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4245U -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4245U
CN215874245U CN202121238020.4U CN202121238020U CN215874245U CN 215874245 U CN215874245 U CN 215874245U CN 202121238020 U CN202121238020 U CN 202121238020U CN 215874245 U CN215874245 U CN 215874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witch
tank
shel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80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志根
丁一健
黄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80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4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4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4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料设备和一种烹饪系统。其中,配料设备包括: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补料口;第一下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和所述补料口连通,以通过所述补料口对所述储液罐进行补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料设备,在壳体上设置与储液罐连通的补液口,用户在壳体的外部对补液口注入液态料品,即可实现对储液罐的补液,简化了拆装储液罐、管路连接等操作,有利于节省补液时间,且简化了补液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配料设备和一种烹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配料设备,对于液体料品,通常需要将储液罐从设备壳体内取出进行补料,补料后再将储液罐与相关管路连通,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料设备和一种烹饪系统,能够快速、方便地实现液体料品的补料,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料设备,包括: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补料口;第一下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和所述补料口连通,以通过所述补料口对所述储液罐进行补液。
进一步地,配料设备还包括:盖体,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适于打开或盖设所述补料口;供料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一下料组件相连接,用于定量液态料品并将其输送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上的控制面板;连接线,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供料组件,位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线沿所述盖体的边缘向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延伸后与所述供料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配料设备还包括:提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补料口相对应;液位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液罐上,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罐内所述液态料品的液面高度;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提示装置和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提示装置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包括第一料仓,所述第一料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或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料仓包括第一漏斗结构,所述补料口设置于所述漏斗结构的一端或所述第一料仓设置于所述补料口处,所述漏斗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补料口下方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的泵体进口接触并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下料组件还包括第二料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或形成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料仓包括第二漏斗结构,所述补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一端或所述第二料仓设置于所述补料口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补料口下方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储液罐通过补液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供料组件包括:与气源连通的第一输气管路和第二输气管路;缓冲瓶,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输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通过出液管路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真空发生器和真空调压阀,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上,所述真空调压阀位于所述真空发生器和所述缓冲瓶之间;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气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储液罐还包括与所述补液管路连通的液体料罐,所述进液管路依次连通所有所述液体料罐;其中,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位于所述真空发生器远离所述真空调压阀的一侧,和/或位于所述真空调压阀和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所述出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输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所述进液管路与任一所述液体料罐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相连接。
进一步地,配料设备还包括:水罐,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进液管路连通所述水罐和所述缓冲瓶,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水罐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第五开关,沿所述进液管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五开关位于所述第四开关靠近所述第三开关的一侧;进水管路,连通所述水罐和水源,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第六开关;其中,所述水罐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液体料罐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所述液体料罐的上部。
进一步地,配料设备还包括:臭氧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水罐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工作向所述水罐供给臭氧;所述水罐内部设置有气泡石和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泡石连接。
进一步地,配料设备还包括:门体,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与第一安装腔隔开设置,所述门体与所述壳体枢转连接并适于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安装腔;第二下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包括储料罐,所述储料罐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储料罐包括固体料罐、水淀粉料罐和粘稠料罐;所述供料组件与所述固体料罐连接,用于定量所述固体料罐容置的料品并将其输送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供料组件还包括:气体输送器,所述固体料罐通过固体出料管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气体输送器与气源、所述固体料罐和所述固体出料管连通,所述气体输送器设置于所述固体出料管上;第一泵体组件,所述水淀粉料罐通过水淀粉出料管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泵体组件设置于所述水淀粉出料管上,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泵体组件连接;第二泵体组件,所述粘稠料罐通过粘稠出料管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泵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粘稠出料管上,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泵体组件连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系统,包括:锅体;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的配料设备,所述锅体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在壳体上设置与储液罐连通的补液口,用户在壳体的外部对补液口注入液态料品,即可实现对储液罐的补液,简化了拆装储液罐、管路连接等操作,有利于节省补液时间,且简化了补液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配料设备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配料设备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配料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配料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料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9所示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配料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壳体,111补料口,1111补料口a,1112补料口b,1113补料口c, 1114补料口d,112第一安装腔,113第二安装腔,120第一下料组件,121 储液罐,122水罐,1221溢水口,1222进气口,1223气泡石,1224通气管, 1225进水口,1226出水口,123液体料罐,1231液体料罐a,1232液体料罐 b,1233液体料罐c,1234液体料罐d,1235液体料罐e,1241第一料仓,1242 第一漏斗结构,1243第一端口,1244泵体,1245连接管,125第二料仓,1251 第二端口,1252补液管路,130盖体,131控制面板,132按钮,133指示装置,134连接线,140提示装置,150液位检测装置,160门体,170第二下料组件,171储料罐,172固体料罐,1721固体料罐a,1722固体料罐b,1723 固体料罐c,173水淀粉料罐,174计量结构,180进水管路,181水源,182 第六开关,183调压阀,200供料组件,210第一输气管路,211第一开关, 2111第一开关a,2112第一开关b,220第二输气管路,221第三开关,230 缓冲瓶,231第一连接口,232第二连接口,233第三连接口,234第四连接口,235出液管路,236第二开关,237泄压管路,238泄压开关,240真空发生器,250真空调压阀,260进液管路,261第四开关,2611第四开关a,2612第四开关b,2613第四开关c,2614第四开关d,2615第四开关e,262第五开关,270臭氧发生器,280气体输送器,281固体出料管,30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其中,烹饪系统包括锅体300,配料设备包括容置液态料品的储液罐121,储液罐121与锅体300适于连通,进而能够在烹饪系统工作过程中,将储液罐121中的液态料品输入至锅体300内部实现智能烹饪,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配料设备,对于液态料品,通常需要将储液罐121从壳体110内取出进行补料,补料后将储液罐121放入壳体110内并重新进行管路连接,操作繁琐。并且,由于烹饪过程中使用的液态料品种类较多,如生抽、老抽、陈醋、白醋、料酒等,使得对应的储液罐121较多,较多的储液罐121与管路连接时间较长,且存在管路连接错误等问题,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料设备,包括: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2,壳体110上设置有补料口111;第一下料组件120,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2内,包括储液罐121,储液罐121和补料口111连通,以通过补料口111对储液罐121进行补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料设备,如图包括1、图3和图4所示,壳体110 和第一下料组件120,其中,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2,第一下料组件120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2内,第一下料组件120包括容置液态料品的储液罐121,通过在壳体110上设置补料口111,储液罐121与补料口111 连通,使得通过补料口111注入液态料品即可对储液罐121进行补料,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得不需要将储液罐121从壳体110内取出进行补液,且补液后的储液罐121需要放入壳体110内部重新进行管路连接等繁琐的操作。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10上设置与储液罐121连通的补液口,用户在壳体110的外部对补液口注入液态料品,即可实现对储液罐121的补液,简化了拆装储液罐121、管路连接等操作,有利于节省补液时间,且简化了补液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储液罐12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不同数量的储液罐121用于容置不同种类的液体料品,可以理解的是,液态料品包括生抽、老抽、陈醋、白醋、料酒、耗油、食用油、酱料等,可以根据液体料品的种类,合理设置储液罐121的数量。其中,补料口111的数量可以与储液罐121 的数量相等,使得任一个储液罐121都具有与其相连通的一个补料口111,以通过补料口111进行对应储液罐121的补液。
具体地,当补料口111的数量为大于等于两个的情况下,补料口111 的形状和/或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补料口111可以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满足要求的其他形状。进一步地,补料口111的面积可以与相连通的储液罐121容置的液体的黏度成正比,使得不同黏度的液态料品均能够快速、顺畅的通过补料口111实现补液。如图4所示,举例而言,补料口111包括与容置生抽的储液罐121相连通的补料口a1111,以及与容置食用油的储液罐121相连通的补料口b1112,由于生抽的黏度小于食用油的黏度,因此,补料口a1111的面积小于补料口b1112的面积。进一步地,补料口111还包括与容置老抽的储液罐121相连通的补料口d 1114,由于老抽的黏度与生抽的黏度相似,二者差别较小,因此,补料口a1111的面积等于补料口d1114的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配料设备还包括盖体130,盖体130与壳体110转动连接,并适于打开或盖设补料口111,使得在需要通过补料口111对储液罐121进行补料时,将盖体130转动打开补料口111,当完成补液后将盖体130转动盖合补料口111,以实现对补料口111的保护,避免补料口111长时间暴露至外部环境存在污染补料口111 的问题。也就是说,盖体130的设置,有利于保护补料口111的清洁,同时,方便用户通过补料口111实现对储液罐121的补液。
进一步地,盖体130与壳体110枢转连接,以实现打开或盖设补料口 111。可以理解的是,盖体130与壳体110也可以通过满足要求的其他方式实现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地,由于烹饪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壳体110的两侧通常会放置其他部件,因此,将补料口111设置在壳体110的顶部,盖体130位于壳体110的上方,这样,为用户通过补料口111进行补液提供的充足的操作空间,方便用户进行补液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配料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10内部的供料组件200和控制单元,供料组件200与第一下料组件120相连接,控制单元与供料组件200连接,用于控制供料组件200工作,以定量液态料品并将其输送至壳体110的外部,如将定量液态料品输入至锅体300内部,实现智能烹饪,以确保良好的烹饪品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盖体130 上的控制面板131和连接线134,连接件连接控制面板131和供料组件200,通过将控制面板131设置在盖体130上,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面板131上的功能指令进行控制操作,使用方便。通过连接线134位于盖体130朝向壳体110的一侧,连接线134沿盖体130的边缘向盖体130和壳体110的连接处延伸后与供料组件200连接,这样的设置,用户从外面不会看到连接线134,有利于提高壳体110外观的美观性,并且,盖体130在转动过程中并不会影响连接线134与控制面板131、连接线134与供料组件200连接的可靠性,进而确保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且使用灵活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0内部还设置有其它部件,控制面板131通过连接线134 能够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以对其他部件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盖体130上还是设置有指示装置133,指示装置133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指示配料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地,指示装置133包括指示灯、指示屏或喇叭,即可以利用灯光、文字、符号或声音中的至少一种对配料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以使用户能够直观、准确、便利地了解到配料设备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盖体130上还设置有按钮132,按钮132与控制单元连接,例如,按钮132为电源开关,即控制按钮132能够使控制单元通电或断电。具体地,指示装置133可以根据控制单元通电或断电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或发出不同的语言提示或文字提示,以方便用户了解配料设备的当前通电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指示单元可以根据供料组件200的工作状态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或发出不同的语言提示或文字提示,以方便用户了解供料组件200的当前工作状态,如未供料、正在供料或结束供料,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配料设备还包括提示装置140和液位检测装置150,提示装置140设置于壳体110 上,并与补料口111相对应,即每一个补料口111对应一个提示装置140,液位检测装置150设置于储液罐121上,用于检测储液罐121内液态料品的液面高度,控制单元连接提示装置140和液位检测装置150,用于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50的检测结果控制提示装置140的工作状态,以使用户能够直观、准确、便利地了解到对应储液罐121内液态料品的液面高度,进而能够及时补液或停止补液。
进一步地,提示装置140包括指示灯、指示屏或喇叭,即可以通过灯光、文字、符号或声音中的至少一种对对应储液罐121中的液面高度与预设高度的关系进行指示。如图4所示,提示装置140为提示灯,当储液罐 121中的液面高度低于第一预设高度(低液位高度)时,提示灯持续闪烁,说明此时储液罐121中的液态料品较少,需要及时补液,避免未及时补料而影响配料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当储液罐121中的液面高度在第一预设高度和第二预设高度(高液位高度)之间,提示灯持续点亮,说明液态料品存有一定的量,位于中间液位,不需要补料。当储液罐121中的液面高度达到第二预设高度(高液位高度)时,提示灯熄灭,说明储液罐121中的液态料品较多,需要停止补液或不需要补液,避免继续补液使液态料品溢出储液罐121而浪费液态料品并污染工作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并提高产品使用的清洁性。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补料口111对应的提示装置14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液位检测装置150可以为浮子组件、液位传感器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液位检测装置150可以设置在储液罐121的内部、和/或外部,能够满足液位检测装置150不同结构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一方面,储液罐121包括第一料仓1241,第一料仓1241包括第一漏斗结构1242,第一料仓1241与壳体110相连接或形成于壳体110上,即第一料仓1241 与壳体110可以为分体结构或一体成型结构。当第一料仓1241与壳体110 为分体结构时,第一料仓1241安装在补料口111处,可以理解的是,此种情况下,补料口111可以位于第一漏斗结构1242一端的下方或与第一漏斗结构1242的一端平齐设置;当第一料仓1241与壳体110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第一料仓1241由壳体110直接形成在补料口111处,此时,补料口 111设置在第一漏斗结构1242的一端。第一漏斗结构1242还包括位于补料口111下方的第一端口1243,即第一端口1243的面积小于补料口111的面积,且第一端口1243和补料口111之间设置有第一漏斗结构1242,如设置有斜面结构或锥角结构以形成第一漏斗结构1242,通过第一端口 1243与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12内的泵体1244的进口接触并连通,泵体1244 的出口与壳体110的外部连通,使得通过补料口111能够将液态料品补充至第一料仓1241内实现补液,并经泵体1244输送至外壳外部实现出料。
也就是说,该种设置,使得第一料仓1241即为液态料品的储液罐121,由于第一料仓1241设置有第一漏斗结构1242,且泵体1244的进口与第一料仓1241的第一端口1243接触并连通,即泵体1244和第一料仓1241之间并没有管路连通,因此,通过补料口111输入的黏度较高的液态料品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畅、快速地流至泵体1244的进口处,即黏度较高的液态料品可以充满第一料仓1241与泵体1244的连接处,避免了第一料仓 1241与泵体1244之间采用软管连接存在泵体1244与第一料仓1241之间形成空管段,造成泵体1244吸力不足,定量不准甚至无法出料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提高黏度较高的液态料品的出料效率和定量的准确性,有利于提升烹饪品质,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料仓1241适于黏度较高的液态料品的补液和出料,如液态料品为耗油、酱料等。
第二方面,如图7所示,第一下料组件120还包括第二料仓125,第二料仓125包括第二漏斗结构,第二料仓125与壳体110相连接或形成于壳体110上,即第二料仓125与壳体110可以为分体结构或一体成型结构。当第二料仓125与壳体110为分体结构时,第二料仓125安装在补料口111 处,可以理解的是,此种情况下,补料口111可以位于第二漏斗结构一端的下方或与第二漏斗结构的一端平齐设置;当第二料仓125与壳体110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第二料仓125由壳体110直接形成在补料口111处,此时,补料口111设置在第二漏斗结构的一端。通过第二漏斗结构还包括位于补料口111下方的第二端口1251,即第二端口1251的面积小于补料口 111的面积,且第二端口1251和补料口111之间设置有第二漏斗结构,如设置有斜面结构或锥角结构以形成第二漏斗结构,通过第二端口1251与储液罐121通过补液管路1252连通,使得液态料品经补料口111经设置有第二漏斗结构的第二料仓125后、经补料管路输送至储液罐121内,实现补液。第二漏斗结构的设置,有利于使液态料品经补料口111顺畅、快速地流至第二端口1251,进而有利于提高液态料品的补料效率。
进一步地,储液罐121包括液体料罐123,液体料罐123与补液管路 1252连通,即该种设置下,使得液体料罐123即为液态料品的储液罐121,液态料品经补料口111、第二料仓125、补液管路1252流入液体料罐123 实现补液,或液态料品经第二料仓125、补液管路1252流入液体料罐123 实现补液。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料仓125适于对黏度较低的液态料品进行补液,如液态料品为生抽、老抽、陈醋、白醋等。即液体料罐123适于黏度较低的液态料品。具体地,液体料罐123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设置在液体料罐123的上部,溢流口与接料槽连通,以在液体料罐123中的液态料品溢出时,通过溢流口收纳至接料槽,避免液态料品浪费或溢出而污染工作环境,有利于节约资源并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性。
第三方面,补液管包括第一料仓1241,第一料仓1241设置有第一漏斗结构1242,第一下料组件120还包括第二料仓125,第二料仓125设置有第二漏斗结构,也就是说,配料设备包括适于对黏度较高的液态料品补液和出料的第一料仓1241,以及对黏度较低的液态料品补液的第二料仓125,因此,能够满足不同黏度液态料品快速补料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补料效率,且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7和图1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补液效率,第一料仓1241远离第一端口1243一端的端口面积大小、第二料仓125远离第二端口1251一端的端口面积的大小、补料口 111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液态料品的使用量、液态料品的黏度有关。如食用油的用量比较多,食用油对应的补料口为补料口b1112,食用油利用第二料仓125补料,可以将食用油所对应的补料口b1112的面积设置为较大,或将食用油所对应的第二料仓125远离第二端口1251一端的端口的面积设置为较大,以提高食用油的补液效率。如耗油的黏度较大,利用第一料仓 1241补液、泵体1244出料,则可以将耗油所对应的补料口111设置为补料口c1113,补料口c1113的面积设置为较大,或将耗油所对应的第一料仓1241远离第一端口1243一端的端口的面积设置为较大,使得耗油经补料口c1113或第一料仓1241远离第一端口1243的一端更容易下落至第一料仓1241内,提高耗油的补料效率。如陈醋的用量比较少,陈醋利用第二料仓125补料,可以将陈醋所对应的补料口111设置为补料口a1111,补料口a1111的面积设置为较小,或将陈醋所对应的第二料仓125远离第二端口1251一端的端口的面积设置为较小,能够确保陈醋良好的补液效率,且有利于减小陈醋对应的补料口a1111占用壳体110的面积,有利于在壳体110上布置较多补料口111。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图11 所示,供料组件200包括第一输气管路210、第二输气管路220、缓冲瓶 230、真空发生器240、真空调压阀250、进液管路260、第一开关211、第二开关236、第三开关221和第四开关261。其中,第一输气管路210和第二输气管路220与气源连通,用于输入正压气源,缓冲瓶230的第一连接口231与第一输气管路210连通,缓冲瓶230的第二连接口232通过出液管路235与壳体110外部连通,真空发生器240和真空调压阀250依次设置于第一输气管路210上,且真空调压阀250位于真空发生器240和缓冲瓶230之间,进液管路260的一端与第二输气管路220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口233连通,进液管路260依次连通所有液体料罐123。第一输气管路210上设置有第一开关211,第一开关211位于真空发生器240远离真空调压阀250的一侧,和/或位于真空调压阀250和第一连接口231之间,出液管路235上设置有第二开关236,第二输气管路220上设置有第三开关221,进液管路260与任一液体料罐123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261,控制单元与第一开关211、第二开关236、第三开关221和第四开关261相连接,以实现液体料罐123内液态料品的出料。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投料指令之前,控制单元根据智能菜谱将定量的液态料品存储在缓冲瓶230中,具体地,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开关211开启,气源输入的正压气流经第一输气管路210流入真空发生器240能够产生负压,负压气流利用真空调压阀250调节后方可使用,且真空调压阀250能够隔断正压气流继续沿第一输气管路210流通,使得经第一端口1243流入缓冲瓶230的气流为可使用的负压气流。然后控制单元打开预下料的液体料品的液体料罐123与进液管路260之间的第四开关261,进而能够引导预下料的液态料品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经进液管路260、第三连接口233 输入至缓冲瓶230内,即实现负压吸取液态料品。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第四开关261的打开时间,计算出预下料的液态料品的输出量,因此,当第四开关261的打开时间满足要求,说明预下料的液态料品的输出量符合对应的菜谱需求,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开关211、第四开关261关闭。
其中,一方面,第一开关211位于真空发生器240远离真空调压阀250 的一侧,即位于气源的一侧,能够导通或隔断正压气流输入真空发生器240,另一方面,第一开关211位于真空调压阀250和第一连接口231之间,能够导通或隔断负压气流输入至缓冲瓶230。因此,第一开关211的设置位置不同,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211可以为一个,设置于真空发生器240远离真空调压阀250的一侧,或位于真空调压阀250 和第一连接口231之间,或者,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开关211为两个,包括设置于真空发生器240远离真空调压阀250的一侧的第一开关a2111,和设置于真空调压阀250和第一连接口231之间的第一开关b2112。
其中,液体料罐123的数量为多个,能够满足容置不同液态料品的需求,有利于提升烹饪系统的烹饪品质,其中,每一个液体料罐123和进液管路26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开关261,举例而言,如图9、图10和图11 所示,液体料罐123的数量为5个,包括液体料罐a1231,液体料罐b1232,液体料罐c1233,液体料罐d1234,液体料罐e1235,相对应的,第四开关 261的数量为5个,包括与液体料罐a1231相对应的第四开关a2611,与液体料罐b1232相对应的第四开关b2612,与液体料罐c1233相对应的第四开关c2613,与液体料罐d1234相对应的第四开关d2614,与液体料罐e1235 相对应的第四开关e2615。
进一步地,当定量液态料品流入缓冲瓶230后,若接收到液态料品投料指令,则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开关221开启,正压气源经第二输气管路220 流入,并经进液管路260、第三连接口233流入缓冲瓶230,使得进液管路 260上的残料能够流入缓冲瓶230,同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开启,使缓冲瓶230中的定量液态料品经出液管路235输入至壳体110的外部,如输入至锅体300内部,实现供给液态料品,实现智能烹饪,并提高烹饪品质。可以理解的是,当完成投料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开关221和第二开关236关闭,停止投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缓冲瓶230还设置有第四连接口234,第四连接口 234通过泄压管路237与外部环境连通,第四连接口234和泄压管路237 之间设置有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泄压开关238。由于当定量液态料品下料至缓冲瓶230,控制单元关闭第一开关211和第四开关261后,会有部分液体料品残留在进液管路260上,此时,控制单元控制泄压开关238和第三开关221开启,正压气流经第二输气管路220流经进液管路260,能够将进液管路260上的残料经第三连接口233吹至缓冲瓶230中,进而实现正压吹残料的功能,有利于提高投料的准确性,提升烹饪品质。
具体地,在实际投料过程中,在收到液态料品投料指令时,控制单元先打开泄压开关238,再打开第三开关221,这样,在正压气流的作用下,将进液管路260内的残料吹入缓冲瓶230中,第一预设时长后,如3秒、5 秒、8秒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时长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打开,缓冲瓶230中的液态料罐经出液管路235输入至壳体110外部,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后,如3秒、5秒、8秒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时长后,控制单元关闭泄压开关238,继续将缓冲瓶230中的液态料品吹入锅体300内,当完成全部投料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和第三开关221关闭。
进一步地,也可以在收到液态料品投料指令之前,控制单元控制泄压开关238和第三开关221开启,正压气源经第二输气管路220、进液管路 260将进液管路260上的残料吹入缓冲瓶230内,并在第三预设时长,如3 秒、5秒、8秒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时长后,说明残料已大部分或全部吹入缓冲瓶230内,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开关221和泄压开关238关闭。然后,在接收到液态料品投料指令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和第三开关221 开启,将缓冲瓶230中的液态料品吹入锅体300内,当完成全部投料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和第三开关221关闭。
举例而言,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以液体料罐a1231中的液态料品的下料过程说明如下:
(1)定量液态料品吸入缓冲瓶230中
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开关a2111、第一开关b2112开启,正压气源经第一输气管依次流经真空发生器240、真空调压阀250、并经第一连接口231 流入缓冲瓶230,建立负压;控制单元控制第四开关a2611开启,将液体料罐a1231和进液管路260连通,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液体料罐a1231 中的液体料品经进液管路260、第三连接口233流入缓冲瓶230;当液体料品的输出量达到预设要求时,即完成液体料品下料至缓冲瓶230的动作后,控制单元控制第四开关a2611关闭,控制第一开关a2111、第一开关b2112 关闭。
(2)投料入锅体300-正压吹残料和正压吹料
收到液态料品投料指令时,控制单元先打开泄压开关238,再打开第三开关221,这样,在正压气流的作用下,将进液管路260内的残料吹入缓冲瓶230中,5秒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打开,缓冲瓶230中的液态料品经出液管路235输入至壳体110外部,如输入至锅体300内部,持续5秒后,控制单元关闭泄压开关238,继续将缓冲瓶230中的液态料品吹入锅体300内,当完成全部投料后,控制单元先关闭第三开关221关闭,再关闭第二开关236,完成投料。其中,最后关闭第二开关236,起到了泄压的作用。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料设备,系统中使用的负压气流,是通过真空发生器240和真空调压阀250组合来实现,即负压吸取定量液态料品和正压吹残料、正压吹料中的输入气源均为正压气源,使得共用一个正压气源即可实现负压吸取液态料品、正压吹残料、正压吹料的功能,简化了结构。同时,多个液态料品的投料共用一个进液管路260、缓冲瓶230 和出液管路235,进一步简化了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并能够满足配料设备体积小、结构紧凑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适于推广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和图 14所示,配料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2内的水罐122,进液管路 260连通水罐122和缓冲瓶230,进一步地,水罐122还设置有出水口1226,出水口1226与进液管路260连通。进液管路260与水罐122之间设置有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的第五开关262,沿进液管路260的延伸方向,第五开关 262位于所有第四开关261远离缓冲瓶230的一侧,即第五开关262较所有第四开关261靠近第三开关221,进水管路180连通水罐122和水源181,进水管路180上设置有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的第六开关182,以控制进水管路的通断。也就是说,为了提高配料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确保液态料品能精准定量和自动投放入锅,增设了水罐122对进液管路260进行清洗,以保证进液管路260、缓冲瓶、出液管路的清洁性,提高下料的准确性。
其中,水罐122包括进水口1225,进水口1225通过进水管路180与水源181连通,能够将水从水源181引入至水罐122中进行存储,可以理解的是,进水管路180上设置有第六开关182,水罐122中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150,具体地,液位检测装置150为高液位检测装置150,当需要注水时,控制单元控制第六开关182开启,当水罐122中的液位高于预设高水位时,说明水罐122中的水较多,需要停止注水,因此,控制单元控制第六开关182关闭,停止注水,避免继续注水使水罐122中的水溢出存在浪费水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进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和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性。其中,进水管路180在第六开关182靠近水源181的一侧还设置有调压阀183,例如,调压阀183的额定压强为0.2MPa,调压阀183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进水效率和进水的可靠性,进而提高配料设备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水罐122上设置有溢水口1221,溢水口1221与接水槽或壳体外部连通,以在水罐122中的水较多时通过溢水口1221流入接水槽或流入外部环境,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工作环境。例如,当水罐122内的液位检测装置150出现故障时,如在注水开始后,即第六开关182开启的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后,如5秒、7秒、9秒、10秒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时长时,控制单元未接收到液位检测装置150的发送的关闭第六开关182 的指令,则控制单元自动关闭第六开关182,多余的水经溢水口1221流入接水槽,或多余的水经溢水口1221流入壳体110的外部。
当需要清洗进液管路260时,即接收到清洗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开关a2111、第一开关b2112开启,正压气源经第一输气管路210依次流经真空发生器240、真空调压阀250、并经第一连接口231流入缓冲瓶 230,建立负压气流,由于水罐122通过进液管路260连通缓冲瓶230,且进液管路260和水罐122之间设置有第五开关262,因此,控制单元打开第五开关262,将水罐122和进液管路260连通,由于第五开关262位于所有第四开关261靠近第三开关221的一侧,即第五开关262相较于所有第四开关261靠近第二输气管路220,所以,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水罐 122中的水由靠近第二输气管路220的一端依次流经进液管路260,并经第三连接口233流入缓冲瓶230,实现对进液管路260的清洗,提高进液管路260的清洁性,有利于提高液态料品定量的准确性。当水罐122中的水全部或预设部分被吸入缓冲瓶230后,即完成进液管路260的清洗后,控制单元关闭第五开关262,然后关闭第一开关a2111、第一开关b2112。当接收到放脏水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开启,控制第三开关221 开启,正压气源经第二输气管路220、进液管路260流入缓冲瓶230,然后将缓冲瓶230中的脏水经出液管路235吹入壳体110外部,如吹入锅体300 内部或排水槽,完成放脏水的过程。当脏水全部流程后,控制单元先关闭第三开关221关闭,延时第三预设时长,如3秒、5秒、8秒或其他时长后,再关闭第二开关236。其中,最后延时关闭第二开关236,起到了泄压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进液管路260的清洁性,如图13 和图14所示,配料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10内部的臭氧发生器270,水罐122设置有进气口1222,臭氧发生器270与进气口1222连通,控制单元与臭氧发生器270相连接,用于控制臭氧发生器270工作向水罐122供给臭氧,以通过臭氧与水作用产生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清洁液存储在水罐122中,以利用水罐122中的清洁液对进液管路260进行清洗和消毒,进一步提高进液管路260、缓冲瓶230、出液管路的清洁性。
进一步地,水罐122内部设置有气泡石1223和通气管1224,通气管 1224的一端与进气口1222连通,另一端与气泡石1223连接,气泡石1223 的设置,有利于增大臭氧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存储在水罐122中的清洁液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具体地,当需要对进液管路260消毒时,即接收到消毒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六开关182开启向水罐122内注水,当水罐122中的液位高于预设高水位时,说明水罐122中的水较多,需要停止注水,因此,控制单元控制第六开关182关闭,停止注水。然后,控制单元控制臭氧发生器270 工作,向水罐122内注入臭氧,水罐122中的臭氧作用于水产生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清洁液,如臭氧水。接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开关a2111、第一开关b2112开启,正压气源经第一输气管路210依次流经真空发生器240、真空调压阀250、并经第一连接口231流入缓冲瓶230,建立负压气流,由于水罐122通过进液管路260连通缓冲瓶230,且进液管路260和水罐122 之间设置有第五开关262,因此,控制单元打开第五开关262,将水罐122 和进液管路260连通,由于第五开关262位于所有第四开关261靠近第三开关221的一侧,即第五开关262相较于所有第四开关261靠近第二输气管路220,所以,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水罐122中的清洁液由靠近第二输气管路220的一侧依次流经进液管路260,并经第三连接口233流入缓冲瓶230,实现对进液管路260的清洗、杀菌和消毒。当水罐122中的清洁液全部或预设部分被吸入缓冲瓶230后,即完成进液管路260的清洗后,控制单元关闭第五开关262,控制臭氧发生器270停止工作、关闭第一开关a2111、第一开关b2112。当接收到投放清洁液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开关236开启,控制第三开关221开启,正压气源经第二输气管路220、进液管路260流入缓冲瓶230,然后将缓冲瓶230中的清洁液经出液管路235吹入壳体110外部,如吹入水槽或锅体300内部,完成放清洁液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投放清洁液的过程和投放脏水的过程是一致的。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进液管路260、缓冲瓶230、出液管路235的清洗强度和消毒强度,可以将整个消毒的过程重复进行,如将整个消毒流程循环3次,进行多次清洗和消毒,进一步能够确保液体管道内部的清洁性和无菌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 和图8所示,配料设备还包括门体160和第二下料组件170,壳体110还设置有第二安装腔113,第二安装腔113与第一安装腔112隔开设置,门体160与壳体110枢转连接并适于打开或闭合第二安装腔113,第二下料组件170设置于第二安装腔113内,包括储料罐171,储料罐171与壳体 110可拆卸连接,其中,储料罐171包括固体料罐172、水淀粉料罐173 和粘稠料罐175。也就是说,通过门体160打开第二腔体,用户能够手动将储料罐171从第二安装腔113内取出进行补料,如将固态料品投放至固体料罐172中,水淀粉投放至水淀粉料罐173中,粘稠料品投放至粘稠料罐175中,并将补料后的储料罐171重新放入至第二安装腔113内,操作方便,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补料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当完成补料后,可以将门体160关闭第二安装腔113,以提高第二安装腔113的清洁性,对储料罐171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储料罐171的清洁性。具体地,固体料罐容置的料品可以包括盐、味精、鸡精、糖等。进一步地,第二安装腔113和第一安装腔112是两个独立的腔室,第二安装腔113能够通过门体160打开,而第一安装腔112是个独立的封闭空间,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12内储液罐121、水罐122的清洁性和可靠性。即将不需要通过打开门体160进行补料的储液罐121、水罐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第一安装腔112内,有利于提高壳体110的美观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腔113和第一安装腔112可以是连通的,例如,隔开第二安装腔113和第一安装腔112的隔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通孔,以供固体料、水淀粉料、粘稠料等的管道穿过。通过供料组件200与固体料罐172 连接,用于定量固体料罐172容置的料品并将其输送至壳体110的外部,如将定量的固态料品输入至锅体300内部,实现自动投料,有利于提高配料设备的智能化,并提升烹饪品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料设备,能够实现液态料品、固态料品的自动定量投料,实现了配料设备的智能化。同时,通过设置水罐122、臭氧发生器270,能够对进液管路260 进行清洗和消毒,进一步扩大了配料设备的功能,扩大了配料设备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门体160设置在壳体110的前面,即门体160设置在配料设备的前面,由于配料设备的两侧通常会放置其他部件,将门体160设置在壳体110的前面,为用户对储料罐171进行补料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易于用户取放储料罐171,方便用户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供料组件还包括气体输送器280,具体地,气体输送器280可以为空气放大器,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气体输送器 280,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固体料罐172通过固体出料管281与壳体 110的外部连通,如固体料罐172通过固体出料管281与锅体300连通,通过气体输送器280与气源、固体料罐172和固体出料管281连通,气体输送器280设置于固体出料管281上,当接收到固态料品下料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气体输送器280工作,气源提供的正压气流经气体输送器280 调节后,能够将固体出料管281中的固态料品抽吸至固体出料管281内,并经固体出料管281输入至壳体110的外部,如输出至锅体300内部,实现固态料品的智能下料。可以理解的是,当完成固态料品下料时,控制单元控制气体输送器280停止工作,避免气源的浪费,有利于节约能源。
具体地,烹饪系统设置有气源,气源与第一输气管路210连通,气源与第二输气管路220连通,气源通过第三输气管路与气体输送器280连通,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料设备,与一个气源连通,该气源输出正压气源,即可实现液态料品和固态料品的下料,结构简单。
具体地,固体料罐17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能够满足容置不同固态料品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举例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固态料品的数量包括三个,分别为固体料罐a1721,固体料罐b1722,固体料罐 c1723,第二下料组件170还包括与固体料罐a1721,固体料罐b1722,固体料罐c1723相连接且一一对应的计量结构174,用于定量固体料罐a1721、固体料罐b1722、固体料罐c1723中的固态料品的输出量。其中,第二下料组件170还包括下料管,下料管依次连通与固体料罐a1721、固体料罐b1722、固体料罐c1723相对应的计量结构174,并与气体输送器280的第一接口连通,气体输送器280的第二接口与气源通过第三输气管路连通,气体输送器280的第三接口通过固体出料管281与锅体300连通。
以对固体料罐b1722中的固态料品进行下料操作为例,当接收到固态料品下料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与固体料罐b1722相对应的计量结构174 工作,将定量的固态料品输送至计量结构174,然后,控制单元控制气体输送器280工作,气源提供的正压气流经第三输气管路、第二接口流入气体输送器280,经气体输送器280的调节后,在第一接口处产生负压气流,引导计量结构174中的固态料品抽吸至固体出料管281中,并经固体出料管281输入至壳体110的外部,如输出至锅体300内部,实现固态料品的智能下料。当完成下料后,控制单元控制气体输送器280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供料组件还包括第一泵体组件,水淀粉料罐173通过水淀粉出料管与壳体110的外部连通,如水淀粉罐通过水淀粉出料管与锅体300连通,第一泵体组件设置于水淀粉出料管上,控制单元与第一泵体组件连接,当接收到水淀粉下料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泵体组件工作,将水淀粉由水淀粉料罐173经水淀粉出料管输送至锅体 300内部,实现水淀粉出料。可以理解的是,当完成水淀粉出料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泵体组件停止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供料组件还包括第二泵体组件,粘稠料罐通过粘稠出料管与壳体110的外部连通,如粘稠料罐通过粘稠出料管与锅体300连通,第二泵体组件设置于粘稠出料管上,控制单元与第二泵体组件连接,当接收到粘稠料品下料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泵体组件工作,将粘稠料品由粘稠料罐经粘稠出料管输送至锅体300内部,实现粘稠料品出料。可以理解的是,当完成粘稠料品出料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泵体组件停止工作,有利于节约能源。
可以理解的是,粘稠料罐用于容置黏度较大的调料,如耗油、酱料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黏度较大的料品,如耗油、酱料等,可以利用储液罐121容置,也可以用储料罐171容置,且提供了不同的补料方式,进而能够满足用户对黏度较大的料品不同补料方式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第一泵体组件和第二泵体组件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系统,包括:锅体300;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的配料设备,锅体300与储液罐121相连通。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配料设备,因此,具有该配料设备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烹饪系统还包括灶体组件,灶体组件包括加热部,锅体300 与灶体组件连接,加热部适于对锅体300加热以对锅体30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安装腔(112),所述壳体(110)上设置有补料口(111);
第一下料组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2)内,包括储液罐(121),所述储液罐(121)和所述补料口(111)连通,以通过所述补料口(111)对所述储液罐(121)进行补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体(130),与所述壳体(110)转动连接,并适于打开或盖设所述补料口(111);
供料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与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0)相连接,用于定量液态料品并将其输送至所述壳体(110)的外部;
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盖体(130)上的控制面板(131);
连接线(134),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31)和所述供料组件(200),位于所述盖体(130)朝向所述壳体(110)的一侧;
其中,所述连接线(134)沿所述盖体(130)的边缘向所述盖体(130)和所述壳体(110)的连接处延伸后与所述供料组件(2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示装置(14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上,与所述补料口(111)相对应;
液位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液罐(121)上,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罐(121)内所述液态料品的液面高度;
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提示装置(140)和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提示装置(140)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罐(121)包括第一料仓(1241),所述第一料仓(1241)与所述壳体(110)相连接或形成于所述壳体(110)上,所述第一料仓(1241)包括第一漏斗结构(1242),所述补料口(111)设置于所述漏斗结构(1242)的一端或所述第一料仓(1241)设置于所述补料口(111)处,所述漏斗结构(1242)还包括位于所述补料口下方的第一端口(1243),所述第一端口(1243)与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12)内的泵体(1244)进口接触并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0)还包括第二料仓(125),与所述壳体(110)相连接或形成于所述壳体(110)上,所述第二料仓包括第二漏斗结构,所述补料口(111)设置于所述第二漏斗结构的一端或所述第二料仓(125)设置于所述补料口(111)处,所述第二漏斗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补料口(111)下方的第二端口(1251),所述第二端口(1251)和所述储液罐(121)通过补液管路(125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200)包括:
与气源连通的第一输气管路(210)和第二输气管路(220);
缓冲瓶(230),设置有第一连接口(231)、第二连接口(232)和第三连接口(233),所述第一连接口(231)与所述第一输气管路(210)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232)通过出液管路(235)与所述壳体(110)外部连通;
真空发生器(240)和真空调压阀(250),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气管路(210)上,所述真空调压阀(250)位于所述真空发生器(240)和所述缓冲瓶(230)之间;
进液管路(260),所述进液管路(26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气管路(22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口(233)连通,所述储液罐(121)还包括与所述补液管路(1252)连通的液体料罐(126),所述进液管路(260)依次连通所有所述液体料罐(126);
其中,所述第一输气管路(210)上设置有第一开关,位于所述真空发生器(240)远离所述真空调压阀(250)的一侧,和/或位于所述真空调压阀(250)和所述第一连接口(231)之间;
所述出液管路(235)上设置有第二开关(236);
所述第二输气管路(220)上设置有第三开关(221);
所述进液管路(260)与任一所述液体料罐(126)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关(261);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211)、所述第二开关(236)、所述第三开关(221)和所述第四开关(26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罐(12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2)内,所述进液管路(260)连通所述水罐(122)和所述缓冲瓶(230),所述进液管路(260)与所述水罐(12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第五开关(262),沿所述进液管路(260)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五开关(262)位于所述第四开关(261)靠近所述第三开关(221)的一侧;
进水管路(180),连通所述水罐(122)和水源(181),所述进水管路(180)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第六开关(182);
其中,所述水罐(122)设置有溢水口(1221);
所述液体料罐(126)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所述液体料罐(126)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臭氧发生器(27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的内部,所述水罐(122)设置有进气口(1222),所述臭氧发生器(270)与所述进气口(1222)连通,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臭氧发生器(270)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270)工作向所述水罐(122)供给臭氧;
所述水罐(122)内部设置有气泡石(1223)和通气管(1224),所述通气管(1224)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12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泡石(122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体(160),所述壳体(110)还设置有第二安装腔(113),所述第二安装腔(113)与第一安装腔(112)隔开设置,所述门体(160)与所述壳体(110)枢转连接并适于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安装腔(113);
第二下料组件(17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13)内,包括储料罐(171),所述储料罐(171)与所述壳体(110)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储料罐(171)包括固体料罐(172)、水淀粉料罐(173)和粘稠料罐(175);
所述供料组件与所述固体料罐(172)连接,用于定量所述固体料罐(172)容置的料品并将其输送至所述壳体(110)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还包括:
气体输送器(280),所述固体料罐(172)通过固体出料管(281)与所述壳体(110)的外部连通,所述气体输送器(280)与气源、所述固体料罐(172)和所述固体出料管(281)连通,所述气体输送器(280)设置于所述固体出料管(281)上;
第一泵体组件,所述水淀粉料罐(173)通过水淀粉出料管与所述壳体(110)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泵体组件设置于所述水淀粉出料管上,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泵体组件连接;
第二泵体组件,所述粘稠料罐(175)通过粘稠出料管与所述壳体(110)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泵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粘稠出料管上,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泵体组件连接。
10.一种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300);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料设备,所述锅体(300)与所述储液罐(121)相连通。
CN202121238020.4U 2021-06-03 2021-06-03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Active CN215874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8020.4U CN215874245U (zh) 2021-06-03 2021-06-03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8020.4U CN215874245U (zh) 2021-06-03 2021-06-03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4245U true CN215874245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61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8020.4U Active CN215874245U (zh) 2021-06-03 2021-06-03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4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85409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加料组件
CN217336917U (zh) 一种可变容积的宠物喂食器
WO2018072554A1 (zh) 烹饪器具
CN215874245U (zh) 配料设备和烹饪系统
CN104195792A (zh) 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洗涤液自动投放系统
CN109394047B (zh) 具有补皂通知的台面式给皂装置
JP2010063595A (ja) 飲料供給装置
KR100930102B1 (ko) 스팀 살균 소독기
US20210332576A1 (en) Air freshener and automated unblocking device for plumbing trap for sinks, wash basins or similar
CN216124356U (zh) 一种自动加水的清洁装置
CN111794313B (zh) 真空保鲜取水系统及真空保鲜取水器
CN213605937U (zh) 空气炸锅
CN111839175B (zh)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1543843B (zh) 一种家庭用自动炒饭烹饪设备
CN114617443A (zh) 蒸烤箱
CN210022704U (zh) 具有自动加胶功能的点胶机
CN211048368U (zh) 配料机及烹饪系统
CN205949239U (zh) 一种自动油漆刷装置
CN112107241A (zh) 一种全自动发泡洗手装置
CN220937651U (zh) 液体调料存放装置及炒菜机
CN215305070U (zh) 配料机
CN211435800U (zh) 一种用于酶清洗剂的调配装置
CN216416972U (zh) 调料装置及包括其的自动烹饪设备
JP2012200376A (ja) 哺乳瓶の洗浄方法及び装置
CN112011967B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投放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