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0291U - 槽中槽防脱结构 - Google Patents

槽中槽防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0291U
CN215830291U CN202023146434.2U CN202023146434U CN215830291U CN 215830291 U CN215830291 U CN 215830291U CN 202023146434 U CN202023146434 U CN 202023146434U CN 215830291 U CN215830291 U CN 215830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onnecting rod
hole
sliding
f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64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宝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64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0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0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0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中槽防脱结构,包括连接杆,还包括:转角体;连接组件,连接组件沿连接杆上表面到下表面方向穿过连接杆后,将连接杆与转角体连接在一起。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连接组件沿连接杆上表面到下表面方向穿过连接杆后将连接杆与转角体连接在一起,当连接杆与转角体一体放入型材中的凹槽中后,连接杆卡接在型材中的第一凹槽,连接杆朝向转角体的一端位于转角体的上方,由于转角体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杆连接在一起,连接杆卡接在型材中的第一凹槽,进而连接杆就可以对转角体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了转角体出现下沉。

Description

槽中槽防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槽中槽防脱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型材普遍以槽中槽的形式出现,使原有适配非槽中槽的杆件用在槽中槽型材的时候容易出现杆件下沉脱落的现象。杆件作为窗户传动部件相互连接的一个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连接处不能脱落,避免窗户因在传动过程中传动杆件脱落而导致的窗户不能开启或者关闭,造成安全问题。
现有市场上出现的槽中槽型材已经比较普遍,槽中槽型材与非槽中槽型材不同,它比非槽中槽的型材在槽底面还多出一个凹槽,对于一些传动部件,特别是依赖于槽底面起支撑作用的零件或者部分穿槽的杆件,当他们用在槽中槽型材中就会出现下沉(缺少底面支撑)或者形成一个力臂使得杆件脱落(杆件部分穿槽)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槽中槽型材中的杆件容易发生下沉的问题,提供一种槽中槽防脱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槽中槽防脱结构,包括连接杆,还包括:
转角体;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连接杆上表面到下表面方向穿过所述连接杆后,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角体连接在一起。
上述槽中槽防脱结构,通过连接组件沿连接杆上表面到下表面方向穿过连接杆后将连接杆与转角体连接在一起,当连接杆与转角体一体放入型材中的凹槽中后,连接杆卡接在型材中的第一凹槽,连接杆朝向转角体的一端位于转角体的上方,由于转角体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杆连接在一起,连接杆卡接在型材中的第一凹槽,进而连接杆就可以对转角体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了转角体出现下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角体包括横连接部、竖连接部、过渡部、转角器大头以及连接片;
所述横连接部与所述竖连接部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一起,所述横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竖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过渡部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连通的第三滑槽,所述连接片从所述第一滑槽中插入后,穿过所述第三滑槽伸入到所述第二滑槽中;
所述连接组件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伸入到所述连接杆中后与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角器大头伸入到所述竖连接部上的插入孔后与位于所述第二滑槽中的所述连接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装孔,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二滑槽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装孔;
所述连接组件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伸入到所述连接杆中后与所述第一套装孔连接,所述转角器大头伸入到所述竖连接部上的插入孔后,所述转角器大头上的连接柱插入到所述第二套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横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横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与通孔相连;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卡块,所述连接卡块远离所述横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连接卡块的底面设置有套装柱;
当所述连接卡块扣合在所述通孔上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套装柱插入到所述第一套装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连接部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开口部,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第一套装孔的位置与所述开口部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横连接部一端的底面设置有插接部,当所述套装柱插入到所述第一套装孔中时,所述插入部伸入到所述插接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卡块与所述横连接部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装柱与所述第一套装孔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竖连接部远离所述转角器大头的一端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卡块,所述竖连接部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所述滑动卡块与所述卡槽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卡块包括U型卡块,所述U型卡块沿垂直于所述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竖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槽中槽防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组件与凹槽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连接组件连接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另一视图;
图7为图1安装在型材上的示意图;
图8为图7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型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现有的型材01中的第一凹槽011中还设置有第二凹槽012,对于一些传动部件,特别是依赖于槽底面起支撑作用的零件或者部分穿槽的杆件,当他们用在第一凹槽011中时就会出现下沉(由于第一凹槽011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012,即第一凹槽011的底面为镂空结构,缺少底面支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槽中槽防脱结构,包括连接杆30,还包括:转角体10和连接组件20,其中,连接组件20沿连接杆30上表面到下表面方向穿过连接杆30后,将连接杆30与转角体10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沿连接杆上表面到下表面方向穿过连接杆后将连接杆与转角体连接在一起,当连接杆与转角体一体放入型材中的凹槽中后,连接杆卡接在型材中的第一凹槽,连接杆朝向转角体的一端位于转角体的上方,由于转角体通过连接组件与连接杆连接在一起,连接杆卡接在型材中的第一凹槽,进而连接杆就可以对转角体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了转角体出现下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并结合图6所示,本申请中的转角体10包括横连接部101、竖连接部102、过渡部、转角器大头103以及连接片104,其中,横连接部101与竖连接部102通过过渡部连接在一起,横连接部10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11,竖连接部10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022,过渡部上设置有将第一滑槽1011和第二滑槽1022连通的第三滑槽,连接片104从第一滑槽1011中插入后,穿过第三滑槽伸入到第二滑槽1022中;连接组件20朝向连接杆30的一侧伸入到连接杆30中后与连接片104朝向连接杆30的一端连接,转角器大头103伸入到竖连接部102上的插入孔1021后与位于第二滑槽1022中的连接片10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连接片与连接组件和转角器大头的连接,本申请中的连接片104朝向连接杆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装孔1041,连接片104位于第二滑槽1022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装孔1042;连接组件20朝向连接杆30的一侧伸入到连接杆30中后与第一套装孔1041连接,转角器大头103伸入到竖连接部102上的插入孔1021后,转角器大头103上的连接柱1031插入到第二套装孔1042中。
具体地,如图6所述,上述插入孔1021和第二滑槽1022沿竖连接部102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竖连接部102上,且插入孔1021的一侧与外部连通,当转角器大头103插入到插入孔1021中后,转角器大头103上的连接柱1031朝向第二滑槽1022,此时,将转角器大头103上的连接柱1031插入到连接片104上的第二套装孔1042中,随着转角器大头103插入到插入孔1021中后,连接片104在连接柱1031的带动下伸入到第二滑槽1022中,当转角器大头103朝向转角体10的一端与竖连接部102抵接后,连接片104上第一套装孔1041的一端就会运动到横连接部101上的开口部1013处。
进一步地,如图1并结合图2、图4、图5所示,上述连接杆30朝向横连接部10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301,连接杆30朝向横连接部101的一端还设置有凹槽302;凹槽302朝向横连接部101的一侧与通孔301相连;连接组件20包括连接卡块,连接卡块远离横连接部101的一端设置有凸起201,连接卡块的底面设置有套装柱202;当连接卡块扣合在通孔301上时,凸起201扣合在凹槽302上,由于凸起201与连接卡块一体成型,在凸起201扣合在凹槽302上时,就可以将连接卡块限定在通孔301上,此时,连接卡块上的套装柱202插入到第一套装孔1041中。
具体地,当连接卡块扣合在通孔301上时,凸起201与凹槽302配合,此时,套装柱202插入到第一套装孔1041中。由于连接片104位于横连接部101中,当连接卡块上的套装柱202插入到第一套装孔1041中时,连接卡块也就和横连接部101连接在一起,此时,凹槽302对连接卡块上的凸起201起支撑作用,即凹槽302对连接卡块整体起支撑作用,避免连接卡块朝向第一凹槽011一侧运动,由于连接卡块与横连接部101连接在一起,从而也就可以避免转角体10上的横连接部101下沉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横连接部101朝向连接杆30的一端设置有插入部1012,插入部1012上设置有开口部1013,连接片104上的第一套装孔1041的位置与开口部1013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杆30朝向横连接部101一端的底面设置有插接部303,当套装柱202插入到第一套装孔1041中时,插入部1012伸入到插接部303中。
具体地,当套装柱202插入到第一套装孔1041中时,插入部1012伸入到插接部303中,此时,凹槽302位于凸起201下方对转角体10起支撑作用,同时由于连接卡块将横连接部101与连接杆30连接在一起,参考图7、图8以及图9所述,当转角体10和连接杆30安装到型材01上时,此时,连接卡块扣合在通孔301上时,凸起201与凹槽302配合,套装柱202插入到第一套装孔1041中。由于连接片104位于横连接部101中,当连接卡块上的套装柱202插入到第一套装孔1041中时,连接卡块也就和横连接部101连接在一起,此时,凹槽302对连接卡块上的凸起201起支撑作用,即凹槽302对连接卡块整体起支撑作用,避免连接卡块朝向第一凹槽011一侧运动,由于连接卡块与横连接部101连接在一起,从而也就可以避免转角体10上的横连接部101下沉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将转角体10和连接杆30连接在一起,本申请中的连接卡块与横连接部101朝向连接杆30的一端一体成型。当需要将转角体10与连接杆30连接在一起时,只需要将转角体10上的横连接部101上的连接卡块从连接杆30上的通孔301从下往上插入到通孔301后,连接卡块上的凸起201卡扣在凹槽30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连接卡块与连接片104的连接更加紧固,本申请中的连接卡块上的套装柱202与第一套装孔1041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转角体10在安装到型材01中后,转角体10整体从型材01中脱出,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槽中槽防脱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与竖连接部102远离转角器大头103的一端滑动连接。具体地,上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卡块40,竖连接部10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1023,滑动卡块40与卡槽102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滑动卡块40包括U型卡块,U型卡块沿垂直于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大于竖连接部102沿垂直于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
具体地,上述U型卡块的沿垂直于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与型材中的凹槽的宽度相匹配,竖连接部102沿垂直于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小于型材中的凹槽的宽度,当竖连接部102安装到型材中的凹槽后,再将U型卡块卡入到竖连接部102上的卡槽1023中,此时,U型卡块的两侧与型材中的凹槽抵接,从而就可以避免转角体10整体从型材01中脱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槽中槽防脱结构,包括连接杆(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角体(10);
连接组件(20),所述连接组件(20)沿所述连接杆(30)上表面到下表面方向穿过所述连接杆(30)后,将所述连接杆(30)与所述转角体(10)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体(10)包括横连接部(101)、竖连接部(102)、过渡部、转角器大头(103)以及连接片(104);
所述横连接部(101)与所述竖连接部(102)通过所述过渡部连接一起,所述横连接部(10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11),所述竖连接部(10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022),所述过渡部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滑槽(1011)和所述第二滑槽(1022)连通的第三滑槽,所述连接片(104)从所述第一滑槽(1011)中插入后,穿过所述第三滑槽伸入到所述第二滑槽(1022)中;
所述连接组件(20)朝向所述连接杆(30)的一侧伸入到所述连接杆(30)中后与所述连接片(104)朝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角器大头(103)伸入到所述竖连接部(102)上的插入孔(1021)后与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022)中的所述连接片(10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04)朝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装孔(1041),所述连接片(104)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022)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装孔(1042);
所述连接组件(20)朝向所述连接杆(30)的一侧伸入到所述连接杆(30)中后与所述第一套装孔(1041)连接,所述转角器大头(103)伸入到所述竖连接部(102)上的插入孔(1021)后,所述转角器大头(103)上的连接柱(1031)插入到所述第二套装孔(104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0)朝向所述横连接部(10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301),所述连接杆(30)朝向所述横连接部(101)的一端还设置有凹槽(302);所述凹槽(302)朝向所述横连接部(101)的一侧与所述通孔(301)相连;
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连接卡块,所述连接卡块远离所述横连接部(101)的一端设置有凸起(201),所述连接卡块的底面设置有套装柱(202);
当所述连接卡块扣合在所述通孔(301)上时,所述凸起(201)与所述凹槽(302)配合,所述套装柱(202)插入到所述第一套装孔(104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连接部(101)朝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设置有插入部(1012),所述插入部(1012)上设置有开口部(1013),所述连接片(104)上的所述第一套装孔(1041)的位置与所述开口部(1013)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连接杆(30)朝向所述横连接部(101)一端的底面设置有插接部(303),当所述套装柱(202)插入到所述第一套装孔(1041)中时,所述插入部(1012)伸入到所述插接部(303)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块与所述横连接部(101)朝向所述连接杆(30)的一端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装柱(202)与所述第一套装孔(1041)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竖连接部(102)远离所述转角器大头(103)的一端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卡块(40),所述竖连接部(102)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1023),所述滑动卡块(40)与所述卡槽(102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槽中槽防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卡块(40)包括U型卡块,所述U型卡块沿垂直于所述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竖连接部(102)沿垂直于所述U型卡块滑动方向的宽度。
CN202023146434.2U 2020-12-24 2020-12-24 槽中槽防脱结构 Active CN215830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6434.2U CN2158302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槽中槽防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6434.2U CN2158302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槽中槽防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0291U true CN215830291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6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6434.2U Active CN2158302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槽中槽防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0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14895A1 (en) Mount latch structure for a telescoping slide
CA2745722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a log wall
US7788785B2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a fence rail to a fence post using a rail clip assembly
US20100108969A1 (en) Unitary rail clip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a fence rail to a fence post
CA2846648C (en) Cross runner connector and main runner receiving hole
CN215830291U (zh) 槽中槽防脱结构
KR101022596B1 (ko) 건축용 비계
KR200459087Y1 (ko) 거푸집 연결용 조인트
CN211776943U (zh) 一种连接角码及门窗框体
CN215212129U (zh) 装饰条及房屋
CN215908828U (zh) 一种一体机及其壁挂结构
JP2002308063A (ja) ワイパーをアームに連結する連結具
CN213896724U (zh) 一种可调式索股整形限位装置
CN218780235U (zh) 一种型材框角加强连接件
CN217735305U (zh) 一种门档固定件
KR200403203Y1 (ko) 차음 펜스용 플라스틱 패널
CN211399242U (zh) 展架用显示设备安装组件
CN220505508U (zh) 一种适用于木质家具拼装连接件
CN212643258U (zh) 连接件结构及收纳柜
CN216685958U (zh) 导滑层架
CN219123541U (zh) 一种新型防水usb接头
CN215802530U (zh) 蜂窝板安装结构及蜂窝板幕墙
CN215634163U (zh) 一种框架的拼接结构
CN211009482U (zh) 一种车门边条卡扣
CN216851117U (zh) 一种带垫片安装结构的电缆固定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