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1793U - 耳夹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夹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1793U
CN215871793U CN202122055396.8U CN202122055396U CN215871793U CN 215871793 U CN215871793 U CN 215871793U CN 202122055396 U CN202122055396 U CN 202122055396U CN 215871793 U CN215871793 U CN 215871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clamping
earclip
hos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53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伟
赖婕
张爱琴
吴庄丽
罗丹奕
黄瑞郎
申建良
周钰婷
刘贝宁
杜佳纯
赖炳光
莎伦·乔伊·席德克
温慎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0553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1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1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1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骨导传声和真无线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耳夹式耳机。该耳夹式耳机包括用于放置于耳前的耳前部和用于放置于耳后的耳后部;所述耳前部与耳后部相互连接并能共同对耳廓形成夹持;所述耳后部包括主机部和夹持部,所述主机部的一端与所述耳前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枢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适于长时间佩戴,并且将包括电池和主板在内的主机部置于耳廓背后,不遮盖或占据耳甲腔中的区域,提高了真无线耳机的隐蔽性,耳廓背面贴和颅骨的部分并提供了容置电池的广阔空间,以至于耳甲腔及其周边的窄小区域,可用于装置更大体积、容量的电池,由此显著提高真无线耳机的工作时间。

Description

耳夹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导传声和真无线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夹式耳机。
背景技术
人体通过外耳结缔组织以及外耳道采集来自人耳外周及周遭环境中的声波。声波可以通过空气传导或者接触人耳外周进而耦合入外耳道,经由颅骨,颌骨和骨迷路直接激励听小骨或由鼓膜采集并放大声波信号并传递给听小骨,并由此到达内耳,经由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人耳在自然状况下获取听觉的过程外耳道是充分开放的,传统入耳式、半入耳式、耳塞式、挂耳式及头戴式耳机,使用振膜和其附属机构作为主要发声器件,通过振膜形成的空气振荡需要一个较为闭合的靠近人耳外周的空气腔体用于传递声波并鼓动鼓膜,因此将不同程度的遮蔽,接触以至堵塞外耳道由此产生长期佩戴的不适感,存在不适于长时间舒适佩戴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夹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存在不适于长时间舒适佩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耳夹式耳机,包括用于放置于耳前的耳前部和用于放置于耳后的耳后部,所述耳后部内容置有电池,所述耳前部与耳后部相互连接并能共同对耳廓形成夹持;所述耳后部包括主机部和夹持部,所述主机部的一端与所述耳前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部的一端与所述耳前部的一端相互枢接、套接或者一体式连接,所述主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套体以及由所述套体套设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耳前部、夹持部连接,所述套体还套设所述夹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关节部,所述关节部依次相互转动连接,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关节部的一端与所述主机部转动连接,远离所述主机部的所述关节部的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关节部包括夹持件和连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互枢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夹持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前部包括夹持杆和柔性体,所述夹持杆呈适于耳形的弯曲状,且所述夹持杆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互枢接,所述柔性体包覆于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所述柔性体为用于容置在耳甲腔内的传导体或为由耳甲腔延伸至外耳道口内的传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架体以及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荡信号并形成易于向人耳传递声波的发声体,所述架体的一端与所述耳前部枢接,所述架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枢接,所述发声体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发声体包括电连接的电声换能器和音频电信号发生器,所述电声换能器为含有电极的压电马达或压电陶瓷。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架体、音频电信号发生器、均衡器以及监听麦克风;所述架体的底部安装所述音频电信号发生器,所述音频电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均衡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监听麦克风与所述均衡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均衡器对接入的音频电信号进行调节并输出至所述音频电信号发生器。
进一步地,所述耳前部包含用于接收所述主机部输出的音频电信号并发声的振膜单元、包覆所述振膜单元的裹体以及夹持杆,所述裹体与所述夹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机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前部还包括用于置放在外耳道口处的导声软管,所述壳体与导声软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裹体由防水透声高分子薄膜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耳前部与主体部之间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对耳廓夹持,并且将电池置于耳后部内,耳后部置于耳背相对开放的空间处,不受限于耳甲腔内的生物学构造,可用于装置更大体积、容量的电池,显著提高真无线耳机的工作时间,并且提高隐蔽佩戴特性。另外,将耳后部分成相互枢接的主机部与夹持部,使得主机部与夹持部之间也能以旋转相互靠近形式夹持在耳廓的背面上,实现与耳廓背面的充分贴合,更有利于该发声装置能稳定地夹持在耳廓上,其相对于传统入耳式、耳塞式、挂耳式及头戴式等佩戴方式能在提高工作时间的情况下更适于长时间舒适佩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的耳夹式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耳夹式耳机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耳前部与耳后部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耳夹式耳机夹持在耳廓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耳夹式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耳夹式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耳夹式耳机夹持在耳廓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耳夹式耳机在未启用均衡器且在噪声环境下的声波测试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耳夹式耳机在启用均衡器且在噪声环境下的声波测试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耳夹式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耳夹式耳机夹持在耳廓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耳夹式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耳夹式耳机夹持在耳廓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耳夹式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耳夹式耳机夹持在耳廓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耳前部;11、夹持杆;12、柔性体;100、耳廓;131、振膜单元;132、裹体;133、导声软管;2、耳后部;3、套体;21、主体部;211、架体;212、发声体;22、夹持部;221、夹持件;222、连接件;2121、音频电信号发生器;2122、电声换能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耳夹式耳机。该耳夹式耳机包括用于放置于耳前的耳前部1和用于放置于耳后的耳后部2,耳后部内容置有电池和主板,耳后部2包括主机部和夹持部22,主机部的一端与耳前部1的一端相互连接,具体地,电池容置于主机部内,主机部的一端与耳前部1的一端枢接,主机部的另一端与夹持部22枢接,具体应用时,该主机部分别与耳前部22、夹持部22之间均为阻尼式枢接,耳前部1的另一端相对主机部转动后,耳前部1与主机部能对耳廓100形成夹持。
通过将耳前部1与主机部之间相互枢接,使得两者之间能够以相互转动靠近夹持固定在耳廓100上或以展开形式从耳廓100上取下,主机部置于耳背相对开放的空间处,不受限于耳甲腔内的生物学构造,并且将主机部分成相互枢接的主机部与夹持部22,使得主机部与夹持部22之间也能以旋转相互靠近形式夹持在耳廓100的背面上,实现与耳廓100背面的充分贴合,更有利于该发声装置能稳定地夹持在耳廓100上,限定了垂直方向的晃动,其相对于传统入耳式、耳塞式、挂耳式及头戴式等佩戴方式更适于长时间舒适佩戴,并且能够将主机部置于耳廓100背后,能增加电池容量,获得更长的工作时间,还能提高隐蔽佩戴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2包括一个关节部,该关节部的一端与主机部相互枢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2包括至少两个关节部,关节部依次相互转动连接,靠近主机部的关节部的一端与主机部转动连接,远离主机部的关节部的一端为自由端;通过关节部对耳廓100进行多关节夹持,进一步提高夹持耳廓100的稳定性。
具体地,关节部包括夹持件221和连接件222,相邻的两个夹持件221之间通过连接件222可转动连接,夹持件221与连接件222之间具体可为阻尼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连接件222的一端与主机部相互枢接,连接件222的另一端与夹持件221连接,使得夹持件221能相对于连接件222转动后,贴设于耳廓100的后背上。
上述实施例中,主机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套体3以及由套体3套设的主体部21,主体部21的两端分别与耳前部1、夹持部22相互枢接,套体3还套设夹持部22,该套体3的轮廓与耳轮形状相称以确保套体表面能充分贴合耳廓背面,并具有一定弹性,通过柔性的套体3包裹主体部21和夹持部22,一方面能够对耳后部2起到保护与防尘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更加舒适稳定夹持佩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耳前部1的一端与套体3相互套接或者与套体3成一体式连接。
在该实施例一中,耳前部1包括夹持杆11和柔性体12,夹持杆11呈适于耳形的弯曲状,且夹持杆11的一端与主体部21相互枢接,柔性体12包覆于夹持杆11的另一端,使得夹持杆11与耳后部2相互转动靠近后对耳廓100进行夹持固定,并且能使柔性体12能贴设置于耳甲腔内。柔性体为用于容置在耳甲腔内的传导体,当柔性体12贴设于耳甲腔内时,一方面能够将柔性体12隐藏,增强整机的隐藏特征,一方面能加强声波的传导。
主体部21包括架体211以及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荡信号并形成易于向人耳传递声波的发声体212,电池为发声体212供电,架体211的一端与耳前部1的夹持杆11枢接,架体211的另一端与夹持部22枢接,第一发声体212安装在架体211上,使得发声体212能置于耳廓100背后较宽阔的空间内,并能隐藏于耳后,夹持杆11、架体211以及关节部形成之间适于夹持于耳廓100上的连接结构。发声体212包括电连接的电声换能器2122和音频电信号发生器2121,电声换能器2122为含有电极的压电马达或压电陶瓷。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耳夹式耳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柔性体12的结构,具体地,柔性体12为由耳甲腔延伸至外耳道口内的传导体,使得该柔性体12的一端置于耳甲腔并与夹持杆11内,另一端伸入外耳道口,该柔性体12伸入外耳道口的一端呈圆柱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柔性体12也可呈带有伞型前端的筒状结构及其他可探入外耳门并对外耳道做不同程度遮蔽的形状,以适应外耳道口。
除上述结构外,本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或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6与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耳夹式耳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主体部21包括架体211、音频电信号发生器2121、均衡器(图中未示出)以及监听麦克风(图中未示出);架体211的底部安装音频电信号发生器2121,音频电信号发生器2121的输出端与均衡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监听麦克风与均衡器的控制端电连接,均衡器对接入的音频电信号进行调节并输出至音频电信号发生器。
耳前部1包含用于接收主机部输出的音频电信号并发声的振膜单元131、包覆振膜单元131的裹体132以及夹持杆11,裹体132与夹持杆11的一端连接,夹持杆11的另一端与主机部的架体211连接,该裹体132由防水透声高分子薄膜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除了以上结构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耳夹式耳机在未启用均衡器且在噪音环境下时,对该耳夹式耳机进行声波测试图,从图7中可知,在噪声环境下,未启用均衡器,环境噪声淹没了25Hz至10KHz由耳机发出的有用信号,人声和音频信息无法辨识。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耳夹式耳机在启用均衡器且在噪音环境下时,对该耳夹式耳机进行声波测试图,从图10中可知,噪声环境中,增加了自适应均衡之后,有效信号从噪声基底中凸显,人声和音频的主体信息可被辨识。
监听麦克风根据实时侦测到的环境噪声强度和信噪比水平动态调用不同参数的均衡器调节音频输出的频率响应,由此构成在安静环境下抑制信号泄露,在噪声环境下提升人声可辨识性。
实施例四
如图10与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耳夹式耳机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
耳前部1包括用于置放在外耳道口处的导声软管133,裹体132与导声软管133连接,将导声软管133塞在外耳道口处,从而增强置于外耳道外的振膜单元131向耳道内传递声音信号的纯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来自于外界的噪声,由于导声软管133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其内不具有任何刚性组件,故而其长期佩戴舒适度得到充分保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除了以上结构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三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12与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耳夹式耳机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
耳前部包括用于置放在外耳道口处的导声软管133、安装于导声软管133内的振膜单元131以及裹体132,振膜单元131通过导线穿过裹体132伸入夹持杆内后与音频电信号发生器2121电连接,裹体132与夹持杆11连接。在该实施例五中,裹体132为可塑型的材料,包覆于夹持杆11的一端,用于贴合于耳甲腔内,将振膜单元131前置至导声软管133内,导声软管133塞入外耳道,可使用具备抗拉伸特性的柔性材料以获得更加的隔音效果,能更有效的增强声波的传递,减少漏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除了以上结构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三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部和夹持部都可容置电池,耳后部如形成主体部及两个或多个关节部,则上述的任意一个以至所有部分均可用于容置电池。由此,主机部和夹持部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可相互替代。主体部和一个以至多个关节部之间可以使用等效于枢接的其他链接方式,以确保耳后部作为一个内连的整体可以依据耳廓背面的形态布设而充分贴合耳轮,以使佩戴者获得更佳的听音效果和佩戴稳定性,同时使得整个设备可以容纳远多于耳前或耳后局部布置电池的电池容量和持续工作时间。
实施例六
如图14和图15所示,耳后部2包括其主体部和夹持部成为一个内连的整体,而其前端与耳前部1一体式连接而成的一个耳夹式耳机,该耳机的耳后部2包括一个主机部,该主机部的一个或多个面可以同时贴合耳廓背面以及耳廓与耳后颅骨的结合部皮肤,并适应耳轮外形而向耳廓上缘延伸,故此其间隔外耳结缔组织正对耳前部1裹体的主机部的一部分,亦即本实施例中耳后部2的尾端,同时承载了夹持部的结构功能。主机部的其他部分不须与耳前部1共同形成对耳廓的夹持,仅与该夹持部22共同形成对耳廓背面的贴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不同形态的耳前部均可用于构造包含有振膜单元的耳机,因其发声元件被布置在耳前,远离外耳门的位置,故可形成无刚性物挤占堵塞外耳道,主要通过耳前部和充分贴合耳廓背面的耳后部形成稳固佩戴,适合长时使用的耳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于耳前的耳前部和用于放置于耳后的耳后部,所述耳后部内容置有电池,所述耳前部与耳后部相互连接并能共同对耳廓形成夹持;所述耳后部包括主机部和夹持部,所述主机部的一端与所述耳前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的一端与所述耳前部的一端相互枢接、套接或者一体式连接,所述主机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枢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套体以及由所述套体套设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耳前部、夹持部连接,所述套体还套设所述夹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关节部,所述关节部依次相互转动连接,靠近所述主机部的所述关节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远离所述主机部的所述关节部的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关节部包括夹持件和连接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互枢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夹持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前部包括夹持杆和柔性体,所述夹持杆呈适于耳形的弯曲状,且所述夹持杆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互枢接,所述柔性体包覆于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所述柔性体为用于容置在耳甲腔内的传导体或为由耳甲腔延伸至外耳道口内的传导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架体以及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荡信号并形成易于向人耳传递声波的发声体,所述架体的一端与所述耳前部枢接,所述架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枢接,所述发声体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发声体包括电连接的电声换能器和音频电信号发生器,所述电声换能器为含有电极的压电马达或压电陶瓷。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架体、音频电信号发生器、均衡器以及监听麦克风;所述架体的底部安装所述音频电信号发生器,所述音频电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均衡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监听麦克风与所述均衡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均衡器对接入的音频电信号进行调节并输出至所述音频电信号发生器。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前部包括用于接收所述主机部输出的音频电信号并发声的振膜单元、包覆所述振膜单元的裹体以及夹持杆,所述裹体与所述夹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机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前部还包括用于置放在外耳道口处的导声软管,所述裹体与导声软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夹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裹体由防水透声高分子薄膜材料构成。
CN202122055396.8U 2021-08-28 2021-08-28 耳夹式耳机 Active CN215871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5396.8U CN215871793U (zh) 2021-08-28 2021-08-28 耳夹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5396.8U CN215871793U (zh) 2021-08-28 2021-08-28 耳夹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1793U true CN215871793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43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5396.8U Active CN215871793U (zh) 2021-08-28 2021-08-28 耳夹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1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48313U (zh) 骨传导无线耳机
CN216357249U (zh) 一种tws骨声传导耳机
CN215072915U (zh) 蓝牙耳机及眼镜
CN207968810U (zh) 新型骨传导耳机
CN111935588B (zh) 一种骨传导真无线耳机
CN115396771B (zh) 一种贴耳的骨传导耳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39511A (zh) 无线耳机
CN112533101B (zh) 一种耳机
CN215871793U (zh) 耳夹式耳机
US11700478B2 (en) Headphone and multi-stage noise-cancellation earphone assembly
CN113613136A (zh) 耳夹式耳机
CN214381390U (zh) 骨传导听音装置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WO2022226792A1 (zh) 声学输入输出设备
CN111935582B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塞装置、助听设备
CN113099339A (zh) 耳廓夹持结构、骨传导听音装置和听音方法
CN209861106U (zh) 一种应用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橡胶振膜
CN218217627U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CN207968809U (zh) 耳塞可调节的骨传导耳机
CN217883770U (zh) 一种耳道内骨传导开放式耳机
CN205657839U (zh) 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
CN117412212B (zh) 一种耳屏内侧混合传导耳机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218071801U (zh) 听力辅助设备
CN112511948B (zh) 耳机
CN210202038U (zh) 耳挂式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