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5844U -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5844U
CN215895844U CN202121542784.2U CN202121542784U CN215895844U CN 215895844 U CN215895844 U CN 215895844U CN 202121542784 U CN202121542784 U CN 202121542784U CN 215895844 U CN215895844 U CN 215895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frame
assembly
slid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27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红
祝尚杰
张崇
张守川
许琳琳
王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27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5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5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5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装置领域,中框组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为所述第二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以在第一折叠状态和第一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传动组件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可以降低边框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可折叠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有柔性显示模组和设于柔性显示模组背侧的中框组件,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折(内折或外折)时柔性显示模组会产生一定的滑移量,一些技术中,由于中框组件的尺寸不变,考虑到此滑移量,为了使得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柔性显示模组均能位于中框组件的边框内,中框组件的边框尺寸会做得较大,不能实现窄边框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框组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为所述第二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以在第一折叠状态和第一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传动组件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展平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旋转轴和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滑动件;
所述滑动件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框体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在所述第二框体转动过程中沿所述滑槽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和与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框体包括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垂直且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动部。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贴在所述旋转轴上进行弯折,并拉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滑槽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滑槽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链条或者金属片,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框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一个或多个;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支撑层连接,在所述第二框体转动过程中所述支撑层能够与所述连接件一起弯折。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弹簧部,所述第一弹簧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折脚,另一端设有第二折脚,所述第一折脚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折脚固定在所述第二框体上;
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部具有扭转力,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部处于自然状态。
可选地,所述弹簧还包括第二弹簧部,所述第二弹簧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折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部套设在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的定位柱上且所述第二弹簧部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框体上,所述定位柱的轴向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垂直;
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部处于压缩状态。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的传动带,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框体上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齿条。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的传动带、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框体上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齿条。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第二磁性件;
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将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锁紧。
可选地,所述中框组件还包括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框体的一端,并能够在第二折叠状态和第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第三框体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折叠状态,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展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以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背离显示侧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在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过程中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框体自由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第二框体在转动至折叠状态过程中能够向靠近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如此,应用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通过第二框体进行外折(向背离显示侧的一侧弯折)过程中,中框组件的尺寸可以减小,由于外折过程中柔性显示模组的端部边缘会逐渐远离中框组件的端部边缘,因此,外折过程中中框组件的尺寸减小则可以降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
图1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外折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外折状态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些技术中图1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框组件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中框组件在第二框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又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中框组件中弹簧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又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0、第一框体,11、第一固定槽,20、第二框体,21、第一侧边,22、第二侧边,221、第二滑动部,23、第二固定槽,231、固定孔,232、限位槽,24、定位柱,25、弹簧,251、第一弹簧部,252、第二弹簧部,2511、第一折脚,2512、第二折脚,30、第三框体,41、旋转轴,42、滑动件,43、连接件,431、固定柱,432、限位部,44、支撑层,421、第一滑动件,422、第二滑动件,4221、第二滑槽,4222、第二固定孔,50、柔性显示模组,51、柔性显示模组的端部边缘,501、第一弯折区,502、第二弯折区,61、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63、第三齿轮,64、齿条,65、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如图1至图5所示,图1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外折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外折状态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为可进行三折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50和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模组50的背离显示侧的一侧,所述中框组件可以对柔性显示模组50进行支撑和固定。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后盖,所述后盖设置在所述中框组件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模组50的一侧。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50可以包括两个弯折区,分别为第一弯折区501和第二弯折区502,所述柔性显示模组50可以通过第一弯折区501进行外折,并可以通过第二弯折区502内折(朝向显示侧弯折)。所述中框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框体10,与第一框体10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框体20,以及与第一框体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三框体30,第二框体20相对第一框体10转动可实现柔性显示模组50通过第一弯折区501进行外折,第三框体30相对第一框体10转动可实现柔性显示模组50通过第二弯折区502进行内折。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均可以独立地展开和折叠。图1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均处于折叠状态,图2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均处于展平状态,图3为显示装置在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显示装置在第二框体20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三框体3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显示装置在第二框体20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三框体30处于展平状态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框体10与第三框体30的长度可以大致相同,所述第二框体2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框体10的长度,比如第二框体2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框体10的长度的一半。所述后盖可以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框体10上的第一盖体、设于所述第二框体20上的第二盖体和设于所述第三框体30上的第三盖体。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下,柔性显示模组50的大部分处于内折状态,可以更好地保护屏幕,柔性显示模组50的一部分处于外折状态并可以进行显示,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人机交互,提高用户体验。
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弯折(内折或外折)时柔性显示模组会产生一定的滑移量(柔性显示模组的端部边缘在折叠状态下相较于展平状态在垂直于弯折轴方向的位移),一些技术中,由于中框组件的尺寸不变,考虑到此滑移量,为了使得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柔性显示模组均能位于中框组件的边框内,中框组件的边框尺寸会做得较大,不能实现窄边框设计。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一些技术中图1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显示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均处于展平状态,柔性显示模组50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可以固定在第一框体10和第三框体30上且可以不与第二框体20固定,柔性显示模组50的端部边缘51较为靠近第二框体20的端部边缘;图7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均处于折叠状态,第二框体20转动实现柔性显示模组50的外折,第三框体30转动实现柔性显示模组50的内折,由于柔性显示模组50的第一弯折区501外折,外折过程中柔性显示模组50的端部边缘51会逐渐远离第二框体20的端部边缘,可理解为柔性显示模组50有向靠近第一框体10的方向收缩的趋势,在外折过程结束时柔性显示模组50的端部边缘51与第二框体20的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大,即柔性显示模组50在外折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滑移量(一些示例中滑移量大约等于第一框体10和第二框体20之间的旋转轴的周长的一半),由于图6的第二框体20的尺寸不能变化,为了使得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柔性显示模组50均能位于中框组件的边框内,中框组件的边框尺寸会做得较大,因此不能实现窄边框设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框组件,如图8至图10所示,图8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框组件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的中框组件在第二框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中框组件包括第一框体10、第二框体20,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10和所述第二框体20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为所述第二框体2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10转动,以在第一折叠状态和第一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传动组件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示例性地为顺时针方向,图9中带箭头的弧线示出了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20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第二框体20在转动至折叠状态过程中能够向靠近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如此,应用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通过第二框体20进行外折(向背离显示侧的一侧弯折)过程中,中框组件的尺寸可以减小,由于外折过程中柔性显示模组50的端部边缘会逐渐远离中框组件的端部边缘,因此,外折过程中中框组件的尺寸减小则可以降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传动组件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示例性地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展平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20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这样,在第二框体20展平过程中柔性显示模组50的端部边缘会逐渐靠近中框组件的端部边缘,因此,第二框体20展平过程中中框组件的尺寸增大则可以使柔性显示模组50能够位于中框组件的边框内,更好地对柔性显示模组50进行支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传动组件可以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框体10上的旋转轴41、与所述旋转轴41连接的滑动件4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0和所述第二框体20之间的连接件43;所述滑动件42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框体20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二框体20转动过程中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连接件43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贴在所述旋转轴41上进行弯折,并拉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滑槽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滑槽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8、图9所示,所述旋转轴41可以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10的一端,所述旋转轴41的两端可以凸出于所述第一框体10的相应侧边。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框体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且平行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以及连接在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的固定板,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靠近第二框体20的一端均凸出于所述固定板且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凸出部分均设置有一个轴孔。所述旋转轴41的两端可以均设置有轴颈,旋转轴41两端的轴颈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两个轴孔内且可以伸出两个轴孔外。所述旋转轴41的直径可以小于所述第一框体10的厚度。
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图11为图9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所述滑动件42可以包括第一滑动件421和第二滑动件422,所述第一滑动件421与所述旋转轴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422与所述旋转轴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部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件42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和与所述第二滑动件42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221(图11示出)。示例性地,第一滑动件42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滑动件421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旋转轴41的一端的轴颈可以与第一固定孔过盈配合连接,第一滑动件421的朝向所述第二框体20的侧面可以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动部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滑动件422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二滑动件422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二固定孔4222,所述旋转轴41的另一端的轴颈可以与第二固定孔4222过盈配合连接,第二滑动件422的朝向所述第二框体20的侧面可以设有第二滑槽4221,第二滑动部22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4221内,这样,旋转轴41转动则可以带动第一滑动件421和第二滑动件422同步转动,使得第二框体20相对第一框体10转动平稳顺畅。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时,第二框体20与旋转轴41(或第一框体10)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最小值。
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20可以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框体20可以包括与所述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且相对的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所述第一侧边21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侧边22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动部221。示例性地,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221可以均为圆柱结构,所述圆柱结构的轴向可以与所述旋转轴41的轴向平行,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221可以对称设置在第二框体20的两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所述连接件43可以为链条、金属片或者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条状结构。所述链条可以包括多个链节,相邻链节之间可通过链轴连接。所述金属片具有一定弹性,以适应弯折要求,并可以恢复到展平的状态,所述金属片的材料可以采用高弹钢或者液态金属记忆合金等。所述连接件4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1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框体20上。
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框体10上可以设有第一固定槽11,所述第二框体20上可以设有第二固定槽23,所述连接件4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11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23内。示例性地,第一固定槽11可以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靠近所述旋转轴41的侧边处,第二固定槽23设置在第二框体20的靠近所述旋转轴41的侧边处。所述连接件43的两端可以均设置有固定柱431,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23的槽壁上可以均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431插接配合的固定孔231,以将连接件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槽11和第二固定槽2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槽23的相对的两个槽壁上还可以均设置有限位槽232,所述连接件43的固定于第二固定槽23的一端的两侧还可以均设置有限位部432,两个限位部432可以分别卡接于两个限位槽232内,可以防止连接件43晃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连接件4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连接件4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连接件43为多个时,多个连接件43可以间隔设置且平行。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件43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43之间可以通过支撑层44连接,在所述第二框体20转动过程中所述支撑层44能够与所述连接件43一起弯折(比如可以与连接件43一起贴在所述旋转轴41上进行弯折)。示例性地,所述支撑层44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层44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可以包括多个支撑条,支撑条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件43中的一个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件43中的另一个连接,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旋转轴41的轴向平行。所述支撑层44可以设置在第一框体10和第二框体20之间的间隙处,并可以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20处于所述第一展平状态时对柔性显示模组50进行支撑。支撑层44的厚度可以与连接件43的厚度相同。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4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传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弹簧25,所述弹簧25包括套设于所述旋转轴41上的第一弹簧部(可以是扭簧)251,所述第一弹簧部251的一端设有第一折脚2511,另一端设有第二折脚2512,所述第一折脚2511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10上,所述第二折脚2512固定在所述第二框体20上;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部251具有扭转力,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部251处于自然状态。示例性地,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过程中,第一弹簧部251可以逐渐被扭转并产生扭转力,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第一弹簧部251具有的扭转力可以最大,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展平状态过程中,第一弹簧部251的扭转力可以推动第二框体20快速转动至所述第一展平状态,实现快速展开。
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弹簧25还包括第二弹簧部(可以为压缩弹簧)252,所述第二弹簧部25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折脚2512连接;所述第二弹簧部252套设在所述第二框体20上设置的定位柱24上且所述第二弹簧部252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框体20上,所述定位柱24的轴向与所述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部252处于压缩状态。示例性地,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过程中,所述第二框体20逐渐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第二弹簧部252可以逐渐被压缩,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第二弹簧部252的压缩量可以最大,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展平状态过程中,所述第二框体20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第二弹簧部252的弹力可以推动第二框体20快速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且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部252仍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在第一展平状态下利用第二弹簧部252的弹力可以使第二框体20张紧,有利于固定在中框组件上的柔性显示模组展平,减少折痕。
示例性地,如图15所示,图15为图14的中框组件中弹簧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框体20的一侧面(可以是背离柔性显示模组的表面)可以设有凹槽,该凹槽可以延伸至第二框体20的靠近第一框体10的一端,该凹槽内可以设有所述定位柱24,定位柱24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另一端朝向第二框体20的靠近第一框体10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弹簧部252套设在定位柱24上,第二弹簧部252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壁上。所述弹簧25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图16为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中框组件包括第一框体10、第二框体20,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10和所述第二框体20之间的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可以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框体10上的旋转轴41、与所述旋转轴41连接的滑动件42,以及齿轮齿条机构;所述滑动件42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框体20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二框体20转动过程中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齿轮齿条机构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示例性地为顺时针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滑槽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示例性地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至所述第一展平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20沿所述滑槽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41和所述滑动件42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图8至图10的实施例相同。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可以包括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的传动带,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框体上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齿条。如此,在所述第二框体沿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滑动件带动旋转轴及第一齿轮同步转动,第一齿轮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与齿条啮合则可以带动第二框体向靠近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框体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过程中,第二齿轮通过与齿条啮合则可以带动第二框体向远离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在另一些示例性中,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之间可以设置一级或多级齿轮传动机构。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可以包括设于所述旋转轴41上的第一齿轮61、设于所述滑动件42上的第二齿轮62、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61和所述第二齿轮62上的传动带65、与所述第二齿轮62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63,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框体20上并与所述第三齿轮63啮合的齿条64。
示例性地,所述滑动件42可以包括第一滑动件421和第二滑动件422,所述第一滑动件421与所述旋转轴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422与所述旋转轴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件42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和与所述第二滑动件42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框体20可以包括与所述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且相对的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所述第一侧边21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侧边22可以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动部。
示例性地,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齿轮齿条机构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轴41的两端位置处。以第一滑动件421所在的旋转轴41一端的齿轮齿条机构为例说明,所述第一滑动件42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齿轮61均固定在旋转轴41的第一端,第一滑动件421和第一齿轮61均位于第一框体10的外侧,第一齿轮61可以设置在第一滑动件421的远离第一框体10的一侧,第一滑动件421、所述第一齿轮61和旋转轴41可以同步转动。第二齿轮62和第三齿轮63通过连接轴同轴连接,所述连接轴转动设置在第一滑动件421的另一端,第二齿轮62位于第一滑动件421的远离第二框体20的一侧,第三齿轮63位于第二框体20的第一侧面处,第二框体20的第一侧面上设有齿条64,齿条64与第三齿轮63啮合,第二框体20的第一侧边21的边框可以设有避让槽,所述连接轴可以位于所述避让槽内,避让槽设置为在第二框体20沿第一滑动件421滑动过程中可以避让所述连接轴。第二框体20的第一侧边21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件421的滑槽内。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如此,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滑动件42带动旋转轴41及第一齿轮61同步转动,第一齿轮61通过传动带65带动第二齿轮62转动,第二齿轮62带动第三齿轮63同步转动,第三齿轮63通过与齿条64啮合则可以带动第二框体20向靠近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框体20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过程中,第三齿轮63通过与齿条64啮合则可以带动第二框体20向远离第一框体10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上可以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框体上可以设有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将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锁紧。如此,可以保证在第一折叠状态下使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锁紧。示例性地,第一磁性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框体的一侧面上,第二磁性件可以设置在第二框体的一侧面上,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中框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三框体30,所述第三框体3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0的远离所述第二框体20的一端,并能够在第二折叠状态和第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三框体30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框体10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折叠状态,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展平状态。示例性地,第二框体20相对第一框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一折叠状态时,可实现柔性显示模组50通过第一弯折区501进行外折,第三框体30相对第一框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二折叠状态时,可实现柔性显示模组50通过第二弯折区502进行内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50,以及前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模组50的背离显示侧的一侧。
示例性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50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可以固定(比如可以通过粘结剂粘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0上,柔性显示模组50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可以不与第二框体2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框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10转动过程中所述柔性显示模组50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框体20自由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每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些例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
在本文描述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10°以下的状态,因此,包括该角度为-5°以上且5°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状态,因此,包括85°以上且95°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在本文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顶”、“内”、“外”、“轴向”、“四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含义。

Claims (19)

1.一种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的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为所述第二框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以在第一折叠状态和第一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传动组件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展平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框体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旋转轴和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滑动件;
所述滑动件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框体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在所述第二框体转动过程中沿所述滑槽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和与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包括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垂直且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动部。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贴在所述旋转轴上进行弯折,并拉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滑槽向靠近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框体沿所述滑槽向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链条或者金属片,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框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个或多个;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垂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支撑层连接,在所述第二框体转动过程中所述支撑层能够与所述连接件一起弯折。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弹簧部,所述第一弹簧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折脚,另一端设有第二折脚,所述第一折脚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第二折脚固定在所述第二框体上;
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部具有扭转力,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部处于自然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还包括第二弹簧部,所述第二弹簧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折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部套设在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的定位柱上且所述第二弹簧部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框体上,所述定位柱的轴向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垂直;
在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二弹簧部处于压缩状态。
13.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的传动带,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框体上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齿条。
14.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滑动件上的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的传动带、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框体上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齿条。
15.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第二磁性件;
在所述第一折叠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将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锁紧。
1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组件还包括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框体的一端,并能够在第二折叠状态和第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体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折叠状态,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展平状态。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背离显示侧的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上,在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过程中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框体自由滑动。
CN202121542784.2U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895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784.2U CN215895844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784.2U CN215895844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5844U true CN215895844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2784.2U Active CN215895844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5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5334A (zh)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EP372292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400891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llapsible assembly
CN108803779B (zh)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
CN109887417B (zh) 一种屏体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
CN209881839U (zh) 一种可折叠智能终端
CN211378428U (zh)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04496A (zh) 铰链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JP2023512852A (ja) ヒンジ構造物を含む電子装置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CN211550435U (zh) 同步转动机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460136B (zh)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33308A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1503458B (zh) 电子设备
CN113645328B (zh) 电子设备
US20220377920A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7582862U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0958338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14810805A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15895844U (zh)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3719523A (zh) 铰链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4024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212649898U (zh)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WO2021088020A1 (zh) 电子装置
CN114882798B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压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