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6696U -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6696U
CN215886696U CN202120366488.5U CN202120366488U CN215886696U CN 215886696 U CN215886696 U CN 215886696U CN 202120366488 U CN202120366488 U CN 202120366488U CN 215886696 U CN215886696 U CN 215886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ecological
treatment
dr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64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睦盈
蔡耿林
李奇蓬
李乐乐
朱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iya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iya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iya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iya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64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6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6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6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跌水生态处理系统和生态净水系统,可将养殖池排到过滤池的养殖废水进行过滤,通过截留养殖水体中固体颗粒,实现固液分离;经过过滤的废水排到蓄水池中,通过循环泵提升到布水槽上,从布水槽的布水孔排到跌水板上,水表面与空气接触,与附着的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相互配合,为去除COD、总氮等污染物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硝化反硝化,老化菌体自溶、厌氧降解产物,为反硝化提供了丰富的碳源;最后蓄水池的废水排到生态净化池,可用于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快速消解,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微生物,绿色环保,成本低,污染少。

Description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很多地区重要的经济模式。而养殖水体中的总有效氮含量会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池塘养殖中投喂的饲料,有未被鱼类食用的占5-10%,而在被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的形势排出。氮的输入方面,饲料占 90-98%,氮的输出方面,鱼类占20-27%,沉积的氮占54-77%,磷的输入中饲料占97-98%,而沉积的磷占输出的72-89%,鱼类的输出仅占8-24%。即说明饲料中氮、磷含量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生长外,大部分在池塘中沉积,造成浪费和污染。并且超量投喂的人工饲料、施放的有机肥料和生物排泄物等使池塘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溶解的有机物质是细菌的营养物,为致病菌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增加养殖生物患病的可能。过多的有机物质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池塘易发生缺氧状况水质易恶化,从而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对水产养殖的水域进行水体更换,而水产养殖的废水需经处理后排放,不然就会造成水体污染。同样地,进行水产养殖的湖库也存在上述问题,并且受到污染的湖库富营养化,其污染情况与水产养殖产生的水问题类似。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885493U(公开日为2018年09月21日)公开了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包括池塘、养殖水箱、循环水泵、过滤分离装置、曝气装置及水箱底部吹扫系统,养殖水箱内设置有生化过滤系统及面水收集箱,养殖水箱底部形成一定的坡度,所述过滤分离装置包括微滤机及蛋白质分离器,所述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生化过滤箱及风机,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养殖水箱及生化过滤箱的底端,所述循环水泵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部并且与微滤机连接,第二水泵设置在面水收集箱中并与蛋白质分离器连接,所述水箱底部吹扫系统设置在养殖水箱的底端。该专利是通过养殖水箱放置在池塘中,将养殖水箱的水处理后排到池塘后再回流到养殖水箱中,养殖水箱较小,使养殖规模受限。该专利的养殖水经过过滤以后,通过曝气装置和生物过滤系统对养殖水的氨氮进行处理,但是该生物过滤系统缺少兼氧、厌氧微生物,不能进行反硝化反应,使生物脱氮受限,因此,该专利的养殖废水处理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好、成本低、污染少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过滤装置;
跌水生态处理系统,所述跌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布水槽、跌水板和第一生态处理单元,所述布水槽、所述跌水板和所述蓄水池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蓄水池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布水槽连通,所述布水槽设有布水孔,所述跌水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生态处理单元包括第一滤料层,所述第一滤料层平铺在所述跌水板上;
生态净水系统,所述生态净水系统包括生态净化池和至少一个净水单元,所述生态净化池具有进水口,所述净水单元设于所述生态净化池内,所述净水单元包括第二滤料层,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净水单元的上方;
所述过滤池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使废水从所述过滤池流入所述蓄水池中,通过所述循环泵提升到所述布水槽中,并通过所述跌水板落入所述蓄水池中,再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生态净化池,最后流经所述净水单元后排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滤装置为微滤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滤机包括滚筒、滤网和反冲洗装置,所述滤网位于所述滚筒内且紧贴所述滚筒的内壁设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和反冲洗架体,所述反冲洗架体呈筒体,所述反冲洗架体套设于所述滚筒外,所述反冲洗泵位于所述过滤池内且位于所述滚筒外,所述反冲洗架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反冲洗架体上设有多个反冲洗孔,所述反冲洗泵与所述反冲洗架体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跌水板包括多个第一跌水板和多个第二跌水板,多个第一跌水板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跌水板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跌水板和所述第二跌水板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跌水板的底端位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跌水板的上方以形成可容废水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跌水板的延长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跌水板相交。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净水单元还包括过渡层和透气管,所述第二滤料层和所述过渡层上下设置,所述透气管设于所述过渡层中,所述透气管与所述生态净化池的外部相通,所述透气管的管身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态净水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净水单元,各所述净水单元在所述生态净化池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态净水系统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位于所述净水单元的上方,所述覆盖层种植有植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态净水系统还包括多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均匀铺设在所述生态净化池中,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净水单元上方,所述排水管的管身上设有多个排水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设有开关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跌水生态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生态处理单元,所述蓄水池设有与所述过滤池连通的入水口和与所述生态净化池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生态处理单元包括第三滤料层,所述第三滤料层设于所述蓄水池内,所述第三滤料层将所述蓄水池分为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入水口设于第一池体,所述出水口设于第二池体,所述循环泵位于第二池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装置,可将养殖池排到过滤池的养殖废水进行过滤,通过截留养殖水体中固体颗粒,实现固液分离;经过过滤的废水排到蓄水池中,通过循环泵提升到布水槽上,从布水槽的布水孔排到跌水板上,水表面与空气接触,将氧气溶解于水流中,水流表层、中层、底层形成了好氧、兼氧、厌氧的相对稳定区域,而跌水板铺设的滤料层适用于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附着,三类微生物相互配合,为去除COD、总氮等污染物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为生物脱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层的溶氧梯度有利于硝化反硝化,老化菌体自溶、厌氧降解产物,为反硝化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保证了生脱氮的限制性环节,反硝化的顺利进行;最后,蓄水池的废水排到生态净化池,生态净化池的第二率料层同样附着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可用于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快速消解,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微生物,绿色环保,成本低,污染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跌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过滤池;110-过滤装置;111-滚筒;112-反冲洗泵;113-反冲洗架体;
200-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10-蓄水池;211-第一池体;212-第二池体;220- 布水槽;230-第一生态处理单元;240-循环泵;250-第一跌水板;260-第二跌水板;270-进水管;280-第二生态处理单元;
300-生态净水系统;310-生态净化池;320-净水单元;321-第二滤料层;322- 过渡层;323-透气管;330-覆盖层;340-植物;35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过滤池100,过滤池100内设有过滤装置110;
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包括蓄水池210、布水槽220、跌水板和第一生态处理单元230,布水槽220、跌水板和蓄水池21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蓄水池210通过循环泵240与布水槽220连通,布水槽220设有布水孔,跌水板倾斜向下设置,第一生态处理单元230包括第一滤料层,第一滤料层平铺在跌水板上;
生态净水系统300,生态净水系统300包括生态净化池310和至少一个净水单元320,生态净化池310具有进水口,净水单元320设于生态净化池310内,净水单元320包括第二滤料层321,进水口位于净水单元320的上方;
过滤池100与蓄水池210连通,进水口与蓄水池210连通;使废水从过滤池 100流入蓄水池210中,通过循环泵240提升到布水槽220中,并通过跌水板落入蓄水池210中,再通过进水口流入生态净化池310,最后流经净水单元320后排出。
本实施例通过过滤装置110,可将养殖池排到过滤池100的养殖废水进行过滤,通过截留养殖水体中固体颗粒,实现固液分离;经过过滤的废水排到蓄水池210 中,通过循环泵240提升到布水槽220上,从布水槽220的布水孔排到跌水板上,水表面与空气接触,将氧气溶解于水流中,水流表层、中层、底层形成了好氧、兼氧、厌氧的相对稳定区域,而跌水板铺设的滤料层适用于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附着,三类微生物相互配合,为去除COD、总氮等污染物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为生物脱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层的溶氧梯度有利于硝化反硝化,老化菌体自溶、厌氧降解产物,为反硝化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保证了生脱氮的限制性环节,反硝化的顺利进行;最后,蓄水池210的废水排到生态净化池310,生态净化池310的第二率料层321同样附着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可用于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快速消解,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微生物,绿色环保,成本低,污染少。由于生态净水系统300中的第二滤料层321的厚度较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分布较多,好氧微生物较少,因此,设置了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可提高好氧微生物的分布,达到对养殖废水各类污染物的充分处理。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110为微滤机,除过滤效果较高外,还去除藻类、水蚤等浮游生物。微滤机包括滚筒111、滤网和反冲洗装置,滤网位于滚筒 111内且紧贴滚筒111的内壁设置,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112和反冲洗架体 113,反冲洗架体113呈筒体,反冲洗架体113套设于滚筒111外,反冲洗泵112 位于过滤池100内且位于滚筒111外,反冲洗架体113的内部中空,反冲洗架体 113上设有多个反冲洗孔,反冲洗泵112与反冲洗架体113连通。养殖废水通入滚筒111中,滚筒111转动,通过离心力将废甩出滚筒111通过滤网进入过滤池100 中,实现过滤,反冲洗泵112件过滤后的废水通入中空的反冲洗架体113中,废水通过反冲洗孔对位于反冲洗架体113内的滚筒111和滤网进行冲洗,可防止堵塞。本实施例的滤网采用80~500目/平方英寸的微孔筛网。
在本实施例中,跌水板包括多个第一跌水板250和多个第二跌水板260,多个第一跌水板250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多个第二跌水板260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第一跌水板250和第二跌水板260交错设置,第一跌水板250的底端位于与其相邻的第二跌水板260的上方以形成可容废水通过的间隙,第一跌水板250 的延长线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跌水板260相交,第一跌水板250和第二跌水板260 上均设有第一生态处理单元,可实现多级跌水,使废水充分溶解氧,提高好氧生物的分布。此外,第一生态处理单元的生物膜能利用自然光,有利于藻、光合细菌的生产,促进除污效果。本实施例的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包括支架,第一跌水板250和第二跌水板260均连接在支架上。另外,循环泵240通过竖直设置的进水管270与布水槽220连通,进水管270的两侧均设置第一跌水板250和第二跌水板260,且进水管270的两侧均设置第一跌水板250和第二跌水板260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料层为藤棉,且三层藤棉块由上至下叠放形成第一滤料层,三个藤棉块由上至下依次为好氧、兼氧、厌氧微生物附着,藤棉可改善水质过滤清洁,且是硝化细菌培养之温床,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兼有物理和生化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的净水单元320还包括过渡层322和透气管323,第二滤料层321和过渡层322上下设置,透气管323设于过渡层322中,透气管323与生态净化池 310的外部相通,透气管323的管身上设有多个透气孔,使外界环境的空气可通过透气管323进入过渡层322中,在净水单元320中由上至下形成“好氧—缺氧—厌氧—好氧”的多层氧环境层区,提高好氧生物分布,为各层区基质填料的微生物高效降解污染物提供了相应的内部氧环境。进一步地,生态净水系统30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净水单元320,各净水单元320在生态净化池31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可实现多层净化,提高净化效果。就单个净水单元320来看,在进水停止后,水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渗,其水面主液位也随着水下渗而下降,当降至第二滤料层321以下时,上主液位的上滤料层中存在一定的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外部新鲜空气缓慢进入土层。而下液位的下层滤料中在水压作用,形成正压,从而使得下液位下层土中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缓慢通过内置透气管323外排。上液位下降至第二个净水单元320时,重复以上过程,但不同的是外部新鲜空气通过内置透气管323进入土层。以上过程有效增加了土层中的含氧量,为填料中的微生物的快速消解和植物根系的呼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解决了分解气体外排问题,避免于填料中淤积而影响导致系统堵塞、微生物活性下降以及植物根系中毒等现象而导致净化效率下降的问题。进一步地,生态净水系统300还包括覆盖层330,覆盖层330位于净水单元320的上方,覆盖层330种植有植物340,通过种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作物获取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在生态净水系统300中,起主要净化作用的是滤料中种类丰富和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和基质酶,其次是滤料基质的吸附截留,而植物340的净化起辅助作用。第二滤料层321包括惰性有机组分、砂土、壤土、改性剂以及特殊填料(微量元素)。且第二滤料层321与过渡层322之间还设有藤棉层。
此外,生态净水系统300还包括多根排水管350,排水管350均匀铺设在生态净化池310中,排水管350位于净水单元320上方,排水管350的管身上设有多个排水孔,使废水可均匀地在覆盖层330表面分布,并均匀下渗到净水单元320 中,提高利用效率。进一步地,进水口设有开关阀,可控制生态净水系统的进水,可一段时间进水和一段时间停水,采用干湿交替的进水方式,无一般连续进水的淹水的人工湿地系统所常见的滋生大量蚊虫和引发恶臭现象,且植物维护和残体采割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的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还包括第二生态处理单元280,蓄水池210 设有与过滤池100连通的入水口和与生态净化池310连通的出水口,第二生态处理单元280包括第三滤料层,第三滤料层设于蓄水池210内,第三滤料层将蓄水池210分为第一池体211和第二池体212,入水口设于第一池体211,出水口设于第二池体212,循环泵240位于第二池体212内,使未提升到布水槽220的废水可在蓄水池210中进行净化,位于第一池体211的水,可在循环泵240的作用下流到第二池体212中。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料层也为藤棉层。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通过过滤装置110,可将养殖池排到过滤池100的养殖废水进行过滤,通过截留养殖水体中固体颗粒,实现固液分离;经过过滤的废水排到蓄水池210中,通过循环泵 240提升到布水槽220上,从布水槽220的布水孔排到跌水板上,水表面与空气接触,将氧气溶解于水流中,水流表层、中层、底层形成了好氧、兼氧、厌氧的相对稳定区域,而跌水板铺设的滤料层适用于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附着,三类微生物相互配合,为去除COD、总氮等污染物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为生物脱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层的溶氧梯度有利于硝化反硝化,老化菌体自溶、厌氧降解产物,为反硝化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保证了生脱氮的限制性环节,反硝化的顺利进行;最后,蓄水池210的废水排到生态净化池310,生态净化池310的第二率料层321 同样附着好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可用于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快速消解,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微生物,绿色环保,成本低,污染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池(100),所述过滤池(100)内设有过滤装置(110);
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所述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包括蓄水池(210)、布水槽(220)、跌水板和第一生态处理单元(230),所述布水槽(220)、所述跌水板和所述蓄水池(21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蓄水池(210)通过循环泵(240)与所述布水槽(220)连通,所述布水槽(220)设有布水孔,所述跌水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生态处理单元(230)包括第一滤料层,所述第一滤料层平铺在所述跌水板上;
生态净水系统(300),所述生态净水系统(300)包括生态净化池(310)和至少一个净水单元(320),所述生态净化池(310)具有进水口,所述净水单元(320)设于所述生态净化池(310)内,所述净水单元(320)包括第二滤料层(321),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净水单元(320)的上方;
所述过滤池(100)与所述蓄水池(210)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蓄水池(210)连通;使废水从所述过滤池(100)流入所述蓄水池(210)中,通过所述循环泵(240)提升到所述布水槽(220)中,并通过所述跌水板落入所述蓄水池(210)中,再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生态净化池(310),最后流经所述净水单元(320)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10)为微滤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机包括滚筒(111)、滤网和反冲洗装置,所述滤网位于所述滚筒(111)内且紧贴所述滚筒(111)的内壁设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泵(112)和反冲洗架体(113),所述反冲洗架体(113)呈筒体,所述反冲洗架体(113)套设于所述滚筒(111)外,所述反冲洗泵(112)位于所述过滤池(100)内且位于所述滚筒(111)外,所述反冲洗架体(113)的内部中空,所述反冲洗架体(113)上设有多个反冲洗孔,所述反冲洗泵(112)与所述反冲洗架体(1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板包括多个第一跌水板(250)和多个第二跌水板(260),多个第一跌水板(250)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跌水板(260)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跌水板(250)和所述第二跌水板(260)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跌水板(250)的底端位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跌水板(260)的上方以形成可容废水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跌水板(250)的延长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跌水板(260)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单元(320)还包括过渡层(322)和透气管(323),第二滤料层(321)和所述过渡层(322)上下设置,所述透气管(323)设于所述过渡层(322)中,所述透气管(323)与所述生态净化池(310)的外部相通,所述透气管(323)的管身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水系统(30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净水单元(320),各所述净水单元(320)在所述生态净化池(31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水系统(300)还包括覆盖层(330),所述覆盖层(330)位于所述净水单元(320)的上方,所述覆盖层(330)种植有植物(3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水系统(300)还包括多根排水管(350),所述排水管(350)均匀铺设在所述生态净化池(310)中,所述排水管(350)位于所述净水单元(320)上方,所述排水管(350)的管身上设有多个排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有开关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生态处理系统(200)还包括第二生态处理单元(280),所述蓄水池(210)设有与所述过滤池(100)连通的入水口和与所述生态净化池(310)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二生态处理单元(280)包括第三滤料层,所述第三滤料层设于所述蓄水池(210)内,所述第三滤料层将所述蓄水池(210)分为第一池体(211)和第二池体(212),所述入水口设于第一池体(211),所述出水口设于第二池体(212),所述循环泵(240)位于第二池体(212)内。
CN202120366488.5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5886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6488.5U CN215886696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6488.5U CN215886696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6696U true CN215886696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3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6488.5U Active CN215886696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66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2017A (zh) * 2022-11-02 2023-01-06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产养殖尾水内循环方法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2017A (zh) * 2022-11-02 2023-01-06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产养殖尾水内循环方法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40365A1 (ko) 바이오플락 발효조와 아쿠아포닉스를 이용한 순환여과식 양식시스템
CN205648738U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生态工业化养殖系统
CN103332828B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5638515A (zh) 一种生态循环淡水养殖方法
CN108238703A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6007181A (zh) 一种潮汐混合流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5191395B (zh) 一种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装置及系统
CN216946638U (zh) 组合式流化床生物滤坝单元
CN112939381A (zh) 一种多效能组合生物滤池
CN114956459A (zh) 一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分散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5886696U (zh) 一种湖库治理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209906581U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11153548A (zh) 一种基于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工艺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12939365A (zh) 一种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12269781U (zh) 一种高效微生物固定化填料设备
CN112939366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9079289U (zh) 一种三池两坝式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05892991U (zh) 一种生物生态水处理装置
CN215049509U (zh) 一种多效能组合生物滤池
CN114600825B (zh)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209940771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WO2022267236A1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集装箱水产养殖系统
CN209740919U (zh) 一种高密度水产养殖粪便循环利用装置
CN206955755U (zh) 三阶o/a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