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0237U - 一种发动机罩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罩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0237U
CN215890237U CN202122217112.0U CN202122217112U CN215890237U CN 215890237 U CN215890237 U CN 215890237U CN 202122217112 U CN202122217112 U CN 202122217112U CN 215890237 U CN215890237 U CN 215890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oil
baffle
gas separation
mani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71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钱懿
周旸
钱智
顾嘉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Entech Plastic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Entech Plastic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Entech Plastic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Entech Plastic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71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0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0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0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盖,包括罩盖本体、与罩盖本体形成密闭空腔的分离挡板、将空腔分割成空滤腔歧管腔及油气分离腔的隔板、设置在罩盖本体上连通这三个腔的PCV阀,通过将油气分离腔自前向后依次分隔成右端部相互连通的第一和第二腔体,使第一腔体左端部与废气进口相连通,使第二腔体左端部与PCV阀相连通,使得废气从废气进口进入依次经第一腔体、第二腔体、PCV阀后从空滤腔或歧管腔流出,再在第一腔体内交错设置多个与第一腔体内壁具有间隙的第二挡板,使废气沿间隙蛇形流动,延长了废气流动的路径,油气分离效率高,通过在油气分离盒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回油口及回油孔,能够及时排出油液,通过设置PCV阀平衡气压,安全性能好、适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罩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罩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油气分离功能的发动机罩盖。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盖是盖在发动机缸体上的罩壳,用于防止外部杂质进入发动机,为降低发动机运行成本,最大程度地避免油液随废气排出,现有的发动机罩盖大多都集成有油气分离装置,如中国专利CN211474289U就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发动机罩盖,但该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废气在发动机罩盖内流动时经过的路径短,油液与挡板、油气分离盒之间的接触并不充分,油气分离效率不高;油气分离盒与回油管口之间的间距较远,油气分离盒分离出的油液不能实现及时排出,与废气再次混合的几率大;从废气入口进入的废气经分离腔后直接从排气接口排出,没有设置用于平衡压力的PCV阀,难以实现气压平衡,安全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效率高、能够及时排出油液、安全性能好、适于推广使用的发动机罩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罩盖,包括:
罩盖本体,所述罩盖本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
分离挡板,所述分离挡板连接在所述罩盖本体的底端面,所述分离挡板将所述凹槽封闭呈空腔;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隔板的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和所述分离挡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割成与空滤相连通的空滤腔、与歧管相连通的歧管腔、油气分离腔,所述空滤腔与所述歧管腔沿前后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所述油气分离腔位于所述空滤腔和所述歧管腔的右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罩盖本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油气分离腔和所述空滤腔、所述歧管腔的PCV阀;
所述油气分离腔被所述隔板自前向后依次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左端部与设置在所述分离挡板上的废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右端部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右端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左端部与所述PCV阀相连通,废气从所述废气进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PCV阀后从所述空滤腔或所述歧管腔流出;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连接在所述分离挡板上并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所述废气通过的间隙,多个所述第二挡板交错设置,使所述废气沿所述间隙蛇形流动;
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用于隔断所述第二腔体的油气分离组件,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油气分离盒和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盒右侧的回油孔;
所述分离挡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长条形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位于所述油气分离组件的左侧。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组件至少有两个,这两个所述油气分离组件沿左右方向相间隔地设置,这两个所述油气分离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挡板。
进一步优选地,位于右侧的所述油气分离组件的所述油气分离盒为孔板式油气分离盒,位于左侧的所述油气分离组件的所述油气分离盒为毛毡式油气分离盒。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挡板连接在所述分离挡板上并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第三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挡板的左侧面连接有向左凸出的凸棱。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右侧面均连接有向右延伸的肋板。
优选地,位于所述回油孔的孔口部的所述分离挡板向下凹陷形成汇油槽。
优选地,所述分离挡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单向回油阀,这两个单向回油阀分别与所述空滤腔和所述歧管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歧管腔与所述歧管通过单向阀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油口有多个并沿左右方向相间隔地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盖,包括罩盖本体、与所述罩盖本体形成密闭空腔的分离挡板、设置在空腔内将空腔分割成空滤腔和歧管腔及油气分离腔的隔板、设置在罩盖本体上用于连通油气分离腔和空滤腔及歧管腔的PCV阀,通过隔板将油气分离腔自前向后依次分隔成第一和第二腔体,使第一腔体左端部与废气进口相连通,使第一和第二腔体的右端部相互连通,使第二腔体左端部与PCV阀相连通,实现了废气从废气进口进入,依次经第一和第二腔体、PCV阀后从空滤腔或歧管腔流出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腔体内交错设置多个与第一腔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的第二挡板,使废气沿间隙蛇形流动,实现了延长废气流动路径的技术效果,油气分离效率高,通过油气分离盒右侧设置回油孔,在其左侧设置回油口,缩短了油气分离盒与回油管口之间的距离,能够及时排出油液,通过设置PCV阀,能够平衡气压,安全性能好、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0.罩盖本体;11.PCV阀;20.分离挡板;21.废气进口;22.回油口;23.汇油槽;24.单向回油阀;30.隔板;41.空滤腔;42.歧管腔;421.单向阀;431.第一腔体;4311.第一挡板;4312.第二挡板;4313.间隙;4314.肋板;432.第二腔体;4321.第一油气分离盒;4322.第二油气分离盒;4323.回油孔;4324.第三挡板;4325.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上下方向为图4中的上下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左右方向为图5中的左右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前后方向为图5中的上下方向。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罩盖,包括:罩盖本体10、分离挡板20、隔板30、空腔,其中,罩盖本体10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分离挡板20连接在罩盖本体10的底端面,分离挡板20将凹槽封闭呈空腔;隔板30设置在空腔内,隔板30的上下端部分别与凹槽的内壁和分离挡板20的上表面相连接,隔板30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大致呈十字形,隔板30将空腔分割成与空滤相连通的空滤腔41、与歧管相连通的歧管腔42、油气分离腔,空滤腔41与歧管腔42沿前后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空滤腔41与歧管腔42在左右方向上相齐平,油气分离腔位于空滤腔41和歧管腔42的右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罩盖本体10上设有用于连通油气分离腔和空滤腔41、歧管腔42的PCV阀11;油气分离腔被隔板30自前向后依次分隔成第一腔体431和第二腔体432,第一腔体431的左端部与设置在分离挡板20上的废气进口21相连通,第一腔体431的右端部和第二腔体432的右端部相连通,第二腔体432的左端部与PCV阀11相连通,废气从废气进口21进入,依次经第一腔体431、第二腔体432、PCV阀11后从空滤腔41或歧管腔42流出;第一腔体431内设置有第一挡板4311和多个第二挡板4312,第一挡板4311连接在分离挡板20上并向上竖直延伸,第二挡板4312平行于第一挡板4311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挡板4312连接在第一腔体431的一侧内壁上,第二挡板4312与第一腔体431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具有用于废气通过的间隙4313,多个第二挡板4312交错设置,使废气沿间隙4313蛇形流动,为进一步提升油气分离效率,第一挡板4311、第二挡板4312的右侧面均连接有向右延伸的肋板4314,每个挡板上的肋板4314不少于一个;第二腔体432内设置有用于隔断第二腔体432的油气分离组件,油气分离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油气分离盒和设置在油气分离盒右侧的回油孔4323;分离挡板20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腔体432相连通的长条形回油口22,回油口22位于油气分离组件的左侧,回油口22有三个,并沿左右方向相间隔地设置。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通过PCV阀平衡气压,安全性能好、适于推广使用,延长了废气流动的路径,使得废气中的油液与挡板、油气分离盒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缩短了油气分离盒与回油管口之间的距离,能够及时排出油气分离盒收集的油液,降低了油液再次混合到废气中的几率。
为进一步优化油气分离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油气分离组件至少有两个,这两个油气分离组件沿左右方向相间隔地设置,这两个油气分离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挡板4324,第三挡板4324连接在分离挡板20上并向上竖直延伸,第三挡板4324平行于第一挡板4311和第二挡板4312,第三挡板4324的左侧面连接有向左凸出的凸棱4325,位于右侧的油气分离组件包括第一油气分离盒4321,第一油气分离盒4321为孔板式油气分离盒,位于左侧的油气分离组件包括第二油气分离盒4322,第二油气分离盒4322为毛毡式油气分离盒,废气在第二腔体432内依次经过第一油气分离盒4321和第二油气分离盒4322。
为便于油液收集,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回油孔4323孔口部的分离挡板20向下凹陷形成汇油槽23,汇油槽23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呈矩形,回油孔4323位于汇油槽23的左后角处。
为便于空滤腔41、歧管腔42内积蓄的油液的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挡板20上还设置有两个单向回油阀24,这两个单向回油阀24分别与空滤腔41和歧管腔42相连通。
为避免窜气,在本实施例中,歧管腔42与歧管通过单向阀421相连通。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罩盖,包括:
罩盖本体,所述罩盖本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
分离挡板,所述分离挡板连接在所述罩盖本体的底端面,所述分离挡板将所述凹槽封闭呈空腔;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隔板的上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和所述分离挡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割成与空滤相连通的空滤腔、与歧管相连通的歧管腔、油气分离腔,所述空滤腔与所述歧管腔沿前后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所述油气分离腔位于所述空滤腔和所述歧管腔的右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盖本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油气分离腔和所述空滤腔、所述歧管腔的PCV阀;
所述油气分离腔被所述隔板自前向后依次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左端部与设置在所述分离挡板上的废气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右端部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右端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左端部与所述PCV阀相连通,废气从所述废气进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PCV阀后从所述空滤腔或所述歧管腔流出;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连接在所述分离挡板上并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侧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所述废气通过的间隙,多个所述第二挡板交错设置,使所述废气沿所述间隙蛇形流动;
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用于隔断所述第二腔体的油气分离组件,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油气分离盒和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盒右侧的回油孔;
所述分离挡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长条形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位于所述油气分离组件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组件至少有两个,这两个所述油气分离组件沿左右方向相间隔地设置,这两个所述油气分离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的所述油气分离组件的所述油气分离盒为孔板式油气分离盒,位于左侧的所述油气分离组件的所述油气分离盒为毛毡式油气分离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连接在所述分离挡板上并向上竖直延伸,所述第三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的左侧面连接有向左凸出的凸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右侧面均连接有向右延伸的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回油孔的孔口部的所述分离挡板向下凹陷形成汇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挡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单向回油阀,这两个单向回油阀分别与所述空滤腔和所述歧管腔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腔与所述歧管通过单向阀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有多个并沿左右方向相间隔地设置。
CN202122217112.0U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发动机罩盖 Active CN215890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7112.0U CN215890237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发动机罩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7112.0U CN215890237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发动机罩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0237U true CN215890237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37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7112.0U Active CN215890237U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发动机罩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0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6497B1 (ko) 오일 분리기
CN208281013U (zh) 油气分离器
CN215890237U (zh) 一种发动机罩盖
CN210686233U (zh) 一种滑阀泵用油气分离装置
WO2020052660A1 (zh) 一种滤板式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108678835B (zh) 油气分离器取气结构及发动机
CN109139188A (zh) 一种滤板气驱式自适应调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109098817A (zh) 一种滤板油驱式自适应调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09671041U (zh) 一种滤板气驱式自适应调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11819569U (zh) 一种内置油气分离器精滤过滤板结构
CN110107378B (zh) 油气分离器
CN209244635U (zh) 一种滤板式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EP2433540A2 (en) Wet type dust collection device for vacuum cleaner
CN209025775U (zh) 一种设有水分离装置的油浴式空气滤清器
JPH0583310U (ja) Pcvシステム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16447020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
CN214273765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CN214304000U (zh) 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总成
CN205908336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CN209925053U (zh) 一种滤板油驱式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17080597U (zh) 一种气缸盖罩
KR20210009662A (ko) 차량 엔진용 블로바이가스 여과기
CN218376670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发动机及工程设备
CN109236417A (zh) 一种隔板气驱式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12479366U (zh) 混合式油气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