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0001U - 一种阻燃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燃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0001U
CN215850001U CN202122008415.1U CN202122008415U CN215850001U CN 215850001 U CN215850001 U CN 215850001U CN 202122008415 U CN202122008415 U CN 202122008415U CN 215850001 U CN215850001 U CN 215850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layer
weft
fiber
flame
reinforcing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84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美凤
王汉雷
陈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unyua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unyua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unyua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unyua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84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0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0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0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燃面料,包括阻燃面料层、涤纶面料层、耐磨透气面料层、抑菌面料层和亲肤面料层,耐磨透气面料层、阻燃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抑菌面料层和亲肤面料层之间通过丝线缝合连接固定,耐磨透气面料层包括若干丙纶纤维经线、沿着丙纶纤维经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编织单元,每组编织单元均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分别与丙纶纤维经线交错编织,第一加强束的一端绕接于第一纬线的外侧,第二加强束的一端绕接于第二纬线的外侧,第一加强束与第二加强束的上部与丙纶纤维经线相互缠绕交织,该第一加强束与第二加强束的下部与下一丙纶纤维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相互缠绕交织。

Description

一种阻燃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面料。
背景技术
涤纶布一般指聚酯纤维。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现在很多服装的面料都是涤纶材质的。
现有的公告号CN2047738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阻燃涤纶面料,涉及纺织品领域,该阻燃涤纶面料的基布层的波峰与波谷之间均填充有阻燃填充料,阻燃填充料中还设有若干截面呈圆形的加固丝,基布层两面均设有表面涂层,基布层波浪形设计增大了其与阻燃填充料的接触面积,提高阻燃效果,阻燃填充料和表面涂层的双重保护,可有效阻止基布层燃烧,加固丝可提高阻燃填充料的强度,防止布料断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该阻燃涤纶面料缺乏相关的抑菌材料,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抑菌性;该阻燃涤纶面料不易透气,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面料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燃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面料层、涤纶面料层,还包括耐磨透气面料层、抑菌面料层和亲肤面料层,所述耐磨透气面料层设置在阻燃面料层的上方,所述阻燃面料层的下方依次由上至下设置有涤纶面料层、抑菌面料层和亲肤面料层,所述耐磨透气面料层、阻燃面料层、涤纶面料层、抑菌面料层和亲肤面料层之间通过丝线缝合连接固定,所述耐磨透气面料层包括若干丙纶纤维经线、沿着所述丙纶纤维经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编织单元,每组所述编织单元均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分别与丙纶纤维经线交错编织,所述第一加强束的一端绕接于所述第一纬线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束的一端绕接于所述第二纬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加强束与第二加强束的上部与丙纶纤维经线相互缠绕交织,该第一加强束与第二加强束的下部与下一丙纶纤维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相互缠绕交织。
优选的,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为氨纶纤维线,所述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均包括芳纶纤维丝和玻璃纤维丝,所述芳纶纤维丝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均包括芳纶纤维丝和玻璃纤维丝,所述芳纶纤维丝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外侧。
优选的,所述阻燃面料层由聚酰亚胺纤维经线和聚酰亚胺纤维玮线相互交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涤纶面料层由涤纶纤维经线和涤纶纤维玮线相互交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抑菌面料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和纬线均采用抑菌纱线,所述抑菌纱线包括内层的弹性橡筋和包裹于弹性橡筋外侧的抑菌保护层,所述抑菌保护层由竹炭纤维经线和纳米银纤维纬线相互交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亲肤面料层由莫代尔纤维经线和莫代尔纤维纬线相互交织而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燃面料,耐磨透气面料层包括若干丙纶纤维经线、沿着所述丙纶纤维经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编织单元,编织单元分别与经线和纬线交织后形成透气区,从而可以实现该阻燃面料的透气性,增加面料使用的舒适度,同时耐磨透气面料层中的经线为丙纶纤维经线,编织单元中的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均为氨纶纤维线,丙纶纤维经线和氨纶纤维线都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大大降低了该阻燃面料的损坏率,延长了该阻燃面料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燃面料,通过采用由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等相结合构成的编织单元,其中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均包括芳纶纤维丝和玻璃纤维丝,芳纶纤维丝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外侧,即芳纶纤维丝和玻璃纤维丝具有较好的抗拉性,其中,芳纶纤维丝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外侧,能增强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耐磨透气面料层的整体结构强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燃面料,抑菌面料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和纬线均采用抑菌纱线,抑菌纱线包括内层的弹性橡筋和抑菌保护层,抑菌保护层由竹炭纤维经线和纳米银纤维纬线相互交织而成,该抑菌保护层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不易断裂,抑菌效果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阻燃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阻燃面料的耐磨透气面料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阻燃面料的抑菌保护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阻燃面料的抑菌纱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阻燃面料的第一加强束的示意图。
图中:1.耐磨透气面料层;11.丙纶纤维经线;I11.编织单元;12a.第一纬线;12b.第二纬线;12c.第一加强束;12d.第二加强束;121.芳纶纤维丝;122.玻璃纤维丝;2.阻燃面料层;3.涤纶面料层;4.抑菌面料层;41.抑菌纱线;41a.弹性橡筋;41b.抑菌保护层;411b.竹炭纤维经线;412b.纳米银纤维纬线;5.亲肤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5,一种阻燃面料,包括阻燃面料层2、涤纶面料层3,还包括耐磨透气面料层1、抑菌面料层4和亲肤面料层5,耐磨透气面料层设置在阻燃面料层2的上方,阻燃面料层的下方依次由上至下设置有涤纶面料层3、抑菌面料层4和亲肤面料层5,耐磨透气面料层1、阻燃面料层2、涤纶面料层3、抑菌面料层4和亲肤面料层5之间通过丝线缝合连接固定,耐磨透气面料层1包括若干丙纶纤维经线11、沿着丙纶纤维经线1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编织单元I11,每组编织单元I11均包括第一纬线12a、第二纬线12b、第一加强束12c和第二加强束12d,第一纬线12a和第二纬线12b分别与丙纶纤维经线11交错编织,第一加强束12c的一端绕接于所述第一纬线12a的外侧,第二加强束12d的一端绕接于所述第二纬线12b的外侧,第一加强束12c与第二加强束12d的上部与丙纶纤维经线11相互缠绕交织,该第一加强束12c与第二加强束12d的下部与下一丙纶纤维经线、第一纬线12a和第二纬线12b相互缠绕交织。采用该结构,耐磨透气面料层包括若干丙纶纤维经线、沿着所述丙纶纤维经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编织单元,编织单元分别与经线和纬线交织后形成透气区,从而可以实现该阻燃面料的透气性,增加面料使用的舒适度,同时耐磨透气面料层中的经线为丙纶纤维经线,编织单元中的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均为氨纶纤维线,丙纶纤维经线和氨纶纤维线都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大大降低了该阻燃面料的损坏率,延长了该阻燃面料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纬线12a和第二纬线12b均为氨纶纤维线,第一加强束12c和第二加强束12d均包括芳纶纤维丝121和玻璃纤维丝122,芳纶纤维丝121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122外侧。采用该结构,即通过采用由第一纬线、第二纬线、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等相结合构成的编织单元,其中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均包括芳纶纤维丝和玻璃纤维丝,芳纶纤维丝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外侧,即芳纶纤维丝和玻璃纤维丝具有较好的抗拉性,其中,芳纶纤维丝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外侧,能增强第一加强束和第二加强束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耐磨透气面料层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阻燃面料层2由聚酰亚胺纤维经线和聚酰亚胺纤维玮线相互交织而成。采用该结构,即聚酰亚胺纤维为本质阻燃纤维,导热率低、耐高温性好、强力较高,可以提升面料的隔热性、耐高温尺寸稳定性以及防爆裂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使得面料在面对高温环境时不易发生自燃现象,使得该面料具有阻燃和耐高温的特性。
进一步的,涤纶面料层3由涤纶纤维经线和涤纶纤维玮线相互交织而成。采用该结构,即经线和纬线均采用涤纶纤维,该涤纶纤维具有不错的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涤纶面料层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抑菌面料层4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和纬线均采用抑菌纱线,抑菌纱线41包括内层的弹性橡筋41a和包裹于弹性橡筋41a外侧的抑菌保护层41b,抑菌保护层41b由竹炭纤维经线411b和纳米银纤维纬线412b相互交织而成。采用该结构,抑菌纱线包括内层的弹性橡筋和抑菌保护层,抑菌保护层由竹炭纤维经线和纳米银纤维纬线相互交织而成,该抑菌保护层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不易断裂,抑菌效果好。
进一步的,亲肤面料层5由莫代尔纤维经线和莫代尔纤维纬线相互交织而成。采用该结构,莫代尔纤维具有纤维柔软、光洁以及手感舒适的效果,能提高使用者接触时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阻燃面料,包括阻燃面料层(2)、涤纶面料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透气面料层(1)、抑菌面料层(4)和亲肤面料层(5),所述耐磨透气面料层设置在阻燃面料层(2)的上方,所述阻燃面料层的下方依次由上至下设置有涤纶面料层(3)、抑菌面料层(4)和亲肤面料层(5),所述耐磨透气面料层(1)、阻燃面料层(2)、涤纶面料层(3)、抑菌面料层(4)和亲肤面料层(5)之间通过丝线缝合连接固定,所述耐磨透气面料层(1)包括若干丙纶纤维经线(11)、沿着所述丙纶纤维经线(1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编织单元(I11),每组所述编织单元(I11)均包括第一纬线(12a)、第二纬线(12b)、第一加强束(12c)和第二加强束(12d),所述第一纬线(12a)和第二纬线(12b)分别与丙纶纤维经线(11)交错编织,所述第一加强束(12c)的一端绕接于所述第一纬线(12a)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束(12d)的一端绕接于所述第二纬线(12b)的外侧,所述第一加强束(12c)与第二加强束(12d)的上部与丙纶纤维经线(11)相互缠绕交织,该第一加强束(12c)与第二加强束(12d)的下部与下一丙纶纤维经线、第一纬线(12a)和第二纬线(12b)相互缠绕交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线(12a)和第二纬线(12b)均为氨纶纤维线,所述第一加强束(12c)和第二加强束(12d)均包括芳纶纤维丝(121)和玻璃纤维丝(122),所述芳纶纤维丝(121)以S型加捻方式缠绕于玻璃纤维丝(122)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面料层(2)由聚酰亚胺纤维经线和聚酰亚胺纤维玮线相互交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面料层(3)由涤纶纤维经线和涤纶纤维玮线相互交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面料层(4)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和纬线均采用抑菌纱线,所述抑菌纱线(41)包括内层的弹性橡筋(41a)和包裹于弹性橡筋(41a)外侧的抑菌保护层(41b),所述抑菌保护层(41b)由竹炭纤维经线(411b)和纳米银纤维纬线(412b)相互交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面料层(5)由莫代尔纤维经线和莫代尔纤维纬线相互交织而成。
CN202122008415.1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阻燃面料 Active CN215850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8415.1U CN215850001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阻燃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8415.1U CN215850001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阻燃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0001U true CN215850001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42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8415.1U Active CN215850001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阻燃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00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2877A (zh) * 2023-11-03 2024-02-06 绍兴红葡萄纺织装饰品有限公司 层融合的遮阳面料、制造用钩机及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2877A (zh) * 2023-11-03 2024-02-06 绍兴红葡萄纺织装饰品有限公司 层融合的遮阳面料、制造用钩机及制作方法
CN117512877B (zh) * 2023-11-03 2024-04-16 绍兴红葡萄纺织装饰品有限公司 层融合的遮阳面料、制造用钩机及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50001U (zh) 一种阻燃面料
CN211994478U (zh) 一种抗菌型面料
CN208857420U (zh) 一种复合纱线
CN213538231U (zh) 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
CN213167211U (zh) 一种保暖面料
CN217863148U (zh) 一种耐磨保暖面料
CN220681840U (zh) 一种高吸附细旦涤纶长丝
CN220053147U (zh) 一种遮光涤纶面料
CN219450036U (zh) 一种阻燃隔热的提花色织布
CN218640453U (zh) 一种耐磨清爽的纬编针织布
CN216231030U (zh) 一种耐磨效果好的亚麻面料
CN214164262U (zh) 一种镂孔绣花网布
CN210652185U (zh) 一种阻燃复合面料
CN215628527U (zh) 一种保温效果好的锦纶面料
CN210501711U (zh) 具有保暖抗菌功能的针织面料
CN215243354U (zh) 一种复合型纺织布料
CN216579540U (zh) 高强力透气耐磨棉涤交织面料
CN215321117U (zh) 一种改性聚乙烯针织物
CN219769318U (zh) 一种复合型透气阻燃针织布
CN214215004U (zh) 透气好的针织运动羊毛面料
CN218054350U (zh) 一种防脱散抗拉针织布
CN216761071U (zh) 一种防水阻燃涤纶布
CN216610380U (zh) 一种耐穿刺弹性锦纶面料
CN215976217U (zh) 一种柔软度高的新型涤纶网络丝
CN219338819U (zh) 透孔防晒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