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4256U -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4256U
CN215874256U CN202122055188.8U CN202122055188U CN215874256U CN 215874256 U CN215874256 U CN 215874256U CN 202122055188 U CN202122055188 U CN 202122055188U CN 215874256 U CN215874256 U CN 215874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ing pan
heating body
gear
fixedly connected
w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51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光
何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551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4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4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4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包括炒锅和设置在该炒锅外壁上的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具有可容纳炒锅的腔体,当炒锅置于该腔体内时,加热体通过用于承接炒锅组件中包含炒锅和加热体在内的主要部件的负荷的旋转支撑组件安装在炒锅组件的外壳内,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在加热体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以可使该加热体和炒锅旋转的驱动力;或者在炒锅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以可使该炒锅旋转的驱动力,实现该输出轴无需承接来自轴线方向上的负荷,且驱动电机不再占用炒锅轴向上的空间,即可轻松方便地在该轴向上安装另一电机用于驱动搅拌子选择以翻炒锅内的食材,使食材充分翻炒。

Description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炒菜机,炒锅组件中炒锅和用于对炒锅加热的加热体为相对旋转,其中,加热体固定,炒锅通过固接在其底部的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在炒锅的圆周方向上施加驱动炒锅旋转的扭矩,此结构具有以下不足:
1)该输出轴完全承接炒锅及炒锅内食材的负荷,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导致输出轴变形,甚至断裂,电机使用寿命短;
2)由于该驱动电机占用了炒锅轴线上的空间,不仅增加炒锅组件的垂直高度,且导致在轴向上安装另一电机用来驱动安装在炒锅内的搅拌子旋转以翻炒锅内的食材十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无需承受来自轴线方向上的负荷且能有效降低垂直高度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包括炒锅和设置在该炒锅外壁上的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具有可容纳炒锅的腔体,当炒锅置于该腔体内时,加热体通过用于承接炒锅组件中包含炒锅和加热体在内的主要部件的负荷的旋转支撑组件安装在炒锅组件的外壳内,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在加热体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以可使该加热体和炒锅旋转的驱动力;或者在炒锅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以可使该炒锅旋转的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加热体与炒锅同步旋转。
优选地,所述外壳通过摇摆机构安装在炒菜机的机架上,所述旋转支撑组件由固定件和旋转件构成,该固定件固接在外壳上,该旋转件与所述加热体同步旋转。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所述回转支承轴承与所述加热体同轴设置,所述外圈固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该回转支承轴承的内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带有外齿的传动盘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构成,所述传动盘与加热体同轴设置且固接在其底部,所述内圈固接在传动盘的底部,所述齿轮与传动盘外啮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所述回转支承轴承与所述加热体同轴设置,所述外圈固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该回转支承轴承的内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与加热体同轴设置的齿轮圈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构成,所述齿轮圈固接在内圈上,所述齿轮与齿轮圈内啮合;
或者,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所述回转支承轴承与所述加热体同轴设置,所述外圈固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该回转支承轴承的内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设置在所述内圈内周壁上的内轮齿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构成,内圈固接在加热体的底部,所述齿轮与内圈内啮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的内圈,所述回转支承轴承与所述加热体同轴设置,所述外圈固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设置在所述外圈外周壁上的外轮齿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构成,外圈固接在加热体的底部,所述齿轮与外圈外啮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底盘,所述旋转件为旋转盘,底盘和旋转盘通过滚动连接结构连接,其间相对旋转,所述底盘与外壳的底部内表面固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带有外齿的传动盘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构成,所述传动盘与加热体同轴设置且固接在其底部,所述旋转盘固接在传动盘的底部,所述齿轮与传动盘外啮合。
优选地,所述加热体由导热载体和内置在该导热载体内的电热丝构成,加热体的所述腔体的内壁与炒锅的外壁相贴合;
或者,所述加热体由载体和缠绕在该载体外周壁上的磁加热线圈构成,加热体的所述腔体内壁与炒锅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地,在所述炒锅的轴线方向上设有依次贯穿炒锅、所述加热体、旋转支撑组件和外壳设置的转轴,在炒锅的底部内表面上密封连接有基盘,在基盘上设有连接块,转轴的上端依次穿过基盘和连接块与螺帽固接,转轴与基盘通过滚动轴承连接,在转轴的旋转下,连接块与基盘之间相对旋转,用于对炒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的搅拌子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块上,转轴的下端与用于驱动该搅拌子旋转的驱动装置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载体或导热载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槽,当所述炒锅置于加热体内时,温度传感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其测温探头抵压触接在炒锅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设置旋转支撑组件,将其固定件与外壳固接,其旋转件与加热体同步旋转,炒锅组件中包含炒锅和加热体在内的主要部件的负荷依次通过旋转件和固定件传递至外壳上,使得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无需承接来自轴线方向的负荷,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并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实现所述输出轴在加热体或炒锅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加驱动力,即可使炒锅和加热体同步旋转,或者使炒锅单独旋转,十分方便在炒锅轴向上安装另一电机用来驱动搅拌子以对炒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组件第一种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组件第一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组件第二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组件第三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组件第四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过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组件第五种结构的剖面图及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炒锅组件第六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炒锅1;加热体2;外壳3;齿轮传动机构4;齿轮41;传动盘42;齿轮圈43;外轮齿44;驱动电机5;同步带连接结构51;回转支承轴承6;内圈61;外圈62;旋转过渡盘7;旋转盘71;底盘72;连接板8;撑板81;安装槽82;导热块83;底座84;基座85;搅拌子9;转轴91;基盘92;盘部921;柱部922;滚珠轴承93;油封94;连接块95;螺帽96;密封垫圈97;套轴98;套筒9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炒锅组件能够使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无需承担来自轴线方向上的负荷,所述炒锅组件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特定结构”请参见下文的叙述)的旋转支撑组件和齿轮传动机构4,使该输出轴只需在炒锅1或加热体2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加动能,即可使炒锅1或加热体2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且当加热体2旋转时,炒锅1和加热体2同步旋转,有效降低炒锅1组件的垂直高度,利于对炒锅1的轴向空间进行布局。
所述炒锅组件包括所述炒锅1、加热体2、旋转支撑组件、齿轮传动机构4、外壳3和驱动电机5。
1、炒锅1和加热体2
如图1-9所示,所述加热体2为炒锅1提供热量,以使炒锅1内的食材被加热烹熟。
加热体2与炒锅1同轴设置,其具有一个顶部为敞口的腔体,炒锅1是上半部为圆筒形,下半部垂直断面为弧线形或下半部为锥形的结构,炒锅1通过卡接、旋接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腔体内。
当炒锅1和加热体2中只有炒锅1为可旋转部件时,加热体2对炒锅1的加热方式为电磁加热;当炒锅1与加热体2同步旋转时,炒锅1既适用于电磁加热,也适用于传导加热。
加热体2实现电磁加热或传导加热时,其分别对应以下结构:
1)电磁加热
加热体2由载体和磁加热线圈(以下简称线圈)构成,所述载体是垂直断面为弧形型的结构且由非磁性材质制成,如耐高温的塑胶、铝合金等。
载体的外周壁上设有安装架,所述线圈缠绕在该安装架上并与其固接,其具体缠绕和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炒锅1间隔安装在载体的腔体内,以避免炒锅1与载体直接接触,导致炒锅1上的热量迅速传导至载体和线圈上而造成热能损失。
2)传导加热
加热体2由导热载体和电热丝构成。
所述导热载体的腔体的形状与炒锅1外壁的形状相同,导热载体是通过现有的压铸工艺制成的金属压铸件,所述金属压铸件优选为铝铸件,其导热效果好且成本低。
具体的,经绝缘处理的电热丝(如发热管)盘绕在压铸模具构成的内腔中,电热丝以导热载体的轴线为中心在该内腔中由下至上呈螺旋式走向设置且均匀分布,通过向内腔中高压填充铝粉制成所述铝铸件,电热丝置于铝铸件内并与铝粉固接形成一体结构,保证加热丝的热传导效果。
在加热体2外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隔热壳,所述隔热壳的材质优选为陶瓷纤维,有效阻隔加热体2的热量向外(远离炒锅1轴线的方向为“外”,反之为“内”,下同)散发。
当炒锅1安装在导热载体内时,炒锅1的外壁与该腔壁紧密贴合,确保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效率。
2、外壳3
所述外壳3是与炒锅1同轴设置且顶部为敞口的筒状结构,其材质优选为耐高温的塑胶,外壳3两侧通过摇摆机构固接在炒菜机的机架上。
外壳3用于承载所述炒锅1、加热体2、旋转支撑组件和驱动电机5,炒锅组件整体及炒锅1内食材的重量通过外壳3传递至机架上,同时,外壳3对容置在其内的包含炒锅1和加热体2在内的部件具有防水、保护及隔热的作用,防止人体触碰外壳3时被烫伤。
实现炒锅1和加热体2同步旋转时,所述旋转支撑组件、齿轮传动机构4和驱动电机5的结构及相互连接关系为:
3、旋转支撑组件
旋转支撑组件的作用是:
a.将加热体2与外壳3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炒锅1和加热体2与外壳3相对旋转;
b.承接炒锅1、加热体2、炒锅1内食材及齿轮传动机构4中传动件的全部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至外壳3上,使驱动电机5在驱动加热体2旋转时,其输出轴无需承接来自轴线方向上的负荷,避免该输出轴变形或断裂,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旋转支撑组件由固定件和旋转件构成,所述固定件与外壳3固接,所述旋转件与加热体2连接在一起。
旋转支撑组件的结构优选以下两种:
1)旋转支撑组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
如图1所示,所述回转支承轴承6为圆环形,其与炒锅1同轴设置,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承力作用,使用稳定。
回转支承轴承6由内圈61和外圈62构成,所述内圈61和外圈62通过滚珠滑轨结构连接,两者相对旋转,根据使用需求将内圈61和外圈62设定为一个旋转件和一个固定件。
2)旋转支撑组件为旋转过渡盘7
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旋转过渡盘7与炒锅1同轴设置,其由旋转盘71和底盘72构成。
所述旋转盘71的外轮廓形状为圆形,所述底盘72为圆盘,其具有一个凹位,旋转盘71与底盘72通过滚珠滑动连接结构连接,旋转盘71的外缘置于凹位内底盘72的顶部下方,其间相对旋转,且旋转盘71为旋转件,底盘72为固定件。
4、齿轮传动机构4
如图1-8所示,齿轮传动机构4的作用是将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在加热体2圆周方向上输出的动能转变为作用于加热体2圆周切线方向上的动能并传递至加热体2上,使得在齿轮传动机构4的旋转带动下,实现炒锅1、加热体2和旋转件同步旋转。
齿轮传动机构4由齿轮41和所述传动件构成,所述齿轮41是圆环形的外齿轮41,其套接在输出轴的上端。
1)旋转支撑组件为所述回转支承轴承6时,传动件的结构优选以下几种:
a.传动件为传动盘42
如图1-4所示,所述传动盘42的形状为圆形,其外周缘上设有外齿,传动盘42与加热体2同轴设置并固接在加热体2的底部。
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为旋转件,其外圈62为固定件。
所述内圈61和外圈62在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且内圈61高于外圈62,在外圈62的顶部固接有具有中心孔的连接板8,该中心孔的孔壁与内圈61之间留有可使内圈61自由旋转的间隙;内圈61固接在传动盘42的底部,使传动盘42间隔设于连接板8的上方,在旋转时不会与连接板8产生摩擦,且传动盘42的外径大于外圈62的外径。
在外壳3的底部设有轴向圆形的窗孔,外圈62向下穿过所述窗孔,使连接板8搭设在外壳3的底部并与其固接,从而将炒锅1、加热体2、传动盘42和回转支承轴承6整体安装在外壳3上,安装十分方便。
驱动电机5置于窗孔内外圈62的旁侧,齿轮41向上穿过连接板8上的通孔并与传动盘42外啮合,驱动电机5的机壳与连接板8固接。
由此,炒锅1、加热体2、传动盘42及炒锅1内食材的负荷依次通过内圈61、外圈62和连接板8传递至外壳3上。
驱动电机5工作时,外圈62与外壳3始终固定(即不旋转),驱动电机5的动能通过输出轴传递至齿轮41上,齿轮41旋转并与传动盘42上的外齿啮合,由此,输出轴上的动能由加热体2的圆周切线方向传递至传动盘42上,使传动盘42旋转,从而带动内圈61、加热体2携炒锅1同步旋转。
b.传动件为齿轮圈43
如图5所示,所述齿轮圈43为圆环形,在其内周壁上设有内齿,其与加热体2同轴设置。
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为旋转件,外圈62为固定件,且内圈61高于外圈62,外圈62的顶部固接有所述连接板8,内圈61固接在加热体2的底部,通过将连接板8与外壳3的所述窗孔的周边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将炒锅1、加热体2和回转支承轴承6安装在外壳3上。
齿轮圈43固接在内圈61的底部,齿轮圈43的内径小于内圈61的内径,保证置于齿轮圈43中的齿轮41可与其内啮合;齿轮圈43与外圈62之间留有间隙,使齿轮圈43旋转时不会与外圈62产生摩擦,所述机壳与外圈62固接。
驱动电机5工作时,外圈62与外壳3固定,驱动电机5的动能通过输出轴传递至齿轮41上,齿轮41旋转并与齿轮圈43上的内齿啮合,由此,输出轴上的动能由加热体2的圆周切线方向传递至齿轮圈43上,使齿轮圈43旋转并带动内圈61、加热体2携炒锅1同步旋转。
c.传动件为内轮齿(图中未示出)
所述内齿轮41设置在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上,或与内圈61一体成型。
所述内圈61为旋转件,外圈62为固定件,且内圈61高于外圈62,其具体安装方式与上述“(1)”“b”相同。
所述输出轴置于内圈61中,齿轮41与内圈61内啮合。
在输出轴的旋转驱动下,齿轮41旋转并主动与所述内轮齿啮合,由此,将动能由加热体2圆周切线方向上传递至内圈61上,使内圈61旋转并带动加热体2和炒锅1同步旋转。
d.传动件为外轮齿44
如图6所示,所述外齿轮41设置在回转支承轴承6的外圈62上,或与外圈62一体成型。
外壳3底部设有中心孔,回转支承轴承6置于该中心孔内,其内圈61为固定件,外圈62为旋转件,且内圈61低于外圈62,以使外圈62与加热体2的底部固接,内圈61通过设于其底部的撑板81与外壳3固接。
驱动电机5的机壳固接在该撑板81上,齿轮41向上穿过撑板81置于中心孔并与外圈62外啮合。
在输出轴的驱动下,齿轮41旋转并主动与所述外轮齿44啮合,由此,将动能由加热体2圆周切线方向上传递至外圈62上,使外圈62旋转并带动加热体2和炒锅1同步旋转。
2)旋转支撑组件为所述旋转过渡盘7时,传动件的结构优选为传动盘42、齿轮圈43或设置在旋转盘71上的内轮齿:
所述传动盘42、齿轮圈43和内轮齿分别与上述“(1)”“a”中的传动盘42,“b”中齿轮圈43和“c”中的内轮齿的形状、工作原理及作用对应相同。
如图8所示,传动件为传动盘42时:
传动盘42固接在加热体2底部,旋转过渡盘7的旋转盘71固接在传动盘42的底部,底盘72底部固接有所述连接板8,且旋转盘71的顶表面高于底盘72的顶表面,以使传动盘42间隔设于底盘72的上方,传动盘42的外径大于底盘72的外径,将连接板8固接在外壳3底部,即可将加热体2、传动盘42和旋转过渡盘7整体安装在外壳3内。
齿轮41穿过连接板8并与传动盘42外啮合,驱动电机5工作时,底盘72与外壳3固定,齿轮41旋转并与传动盘42上的外齿啮合,使传动盘42旋转,传动盘42带动旋转盘71、加热体2携炒锅1同步旋转。
使用上述齿轮传动机构4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可靠,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2)通过齿轮啮合传动的方式,提高由输出轴传递至加热体2上的动能,因此,可使用扭矩小的小体积电机,降低炒锅组件的体积;
3)实现驱动电机5在加热体2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加用于驱动加热体2旋转的动能,由此:
a.驱动电机5安装在加热体2的圆周方向上,即可通过增加驱动电机5的安装数量,达到增加总体输出的动能的作用,且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对驱动电机5的选型要求;
b.驱动电机5不再占用炒锅1的轴向空间,有效降低炒锅1组件的垂直高度,同时,可轻松、方便地在炒锅1的轴向上安装另一电机用以驱动安装在炒锅1内的搅拌子9旋转,以翻炒炒锅1内的食材。
4、搅拌子9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搅拌子9的安装结构的两种实施例。
当旋转支撑组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齿轮传动机构4由齿轮41和传动盘42构成时:
第一种: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炒锅1和加热体2的底部设有轴向的通孔,在传动盘42上设有中央孔,加热体2底部固接有带圆柱形的凸边的基座85,该凸边穿过炒锅1上的通孔并置于炒锅1内,在两个所述通孔和中央孔内穿设有与炒锅1同轴设置的转轴91。
在所述凸边外设有呈吸盘形状的基盘92,基盘92起承力作用,所述基盘92由一体成型的盘部921和柱部922构成,所述盘部921旋接在该凸边上,其与炒锅1之间设有密封垫圈97,从而将基盘92密封安装在炒锅1内;所述柱部922具有轴向通道,该轴向通道的内壁的下半部与滚珠轴承93的外圈固接,转轴91的上端穿过滚珠轴承93的内圈,其间为紧配合,轴向通道的上半部与转轴91之间设有用于密封防水的油封94。
搅拌子9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块95上,该连接块95是具有空腔的筒状结构,其顶部中央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周边搭设在转轴91上端的下部,该通孔孔壁与该上端外壁之间设有约束两者相对旋转的一字型切口,连接块95将所述柱部922间隔容置在其空腔内;该上端的中上部设有外螺纹,在连接块95上配置有带有内螺纹的螺帽96,该螺帽96与该上端旋紧连接并密封抵压在连接块95的顶表面上,通过拆下螺帽96即可取出连接块95,便于更换不同形状及数量的搅拌子9,也方便清洗。
转轴91的下端穿过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并向下延伸,该下端与中央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下端可直接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或者通过同步带传动结构、齿轮传动结构与电机连接。
在电机的驱动下,转轴91旋转并带动滚珠轴承93的内圈、连接块95携搅拌子9及螺帽96旋转,实现搅拌子9按设定的旋转方向及速度主动旋转,以对炒锅1内的食材充分翻炒,使食材受热均匀。
第二种:
如图4所示,在加热体2底部固接有带圆柱形凸块的固定座,凸块上部穿过炒锅1的轴向孔置于炒锅1内,在凸块外设有套筒99,该套筒99具有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的下部与凸块旋紧固定,转轴91的上端穿过凸块和中空通道,且转轴91与凸块之间具有间隙,中空通道的中部与转轴91通过滚珠轴承93连接,中空通道的上部与转轴91之间设有油封94;转轴91的上端为外六角结构,所述搅拌子9的下端固接在套轴98上,该套轴98与转轴91的上端咬合连接置于该上端下端部的台阶上,使套轴98与套筒99之间间隔设置,并将搅拌子9可拆卸地安装在炒锅1内。
转轴91的下端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第一种”相同,转轴91在电机驱动下旋转并带动滚珠轴承93的内圈、套轴98携搅拌子9同步旋转。
5、温度传感器
如图1及图2所示,炒锅1和加热体2同步旋转时,进一步地,为实现对炒锅1加热温度的准确控制,提高烹饪效果,在加热体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优选为测温精度高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在加热体2下半部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的安装槽82且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为方便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嵌置在导热块83(如铝块)中,所述导热块83的后端通过弹性件(如弹簧)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槽82内,其前端向内延伸,且该前端的端面形状与炒锅1下半部的外壁形状相同。
将炒锅1放入加热体2内进行安装时,炒锅1的外壁贴合抵压在导热块83的所述端面上,导热块83受力使弹性件携导热块83回缩,使炒锅1顺畅移动,安装到位后,该端面在弹力作用下与炒锅1的外壁紧密触接。
温度传感器的电线通过导电滑环与外置的主控电路电连接,使所述电线随加热体2同步旋转,避免电线缠绕或断裂。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测温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对炒锅1进行接触式测温,实时检测炒锅1外壁的温度,测温精度高;
2)能轻松、快速地将炒锅1安装在加热体2内或从加热体2内取出;
3)由于温度传感器与炒锅1同步旋转,防止了当炒锅1和加热体2相对旋转时而带来的测温探头磨损、测温不准确等问题。
将上述旋转支撑组件、齿轮传动机构4及与驱动电机5的连接结构安装在炒锅1上,并将加热体2与外壳3固接,即可实现加热体2固定,炒锅1单独旋转。
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旋转支撑组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齿轮传动机构4由齿轮41和外轮齿44构成(即上述“3”“(1)”“d”中所述的结构)。
加热体2和外壳3底部设有同轴的通孔,加热体2锁接在外壳3底部,回转支承轴承6置于外壳3的通孔内,其外圈62高于内圈61,该外圈62顶部固接有圆盘,圆盘上固接有底座84,且该圆盘和底座84与加热体2的通孔孔壁之间具有间隙,炒锅1与该底座84旋接固定,该内圈61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撑板81与外壳3固接。
驱动电机5的机壳与撑板81固接,齿轮41穿过撑板81上的通孔置于外壳3的通孔内并与外圈62外啮合。
驱动电机5工作时,内圈61、加热体2和外壳3固定,输出轴将动能传递至齿轮41上,齿轮41旋转并与所述外轮齿44啮合,由此,动能由炒锅1的圆周切线方向上传递至外圈62上,使外圈62旋转并带动炒锅1同步旋转。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包括炒锅(1)和设置在该炒锅(1)外壁上的加热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2)具有可容纳炒锅(1)的腔体,当炒锅(1)置于该腔体内时,加热体(2)通过用于承接炒锅组件中包含炒锅(1)和加热体(2)在内的主要部件的负荷的旋转支撑组件安装在炒锅组件的外壳(3)内,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4)在加热体(2)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以可使该加热体(2)和炒锅(1)旋转的驱动力;或者在炒锅(1)的圆周切线方向上施以可使该炒锅(1)旋转的驱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2)与炒锅(1)同步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通过摇摆机构安装在炒菜机的机架上,所述旋转支撑组件由固定件和旋转件构成,该固定件固接在外壳(3)上,该旋转件与所述加热体(2)同步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的外圈(62),所述回转支承轴承(6)与所述加热体(2)同轴设置,所述外圈(62)固接在所述外壳(3)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该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由带有外齿的传动盘(42)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41)构成,所述传动盘(42)与加热体(2)同轴设置且固接在其底部,所述内圈(61)固接在传动盘(42)的底部,所述齿轮(41)与传动盘(42)外啮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的外圈(62),所述回转支承轴承(6)与所述加热体(2)同轴设置,所述外圈(62)固接在所述外壳(3)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该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由与加热体(2)同轴设置的齿轮圈(43)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41)构成,所述齿轮圈(43)固接在内圈(61)上,所述齿轮(41)与齿轮圈(43)内啮合;
或者,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的外圈(62),所述回转支承轴承(6)与所述加热体(2)同轴设置,所述外圈(62)固接在所述外壳(3)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该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由设置在所述内圈(61)内周壁上的内轮齿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41)构成,内圈(61)固接在加热体(2)的底部,所述齿轮(41)与内圈(61)内啮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的内圈(61),所述回转支承轴承(6)与所述加热体(2)同轴设置,所述外圈(62)固接在所述外壳(3)的底部,所述旋转件为回转支承轴承(6)的外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由设置在所述外圈(62)外周壁上的外轮齿(44)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41)构成,外圈(62)固接在加热体(2)的底部,所述齿轮(41)与外圈(62)外啮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底盘(72),所述旋转件为旋转盘(71),底盘(72)和旋转盘(71)通过滚动连接结构连接,其间相对旋转,所述底盘(72)与外壳(3)的底部内表面固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由带有外齿的传动盘(42)和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的齿轮(41)构成,所述传动盘(42)与加热体(2)同轴设置且固接在其底部,所述旋转盘(71)固接在传动盘(42)的底部,所述齿轮(41)与传动盘(42)外啮合。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2)由导热载体和内置在该导热载体内的电热丝构成,加热体(2)的所述腔体的内壁与炒锅(1)的外壁相贴合;
或者,所述加热体(2)由载体和缠绕在该载体外周壁上的磁加热线圈构成,加热体(2)的所述腔体内壁与炒锅(1)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炒锅(1)的轴线方向上设有依次贯穿炒锅(1)、所述加热体(2)、旋转支撑组件和外壳(3)设置的转轴(91),在炒锅(1)的底部内表面上密封连接有基盘(92),在基盘(92)上设有连接块(95),转轴(91)的上端依次穿过基盘(92)和连接块(95)与螺帽(96)固接,转轴(91)与基盘(92)通过滚动轴承(93)连接,在转轴(91)的旋转下,连接块(95)与基盘(92)之间相对旋转,用于对炒锅(1)内的食材进行翻炒的搅拌子(9)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块(95)上,转轴(91)的下端与用于驱动该搅拌子(9)旋转的驱动装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体或导热载体的外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槽(82),当所述炒锅(1)置于加热体(2)内时,温度传感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其测温探头抵压触接在炒锅(1)的外壁上。
CN202122055188.8U 2021-08-30 2021-08-30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Active CN215874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5188.8U CN215874256U (zh) 2021-08-30 2021-08-30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5188.8U CN215874256U (zh) 2021-08-30 2021-08-30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4256U true CN215874256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64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5188.8U Active CN215874256U (zh) 2021-08-30 2021-08-30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4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74256U (zh)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CN110786715A (zh) 电机驱动式搅拌升降烹饪一体锅
CN207627123U (zh) 一种立体加热的食物加工装置
CN115721145A (zh)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CN112826309A (zh) 一种电磁发热升降火锅的升降机构
CN216534880U (zh)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CN112806832A (zh) 具有磁力搅拌功能的适用于制作糖水荷包蛋的锅具装置
CN211582603U (zh) 一种炒菜机
CN115721144A (zh) 用于智能炒菜机中的炒锅组件
CN209315632U (zh) 一种带有旋转罩的多功能煎炸锅
CN216438989U (zh) 一种可倾燃气炒锅
CN209058877U (zh) 一种旋转加热装置
CN211796028U (zh) 一种加热搅拌杯
CN210748684U (zh) 一种易清洁的智能烹饪设备
CN209678182U (zh) 降糖电饭锅
CN209661304U (zh) 烹饪器具
CN214886163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门把手
CN111528715A (zh) 一种厨房智能调味机
CN107692881B (zh) 食物料理机加热底盘装配结构
CN22014143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593200U (zh) 一种开放式蜗杆减速直流电机
CN218219873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传热结构
CN219824085U (zh) 一种基础油脱水装置
CN110664240A (zh) 一种自动升降火锅
CN215533548U (zh) 一种电磁发热升降火锅的升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