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7412U - 眼镜镜片 - Google Patents
眼镜镜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67412U CN215867412U CN202023213354.4U CN202023213354U CN215867412U CN 215867412 U CN215867412 U CN 215867412U CN 202023213354 U CN202023213354 U CN 202023213354U CN 215867412 U CN215867412 U CN 2158674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ing
- base material
- thickness
- lens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2—Ophthalmic lenses having special refractive features achieved by special materials or material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4—Myopia progression preven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在设置了覆膜以将助近视抑制效果一臂之力的镜片基材上的基材突出部覆盖的情况下也抑制迷光的发生的技术。提供眼镜镜片及其关联技术,该眼镜镜片包括:镜片基材,其具有从镜片基材的表面的基材基底部突出的多个基材突出部;以覆盖该多个基材突出部的方式设置的覆膜,在最表面具有多个凹凸,在各基材突出部的整个周围,覆膜的厚度不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镜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抑制近视等折射异常的发展的眼镜镜片。具体地,对于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即凸面,例如形成了直径1mm左右的球形状的微小凸部(本说明书中的基材突出部)。对于眼镜镜片而言,通常使从物体侧的面入射的光束从眼球侧的面出射,使焦点聚结在佩戴者的视网膜上。另一方面,就通过了上述的微小凸部的光束而言,在比佩戴者的视网膜更靠近物体侧的位置 (跟前侧)处使焦点聚结。其结果抑制近视的发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申请公开第2017/0131567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眼镜镜片中对于设置了微小凸部的面(作为物体侧的面的凸面)设置覆膜的情况下,覆膜将具有微小凸部的面覆盖。
如果是没有覆膜的状态,利用微小凸部,在比规定的位置A更靠近物体侧的位置使光束汇聚。但是,在镜片基材上形成了覆膜的情况下,在微小凸部即从基材基底部突出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即眼镜镜片)的最表面形状与镜片基材中的基材基底部与基材突出部的边界附近(以下也简称为“边界附近”) 的形状背离。该背离成为使入射该边界附近的光束迷光化的原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设置了覆膜以将助近视抑制效果一臂之力的镜片基材上的基材突出部覆盖的情况下也抑制迷光的发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人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实用新型人着眼于覆膜的形成方法。作为覆膜的形成方法,最初着眼于以往存在的旋涂法。如果采用旋涂法,基材基底部与基材突出部的边界附近上的覆膜的厚度变得均匀。推测该厚度的均匀化有助于迷光的抑制。但是,对于现有的旋涂法而言,未能抑制迷光的发生(如果是以往没有的旋涂法,则成为可能,这点将后述)。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改变视点,作为覆膜的形成方法,关注于与旋涂法相比覆膜的厚度控制困难且厚度常常变得不均匀的浸渍法(浸渍法)。采用了浸渍法的结果:出乎预料地,能够抑制迷光的发生。
基于该认识,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获得如下认识:在为可抑制近视发展的眼镜镜片的前提下,无论覆膜的形成方法如何,通过遍及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使覆膜的厚度不均匀,从而可抑制迷光的发生。
详细地说,既然是可抑制近视发展的眼镜镜片,即使在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存在着覆膜的厚度大的部分、即与镜片基材中的基材基底部与基材突出部的边界附近的形状的背离度大的部分,在眼镜镜片的最表面也最低限度地存在凹凸,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那样发挥起因于基材突出部的近视发展抑制效果。
如果是本实用新型人最初关注的旋涂法,背离度大的部分遍及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均等地存在。另一方面,如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在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存在覆膜的厚度小的部分、即与镜片基材中的基材基底部与基材突出部的边界附近的形状的背离度小的部分。存在该背离度小的部分是与采用现有的旋涂法得到的眼镜镜片的大的差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中,即使在基材基底部与基材突出部的边界附近有覆膜的形状的背离度大的部分,其只不过是一部分。并且,例如采用浸渍法的情况下,背离度大的部分与采用现有的旋涂法得到的背离度同等。而且,如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由于在另一部分存在背离度小的部分,因此与采用现有的旋涂法得到的眼镜镜片相比,抑制迷光的发生。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与对于镜片基材应用现有的旋涂法的情形相比,正确地抑制迷光的发生。
在采用浸渍法的情况下,就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而言,在覆膜用液由于自重而流下时,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存在迅速地流下的部位和容易滞留的部位。由此,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产生与边界附近的形状的背离度的大小之差。无论浸渍法如何,即使使用后述的其他的手法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也可产生背离度的大小之差,进而与采用现有的旋涂法得到的眼镜镜片相比,抑制迷光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上的认识而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为眼镜镜片,该眼镜镜片包括:镜片基材,其具有从镜片基材的表面处的基材基底部突出的多个基材突出部;以覆盖该多个基材突出部的方式设置的覆膜,在最表面具有多个凹凸,在各基材突出部的整个周围,覆膜的厚度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为第一方案所述的方案,其中,在俯视各基材突出部时,在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在规定方向上存在的区域和在该规定方向的反方向上存在的区域中覆膜薄,在这些以外的方向的区域内存在覆膜厚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案为第一或第二方案所述的方案,其中,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中,在对于覆膜凸部的根基将0~360度的旋转角作为横轴、将覆膜的厚度作为纵轴的图中,将覆膜的厚度成为最小值的角度设为旋转角0度时,成为比最小值大的值且极小值的膜厚是旋转角为165~195 度的根基的膜厚。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案为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中,在对于覆膜凸部的根基将0~360 度的旋转角作为横轴、将覆膜的厚度作为纵轴的图中,将覆膜的厚度成为最小值的角度设为旋转角0度时,成为最大值且极大值的膜厚是旋转角为50~110度的根基的膜厚、或者、250~310度的根基的膜厚,并且成为比最大值小的值且极大值的膜厚存在于最大值不存在的一方的旋转角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案为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用在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遍及(旋转角0~360度) 的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去除最小值所得的值(最小值/最大值)为0.10~0.99。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案为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的包含中心的镜片截面处的、(用(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小值)/ (用(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大值)为0.90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案为第一至第六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在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的根基设置的膜厚的最小值为覆膜基底部的膜厚的0.01~2.00倍。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案为第一至第七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的散焦能力(defocus power)为 2.50~6.50D。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案为第一至第八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在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refractive power)为 2.50~6.50D。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案为第一至第九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的覆膜的厚度为0.5~6.0μm。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案为第一至第十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其中,所述眼镜镜片可抑制近视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案如下所述。
可将迷光率设定为超过0%(或者0%以上、进而2%以上)且20%以下。另外,由于优选减小迷光率,因此优选设定为30%以下或20%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5%以下(更优选不到15%),进一步优选设定为10%以下(优选不到10%)。
本说明书中的“迷光率”是将以一个覆膜凸部(进而基材突出部)为中心而完整地包含与该覆膜凸部位于最短距离的另外的覆膜凸部的(例如直径 4.0mm的)圆形区域作为最小单位、对于上述最小单位测定而得到的结果。
在本说明书中的眼镜镜片中存在多个上述最小单位。只要在该眼镜镜片的至少一个上述最小单位中迷光率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取得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按优选的顺序,优选多个上述最小单位中超过50%的数、80%以上、90%以上、95%以上的数的最小单位满足上述迷光率的规定。
在以下的规定中,优选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或者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满足以下的规定。更优选地,按优选的顺序,设为80%以上、90%以上、95%以上、99%以上。
基材突出部的高度例如可设为0.1~10μm,也可以是0.5~2μm(相当于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2.50~6.50D)。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的上限可以为5.50D或 5.00D,下限可以为3.00D。
覆膜的膜厚例如可设为0.1~100μm(优选0.5~6.0μm、更优选1.0~5.0μm) 的范围。上述膜厚的范围可适用于覆膜基底部的膜厚。
关注相对于覆膜凸部的根基、以0~360度的旋转角为横轴、以覆膜的厚度为纵轴的图。在该图中,可将覆膜的厚度成为最小值(优选地且极小值)的角度设为旋转角0度。
这种情况下,成为比最小值大的值且极小值的膜厚优选为旋转角为165~195 度的根基的膜厚。
成为最大值且极大值的膜厚优选为旋转角是50~110(优选地60~100)度的根基的膜厚、或者、250~310(优选地260~300)度的根基的膜厚。而且,成为比最大值小的值且极大值的膜厚优选存在于最大值不存在的一方的旋转角的范围。
用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旋转角0~360度)的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去除最小值所得的值(最小值/最大值)优选0.10~0.99。下限的值可以为0.20、0.30、 0.40、0.50、0.60、0.70、0.80、0.90、或0.92。上限的值可以为0.98、0.97中的任一个。
包含覆膜凸部的中心的镜片截面处的、(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小值)/(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 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大值)(以下为式1)优选为 0.90(或0.85、0.80、0.75、0.60)以下。对下限没有限定,例如可列举出0.10、 0.20、0.30、0.40或0.50。
在基材突出部的根基设置的膜厚的最小值优选为覆膜基底部的膜厚的0.01~2.00倍。下限的值可以为0.10、0.20、0.30、0.40、0.50、0.60、0.70、0.80、 0.90、或者1.05。上限的值可以为1.90、1.80、1.70、1.60、1.50、1.40、1.30、 1.20。
覆膜凸部的高度与基材突出部同样地,例如可设为0.1~10μm,优选0.5~2 μm。覆膜凸部的散焦能力也与基材突出部同样地,可为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 2.50~6.50D。散焦能力的上限可为5.50D或5.00D,下限可为3.00D。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即使在设置了覆膜以将助近视抑制效果一臂之力的镜片基材上的基材突出部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迷光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为表示采用光学显微镜考察将只设置了1个直径3mm的基材突出部的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时的覆膜用液的流束的结果的照片,图1中的(b)为表示采用光学显微镜考察将在左右并列了2个该基材突出部的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时的覆膜用液的流束的结果的照片。
图2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眼镜镜片的检查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为用于说明查明光线聚光的位置的方法的图(其1)。
图4为用于说明查明光线聚光的位置的方法的图(其2)。
图5为用于说明查明光线聚光的位置的方法的图(其3)。
图6为表示查明光线聚光的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在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中的任意的一个基材突出部的周围(根基) (0~360度)上设置的覆膜的厚度的图,纵轴为覆膜的厚度,横轴为从零时的旋转角度。
图8为表示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突出部(即,覆膜凸部)与假想部分球面形状的、作为一例的概略截面图。实线表示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突出部,虚线表示假想部分球面形状,一点划线表示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基底部分,横线阴影部分表示假想部分球面形状与实际的覆膜突出部的形状之间的镜片厚度方向上的差。
图9为表示从基材突出部的面屈光力减去基材基底部的面屈光力所得的值 (散焦值)(横轴)与由集光位置的倒数算出的散焦能力(纵轴)的相关式的图。图10中(a)为采用了俯视时以各覆膜凸部的中心成为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各自独立的离散配置(在蜂窝结构的顶点配置各覆膜凸部的中心)时的图,图 10中(b)为采用了俯视时将各覆膜凸部配置为一列的结构时的图。
图11为实施例4中的、向着镜片中心水平左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8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高度的图。
图12为表示实施例5的覆膜凸部的根基处镜片截面的俯视时的每个旋转角度(横轴)的覆膜的厚度(纵轴)的图。
图13中的(a)为实施例5中表示左右(水平)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图13中的(b)为实施例5中表示上下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
图14为实施例6中的、基材突出部、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上方且从镜片中心最近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图15为表示在实施例7的覆膜凸部的根基处镜片截面的俯视时的每个旋转角度(横轴)的覆膜的厚度(纵轴)的图。
图16中的(a)为表示实施例7中左右(水平)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图16中的(b)为表示实施例7中上下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
图17中的(a)为实施例8中的、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上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2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图17中的(b)为实施例8中的、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上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6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图17中的(c)为实施例8中的、向着镜片中心水平左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2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图17中的(d)为实施例8中的、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下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2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基于附图的说明为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例示的方案。
本说明书中列举的眼镜镜片具有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所谓“物体侧的面”,为具备眼镜镜片的眼镜佩戴于佩戴者时位于物体侧的表面,“眼球侧的面”相反,即,为具备眼镜镜片的眼镜佩戴于佩戴者时位于眼球侧的表面。该关系在成为眼镜镜片的基础的镜片基材中也适用。即,镜片基材也具有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
在本说明书中,将正面视眼镜镜片时的左右(水平)方向设为X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Y方向,将镜片厚度方向且光轴方向设为Z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在佩戴眼镜镜片的状态下将天地的天的方向称为Y方向的上方(从眼镜镜片中心来看,零时方向、旋转角0度),将其相反方向称为Y方向的下方(6时方向、旋转角180度)。天地方向为与佩戴者正面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光轴方向(Z方向)垂直的方向,也称为垂直方向。X方向为水平方向,是与Y方向、Z方向垂直的方向。
应予说明,镜片中心是指眼镜镜片的光学中心或几何中心。在本说明书中例示光学中心与几何中心大体一致的情形。
<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
“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该眼镜镜片包括:镜片基材,其具有从镜片基材的表面处的基材基底部突出的多个基材突出部;以覆盖该多个基材突出部的方式设置的覆膜,在最表面具有多个凹凸,其中,将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覆膜用液由于自重而流动中或流动后,通过将镜片基材上的覆膜用液干燥,从而形成覆膜。”
作为镜片基材,只要具有基材基底部和从基材基底部突出的多个基材突出部,则并无限定。
所谓基材基底部,为可实现佩戴者的处方度数的形状的部分。
所谓基材突出部,为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微小凸部的部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眼镜镜片可抑制近视发展。进而镜片基材自身可抑制近视发展。与专利文献1的微小凸部同样,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基材突出部只要在镜片基材的物体侧的面和眼球侧的面中的至少任一个形成即可,将该状况称为“从镜片基材的表面处的基材基底部突出”。本说明书中,主要例示只在镜片基材的物体侧的面设置了多个基材突出部的情形。
可如专利文献1的图10中记载那样在眼镜镜片的中央部形成基材突出部,也可如专利文献1的图1中记载那样在眼镜镜片的中央部没有形成基材突出部。
再有,作为镜片基材,在本说明书中主要例示为塑料镜片基材或玻璃镜片基材自身的情形。另一方面,在该镜片基材可层叠基底膜等其他物质。在层叠了其他物质的基材为镜片基材的情况下,为在该镜片基材存在起因于多个基材突出部的凹凸的状态,多个基材突出部是指即使层叠了其他物质也可带来近视发展抑制效果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中,在镜片基材上形成覆膜。形成覆膜的部位可以是至少多个基材突出部上,在采用浸渍法的关系上,优选在镜片基材的两面形成。就本说明书中的浸渍法而言,主要例示如下情形:从镜片基材的最下端浸渍于覆膜用液,最后浸渍最上端,使整个镜片基材浸渍于覆膜用液,提升时反而向着垂直方向的上方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使镜片基材从上下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向着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浸渍于覆膜用液后,在该状态下提升。在任何情况下,自重作用于镜片基材上的覆膜用液,沿着镜片基材向下方流动。
作为覆膜用液,只要将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覆膜用液由于自重而流动中或流动后,通过将镜片基材上的覆膜用液干燥,从而可形成覆膜,则并无限定。
在覆膜用液的挥发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将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在覆膜用液由于自重而流动的正当中干燥完成。另一方面,在覆膜用液的挥发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在覆膜用液由于自重而流动的正当中干燥没有完成,提升后重新使覆膜用液干燥,形成覆膜。
无论覆膜用液的挥发度如何,将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覆膜用液由于自重而或多或少地流动意味着覆膜用液沿着镜片基材向下方流动。通过该流动,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中所述那样,遍及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使覆膜的厚度不均匀。
图1中的(a)为表示采用光学显微镜考察将只设置了1个直径3mm的基材突出部的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时的覆膜用液的流束的结果的照片,图1中的(b)为表示采用光学显微镜考察将在左右并列了2个该基材突出部的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中浸渍后提升时的覆膜用液的流束的结果的照片。
如图1中的(a)所示那样,在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上方部分(旋转角0度附近)和下方部分(旋转角180度附近)中,覆膜用液的流束比较小。在该状态下使覆膜用液干燥的情况下,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中覆膜变得比较薄。
另一方面,同样地如图1中的(a)所示那样,在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以外的部分,覆膜用液的流束比较大。在该状态下使覆膜用液干燥的情况下,在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以外的部分中,覆膜变得比较厚。该倾向在设置了2个基材突出部的图1中的(b)中也同样地看到。
如图1中的(a)中所示那样,在只设置了1个基材突出部的情况下也发生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因此,如图1中的(b)中所示那样,在设置了多个基材突出部的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例的项目中所示那样,当然也发生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其结果意味着: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手法,无论基材突出部的数如何,都发生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
另外,即使改变镜片基材的种类(塑料、玻璃)、形状(基材突出部的大小、数)、覆膜用液的特性(种类、粘度、浓度、挥发度)、浸渍法的各条件(覆膜用液的温度、镜片基材的提升速度和与其相伴的覆膜膜厚),只要对具有基材突出部的镜片基材采用浸渍法,就发生自重引起的覆膜用液的流动,进而产生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这通过本实用新型人的深入研究而确认。
采用以上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即使在设置了覆膜以覆盖助近视抑制效果一臂之力的镜片基材上的基材突出部的情况下,也抑制迷光的发生,同时生产率变得良好。
对于镜片基材、基材突出部、覆膜、覆膜用液、浸渍法的各条件的具体例 (优选例)和迷光率的测定方法,以下说明。
[镜片基材]
对基材突出部的尺寸和镜片基材的表面中的多个基材突出部的配置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定。只要主要承担使从物体侧的面入射的光束从眼球侧的面出射、使其相对于视网膜在物体侧(前方)汇聚的作用,则对基材突出部并无限定。例如,能够从基材突出部的从外部的可视性、采用基材突出部的设计性赋予、采用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调整等观点出发而确定。
如上所述,对基材突出部的尺寸并无限定,只要是带来在基材突出部的根基所形成的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的大小或形状即可。例如,如后述的实施例1 和图1中的(b)中所示那样,可以为俯视圆形,作为三维形状,可以为球面。如图1中的(a)中所示那样,可为俯视楕圆形状,作为三维形状,可以为复曲面形状。这对于覆膜凸部的形状也适用。
图10中(a)为采用了俯视时以各覆膜凸部的中心成为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各自独立的离散配置(在蜂窝结构的顶点配置各覆膜凸部的中心)时的图,图10中(b)为采用了俯视时将各覆膜凸部配置为一列的结构时的图。虚线为迷光率的测定时使用的任意的圆形区域(将在后面详述)。
如上所述,对基材突出部的配置方式并无限定。如后述的实施例1和图10 中(a)中所示那样,可采用俯视时以各基材突出部的中心成为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各自独立的离散配置(在蜂窝结构的顶点配置各基材突出部的中心)。
如后述的图10中(b)中所示那样,可采用俯视时将各基材突出部配置为一列的结构。进而,可采用将各基材突出部配置为一列、同时与该列邻接地将另外的基材突出部排列的结构。此时,在一列内的基材突出部间的间距(基材突出部的中心间的距离、以下同样。)和某列的基材突出部与该基材突出部邻接的另一列的基材突出部之间的间距可不同。另外,在一列内的基材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与邻接的列之间的间隔可不同。
基材突出部的高度例如可为0.1~10μm,也可为0.5~2μm(相当于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2.50~6.50D)。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的上限可为5.50D或5.00D,下限可为3.00D。俯视时(即,从光轴方向与基材突出部相向地观看基材突出部时)的基材突出部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例如可为50~250mmR。另外,相邻的基材突出部间的距离(某基材突出部的端部与和该基材突出部相邻的基材突出部的端部的距离)例如可为与基材突出部的半径的值相同的程度。另外,多个基材突出部例如能够在镜片中心附近大致均匀地配置。
作为镜片基材,可使用在眼镜镜片中一般所使用的各种镜片基材。镜片基材例如可为塑料镜片基材或玻璃镜片基材。玻璃镜片基材例如可为无机玻璃制的镜片基材。作为镜片基材,从轻质、难以破裂的观点出发,优选塑料镜片基材。作为塑料镜片基材,可列举出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首的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烯丙基树脂、二甘醇双碳酸烯丙酯树脂(CR-39)等碳酸烯丙酯树脂、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通过异氰酸酯化合物与二甘醇等羟基化合物的反应得到的聚氨酯树脂、使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多硫醇化合物反应而成的硫尿烷树脂、使含有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二硫醚键的(硫代)环氧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固化物(一般称为透明树脂。)。固化性组合物也可称为聚合性组合物。作为镜片基材,可使用没有染色的镜片基材(无色镜片),也可使用染色的镜片基材(染色镜片)。对镜片基材的厚度和直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厚度(中心壁厚)可为1~30mm左右,直径可为50~100mm左右。镜片基材的折射率例如可为1.60~1.75左右。不过,镜片基材的折射率并不限定于上述范围,可为上述的范围内,也可从上述的范围上下地偏离。在本实用新型和本说明书中,所谓折射率,是指对于波长500nm的光的折射率。镜片基材能够采用铸塑聚合等公知的成型法成型。例如,通过使用具有具备多个凹部的成型面的成型模,采用铸塑聚合进行镜片基材的成型,从而得到在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基材突出部的镜片基材。
[覆膜]
作为在镜片基材的具有基材突出部的表面上所形成的覆膜的一个方案,可列举出将包含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目前为止所述的覆膜用液)固化所形成的固化膜。该固化膜一般称为硬涂膜,有助于眼镜镜片的耐久性提高。所谓固化性化合物,意指具有固化性官能团的化合物,所谓固化性组合物,意指包含一种以上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
作为用于形成固化膜的固化性组合物(覆膜用液)的一个方案,能够列举出包含有机硅化合物作为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也能够列举出与有机硅化合物一起包含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固化性组合物。作为可形成固化膜的固化性组合物的一例,可列举出日本特开昭63-10640号公报中记载的固化性组合物。
另外,作为有机硅化合物的一个方案,也能够列举出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及其水解物。
(R1)a(R3)bSi(OR2)4-(a+b)···(I)
通式(I)中,R1表示具有缩水甘油氧基、环氧基、乙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烯酰氧基、巯基、氨基、苯基等的有机基团,R2表示碳数1~4的烷基、碳数1~4的酰基或碳数6~10的芳基,R3表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6~10的芳基,a和b各自表示0或1。
由R2表示的碳数1~4的烷基为直链或分支的烷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作为由R2表示的碳数1~4的酰基,例如可列举出乙酰基、丙酰基、油烯基、苯甲酰基等。
作为由R2表示的碳数6~10的芳基,例如可列举出苯基、二甲苯基、甲苯基等。
由R3表示的碳数1~6的烷基为直链或分支的烷基,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等。
作为由R3表示的碳数6~10的芳基,例如可列举出苯基、二甲苯基、甲苯基等。
作为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出日本特开2007-077327 号公报的段落0073中记载的化合物。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固化性基团,因此通过在涂布后实施固化处理,从而能够作为固化膜形成硬涂膜8。
金属氧化物粒子可有助于固化膜的折射率的调整和硬度提高。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具体例,可列举出氧化钨(WO3)、氧化锌(ZnO)、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氧化锡(SnO2)、氧化铍(BeO)、氧化锑(Sb2O5)等的粒子,可单独地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组合使用。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粒径从兼顾固化膜的耐擦伤性和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30nm的范围。固化性组合物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含量可考虑所形成的固化膜的折射率和硬度而适当地设定,通常,相对于固化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可设为5~80质量%左右。另外,金属氧化物粒子从固化膜中的分散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胶体粒子。
[浸渍法]
用于在镜片基材的具有基材突出部的表面上形成固化膜(覆膜)的涂布液的供给通过使镜片基材在覆膜用液(固化性组合物)中浸渍而进行。由此,有意地使基材突出部的周围产生液坑,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使覆膜(上述的固化膜)的膜厚不均匀。
固化膜能够采用以下的手法形成。例如,将成分和根据需要使用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流平剂)、固化剂等任意成分混合而制备的固化性组合物在镜片基材的具有基材突出部的表面通过浸渍而涂布,或者经由其他的膜通过浸渍而涂布,形成涂布膜。对该涂布膜实施与固化性化合物的种类相符的固化处理 (例如加热和/或光照射)。例如,在通过挥发进行固化处理的情况下,对于形成了固化性组合物的涂布膜的镜片基材,在固化性组合物具有流动性的情况下使其倾斜的状态下,在50~150℃的气氛温度的环境下配置30分钟~3小时左右,从而可使涂布膜中的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进行。再有,可与该固化反应一起进行干燥处理。
用于在镜片基材的具有基材突出部的表面上形成覆膜的固化性组合物的粘度可适当地设定,优选为1~50mPa·s的范围,更优选为1~40mPa·s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20mPa·s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和本说明书中的粘度是指液温 25℃下的粘度。
使镜片基材浸渍时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温度可为0~30℃。
构成使镜片基材浸渍时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溶剂的沸点可为30℃~200℃,优选地,可为60℃~120℃。对溶剂的种类并无限定,例如可使用甲醇、甲苯等。
使镜片基材浸渍时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浓度可为1~50wt%。
使镜片基材浸渍时的浸渍时间可为1~300秒。
使镜片基材浸渍时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提升速度可为10~400mm/分钟。
另外,作为在镜片基材的具有基材突出部的表面上所形成的覆膜的一个方案,也能够列举出一般称为底漆膜、有助于层间的密合性提高的覆膜。作为可形成这样的覆膜的覆膜用液,可列举出聚氨酯树脂等树脂成分在溶剂(水、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溶剂)中分散的组合物(以下记载为“干燥固化性组合物”)。该组合物通过将溶剂干燥除去而进行固化。干燥可通过风干、加热干燥等干燥处理而进行。再有,可与该干燥处理一起进行固化反应。
作为提升后的干燥手法,优选加热干燥。另外,提升后的干燥温度优选 20~130℃。另外,提升后的干燥时间优选0~90分钟。所谓干燥时间0分钟,意指流动中的覆膜用液的干燥,意指即使没有特意地进行干燥工序也通过溶剂的挥发而使覆膜用液固化、形成覆膜。
经过以上的工序而形成的覆膜的膜厚例如可设为0.1~100μm(优选0.5~6.0 μm,更优选1.0~5.0μm)的范围。不过,覆膜的膜厚根据覆膜所需的功能而确定,并不限定于例示的范围。再有,上述膜厚的范围可适用于覆膜基底部的膜厚。
在覆膜上也能够进一步形成一层以上的覆膜。作为这样的覆膜的一例,可列举出减反射膜、拒水性或亲水性的防污膜、防雾膜等各种覆膜。对于这些覆膜的形成方法,能够应用公知技术。
[迷光率的测定手法]
迷光光线是从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入射并从眼球侧的面出射的光线,是指既不通过利用眼镜镜片自身而使光线汇聚的规定的位置A附近、也不通过利用基材突出部进而覆膜凸部使光线汇聚的位置B附近的光线。由于迷光光线,给佩戴者的视野中带来模糊。因此,优选减小从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入射并从眼球侧的面出射的光线中的迷光光线的比率(以下也称为迷光率)。
产生迷光光线的理由之一为覆膜。在覆膜凸部的根基处,如果从成为基底的物体侧的面即凸面的形状的变化过度缓和,则成为远离基材突出部的球形状的形状并且成为也与作为物体侧的面的凸面远离的形状。这样,在佩戴者的视网膜上(在本说明书中为规定的位置A附近)不使焦点聚结,在上述的靠近物体侧的位置B附近也不使焦点聚结。
本说明书中的“覆膜凸部的根基(也称为周围。)”是指眼镜镜片的最表面的基底部分与覆膜凸部的边界。从眼镜镜片的表面形状这样的观点来看,在该边界,与该边界以外的部分相比,从覆膜凸部的中心直至到达覆膜基底部,表面形状大幅地变化。例如,曲率变化变大,有时曲率变化变得不连续。将曲率变化这样地大幅变化的部位设为覆膜凸部的根基(边界)。该定义对于基材突出部也能够适用。
用其他的表述来表示该根基的情况下,也可将从覆膜凸部的中心直至到达覆膜基底部、非点像差开始急剧地增大的部分称为根基(边界)。眼镜镜片中的剖视的非点像差(截面曲线)可采用相干相关干涉测定这样的手法测定。
在迷光率的设定中使用光线追踪计算。在该计算时,设想大量的光线在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的规定范围内均等地入射并通过覆膜的状况(所谓佩戴眼镜镜片来观看外界的状况)。所谓该“规定范围”,只要是物体侧的面中的光学区域即可。所谓该光学区域,是指在物体侧的面和与其相对的眼球侧的面中具有实现对每个佩戴者设定的度数的曲面形状的部分。
在此,以下对确定迷光率时的条件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眼镜镜片的检查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2中所示那样,首先,在步骤101中,测定实际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面(以下也称为凸面。)的形状,制作表示凸面的形状的曲面数据(形状测定步骤)。凸面的形状例如采用利用光的干涉来进行测长的非接触三维显微镜测定。凸面的三维形状例如作为离散三维数据(x,y,z)取得。
其次,在步骤102中,由表示得到的眼镜镜片的凸面形状的数据生成曲面数据(曲面数据生成步骤)。再有,作为表示眼镜镜片的凸面形状的数据,在使用了离散三维数据的情况下,例如可生成B-样条曲线的集合。另外,在测定的离散三维数据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例如可进行移动平均处理以使用平均值。
其次,在步骤103中,基于上述曲面数据来设定实际的眼镜镜片的模型(模型设定步骤)。
在设定实际的眼镜镜片的模型的同时也设定眼球模型。眼球模型可使用佩戴者涉及的信息(例如眼轴长、眼的调节量等)。此时,可考虑安装于镜框时的眼镜镜片的倾斜度(前倾角和镜框倾斜角)来相对于眼球模型配置眼镜镜片模型。
其次,在步骤104中,通过光线追踪处理来查明光线通过了实际的眼镜镜片时光线最汇聚的位置(汇聚位置查明步骤)。具体地,对于基于实际的眼镜镜片的曲面数据的模型,求出表示从无限远的点光源出射的光线通过后的、光线产生的亮度分布的PSF(Pointspread function:点扩散函数)。
PSF通过追踪从点光源发射的大量的光线,计算任意的面上的点的密度而得到。然后,对多个任意的面的PSF进行比较,查明多个任意的面内光线最聚光的位置(面)。再有,多个光线束的直径可基于动向直径设定,例如可设为4 φ。
在此,对步骤104中查明光线最聚光的位置的方法更详细地说明。图3~图 5为用于说明查明光线聚光的位置的方法的图。另外,图6为表示查明光线聚光的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中附图标记30是指眼球侧的面,附图标记33是指物体侧的面,附图标记36是指基材突出部(进而眼镜镜片的最表面处的覆膜凸部),附图标记32是指眼球模型,附图标记32A是指视网膜。
首先,如图3中所示那样,在步骤201中,设想光线通过模型上的物体侧的面(凸面)中的模型上的覆膜凸部的状况。然后,从与眼球模型的视网膜A 上的0mm位置相距的规定的距离(例如作为眼球的玻璃体的厚度的16mm左右的位置)到视网膜以规定的分开间隔Δd(例如0.1mm)间隔设定测定面P1,1~P1, n。应予说明,分开间隔Δd可设为0.2mm间隔,也可设为眼轴长的1/50。
其次,在步骤202中,进行光线追踪处理,计算各测定面P1,1~P1,n处的光线的密度。就光线的密度的计算而言,例如,可在各测定面设定格子状的网格(例如0.1mm×0.1mm),计算通过各网格的光线的数。
其次,在步骤203中,为了查明入射凸部的光线成为最大密度的测定面,在测定面P1,1~P1,n中,由上述的规定的距离查明最初的极大密度的测定面 P1,i。为了省去计算,从测定面P1开始光线的密度的计算,最初的极大值检测后,可在光线的密度的计算值降低到测定面P1处的值与最初的极大值的中间值左右时中止本步骤的计算。
其次,如图4中所示那样,在步骤204中,在最大密度的测定面P1,i的前后的分开距离Δd/2的位置设定测定面P2,1和测定面P2,2。然后,在步骤205 中,计算测定面P2,1和测定面P2,2处的光线的密度。其次,在步骤206中,查明测定面P2,1、测定面P2,2和测定面P1,i处的最大密度的测定面。
然后,在步骤207中,反复与步骤204~206同样的工序直至分开距离变得足够小。即,如图5中所示那样,反复在正前面成为最大密度的测定面(图5 中P2,2)的前后在正前面的分开距离的一半的新的分开距离(图5中为Δd/4) 的位置设定新的测定面(图5中为P3,1和P3,2)的工序、计算新的测定面的光线的密度的工序和查明在正前面成为了最大密度的测定面和新的测定面中成为了最大的测定面的工序。
通过以上的工序,能够查明光轴方向(镜片厚度方向、Z轴)上的、光线聚光的位置。
其次,查明与光轴方向垂直的面上(即,查明的上述测定面上)的、光线的汇聚位置。在该查明中使用前面所述的PSF。采用PSF,将光线(在上述测定面上为点)最密集的部位设为上述测定面上的光线的汇聚位置B。
然后,算出上述测定面上的从光线的汇聚位置B起位于例如半径2.5~20μ m的范围外的光线数。在本说明书中将从汇聚位置B起例如半径2.5~20μm(本说明书中采用半径5.7μm)的范围内设为上述“位置B附近”。
在位于上述范围外的光线中,减去从由于眼镜镜片自身而使光线汇聚的规定的位置A位于例如半径2.5~20μm的范围内的光线(即,在位置A汇聚的正常的光线)。在本说明书中,将从汇聚位置A起例如半径2.5~20μm(本说明书中采用半径5.7μm)的范围内设为上述“位置A附近”。
减去后的条数的光线没有在由于眼镜镜片自身而使光线汇聚的位置A附近汇聚,也没有在由于覆膜凸部而使光线汇聚的靠近物体侧的位置B附近汇聚。将这样的光线在本说明书中称为迷光。
<眼镜镜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手法得到的眼镜镜片如下所述。
“眼镜镜片,该眼镜镜片包括:镜片基材,其具有从镜片基材的表面处的基材基底部突出的多个基材突出部;以覆盖该多个基材突出部的方式设置的覆膜,在最表面具有多个凹凸,在各基材突出部的整个周围,覆膜的厚度不均匀。”
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栏中所述那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手法得到的眼镜镜片抑制了迷光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眼镜镜片的迷光率为30%以下。由此,即使在对镜片基材形成了覆膜后也能够充分地发挥近视抑制效果。
产生迷光光线的原因之一为覆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眼镜镜片中,如果考虑需要覆膜这点,可将迷光率设定为超过0%(或0%以上、进而2%以上) 且20%以下。另外,从优选减小迷光率出发,优选设定为20%以下,更优选设定为15%以下(更优选不到15%),进一步优选设定为10%以下(优选不到10%)。
对于眼镜镜片上的覆膜凸部的何种程度的数应满足迷光率的上述范围,将在后述的实施例的项目的<散焦能力、迷光率的测定>中详述。
在以下的规定中,优选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或者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满足以下的规定。更优选地,以优选的顺序,设为80%以上、90%以上、95%以上、99%以上,省略重复的记载。
另外,俯视各基材突出部时,优选在各基材突出部即全部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在规定方向上存在的区域和在该规定方向的反方向上存在的区域中覆膜薄,在这些以外的方向的区域内存在覆膜厚的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如前所述,由于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浸渍和提升,因此主要列举出覆膜用液从镜片基材上方向下方流动的例子。因此,如果为该例子,所谓上一段落中的覆膜薄的规定方向的区域,是指各基材突出部的上方(规定方向=从基材突出部的几何中心观看的零时方向、旋转角0度)和下方(规定方向的反方向=从基材突出部的几何中心观看的6时方向、旋转角180度)。
而且,所谓上一段落中的“这些以外的方向”,如果为上述的例子,是指上方和下方以外的方向(即,从基材突出部的几何中心观看,旋转角超过0度且不到180度、超过180度且不到360度)。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区域且存在覆膜比较厚的部分的区域更具体地说,从基材突出部的几何中心观看,为从规定方向顺时针的15~145度和215~345度(优选地,以80度、280度为中心的50~110 度和250~310度)的区域。
对于覆膜凸部的根基,关注于以0~360度的旋转角为横轴、以覆膜的厚度为纵轴的图。在该图中,可将覆膜的厚度成为最小值(优选地,并且极小值) 的角度设为旋转角0度。
这种情况下,成为比最小值大的值且极小值的膜厚优选为旋转角是165~195 度的根基的膜厚。优选满足该规定的是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80%以上、 90%以上、95%以上、99%以上的数的覆膜凸部(以下省略该记载)。
成为最大值且极大值的膜厚优选为旋转角是50~110(优选60~100)度的根基的膜厚、或者、250~310(优选260~300)度的根基的膜厚。而且,成为比最大值小的值且极大值的膜厚优选存在于最大值不存在的一方的旋转角的范围。
即,在该图中存在至少2个极大值,表示这2个极大值的各旋转角优选分别属于上述2个范围。
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越大越优选。在完成品的眼镜镜片中形成了凹凸(特别是取得近视发展抑制效果)是指不是即使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大也使基材突出部的形状完全消除的厚度。
即,就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而言,既然眼镜镜片取得近视发展抑制效果,就成为常识的值(采用以往的旋涂法在基材突出部设置了覆膜时的值)。
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将遍及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的最小值设定为小的值,则眼镜镜片的最表面的形状与基材突出部的形状近似。这意味着覆膜的厚度成为最小的部分的迷光率降低。
因此,与一个基材突出部对应的眼镜镜片的最表面部分涉及的迷光率与采用以往的旋涂法的情形相比降低。
如后述的图12(实施例5)、图15(实施例7)中所示那样,用在基材突出部的周围遍及(旋转角0~360度)的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去除最小值所得的值 (最小值/最大值)优选0.10~0.99。下限的值可为0.20、0.30、0.40、0.50、0.60、 0.70、0.80、0.90、或0.92。上限的值可为0.98、0.97中的任一个。
在图12(实施例5)中,上述值(最小值/最大值)为(2.065/2.123)≒0.97。
在图16(实施例7)中,上述值(最小值/最大值)为(2.234/2.312)≒0.97。
如后述的图13(实施例5)、图16(实施例7)中所示那样,优选包含覆膜凸部的中心的镜片截面处的、(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小值)/(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大值)(以下记为式1)为0.90(或者0.85、 0.80、0.75、0.60)以下。对下限并无限定,例如可列举出0.10、0.20、0.30、0.40 或0.50。上述式1为表示基材突出部的根基处的膜厚在根基的整个周围不均匀的程度的指标之一。
在图13(实施例5)中,(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大值)能够采用图13中的(a)即左右截面(水平、 3时方向-9时方向、以下同样。)中的值。此时,该值为0.308μm。
在图13(实施例5)中,(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小值)能够采用图13中的(b)即上下截面(0时方向-6时方向、以下同样。)中的值。此时,该值为0.253μm。
其结果,在实施例5中,式1的值为0.82。
在图16(实施例7)中,(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大值)能够采用图16中的(a)即左右截面(水平、 3时方向-9时方向、以下同样。)中的值。此时,该值为0.123μm。
在图16(实施例7)中,(由(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小值)能够采用图13中的(b)即上下截面(0时方向-6时方向、以下同样。)中的值。此时,该值为0.065μm。
其结果,在实施例7中,式1的值为0.53。
在图13、图16中,成为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且极大值的部位与基材突出部的根基(边界)的Z方向的正上方的位置一致。在图13、图16中,成为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的部位与基材凸部的顶点的正上方附近的位置一致。
顺便提及,在左右截面的情况下基材突出部的根基处的膜厚成为最大、在上下截面的情况下基材突出部的根基处的膜厚成为最小,这由表示以基材突出部为中心的旋转角与根基的膜厚的关系的后述的图12(实施例5)、图15(实施例7)可知。
此时,在基材突出部的根基设置的膜厚的最小值优选为覆膜基底部的膜厚的0.01~2.00倍。下限的值可以为0.10、0.20、0.30、0.40、0.50、0.60、0.70、 0.80、0.90、或者1.05。上限的值可以为1.90、1.80、1.70、1.60、1.50、1.40、 1.30、1.20。
覆膜凸部的高度与基材突出部同样地,例如可设为0.1~10μm,优选0.5~2 μm。覆膜凸部的散焦能力也与基材突出部同样,可以为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 2.50~6.50D。散焦能力的上限可以为5.50D或5.00D,下限可以为3.00D。
本说明书中的“散焦能力”是指各散焦区域的屈光力与各散焦区域以外的部分的屈光力之差。换言之,“散焦能力”为从散焦区域的规定部位的最小屈光力与最大屈光力的平均值中减去基底部分的屈光力所得的差值。在本说明书中,例示散焦区域为凸部区域的情形。
本说明书中的“屈光力”是指屈光力成为最小的方向a的屈光力与屈光力成为最大的方向b(与方向a垂直的方向)的屈光力的平均值即平均屈光力。
目前为止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采用浸渍法实现了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人获知:即使在采用了旋涂法的情况下也实现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具体地,通过在完成旋涂法之前使镜片基材倾斜,使覆膜用液在一方向上流动,从而使覆膜的厚度不均匀。更具体地说,除了采用旋涂法并且以下记载的内容以外与后述的实施例1同样时,以500rpm只旋涂3秒,然后,以1000rpm只旋涂3秒,其后即刻,使镜片基材在垂直方向上倾斜,放置1分钟,然后,通过进行覆膜用液的干燥处理,从而使覆膜的厚度不均匀。其以外的旋涂的条件如下所述。
旋涂后的干燥手法:加热
旋涂后的干燥温度:110℃
旋涂后的干燥时间:90分钟
在任何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都是在维持在最表面具有多个凹凸的状态的同时使覆膜的厚度不均匀。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确立的契机确实是对旋涂法的抛弃。不过,这只是契机,如上一段落中记载那样即使为旋涂法,也能制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涉及的眼镜镜片。这也是本实用新型人发现的见解。其结果,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覆膜形成手法。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的“汇聚”意指在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任一个上汇聚。另外,汇聚部位可不为1个,根据一个覆膜突出部内的部位,汇聚部位可在光轴方向上变动。
实施例
其次,示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地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制作以下的镜片基材。应予说明,对于镜片基材没有进行采用其他物质的层叠。就处方度数而言,S(球面度数)设为0.00D,C(散光度数)设为0.00D。
镜片基材的俯视时的直径:100mm
镜片基材的种类:PC(聚碳酸酯)
镜片基材的折射率:1.589
镜片基材的基底曲线:3.30D
基材突出部的形成面:物体侧的面
基材突出部的俯视时的形状:正圆(直径1mm)
基材突出部的从基材基底部的高度:0.8mm(半球且球面)
基材突出部的俯视时的配置:以各基材突出部的中心成为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各自独立地离散配置(在蜂窝结构的顶点配置各基材突出部的中心)
形成了基材突出部的范围:从镜片中心到半径17mm的圆内
各基材突出部间的间距(基材突出部的中心间的距离):1.5mm
对于该镜片基材的两面(上下全部),采用浸渍法形成了覆膜。浸渍方向和提升方向设为垂直方向。覆膜用液和浸渍法的各条件如下所述。
覆膜用液的种类:热固化型涂布剂
覆膜用液的温度:10℃
覆膜用液的粘度:10mPa·s
覆膜用液的溶剂(甲醇)的沸点:64.7℃
浸渍时间:3分钟
提升速度:60mm/秒
提升后的干燥手法:加热
提升后的干燥温度:110℃
提升后的干燥时间:90分钟
<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程度的确认>
对于实施例1,进行了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程度的确认。具体地,使用装置,得到了覆膜的厚度。
图7为在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中的任意的一个基材突出部的周围(根基) (0~360度)上设置的覆膜的厚度的图,纵轴为覆膜的厚度,横轴为从零时的旋转角度。
图7是设想对于覆膜形成后的眼镜镜片的最表面的突出部(覆膜突出部) 最佳近似的球面的部分形状(假想部分球面形状),将与该假想部分球面形状的 Z轴方向的高度差作为纵轴的值。由于并不是与实际的基材突出部的差值,因此在图7中厚度比较小的部分成为了负值。
图8为表示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突出部(即,覆膜凸部)与假想部分球面形状的、作为一例的概略截面图。实线表示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突出部,虚线表示假想部分球面形状,一点划线表示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基底部分,横线阴影部分表示假想部分球面形状与实际的覆膜突出部的形状之间的镜片厚度方向上的差。
如图8中所示那样,对于图7的图的纵轴负值而言,表示高度比假想部分球面形状低。另外,纵轴负值越大,意味着在相当于该纵轴负值的周边部分,覆膜的厚度显著地薄。
应予说明,假想部分球面形状是对于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突出部的形状最佳近似的球面的部分形状。该假想部分球面形状例如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
最佳近似的一具体例如下所述。对于覆膜突出部的形状,将球面形状重叠配置。在从眼镜镜片的最表面处的基底部分的形状开始起立直至到达顶点后起立结束的部分中,对两形状之间的镜片厚度方向(光轴方法、Z轴)上的差进行二乘。设定这些值的合计成为最小的假想部分球面形状。
作为最小二乘法以外的方法,可由覆膜突出部的顶点及其附近的多个点的位置得到假想部分球面形状。这种情况下,可使假想部分球面形状的顶点与实际的眼镜镜片的覆膜突出部的顶点一致来考察上述差。
作为从最表面的基底部分的形状的起立开始部分,可将覆膜突出部的形状曲线化的产物1次微分而成的曲线中转向增加的点设为起立开始部分。另外,可将通过覆膜突出部的俯视中心的截面处的非点像差截面曲线的峰的上升部分设为起立开始部分。起立结束部分也可同样地设定。
如果是采用了旋涂法的例子,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均匀。另一方面,如果是采用了浸渍法的实施例1,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不均匀。
<散焦能力、迷光率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1测定了散焦能力。散焦能力(单位:D)是用远离视网膜多少的距离来表示光束是否聚光的值,可利用光线追踪和上述的迷光率的测定手法的一部分来测定。
另外,对于实施例1,采用上述的手法测定了迷光率。迷光率用100×(迷光光线数)/(入射的光线数)表示。
再有,散焦能力和迷光率的测定结果如下所述得到。在形成了基材突出部的范围(从镜片中心至半径17mm的圆内)中,假想完整地包含7个覆膜凸部的任意的圆形区域(图10中(a)),采用该圆形区域中的值作为测定结果。采用上述的手法设定眼镜模型和眼球模型,采用光线追踪法,使大量的光线入射上述该圆形区域,查明了集光位置。
眼球模型和其他的各种条件如下所述。
·眼轴长:24mm
·眼的调节量:0.0D
·角膜-镜片顶点间距离(CVD):12.0mm
·从角膜顶点到眼球的旋转中心的距离:13.0mm
以下只要无特别说明,则采用上述条件。不过,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各条件。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假想了图10中(a)中所示的、完整地包含7个覆膜凸部的任意的圆形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图10中(b)中所示的、完整地包含排列于一列的3个覆膜凸部的圆形区域。该圆形区域例如可设为以一个覆膜凸部(进而基材突出部)为中心、完整地包含与该覆膜凸部处于最短距离的另外的覆膜凸部的圆形区域。本说明书中,将该圆形区域也称为“最小单位”。如果是图10中(a),则存在6个该另外的覆膜凸部,如果为图10中(b),则存在2个该另外的覆膜凸部。
再有,该圆形区域可相当于焦度计(PSF解析范围)的直径。通常,焦度计的直径为4.0mm。如果覆膜凸部间(基材突出部间)的间距与焦度计的直径 (例如4.0mm)相同程度的情况下,可在圆形区域中存在1个覆膜凸部,将其作为最小单位。
本说明书中的“迷光率”为对于上述最小单位测定得到的结果。即,本说明书中的“迷光率”是以一个覆膜凸部(进而基材突出部)为中心而完整地包含与该覆膜凸部处于最短距离的另外的覆膜凸部的(例如直径4.0mm的)圆形区域作为最小单位、对于上述最小单位测定得到的结果。
本说明书中的眼镜镜片中存在多个上述最小单位。在该眼镜镜片的至少一个上述最小单位中,如果迷光率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按优选的顺序,优选多个上述最小单位中超过50%的数、80%以上、90%以上、 95%以上的数的最小单位满足上述迷光率的规定。
其中,首先设定使用了多个设计形状的眼镜模型,采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手法考察集光位置。对于在此的设计眼镜模型(镜片基材)的凸面而言,以基材基底部为球面,用比基材基底部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的球面构成基材突出部。相对于具有一定的曲率的基材基底部球面,使基材突出部的曲率半径离散地变化而设定了多个设计形状。然后,将从基材突出部的曲率半径产生的面屈光力[D]减去基材基底部的曲率半径产生的面屈光力[D]所得的值作为散焦值。采用用使用了多个设计形状的眼镜模型进行的光线追踪法得到了该散焦值与由实际的上述集光位置的倒数算出的散焦能力的相关式。
图9为表示从基材突出部的面屈光力减去基材基底部的面屈光力所得的值 (散焦值)(横轴)与由集光位置的倒数算出的散焦能力(纵轴)的相关式的图。
实施例1中的散焦能力的测定通过使用该相关式求出实施例1中所制作的眼镜镜片中与散焦能力相当的值而进行。
对于迷光率,由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中所述的手法掌握的集光位置的PSF算出。
在实施例1中,设想在上述散焦能力测定时求出的集光位置(光轴方向) 处的与光轴方向垂直的面上光线密集的区域有7处。这是因为,假想完整地包含7个覆膜凸部的任意的圆形区域(图10中(a))。在各测定面设定格子状的网格,计算通过各网格的光线的数,考察成为一定以上的网格,设想光线在7 处区域中密集地分布。
在实施例1中,求出该各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作为多个汇聚位置B,从这些位置B附近的范围外的光线减去位置A附近的光线而得到了迷光光线数。由该迷光光线数,采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手法算出了迷光率。
实施例1的散焦能力为3.73D,迷光率为7.7%。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的迷光率低,能够充分地确保散焦能力。
<实施例2>
对于实施例1中制作的带有覆膜的镜片基材,形成了减反射膜。减反射膜的制造条件的详细情况如日本特开2013-97159号公报的实施例3中记载那样。
实施例2的散焦能力为3.73D,迷光率为7.7%。实施例2的眼镜镜片具有与实施例1的眼镜镜片的散焦能力和迷光率同等的性能。即,能够确认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没有被减反射膜的形成损害。
<实施例3>
准备了从实施例1中使用的覆膜用液中减少金属溶胶的量并且追加了甲醇的第2覆膜用液。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镜片基材在该第2覆膜用液中浸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
实施例3的散焦能力为3.70D,迷光率为8.1%。
在实施例3中,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在微小凸部上采用以往的旋涂法形成覆膜的情形相比,能够改善散焦能力并且使迷光率降低。推测这是因为,即使使覆膜用液的特性、使覆膜的厚度变化,在眼镜镜片的最表面也存在着凹凸,而且基材突出部的周围的覆膜的厚度也不均匀。
<实施例4>
除了以下的改变点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制作了眼镜镜片。
·形成了基材突出部的范围变为从镜片中心起半径17mm的圆内(不过,不包括以从镜片中心起半径3.8mm的圆为内接圆的正六边形状的区域)
·以基材突出部的中心的屈光力成为5.50D的方式改变基材突出部的高度
·以覆膜基底部的覆膜的厚度成为3.0μm的方式改变覆膜用液的各条件
图11为实施例4中的、向着镜片中心水平左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8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高度的图。
在类似图11的图中,为了容易获知基材突出部和覆膜凸部的形状的不同,方便起见,使各顶点的位置一致。实际的膜厚为在覆膜凸部的图上追加了覆膜基底部的膜厚的膜厚。例如,在后述的类似图12的图中,将进行了该追加后的值记载于纵轴。
覆膜基底部的膜厚可指定为没有设置基材突出部的部位上(镜片厚度方向、光轴方向)的膜厚。在镜片的整个一面设置了基材突出部的情况下,可将对于各覆膜凸部能够确保最长的距离的部位的膜厚指定为覆膜基底部的膜厚。作为一例,在采用蜂窝结构的情况下,可将三角形的各顶点(相互邻接的3个覆膜凸部的各顶点)间的重心部位的膜厚指定为覆膜基底部的膜厚。
实施例4的散焦能力为4.74D,迷光率为19.1%。另外,在上下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在覆膜凸部都产生了膜厚的不均匀。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覆膜基底部的覆膜的厚度为3.0μm,在实施例5中使覆膜基底部的覆膜的厚度为2.0μm,进行了与实施例4同样的试验。
在实施例5中,与散焦能力和迷光率的测定一起,也进行了覆膜的厚度的不均匀程度的确认。不过,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手法不同的手法进行了确认。以下进行说明。
使用装置,得到了实施例5涉及的镜片基材的表面形状A。然后,使用该装置,得到了实施例5涉及的眼镜镜片(覆膜形成后)的表面形状B。然后,使用软件,以表面形状A中的基材突出部的顶点与表面形状B中的覆膜凸部的顶点一致的方式使两形状A、B重合。由此,得到两形状A、B的差值。该差值至少在相当于基材突出部的根基的部位视为相当于覆膜的厚度。而且,假想通过覆膜凸部的中心的截面,得到了以覆膜凸部为中心的、镜片截面的俯视时的每个旋转角度的该差值的值。
图12为表示实施例5的覆膜凸部的根基处镜片截面的俯视时的每个旋转角度(横轴)的覆膜的厚度(纵轴)的图。再有,将上方即12时方向设为0度,旋转方向设为顺时针转。
再有,本说明书的各实施例涉及的基材基底部与基材突出部的边界清晰。因此,覆膜凸部的根基指定了眼镜镜片的最表面处的、该边界的Z方向的正上方的部分的圆周部分。
图13中的(a)为实施例5中表示左右(水平)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
图13中的(b)为实施例5中表示上下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
图中的点表示覆膜凸部的顶点的位置。
再有,类似图13的图的纵轴表示测定位置,因此可不参照纵轴的数值自身。取而代之,图内的差值能够有效地参照。作为该差值,例如为作为最大值(且极大值)的纵轴值与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纵轴值(或作为最小值的纵轴值)的差值。
如图12、图13所示那样,可知遍及覆膜凸部的根基,产生膜厚的不均匀。
<实施例6>
除了以下的改变点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制作了眼镜镜片。
·使形成了基材突出部的范围变为从镜片中心起半径17mm的圆内(不过,不包括以从镜片中心起半径3.8mm的圆为内接圆的正六边形状的区域)
·以基材突出部的散焦能力成为3.50D的方式改变基材突出部的高度
·以覆膜基底部的覆膜的厚度成为1.5μm的方式改变覆膜用液的各条件
图14为实施例6中的、基材突出部、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上方且从镜片中心最近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实施例6的散焦能力为3.19D,迷光率为5.5%。另外,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在覆膜凸部都产生了膜厚的不均匀。
<实施例7>
实施例6中覆膜基底部的覆膜的厚度为1.5μm,而在实施例7中,使覆膜基底部的覆膜的厚度为2.0μm,进行了与实施例6同样的试验。
图15为表示在实施例7的覆膜凸部的根基处镜片截面的俯视时的每个旋转角度(横轴)的覆膜的厚度(纵轴)的图。再有,将上方即12时方向设为0度,将旋转方向设为顺时针转。
再有,本说明书的各实施例涉及的基材基底部与基材突出部的边界清晰。因此,覆膜凸部的根基指定了眼镜镜片的最表面处的、该边界的Z方向的正上方的部分的圆周部分。
图16中的(a)为表示实施例7中左右(水平)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
图16中的(b)为表示实施例7中上下方向的镜片截面处的覆膜的厚度的图。
图中的点表示覆膜凸部的顶点的位置。
如图15、图16所示那样,可知遍及覆膜凸部的根基,发生膜厚的不均匀。
<实施例8>
除了以下的改变点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制作了眼镜镜片。
·使形成了基材突出部的范围变为从镜片中心起半径17mm的圆内(不过,不包括以从镜片中心起半径3.8mm的圆为内接圆的正六边形状的区域)
图17中的(a)为实施例8中的、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上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2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图17中的(b)为实施例8中的、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上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6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图17中的(c)为实施例8中的、向着镜片中心水平左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2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图17中的(d)为实施例8中的、镜片中心的Y方向的正下方且从镜片中心接近第2号的覆膜凸部的上下截面、和该覆膜凸部的左右(水平)截面处的、高度的图。
如图17中所示那样,可知在眼镜镜片上的所有位置的覆膜凸部都发生膜厚的不均匀。
Claims (10)
1.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该眼镜镜片包括:镜片基材,其具有从镜片基材的表面的基材基底部突出的多个基材突出部;以覆盖该多个基材突出部的方式设置的覆膜,在最表面具有多个凹凸,在各基材突出部的整个周围,覆膜的厚度不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俯视各基材突出部时,在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在规定方向上存在的区域和在该规定方向的反方向上存在的区域中覆膜薄,在这些以外的方向的区域内存在覆膜厚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中,在对于覆膜凸部的根基将0~360度的旋转角作为横轴、将覆膜的厚度作为纵轴的图中,将覆膜的厚度成为最小值的角度设为旋转角0度时,成为比最小值大的值且极小值的膜厚是旋转角为165~195度的根基的膜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中,在对于覆膜凸部的根基将0~360度的旋转角作为横轴、将覆膜的厚度作为纵轴的图中,将覆膜的厚度成为最小值的角度设为旋转角0度时,成为最大值且极大值的膜厚是旋转角为50~110度的根基的膜厚、或者、250~310度的根基的膜厚,并且成为比最大值小的值且极大值的膜厚存在于最大值不存在的旋转角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用在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的周围遍及旋转角0~360度的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去除最小值所得的值即最小值/最大值为0.10~0.99。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的包含中心的镜片截面处的、用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小值/用覆膜的厚度的最大值-覆膜凸部的顶点处的覆膜的厚度表示的差值的最大值为0.9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的根基设置的膜厚的最小值为覆膜基底部的膜厚的0.01~2.00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的散焦能力为2.50~6.50D。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全部基材突出部中超过50%的数的基材突出部的屈光力为2.50~6.50D。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在全部覆膜凸部中超过50%的数的覆膜凸部的覆膜的厚度为0.5~6.0μ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37936 | 2019-12-27 | ||
JP2019-237936 | 2019-12-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67412U true CN215867412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7650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79165.0A Pending CN113050297A (zh) | 2019-12-27 | 2020-12-28 | 眼镜镜片 |
CN202023213354.4U Active CN215867412U (zh) | 2019-12-27 | 2020-12-28 | 眼镜镜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79165.0A Pending CN113050297A (zh) | 2019-12-27 | 2020-12-28 | 眼镜镜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97776A1 (zh) |
EP (1) | EP4083691A4 (zh) |
JP (1) | JP7399983B2 (zh) |
KR (1) | KR20220051261A (zh) |
CN (2) | CN113050297A (zh) |
TW (1) | TW202131019A (zh) |
WO (1) | WO202113182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0297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 眼镜镜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30161784A (ko) | 2022-05-19 | 2023-11-28 | 염준선 | 청색광 차단용 안경 렌즈 및 그 제조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0640A (ja) | 1986-06-30 | 1988-01-18 | Hoya Corp | 眼鏡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
JP5021194B2 (ja) | 2005-09-15 | 2012-09-05 | Hoya株式会社 |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
TW200844473A (en) * | 2007-05-08 | 2008-11-16 | Asia Optical Co Inc | Optical lens capable of reducing stray light |
JP2010096882A (ja) * | 2008-10-15 | 2010-04-30 | Sony Corp | 反射板、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969194B2 (ja) | 2011-10-31 | 2016-08-17 | Hoya株式会社 |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US10268050B2 (en) | 2015-11-06 | 2019-04-23 | Hoya Lens Thailand Ltd. | Spectacle lens |
CN107305259B (zh) * | 2016-04-22 | 2019-07-2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 |
JP7117877B2 (ja) * | 2018-03-29 | 2022-08-15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精度の評価方法 |
JP6928576B2 (ja) * | 2018-03-30 | 2021-09-01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HOYA Lens Thailand Ltd |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EP3640712B1 (en) * | 2018-10-16 | 2022-08-03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Optical lens |
JP7213090B2 (ja) | 2018-12-28 | 2023-01-26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眼鏡レンズの評価方法 |
KR20220051261A (ko) * | 2019-12-27 | 2022-04-26 | 호야 렌즈 타일랜드 리미티드 | 안경 렌즈 |
-
2020
- 2020-12-14 KR KR1020227010479A patent/KR2022005126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20-12-14 EP EP20908294.0A patent/EP408369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14 WO PCT/JP2020/046452 patent/WO202113182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2-14 US US17/778,779 patent/US2022039777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14 JP JP2021567260A patent/JP739998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2-25 TW TW109146109A patent/TW202131019A/zh unknown
- 2020-12-28 CN CN202011579165.0A patent/CN1130502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2-28 CN CN202023213354.4U patent/CN2158674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0297A (zh) * | 2019-12-27 | 2021-06-29 |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 眼镜镜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97776A1 (en) | 2022-12-15 |
EP4083691A4 (en) | 2024-04-03 |
JPWO2021131825A1 (zh) | 2021-07-01 |
JP7399983B2 (ja) | 2023-12-18 |
KR20220051261A (ko) | 2022-04-26 |
CN113050297A (zh) | 2021-06-29 |
WO2021131825A1 (ja) | 2021-07-01 |
EP4083691A1 (en) | 2022-11-02 |
TW202131019A (zh) | 2021-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80094B2 (en) | Eyeglass lens | |
CN216210284U (zh) | 眼镜镜片 | |
CN215867412U (zh) | 眼镜镜片 | |
CN112219156B (zh) | 眼镜镜片 | |
CN216118260U (zh) | 眼镜镜片 | |
EP4083689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ectacle lens | |
CN112219155B (zh) | 眼镜镜片 | |
US12121930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yeglass le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