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9616U - 执手锁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执手锁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9616U
CN215889616U CN202122507637.8U CN202122507637U CN215889616U CN 215889616 U CN215889616 U CN 215889616U CN 202122507637 U CN202122507637 U CN 202122507637U CN 215889616 U CN215889616 U CN 215889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handle
base
detent
lock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76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鹏
潘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9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9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执手锁闭结构,安装于执手上,所述执手包括基座及执手柄,所述基座内设有转轮,所述执手柄与转轮连接且可旋转而上下左右限位地设于基座上,所述执手锁闭结构安装于基座内,包括拨动块及卡位块,所述卡位块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基座内,所述拨动块带动卡位块往复移动以锁定或释放转轮。本实用新型执手锁闭结构结构简单,通过拨动拨动块以带动卡位块移动而锁定转轮,从而用户无法转动执手柄,以使执手处于锁闭状态,无需钥匙即可实现执手锁闭,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便于更新维护。

Description

执手锁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执手锁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锁具的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种类逐渐丰富,为防止儿童自己打开门锁,常规的锁具于执手设计为带锁芯锁闭功能,防止儿童意外操作执手,但是锁芯钥匙容易丢失,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锁闭结构设计于执手柄上,操作不便。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执手锁闭结构以无需钥匙即可实现执手锁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执手锁闭结构以无需钥匙即可实现执手锁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执手锁闭结构,安装于执手上,所述执手包括基座及执手柄,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转轮,所述执手柄与转轮连接且可旋转而上下左右限位地设置于基座上,所述执手锁闭结构安装于所述基座内,包括拨动块及卡位块,所述卡位块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内,所述拨动块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以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拨动块的一端与所述卡位块抵接,其另一端形成伸出于所述基座的凸起,所述卡位块通过弹性元件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内,所述基座形成有供所述凸起伸出并来回移动的槽位,所述凸起沿所述槽位移动以使所述拨动块移动并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拨动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与所述卡位块的后端抵接的凸块,所述卡位块的后端及所述凸块相对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斜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凸块的端部与所述卡位块的后端端部相互卡接,以当所述转轮被锁定时限定所述拨动块的位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卡位块形成有供所述弹性元件设置的容置槽,所述基座形成有挡板,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容置槽的后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上设有基座盖,所述凸起面向所述基座盖而裸露于所述基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卡位块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拨动块对应所述滑槽形成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置入于所述滑槽以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卡位块上形成有导向块,所述拨动块对应所述导向块形成有滑槽,所述导向块置入于所述滑槽以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卡位块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槽的柱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轮形成有卡位,所述卡位块的前端对应所述卡位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置入于所述卡位中以锁定所述转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内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形成有卡位,所述卡位块的前端对应所述卡位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置入于所述卡位中以锁定所述从动轮而锁定所述转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执手锁闭结构通过设置于执手的基座内,以便执手锁闭操作的执行,执手锁闭结构包括卡位块及拨动块,卡位块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基座内,通过拨动拨动块而带动卡位块移动以锁定或释放转轮,从而锁定或释放执手柄,以使执手处于锁闭状态或开启状态,无需通过钥匙进行锁闭操作,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便于更新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且执手处于锁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的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卡位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的拨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拨动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拨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拨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的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另一执手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4的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另一执手且执手处于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且基座盖旋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0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且执手处于锁闭状态时省略基座及基座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且基座盖旋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且执手处于锁闭状态时省略基座及基座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4所示执手锁闭结构应用于执手且执手处于锁闭状态的时省略基座及基座盖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至图10,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应用于执手20的初始状态,所述执手锁闭结构10安装于执手20上,所述执手20包括基座21及执手柄22,所述基座21内设置有转轮23,所述执手柄22与转轮23连接且可旋转而上下左右限位地设置于基座21上,所述转轮23可随执手柄22转动,所述执手锁闭结构10安装于基座20内,包括拨动块11及卡位块12,所述卡位块12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所述基座21内,所述拨动块11带动所述卡位块12往复移动以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23,从而锁定或释放所述执手柄22。其中,所述基座21还包括壳盖及基座主体,所述执手锁闭结构10安装于所述基座主体内,所述壳盖盖合于所述基座主体上。
所述执手锁闭结构10通过设置于基座21内,以便执手柄22的锁闭操作的执行,执手锁闭结构10包括卡位块12及拨动块11,卡位块12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基座21内,通过拨动拨动块11而带动卡位块12移动,以锁定或释放转轮23,从而锁定或释放执手柄22,以使执手20处于锁闭状态或开启状态,无需通过钥匙进行锁闭操作,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便于更新维护。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动块11的一端与所述卡位块12抵接,所述拨动块11的另一端形成伸出于所述基座21的凸起111,所述卡位块12通过弹性元件13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所述基座21内,所述基座21形成有供所述凸起111伸出并来回移动的槽位211,所述凸起111沿所述槽位211移动以使所述拨动块11移动并带动所述卡位块12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23,从而锁定或释放所述执手柄2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动块11包括主体112,所述主体112形成有与所述卡位块12的后端抵接的凸块113,所述卡位块12的后端及所述凸块113相对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斜面101,以使所述凸块113可沿卡位块12的后端的斜面101移动。其中,所述斜面101起引导作用。优选地,所述凸块113的数目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主体112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转轮23形成有卡位231,所述卡位块12的前端对应所述卡位231形成有卡块121,所述卡块121置入于所述卡位231中以锁定所述转轮2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113的端部与所述卡位块12的后端端部相互卡接,以当所述转轮23被锁定时限定所述拨动块11的位置。当拨动块11推动所述卡位块12朝向转轮23移动而锁定转轮23时,通过将凸块113的端部设计为可与卡位块12的后端端部相互卡接,可使得用户感知已经完成执手柄22的锁闭操作,同时,可限定拨动块11的位置,防止抖动导致的拨动块11与卡位块12之间的分离而释放转轮23,有效避免执手20意外恢复释放状态。
具体地,所述卡位块12形成有供所述弹性元件13设置的容置槽122,所述基座21形成有挡板,所述弹性元件13置入于所述容置槽122内,所述弹性元件13的一端与容置槽122的后端连接,弹性元件13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其中,所述容置槽122可位于所述卡位块12的底部,所述挡板与所述容置槽122相互配合以限定弹性元件13的位置,所述弹性元件13可为弹簧。优选地,所述容置槽122的数目可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卡位块12的两侧。相应地,所述挡板的数目也可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卡位块12还可设置有限位槽124,所述基座21内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槽124的柱体212,以使所述卡位块12随拨动块11以左右限位的状态进行往复移动,所述限位槽124可位于所述卡位块12的中央。
工作时,用户拨动凸起111以使所述凸起111沿槽位211移动,带动拨动块11移动,从而使得拨动块11的凸块113推动卡位块12的后端,带动卡位块12朝向转轮23移动,弹性元件13被压缩,卡位块12的卡块121卡设于转轮23的卡位231内,转轮23无法转动,从而执手柄22无法转动,执手20处于锁闭状态,卡位块12的后端端部与拨动块11的凸块113的端部卡接,限定拨动块11的位置;用户反向拨动凸起111以使其沿槽位211反向移动,带动拨动块11反向移动,从而使得凸块113的端部与卡位块12的后端端部分离,弹性元件13没有受到压力,恢复原长,带动卡位块12回到原位,而使得拨动块11快速回到原位,卡块121与转轮23的卡位231分离,执手柄22可转动,执手20恢复初始解锁释放状态。
参照图11至图13,图1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块12上形成有滑槽102,所述拨动块11对应所述滑槽102形成有导向块103,所述导向块103置入于所述滑槽102,导向块103可沿滑槽102移动,以带动所述卡位块12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23,以使拨动块11与卡位块12组成一体,防止拨动块11脱离卡位块12,且可无需额外设置弹性元件13,直接通过拨动块11带动卡位块12复位。
工作时,用户拨动凸起111以使其沿槽位211移动,拨动块11对卡位块12产生推力,带动导向块103沿滑槽102移动,从而使得拨动块11推动卡位块12朝向转轮23移动,卡位块12的卡块121卡设于转轮23的卡位231内,转轮23无法转动,从而执手柄22无法转动,执手20处于锁闭状态;用户反向拨动凸起111以使其沿槽位211反向移动,带动拨动块11反向移动,从而使得导向块103沿滑槽102反向移动,带动卡位块12回到原位,拨动块11回到原位,卡块121与转轮23的卡位231分离,执手柄22可转动,执手20恢复初始解锁释放状态。第二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此不赘述。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02可形成于所述拨动块11上,所述导向块103可形成于所述卡位块12上,即所述卡位块12上形成有导向块103,所述拨动块11对应所述导向块103形成有滑槽102,所述导向块103置入于所述滑槽102以带动所述卡位块12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23。
参照图14至图19,图1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内还包括从动轮24,所述从动轮24与所述转轮23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24形成有卡位241,所述卡位块12的前端对应所述卡位241形成有卡块121,所述卡块121置入于所述卡位241中以锁定所述从动轮241而锁定所述转轮23。具体地,所述基座21于所述卡位块12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卡位块12的位置的限位挡边213,以使所述卡位块12仅随拨动块11以左右限位的状态进行往复移动,避免卡位块1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左右位移。
工作时,用户拨动凸起111以使其沿槽位211移动,带动拨动块11移动,从而使得拨动块11的凸块113推动卡位块12的后端,带动卡位块12朝向从动轮24移动,弹性元件13被压缩,卡位块12的卡块121卡设于从动轮24的卡位241内,从动轮24无法转动,从而转轮23无法转动,执手柄22无法转动,执手20处于锁闭状态;用户反向拨动凸起111以使其沿槽位211反向移动,带动拨动块11反向移动,从而使得凸块113与卡位块12的后端分离,弹性元件13没有受到压力,恢复原长,带动卡位块12回到原位,而使得拨动块11快速回到原位,卡块121与从动轮24的卡位241分离,执手柄22可转动,执手20恢复初始解锁释放状态。第三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此不赘述。
参照图20至图23,图20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上设有基座盖25,所述凸起111面向所述基座盖25而裸露于所述基座21。所述凸起111裸露于基座21,于基座21上设有基座盖25以封盖所述凸起111,可更好地防止误操作,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基座盖25可绕执手柄22旋转以通过旋转基座盖25的方式遮盖或显露所述凸起111,操作方便快捷,且可更好地保护执手锁闭结构10,避免误操作。当需要进行锁闭执手时,旋转基座盖25以裸露执手锁闭结构10的凸起111以便拨动操作,操作完毕后通过复位基座盖25以封盖所述凸起111以避免误操作,安全可靠。其中,第四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第三实施例类似,此不赘述。具体地,所述执手柄22设于所述基座21的第一表面,所述基座盖25设于所述基座21的第一表面,所述凸起111面向所述基座盖25而裸露于基座21的第一表面,所述基座21的第一表面形成槽位211以供所述凸起111伸出并来回移动,所述凸起111沿所述槽位211移动以使拨动块11移动并带动卡位块12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执手柄22。
参照图24至图28,图2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1上设有基座盖25,所述凸起111面向所述基座盖25而裸露于所述基座21。所述凸起111裸露于基座21,于基座21上设有基座盖25以封盖所述凸起111,可更好地防止误操作,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基座盖25可绕执手柄22旋转以通过旋转基座盖25的方式遮盖或显露所述凸起111,操作方便快捷,且可更好地保护执手锁闭结构10,避免误操作。其中,第五实施例的执手锁闭结构10的其余结构和功能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此不赘述。当需要进行锁闭执手时,旋转基座盖25以裸露执手锁闭结构10的凸起111以便拨动操作,操作完毕后通过复位基座盖25以封盖所述凸起111以避免误操作,安全可靠。具体地,所述执手柄22设于所述基座21的第一表面,所述基座盖25设于所述基座21的第一表面,所述凸起111面向所述基座盖25而裸露于基座21的第一表面,所述基座21的第一表面形成所述槽位211以供所述凸起111伸出并来回移动,所述凸起111沿所述槽位211移动以使所述拨动块11移动并带动所述卡位块12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执手柄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执手锁闭结构通过设置于执手的基座内,以便执手锁闭操作的执行,执手锁闭结构包括卡位块及拨动块,卡位块通过弹性元件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基座内,通过拨动拨动块而带动卡位块移动,以锁定或释放转轮,从而锁定或释放执手柄,以使执手处于锁闭状态或开启状态,无需通过钥匙进行锁闭操作,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便于更新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执手锁闭结构,安装于执手上,所述执手包括基座及执手柄,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转轮,所述执手柄与转轮连接且可旋转而上下左右限位地设置于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锁闭结构安装于所述基座内,包括拨动块及卡位块,所述卡位块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内,所述拨动块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以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块的一端与所述卡位块抵接,其另一端形成伸出于所述基座的凸起,所述卡位块通过弹性元件可往复移动而上下左右限位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内,所述基座形成有供所述凸起伸出并来回移动的槽位,所述凸起沿所述槽位移动以使所述拨动块移动并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与所述卡位块的后端抵接的凸块,所述卡位块的后端及所述凸块相对形成有相互配合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端部与所述卡位块的后端端部相互卡接,以当所述转轮被锁定时限定所述拨动块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形成有供所述弹性元件设置的容置槽,所述基座形成有挡板,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后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基座盖,所述凸起面向所述基座盖而裸露于所述基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拨动块对应所述滑槽形成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置入于所述滑槽以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上形成有导向块,所述拨动块对应所述导向块形成有滑槽,所述导向块置入于所述滑槽以带动所述卡位块往复移动而锁定或释放所述转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块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槽的柱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形成有卡位,所述卡位块的前端对应所述卡位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置入于所述卡位中以锁定所述转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转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形成有卡位,所述卡位块的前端对应所述卡位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置入于所述卡位中以锁定所述从动轮而锁定所述转轮。
CN202122507637.8U 2021-04-02 2021-10-18 执手锁闭结构 Active CN2158896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9289 2021-04-02
CN2021206892898 2021-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9616U true CN215889616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5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7637.8U Active CN215889616U (zh) 2021-04-02 2021-10-18 执手锁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9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9296B2 (ja) 南京錠
CN211173483U (zh) 电子挂锁
CN215889616U (zh) 执手锁闭结构
JP3457146B2 (ja) コネクタの係止構造
CN113199930A (zh) 一种锁止机构及电动汽车
CN108915420B (zh) 一种扣锁
CN210264220U (zh) 叶片锁芯、锁具、钥匙及锁具系统
CN110206401B (zh) 一种扣锁
WO2006137684A1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door
CN211598120U (zh) 一种边锁及应用该边锁的箱包
CA2859987A1 (en) Combination lock
CN112878817B (zh) 一种箱包用拉链锁
KR102200070B1 (ko) 핸드백용 잠금장치
CN210598478U (zh) 一种扣锁
JP2002044207A (ja) バッテリロック機構
CN109774843B (zh) 把手开关控制器
CN115341814B (zh) 磁性扣合装置
JP3689022B2 (ja) 平面ハンドル
TWI235777B (en) Lock
CN211818755U (zh) 箱包锁及应用该箱包锁的箱包
CN220869086U (zh) 一种安全门扣锁
CN212389153U (zh) 一种操作孔的锁具
CN217028462U (zh) 一种智能锁机械锁通用的锁体
CN215443570U (zh) 一种箱包用拉链锁
CN212289241U (zh) 一种新型锁具结构及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