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5254U -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5254U
CN216795254U CN202220165094.8U CN202220165094U CN216795254U CN 216795254 U CN216795254 U CN 216795254U CN 202220165094 U CN202220165094 U CN 202220165094U CN 216795254 U CN216795254 U CN 216795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component
sound
assembly
ear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50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gyueda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gyueda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gyueda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gyueda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50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5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5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5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包括头挂组件,其至少一端连接有耳壳组件;耳壳组件内设有至少一个骨声传导扬声器;其中,骨声传导扬声器的支架至少部分连接耳壳组件的面板;耳壳组件配置为在使用时通过贴合于人体的面板传导骨声传导扬声器发出的振动到听觉机构;耳壳组件外侧还用于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音孔,将骨声传导扬声器推动空气发出的声波传出耳壳组件;通过骨声传导耳机其骨传导振动和气传导的声波互补,从而提高耳机的音质,由于振动部分的能量不能过空气传导提高了耳机的将电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的转换效率;由于骨声传导扬声器自身体积较小,从而可减小整体的体积和耳机的重量,降低在长时间使用时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人能够听见声音是因为空气通过外耳道把振动传递到耳膜,通过耳膜形成的振动驱动人的听觉神经,由此感知声音的振动,这就是气传导。而市面上的骨传导扬声器在工作时,通常可以通过人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骨骼传递到人的听觉神经,从而使人听到声音。
扬声器作为基本的电子发声元件,也是发声装置,如耳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声装置的音质好坏与扬声器的结构有直接关系。
然而目前,为了使声音效果更好,一般会在头戴式耳机中增大扬声器的体积,扬声器的体积增加会使其功率和重量同时增加,虽然提高了音质但由于重量和体积地增加,尤其是重量的增加,在长时间佩戴时出现不舒适感,因此,需要一种音质较好的并且重量较轻的耳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克服所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问题的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包括:
头挂组件,其至少一端连接有耳壳组件;所述耳壳组件内设有至少一个骨声传导扬声器;其中,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的支架至少部分连接所述耳壳组件的面板;所述耳壳组件配置为在使用时通过贴合于人体的面板传导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发出的振动到听觉机构;所述耳壳组件外侧还用于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音孔,将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推动空气发出的声波传出耳壳组件。
优选地,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包括:
弹片,连接于支架和磁路组件之间,所述弹片用于将所述磁路组件支撑在所述支架内部,并在工作时将磁路组件的振动传导至所述支架;
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线性切割运动;
至少一端为开口的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
其中,当支架另一端为开口时,则支架的内壁或另一端开口处连接弹片的外周,
其中,当支架另一端为封闭时,则支架中内壁连接弹片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包括:
弹片,其中心至少部分为实心,且所述弹片中心的实心位置至少部分连接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
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线性切割运动;
两端开口的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另一端开口处连接有弹片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磁路组件包括:
U杯的外部底面为所述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所述U杯的内部底面同心连接有磁铁的一端;
所述磁铁的另一端同心连接极片;所述线圈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U杯内部与所述极片之间的空隙中。
优选地,所述极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磁铁底面直径。
优选地,所述鼓膜包括折边和膜片;
所述膜片的外周与所述折边的内周连接,并连接到所述线圈组件的一端;
所述折边的外周连接到所述支架一端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弹片包括五金片、塑胶片以及PVC薄片。
优选地,在所述弹片的中心和周边之间为镂空状。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
所述支架的外周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使所述壳体形成位于所述鼓膜端的前腔体和位于所述弹片端的后腔体。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分体式,其包括后壳和前壳;
其中,与所述后腔体对应的为所述后壳,与所述前腔体对应的为所述前壳。
优选地,所述前壳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和所述前腔体之间的高频调谐频率的第二音孔。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与后腔体之间的低频调谐频率的气孔。
优选地,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包括:
弹片,其中心至少部分为实心,且所述弹片中心的实心位置至少部分连接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
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线性切割运动;
两端开口的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另一端开口处连接有弹片的外周;
所述支架的外周连接到壳体的内壁,使所述壳体形成位于所述鼓膜端的前腔体和位于所述弹片端的后腔体。
优选地,所述头挂组件为可变形头戴。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头挂组件两端的连接件;
所述耳壳组件与所述头挂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头挂组件的外周还设有护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头挂组件,其至少一端连接有耳壳组件;所述耳壳组件内设有至少一个骨声传导扬声器;其中,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的支架至少部分连接所述耳壳组件的面板;所述耳壳组件配置为在使用时通过贴合于人体的面板传导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发出的振动到听觉机构;所述耳壳组件外侧还用于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音孔,将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推动空气发出的声波传出耳壳组件;通过骨声传导耳机其骨传导振动和气传导的声波互补,从而提高耳机的音质,使振动部分的能量不能过空气传导提高了耳机的将电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的转换效率;由于骨声传导扬声器自身体积较小,可减小整体的体积和耳机的重量,降低在长时间使用时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中骨声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声传导扬声器的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中骨声传导扬声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耳壳组件;11、连接件;12、头挂组件;101、后壳;102、前壳;103、支架;104、第一音孔;106、护垫;110、限位槽;120、限位柱;201、U杯;202、极片;301、磁铁;401弹片;501、膜片;601、第二音孔;701、线圈组件;801、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是一种新的扬声器类型,在领域内没有特点名称,不同于单独的骨传导只发出振动而不直接发出声音,也不同于普通过扬声器只能推动空气振动发声;本申请的骨声传导扬声器将骨传导扬声器的振动和推动空气振动发声在同一个扬声器中实现。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包括头挂组件12,其至少一端连接有耳壳组件10;所述耳壳组件10内设有至少一个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其中,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的支架101至少部分连接所述耳壳组件的面板;所述耳壳组件10配置为在使用时通过贴合于人体的面板传导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发出的振动到听觉机构;
所述耳壳组件外侧还用于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音孔104,将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推动空气发出的声波传出耳壳组件10。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骨声传导耳机其骨传导振动和气传导的声波互补,从而提高耳机的音质,使振动部分的能量不能过空气传导提高了耳机的将电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的转换效率;由于骨声传导扬声器100自身体积较小(较大功率的振动容易损坏),从而可减小整体的体积和耳机的重量,降低在长时间使用时的不适感。
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包括头挂组件12,其至少一端连接有耳壳组件10;所述耳壳组件10内设有至少一个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其中,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的支架101至少部分连接所述耳壳组件的面板;所述耳壳组件10配置为在使用时通过贴合于人体的面板传导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发出的振动到听觉机构;所述耳壳组件外侧还用于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音孔104,将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推动空气发出的声波传出耳壳组件10。
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包括:弹片401,连接于支架103和磁路组件之间,所述弹片401用于将所述磁路组件支撑在所述支架103内部,并在工作时将磁路组件的振动传导至所述支架103;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701,所述线圈组件701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701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线性切割运动;至少一端为开口的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其中,当支架另一端为开口时,则支架的内壁或另一端开口处连接弹片401的外周,其中,当支架另一端为封闭时,则支架中内壁连接弹片401的外周。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音孔104使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推动空气产生的声波更容易从第一音孔104传导出来。
在本申请一优选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包括:弹片401,所述弹片401中心的实心位置至少部分连接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701,所述线圈组件701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701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相对运动;两端开口的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另一端开口处连接有弹片401的外周。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弹片401,其中心至少部分为实心,且所述弹片401中心的实心位置至少部分连接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701,所述线圈组件701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701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线性运动(振动);两端开口的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另一端开口处连接有弹片401的外周;通过至少部分的实心弹片401连接到所述磁路组件底部,使其弹片401的振动区域增加,从而有利于振动和传导振动,同时根据物体振动的特理特性,由于振动面积增加,使其对于低频振动的支持会更好,从而使扬声器的低频响应频率会更低。
参照图2-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包括弹片401,其中心至少部分为实心,且所述弹片401中心的实心位置至少部分连接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701,所述线圈组件701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701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相对运动;两端开口的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另一端开口处连接有弹片401的外周;所述磁路组件包括:U杯201的外部底面为所述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所述U杯201的内部底面同心连接有磁铁301的一端;所述磁铁301的另一端同心连接极片202;其中,所述极片202的直径大于所述磁铁301底面直径;所述线圈组件70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U杯201内部与所述极片202之间的空隙中。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U杯201和极片202各自连接在磁铁301两端(两个磁极);引导磁场从而使U杯201和极片202之间的空隙具有较近的磁场回路,增加线圈组件701的所处磁场的磁场密度。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鼓膜包括折边和膜片501;所述膜片501的外周与所述折边的内周连接,并连接到所述线圈组件701的一端;所述折边的外周连接到所述支架103一端开口处。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折边和膜片501形成的鼓膜,其中,折边支撑膜片501进行线性运动(振动),在保持扬声器功率的同时,降低扬声器的失真,从而保障音频的保真度;同时折边可以使膜片501振动时,相对于支架103进行振动缓冲,有效防止高频率振动使膜片501损坏,从而延长扬声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片401包括五金片、塑胶片以及PVC薄片。
上述实施例中,弹片401可以为五金片、塑胶片以及PVC薄片,还可以为特种纸制成,例如胶版纸;由于塑胶片以及PVC薄片还有纸质的弹片401较容成型,且加工和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可以节省扬声器的成本;但其振动效果不如五金片,本申请优选振动效果较好的五金片作为骨声传导扬声器的弹片401。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弹片401的中心和周边之间为镂空状。
上述实施例中,弹片401中心的实心部分与U杯201底面连接,使得弹片401具有较大的悬空振动面和振动空间;将弹片401悬空振动面部分设为镂空结构,如图2所示,使连接U杯201的位置到支架103的位置具有较长的振动结构,一方面提升了弹片401弹性,另一方面增加其低频方面的振动效果。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支架103的外周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使所述壳体形成位于所述鼓膜端的前腔体和位于所述弹片401端的后腔体。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扬声器属于自身不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例如鼓膜、弹片以及线圈若是触碰到外物的情况下,易发生损坏;通过壳体扬声器内部的组件进行保护,有效的防止外物侵入对扬声器的损害,对扬声器内部形成有效的保护。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分体式,其包括后壳101和前壳102;其中,与所述后腔体对应的为所述后壳101,与所述前腔体对应的为所述前壳102。
上述实施例中,将壳体分体式设计为后壳101和前壳102,方便生产组装,简化生产工艺。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02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和所述前腔体之间的高频调谐频率的第二音孔601;所述前壳10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音孔601,所述第二音孔601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和所述前腔体之间的高频调谐频率。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音孔601,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和所述前腔体之间的高频调谐频率,同时使得空气传导声波容易从第二音孔601传导出来,提高气传导声波的声音质量。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壳101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与后腔体之间的低频调谐频率的气孔801;其中,所述后壳101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气孔801;所述气孔801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100与后腔体之间的低频调谐频率。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孔801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与后腔体之间的低频调谐频率,同时通过气孔801调节平衡壳体形成的音腔内外气压及预防膜片501因前后气压不等造成变形等,其最重要是可以充分利用扬声器背部辐射能量,可以有效改善低频的下限和低频段的量感;所述气孔801和所述第二音孔60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椭圆等其它特殊形状;所述气孔801和所述第二音孔601的位置和形状可根据加工时的耳机或其他发声设备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前壳102设置第二音孔601,使得空气传导声波容易从第二音孔601传导出来,提高气传导声波的声音质量;通过气孔801调节平衡壳体形成的音腔内外气压及预防膜片501高频振动时,因前后气压不等造成变形等,其最重要是可以充分利用扬声器背部辐射能量,可以有效改善低频的下限和低频段的量感。
所述气孔801和所述第二音孔60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椭圆等其它特殊形状;所述气孔801和所述第二音孔601的位置和形状可根据加工时的耳机或其他发声设备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所述第二音孔601的总面积为所述有效振动膜片面积的5%-15%。所述膜片501质包括但不限于所用辐射声波的布类、橡胶、PU、金属、复合材料等材质。第二音孔601第二音孔大小,位置会影响到高频截止频率,中低频的灵敏度;第二音孔601过大可导致高频噪音过多,过小可导致声音量变小。将第二音孔601面积在扬声器有效振动面积的5%-15%之间;使其能达到更好的全频振动发声效果。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调音部件和第二调音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一调音部件贴合于气孔801内部;所述第二调音部件贴合于第二音孔601内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音部件和第二调音部件,优选使用调音材料,可使用于气孔801和/或出第二音孔601处,用于改善中高频,使声音更清澈,不会浑浊不清,并且关键还能做到五级防水功能,调音材料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网布、棉等材质,不限于防水处理的网布、棉等。设置的所述第一调音部件和第二调音部件配合气孔801和出第二音孔601的形状,以及第一调音部件和第二调音部件的调音材料,气孔801大小要求是在能起到泄露作用前提下,气孔801尽量小,孔太小或太大都会削弱低频、声场变小,优选的,将气孔801有效直径设为不小于1mm,以达到更好的低频效果。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含有骨声传导扬声器100可以将其整体封装在所述耳壳组件10作为独立的扬声器100使用,其壳体本身可直接作为耳机的耳壳组件10,将后壳101的底面作为耳壳组件10的面板,或是耳壳组件10封装于耳壳组件10时,将将后壳101的底面作为耳壳组件10的面板,从而使用时,通过后壳101将振动通过人体组织传导至听觉系统。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头挂组件12为可变形头戴。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可变形头戴,使用都可根据佩戴或收纳需求进行调节其形状,方便使用。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头挂组件两端的连接件11;
所述耳壳组件10与所述头挂组件12通过所述连接件11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例中,固定在所述头挂组件12两端的折叠式连接件11;所述耳壳组件10与所述头挂组件12通过所述折叠式连接件11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折叠式连接件11可将耳壳组件10相对于头挂组件12进行折叠,从而方便收纳。
在一具体示例中,折叠时在过折叠式连接件11上的限位槽110和限位柱120进行限位,防止过度折叠影响使用或损坏,例如,在收纳时可将头挂组件12拉平,将耳壳组件10向内折叠,从而减小其占用空间,方便收纳,以及运输、贮存。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1可以为旋转式或伸缩式,也可以为折叠式、旋转式、伸缩式的组合形式。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旋转式可调整耳机的耳壳组件10的方向;通过缩式可方便根据使用者头型的大小调整耳壳组件10与耳部的距离;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使本申请的耳机更具佩戴舒适度,同时也进一步方便收纳。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头挂组件12的外周还设有护垫106。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护垫106使其在使用时,在边沿具有一定的防户,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其中,所述护垫106可以但不限于硅胶垫或海绵材质。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折叠式连接件11的拆叠部分还设有弹性结构(图中未示出),折叠式连接件11还可以轴性连接所述耳壳组件10,通过连接轴调整连接角度,在使用时可以保障耳壳组件10的面板更好的贴合人体。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挂组件,其至少一端连接有耳壳组件;
所述耳壳组件内设有至少一个骨声传导扬声器;其中,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的支架至少部分连接所述耳壳组件的面板;所述耳壳组件配置为在使用时通过贴合于人体的面板传导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发出的振动到听觉机构;
所述耳壳组件外侧还用于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音孔,将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推动空气发出的声波传出耳壳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包括:
弹片,连接于支架和磁路组件之间,所述弹片用于将所述磁路组件支撑在所述支架内部,并在工作时将磁路组件的振动传导至所述支架;
鼓膜,其连接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磁路组件提供的磁场中,所述线圈组件当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在磁场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磁路组件产生线性切割运动;
至少一端为开口的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开口处连接所述鼓膜的外周,
其中,当支架另一端为开口时,则支架的内壁或另一端开口处连接弹片的外周,
其中,当支架另一端为封闭时,则支架中内壁连接弹片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包括:
U杯的外部底面为所述磁路组件的外部底面;所述U杯的内部底面同心连接有磁铁的一端;
所述磁铁的另一端同心连接极片;
所述线圈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U杯内部与所述极片之间的空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膜包括折边和膜片;
所述膜片的外周与所述折边的内周连接,并连接到所述线圈组件的一端;
所述折边的外周连接到所述支架一端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体式壳体;
所述支架的外周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使所述壳体形成位于所述鼓膜端的前腔体和位于所述弹片端的后腔体;
所述壳体包括后壳和前壳,其中,与所述后腔体对应的为所述后壳,与所述前腔体对应的为所述前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和所述前腔体之间的高频调谐频率的第二音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所述骨声传导扬声器与后腔体之间的低频调谐频率的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挂组件为可变形头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头挂组件两端的连接件;
所述耳壳组件与所述头挂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挂组件的外周还设有护垫。
CN202220165094.8U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Active CN216795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094.8U CN216795254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5094.8U CN216795254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5254U true CN216795254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5094.8U Active CN216795254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5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4776B1 (en) Earphone
US20170111728A1 (en)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module and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s having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modules
CN114615602A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JP2015126339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
JP2010087810A (ja) 耳穴式骨伝導レシーバ
US20230269550A1 (en) Hearing aid devices
CN216357249U (zh) 一种tws骨声传导耳机
CN115396771A (zh) 一种贴耳的骨传导耳机及其使用方法
KR101039107B1 (ko) 골전도 이어폰
CN210491148U (zh) 骨传导耳机
CN216795254U (zh) 一种头戴式骨声传导耳机
CN214960112U (zh) 一种单弹片式骨传导振子
CN216795277U (zh) 一种骨声传导扬声器及耳机
WO2014061646A1 (ja) イヤホン
CN216795239U (zh) 一种开放式骨声传导扬声器及耳机
CN220234905U (zh) 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结构
RU2800623C1 (ru) Слуховой аппарат
CN216795238U (zh) 一种防水骨声传导扬声器及耳机
CN116320948B (zh) 一种磁悬浮骨传导扬声装置及骨传导助听器
CN212278425U (zh) 一种基于平板式振动单元的骨传导耳机
CN215871793U (zh) 耳夹式耳机
CN220234906U (zh) 一种入耳式骨传导耳机及具有其的挂脖式骨传导耳机
CN215581698U (zh) 混合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助听tws耳机
CN211930844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支架
CN218165771U (zh) 一种基于骨声传导的穿戴式助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