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0635U -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 Google Patents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0635U
CN215870635U CN202121407203.4U CN202121407203U CN215870635U CN 215870635 U CN215870635 U CN 215870635U CN 202121407203 U CN202121407203 U CN 202121407203U CN 215870635 U CN215870635 U CN 215870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x
panel
connecting portion
mai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72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峰
陈立
徐定家
周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nt Gobain Suz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nt Gobain Suz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nt Gobain Suz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nt Gobain Suz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072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0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0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0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该电器盒可以用于嵌入实心建筑墙体内,也可以用于嵌入装配式墙体内。电器盒包括底盒和面盖。底盒用于嵌入墙体内,其中,底盒包括第一主板及呈夹角连接于第一主板外边缘的侧板。面盖,包括第二主板及呈夹角连接于第二主板外边缘的侧边,侧边与侧板相嵌套,以使面盖和底盒之间形成容置腔,其中,第二主板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窗口。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整个电器盒及其内部的电器件都不会凸出墙面,使得电器件不会产生磕碰,避免人员或电器件损伤的不良现象出现,同时较为美观。

Description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时常会用到疏散指示、开关面板、墙插等功能电器件,这些电器件嵌入墙体内,以丰富墙面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然而,现有技术中,这些电器件通常是直接设置在墙体上,因此其功能面板会凸出墙面,容易产生磕碰,造成人员或电器件的损伤,并且美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能够避免磕碰,同时美观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盒,包括:
底盒,用于嵌入墙体内,所述底盒包括第一主板及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板外边缘的侧板;
面盖,包括第二主板及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板外边缘的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侧板相嵌套,以使所述面盖和所述底盒之间形成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二主板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窗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盒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面盖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侧边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侧板设置的接合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侧边设置的接合凹陷,其中,所述接合凸起和所述接合凹陷相卡合;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侧板设置的接合凹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侧板设置的接合凸起,其中,所述接合凸起和所述接合凹陷相卡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侧边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三侧边位于所述第三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器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面板支撑架,所述面板支撑架包括安装板,及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边缘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主板连接,所述安装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主板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侧板形成钝角。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盒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
龙骨架;
墙板,设置于所述龙骨架;
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其中,所述底盒连接于所述龙骨架,所述面盖相对于所述墙板齐平或内凹;
电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电器件的功能面板对应于所述窗口,所述电器件相对于所述面盖齐平或内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器盒,在使用时直接将底盒嵌入墙体内,然后通过侧板与侧边的嵌套,从而底盒与面盖之间形成用于电器件的容置腔,整个电器盒的外侧面相对于墙面齐平或凹陷,不会凸出墙面,电器件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且电器件的功能面板通过第二主板上的窗口与外界连通,保证电器件的正常使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整个电器盒及其内部的电器件都不会凸出墙面,使得电器件不会产生磕碰,避免人员或电器件损伤的不良现象出现,同时较为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在第三视角下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在第四视角下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的剖切简图;
图6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设置有墙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设置有墙插的爆炸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设置有疏散指示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器盒设置有疏散指示的爆炸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装配式墙体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底盒与龙骨架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器盒中设有电器件的爆炸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底盒与面板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底盒的示意图。
图标:1000-装配式墙体;1-电器件;10-压框;12-固定架;14-插孔板;16-固定件;18-功能面板;20-垫块;3-电器盒;30-底盒;301-第一主板;303-第一侧板;304-第一连接部;305-第二侧板;306-第一连接板;307-第三侧板;308-第二连接板;309-第四侧板;32-面盖;321-第二主板;322-窗口;323-第一侧边;324-第二连接部;325-第二侧边;326-通孔;327-第三侧边;328-限位部;329-第四侧边;33-导向结构;34-弹性件;36-密封件;38-装饰物;381-通窗;39-面板支撑架;390-安装板;392-安装口;394-支撑板;4-容置腔;5-墙板;7-龙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室内装修时常会用到疏散指示、开关面板、墙插或蜂鸣器等功能电器件,这些电器件嵌入墙体内,以丰富墙面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然而,现有技术中,这些电器件通常是直接设置在墙体上,因此其功能面板会凸出墙面,容易产生磕碰,造成人员或电器件的损伤,并且美观性较差。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发明人通过研究提供了以下实施例进行改善。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盒3,该电器盒3可以用于嵌入实心建筑墙体内,也可以用于嵌入装配式墙体1000内。电器盒3包括底盒30和面盖32。底盒30用于嵌入墙体内,其中,底盒30包括第一主板301及呈夹角连接于第一主板301外边缘的侧板。面盖32,包括第二主板321及呈夹角连接于第二主板321外边缘的侧边,侧边与侧板相嵌套,以使面盖32和底盒30之间形成容置腔4,其中,第二主板321设置有与容置腔4连通的窗口3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器盒3,在使用时直接将底盒30嵌入墙体内,然后通过侧板与侧边的嵌套,从而底盒30与面盖32之间形成用于电器件1的容置腔4,整个电器盒3的外侧面相对于墙面齐平或凹陷,不会凸出墙面,电器件1设置在该容置腔4内,且电器件1的功能面板18通过第二主板321上的窗口322与外界连通,保证电器件1的正常使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整个电器盒3及其内部的电器件1都不会凸出墙面,使得电器件1不会产生磕碰,避免人员或电器件1损伤的不良现象出现,同时较为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面盖32与底盒30为可拆卸连接,实现形式为在底盒3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04,面盖32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24,第一连接部304和第二连接部324,第一连接部304和第二连接部324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将面盖32拆卸,然后更换电器件1。
请参考图3和图4,第一主板301大致呈方形,围绕于第一主板301外边缘的侧板可分为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5、第三侧板307和第四侧板309,其中,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5、第三侧板307和第四侧板309均与第一主板301垂直,即侧板垂直连接于第一主板301的外边缘。第一侧板303和第三侧板307相对,且均与第一主板30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9相对,且均与第一主板301的宽度方向平行。在第一主板30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阵列分布,从而在能够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穿过电器件1锁入连接孔,实现电器件1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将电器盒3嵌入装配式墙体1000内的实施例中,第二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9分别的端面,即第二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9分别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可分为第一连接板306和第二连接板308,第一连接板306垂直连接于第二侧板305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端,并沿远离第四侧板309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板308垂直连接于第四侧板309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端,并沿远离第二侧板305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一连接板306和第二连接板308均与第一主板301平行,从而该连接板能够通过螺钉与装配式墙体1000的龙骨架7连接,实现电器盒3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04,即该第一连接部304为第一侧板303和第三侧板307上设置的多个接合凹陷,多个接合凹陷沿第一主板301的长度方向分布,即第一侧板303上的多个接合凹陷沿第一侧板303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三侧板307上的接合凹陷沿第三侧板307的长度方向分布。接合凹陷可以是沿侧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326,也可以凹槽,其中,接合凹陷的内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例如是圆形、腰形或者多边形。
底盒30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通孔326,具体的,在第一侧板303设置贯穿的通孔326,该通孔326与容置腔4连通,从而线缆能够经过该通孔326伸入容置腔4内,以在容置腔4内设置有电器件1的情况下,电器件1与线缆连接。
第二主板321大致呈方形,窗口322开设于第二主板321的中间位置。围绕于第二主板321外边缘的侧板可分为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边323、第二侧边325、第三侧边327和第四侧边329。其中,第一侧边323、第二侧边325、第三侧边327和第四侧边329均与第二主板321垂直,即侧边垂直连接于第二主板321的外边缘。第一侧边323和第三侧边327相对,且均平行于第二主板321的长度方向,第二侧边325和第四侧边329相对,且均平行于第二主板321的宽度方向。
侧边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24,即第二连接部324为第一侧边323和第二侧边325上设置的多个接合凸起,多个接合凸起沿第二主板321的长度方向分布,即第一侧边323上的多个接合凸起沿第一侧边323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三侧边327上的多个接合凸起沿第三侧边327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侧边323上的每个接合凸起与第一侧板303上的每个接合凹陷一一对应,且形状相互适配。第三侧边327上的每个接合凸起与第三侧板307上的每个接合凹陷一一对应,且形状相互适配。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将电器件1安装在第一主板301上后,只需要将面盖32对准底盒30的开口一侧,然后将面盖32向底盒30推进,使得第一侧边323位于第一侧板303背离第三侧板307的一侧,第三侧边327位于第三侧板307背离第一侧板303的一侧,且第一侧边323在第一侧板303背离第三侧板307的一侧相对滑动,第三侧边327在第三侧板307背离第一侧板303的一侧相对滑动,直至接合凸起与对应的接合凹陷相卡合,从而侧边嵌套在侧板的外侧,以此实现面盖32与底盒30的可拆卸连接。
在需要更换电器件1或者增加电器件1,又或者是减少电器件1时,也只需要对面盖32施加作用力,使面盖32沿远离底盒30的方向移动,接合凸起与接合凹陷分离,从而将面盖32从底盒30上拆下,从而能够拆卸安装于第一主板301上的电器件1,或者向第一主板301上安装电器件1,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器盒3,能够快速地拆装电器件1,满足现在大环境下的快速拆装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也可以嵌套在侧边的外侧,即第一侧板303位于第一侧边323背离第三侧边327的一侧,第三侧板307位于第三侧边327背离第一侧边323的一侧;相应的,在侧边上设置接合凹陷,侧板上设置接合凸起,即第一侧边323和第三侧边327上分别设置多个接合凹陷,第一侧板303和第三侧板307上分别设置多个接合凹陷,以此接合凸起和接合凹陷相卡合时。另外,第一连接部304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主板301上的连接板体,第二连接部324相应的为形成于第二主板321上的连接板体,通过螺栓等坚固件第一主板301上的连接板体和第二主板321上的连接板体相连接,也能够实现面盖32与底盒30的可拆卸连接。
请参考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侧板上还设置有凸起的限位部328,具体的,第三侧板307垂直连接有凸起的限位部328,该限位部328沿背离第一侧板303的方向延伸,能够在面盖32与底盒30连接时,与第三侧边327相抵持,利于第一连接部304和第二连接部324相对准,从而卡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限位部328也可以在第一侧板303上设置。
请参考图3和图4,电器盒3还包括弹性件34,弹性件34设置于第一主板301和第二主板321之间,以防止面盖32沿其长度方向晃动。进一步的,弹性件34为弹片,弹片由钢锰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弹片的一端与第一主板301抵持,弹片的另一端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主板321连接,从而在面盖32与底盒30连接后,弹片抵持于第一主板301和第二主板321。弹性件34可以是两个,一个位于靠近第二侧板305的位置,另一个位于靠近第四侧板309的位置。
请参考图1、图3和图4,第一主板301背离第二主板321的一侧设置有装饰物38,该装饰物38可以是由铝合金、木材、玻璃或塑料板等材料制成的板状体,该装饰物38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主板321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通过胶粘设置在第二主板321上。其中,该装饰物38对应于窗口322的位置设置通窗381,从而在将电器盒3埋入墙体内,并设置电器件1后,能够提高美观性,同时通窗381的存在也能避免遮挡电器件1的功能面板。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物38也可以是直接印制在面盖32表面,即第二主板321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侧的图案,从而也能够起到提高美观性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电器盒3还包括密封件36,该密封件36围绕于窗口322的周缘,从而在容置腔4设置有电器件1时,该密封件36能够将电器件1与第二主板321之间的缝隙密封,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避免灰尘和液体进入电器盒3。
图7和图8示例性的给出了电器件1为墙插时的实施方式,墙插的固定件16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锁入连接孔内,从而被固定在第一主板301上。墙插的插孔板14扣合在固定件16上,此时插孔板14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侧与第二主板321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侧齐平,即开关相对于面盖32齐平。密封件36围绕于墙插的周缘和窗口322的内壁之间,从而将墙插和窗口322之间的缝隙密封。其中,开关为三个,当然,也可以是两个、四个或者更多,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图9和图10示例性的给出了电器件1为疏散指示板时的实施方式,疏散指示板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穿过固定架12锁入连接孔内,从而被固定在第一主板301上,其中,固定架12为两个,对应于疏散指示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各一个,此时疏散指示板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侧与第二主板321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侧内凹,即疏散指示板相对于面盖32内凹。电器盒3内有一压框10,该压框10围绕于疏散指示面板的周缘,并与第一主板301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密封件36围绕于疏散指示的前端面与窗口322靠近第一主板301的一端的周缘,以将疏散指示板和窗口322之间的缝隙密封,疏散指示板背离第一主板301的表面相对于第一主板301背离第一主板301的表面凹陷。
请参考图11和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1000,该装配式墙体1000包括龙骨架7、墙板5和上述的电器盒3。至少两块墙板5设置在龙骨架7上。电器盒3设置嵌入墙板5中,并通过第二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9上的连接板与龙骨架7连接,面盖32相对于墙板5齐平或内凹,即第二主板321背离第一主板301的一侧相对于墙板5齐平或内凹。电器件1设置在电器盒3内,即电器件1容置于容置腔4内,并固定在第一主板301上,线缆穿过侧板上的通孔326伸入容置腔4内,与电器件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电器盒3在上下相邻的两块墙板5之间,仅意味着在图11中所示的具体方案中,电器盒3位于中间,但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器盒3只能位于两块墙板5之间,也可以是嵌入在某一块墙板5内,或者位于最上方的墙板5的顶部,又或者位于最下方的墙板5的底部。也就是说,根据实际电器件1的位置需求,电器盒3可以在设置在整个装配式墙体1000的任何位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器盒3,在使用时直接将底盒30嵌入墙体内,然后通过侧板与侧边的嵌套,从而底盒30与面盖32之间形成用于电器件1的容置腔4,整个电器盒3的外侧面相对于墙面齐平或凹陷,不会凸出墙面,电器件1设置在该容置腔4内,且电器件1的功能面板通过第二主板321上的窗口322与外界连通,保证电器件1的正常使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整个电器盒3及其内部的电器件1都不会凸出墙面,使得电器件1不会产生磕碰,避免人员或电器件1损伤的不良现象出现,同时较为美观。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盒3,该电器盒3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底盒30与面盖32形成的容置腔4内还设置有面板支撑架39,该面板支撑架39设置至少一个安装口392,安装口392用于设置各类电器元件的功能面板18,例如开关面板,插孔面板等,从而省去现有技术中电器件1的自身安装盒,例如省去图8中的固定件16,仅留下插孔板14,节省成本。另外在底盒30新增了导向结构33,以利于面盖32和底盒30的连接。
请参考图13至图14,面板支撑架39包括安装板390,及连接于该安装板390的相对两边缘的两个支撑板394,支撑板394与第一主板301连接,其中,安装板390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口392,且安装板390与第二主板321之间具有间隔,以用于设置电器件1的功能面板18。在本实施例中,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安装板390开设有三个安装口392,从而能够对应安装三个电器件1的功能面板18,这些安装口392沿底盒30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每个安装口392在底盒30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设置用于穿设螺钉、螺栓等紧固件的安装孔。支撑板394具体垂直于安装板390,当然也可以是与安装板390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从而支撑板394背离安装板390的一侧能够通过螺栓、螺钉等紧固件与第一主板301连接。
在安装电器件1的功能面板18时,通过紧固件穿设功能面板18和与功能面板18对应的安装口392上的安装孔,从而将功能面板18安装安装板390上。并且,针对各功能面板18的自身厚度的不同,相应地在各功能面板18和安装板390之间可以设置与功能面板18一一对应的垫块20,各个垫块20的厚度不一,以保证各功能面板18背离第一主板301的表面相互齐平,从而保证整体外观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不是所有的功能面板18均与安装板390之间设置有垫块20,是否设置垫块20以及垫块20的自身厚度时根据各垫块20对应的功能面板18的厚度进行选择。
容置腔4内还设置面板支撑架39,面板支撑架39包括安装板390,及连接于安装板390的相对两边缘的两个支撑板394,支撑板394与第一主板301连接,安装板390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口392。
请参考图15,侧板背离第一主板30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导向结构33,导向结构33与侧板形成钝角,从而在将面盖32与底盒30扣合时,该导向结构33能够利于面盖32的侧边嵌套在底盒30的侧板外,方面面盖32和底盒30的连接。具体的,可以是第一侧板303背离第一主板30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导向结构33,此导向结构33与第一侧板303形成钝角。第三侧板307背离第一主板30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导向结构33,导向结构33与第三侧板307呈钝角。即第一侧板303和第三侧板307均形成有导向结构3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同理,也可以是第二侧边325或第四侧边329向外延伸。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盒,用于嵌入墙体内,所述底盒包括第一主板及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板外边缘的侧板;
面盖,包括第二主板及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板外边缘的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侧板相嵌套,以使所述面盖和所述底盒之间形成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二主板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面盖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侧板设置的接合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侧边设置的接合凹陷,其中,所述接合凸起和所述接合凹陷相卡合;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侧板设置的接合凹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侧板设置的接合凸起,其中,所述接合凸起和所述接合凹陷相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侧边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三侧边位于所述第三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持于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面板支撑架,所述面板支撑架包括安装板,及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边缘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主板连接,所述安装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主板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侧板形成钝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10.一种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骨架;
墙板,设置于所述龙骨架;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其中,所述底盒连接于所述龙骨架,所述面盖相对于所述墙板齐平或内凹;
电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电器件的功能面板对应于所述窗口,所述电器件相对于所述面盖齐平或内凹。
CN202121407203.4U 2021-06-23 2021-06-23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Active CN215870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7203.4U CN215870635U (zh) 2021-06-23 2021-06-23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7203.4U CN215870635U (zh) 2021-06-23 2021-06-23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0635U true CN21587063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7203.4U Active CN215870635U (zh) 2021-06-23 2021-06-23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0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75569A1 (en) Cable pass-through panel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US5940274A (en) Casing for computer and computer employing the same casing with removable rear cable cover
US7374259B2 (en) Detachable case assembly for computer server
US8164888B2 (en) Computer
US7714237B2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supporting frame for wall-mounting same
US5789702A (en) Modular component of appliance housing
KR20060050010A (ko) 프레임 조립체 및 전자기기
US20120145430A1 (en) Frame For Graphic Images
US7452234B2 (en) Socket connector with matchable padding
CN215870635U (zh) 电器盒和装配式墙体
CA2676764A1 (en) Voice and data patch panel having a bracket for structured wire enclosures
US20060278420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direct-mounting front bezel
CN201860519U (zh) 机箱、机箱安装架及机箱集成组件
US201201691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JPH0220099A (ja) 電子装置用架の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塔載構造
US5038000A (en) Wall mounting system for 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ors
US2012003335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CN2607718Y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路板固持结构
CN210928346U (zh) 一种控制台及其墙体
CN219919379U (zh) 一种用于容纳显示屏的装置
JP5183577B2 (ja)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CN219645304U (zh) 一种便于调节层高的金属储物柜
CN218975850U (zh) 支架
CN217577922U (zh) 电梯人机交互装置及其电梯
CN216675211U (zh) 可用作收纳盒的抽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