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6377U -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6377U
CN215896377U CN202122383836.2U CN202122383836U CN215896377U CN 215896377 U CN215896377 U CN 215896377U CN 202122383836 U CN202122383836 U CN 202122383836U CN 215896377 U CN215896377 U CN 215896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plate
strip
power modul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38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飞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m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m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m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m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38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6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6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6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翅柱,且散热翅柱的外壁焊接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且换热板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换热板的一侧外部固定安装有横向侧边条,且横向侧边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除结露的横向吸水条。该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通过柱状结构的散热翅柱和换热板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换热板上开设的若干散热孔,增加不同隔层之间冷却液的对流换热,方便提高整个散热器的换热效率,且散热翅柱的设置同时增强流体的扰动性,强化了换热,进而散热效果相对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SIC功率模块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散热结构除了日常采暖使用,也常用来对电子元件等器件进行散热,且由于SIC器件导通电阻更低,芯片尺寸更小,热导率更高,工作频率更高,具备更高的工作温度,被认为是未来IGBT的升级替代品,同时由于SIC工作频率高,单位体积功耗依然很高,进而导致SIC结温过高,进而需要使用散热器结构对其进行散热处理。
但常用的散热器结构散热面积较小,不能进一步提高SIC功率模块的散热效果,进而导致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导致SIC结温过高,不仅影响其工作性能,而且可靠性大大降低,寿命缩短,极端恶劣情况下甚至直接失效,降低了散热器结构的使用价值。
同时常使用的散热器结构的换热板冷热两端温度相差过大时,遇到空气比较潮湿的环境,换热板冷端容易产生“结露”问题,从而容易造成电路短路,进而容易造成模块内部元件的损坏,且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散热面积较小,散热效率较低,且缺少吸湿防潮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翅柱,且散热翅柱的外壁焊接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且换热板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换热板的一侧外部固定安装有横向侧边条,且横向侧边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除结露的横向吸水条,所述横向侧边条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水汽的第一排湿孔,且换热板的一侧外部固定安装有竖向侧边条,且竖向侧边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竖向吸水条,所述竖向侧边条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排湿孔,且竖向吸水条的内部设置有导水条。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柱等距离设置在散热器本体的顶部,且散热翅柱通过安装孔与换热板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散热翅柱的外壁固定焊接,且若干个所述换热板等距离设置在散热翅柱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设置在安装孔之间,且散热孔均匀分布在换热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横向侧边条和竖向侧边条对称设置在换热板的两侧外部,且横向侧边条和竖向侧边条呈矩形围绕设置在换热板的边缘外部。
优选的,所述横向吸水条和竖向吸水条均为吸水的海绵材质,且横向吸水条的内部和竖向吸水条内部均设置有导水条。
优选的,所述横向吸水条通过导水条与竖向吸水条固定连接,且导水条为吸水棉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1.该散热器结构,通过柱状结构的散热翅柱和换热板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换热板上开设的若干散热孔,增加不同隔层之间冷却液的对流换热,方便提高整个散热器的换热效率,且散热翅柱的设置同时增强流体的扰动性,强化了换热,进而散热效果相对更好;
2.该散热器结构,通过横向吸水条、竖向吸水条和导水条的设置,横向吸水条和竖向吸水条设置在散热器的整体的外侧,进而将温差产生的结露进行吸收处理,从而避免水气进入产生内部电路短路,且避免了电路元件的损坏,同时保证了模块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空间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吸水条和竖向吸水条的空间截断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水条的空间截断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本体;2、散热翅柱;3、换热板;4、安装孔;5、散热孔;6、横向侧边条;7、横向吸水条;8、第一排湿孔;9、竖向侧边条;10、第二排湿孔;11、竖向吸水条;12、导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本体1、散热翅柱2、换热板3、安装孔4、散热孔5、横向侧边条6、横向吸水条7、第一排湿孔8、竖向侧边条9、第二排湿孔10、竖向吸水条11和导水条12;
散热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翅柱2,且散热翅柱2的外壁焊接有换热板3,换热板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4,且换热板3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5,散热翅柱2等距离设置在散热器本体1的顶部,且散热翅柱2通过安装孔4与换热板3固定焊接,安装孔4的内壁与散热翅柱2的外壁固定焊接,且若干个换热板3等距离设置在散热翅柱2的外部,散热孔5设置在安装孔4之间,且散热孔5均匀分布在换热板3的顶部,根据图1和图2,换热板3和散热器本体1的散热翅柱2通过焊接等方式结合在一起,若干换热板3垂直布置于散热翅柱2的外部。换热板3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同时,换热板3上的散热孔5,增加不同隔层之间冷却液的对流换热,提高整个散热器的换热效率,且可以使多种SIC器件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使模块寿命和可靠性有所提升,同时换热板3可以是波浪形等其他异形结构,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
换热板3的一侧外部固定安装有横向侧边条6,且横向侧边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除结露的横向吸水条7,横向侧边条6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水汽的第一排湿孔8,且换热板3的一侧外部固定安装有竖向侧边条9,且竖向侧边条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竖向吸水条11,横向侧边条6和竖向侧边条9对称设置在换热板3的两侧外部,且横向侧边条6和竖向侧边条9呈矩形围绕设置在换热板3的边缘外部,根据图1和图3,当换热温差过大产生结露时,会在散热器外部出现水滴滑动的情况,且随着安装角度的不同,散热器可以产生角度的倾斜,继而方便将结露凝结成水滴向侧边流动,从而通过横向吸水条7和竖向吸水条11进行吸收,且横向侧边条6和竖向侧边条9的设置方便吸水条的安装固定,同时通过第一排湿孔8和第二排湿孔10可以将横向吸水条7和竖向吸水条11内部的水气进行消散排出,进而保证吸水条的持续使用;
竖向侧边条9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排湿孔10,且竖向吸水条11的内部设置有导水条12,横向吸水条7和竖向吸水条11均为吸水的海绵材质,且横向吸水条7的内部和竖向吸水条11内部均设置有导水条12,横向吸水条7通过导水条12与竖向吸水条11固定连接,且导水条12为吸水棉材质,根据图3和图4,且当横向吸水条7或竖向吸水条11内部吸水较多时,由于导水条12的内部孔隙小于吸水条的内部孔隙,且导水条12的吸水性大于吸水条,进而可以通过导水条12将局部的水向两侧进行扩散,进而避免聚集性的积水,从而保证凝结水滴的快速吸收处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时,换热板3和散热翅柱2将换热面积增加,且散热孔5的设置增加不同隔层之间冷却液的对流换热,提高整个散热器的换热效率,当换热温差过大产生结露水滴时,由于安装角度水滴会向侧边流动,从而通过横向吸水条7或竖向吸水条11进行吸收,且排湿孔方便将内部的水气进行消散排出,同时通过导水条12可以将局部的水向两侧进行扩散,进而避免聚集性的积水,且本结构不局限于SIC功率模块的散热,IGBT功率模块等其他的散热同样适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翅柱(2),且散热翅柱(2)的外壁焊接有换热板(3),所述换热板(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4),且换热板(3)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5),所述换热板(3)的一侧外部固定安装有横向侧边条(6),且横向侧边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除结露的横向吸水条(7),所述横向侧边条(6)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水汽的第一排湿孔(8),且换热板(3)的一侧外部固定安装有竖向侧边条(9),且竖向侧边条(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竖向吸水条(11),所述竖向侧边条(9)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排湿孔(10),且竖向吸水条(11)的内部设置有导水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柱(2)等距离设置在散热器本体(1)的顶部,且散热翅柱(2)通过安装孔(4)与换热板(3)固定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的内壁与散热翅柱(2)的外壁固定焊接,且若干个所述换热板(3)等距离设置在散热翅柱(2)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5)设置在安装孔(4)之间,且散热孔(5)均匀分布在换热板(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侧边条(6)和竖向侧边条(9)对称设置在换热板(3)的两侧外部,且横向侧边条(6)和竖向侧边条(9)呈矩形围绕设置在换热板(3)的边缘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吸水条(7)和竖向吸水条(11)均为吸水的海绵材质,且横向吸水条(7)的内部和竖向吸水条(11)内部均设置有导水条(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吸水条(7)通过导水条(12)与竖向吸水条(11)固定连接,且导水条(12)为吸水棉材质。
CN202122383836.2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Active CN215896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3836.2U CN215896377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3836.2U CN215896377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6377U true CN215896377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472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3836.2U Active CN215896377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6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75316U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5896377U (zh) 一种改进的sic功率模块翅柱式散热器结构
CN108489303A (zh) 一种带隔热层的散热器装置
CN109392283A (zh) 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
CN216903299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相控阵雷达天线
CN215529706U (zh) 散热装置
CN211457823U (zh) 空调器及其翅片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CN110848821B (zh) 散热构件、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0155623U (zh) 一种计算机用水冷装置
CN111026251A (zh) 高效组合散热式cpu散热器
CN212930634U (zh) 一种高效的制冷设备的吸热装置
CN215769633U (zh) 一种新型电脑散热器
CN211451181U (zh) 空调器及其风扇支架
CN21251151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16752585U (zh)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N220511527U (zh)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保护装置
CN219716062U (zh) 高功率散热器
CN215647988U (zh) 一种新型散热片
CN216308712U (zh) 一种热管板式散热器
CN220603831U (zh) 一种水冷散热投影仪
CN112490206B (zh) 开关管散热结构、变流器及空调
CN211429871U (zh) 散热器及散热结构
CN213958001U (zh) 一种具有高换热效率的计算机散热冷排装置
CN221487072U (zh) 一种激光器封装热管理结构
CN217952847U (zh) 一种集水冷和风冷于一体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4, 3e Industrial Park, No. 18, Chunyao Road, Caohu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215131

Patentee after: Suzhou Yim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building 4, 3e Industrial Park, No. 18, Chunyao Road, Caohu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215131

Patentee before: Suzhou Yim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