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7371U -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7371U
CN215897371U CN202122052723.4U CN202122052723U CN215897371U CN 215897371 U CN215897371 U CN 215897371U CN 202122052723 U CN202122052723 U CN 202122052723U CN 215897371 U CN215897371 U CN 215897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witching device
load
power genera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27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灿耀
吕伟勇
麦嘉伟
杨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527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7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7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7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包括箱体、市电端、发电端、负载端和切换装置,所述市电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市电端用于接入交流电源;所述发电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发电端用于与发电设备连接;所述负载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负载端用于输出电源;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切换装置分别与所述市电端、所述发电端和所述负载端连接,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负载端连通所述发电端或所述市电端,能够实现快速复电功能,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背景技术
配电综合箱广泛应用于杆上变压器台架,主要用于低压电能分配及就地补偿,按照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故低压配电综合箱是电路设计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随着配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用电负荷不断增长且独立负荷分布较集中,当电网出现故障时,相关技术的配电综合箱需要等待供电恢复,在故障维修期间不能正常供电,降低供电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配电综合箱,能够实现快速复电功能,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综合箱,包括箱体、市电端、发电端、负载端和切换装置,所述市电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市电端用于接入交流电源;所述发电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发电端用于与发电设备连接;所述负载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负载端用于输出电源;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切换装置分别与所述市电端、所述发电端和所述负载端连接,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负载端连通所述发电端或所述市电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综合箱,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配电综合箱包括有箱体、市电端、发电端、负载端和切换装置,市电端、发电端、负载端和切换装置均设置在箱体内,箱体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通过设置切换装置,能够连通发电端或者市电端,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的供电模式的切换,使得负载端能够保持正常的电源输出,可以理解的是,当电网正常工作时,切换装置连通市电端和负载端,通过市电端接入电源,负载端能够正常输出电源,当电网出现故障时,切换装置连通发电端和负载端,通过发电端接入发电设备,能够提供应急供电电源,从而可以保证负载端能够及时恢复供电,适用于计划停电或故障停电情景,有利于提高配电综合箱的使用效率,通过将发电端与配电综合箱一体化设计,能够有效地进行整合利用,可以实现快速复电功能,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极大方便电力用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电端包括快速接口,所述快速接口与所述发电设备的接线端相匹配,所述快速接口通过所述切换装置连接至所述负载端。通过在发电端设置专用的快速接口,快速接口与发电设备的接线端相匹配,只需要将接线端插入快速接口即可实现与发电设备的连接,方便拆装,可以大大减少发电设备与配电综合箱的连接时间,实现临时恢复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电端还包括螺栓接口,所述螺栓接口通过所述切换装置连接至所述负载端。发电端还设置有螺栓接口,通过将发电设备的接线端接入螺栓接口,并辅加螺栓固定,同样能实现配电综合箱与发电设备的连接,通过设置专用的快速接口及螺栓接口,可以满足不同规格发电设备的接入,从而能够在异常停电情况下快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刀闸开关,所述刀闸开关包括第一动触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动触点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静触点或所述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静触点连接至所述发电端,所述第二静触点连接至所述市电端。通过设置刀闸开关,运行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状态切换不同的供电模式,当市电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切换刀闸开关,使得第一动触点连通第一静触点,第一静触点连接至发电端,由发电端提供应急电源,当市电正常供电时,第一动触点连通第二静触点,第二静触点连接至市电端,由市电端提供正常的供电电源,适用于计划停电或故障停电情景,增强配电综合箱的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载端包括多个负载开关,多个所述负载开关通过接线铜排连接至所述切换装置。通过设置多个负载开关,能够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预防电路发生安全事故,通过采用接线铜排,能够实现一条母线供很多用电设备同时用电,使用方便灵活,不容易出现安装错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载端还包括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通过接线铜排连接至所述切换装置。通过设置隔离开关,当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时,能够有效地断开电源,使得检修的电气设备与电力系统的输入电源分隔开,确保检修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负载端还包括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通过电阻与所述隔离开关串联。通过设置补偿电容,能够进行无功补偿或者功率因数补偿,可以提高电网的有功功率,减少线路能量损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市电端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需要对电源接入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通过设置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设置在市电端和切换装置之间,能够起到变流和电气隔离作用,有利于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和所述负载端之间。通过设置第二电流互感器,当线路发生断路过载等故障时,可以输出信号,使得其它继电装置配合切断故障电路,可以保障负载端的用电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第二动触点和第三静触点,所述第二动触点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三静触点连接至所述切换装置。通过设置断路器,第二动触点连接至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三静触点连接至切换装置,当线路发生短路过载等故障时,第二动触点和第三静触点分离,能够切断故障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综合箱接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综合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相对于参考物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相连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另一实施例/实施方式”或“一些实施例/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两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示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综合箱100,包括箱体110、市电端120、发电端130、负载端140和切换装置150,市电端120设置于箱体110内,市电端120用于接入交流电源;发电端130设置于箱体110内,发电端130用于与发电设备连接;负载端140设置于箱体110内,负载端140用于输出电源;切换装置150设置于箱体110内,切换装置150分别与市电端120、发电端130和负载端140连接,切换装置150用于将负载端140连通发电端130或市电端120。
配电综合箱100包括有箱体110、市电端120、发电端130、负载端140和切换装置150,市电端120、发电端130、负载端140和切换装置150均设置在箱体110内,箱体110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通过设置切换装置150,能够连通发电端130或者市电端120,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的供电模式的切换,使得负载端140能够保持正常的电源输出,可以理解的是,当电网正常工作时,切换装置150连通市电端120和负载端140,通过市电端120接入电源,负载端140能够正常输出电源,当电网出现故障时,切换装置150连通发电端130和负载端140,通过发电端130接入发电设备,能够提供应急供电电源,从而可以保证负载端140能够及时恢复供电,适用于计划停电或故障停电情景,有利于提高配电综合箱100的使用效率,通过将发电端130与配电综合箱100一体化设计,能够有效地进行整合利用,可以实现快速复电功能,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极大方便电力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发电设备可以为发电车、发电机等应急供电设备。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发电端130包括快速接口131,快速接口131与发电设备的接线端相匹配,快速接口131通过切换装置150连接至负载端140。通过在发电端130设置专用的快速接口131,快速接口131与发电设备的接线端相匹配,只需要将接线端插入快速接口131即可实现与发电设备的连接,方便拆装,可以大大减少发电设备与配电综合箱100的连接时间,实现临时恢复供电。
区别于现有技术无专用接口的配电综合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综合箱100通过设置快速接口131,能够大大缩短连接时间,有利于提高排障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发电端130还包括螺栓接口132,螺栓接口132通过切换装置150连接至负载端140。发电端130还设置有螺栓接口132,通过将发电设备的接线端接入螺栓接口132,并辅加螺栓固定,同样能实现配电综合箱100与发电设备的连接,通过设置专用的快速接口131及螺栓接口132,可以满足不同规格发电设备的接入,从而能够在异常停电情况下快速恢复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切换装置150包括刀闸开关151,刀闸开关151包括第一动触点A1、第一静触点B1和第二静触点B2,第一动触点A1用于连通第一静触点B1或第二静触点B2,第一静触点B1连接至发电端130,第二静触点B2连接至市电端120。通过设置刀闸开关151,运行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状态切换不同的供电模式,当市电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切换刀闸开关151,使得第一动触点A1连通第一静触点B1,第一静触点B1连接至发电端130,由发电端130提供应急电源,当市电正常供电时,第一动触点A1连通第二静触点B2,第二静触点B2连接至市电端120,由市电端120提供正常的供电电源,适用于计划停电或故障停电情景,增强配电综合箱100的适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负载端140包括多个负载开关141,多个负载开关141通过接线铜排160连接至切换装置150。通过设置多个负载开关141,能够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预防电路发生安全事故,通过采用接线铜排160,能够实现一条母线供很多用电设备同时用电,使用方便灵活,不容易出现安装错误。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开关可以为塑壳断路器,能够保护线路及用电设备免受过载、短路、欠电压等故障的损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负载端140还包括隔离开关142,隔离开关142通过接线铜排160连接至切换装置150。通过设置隔离开关142,当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时,能够有效地断开电源,使得检修的电气设备与电力系统的输入电源分隔开,确保检修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负载端140还包括补偿电容143,补偿电容143通过电阻与隔离开关142串联。通过设置补偿电容143,能够进行无功补偿或者功率因数补偿,可以提高电网的有功功率,减少线路能量损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170,第一电流互感器170设置在市电端120和切换装置150之间。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需要对电源接入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通过设置第一电流互感器170,第一电流互感器170设置在市电端120和切换装置150之间,能够起到变流和电气隔离作用,有利于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电流互感器180,第二电流互感器180设置在切换装置150和负载端140之间。通过设置第二电流互感器180,当线路发生断路过载等故障时,可以输出信号,使得其它继电装置配合切断故障电路,可以保障负载端140的用电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断路器190,断路器190包括第二动触点A2和第三静触点B3,第二动触点A2连接至第二电流互感器180,第三静触点B3连接至切换装置150。通过设置断路器190,第二动触点A2连接至第二电流互感器180,第三静触点B3连接至切换装置150,当线路发生短路过载等故障时,第二动触点A2和第三静触点B3分离,能够切断故障电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市电端,所述市电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市电端用于接入交流电源;
发电端,所述发电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发电端用于与发电设备连接;
负载端,所述负载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负载端用于输出电源;
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切换装置分别与所述市电端、所述发电端和所述负载端连接,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负载端连通所述发电端或所述市电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端包括快速接口,所述快速接口与所述发电设备的接线端相匹配,所述快速接口通过所述切换装置连接至所述负载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端还包括螺栓接口,所述螺栓接口通过所述切换装置连接至所述负载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刀闸开关,所述刀闸开关包括第一动触点、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动触点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静触点或所述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静触点连接至所述发电端,所述第二静触点连接至所述市电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端包括多个负载开关,多个所述负载开关通过接线铜排连接至所述切换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端还包括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通过接线铜排连接至所述切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端还包括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通过电阻与所述隔离开关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市电端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和所述负载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电综合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第二动触点和第三静触点,所述第二动触点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三静触点连接至所述切换装置。
CN202122052723.4U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Active CN215897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2723.4U CN215897371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2723.4U CN215897371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7371U true CN215897371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2723.4U Active CN215897371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7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5105A (en) DC switchgear provided with a commutation-type DC circuit breaker
CN102664354A (zh) 多功能低压配电柜
CN115693660A (zh) 一种高余度、多传输路径的飞机交流配电系统与控制方法
CN215897371U (zh) 一种快速复电的配电综合箱
CN202633748U (zh) 多功能低压配电柜
JP3925846B2 (ja) 電力系統連系システム
JP2013215060A (ja) 分電盤、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配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配電方法
CN209896764U (zh) 电动船主电源蓄电池分组独立供电与充电系统
CN220421129U (zh) 两进线一母联的配电系统
CN217282357U (zh) 一种箱变应急电源的防倒送电电路
CN216720910U (zh) 一种直流电源供电电路
CN220358875U (zh) 电力变电站双充双蓄的直流电源系统母联智能切换装置
CN217427761U (zh) 一种备用充电机自动接入系统
CN114069569B (zh) 一种使配电箱在故障状态下减少电量损失的方法
CN219918046U (zh) 一种开关柜
JPH04253000A (ja) 原子力発電プラントの非常用電源設備と所内電源設備
CN216054465U (zh) 一种一体式断路器
CN213906376U (zh) 一种差异化备电控制结构
CN213989572U (zh) 一种带保护的快速接入式pt环网柜
CN217522628U (zh) 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
CN218997768U (zh) 配电控制监控装置
CN214798851U (zh) 一种三相交流电相序自动切换及保护装置
CN219833827U (zh) 一种备用电源快速切换系统
CN216774377U (zh) 一种智能双电源切换断路装置及双电源切换的供电系统
CN213845195U (zh) 一种断路器用永磁操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