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5941U - 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 - Google Patents
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85941U CN215885941U CN202120855267.4U CN202120855267U CN215885941U CN 215885941 U CN215885941 U CN 215885941U CN 202120855267 U CN202120855267 U CN 202120855267U CN 215885941 U CN215885941 U CN 2158859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elevator
- load
- support
- lacing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包括: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相对设置;以及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为一体式结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装卸,结构强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道施工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井道施工升降机因其无需单独做基础,以电梯井为基础,且将施工用升降机设置于井道中,降低了升降机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使用过程中产生掉落的风险,并且适应地下高层异型建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建筑施工。其中,承重梁是升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承重梁多采用多段组合梁、或可伸缩梁或者折叠式梁,结构复杂并且强度低,不利于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好以及便于拆卸等优点,此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包括: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相对设置;以及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为一体式结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装卸,且受力状况良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包括:第一承重横梁,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第一拉筋,其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横梁和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拉筋,其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横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一拉筋和所述第二拉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相对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且成对角设置。
其中,第一拉筋与第二拉筋分别设置在第一承重横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且呈对角设置,使得在相对的两个侧面,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可有效改善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所受的应力,提升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横梁;第一支撑纵梁,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以及第二支撑纵梁,与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纵梁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二支撑纵梁包括第四侧面、和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且远离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五侧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五侧面的第一拉筋垫板;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上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第二拉筋垫板,所述第一拉筋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连,所述第一拉筋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相连。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拉筋垫板,改善了第一拉筋和第一支撑架的连接处的受力;通过设置第二拉筋垫板,加固了第一拉筋和第一承重横梁的连接处的受力,增强了连接可靠性,提升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支撑梁加强肋,所述支撑梁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四侧面。
其中,支撑梁加强肋的设计,提高了第一支撑架中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加强了结构,增加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支撑横梁;第三支撑纵梁,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以及第四支撑纵梁,与所述第三支撑纵梁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纵梁包括远离所述第四支撑纵梁的第六侧面;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六侧面的第三拉筋垫板;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上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第四拉筋垫板,所述第二拉筋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相连,所述第二拉筋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相连。
其中,通过设置第三拉筋垫板,改善了第二拉筋和第二支撑架的连接处的受力;通过设置第四拉筋垫板,加固了第二拉筋和第一承重横梁的连接处的受力,增强了连接可靠性,提升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上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交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承重横梁加强肋。
其中,凹槽的设置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此外,多个承重横梁加强肋的设置,确保了第一承重横梁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变形,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还包括绕线轮组,所述绕线轮组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之间;所述绕线轮组包括:第一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纵梁的一侧;第二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上;第三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纵梁和所述第二支撑纵梁之间;以及第四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之间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邻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
其中,与现有技术中的绕线轮的设置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在第一承重横梁、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上的结构设计,改善了绕线轮组的受力状况,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强度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以所述连接件为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以所述连接件为中心呈对称设置,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步骤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好、便于装卸且受力状况良好等优点,此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承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第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10例如包括: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和连接件13。具体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和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例如为细长状钢结构件,用于承载井道施工升降机的重量。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和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相对设置,例如两者平行设置。连接件13例如为连接杆或者其它连接件,其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之间,例如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使得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 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分担承受井道施工升降机的重量。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为一体式结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装卸。
进一步地,优选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以连接件13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例如镜像设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的结构与第一升降承重组件 11的结构例如相同,如此一来,可以提升零部件的通用化,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步骤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例如包括:第一承重横梁100、第一支撑架200、第二支撑架300、第一拉筋400以及第二拉筋500。具体地,第一承重横梁100例如为工字钢、槽钢、矩形钢或者其他钢材,其例如包括第一侧面101和与第一侧面10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02。第一支撑架200例如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一侧面101上。第二支撑架300例如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二侧面102上。第一拉筋400例如为钢板、角钢、矩形钢等,其两端分别对应以例如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承重横梁100和第一支撑架200。第二拉筋500例如为钢板、角钢、矩形钢等,其两端分别对应以例如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承重横梁100和第二支撑架300。其中,第一拉筋400和第二拉筋500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承重横梁100相对的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且呈对角设置。优选地,第一拉筋400和第二拉筋500例如相互平行设置。
其中,第一拉筋400与第二拉筋500分别设置在第一承重横梁 10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且呈对角设置,使得在相对的两个侧面,第一拉筋400和第二拉筋500可有效改善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所受的应力,提升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架200和第二支撑架300例如为矩形钢连接成的钢结构件,其例如呈“凵”字型。其中,如图 3所示,第一支撑架200例如包括:第一支撑横梁201、第一支撑纵梁202以及第二支撑纵梁203。具体地,第一支撑横梁201、第一支撑纵梁202以及第二支撑纵梁203例如为矩形钢、角钢、槽钢或者其他材料制成的结构件。第一支撑纵梁202例如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支撑横梁201和第一承重横梁100。第一支撑纵梁202还包括第三侧面2021,第三侧面2021例如与第一侧面相交且为第一支撑纵梁202上邻近第二支撑纵梁203的一个侧面。第二支撑纵梁203与第一支撑纵梁202相对设置例如为平行设置,通过例如焊接、铆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支撑横梁201和第一承重横梁100。第二支撑纵梁203例如包括第四侧面2031、和与第四侧面 2031相对且远离第三侧面2021的第五侧面2032。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架200还例如包括第一拉筋垫板2033。第一拉筋垫板2033例如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二支撑纵梁203上的第五侧面2032上。如图2所示,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例如还包括第二拉筋垫板1011。第二拉筋垫板1011 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一承重横梁100上的第一侧面101上。第一拉筋400的一端通过第一拉筋垫板2033与第一支撑架200相连。第一拉筋40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筋垫板1011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100相连。其中,第一拉筋垫板2033和第二拉筋垫板1011 例如为钢板。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拉筋垫板2033,改善了第一拉筋400和第一支撑架200的连接处的受力;通过设置第二拉筋垫板1011,加固了第一拉筋400和第一承重横梁100的连接处的受力,增强了连接可靠性,提升了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架200例如还包括支撑梁加强肋204。支撑梁加强肋204的材料例如为槽钢、工字钢、矩形钢或者其他材料。支撑梁加强肋204的两端例如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分别对应连接在第一支撑纵梁202上的第三侧面 2021和第二支撑纵梁上203的所述第四侧面2031。
其中,支撑梁加强肋204的设计,提高了第一支撑架200中第一支撑纵梁202和第二支撑纵梁204的强度和刚度,加强了结构,增加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架300例如包括:第二支撑横梁301、第三支撑纵梁302以及第四支撑纵梁303。具体地,第二支撑横梁301、第三支撑纵梁302以及第四支撑纵梁303 例如为矩形钢、角钢、槽钢或者其他材料制成的结构件。第三支撑纵梁302例如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第二支撑横梁 301和第一承重横梁100。第三支撑纵梁302包括远离第四支撑纵梁 303的第六侧面3021。第四支撑纵梁303与第三支撑纵梁302相对设置例如为平行设置,例如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第二支撑横梁301和第一承重横梁100。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架300还例如包括第三拉筋垫板3022。第三拉筋垫板3022例如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三支撑纵梁302上的第六侧面3021上。如图2所示,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例如还包括第四拉筋垫板1021。第四拉筋垫板1021例如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设置在第一承重横梁100上的第二侧面102上。第二拉筋500的一端通过第三拉筋垫板3022与第二支撑架300相连。第二拉筋50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拉筋垫板1021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100相连。其中,第三拉筋垫板3022和第四拉筋垫板1021例如为钢板。
其中,通过设置第三拉筋垫板3022,改善了第二拉筋500和第二支撑架300的连接处的受力;通过设置第四拉筋垫板1021,加固了第一拉筋500和第一承重横梁100的连接处的受力,增强了连接可靠性,提升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承重横梁100 例如为工字钢、槽钢、矩形钢或者其他钢材。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承重横梁100上的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相交例如为垂直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103。凹槽103内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承重横梁加强肋104例如为钢板,通过例如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01和所述第二侧面102。其中,承重横梁加强肋104的数量不限,其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多个承重横梁加强肋的间隔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其中,凹槽103的设置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此外,多个承重横梁加强肋104的设置,确保了第一承重横梁100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变形,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承重横梁100还包括多个安装通孔105。连接件13例如为连杆,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利用该多个安装通孔105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其中,连接件14例如为螺纹连杆结构,便于主承重梁的安装和吊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还包括绕线轮组(图中未示出)。绕线轮组位于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之间。其中,绕线轮组包括第一绕线轮141、第二绕线轮142、第三绕线轮143以及第四绕线轮144。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绕线轮141,其中心设置有转轴140,通过转轴140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上且位于第一支撑纵梁302的远离第二支撑纵梁303的一侧。第二绕线轮142,其中心穿过转轴140,通过转轴140 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上且连接第一支撑架200的远离第一侧面101的一侧上。第三绕线轮 143,其中心穿过转轴140,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 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上且位于第一支撑纵梁202和第二支撑纵梁203之间。第四绕线轮144,其中心穿过转轴140,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11和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12之间且连接第二支撑架300上邻近第二侧面102的一侧。其中,分别连接第一绕线轮 141、第二绕线轮142、第三绕线轮143以及第四绕线轮144的转轴 140例如为圆柱轴。转轴140可通过例如U型螺栓固定,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或者也可以在梁上设置一些孔座与相应的转轴孔对转轴 140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以此为限。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分别连接第一绕线轮141、第二绕线轮142、第三绕线轮143以及第四绕线轮144的转轴140可以为相同的转轴,也可以为不同的转轴,例如其直径不相同和/或长度不同,根据其所连接的绕线轮的具体情况例如载荷大小具体设计,此处不以此为限。
其中,与现有技术中的绕线轮的设置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轮在第一承重横梁100、第一支撑架200以及第二支撑架300上的结构设计,改善了绕线轮组的受力状况,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强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好、便于装卸且受力状况良好等优点,此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
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相对设置;以及
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包括:
第一承重横梁,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
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
第一拉筋,其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横梁和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
第二拉筋,其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横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架;
其中,所述第一拉筋和所述第二拉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相对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且成对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撑横梁;
第一支撑纵梁,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以及
第二支撑纵梁,与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纵梁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二支撑纵梁包括第四侧面、和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且远离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五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五侧面的第一拉筋垫板;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上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第二拉筋垫板,所述第一拉筋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相连,所述第一拉筋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支撑梁加强肋,所述支撑梁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四侧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
第二支撑横梁;
第三支撑纵梁,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以及
第四支撑纵梁,与所述第三支撑纵梁相对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和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纵梁包括远离所述第四支撑纵梁的第六侧面;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纵梁上的所述第六侧面的第三拉筋垫板;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上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第四拉筋垫板,所述第二拉筋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相连,所述第二拉筋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拉筋垫板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相连。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横梁上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交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承重横梁加强肋。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还包括绕线轮组,所述绕线轮组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之间;所述绕线轮组包括:
第一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纵梁的一侧;
第二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上;
第三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纵梁和所述第二支撑纵梁之间;以及
第四绕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之间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邻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承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承重组件以所述连接件为中心对称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73376 | 2021-03-19 | ||
CN2021205733767 | 2021-03-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85941U true CN215885941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34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55267.4U Active CN215885941U (zh) | 2021-03-19 | 2021-04-23 | 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85941U (zh) |
-
2021
- 2021-04-23 CN CN202120855267.4U patent/CN2158859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885941U (zh) | 井道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 | |
CN215974498U (zh) | 一种双轿厢分段式立梁结构 | |
CN213449542U (zh) | 一种卸料平台升降系统 | |
CN210340014U (zh) | 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 | |
CN208776165U (zh) | 一种电梯驱动系统 | |
CN201678344U (zh) | 一种电梯上曳引机的布置结构 | |
CN218507331U (zh) | 一种大载重货梯轿架和货梯 | |
CN218595839U (zh) | 一种重载货梯轿架结构 | |
CN216945776U (zh) | 一种具有分体式主机底座的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 |
CN210825007U (zh) | 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承重梁 | |
CN215974497U (zh) | 一种轿架结构 | |
CN217264122U (zh) | 一种电梯轿架的上梁结构 | |
CN217417828U (zh) | 一种电梯的轿架结构 | |
CN210340023U (zh) |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组合式梁 | |
CN221916945U (zh) | 一种应用于大吨位货梯的轿厢架 | |
CN216340784U (zh) | 周转式拼装电梯操作平台 | |
CN216616279U (zh) | 带吊车梁的钢结构厂房上段柱柱间支撑结构 | |
CN212769452U (zh) | 一种大跨度单梁式起重机 | |
CN214087224U (zh) | 一种超大载重电梯的拱式上梁 | |
CN115075379B (zh) | 空中连廊与两侧塔楼的连接安装方法 | |
CN219364363U (zh) | 一种大跨径拱桥悬吊式桥面系纵向加固装置 | |
CN215331574U (zh) | 支撑架体顶部加固结构及支撑架体 | |
CN219567377U (zh) | 提升装置 | |
CN217296089U (zh) | 一种组合式输送机桁架 | |
CN212982165U (zh) | 一种抗冲击型货梯用导轨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