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0523U - 气缸盖 - Google Patents

气缸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0523U
CN215860523U CN202122381803.4U CN202122381803U CN215860523U CN 215860523 U CN215860523 U CN 215860523U CN 202122381803 U CN202122381803 U CN 202122381803U CN 215860523 U CN215860523 U CN 215860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jacket
cylinder head
cylinder cover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18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一乐
沈捷
覃文
廖升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18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0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0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0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进水口、上水套、下水套、隔水板、出水口以及座圈。进水口开设于气缸盖本体的上部。上水套固定于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顶端,且上水套与进水口相连接。下水套固定于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底部。隔水板设置于上水套与下水套之间的间隔处。出水口开设于气缸盖本体的下部。以及座圈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底部。其中,隔水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且上水套通过圆孔与下水套相连通。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结构简单合理,冷却效果好,可以防止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各个零件过热导致性能下降,且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气缸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气缸盖。
背景技术
气缸盖是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零件,是发动机燃烧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洁净的空气通过气缸盖进入燃烧室与燃油混合压燃。在燃烧时,气缸盖要承受燃烧带来的高温、高压,所以气缸盖的冷却就显得尤为重要,水冷发动机通过液体的流动带走产生的热量。如果冷却效果不佳,气缸盖极其容易产生开裂、漏气、漏水、漏油等现象,造成发动机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发动机。
现有的气缸盖(CN102797583A)是采用了水冷的方式,水流场为自下而上,进水受重力向下作用,反作用力的存在使得冷却水流速下降,无法随着水的流动带走更多热量,气缸盖的散热受到影响。水流从缸盖底部的四个水孔流进气缸盖X型水道,往气缸盖底部中间汇聚,冷却喷油器。X型水道处于气缸盖四个气门座圈的中间,水流只能冷却高温的座圈区传导到X型水道的热量,没有直接接触,冷却效果很一般。随着缸盖进水量的增加,水位不断在缸盖内部上升,通过热传导,气缸盖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水带走,冷却气门座圈、气道等,等到水位升高到气缸盖上水套上部,从上部的圆孔流出。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结构简单合理,冷却效果好,可以防止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各个零件过热导致性能下降,且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进水口、上水套、下水套、隔水板、出水口以及座圈。进水口开设于气缸盖本体的上部。上水套固定于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顶端,且上水套与进水口相连接。下水套固定于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底部。隔水板设置于上水套与下水套之间的间隔处。出水口开设于气缸盖本体的下部。以及座圈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底部。其中,隔水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且上水套通过圆孔与下水套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隔水板具有纵向水道,且纵向水道引水直下到座圈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水套比下水套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出水口位于下水套底部靠气缸盖本体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座圈的周围设置有环座圈水槽,且纵向水道与环座圈水槽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气缸盖本体内的水道呈Y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结构简单合理,冷却效果好,可以防止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各个零件过热导致性能下降,且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Y型水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Y型水道的水流向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口,2-上水套,3-隔水板,4-下水套,5-环座圈水槽,6-Y型水道,7-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Y型水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Y型水道的水流向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进水口1、上水套2、下水套4、隔水板3、出水口7以及座圈。进水口1开设于气缸盖本体的上部。上水套2固定于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顶端,且上水套2与进水口1相连接。下水套4固定于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底部。隔水板3设置于上水套2与下水套4之间的间隔处。出水口7开设于气缸盖本体的下部。以及座圈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底部。其中,隔水板3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且上水套2通过圆孔与下水套4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隔水板3具有纵向水道,且纵向水道引水直下到座圈处。上水套2比下水套4大。出水口7位于下水套4底部靠气缸盖本体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座圈的周围设置有环座圈水槽5,且纵向水道与环座圈水槽5相连通。气缸盖本体内的水道呈Y型(即Y型水道6)。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具有进水口1、出水口7、上水套2、下水套4和隔水板3等。进水口1是冷却水进入气缸盖的入口,设置在上水套2的上部(即气缸盖本体的上部)。出水口7设置在下水套4的下部出水孔中(即设置在气缸盖本体的底部)。水套(上水套2和下水套4)是气缸盖内腔的无实体空间,也就是水可以流动的区域。隔水板3设置在水套的中间,分隔出上下水套4,中间开有圆孔把水导向下水道,起改变流道的作用。
本文描述的气缸盖设计是水流场自上而下冷却的,这样水流由于重力的作用,流动性更好更均匀,能带走更多热量。水流从水套上部的进水口1流进,大直径进水口1使得冷却水迅速大量进入气缸盖的内部冷却燃烧造成的高温。上下水套4之间增加了隔水板3设计,水流从隔水板3中间的开孔集中流到下水套4,强制引流,更大的水流也更好地冷却了喷嘴周围的高温,水流从下水套4中间往周围蔓延,带走气缸盖底面火力面传导来的高温,再从下水套4边缘的四个水孔流出。另外隔水板3还增加了纵向水道,引水直下到座圈处,通过Y型水道6与环座圈水槽5的设计(Y型水道6的一端与进水口1相连接,另外两端分别与出水口7相连接,且中心点位置为环座圈水槽5的位置),强制引水冷却高温的气门座圈,冷却水直接流经高温的气门座圈,比原来流经座圈旁边的水道带来了更好的散热效果,可以改善座圈过热偏磨漏气的故障。
气缸盖冷却能力的提升对于发动机有着重大的意义,强大的冷却能力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防止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各个零件过热导致性能下降,因为材料对温度的承受上限恒定,但是冷却能力提升后,零件的温度下降,零件就不容易过热。这样对于发动机设计者来说,就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的功率来获得更强劲的性能,也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结构简单合理,冷却效果好,可以防止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各个零件过热导致性能下降,且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6)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盖本体;
进水口,开设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上部;
上水套,固定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顶端,且所述上水套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接;
下水套,固定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一侧内部底部;
隔水板,设置于所述上水套与所述下水套之间的间隔处;
出水口,开设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下部;以及
座圈,设置于所述气缸盖本体的底部;
其中,所述隔水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且所述上水套通过所述圆孔与所述下水套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具有纵向水道,且所述纵向水道引水直下到所述座圈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套比所述下水套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下水套底部靠所述气缸盖本体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的周围设置有环座圈水槽,且所述纵向水道与所述环座圈水槽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内的水道呈Y型。
CN202122381803.4U 2021-09-29 2021-09-29 气缸盖 Active CN215860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1803.4U CN215860523U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缸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1803.4U CN215860523U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缸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0523U true CN215860523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62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1803.4U Active CN215860523U (zh) 2021-09-29 2021-09-29 气缸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0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81520B2 (ja) 流体冷却式エキゾーストマニホールド
KR101637293B1 (ko) 워터자켓을 갖는 배기매니폴드 일체형 실린더헤드
CN208578650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系统及发动机
CN202811036U (zh) 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CN110284990A (zh) 气缸盖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CN103080520A (zh) 用于液体冷却的气缸盖的冷却剂套
CN103485921A (zh) 一种用于高强化柴油机的均匀冷却双层水腔气缸盖
CN215860523U (zh) 气缸盖
CN113756979A (zh) 气缸盖
CN201228594Y (zh) 发动机气缸盖
JP4592577B2 (ja) 水冷式燃料噴射弁
CN209781056U (zh) 高效冷却可靠密封的天然气气缸盖结构
CN209908649U (zh) 一种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及驻车加热器
CN114233507B (zh) 发动机气缸盖冷却水套
CN116291935A (zh) 缸盖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JP2008014263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及びその冷却構造に使用され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CN106014579B (zh) 内燃机的废气管以及具有这种废气管的内燃机
CN108757201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系统及发动机
CN201461147U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CN108035815A (zh) V型发动机冷却系结构
JP2009236110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及び排気構造
CN111075591B (zh) 一种带衬套的缸盖水腔总成
CN207454118U (zh) 气缸盖
CN107975413B (zh) 具有加热锅炉的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
CN208858467U (zh) 一种柴油机气缸盖双层水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