倾斜板60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倾斜板602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对应设置;第一分选机构20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孔、且插设在第二分选机构30内,第一分选机构20容置在容置通道内,第二分选机构30的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孔;通过设置壳体60,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均容置在壳体60围设成的容置通道内,壳体60对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起保护作用,延长了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容置通道的中轴线与第一分选筒202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容置通道的中轴线与第一分选筒202的中轴线共线设置。
具体的,第一倾斜板601以及部分壳体60共同围设成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第一分选筒202的底端通过第一固定孔、且插设在第二分选机构30内,第一分选筒202的顶端容置在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内。其中,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排尾管2011,排尾管2011位于第一倾斜板601的低处,排尾管2011与第一尾矿容纳槽201连通,进入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的尾矿只能由排尾管2011流出;一方面,通过设置排尾管2011,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内的尾矿通过排尾管2011流出;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倾斜板601的低处设置排尾管2011,尾矿通过第一倾斜板601的高处向低处流动,由此,便于尾矿的排出。
其中,第一倾斜板601、第二倾斜板602以及部分壳体60共同围设成第二尾矿容纳槽301,第一分选机构20的底端依次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分选机构20部分容置在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第二分选机构30的顶端穿过第二固定孔、且套设在第一分选机构20上,第二分选机构30部分容置在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呈封闭状,第二尾矿容纳槽3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尾矿管3011,尾矿管3011设置在第二倾斜板602的低处,尾矿管3011与第二尾矿容纳槽301连通,进入第二尾矿容纳槽301的尾矿只能由尾矿管3011流出;一方面,通过设置尾矿管3011,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的尾矿通过尾矿管3011流出;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二倾斜板602的低处设置尾矿管3011,尾矿通过第二倾斜板602的高处向低处流动,由此,便于尾矿的排出。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206设置在第一倾斜板601与罩体204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分选机构30包括第二分选筒303以及套设在第二分选筒303上的第二磁系304,壳体60、第二分选筒303的外周壁以及第二倾斜板602共同围设成封闭的容纳腔305,第二磁系304容置在容纳腔305内;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的尾矿由第二分选筒303的顶端溢流出、且流入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磁系304,第二磁系304为第二分选筒303的内部提供磁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二磁系304容置在容纳腔305内,容纳腔305对第二磁系304起保护作用,由此,延长了第二磁系304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分选筒202的中轴线与第二分选筒303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分选筒202的中轴线与第二分选筒303的中轴线共线设置,通过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的精矿均匀的给入第二分选筒303内,由此,提高了布料的均匀性。
具体的,第二分选筒303的顶端穿过第二固定孔,第二分选筒303套设在部分罩体204的外周壁上,第二分选筒30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306,第二传感器306位于第二倾斜板602与第二磁系304之间,第二传感器306用于探测第二分选筒303向上溢流出的尾矿的物理参数。
其中,第一分选筒202的底端的开口与第二分选筒303连通,由此,便于将第一分选筒202内分选出的精矿给入第二分选筒303内。
继续参照图1,第二分选筒303的直径大于第一分选筒202的直径,第二磁系304的直径大于第一磁系203的直径,提高了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的精矿落入第二分选机构30时的分散性,同时将第二分选机构30的向上预留通道与第一分选机构20的分选区隔开,真正实现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各自分选产生的尾矿独立排出,从而实现了多重分选,使精矿品位得到大幅提升。
第二磁系304的顶端高于空腔205的底端,由此,出料通道80布置在第二磁系304磁场范围内并靠近磁场区域,提高了精矿的回收率。
为了便于收集与排除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来的精矿,精矿收纳槽302设置在第二分选筒303的底端,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来的精矿给入第二分选筒303进行第二次分选,在第二磁系304的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团聚,而后磁性颗粒向下沉积最终进入到精矿收纳槽302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磁性颗粒为第二次分选出来的精矿,两次分选减轻了分选压力,运行更稳定且不容易跑尾,有效防止第二分选筒303上部出现跑尾现象;给水机构提供的上升水流将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来的尾矿经第二分选筒303的顶端冲入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
进一步地,精矿收纳槽302的底端设置有精矿阀3021,精矿阀3021用于控制精矿的排出。
示例性的,精矿收纳槽302呈漏斗状,当然,精矿收纳槽302还可呈圆筒状。在精矿收纳槽302呈漏斗状的可实现方式中,精矿收纳槽302的大径端与第二分选筒303的底端连接,精矿阀3021设置在精矿收纳槽302的底端,由此,便于精矿的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精矿收纳槽30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三传感器307,第三传感器307用于探测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来的向下沉积的精矿的物理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感器206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的传感器,第一传感器206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浓度传感器、品位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对应位置处的矿浆的浓度、品位或者压力等。
第二传感器306与第三传感器307的使用方法与第一传感器206大体一致,在此对第二传感器306与第三传感器307的使用方法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给水机构包括第一给水组件40以及第二给水组件50,第一给水组件40包括第一筒体401以及第一进水管402,第一筒体401设置在第二给水组件50的顶端,第一筒体401围设成第一容置空腔4011,第一筒体401的底端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与第一容置空腔4011连通,第一进水管402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给水组件50和进水孔,插设在第一容置空腔4011内,第一进水管402的另一端通过精矿收纳槽30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第一进水管402的伸出端设有第一控制阀4021,第一控制阀4021用于调节控制第一分选机构20的供水量;第一给水组件40用于为第一分选机构20供水,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开启第一控制阀4021,此时,第一给水组件40向第一分选机构20供水,在特定分选情况下可以关闭第一控制阀4021,从而停止第一给水组件40向第一分选机构20供水。
第二给水组件50用于向第二分选机构30或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内供水,也就是说,第二给水组件50可以只为第二分选机构30供水,第二给水组件50也可以同时为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供水。
其中,第一筒体401容置在第一分选筒202内,第一筒体401的中轴线与第一分选筒202的中轴线平行,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筒体401的中轴线与第一分选筒202的中轴线共线设置,第一筒体40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4012,多个出水口4012绕着第一筒体401的外周壁间隔设置,多个出水口4012均与第一容置空腔4011连通,在使用过程中,水经过第一进水管402流入第一容置空腔4011内,流入第一容置空腔4011内的水经出水口4012流入第一分选筒202内。
进一步地,第二给水组件50包括第二筒体501以及第二进水管502,第二筒体501设置在第一筒体401的底端,第二筒体501围设成第二容置空腔5011,第二筒体50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503,连接管503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容置空腔5011内,连接管503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二进水管502的一端插设在连接孔内,第二进水管502与连接管503连通,第二进水管502的另一端通过精矿收纳槽30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第二进水管502的伸出端设有第二控制阀5021,第二控制阀5021用于调节控制第二分选机构30的供水量;通过设置第二给水组件50,第二给水组件50为第二分选筒303或第一分选筒202和第二分选筒303提供上升水流,用于将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来的尾矿分别冲入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和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
其中,在第二给水组件50向第二分选机构30或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供水时,只需开启第二控制阀5021,通过调节第二控制阀5021的开度,调节给水机构的供水量和供水范围。第一给水组件40和第二给水组件50可根据不同分选情况,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4021和第二控制阀5021,启动或停止第一给水组件40和第二给水组件50向第一分选机构20或第二分选机构30供水。
具体的,第二筒体501容置在第二分选筒303内,且第二筒体501的顶端插入第一分选筒202内,第二筒体501设置在第一筒体401的底端,第二筒体501的中轴线与第一筒体401的中轴线平行,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二筒体501的中轴线与第一筒体401的中轴线共线设置,第二筒体501靠近底端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口5012,多个排水口5012绕着第二筒体501的外周壁间隔设置,多个排水口5012均与第二容置空腔5011连通,在使用过程中,水流经第二进水管502流入连接管503,而后流入第二容置空腔5011,流入第二容置空腔5011内的水经排水口5012流入第二分选筒303或第一分选筒202内。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给料机构10包括本体101以及插设在本体101上的给料管102,本体101围设成旋转通道1011,旋转通道1011与第一分选筒202连通,本体101上开设有给料孔,给料管102的一端插设在给料孔内,给料管102与旋转通道1011连通,矿浆通过给料管102和旋转通道1011流入第一分选筒202内;通过设置给料管102,矿浆经给料管102流入旋转通道1011,而后经旋转通道1011流入第一分选筒202内。
具体的,本体101包括给料部1012以及连接部1013,给料部1012位于壳体60的顶端,连接部1013设置在给料部1012的底端,连接部1013插设在第一分选筒202内,给料部1012开设有腔体,连接部1013呈管状,连接部1013的顶端与腔体连通,连接部1013的底端与第一分选筒202连通,给料管102设置在给料部1012上;需要说明的是腔体与连接部1013共同构成旋转通道1011。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以垂直于壳体60的中轴线的平面为截面,给料部1012的截面面积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由此,便于矿浆流入连接部1013,避免矿浆存留在腔体内。示例性的,给料部1012可呈倒圆台状,给料部1012也可呈倒圆锥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本体10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部103,出料部103呈圆台状,出料部103上开设有圆台状的过孔,过孔的两端分别与旋转通道1011和第一分选筒202体连通;第一筒体401的顶端设有导流部4013,导流部4013呈圆台状,导流部4013与出料部103配合设置,出料部103的内周壁与导流部4013的外周壁围成给料通道70,矿浆由给料通道70流入第一分选筒202内;通过设置给料通道70,矿浆通过给料通道70均匀的分散到第一分选筒202内,使得第一分选筒202内周向各处的矿浆量相同,由此提高了分选的均匀性;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和分选的稳定性。
通过设置给料部1012,提高了给料机构10对不同的给矿浓度、给矿品位以及给矿粒度的适应性,避免了溢流尾矿跑铁。
具体的,出料部103的小径端与连接部1013的底端连接,出料部103的大径端位于在第一筒体401的上部,由此,给料通道70的出口靠近第一分选筒202的内侧壁设置,矿浆通过给料通道70的出口给入到靠近第一磁系203的磁场位置,在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颗粒易团聚,不易被上升水流冲走,有效防止第一分选筒202上部出现尾矿跑尾现象。需要说明的是,磁性颗粒为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来的精矿。
为避免由旋转通道1011流出的矿浆堆积在第一筒体401的顶端并且不能均匀分散进入第一分选筒202,由此,第一筒体401的顶端设有导流部4013。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选机构20与第二筒体501的外周壁之间设有出料通道80,出料通道80用于将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后得到的精矿给入到第二分选机构30;通过设置出料通道80,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来的精矿通过出料通道80均匀的分散到第二分选筒303内,使得第二分选筒303内周向各处的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来的精矿量相同,由此提高了分选的均匀性;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和分选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出料通道80可呈锥形,当然,出料通道80也可呈其他形状,能实现第一分选机构20分选出来的精矿落入第二分选筒303内即可。在出料通道80呈锥形的可实现方式中,出料通道80的结构与给料通道70的结构大体一致,对出料通道80的结构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可设置多于两套的分选机构,也就是说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可包括第三分选机构、第四分选机构等等,由此,实现了矿浆的多重分选,尾矿的多重排出,进一步提高了精矿的品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的工作原理为:打开第二控制阀5021,打开第二控制阀5021,或者同时打开第一控制阀4021和第二控制阀5021。当打开第二控制阀5021时,水流经第二进水管502流入第二筒体501内,经排水口5012流出,此时水流流入第二分选筒303和第一分选筒202内,为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提供上升水流;当同时打开第一控制阀4021和第二控制阀5021时,水流经过第一进水管402和第二进水管502分别流入到第一筒体401和第二筒体501内,而后经出水口4012和排水口5012流出,水流充满第一分选筒202和第二分选筒302;为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提供上升水流;而后将矿浆通过给料管102流入旋转通道1011,而后经给料通道70流入第一分选筒202内,上升水流将矿浆中的尾矿冲入第一尾矿容纳槽201内,尾矿经排尾管2011流出;在第一磁系203的强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团聚,且磁性颗粒向下沉积通过出料通道80落入第二分选筒303内,而后通过第二分选机构30对落入第二分选筒303内的磁性颗粒进行二次分选,上升水流将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的尾矿冲入第二尾矿容纳槽301内,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的尾矿经尾矿管3011流出;在第二磁系304的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团聚,且磁性颗粒向下沉积落入精矿收纳槽302内,矿浆多重分选完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包括给料机构10、第一分选机构20、第二分选机构30以及给水机构;第一分选机构2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第一尾矿容纳槽201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一分选机构20溢流出的尾矿;第二分选机构30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分选机构20上,第二分选机构30的顶端设置有上方封闭的第二尾矿容纳槽301,第二尾矿容纳槽301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二分选机构30溢流出的尾矿,第二分选机构30的底端设置有精矿收纳槽302,精矿收纳槽302用于收集和排出第二分选机构30分选出的精矿;给料机构10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20内,给料机构10用于为第一分选机构20提供矿浆,给水机构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内,给水机构的顶端与给料机构10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给水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精矿收纳槽30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给水机构用于向第一分选机构20和第二分选机构30内供水;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分选效率和精矿品位;同时,也提高了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1,具有如下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工作稳定性好,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机构、第一分选机构、第二分选机构以及给水机构;
所述第一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尾矿容纳槽,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所述第一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
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分选机构上,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顶端设置有封闭的第二尾矿容纳槽,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所述第二分选机构溢流出的尾矿,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底端设置有精矿收纳槽,所述精矿收纳槽用于收集和排出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分选出的精矿;
所述给料机构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内,所述给料机构用于为所述第一分选机构提供矿浆,所述给水机构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和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所述给水机构的顶端与所述给料机构的底端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给水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给水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和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包括第一分选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分选筒上的第一磁系,所述第一分选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和所述第一分选筒的外周壁共同围设成封闭的空腔,所述第一磁系容置在所述空腔内;
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分选出的尾矿由所述第一分选筒的顶端溢流出、且流入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内;
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排尾管,所述排尾管用于所述第一尾矿容纳槽内尾矿的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板沿着所述容置通道的中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倾斜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分选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且插设在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容置在所述容置通道内,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包括第二分选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分选筒上的第二磁系,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分选筒的外周壁以及所述第二倾斜板共同围设成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第二磁系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分选出的尾矿由所述第二分选筒的顶端溢流出、且流入封闭的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内;
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尾矿管,所述尾矿管用于所述第二尾矿容纳槽内尾矿的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机构包括第一给水组件以及第二给水组件,所述第一给水组件包括第一筒体以及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给水组件的顶端,所述第一筒体围设成第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筒体的底端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给水组件和所述进水孔,插设在所述第一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伸出端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调节控制所述第一分选机构的供水量;
所述第一给水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内供水;
所述第二给水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分选机构或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和所述第二分选机构内供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给水组件包括第二筒体以及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底端,所述第二筒体围设成第二容置空腔,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容置空腔内,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伸出端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调节控制所述第二分选机构的供水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机构包括本体以及插设在所述本体上的给料管,所述本体围设成旋转通道,所述旋转通道与所述第一分选筒连通,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给料孔,所述给料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给料孔内,所述给料管与所述旋转通道连通,矿浆通过所述给料管和所述旋转通道流入所述第一分选筒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部,所述出料部呈圆台状,所述出料部上开设有圆台状的过孔,所述过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通道和所述第一分选筒体连通;
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呈圆台状,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出料部配合设置,所述出料部的内周壁与所述导流部的外周壁围成给料通道,所述矿浆由所述给料通道流入所述第一分选筒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选机构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分选后得到的精矿给入到所述第二分选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选机构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分选机构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用于探测矿浆的物理参数;
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探测精矿的物理参数;
所述精矿收纳槽的底端设置有精矿阀,所述精矿阀用于控制所述精矿的排出。
CN202121292723.5U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Active CN215901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2723.5U CN215901958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2723.5U CN215901958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1958U true CN215901958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2723.5U Active CN215901958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1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1271B (zh) 一种智能淘洗磁选机及磁选方法
CN104815753B (zh) 一种浮团聚电磁精选设备
US4578199A (en) Cyclone separators
CN113318861A (zh)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及精选方法
CN205731618U (zh) 一种智能淘洗磁选机
CN104492589B (zh) 高效复合式选矿装置及其选矿方法
CN101391236A (zh) 多产品液固流化床分选分级设备及方法
DK159481B (da) Fremgangsmaade til fjernelse af ioner fra en klar vaeske eller en vaeske indeholdende stof i suspension ved kontakt med en ionbytter samt apparat til udoevelse af fremgangsmaaden
CN215901958U (zh) 一种多重外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CN101890393A (zh) 旋流连续离心分选机
CN112474043A (zh) 一种多重分选磁微流控精选机
CN107812609A (zh) 磁力脱泥机
CN201755523U (zh) 旋流连续离心分选机
CN1428203A (zh) 一种立式脉冲振动磁场磁选机
CN214439959U (zh) 一种内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CN109746113A (zh) 一种颗粒物料水选装置
CN214077224U (zh) 一种多重分选磁微流控精选机
CN103977913B (zh) 浮选柱及贫铁矿的浮选方法
CN115888969B (zh) 多重分选机
CN112474042A (zh) 一种内排尾磁微流控精选机
CN220861698U (zh) 一种结合微泡发生器的精选结构
CN208340927U (zh) 矿石精选机
CN212189562U (zh) 一种磁性选矿机
CN109414708B (zh) 用于颗粒分离器的进料装置、颗粒分离器和颗粒分离方法
CN110308021A (zh) 一种立磨选粉机效率测定用取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