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8211U -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8211U
CN215898211U CN202122147204.6U CN202122147204U CN215898211U CN 215898211 U CN215898211 U CN 215898211U CN 202122147204 U CN202122147204 U CN 202122147204U CN 215898211 U CN215898211 U CN 215898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fixed mounting
energy
protecting sheathing
natur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472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小韦
张辉锋
袁荣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ke Xingyun 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hongke Xingyun 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hongke Xingyun 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hongke Xingyun 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472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8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8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8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包括防护外壳,防护外壳背面中间固定安装有蓄电机构,防护外壳内上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防护外壳底部设有充电机构,防护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智能采集终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蓄电机构和充电机构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展开卡座内部的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此时便可通过第一光伏板可第二光伏板受阳光照射而转换能量,从而将转换而来的电能存储于蓄电池内部,当需要充电时,可拉出充电组件内部的充电插头插入到智能采集终端的充电口处进行充电即可,从而使得本装置在野外可进行自主蓄电,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方便了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勘探。

Description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然资源调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背景技术
自然资源调查是查明某一地区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条件,提供资源清单、图件和评价报告,为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布局提供第一手资料的过程,目前移动终端能够对某一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检测,该装置内部通常含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仪器,通过对该区域的不同地方的温度和湿度数据进行记录从而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
但是自然资源调查往往需前往野外进行考察,相应的电器设备的续航就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智能移动终端往往缺少自主蓄电功能,导致其续航能力受限,同时其在野外使用的过程中,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导致智能移动终端损坏,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智能移动终端往往缺少自主蓄电功能,导致其续航能力受限,同时其在野外使用的过程中,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导致智能移动终端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背面中间固定安装有蓄电机构,所述防护外壳内上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防护外壳底部设有充电机构,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智能采集终端,所述防护外壳的正面铰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外壳背面四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电机构和充电机构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展开卡座内部的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此时便可通过第一光伏板可第二光伏板受阳光照射而转换能量,从而将转换而来的电能存储于蓄电池内部,当需要充电时,可拉出充电组件内部的充电插头插入到智能采集终端的充电口处进行充电即可,从而使得本装置在野外可进行自主蓄电,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方便了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勘探。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机构包括卡座,所述卡座固定安装于防护外壳的背面中间,所述卡座的内部上端铰接有第一光伏板,所述第一光伏板的下端铰接有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均设置于卡座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电机构,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将卡座内部的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展开,从而通过被阳光照射而转换能量存储于蓄电池内部,使得在智能采集终端需要充电时进行蓄电,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层,所述橡胶垫层设置于智能采集终端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层,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橡胶垫层对智能采集终端进行进一步的防护,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盖的正面右侧固定安装有铁片,所述防护外壳的正面左侧上端与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磁石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铁片与磁石片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铁片与磁石片相互吸附,从而固定防护盖,进而对防护外壳的正面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防护能力。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机构包括空腔和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防护外壳底部右侧,所述空腔开设于防护外壳的下端,所述空腔内部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扭簧,所述空腔内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的上端通过传动带与扭簧传动连接,所述收线轮表面绕接有接电导线,所述接电导线的外侧端部与充电组件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充电机构,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拉动充电组件,即可带动接电导线拉动收线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带动扭簧收缩,此时接电导线被拉出并通过充电组件进行蓄电,当充电完毕后可通过松开接电导线,此时扭簧反弹,进而通过传动带带动收线轮转动将接电导线收卷,便可拉回接电组件,从而使得本装置充电方式较为简洁,避免接电导线外置造成不便。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内部右侧上端与下端均设有橡胶凸块,所述橡胶凸块内侧卡接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的左侧与接电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接电导线的外端贯穿防护外壳底部中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充电组件,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橡胶凸块卡接固定充电插头,当需要充电时,可通过从橡胶凸块之间充电插头,再将充电插头拔出卡槽,此时充电插头带动接电导线,进而将接电导线拉出,通过充电插头插入智能采集终端的接电插入口即可进行蓄电,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盖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左侧设有螺旋天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观察窗,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观察窗观察防护外壳内部的智能采集终端,并且设置螺旋天线,可提高智能采集终端的信号传输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圆块,所述圆块转动连接于防护外壳的背面四拐角处,所述圆块的底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侧上端与蓄电机构下端贴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圆块带动卡块转动,通过L形的卡块卡接卡座,从而对蓄电机构进行辅助固定,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弹簧,可使得卡块收缩贴合卡座,进而保证蓄电机构在未充电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的切面形状为L形,所述卡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梯形基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L形的卡块,可较好的辅助固定蓄电机构,而设置梯形基块可方便将本装置放置到地面上。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梯形基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脚垫,所述防滑脚垫的底部设有防滑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脚垫,可提高梯形基块底部的摩擦力,同时设置防滑凸点可进一步提高防滑脚垫底部的摩擦力,使得本装置在放置到地面上时较为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设置蓄电机构和充电机构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展开卡座内部的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此时便可通过第一光伏板可第二光伏板受阳光照射而转换能量,从而将转换而来的电能存储于蓄电池内部,当需要充电时,可拉出充电组件内部的充电插头插入到智能采集终端的充电口处进行充电即可,从而使得本装置在野外可进行自主蓄电,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方便了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勘探;
第二、通过设置充电机构使得在拉动充电插头时,充电插头带动接电导线拉出,从而带动收线轮转动,收线轮通过传动带带动空腔内部的扭簧转动收缩,当充电完毕后,松开充电插头,此时扭簧张力反弹,从而带动收线轮将接电导线收卷起来,进而带动充电插头收回,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方便性;
第三、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在使用,可通过转动圆块带动卡块转动,通过L形的卡块卡接卡座,从而对蓄电机构进行辅助固定,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弹簧,可使得卡块收缩贴合卡座,进而保证蓄电机构在未充电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卡块底部的梯形基块和防滑脚垫,可在使用时用以支撑本装置,进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放置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护外壳,可辅助对智能采集终端进行防护,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防护外壳,2、蓄电机构,21、卡座,22、第一光伏板,23、第二光伏板,3、蓄电池,4、充电机构,41、空腔,42、充电组件,421、卡槽,422、橡胶凸块,423、充电插头,43、扭簧,44、收线轮,45、接电导线,46、传动带,5、智能采集终端,6、防护盖,7、限位机构,71、圆块,72、空槽,73、限位弹簧,74、卡块,75、梯形基块,76、防滑脚垫,8、橡胶垫层,9、铁片,10、磁石片,11、观察窗,12、螺旋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包括防护外壳1,所述防护外壳1背面中间固定安装有蓄电机构2,所述防护外壳1内上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所述防护外壳1底部设有充电机构4,所述防护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智能采集终端5,所述防护外壳1的正面铰接有防护盖6,所述防护外壳1背面四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机构7。
通过设置蓄电机构2和充电机构4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展开卡座21内部的第一光伏板22和第二光伏板23,此时便可通过第一光伏板22可第二光伏板23受阳光照射而转换能量,从而将转换而来的电能存储于蓄电池3内部,当需要充电时,可拉出充电组件42内部的充电插头423插入到智能采集终端5的充电口处进行充电即可,从而使得本装置在野外可进行自主蓄电,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方便了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勘探。
实施例2
参考图1-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本装置续航能力的目的,本实施例对蓄电机构2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所述蓄电机构2包括卡座21,所述卡座21固定安装于防护外壳1的背面中间,所述卡座21的内部上端铰接有第一光伏板22,所述第一光伏板22的下端铰接有第二光伏板23,所述第一光伏板22和第二光伏板23均设置于卡座21的内部;通过设置蓄电机构2,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将卡座21内部的第一光伏板22和第二光伏板23展开,从而通过被阳光照射而转换能量存储于蓄电池3内部,使得在智能采集终端5需要充电时进行蓄电,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
参考图2,为了达到提高智能采集终端5使用寿命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所述防护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层8,所述橡胶垫层8设置于智能采集终端5的外侧,所述防护盖6的正面右侧固定安装有铁片9,所述防护外壳1的正面左侧上端与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磁石片10;通过设置橡胶垫层8,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橡胶垫层8对智能采集终端5进行进一步的防护,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设置铁片9与磁石片10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铁片9与磁石片10相互吸附,从而固定防护盖6,进而对防护外壳1的正面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防护能力。
实施例3
参考图2-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本装置使用方便性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充电机构4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所述充电机构4包括空腔41和充电组件42,所述充电组件42设置于防护外壳1底部右侧,所述空腔41开设于防护外壳1的下端,所述空腔41内部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扭簧43,所述空腔41内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收线轮44,所述收线轮44的上端通过传动带46与扭簧43传动连接,所述收线轮44表面绕接有接电导线45,所述接电导线45的外侧端部与充电组件42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42包括卡槽421,所述卡槽421内部右侧上端与下端均设有橡胶凸块422,所述橡胶凸块422内侧卡接有充电插头423,所述充电插头423的左侧与接电导线45电性连接,所述接电导线45的外端贯穿防护外壳1底部中间;通过设置充电机构4,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拉动充电组件42,即可带动接电导线45拉动收线轮44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46带动扭簧43收缩,此时接电导线45被拉出并通过充电组件42进行蓄电,当充电完毕后可通过松开接电导线45,此时扭簧43反弹,进而通过传动带46带动收线轮44转动将接电导线45收卷,便可拉回接电组件,从而使得本装置充电方式较为简洁,避免接电导线45外置造成不便,通过设置充电组件42,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橡胶凸块422卡接固定充电插头423,当需要充电时,可通过从橡胶凸块422之间充电插头423,再将充电插头423拔出卡槽421,此时充电插头423带动接电导线45,进而将接电导线45拉出,通过充电插头423插入智能采集终端5的接电插入口即可进行蓄电,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
参考图1-3,为了达到提高本装置使用方便性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所述防护盖6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11,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左侧设有螺旋天线12;通过设置观察窗11,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观察窗11观察防护外壳1内部的智能采集终端5,并且设置螺旋天线12,可提高智能采集终端5的信号传输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参考图1-2,为了达到提高本装置使用稳定性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圆块71,所述圆块71转动连接于防护外壳1的背面四拐角处,所述圆块71的底部开设有空槽72,所述空槽72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73,所述限位弹簧7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块74,所述卡块74的内侧上端与蓄电机构2下端贴合连接,所述卡块74的切面形状为L形,所述卡块7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梯形基块75,所述梯形基块7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脚垫76,所述防滑脚垫76的底部设有防滑凸点;通过设置限位机构7,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圆块71带动卡块74转动,通过L形的卡块74卡接卡座21,从而对蓄电机构2进行辅助固定,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弹簧73,可使得卡块74收缩贴合卡座21,进而保证蓄电机构2在未充电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L形的卡块74,可较好的辅助固定蓄电机构2,而设置梯形基块75可方便将本装置放置到地面上,通过设置防滑脚垫76,可提高梯形基块75底部的摩擦力,同时设置防滑凸点可进一步提高防滑脚垫76底部的摩擦力,使得本装置在放置到地面上时较为稳定。
使用原理及优点:在使用时,可通过防护外壳1对智能采集终端5进行防护,并且在需要充电时,可通过拉动卡块74带动空槽72内部的限位弹簧73伸展,此时转动圆块71使得卡块74离开卡座21底部,此时便可展开卡座21内部的第一光伏板22和第二光伏板23,当阳光照射到第一光伏板22和第二光伏板23时,第一光伏板22和第二光伏板23受辐射转换能量,从而将电能储存于蓄电池3内部,当需要充电时,可拉出充电组件42内部的充电插头423插入到智能采集终端5的充电口处进行充电即可,当充电完毕后可通过松开接电导线45,此时扭簧43反弹,进而通过传动带46带动收线轮44转动将接电导线45收卷,便可拉回接电组件,从而使得本装置充电方式较为简洁,房子导线处于外界造成本装置短路或者导线断裂,通过上述方案,使得本装置可在野外进行自主蓄电,提高了本装置的续航能力,方便了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勘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所述防护外壳(1)背面中间固定安装有蓄电机构(2),所述防护外壳(1)内上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所述防护外壳(1)底部设有充电机构(4),所述防护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智能采集终端(5),所述防护外壳(1)的正面铰接有防护盖(6),所述防护外壳(1)背面四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机构(2)包括卡座(21),所述卡座(21)固定安装于防护外壳(1)的背面中间,所述卡座(21)的内部上端铰接有第一光伏板(22),所述第一光伏板(22)的下端铰接有第二光伏板(23),所述第一光伏板(22)和第二光伏板(23)均设置于卡座(2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层(8),所述橡胶垫层(8)设置于智能采集终端(5)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6)的正面右侧固定安装有铁片(9),所述防护外壳(1)的正面左侧上端与下端均固定安装有磁石片(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4)包括空腔(41)和充电组件(42),所述充电组件(42)设置于防护外壳(1)底部右侧,所述空腔(41)开设于防护外壳(1)的下端,所述空腔(41)内部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扭簧(43),所述空腔(41)内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收线轮(44),所述收线轮(44)的上端通过传动带(46)与扭簧(43)传动连接,所述收线轮(44)表面绕接有接电导线(45),所述接电导线(45)的外侧端部与充电组件(4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42)包括卡槽(421),所述卡槽(421)内部右侧上端与下端均设有橡胶凸块(422),所述橡胶凸块(422)内侧卡接有充电插头(423),所述充电插头(423)的左侧与接电导线(45)电性连接,所述接电导线(45)的外端贯穿防护外壳(1)底部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6)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11),所述防护外壳(1)的顶部左侧设有螺旋天线(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圆块(71),所述圆块(71)转动连接于防护外壳(1)的背面四拐角处,所述圆块(71)的底部开设有空槽(72),所述空槽(72)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73),所述限位弹簧(7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块(74),所述卡块(74)的内侧上端与蓄电机构(2)下端贴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74)的切面形状为L形,所述卡块(7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梯形基块(7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基块(7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脚垫(76),所述防滑脚垫(76)的底部设有防滑凸点。
CN202122147204.6U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Active CN215898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7204.6U CN215898211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7204.6U CN215898211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8211U true CN215898211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64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47204.6U Active CN215898211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8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98211U (zh) 一种高精度低能耗自然资源调查系统
CN208324941U (zh) 一种具有显示屏防护装置的节能充电桩
CN209860844U (zh) 大功率太阳能移动电源存储装置
CN208127353U (zh) 一种内置温度传感器的铅蓄电池
CN2116174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充电装置
CN212752589U (zh) 一种无线充电蓝牙耳机组件
CN102332734A (zh) 车载碳纤维太阳能充电器
CN208797658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
CN207388912U (zh) 一种节能环保汽车充电桩
CN220500528U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
CN212963321U (zh) 一种水准仪用携带保护箱
CN108964183A (zh) 一种电子产品充电桩
CN220599333U (zh) 一种可为手机充电的公交站
CN21180912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固位机构
CN21520449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
CN206533317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
CN214012090U (zh) 一种移动电源租凭设备
CN219427955U (zh) 一种移动式充电桩
CN220947596U (zh) 一种智慧能源结算电力单元设备
CN204615418U (zh) 一种新型移动电源
CN211308267U (zh) 新能源充电桩
CN218449582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111301199B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的移动式应急充电装置
CN216610915U (zh) 一种远程通信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3365182B (zh) 一种太阳能易收纳的tws蓝牙耳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