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5016U -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5016U
CN215895016U CN202122423667.0U CN202122423667U CN215895016U CN 215895016 U CN215895016 U CN 215895016U CN 202122423667 U CN202122423667 U CN 202122423667U CN 215895016 U CN215895016 U CN 215895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reflection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236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爱群
张佳奕
阮绪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an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236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5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5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5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方案包括:在反射面设置第一反射切槽以及第二反射切槽,使第一反射切槽与第二反射切槽纵横交错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反射单元,反射单元能够对入射至导光板本体内的光线进行指向性引导,使光线在反射单元上反射,使光源光线形成漫反射的角度在多个方向被收窄,光线集中反射至出光面出光,改变光线原先在白点或小瑕疵上反射或会聚的传导方向,使因小瑕疵或白点产生的亮点或干涉条纹的亮度弱化,以调整光线分布,使光线能够均匀分布出光,提高光线出光时的亮度和均匀性,由此提高导光板本体的遮瑕性能,从而使瑕疵或白点被遮盖。

Description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广泛应用于背光源上,使光线有效传导分布以使背光源出光时形成所需的面光源。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0,导光板本体10的两端设置为入光端1以及出光端2,导光板本体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为出光面4以及反射面3,在反射面3上设置多个半球状的凸起,该凸起为网点,出光面4上会设置有多个弧形凸起,光线会传导至反射面3,设置在反射面3上的网点9将光线在多个方向上反射至出光面4的弧形凸起11折射出光,以实现所需的面光源。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光线从入光端入射于导光板本体内,由于网点为半球状的凸起,使光线经网点反射后的所形成的漫反射角度较大,出光均匀度不佳,光线指向性较差,若在导光板本体的加工过程中产生了白点或小瑕疵,采用上述的设置,光线因白点或小瑕疵会聚反射,易使光线在出光时形成肉眼可见的亮纹和亮点,因此难以将小瑕疵或白点进行遮盖,故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将白点或小瑕疵进行遮盖,本申请提供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入光端以及出光端,所述入光端为光源入射端,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射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反射切槽以及多个第二反射切槽,多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均与光源入射方向垂直且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反射切槽为不等腰的V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反射切槽与光源入射方向平行且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反射切槽纵横交错排列连接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反射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射面设置第一反射切槽以及第二反射切槽,使第一反射切槽与第二反射切槽纵横交错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反射单元,反射单元能够对入射至导光板本体内的光线进行指向性引导,使光线在反射单元上反射,使光源光线形成漫反射的角度在多个方向被收窄,光线集中反射至出光面出光,改变光线原先在白点或小瑕疵上反射或会聚的传导方向,使因小瑕疵或白点产生的亮点或干涉条纹的亮度弱化,以调整光线分布,使光线能够均匀分布出光,提高光线出光时的亮度和均匀性,由此提高导光板本体的遮瑕性能,从而使瑕疵或白点被遮盖。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的底角之间的间距自入光端至出光端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反射切槽的槽底之间的间距自入光端至出光端逐渐增大,由此使第一反射切槽在光源入射方向形成不等腰,从而使靠近入光端的第一反射切槽槽壁逐渐朝出光面倾斜,以对光线进行指向性引导,减少光线过度会聚或发散,以提高光线出光的均匀性。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的底角之间的间距自入光端至出光端沿所述导光板的本体的长度方向呈贝塞尔曲线变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的底角之间的间距呈贝塞尔曲线变化能够准确对第一反射切槽的槽底的位置进行精准调整和控制,以合理的调整导光板的光能分布,使光线在出光面出光时的亮度均匀,提高光能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反射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自所述入光端至所述出光端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连接形成顶角,所述顶角不变,所述顶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角设置在100°-140°这个范围内,有利于第一倾斜面趋于出光面,以为光线提供更好的指向性引导,优化光线的扩散效果。
优选的,所述反射单元还包括第三倾斜面以及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与所述第四倾斜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倾斜面与第四倾斜面的设置能够将位于反射单元内左右的光线进行调整,使光线所形成漫反射的角度收窄,使光线趋于出光面的有效视区,使光线不易从导光板本体的侧边漏光。
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射切槽为等腰的V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反射切槽为等腰的V形槽的设置能够为光线位于反射单元内左右的光线提供引导,由于等腰的V形槽的槽壁为平面,能够增强光线的指向性,使位于反射单元内左右的光线更好的传导至出光面出光。
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射切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反射切槽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反射切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反射切槽的深度能够确保第一反射切槽与第二反射切槽形成反射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面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长度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倾斜面比第二倾斜面长使第一倾斜面作为逆光面,能够接收更多光线,使更多的光线被扩散至出光面,以进一步地提高光线的扩散效果。
优选的,所述出光面用于折射出光,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多个出光切槽,所述出光切槽的槽壁均自槽口至槽底圆弧过渡,且朝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内部的一端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光切槽自槽口至槽底圆弧过渡,如此能使光线被反射至出光面时,光线经出光切槽在多个方向折射出光,以调整光线在出光面传导的方向,改善光线出光的柔和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反射面设置第一反射切槽以及第二反射切槽,使第一反射切槽与第二反射切槽纵横交错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反射单元,反射单元能够对入射至导光板本体内的光线进行指向性引导,使光线在反射单元上反射,使光源光线形成漫反射的角度在多个方向被收窄,光线集中反射至出光面出光,改变光线原先在白点或小瑕疵上反射或会聚的传导方向,使因小瑕疵或白点产生的亮点或干涉条纹的亮度弱化,以调整光线分布,使光线能够均匀分布出光,提高光线出光时的亮度和均匀性,从而提高遮瑕能力;
2. 第一倾斜面比第二倾斜面长使第一倾斜面作为逆光面,能够接收更多光线,使更多的光线被扩散至出光面,以进一步地提高光线的扩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相关技术光路原理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高遮瑕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高遮瑕导光板的反射面仅有第一反射切槽的光路原理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高遮瑕导光板的贝塞尔曲线变化图
图5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高遮瑕导光板的光路原理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入光端;2、出光端;3、反射面;4、出光面;5、第一反射切槽;6、第二反射切槽;7、出光切槽;8、反射单元;801、第一倾斜面;802、第二倾斜面;803、第三倾斜面;804、第四倾斜面;9、网点;10、导光板本体;11、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一种高遮瑕导光板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0,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入光端1以及出光端2,入光端1为光源入射端,导光板本体10的厚度方向的两表面分别设置为反射面3以及出光面4,出光面4为导光板本体10的出光有效视区平面,反射面3为光线反射平面。此外,导光板本体10可有PMMA或PS材料制成。
参照图2和图3,反射面3上设置有第一反射切槽5。具体地说,第一反射切槽5与光源入射方向垂直设置,第一反射切槽5为不等腰的V形槽,且第一反射切槽5的槽深需大于或等于20u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切槽5可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反射切槽5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相对的槽边连接。
参照图3,具体的说,设定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相对的槽壁连接形成的夹角为顶角,顶角的角度为
Figure 57781DEST_PATH_IMAGE001
,单个第一反射切槽相对两槽壁连接形成的槽底的夹角为底角,底角的角度为
Figure 506080DEST_PATH_IMAGE002
。顶角
Figure 551397DEST_PATH_IMAGE001
不变,顶角
Figure 209255DEST_PATH_IMAGE001
的角度范围
Figure 289207DEST_PATH_IMAGE003
,优选的,顶角
Figure 377249DEST_PATH_IMAGE001
角度为110度。底角变化,底角可调节的角度范围为
Figure 909861DEST_PATH_IMAGE004
。同时,多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槽深不变,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不相等,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呈贝塞尔曲线变化,由此能对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底角之间的间距进行精确调整和控制,使第一反射切槽5能够根据光能合理分布,以减少光线在导光板本体10内传导过程中所产生的光损,优化导光板结构。贝塞尔进阶曲线方程为
Figure 374341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Figure 308798DEST_PATH_IMAGE006
为设定的(n+1)的第一反射切槽5的位置矢量,以用于控制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底角之间的间距,
Figure 567742DEST_PATH_IMAGE007
(i=0,1,2,3,....,n)为伯恩斯坦函数。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的间距贝塞尔曲线变化图,横坐标为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纵坐标为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当控制点
Figure 587650DEST_PATH_IMAGE006
发生变化时,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 10的长度方向逐渐变大,即当光线入射至导光板本体10内传导时,表明越靠近出光端2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就会越大。
参照图5和图6,反射面3上还设置有第二反射切槽6,第二反射切槽6为等腰的梯形槽,具体的说,第二反射切槽6相对的两槽壁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40度。第二反射切槽6与光源入射方向一致且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反射切槽6的深度需大于或等于第一反射切槽5的深度。第二反射切槽6的底角不变,且第二反射切槽6的槽深均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逐渐变浅,由此使第二反射切槽6的槽宽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逐渐变小。第二反射切槽6可为多个,多个第二反射切槽6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参照图6,加工时,先在反射面3切削形成多个第一反射切槽5,而后在反射面3形成了多个第一反射切槽5的基础上再加工第二反射切槽6,通过第一反射切槽5与第二反射切槽6纵横交错连接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反射单元8。
参照图6和图7,反射单元8包括第一倾斜面801、第二倾斜面802、第三倾斜面803以及第四倾斜面804,多个反射单元8中的第一倾斜面801以及第二倾斜面802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倾斜面801为靠近入光端1的一平面,第一个第一倾斜面801自靠近入光端1朝靠近出光面4的一侧倾斜设置,且该第一倾斜面801与反射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0度-70度。相邻两个反射单元8的第一倾斜面801与第二倾斜面802相对的两侧边重合连接,且此时相邻两个反射单元8中的第一倾斜面801与第二倾斜面802之间连接所形成的角度为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大小。多个反射单元8中的第三倾斜面803与第四倾斜面804沿导光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第三倾斜面803与第四倾斜面804相对的两侧边重合连接,此时所形成的角度为第二反射切槽6底角的角度大小,由此能够将反射单元8内左右的光线所形成漫反射的角度收窄,以为左右光线提供指向性引导,减少亮边的情况发生。
单个反射单元8中,第一倾斜面801与第二倾斜面802相对的两侧边重合连接此时第一倾斜面801与第二倾斜面802相对的两侧边连接形成的角度为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之间所形成的顶角大小。第三倾斜面803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倾斜面801以及第二倾斜面802位于同一侧的侧边重合连接,第四倾斜面804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倾斜面801以及第二倾斜面802位于另一侧的侧边重合连接。
因此,参照图7,在第一反射切槽5深度不变以及顶角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角度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此时第一倾斜面801会逐渐趋向出光端2倾斜。当光线在导光板本体10内进行传导时,越靠近出光端2的光线被第一倾斜面801反射扩散至出光面4靠近出光端2的一侧,提升导光板本体10整体的出光亮度以及均匀度。
通过上述设置使第一倾斜面801作为逆光斜面,且第一倾斜面801的长度比第二倾斜面802的长度长,第一倾斜面801的长度随着相邻两个第一反射切槽5底角之间的间距变化而变化,由此能够使第一倾斜面801能够接收更多的光线且使光线扩散,使越靠近出光端2的光线更多的反射至出光面4。同时,此时各反射单元8中的第二倾斜面802、第三倾斜面803以及第四倾斜面804会将位于反射单元8的周围的光线指向性引导,改变光线的传导方向且将反射角度收窄,以集中在第一倾斜面801上反射出光扩散,减少侧边漏光,提高反射单元的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光线出光的均匀性。
参照图5,出光面4上设置有出光切槽7,出光切槽7为等腰的V形槽或弧形槽,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出光切槽7为弧形槽,出光切槽7沿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具体的说,出光切槽7的相对的两槽壁均为弧形面且自槽口至槽底圆弧过渡,且每个弧形面均自远离反射面3的一端凸出设置。出光切槽7的槽壁的半径范围位于3-7um。出光切槽7可设置为多个,多个出光切槽7沿着导光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出光切槽7的相对两槽边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mm大于或等于20um,从而使光线出光时扩散,提高光线的出光柔和度。
参照图6,经过上述设置,光线从入光端1入射至导光板本体10内,此时反射单元8的第二倾斜面、第三倾斜面803以及第四倾斜面804会将部分光线形成漫反射或散射的角度收窄,改变光线的传导方向,使更多的光线反射至出光面4,光线出光角度趋于0度正视角出光,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光损。
若导光板在加工过程中形成了小瑕疵或白点,使部分光线会聚形成亮纹或亮点。反射单元8的第一倾斜面801使光线扩散且反射至出光面4,并通过出光面4折射出光,使原先形成亮条纹或亮点的亮度弱化,由此提高导光板的遮瑕能力,提升光线出光的均匀性以对小瑕疵或白点进行遮盖。
本申请一种高遮瑕导光板的实施原理为:在反射面3设置多个第一反射切槽5以及第二反射切槽6形成多个反射单元8,反射单元8将光线原先所形成漫反射或散射的角度在多个方向收窄,从而对亮点或亮纹进行弱化,提高导光板本体10的遮瑕性,同时在光线传导的过程中,使靠近出光端2的光线能够更多被反射和趋向于出光面4靠近出光端2的一侧,以提高导光板本体10整体的出光亮度,使光线不易从出光侧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0),所述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入光端(1)以及出光端(2),所述入光端(1)为光源入射端,所述导光板本体(10)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射面(3)以及出光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反射切槽(5)以及多个第二反射切槽(6),多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5)均与光源入射方向垂直且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反射切槽(5)为不等腰的V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反射切槽(6)与光源入射方向平行且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5)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反射切槽(6)纵横交错排列连接形成多个向外凸起的反射单元(8);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射切槽(5)的底角之间的间距自入光端(1)至出光端(2)沿所述导光板的本体的长度方向呈贝塞尔曲线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8)包括第一倾斜面(801)以及第二倾斜面(802),所述第一倾斜面(801)与所述第二倾斜面(802)自所述入光端(1)至所述出光端(2)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801)与所述第二倾斜面(802)之间连接形成顶角,所述顶角不变,所述顶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8)还包括第三倾斜面(803)以及第四倾斜面(804),所述第三倾斜面(803)与所述第四倾斜面(80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80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切槽(6)为等腰的V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切槽(6)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反射切槽(5)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801)比所述第二倾斜面(802)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遮瑕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4)用于折射出光,所述出光面(4)上设置有多个出光切槽(7),所述出光切槽(7)的槽壁均自槽口至槽底圆弧过渡,且朝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10)内部的一端凸出。
CN202122423667.0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Active CN215895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3667.0U CN21589501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3667.0U CN21589501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5016U true CN215895016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47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23667.0U Active CN215895016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5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11504B2 (ja) 導光板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US976639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JP4894955B2 (ja) 面光源装置
CN112799169A (zh) 一种新型高亮度高遮瑕导光板
US977840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JP5779096B2 (ja) 照明系、照明器具、コリメータ、及び表示装置
US2015034641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US9500795B2 (en)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105739008B (zh) 超定向导光膜和用于平板显示器的薄膜式背光单元
US2007029151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US2016023877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432921B1 (ko) 도광판
US8382360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JP2008027665A (ja) 導光板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US20130063975A1 (en) A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film having elliptical base segments
CN112965161B (zh) 一种导光板及其网点布点方法
CN215895016U (zh) 一种高遮瑕导光板
CN213517809U (zh) 导光元件及背光模块
JP2007066865A (ja) 導光板
JP4324133B2 (ja) 導光板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CN114325921B (zh) 一种导光板
JP4170320B2 (ja) 導光板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US11624866B2 (en) Narrow aperture luminaires and light guides therefor
JP4260811B2 (ja) 導光板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CN215895017U (zh) 一种具有亮度提升的导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